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小王子的长子,带队来谈判的图鲁一直臭着脸。今天的谈判实在让他不爽到极点,那些明人欺人太甚!还妄图册封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也不想想他们的前朝是怎么灭亡的!
图鲁的汉话说的并不标准。他并没记住“南宋”这个朝代的名字。话说,南宋当年的国号也是“宋”。
博尔哈穿着蓝色的鞑靼贵族布袍,跟在自家王子身边,劝慰道:“济农,不必为今日的谈判烦恼。谈判和做生意是一样的。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明人话说的再难听,这生意还是要做的。我们不让步即可。”
跟在图鲁身边的另一名察哈尔贵族讥讽道:“博尔哈,你不要脸皮,还劝济农不要脸皮吗今日明人欺辱我们的事迹传回草原,我们如何向大汗交代”
他名叫合丹,是察哈尔部里的一个千户。
博尔哈只是永谢布万户下的一个小部落的头人,这一年来因推崇明军的新军卫火器战法而得到大汗的赏识。他们这些大汗的本部察哈尔的贵族们早就看他不顺眼。
博尔哈低下头。他作为一个小部落的头人,在草原上艰难求存。整个部族的军事力量不过一千骑。得到大汗的赏识,划分到一片肥美的牧场,得以休养生息。
他在察哈尔部的贵人们面前是没有任何反抗的底气。
图鲁摆摆手,“走吧。”是非好歹他还是分的出来的。临行前,父汗交代他的任务,并非来明廷谈判。而是要一窥明廷的虚实。而真正负责谈判的就是博尔哈。
鞑靼使团的四人走出礼部。此刻约是上午九点半许。等在外面的侍从纷纷围过来。
图鲁等人翻身上马,纵马而行,“驾!”
图鲁毕竟是年轻人。他知道好歹,但是心里的火气还是压不住的。因而马速很快。而且,他有意用这样跋扈的行为试探明廷的反应。
礼部所在的位置正是棋盘街后的江米巷。出礼部就是京师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棋盘街。此时虽然是盛夏的上午,但棋盘街上依旧有一些行人。
图鲁自持马术,并没有减速。他身后的鞑靼众人当然是紧紧的跟着他。十几匹马略微提速,那声势就相当的惊人。行人纷纷躲避,棋盘街上在瞬间一片狼藉。
就在这时,一名货郎挑着担子躲避不及,被图鲁的一名侍卫骑着马撞翻在街边。
“死人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
棋盘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往北就是大明门、六部、五军都督府太医院、翰林院等衙门。往南便是正阳门。正阳门大街东西两侧街坊中人烟密集。
因而,鞑靼使臣在棋盘街撞死人的消息瞬间就传开。
张昭、焦芳、王华、柳渊几人匆匆从礼部赶来时,街道上一群百姓正在围观。
“这货郎真是惨啊!无妄之灾。”
“狗屁的无妄之灾不是那新秦伯张昭把鞑靼人招来,会出这样的事你们看年年来朝贡的安南、琉球、吐鲁番、乌斯藏,那些使臣不都安分守己吗”
“这话说的有理。大明和北虏是死敌。这些鞑子到京师来,无理也要搅三分!报纸上说,我朝欲使鞑子沐浴王化,所以准备互市通商。殊不知塞外北虏秉性难改。新秦伯太想当然。”
“唉,此事不知道如何了局。八成是不了了之。”
张昭在人群外把这些议论尽收耳中。
王武脸上的神情已经是出离的愤怒,咬着牙齿,右手握拳,青脉爆起。这些人瞎瘠薄扯淡。明明是鞑靼使臣杀人,怎么就变成张相公的错
焦芳慢悠悠的去看张昭的反应。他和张昭建立起私交,也打算抱这个当朝第一红人的大腿,但总的再看看张昭在政上的水平。
王华作为老实人,苦笑摇头。舆论完全带偏。这和张昭有什么关系鞑靼人是张昭招来的这种看法未免将国事看成儿戏。没有内阁诸公点头,张昭一个伯爵有这本事
“小二,话总要让人说的。”张昭抿抿嘴,道:“把人群分开,我们进去查看情况。”
张昭的亲卫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八人一起动手,很顺利的就将人群分开。只见一名约四十岁许的男子倒在街旁的血泊中,货担上的货物散落一地。
张昭看一眼,就知道这货郎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救不回来。但判断归判断,要尽人事。说道:“小二,三件事。第一,派人去请太医院的圣手来救治。第二,派人去县衙、府衙报案,尽快封锁这里。第三,拿我的帖子去找巡城御史、五城兵马司调人,抓捕鞑靼使团。”
张昭穿着绯袍官服,他刚一露面,正在围观的百姓都纷纷看过来。国朝的世情,身穿绯袍必是高官。他这一通吩咐下来,顿时就几名义愤填膺的百姓叫好,“好!杀人者偿命!”
