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是以,首辅老大人刘健开口之后,张昭和礼部尚书张升立即停止相互哔哔。当面拒绝首辅,这很需要勇气的。
张昭不理会张升,当即立断的道“下官的意见,杀人者要处死,互市谈判继续。”
兵部尚书刘大夏时年六十六岁,须发斑白,身穿正二品的绯袍,腰板挺的很直,不满的开口道“张昭,不要信口开河。你真以为鞑靼人是野人吗他们有蒙元的传承。你杀其随从,还想着继续谈判”
目前只知道是鞑靼使者图鲁的随从纵马撞杀了货郎。具体是谁并不清楚。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使者,都不可能在随自己出使的随从被杀后还继续谈判的。
人有脸皮,国家有国家的尊严。鞑靼人并非是一股没有组织的强盗,他们有他们的典籍、制度。
刘大夏和李东阳互为乡党,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和张昭关系好。他之前还配合着扣押新军营的物资。只是因舆论反转的太快,这个小矛盾并没有公开。
主张战略防御、闭关自守的刘大夏,对鼓吹战略进攻,最终扫平漠北的张昭没有一丁点的好感。
张昭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刘大夏并无尊敬之情。他不知道野史中的传闻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烧毁郑和海图的刘大夏那绝对是他的敌人!
一个拒绝海洋的兵部尚书,并且将前人耗费无数心血、人命探索出来的海图、宝船图纸付之一炬,这种兵部尚书、名臣还是赶紧滚蛋为好。
张昭拱手一礼,慨然的道“刘尚书,弘治十四年在西北大胜斩敌两万余的,是大明!胜利者总要有点特权。而如果鞑靼人不想谈互市,那就不谈!
贸易顺差,商税这都可以补充国库的收入。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拿来交换的!
钱没了可以再想办法赚。但是规矩要立起来。大明当以此案向天下万国警示在大明的国土之上,要恪守大明律。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皇明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俱是大明之臣妾。臣妾之属,在大明杀人而不杀之,不知其可也。在下也是个读书人,也是要脸的。”
尼玛!刘大夏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老夫不要脸么压着心里的火气,冷冷的瞥张昭一眼,将这小子在心中打入另册。
张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基本上今天准备攻讦他的人都准备罢手。张昭要脸,他们不要脸么大明不要脸么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还得接着处理,善后。
很多重臣心中都知道任由鞑靼人杀人而不处罚,难以向各方面交差。大家只是在犹豫不能继续互市谈判,这有点可惜。而张昭的意见鞑靼人不谈拉倒。
谢迁走出来,说道“张昭,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需要你在这里说大话。事情是在你手中出错,便由你来处置。杀人者要偿命,谈判也要继续。”
不要以为讲几句大道理,出了纰漏的事就能摆平。甩锅这种事,内阁里的三位大佬都熟练的很。谢迁直接就是不讲道理,把锅让张昭背着再说。
李东阳笑呵呵的出列,“陛下,臣附议。”
马文升看着张昭笑起来,对弘治皇帝躬身行礼,“老臣附议。”谢公尤侃侃。论胡搅蛮缠的功夫,国朝还是这位第一。你张昭不是挺能的吗好,请继续你的表演。
刘健也表态道“此议可行。”
弘治皇帝觉得谢先生有点强人所难,但这最基本的逻辑,事情是在你手上出错的,你负责善后,这有问题同时,他心里也想让张昭试试。万一成了呢毕竟当初张昭对互市的贸易顺差和商税描绘的前景很动人。
“可。”
…
…
东暖阁这里“散会”后,弘治皇帝也没有留张昭单独说话。其余各人心情不一。
像成国公朱辅心情就不甚美丽。谢阁老的意思,张昭要是事情没办好,再追究责任。但是,这个责任相比于“鞑靼使臣杀人”、“兵围驿馆”的罪名就小的多。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脸色没什么表情,心里在骂娘。这个御前会议的结果,意味着他下次见到张昭,最好还是要给个笑脸。
