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婉儿下午一般是午休后再去管事处处理家务。不过今天她自是推掉。跟着张昭到卧室里。见张昭的茶杯空着,提着暖壶,给张昭冲一杯茶,问道:“二哥,烫不烫”
“凉一会儿就好。婉儿,别忙,坐这里吧。”张昭微笑着让婉儿坐在他的书桌前。
婉儿精明、干练。她这个管家娘子非常称职。十四岁的小姑娘像二十岁女孩子般聪明、能干。有时候又像小女孩般。让他充满着怜惜,想当她的导师。
婉儿穿着淡绿的对襟褂子,身段婀娜,依言坐在张昭面前,略好奇的看着他。张昭很自然的双手扶着小姑娘的肩膀,在她耳边轻声道:“婉儿,二哥也想和你多呆一会啊!”
婉儿顿时羞的满脸绯红。一则是被张昭点破心思。二则是被他说的心跳加速,全身血流加速。想起午饭前张昭看她的欣赏的目光。眼波流转,看张昭一眼,温婉的低下头。
那一眼的风情,就像是江南水乡里荡漾的碧波,沁人心脾,又难以述说。
张昭微怔,随即苦笑。他给小姑娘电了一下。那一刻的心悸并非骗人。他知道他心中有婉儿的倩影。就好像他出青龙镇回南口村时会想到她。
运送两千两白银回南口村,并不需要他回来。院试就在十几天后,他正常应该是回京城北的小安镇中。
但是,他还没准备和婉儿产生炽烈的感情。因为,以他的观点来看,婉儿还是个小姑娘。当然,以明代的观点看,十四五岁嫁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nbs
第五十七章 院试开始。
京西客满楼中的一幕幕,在随后数日如旋风般传遍整个京城的官场、士林。
这其中有两个消息。第一,宛平县的士子张昭关于预备役配合募兵制的论述。
当日,在客满楼中不少人都能识货,何况于浸淫朝政的官僚们相关的只言片语传出来,引得官员们私下里称赞。当然,士子们的议论就要开放得多。
张昭这个名字在院试前就传遍京中。这倒是挺符合李幽给张昭设计的“路线”。要给一个大宗师录取的理由啊!
第二,太子朱厚照对张昭的军略非常赏识,意欲让他到东宫中参赞军务。
东宫之中并没有设这个官职。詹事府在有太子时负责教授太子,没太子时用于给词臣升迁。太子的意思大概是想要他挂个官职,备做日常咨询。
至于说太子怎么知道张昭,这种细节没有人会深究。
…
…
十月初的夜风寒冷。府学的李教谕在夜色中坐着青呢小轿抵达小时雍坊的李府。
片刻后,他在李家子侄的引领下在幽静、温暖的小轩中见到当今的次辅李东阳。红泥小炉煮着茶,炭火熊熊。
穿着青色文士衫的李东阳舒服的坐在塌椅中,笑着招呼李教谕落座。他对李教谕还是很看重的。寒暄几句后,李教谕道:“大兄,当日你说的话,还有效吗”
李东阳的容貌一般,而且喜欢开玩笑,笑道:“彦声,你指的那一句话啊我答应你的事可不少。”他是少年神童,十七岁就考取二甲第一的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教谕说的是什么事
李教谕无奈的笑一笑,他知道这位族兄的性情,道:“大兄当日答应我若是张子尚能中生员就带来见你。近日京中关于预备役的论述大兄可听说”
李东阳悠然的点点头。
李教谕道:“我以为不管他能否考中生员,大兄都应该见见他。如此才俊,若不能为国效力岂不是可惜”
最近张昭在京中的风头很盛,但张昭还是两点一线,来他这里请教时文,再修改再写。他心里很喜欢这样的学生。而以他阅卷多年的眼光,张昭八成通不过顺天府的院试。
所以,他想来给张昭争取一下。至少给李阁老赏识,张昭不会丧失读书的锐气。
李东阳就笑起来,说道:“彦声,我且问问你。预备役制度在九边执行,按照张昭的办法,由朝廷全权掌控,你觉得有多少青壮能登记在册”
李教谕不解的看着李东阳。
李东阳轻轻的叹口气,“如今天下的情况,地方上的缙绅兼并土地,隐藏人口。在册的人口、土地正在不断的变少。若不和地方缙绅分权,预备役制度会变成另外一项压在小民身上的恶政。”
李教谕一知半解,感觉的非常荒谬。但他又知道这位族兄不会骗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当然,这个预备役制度还是要执行的。只是要换个方式。不过,彦声啊,玉不琢不成器。张子尚还需要多磨砺啊!他若不中生员,我见他是害他。”
李教谕心里松一口气,随即又哭笑不得。他就这样被族兄轻易说服。拱手道:“大兄说的在理。”
心里想着,回去后和张昭聊聊这个问题。看张昭对此有什么对策。
…
…
清晨的薄雾在阳光中慢慢消散。弘治皇帝给太监、侍卫们、值官们簇拥着从奉天门的城楼上下来,结束早朝往后宫中走去。
明代的早朝,和电视剧里的绝对不一样。并不
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
北直隶顺天府下辖7县5州。仅仅是京师就有两百万人口。张昭和李幽等人在考鹏前等待搜检时,看到黎明前的夜幕中,乌压压的一片士子。
张昭检索着记忆。这院试时的人数比府试还要少。四月份的府试人数至少多三成。
李幽心中有底,和一帮李家族学中的同学谈笑风生,一张冬瓜脸上全是笑容,在人群中,扬声道:“我听闻今科何宗师有意考校士子文章,估计曹家大朗要夺魁。”
人群中有人搭茬道:“李子远会让于人后这可不像你的风格啊!”李幽在宛平县的童生当中算是名人。大部分人都认得他这个少年神童,又屡次不中的童生。
“哈哈!”
