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距离顺天府府学不远的教忠坊的酒馆四海居,便成为其中一群士子的聚集地。随着时间推移,一众士子们酒意上涌,唾沫横飞的相互争论起来。

    “张昭的文章什么狗屁水平,当日交卷大宗师直言文章他水平一般。他怎么能被取中。这里面必有内幕。”

    “什么内幕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早在八月份京中就有传言,大宗师在贩卖此次院试的生员名额。看看他提前交卷时,大宗师问的什么问题”

    “呵呵,北虏!现在不说顺天府,恐怕整个北直隶的士林都知道张昭在此事上的见识。这摆明是放水。张昭作弊。此次院试不公,我不服!”

    余冠坐在临窗的酒桌处,慷慨激昂的说道。明理书院的几名同学和充当钱包的董原几人将他簇拥着。

    不少落第的士子纷纷附和、鼓噪。像余冠这样敢骂大宗师的人不多,但是骂张昭作弊的人,还是很多。

    “张昭平日里文章水平不行。他的同窗可以作证。而且,他今年四月的府试成就是最后几名,院试他怎么过得了他必定是作弊。”

    酒馆中的另一侧,李幽意态狂放的灌着酒,因身材短小,干脆站着回击,一手提酒壶,一手拍着桌子,大骂道:“放你娘的狗屁!你竟然敢质疑大宗师来,来,来,和我去府学里分辩。”

    李氏族学的几名落第童生讥讽道:“姓余的,你们这什么品行。见不得同窗好吗张子尚能取中,是他的本事。谁不知道他近段时间都在随我族叔读书做文章。你们前些日子还去法华寺的胡同里喝花酒了吧”

    士子们考前、考后喝花酒乃是常态。这根本不需要证据,一猜就准的。而童生们自不可能去教坊司的几条胡同中享乐。只能去京中次一等的“红灯区”。

    双方相互对骂,肆意的宣泄情绪。酒馆中,还有另外一批士子,坐着闲谈、笑看热闹。其中便是今科院试第一名曹朗为首。他便是考前李幽说的曹家大郎。

    “伯达兄,他们双方都吵出火气来。我们要不要劝劝毕竟都是士林一脉。”

    曹朗二十岁的年纪,身材高大,容貌普通,端坐在酒桌边,衣冠整洁,风度峻整。轻轻的摇头:“都只是宣泄情绪而已。哪年都少不了!不必理会他们。”

    有人颇感兴趣的笑问道:“伯达兄,以你看来,张昭中生员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内幕”

    曹朗见识很高,微笑道:“有内幕又如何查无实据。”他当然偏向有内幕。这并非说张昭于北虏之事有见解,大宗师便问不得。关键是名词。

    大宗师将张昭定在最后一名。看似以求公平、刚好录取。然而在有心人眼中,这是欲盖弥彰!

    他们这边正说着话,就听到酒馆中忽而响起一阵高呼声“同去,同去查卷。”一群落第士子群情激昂的离开酒馆,要去府学找提学大宗师要个公道。

    …

    …

    张昭本以为院试已是过去式。他在小安镇中和婉儿吃酒,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但实际却未如此。

    “二哥,没事吧”婉儿酒意上涌,俏脸绯红、滚烫。平添几分妩媚之姿。

    张昭淡定的笑笑,“能有什么事你先在我这儿休息会,醒醒酒。我去趟京城里就回来。”安抚婉儿几句,带着长随张泰平,骑马进京,在府学前的大街中见着李幽等人。

    顺天府街东西走向。北面是顺天府衙,南面的昭回靖功坊中便是顺天府学。

    张昭几人在街北的一颗柳树下看着正聚拢在府学门前的落第士子们。几名衙役、书吏正拦着他们。

    一人感叹道:“每次考试总有不甘心的人要闹一闹。”其余几人纷纷附和。

    李幽将张昭拉到一旁说话,满嘴的酒气,压低声音道:“子尚,情况不大妙啊!”别人闹事,他却跟着过来看。原因就是心里有鬼啊!他当年也是闹事者中之一。

    一般而言,府学是不会管的。顶多等士子们冷静后,再吓一吓,将他们轰散就完事。但这次他却不敢掉以轻心。标靶是张昭,但若这次院试被查,他也跑不掉的。

    张昭轻轻的抿嘴,道:“得想办法尽快将谣言压下去。”

     




第六十一章 生员(一)-波澜再起
    府学门口,一帮落第的童生们在鼓噪,喊着口号。但是气势却越来越弱。

    第一,关于“曹朗作弊”的流言不知道从何时起在人群中流传。

    “这怎么可能我和曹伯达自幼相识,他怎么可能和何提学串通作弊以他的经义水平,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这制造流言的人有没有脑子何大宗师这一任提学任期结束就要致仕。曹伯达大好前程,和他预定门生,脑子被门缝夹了吗”

    “正是。”