文臣们如张升、刘大夏臭着脸离开。张昭骂人,他们能给好脸色不出意外,回头小道消息会漫天飞。
李东阳喊住要走出宫殿的张昭,“子尚,随我走两步。”带着张昭顺着人流往文渊阁而去,“子尚,刘东山清修刚介,中实坦易。都是为国事,勿要心中介怀。”
刘东山就是刘大夏。其人号东山。
张昭心道真是因为没有私怨,只是在国事上看法不同,所以才难以化解啊。想归想,他并没有表现出来,拱手道“阁老教诲,学生省得。”
李东阳看似刚才并没有帮他说话。但其实还是支持他的。李东阳让巡城御史李道立带兵把鞑靼使臣的驿馆围起来,这就是支持。张昭心里有数。
李东阳身量中等,其貌不扬。笑一笑,说道“和鞑靼的谈判,尽量谈下来。小王子不愿意谈,鄂尔多斯万户、永谢布万户未必就不愿意谈。”
张昭道“学生尽力而为。”
和李东阳叙话完,李东阳回内阁处理政务。张昭从东华门出皇城,带着亲卫们,先到棋盘街后的六部衙门汇合焦芳、王华,一起往南城而去。
…
…
南城,崇福寺旁礼部的驿馆中。一行二十余人的鞑靼使团上下正陷入焦躁中。
怕是肯定有点怕的。新军卫指挥使张昭在草原上凶名赫赫!这个名字,在鞑靼六个万户部的贵族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更多的是焦躁。
驿馆的正房大院中,小王子(达延汗)的长子图鲁咬着牙,听到外面给明廷的军士包围起来,许进不许出,低声吼道“明人想干什么”
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
“济农”博尔哈从外面打听消息回来,躬身行礼道:“外面的明人是为街头被撞死的货郎而来。主事的是一位御史,他正在等明廷的决议。”
就像明朝官员很难理解鞑靼的部落编制,图鲁为首的鞑靼使团同样很难理解明朝的官制。
一个正七品的御史带军士将他们围困在驿馆中,他们根本搞不懂这种操作。亦不知道其背后的含义。
察哈尔部的千户合丹愤然的道:“不就是撞死一个贱民吗要赔偿就赔偿。明人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干什么把我们当做罪犯一样看押吗”
博尔哈难得理这个蠢货。没错,直属于大汗的察哈尔部贵族在草原上确实可以横着走,高人一等。但这里是明廷。搞清楚地方。
博尔哈再次行礼,说出自己的判断:“济农,这里不是草原。当街杀人,我们并不占理。我们要做好交出扎尔台的准备。明廷的皇帝和大臣们正在商议。而主事的张昭是一个强硬派。”
图鲁压住心中的焦躁,道:“我知道。扎尔台那混蛋马技真是差。但是,博尔哈首领,交出扎尔台,这件事就会结束吗我们能否平安的回到草原。”
他想要试探明廷的反应,当街纵马。但是没想到明廷反应如此之大!
合丹嚷道:“济农,你别听博尔哈的规划。绝不能交出扎尔台。他是你的亲卫。你把他交给明廷,日后回草原定会被人取笑,如何继承汗位”
图鲁顿时又有些犹豫。
蒙古的汗位继承,首先需要黄金家族的血脉,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其次,并非一定是嫡长子继承。最终还是要凭各自的实力说话。图鲁若是将自己的亲卫都随意的交给明人处置,回草原后威望必定会大降。
就在这时,驿馆外头忽而一阵人马的喧哗声。继而,图鲁就看到正院中涌进来大批的兵马,为首的一人就上午谈判的主持者张昭。只见他身姿挺拔,神情冷峻。被众人簇拥着而来。
博尔哈赶紧迎出来,远远的就学着中国的礼仪,拱手道:“张大人,你这是”
他还没走下台阶,张昭就挥手,平静的道:“都拿下。胆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是,伯爷!”
众人齐声应喏,声音震的屋檐上的瓦片都在动。
簇拥着张昭进来的众人,不仅仅有焦芳、王华、御史李道立,还有张昭的亲卫王武等人,并锦衣卫千户于永、百户钱宁,南城兵马司指挥使正六品于鸿观。
随着应喏声,众亲卫、锦衣卫“唰”的拔刀在手,跟着王武、于永、钱宁冲进去。
一帮南城兵马司的军士手拿各种器械,嗷嗷叫的往里面冲。跟着张伯爷做事提气啊。
这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内,鞑靼使臣当街纵马撞死大明百姓的事早就在驿馆这里传遍。刚才这帮军士还在议论怎么处理。张伯爷直接拿出抄家的气势。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博尔哈哪里想到张昭根本不理他,不知道给谁一脚踹到在地,随即就被如狼似虎的南城兵马司军士捉拿。他挣扎的大叫道:“张伯爷,张伯爷,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斩来使啊!”