李幽立即反唇相讥,气氛在紧张中带着活跃。张昭默默的听着,闭口不言。
重上考场,而且还是古代的科举考场,紧张倒不算太紧张,但多少还是有点压力!就算买下名额,但谁知道会不会出变故呢这关系他未来的路!
以生员的身份立足东宫,还是以童生的身份立足,这其中的难度、前途天差地别。
更何况他还立了一个flag:考中生员就回去娶婉儿。这要是在电影、小说里,他八成是要挂掉的。
…
…
随着龙门处衙役们的搜检,很快就到宛平县的士子入场。搜检入场后,就见考场的公堂前坐着一排官吏。分别是主考、提调官、监考官等考务官。
李教谕作为判卷官亦在这些官员中。
居中的一名官员,年近六十,须发皆是半白,想必就是北直隶提学何愈。另有一名中年官员在何宗师的副手,应该是正三品的顺天府府尹,胡溥。
一名书吏唱名道:“宛平县考生张昭,禀生黄全素保。”
张昭穿着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器宇轩昂,仪表出众,躬身向何宗师行礼,领取试卷。按照考号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闭目养神,等着考题下发。
而张昭走后,他身后的考官们则是小声议论着。近日席卷京师的舆论,考官们就算身在府学中“闭关”—主要是为防止考试请托,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呢
一名老教谕笑道:“以此子的仪表,若是文章水平够,上殿试少不得要点一个状元。”国朝的状元,是要看脸的。这代表着朝廷的威仪。
李教谕心中不满,这话略有些轻佻,说道:“这说的是什么话国朝取士以才,哪有以容貌论的张子尚若能到殿试中写策论,天子自会明察。”
众人就笑起来。谁都知道张昭师从于李教谕。
何大宗师轻轻的咳嗽一声,终止下属们的议论。眼底的目光闪烁着,想着他的心事。
这场考试不糊名。希望拿到名额的那五个考生机灵点。否则,他还要大费周章搜卷。
…
…
几通鼓响后,便有书吏举着考试题目在考场中来回走动。
张昭眼睛视力还不错,看清楚题目。
院试考题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四书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五经题中的春秋题是“春,西狩获麟。”
这两道题目,张昭临阵磨枪,一道题都没有练习过,顿时头大。他的底子只是个童生的水平,外加现代理科生,想要写出两篇锦绣文章难上加难。
现在,他只能努力做到文章通顺。然后,不要犯考场中的忌讳。比如保持试卷整洁,不要有忌讳字之类的。
审题完,张昭开始答题。时间在搜肠刮肚写八股文中飞快的流走。两个时辰后,张昭眷抄好试卷,拿着卷子到公堂前交卷。这个交卷速度算是名列前茅。
别看一篇八股文只有几百字,但每一句都得推敲、斟酌。写两篇八股文要几个小时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昭之所以提前交卷,就是知道李幽的提醒是对的。要尽量让何大宗师当场面试,定下名额。乡试以下的考试,考官们的自由裁量权非常大。
而面试的关键就是提前交卷。
何愈坐在主位中,从书吏手中接过试卷,扫了一眼,看到倒数第二段的末尾是约定好的句子:“意谓”,顿时眼睛就眯起来,他倒没想到闻名京师的张昭竟然会去买考题。
再去看张昭写的两篇八股文,顿
第五十九章 谣言起
顺天府院试的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主考官自由裁量,可以一言而决。且是开卷考试。不用像乡试、会试那般繁琐、严格。院试放榜的时间在三天后。
十月十三日,料峭的寒风中,提前得到通知的士子们、职业看榜人将顺天府府学考场门口挤的满满当当。
张昭和李幽等几名同学等候在人群外,等待着最终结果。焦灼的情绪在传染着。而李幽当场被大宗师朱笔点中,此刻正接受着众同学的“恭维”。
“子远兄连年不中,今科一鸣惊人,照实让我等羡慕啊!”
