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根据地图看,海洋远比陆地面积更大。没有大船根本到不了新的大陆。而按照张昭的说法,大明往海上扩张,所面临的压力比陆地上要小得多。

    张昭点头,感慨的道:“已经是了。所以,说郑公公是大明的功臣啊。”

    根据世界史,现在已经处在这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将开拓海外。只是明王朝本身就领先于世界,暂时不用害怕追赶。

    但后面得动起来。不能搞的人家工业革命时,乾隆在那里下江南。更不能列强称霸时,老佛爷还在粉墨登场。

    朱厚照对航海不感兴趣,长这么大,他还没见过海。手一挥,道:“张昭,将来本宫配大将军印,率兵北伐,灭掉蒙古。”手指戳在地图上,“把这漠南、漠北之地都并入大明的版图。使得大明世代不再受蒙古骑兵欺凌之苦。更远的地方和海洋,就交给你。”

    他心里还有点数。皇帝跑的太远,皇位估计会没的。

    朱厚照放言要亲征漠北。刘瑾几个都没敢出声附和。

    盖因,在大明,皇帝亲征十分的犯忌讳。太宗皇帝死于北征回事的路上。英宗皇帝受太监王振的鼓动,搞出个土木堡之变,干脆被瓦刺太师也先捉去。

    张昭却没有刘瑾、谷大用他们几个人的担忧,答应下来,鼓励道:“殿下有此雄心壮志是大明之福。臣将来原为殿下征战四方,使大明永昌。”

    朱厚照哈哈一笑,兴致盎然,拉着张昭在地图前遐想、吹牛。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遍。

    时间飞快的流逝。

    …

    …

    张昭出宫后,刘瑾带着几个“伙伴”,陪着朱厚照到张皇后跟前吃饭。

    他这时才有空出来休息片刻。在坤宁宫外的一间厢房中,刘瑾瘫在躺椅中,腰酸背痛,“嗳哟,下午真是累死爷们了。张昭现在对小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啊!”

    马永成挑了挑蜡烛的灯花,坐在八仙桌喝酒、吃菜。蒸的稀烂的鸡香气四溢。鸡肚子里头有人参、枸杞、木耳、山药等药材。马永成直接用手拿着鸡腿吃,狼吞虎咽,“老刘,那你说怎么办今天张昭竟然鼓励小爷北征。这话要是传出去肯定会引的众人声讨。”

    刘瑾尖着嗓子道:“这种事不能再做了。之前,咱们干过,谢大学士对张昭印象不佳。张昭对我们没辙。再这么搞,会出人命的。这话烂在你我的肚子里。不许对外传。”

    马永成不理解,这么好的“武器”干吗不用咱们爷们在江湖上的绝技不就是“进谗言”吗点点头,“我回头吩咐小的们一声。”他们几个太监中,刘瑾的脑子最好使。他不理解,也会支持。

    刘瑾躺着叹口气,道:“咱家知道老马你心里想什么。实话说,张昭如今正受皇爷宠信。他在皇爷面前一句话,咱们说不定得被调出东宫。”

    马永成悚然一惊,手里的鸡骨头掉在八仙桌上。他们调离东宫,未来的命运就很不好说了。

    刘瑾道:“所以,张昭咱们惹不起。不仅是咱们,宫里的大珰们一样惹不起。不过,他也不是没敌人。外朝那些文官们可未必见得多喜欢他。

    我看啊,礼部尚书张升就对他很不满。归根结底,还是他这次在报纸上骂读书人骂的太狠。这事,不是皇爷嘉奖张昭就完事,你走着瞧。还没完。”

    马永成心里松口气,佩服的道:“刘公公高见。”

    …

    …

    张昭给朱厚照灌了几碗鸡汤,将他开解好,又灌输了自己的观点,傍晚时离开宫中,返回家里。

    此时,婉儿、方晶她们还在南口村没回来。王小娘子和两个俏丫鬟陪着张昭吃过晚饭,到书房里坐着闲聊。

    夜间繁星闪闪,盛夏的酷热徐徐消散。书房的玻璃窗敞开,纱窗外能听到虫儿的叫声。

    张昭拥着美妾说话,“絮雪,你家夫君我是不是有点矫情既喜欢和美人厮混,又会内疚。”

    秋月和瑶琴两个听得掩嘴吃吃娇笑。

    王絮雪穿着浅白色的上衫,搭配着绣花裙。坐在张昭怀里,容颜清艳,有着闭月羞花之姿。嫣然笑着,清声道:“夫君是说凤妹妹的事她确实漂亮啊。又在你手下做事。有几人能挡得住等李姐姐回来,我帮你去说她肯定会同意的。”