    第二,天寒地冻,童生们围着府学一个多时辰。身体有些吃不消。喝在肚子里的酒这时已经醒了几分。

    闹一闹、发泄情绪,法不责众,提学大宗师不会如何。但若是执意闹到底,结果恐怕不会很好。不少童生心里盘算着,已经开始打退堂鼓。

    就在这时,十几名衙役并书吏从府学中出来。为首的一人是何提学的心腹幕僚,对着童生们高声喝道:“提学老爷有令,众童生速速散去。若执迷不悟,将剥夺功名。”

    话音一落,众童生如同鸟兽般迅速的散开。话说明朝的读书人最怕的未必是官吏,而是提学大宗师。因为大宗师掌握着读书人的功名,可以直接开革。

    人潮褪去,裸泳者露出。

    站在人堆正中的余冠几人神情颓废,明显事不可违,他纵然心里愤慨,只得道:“我们走吧!”

    府学门口,街边的屋舍连绵。余冠只觉得天地间一片萧瑟。

    …

    …

    顺天府街北的一间茶铺中,张昭和李幽几人喝着茶,眺望着府学门口的动静。

    见人群散去,最后走的是余冠几人,李幽摇摇头,提醒道:“子尚,你这几个同窗的品性真是…,总之,你留意点他们。”同时,心里松口气,总算解决此事。

    张昭和李幽一样,心情舒缓开,沉吟着点点头,“我知道。”

    自取得徐郎中的原谅后,明理书院的余夫子对他很客气,请假、考试报名一路绿灯。但他内心中对此人存疑的。所以,在院试前跟着李教谕学习八股文。

    余冠今日领头闹事,以他为标靶,这让他心中警惕。这小子还在想和打击他,不可手软!

    李幽哈哈一笑,举起茶杯,狂放的道:“今日中榜是人生乐事。以茶代酒我们同饮一杯。明日上午我们在老师家中汇合,同去拜访大宗师。现在请恕我失陪。我要去花街柳巷中采风写诗。”

    几名同学笑骂:“子远兄这是要让我们羡慕你吗”

    张昭禁不住笑着摇头,把漂字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也是人才啊!当然,青楼在明朝是合法行业。而且,还是掌握着部分舆论的行业。这年头的名声就靠两张嘴:名士、名妓。

    放榜之后,明日有三件事要做:拜师、选学校、宴饮。这便是李幽约定和他时间的缘故。

    张昭和李氏众童生告辞,带着张泰平返回小安镇中。今天是婉儿的生日呢!

    张昭再一次的将京中诸事抛之脑后,想着小院里温暖的客厅。然而,变故总在不经意间!

    天阴沉着,已是午后四时许。浅淡的夜色漂浮在天地间。那深藏在幕后针对张昭的恶意,展露獠牙!

    …

    …

    余冠失魂落魄的走在京中的街道中。寒冬腊月,又是傍晚,街中行人稀少。

    此时,他身边就剩下刘、王二同学、董原。其余的人都找借口离开。今晚本来就该是一个放纵的夜晚。不管是中秀才、或者落第!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余冠面前。车帘掀起,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露出脸来,“你就是青龙镇的余冠我乃寿宁侯府的管事。你们跟我来吧!”

    余冠想要拒绝,但寿宁侯府不是他得罪得起。想要确定对方的身份,又不知道该如何问起。幸而这管事邀请他们四人一起进马车。心中忐忑,直



第六十二章 生员(二)-巨浪袭来
    初冬之际,树梢的树叶落尽。张昭在清晨金红的朝阳中,和婉儿道别,翻身上马,带着长随张泰平去京中。

    从安定门进城到教忠坊李教谕府中。此时,李教谕还未起床。天气寒冷,外加昨日宴饮,且近日府学没什么事务,李教谕今日晚起不难理解。

    张昭在老仆的招待下,在客厅中喝茶。

    老仆恭喜张昭中生员后,笑呵呵的道:“老爷叮嘱我问张相公一声,日后就读,是选府学还是选县学。”

    秀才的雅称是“相公”。国朝的大学士亦可称“相公”。当然,通称是阁老。之前,长宁伯身边的侍卫称呼张昭为“张相公”,那是尊称。如今则是实实在在的称呼。

    张昭端着茶杯,不假思索的道:“我当然选府学。我还想在先生门下求教。”

    老仆便笑起来。张昭这个表态让他非常喜欢。

    闲话几句,就见脚步虚浮的李幽在仆人的陪同下晃悠着进来。身材短小的他此刻的形象有些滑稽。

    张昭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并未打趣他。

    李幽自己也笑起来,坐下来喝茶,谢过李府的老仆,再道:“不想子尚来的如此之早!昨夜采风人数过多,致使起来的迟了。”言语间洋洋自得。

    张昭好笑,没理会李幽的吹嘘,李子远自称爱酒好色,这是本性毕露啊。“子远兄,略休息我们就去府学吧!我虽然是最后一名,也没必要最后一个去。”

    李幽嘿嘿笑道:“现在就走吧!”