张昭根本就懒得理他。
片刻之后,二十四人的鞑靼使团全部都拿下。有四名鞑靼侍卫反抗,直接被斩杀。其余的侍卫被捆起来,跪在正院的大厅中,图鲁、博尔哈、合丹四名领头者没有反抗,被围在大厅中。
锦衣卫千户于永兴冲冲的跑过来,躬身行礼道:“伯爷,下官幸不辱命。”
图鲁奉小王子的命令到大明的京师打探虚实,明朝的锦衣卫又不是吃干饭的!自这帮人进入京师就被锦衣卫给盯着的。带队负责的就是锦衣卫千户于永。
此人是色目人,眉骨很高,眼睛深邃。毛发浓密。穿着锦衣卫的飞鱼服。他在锦衣卫中以胡姬、小蓝丸两种手段闻名。
庭院里的锦衣卫百户钱宁羡慕的看着这一幕。他刚刚格杀一人。奈何职位不够,出风头的事轮不到他。没见人群中真理报、论道报的两个总编汤玄策、张名尹都在
“做的不错。让受伤的兄弟去治疗。银子我来出。”
张昭迈步走到大厅中。这是一间五进的院落,正厅面积宽敞。张昭身后的众人都跟着涌进来。
看着跪着一地的鞑靼人,还有被南城兵马司的长枪指着的鞑靼使臣图鲁四人,就这四人站着的。焦芳心里禁不住摇头。他虽然没有参加御前议事,但知道朝堂诸公肯定不是这么交代的。张昭这么做,固然是痛快、大快人心,但八成做出格了。
图鲁愤怒的用蹩脚的汉语叫道:“张大人,你想要干什么你们的使臣到草原上,我父汗以礼相待。你却在羞辱我们。这就是你们明人的待客之道吗”
张昭瞥他一眼,“我们的使团在草原上杀人了吗”
图鲁一时语塞。
博尔哈被人踹了几脚,眼睛乌青,抗辩道:“张伯爷,我们可以赔偿。而且,我们没说不交人。你现在做的实在太过分。等面见大明天子时,我们一定会说明此事。”
张昭神情不变,淡淡的道:“本官不需要你们交人,本官自己来捉拿人犯归案。于千户,杀人的是谁送到顺天府衙去消案,明正典刑。给死者和其家属一个交代。”
于永高声道:“是,伯爷。”带着两个锦衣卫把跪着的其中一名鞑靼人给提走。
一名青年从人群中走出来,向张昭跪拜,哭泣的道:“谢伯爷为家父主持公道。”
张昭点一点头,“不必谢我。谢天子、朝廷吧。”示意王武把这青年扶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这时,站立着的鞑靼使臣合丹仰头大笑,手指着张昭,愤然的道:“姓张的明人,你拿草原上雄鹰的尊严去满足这些贱民。终有一天,我会教你会后悔。”
张昭转过身,看着他,“你威胁我”
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
张昭带着人手,直接破门而入,将鞑靼使团控制起来,将杀人者捉拿走。这一连串的动作对鞑靼人而言就像暴风骤雨一般,被按在地上一顿猛锤,完全懵逼。
而对京中的百姓、士卒而言这真是大快人心!
但,这并非张昭在装逼。而是必要的操作。
在御前会议上,朝堂诸公要他既要维护大明律法的威严,又要把互市谈判拿下来,那就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来。
后世列强的谈判套路,了解一下。
想想近代那些屈辱的条约是怎么签订的
…
…
合丹非常的气愤。
他堂堂察哈尔部的贵族,被明人拿刀剑指着,眼睁睁的看着麾下的勇士如同弱小的牛羊一样被杀戮,生死操纵于明人之手。他一个有血性的男儿,这如何能忍
而且,他们是使臣,代表的是大元可汗的脸面、尊严。岂能容忍张昭如此肆无忌惮的践踏
所以,他大笑,发声,发誓终有一天要让张昭好看。去年战败回草原,他们不是没有总结。新军卫的火器确实犀利,但并非没法克制。射雕手就是极好的克制手段。
博尔哈四十多岁的年纪,脸膛红润。穿着蓝色的布袍,很典型的鞑靼人装束。此时,看着张昭那平静的目光,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张伯爷,合丹那颜不是那个意思…”
“闭嘴,博尔哈!鞑靼人没有你这种软骨头。”合丹大喝一声,挺起胸膛,在一帮军士刀剑指着的情况下,直面张昭,慷慨激昂的道:“你拿我们鞑靼勇士的性命去抵贱民的命。这是羞辱。
我们作为使团出使明廷,你肆意闯入抓人,这是羞辱。你拿刀剑指着我们,把我们的随从捆起来,这是羞辱。
我鞑靼六个万户部,拥兵十万。待大汗率兵南下,今日之辱,我一定会向你十倍、百倍的讨回来。”
张昭没理会叫嚣的察哈尔部贵族合丹,而是看向表情阴沉的图鲁,“图鲁王子,以你们鞑靼人的规矩,一个下位贵族向上位贵族挑衅,该当何罪”
图鲁本来还在两个下属之间的意见犹豫,他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但张昭根本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直接把他的侍卫给拿下。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的脸已经丢了。
图鲁现在的心思和合丹的想法差不多:你别让我回到草原上,否则我会让你后悔的。只是,他多少还是有点怕死的,没有如合丹那样怼张昭。
这时,见张昭问话,图鲁不得不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可以用鞭子抽打他。”
纵然对明朝的官制不熟悉。但图鲁这些人,没有人会认为新秦伯张昭的身份低于合丹。
一方面是明王朝曾经册封鞑靼的太师阿鲁台。黄金家族不说,确实有骄傲的底气。但其他蒙古贵族,其地位确确实实是低于明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