    她出身于世族。对夫君想纳妾并不反对。而且,这事她早就有预料。

    “你啊…,吾妾之美我者,爱我也。”张昭无奈的摇头,道:“我自己和婉儿说吧。”

    他从宫中回来后,并没想什么国事、改革。而是想着如何处理陈夕凤的事。和美妾王小娘子聊几句,心情倒是舒缓几分。

    “好了,不说这事。说说京师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编写的事吧。要调一批印刷工人过去开速成班。”




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
    六月十六日,天晴,无风。

    弘治皇帝因身体不适再次罢早朝,稍后上午时分在宫中接见大臣。

    少顷,礼部尚书张升被萧敬引着到西暖阁中,躬身行礼后,启奏道:“臣近日得闻,真理报将在天津卫中开设分社。在京中日销量有一万两千份。言路尽操于武夫之手。臣请陛下禁真理报。”

    张升上来就开门见山,说的非常直接。这和弘治皇帝召见时间有限有关。

    不是谁都可以像张昭那样,到西暖阁中能先喝碗绿豆汤,再慢慢的和弘治皇帝掰扯。

    真理报在使用印刷机之后,大幅提高了印刷量,而其销售量随着“骂战”的爆发开始逐步的回落,近日稳定在日销12万份这个数据。

    而且,真理报主编汤玄策正在挑选分选,准备按照张昭的指示,将分社开到天津卫去。

    别问张升怎么知道的。国朝的礼部尚书想要知道这点小事还是很简单的。别把正二品的高官不当干粮!

    弘治皇帝穿着宽松的蓝色龙袍,腰板挺的笔直,神情疲倦。他早上操劳过度,早朝都没上。

    大臣们见皇帝,要求各种礼仪。皇帝接见大臣们,同样是要求仪态的。总不能堂堂明王朝的皇帝,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见大臣吧那御史们知道后,会毫不留情的开喷。

    弘治皇帝对张昭的事还是有了解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隔段时间就把消息报过来。诧异的道:“真理报哪里来的银子”

    张昭的新府邸都还是个半拉子工程。还是他赏赐一万盐引才得以破土动工。张昭哪来的银子让真理报去亏损

    这个问题把张升给问住。他哪里知道。愣愣的站在原地。话说天子关注的点是不是有问题啊

    司礼太监萧敬躬身道:“皇爷,张昭近日在美食镇的生意非常火爆。”

    弘治皇帝明白过来,也没当着礼部尚书张升的面问细节,温和的道:“张尚书,言路在科道,真理报还把持不了。”

    张升当然不可能因为皇帝一句话就罢休。话说张尚书的性格,有“不平则鸣”的一面,同样的也有“小心畏忌”的一面。这从他死后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来。谥:文僖。

    但是,张尚书可以很明白,弘治皇帝等闲是不会降罪大臣的。所以为心中那不平之气,他无惧皇帝明白的态度,再次躬身道:“陛下,如今报纸大兴。科道奏章已经无法领袖朝中公论。臣恳请陛下封禁真理报。”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他想起昨晚太子来见他的事情。

    …

    …

    夜晚之时,紫禁城的宫禁落锁。弘治皇帝这时不见外臣,通常是晚饭后欣赏一下歌舞,或者看看奏章,或者和张皇后来说说话,或者画画休息。

    偏偏昨晚,他正在看奏章时,太子求见。这倒是一反常态。往常太子躲他都来不及,就怕他问学业。没想到太子会主动来见他。

    “宣。”

    朱厚照穿着红色的太子常服,从宫外进来,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弘治皇帝坐在书案后,身边就一个王岳侍奉着,伸手示意道:“平身。皇儿夜里来朕这里有何事”

    朱厚照抬起头,平视着自家父皇,大大咧咧的道:“儿臣来向父皇认错。儿臣在宫中吃牛肉、羊肉,和马奶酒是错的。儿臣其实向给天下臣民做示范,多吃肉食有益于身体强壮。儿臣恳请父皇准许我在报纸上实名发表文章,宣传多吃肉食的好处。”

    弘治皇帝这下就感到惊奇了,这想自己儿子说出来的话吗想一想,道:“朕准了。你文章发之前,先拿来朕看一看。莫要丢你诸位先生的脸面。”

    他是真怕太子写一篇和张昭一样的白话文发出去,那可就成了笑柄。

    张昭作为武将,可以“不学无术”。但是太子必须要“文武双全”。这是必须正确的!