焦芳没理四周的叫好声,低声提醒道:“子尚,抓捕鞑靼使团要慎重啊!先禀报朝廷再做决断。衮衮诸公不会轻纵杀人者。”这谁要是敢轻纵,满朝御史能喷的你吐血。还有报纸。名声还要不要
焦芳说的是最妥善的处理方式。张昭接受的命令是互市谈判,而杀人案、和鞑靼的外交,这都是有对应的朝廷机构去处理。上次张昭“越权”,差点就翻船。
张昭不为所动。大明的百姓在京师被鞑靼使臣纵马撞死,他一分一毫都不想忍!你以为这是腐朽的满清啊!这里是大明!拱手一礼,道:“谢老大人。先去抓捕,再去请天子裁决!”
王武转身离开。
王华轻轻的叹口气。张昭这是直接压上所有的筹码,不留余地的表态。假设等会御前裁决后是要安抚鞑靼使团,那张昭日后在朝堂中基本就可以靠边站。
年轻人太冲动,难堪大任嘛!
王华再看看四周明显兴奋却又压低声音的百姓。心里摇摇头。这些人刚才骂张昭骂的痛快,现在得知这年轻的绯袍官员就是“张昭”,尴尬了吧
这些人怕是忘了:若是论对外强硬,国朝这位十八岁的新秦伯绝对算第一位!
鞑靼使团的住处在南城崇福寺附近。礼部在这里有几套府邸,充作驿馆。
图鲁等人若无其事的在南城的一家酒楼中吃过酒,刚回到住处,就被赶来的巡城御史带着五城兵马司的士卒围住。
巡城御史李道立先被张昭的亲卫通知,再了解情况,派人去通知李阁老。他是李阁老的门生。时间有些耽搁。等得到准信,再点齐兵马把鞑靼使团的院落一围。
而太医院的太医并没有能把货郎给救回来。尸体给存到城外的义庄中。案子直接报到顺天府衙,由府衙审理。
张昭等人跟着到府衙中去说明初步的情况。他是报案人。焦芳、王华等人各回各的衙门。
在这段时间,棋盘街这里的消息继续飞速的传播开。
棋盘街后的五军都督府中,几个得到消息的武勋们聚拢在一起左军都督府朱辅这里闲聊。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一个统称,总共分为:左中右前后五个都督府衙门。明太祖朱元璋搞出如此奇葩的设计,本意是要分大将的兵权。但实际上,兵权还是那么回事。
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英国公张懋通常不来棋盘街这里。他的位置已是武勋的顶点。懒散些是正常的。而前军都督镇远侯顾溥在城被的团营坐镇。
倒是一心有儒者之风的成国公朱辅每日都会在这里坐班。所以,棋盘街那里的消息一传来,众武勋都不约而同的到左军都督朱辅这里“闲谈”。
武安侯郑英笑道:“这下可有好戏咯。和鞑靼使臣谈判的第一天,这帮鞑子就杀人。张伯爷这是恼羞成怒啊!”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把鞑靼使臣围在驿馆中有什么用我看他这趟差事要办砸。”
“所以啊,仗着天子宠信就在京中横冲直撞,迟早要吃亏。咱们就等着那帮文官儿发难吧。早就有人看他不顺眼。”
在座的几位,前段时间谁没有被张昭找上门“要钱”话里话外都有些牢骚。说是闲谈,其实是冷嘲热讽,等着看张昭的好戏。
成国公朱辅微笑着摆摆手,“诸位,张昭到底是为天子办差。鞑靼人当街杀人确实可恶。咱们等朝廷的决断吧。”
在武勋们议论时,棋盘街后的六部衙门,翰林院等处一样收到最新的消息。
翰林院中,同为东宫属官,并且同在编纂大明会典的梁储和一名中年翰林在柯亭中谈起此事。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宫
翰林院中有前代翰林掌院学士柯潜筑建的小亭,命名为“柯亭”。翰林们没事从公房里出来透透气,喜欢在柯亭中闲谈。
此刻,梁储正和同科的进士杨廷和聊起刚刚传来的消息:鞑靼使臣当街撞死大明百姓,张昭令人报案,并督促巡城御史带兵将鞑靼使臣围困在驿馆中。
杨廷和和梁储都是成化十四年的进士。那一年,杨廷和这位未来的权臣、文官大佬十九岁,馆选庶吉士。那一科的状元便是梁储。
两人都有储相之姿,但论起来,杨廷和还是要略微领先。其一,他曾参与《宪宗实录》的修撰,弘治四年升翰林侍读。而此时梁储才升翰林侍讲。
这两个官职都是正六品,但是资历上来说侍读更深。
杨廷和曾深受弘治早年间的阁臣丘濬的好评。
其二,同为东宫侍讲,杨廷和侍奉太子朱厚照读书的时间更长。关系更为亲密。杨大佬日后可是连刘瑾都不鸟的。就在于自弘治八年开始打下的基础。
梁储道:“和鞑靼使臣第一天谈判就出纰漏,朝堂诸公只怕心中会有意见。然而,我观张昭之意,竟是要严惩鞑靼使团。此议,恐怕难以通过。”
杨廷和时年四十三岁,他去年丁祖母忧返京,继续参与大明会典的编撰工作。于朝堂之事,理会的不多。他的容貌、风姿自然是不及状元梁储,容长脸,大眼,白皙微胖。
杨廷和微微沉吟着道:“今日宫中肯定会有一番争论。鞑靼使臣当街杀人,实在是目无法纪、狂勃至极。张昭未必肯忍这一口气,亦是自救。”
梁储点点头。
两人随意的交谈,交换看法。他们都是天下最顶尖的聪明人,几句话就把这件事的利害点出来。
首先,鞑靼使臣当街杀人,张昭要负责。他负责谈判的。而且,邀请鞑靼使臣来京,进行互市谈判,本来就是由他而起。
其次,张昭要怎么负责看张昭的举动,他是准备让杀人者抵命。关键在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大明不会去打破这个潜规则!而杀掉鞑靼使臣的人,这互市还谈不谈
最后,张昭出现“失误”,盯着他的那些人会跳出来攻讦他。
这是国朝的惯例了。想想看,那个宰辅没有被弹劾过张昭这个当朝第一红人,不知道多少人盯着的!