“就是。等会在四海居请客。不管中与不中的同学都去,我等共谋一醉。”
李幽笑吟吟的对众人拱拱手,“在下请客。诸位贤弟一定要到场。谁不去,我日后定要连灌他三杯。”说着,笑着问张昭,“子尚你去不去”
张昭笑着摇头,“我今日家中还有事便不去了。诸位见谅”说完,向众人抱拳致歉。婉儿今天抵达小安镇中。他看完榜就回去陪她。今天是她十五岁生日。
李家诸人都是理解的应声。张昭要是没中,现在答应回头不是尴尬的很
李幽嘿嘿一笑,并不强求。他当然知道内情:张昭的妹妹今天要来京中。再者,张昭如今名气很大,去了不是抢他的风头吗
这边众人说着话,明理书院的余冠、刘、王等七人聚拢在一起,见张昭却和李幽等人混在一起,颇有些不快。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张昭出自明理书院。
刘同学酸溜溜的道:“如今张同学飞上枝头,不屑于和我等为伍。其品性可见一斑。”
王同学冷哼一声道:“是不是飞上去还两说呢。那李子远是被大宗师当场点中。张昭可没有。大宗师还要酌情考虑。他策论做的好有什么用科举以文章论英雄。”
几人纷纷附和,“正是。”
余冠冷着脸,正要说话。这时两行小吏、衙役在锣声中依次出来,将成绩贴在墙壁上。等候在此地的众人一哄而上,围在墙壁边查看各自的成绩。
少顷,便有消息传出来。明理书院的众人全部落榜,只有张昭一人在榜上。
刘、王几人都安静下来。被打脸都无所谓,他们都在伤心自己落榜。余冠用力的咬着牙。凭什么张昭可以取中,而他们不能张昭什么水平他还能不知道躲在京中跟随李教谕学习几个月就成
呵呵!那怎么可能
他不甘心。何大宗师在“面试”时问张昭关于北虏的时候,明显是在放水。现在北直隶士林中,谁不知道张昭对这个问题颇有见地
…
…
文榜张贴出来,张昭和李幽身边的士子、随从都涌过去。两人站在外围。片刻后,李幽的仆人挤出来,满脸的兴奋之色,嚷道:“少爷,中了。你中了。张少爷也在榜上,是最后一名。”
“哈哈!哈哈!”李幽仰头大笑,八年的磨难,终于在第九年得偿所愿。就算被大宗师当场点中,那有此时文榜张贴出来时心中的笃定,痛快!
张昭拍拍李幽的肩膀,笑一笑,“子远,回头见。”转头,对长随张泰平道:“平安,我们走。”语调有着难的轻快。辛苦一番谋划,总算有个结果。
张昭看看四周或大笑、或哭泣、或懊恼的人生百态,并不后悔以“歪门邪道”的方式通过院试。否则,此刻在后悔、哭泣的人群中就会有他。
弘治十三年后,明年就是乡试年,要等到弘治十五年才有院试。他实在不想耽搁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他把当前的局面打开。
他现在是什么局面
南口村的基本盘还是个半成品,生意的摊子刚刚铺开,而在政治上,他还只是刚刚和太子朱厚照连上线。不说远期目标,进入明朝中枢的目标,距离近期目标,保障自身安全都还远的很!
张泰平惊讶的道:“少爷,不再去确认一下吗”跟着张昭往外走。
张昭从容的笑道:“这还需要看什么走吧!”最后一名就最后一名,大概是何大宗师要避嫌吧。
其实,如果要走科举之路,他这个名次是不行的。因为,不是任何一个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的!生员分三个等级,禀生,增广生,附生。一般新秀才都是附生,需要通过学校里的考试,慢慢升级,最终拿到乡试的名额。
张昭都没打算走正常的科举路线,对名次并不在意。只需要有功名在身就好。
主仆两人到距离府学不远的李教谕家中取了马匹、行礼,出安定门往小安镇中而去。
&n
第六十章 压制
十三日上午。府学考场门口放出榜单后,确定取中或者落榜的一千多名士子情绪爆发,或悲或喜,相约着去买醉,宣泄情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