    朱厚照有点不耐烦,嘟嘴道:“儿臣知道。文章带来了,请父皇一观。”

    王岳将太子的文章接过来送到弘治皇帝的书桌面前。弘治皇帝一边读一边仔细的问这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不用下场科举,平日里的诏书有翰林们代劳。但这并不代表他文字功夫很差。至少好坏还是分的出来的。而他当了十五年的皇帝,要套朱厚照的话,那还不简单

    一盏茶的功夫后,弘治皇帝就搞明白了。张昭下午入宫,和太子闲聊了一下午。这基本都是张昭启发太子的。心中禁不住有些感激。

    他并非是感激张昭启发太子,而是他前几天才抽了太子一顿,父子关系正在冰点。而张昭却很好的“调解”了这起纠纷。太子主动来认错。

    他很欣慰。

    …

    …

    昨晚的事历历在目,太子的文章还在这里。弘治皇帝准备让司礼太监萧敬帮着改一改,就投到真理报上去发表。

    所以…

    弘治皇帝看着自己的礼部尚书,还是一副明君的模样,“朕知道了。”

    要说国朝的太监们吃饭的技能是“进谗言”,而国朝的皇帝们就有两大江湖绝技。

    第一,留中。第二,知道了。

    所谓“知道了”,就是表示朕已经听到你说的事情。至于同意不同意,听没听进去,这就要自由心证。

    总之,当天子如此表态之后,臣子们就不能再纠缠当前的话题,否则就是“凌迫君父”。

    张升心里长叹一口气,张昭这圣恩真不是吹的,低头躬身行礼,“臣请告退。”

    …

    …

    乾清宫中发生的这一幕,随后就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散开。顺带着传开的,还有美食镇中的“勾栏瓦舍”火爆的消息。

    弘治皇帝召见礼部尚书张升。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召见。张尚书在国朝的官位序列中排名连前五都算不上。

    但是,为何能传播开因为一个礼部尚书在“攻讦”国朝的后军都督府都督啊!

    这消息难道还不够劲爆吗严重点,甚至可以说文官集团在欺压武勋集团。

    张昭很快就接到李幽带来的消息。京中的事情,向来不能之看表面。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张网。李东阳托李幽带话,让他务必小心应对,不可大意。

    小安镇,张府的小厅中,李幽问道:“子尚,你打算如何应对张升的诘难”



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
    李幽二十四岁,头戴黑色的四方平定巾,一袭青衫。装扮的很有富贵气息。只是身材短小,獐头鼠目。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会很好。他也因此绝了正途出仕的心。

    李幽捏着高脚玻璃杯,品着加冰的红葡萄酒。

    心里思索着张昭的处境。

    很明显,礼部尚书张升攻讦张昭,目标对准真理报,这只是一个信号。并不能简单的将其当做一个孤立的信号来看。

    试想,在不久前骂张昭的舆论风潮中,被真理报加大发行量一举翻盘心中最郁闷的是谁

    科道言官。

    换言之,京中的一些文官们已经发现,京中舆论已经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这就非常危险啊!

    所谓朝野自有公论,公论出自学校。而当发生的渠道和途径都被一家报纸所掌握,这谁能忍受

    李幽是才智之士,以他看来,张昭现在最好要退一步。“阻塞言路”这个大帽子是非常吓人的。皇帝都戴不起。戴起来基本要被文官们扣个昏君的帽子。

    张昭轻轻的摇着高脚玻璃杯,叹口气,道:“子远兄,你的看法呢”

    他没有矫情的去说,怎么又有事情找上门来。处在这个位置上,自然就会有四面八方的“风”袭来。他现在是后军都督府都督,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李幽道:“子尚,真理报实质上控制着京中舆论。下一步,搞不好就是科道群起弹劾。我是建议你退一步。让论道报发展起来。哪怕是假装给他们挖墙角,送几个好编辑过去。或者,你那个印刷机要考虑卖他们几台。”

    张昭笑着摇摇头,轻轻的吐出一口气,“子远兄,烦请你转告李阁老,就说‘我知道了’。”

    退,是不可能退的。他仗着先发优势和明朝文官集团对报纸的不了解,占据先手,将其密集的权力之网给撕开一条口子,此时怎么能退让呢

    明朝文官集团的厉害之处,其中之一,不就是舆论掌握在他们手里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他另有办法。

    李幽表情微微有些错愕,道:“好吧。”说着,又忍不住劝道:“子尚,不可强来啊!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知道。京师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编写的事,你费点心。”

    …

    …

    礼部尚书张升攻讦真理报的事情,当然不能堂而皇之的刊登在报纸上。

    张昭在办报之初,就和招聘来的监生们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辱骂、诽谤三品以上的大员。

    御前的事,谁敢乱编排真的锦衣卫和东厂这些鹰犬都是吃干饭的吗

    论道报挖了一大批真理报的编辑、记者,这个约法三章的内容自然也被带过去。
1...141142143144145...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