而张昭不久前借着天子之威征收“赎买卫所土地”的银子,把武勋集团、太监集团都给得罪光。这一次不会有人帮他说话。局势于他而言不大妙!
…
…
巡城御史李道立带着五城兵马司的军士将鞑靼使团围住后,张昭得到消息后,立即进宫求见弘治皇帝。
很快,他就给一名小太监领着到乾清宫的东暖阁中。
西暖阁兼着卧室和客厅。弘治皇帝此时正在不断的召见重臣进来,人数略多,西暖阁中站不下。其实,此时该得到消息的人基本都得到消息。
小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的干儿子,冲着张昭乐呵呵的一笑。有点“张牙舞爪”的样子。“张伯爷,这边请!”
张昭根本没理会这小太监的“嘲讽”,他也知道他最近得罪的人有些多,迈步走进东暖阁中。一屋子绯袍大员,文左武右,正中穿着黄色龙袍而坐的就是弘治皇帝。
“臣张昭参见陛下。”
“平身!”弘治皇帝伸手示意,略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己的爱将:他挺倒霉的!
大明开国至今,北虏又不是第一次来派使团来朝贡。但并没有闹到在京中杀人的地步。这却偏偏给张昭碰到。张昭负责互市谈判,接待使团的事务由礼部、鸿胪寺配合。
如今出了乱子,当然是追究第一责任人:张昭。
张昭第一时间的应对,虽然没有傻到调新军营进京拿人,但请五城兵马司抓捕鞑靼使团,表态过于急切,留下被攻讦的漏洞。
弘治皇帝心里很清楚,张昭最近风头正盛,正被一些官员盯着。
张昭在御前也不好去看具体那些文武官员在场。他刚才用眼角余光去扫了一眼:三名阁臣,吏部尚书马文升、礼部尚书张升、兵部尚书刘大夏,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都在。
张昭收敛思绪,径直禀报道:“陛下,鞑靼使团当街纵马杀人,臣已经派人通知巡城御史,将驿馆围住。臣请陛下下旨,将杀人者明正典刑。”
弘治皇帝还未回答,礼部尚书张升出列,怒斥道:“张昭,你负责和鞑靼的互市谈判,搞出问题来,反而要天子出面为你解决。这是何道理鞑靼使团在京中,杀之有何困难但杀人后,互市还谈不谈这个责任难道要天子担吗”
说着,面向弘治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臣弹劾新秦伯张昭欺瞒君上,其心可诛!”
不得不说,张升这个切入点找的是非常准确的。站在弘治皇帝身后、刚刚引张昭进来的小太监张忠恨不得出列来一句:“奴婢附议。”
张昭刚刚无视带来的小太监,是因为脑海里在想事情。他这一路都在反复的推敲,这时毫无滞碍的反唇相讥,“那按照张尚书的意思是要把鞑靼人当祖宗供起来!”
接着,厉声道:“煌煌大明富有天下,威加四海。鞑靼使者在我朝京师当街杀人,难道还不严惩站在我大明的土地上,就要守大明的律法!张尚书,你畏惧鞑靼,连骨头就软到这个地步”
张升当即给气的七窍生烟。这不是他养气功夫不行。而是“软骨头”这三个字骂人诛心啊!这要是挂在他头上,他日后能被人唾沫星子淹死。怒道:“放屁!老夫何曾说不严惩鞑靼人”
张昭讥讽的看着张升,“那不知道张尚书的严惩是严到什么程度在下提一句‘杀人抵命’张尚书就说我其心当诛。”
此刻,不少蠢蠢欲动的人都把心事按捺下来。在场有一个算一个,谁敢说一句“软话”,就等着被人骂死吧。
首辅刘健皱着眉头,终结两人的争吵,“就事论事!”
今天这个房间中,像英国公、成国公等人可以臣却不能。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拿出解决办法来。
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
明朝自胡惟庸之后,便不再设丞。明太祖更是明令子孙不准设丞相。敢言设丞相者,杀无赦。然而,明太祖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他的子孙不可能都如他一般勤政。权力下放是必然。
所以,经过这百余年的发展,阁臣基本等同于是没有头衔的宰辅。首辅等同于宰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