    此时,两人的心情都比较放松。生员的生涯,已经向两人展露。今天是第一步。

    …

    …

    北直隶提学衙门并不设在京师中。何提学借住在顺天府府学中。十月十四日上午,弘治十三年录取的顺天府七十二名生员纷纷前来府学中拜见何提学。

    众所周知,明朝的官场伦理是要讲座师、门生的。秀才是科举小三关的最后一关,小座师没有会试中的座师重要,但礼节一样还是要的。

    府学的明伦堂中,何大宗师居中而坐。已经到来的士子相互攀谈。张昭和李幽两人一起到来,先向何大宗师行礼,再选了府学就读,拿到府学给印结,相当于入学的录取通知书。当然,他们两的成绩没什么可说的,都是附生。

    两人混在人群中随意的交谈,这本就是交际的场合。张昭略显沉默,他不是擅长交际的性格。李幽则是如鱼得水。大半的生员他都认识。等到所有生员都到齐后,换澜衫,戴花。正所谓:簪花多在少年头。然后,出去夸街游行。

    数名衙役在前鸣锣开道。众人刚出府学大门,就见余冠、刘、王二同学三人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来拦住队伍,三人跪着,口中高呼道:“学生要举报,宛平士子张昭勾结锦衣卫,夺人家产!”

    “如此得德行,怎么配得上青衿”

    “学生等肯请大宗师彻查此事!若属实,请剥夺张昭的功名。若无,学生等愿任大宗师处置。”

    京城两百万人口,虽然只是顺天府的院试游街,比不得去年的殿试,也比不得前年的北直隶乡试,但是一府之中的士林精华游街,亦有人围观。

    这时,人群中顿时响起七嘴八舌的声音。因为余冠的“爆料”太过于惊悚啊!

    读书人和锦衣卫完全是两个物种,这怎么牵扯到一起而且是勾结起来谋夺家产!听着就令人印象大坏,义愤填膺。

    北直隶提学何愈脑门子一阵疼,又是状告张昭的,还有完没完想一想,吩咐道:“来人,先将这三人和张昭带到府学中。待我主持完簪花宴再说!”

    私人的事情,不要影响公务。

    何提学下令后,有衙役将余冠三人带走。三人也没再闹,本就是针对张昭的。张昭本来站在游街队伍的最后一名,这时也被小吏请走,“张相公,这边请。”

    张昭脸沉如水,穿着刚刚换



第六十三章 生员(三)-依仗
    午后时分,天空中下起小雨。天气越发的寒冷。

    张昭在厢房的窗户处,看着天空飘落的小雨,任由寒风吹拂激荡心中的情绪。

    他穿越到明朝来,遇到的是一个困难模式的开局。但那只是软刀子杀人,他还有时间去调整、补救。而现在却是杀机突然而来,疾风骤雨!

    对方显然是要致他于死地!若是被剥夺秀才功名,他的处境将会极其的凄惨,连当个良民都难。然而,此刻他并不害怕!当滔天巨浪来临时,不应去祈求,而是要直面它!

    这时,一名小吏过来,看张昭的眼神有畏惧、有同情、有不屑,道:“张相公,提学老爷令我带你过去。”

    半天的时间过去。参加簪花宴的生员们都散去。读书人的嘴是最管不住的。关于张昭如何勾结锦衣卫谋夺其里中刘大户家产的事情,已经传得人人皆知。

    很多东西,都是事实俱在的!譬如:当日青龙乡中人人皆知锦衣卫将刘大户带走。譬如:刘大户名下的一百亩地确实给张昭占了。

    这府学里的小吏畏惧张昭和锦衣卫勾结,同情他的遭遇,又不屑张昭:你看着人模人样,却心思歹毒啊!府学里的小吏和衙门里比,还是稚嫩了些。

    张昭没管这目光,沉默的跟着小吏出院落,到府学里的“审讯厅”中。因光线幽暗,厅中点着蜡烛。何提学、李教谕等人都在。余冠三人已经先到,低着头站在堂下。

    旁边的李教谕看张昭的目光充满着痛心。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张昭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一个人再有才华,没有德行如何能行呢

    长案后,何提学端坐在椅中,环视张昭几人一眼,道:“余冠,今日你当众举报,说张昭勾结锦衣卫夺人家产,可有证据”

    余冠道:“有。此事青龙乡中人人皆知。大宗师派人一查便知。”

    何提学点点头,问张昭,目光盯着他,缓缓的道:“张子尚,非是本官没有担当。既然余冠当众举报,众目睽睽,事关你的功名,你可有说辞”

    张昭一听就懂。何提学在警告他:别乱说卖生员名额的事,不是我不点中你,现在是你自己得罪人。张昭拱手一礼,否认道:“断无此事。此事另有内情。”

    何提学道:“既然如此,此事本官行文府衙,明日在府衙**审。你们先回去候着吧。”
1...1617181920...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