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他终究是要偏袒张昭一些。这倒不是他对张昭有什么同情心。或者张昭有主角光环。而是,因为他希望张昭过关。这样他卖名额的事才没有风险。

    张昭今天被“突袭”,估计没什么准备。而且,他打算将案子推到府衙手中去。他要致仕了,和锦衣卫沾边的案子,他不想管!

    “大宗师…”

    余冠错愕的抬头,还有这样的搞法莫非真的如他推测的那般,大宗师真的卖生员名额给张昭了否则如何这般维护张昭证据确凿的事情,派个人去青龙乡中把刘大户传唤来,立即就可以革除张昭的功名啊!

    余冠还要再说,见大宗师已经离开,只得罢休。

    他看一眼不远处的张昭,面若冠玉的俊脸上神情冷冽,冷哼一声。招呼刘、王二人离开。

    其实,他昨天的本意只是酒后发泄下情绪,他还能硬刚大宗师补成但不想他的举动被寿宁侯府看到,推他出来打压张昭。这种事,他不愿意做!

    那个聪明人愿意做棋子但寿宁侯府的管事威逼利诱,外加昨夜京中名妓妙彤的温柔缱绻,还有许诺赎身给他当小妾,他不得不做!

    但他面对张昭时,实在无更多的话要说。要说根源,他被张昭数次打脸算不算呢

    …

    …

    &n




第六十四章 生员(四)-第二阶段
    初冬午后的小雨清冷。李教谕的公房中炭火温暖,寂静无声。

    沉默良久之后,李教谕长长的叹口气,坐回到榻椅中,说道:“子尚,你在外面不能这么说。”

    他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骨。平心而论,张昭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没有逾规。他亦相信张昭的说法,但是这种说辞能在何提学、胡府尹那里过关吗

    答案是不能!

    有句话叫做“论迹不论心”。不管张昭是怎么想的,是锦衣卫把人带走且拷打的吧刘大户的土地是张昭占去了吧事实俱在!张昭的说法看起来就像狡辩。

    张昭心里却是松口气。他为何视李教谕这条线为依仗是因为李教谕人品过硬。当即,再躬身心里,感激的道:“学生谢先生理解。此时因我而起,自然由我去解决。只是,希望先生能助我,不要让有些人颠倒黑白。”

    当日,锦衣卫的两个校尉当着众人的面,将刘大户、方贯带走。青龙乡震动,舆论对他就很不利。他平息了舆论。现在,这件旧账又被翻出来!

    然而,只要是规则之内的争斗,他怕什么怕就怕幕后者用盘外招。纵观明朝的历史,这种事可不少。

    李教谕诧异的看着张昭。这样的局面还能扭转说道:“我等会回去和族兄,也就是李阁老说明此事。明日必定会有御史在场。不会叫你被诬陷。但是,子尚这事你如何自证清白”

    对张昭的前途,他还是很关切的。无关个人的利益,而是为国选材!能够说出“平北虏三策”、能说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能说出“战略三阶段”的读书人,难道不是栋梁之才

    张昭道:“都是些技术手段,恐污先生之耳。请先生放心,我不会有事。这个生员功名,谁都夺不走!”

    李教谕目视张昭。看着这个学生,有种看到得意门生李幽的感觉。都是一般的机敏多智。但细看来又有些不同。若是子远怕是不会在他面前这般坦荡。

    若张昭能躲过此次暗箭,其成就恐怕不是子远所能比拟的。

    “行,你去吧。”

    …

    …

    张昭和李教谕说话时,何提学正在让心腹幕僚行文府衙,准备明日联合审案,此时余冠、刘、王二同学正走出府学,坐上张管事派来的马车中。

    一场“风暴”就这么席卷整个京城!

    如果说,上午时余冠当众拦截新科秀才们游街队伍是整起“风暴”的第一阶段。那么此时就是进入第二阶段。大批与之相关的人正在密切关注着此事。

    按照常理来说,就算张昭是生员,他做错事搞的声名狼藉又如何京中大佬们谁管他

    但是,事情的不同寻常之处也就在张昭身上。九月底,张昭和太子朱厚照在青龙镇中相遇,当场叙述的预备役制度,已经引起明朝中枢的关注!

    说的更透彻点,张昭现在在京城中并不是路人甲、路人乙,而是一颗备受关注的“新星”!不仅仅是他的“提议”,还因为太子对他的兴趣。

    一国之太子,且必定是日后的皇位的继承者,对张昭发出邀请:参赞军务,对于一个十七岁的青年来说,这难道还不够耀眼吗非常的引人注目啊!

    只是,政治上的事情不像现代社会的追星那样会明确的表现出来。而是在暗中。

    在此时,京中不知道多少文官重臣,武将勋贵、太监大档在留意着顺天府学里的动静!弘治皇帝前段时间让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查查张昭的底细,此刻他一样在关注。

    长宁伯府,寿宁侯府…等等。

    对于这一切,张昭并不知道,在“搞定”李教谕之后,他从府学正中区域的明伦堂院落走出来,在仪门处和焦急的等候着的张泰平汇合。

    见张昭出来,张泰平忙撑着伞迎上来,问道:“少爷…,情况如何



第六十五章 生员(五)-雨夜中
    小雨中,京城里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位于府学对面的顺天府府衙中,一名幕僚匆匆的拿着一份文书去后堂里找府尹胡溥。待长随通报后,很快就在签押房中见到胡溥。

    胡溥穿着一身便服,五十多岁的老者,神情微微疲倦,强打着精神接过幕僚递来的文书,看完后将文书丢在公案上,冷笑道,“何提学倒是打的好主意。这事与府衙何干退回去,让宛平县先审。”

    从官场的程序上来,发生在宛平县的案子,先应由宛平县审理,再交到府衙的推官审理。哪里需要府尹亲自去审事涉锦衣卫,谁知道背后水有多深

    涉及到生员,何提学避无可避,想找个人分担压力,但他难道就想牵扯进去

    幕僚劝道:“东翁,我倒是以为应该接下来。看案情不过是几百两银子的事,牵扯到牟指挥使的可能性不高。倒像是冲着张昭去的。

    这件事无非是两个结果。第一,这个张昭和锦衣卫牵扯过深。那东翁就是为民主持公道。

    第二,张昭被其同学诬告,那东翁就是拨乱反正,爱惜人才。在朝堂诸公那里,必定加分。”

    胡溥想一想,点点头。

    正三品的顺天府府尹看着风光,实则不然。京中的掣肘太多。要外放一个从二品的布政使还需要政绩。他并不想就此去南-京养老。

    …

    …

    京城,寿宁侯府中。

    张鹤龄正招待着自家弟弟建昌伯张延龄吃酒。美酒佳肴陈列,十几名漂亮的歌姬在厅中舞动,仪态曼妙。丝竹悦耳。

    说起来颇有点巧合。成化朝的外戚,周太后有两个弟弟,长宁伯周彧就是。而本朝的外戚,张皇后同样是有两个弟弟。即飞扬跋扈的张家兄弟。

    而且,两家关系不大好。这主要是对商业利益争夺导致的。明朝和两汉不同,外戚是没有实权的。政治上没有追求,那就只能多捞钱。京师的地界,赚钱的生意就这么些。通常情况是,两家手伸到一个口袋里去。

    张昭这事,恰恰如此。

    张延龄欣赏着堂下歌姬的妙态,笑着道:“大哥,你让人出首,我听闻府衙明日就要审这案子。你这是摆姓周的一道,他这会在家怕是要气的吐血啊。”

    张鹤龄哈哈大笑,神采飞扬,不屑的道:“周彧他蹦跶不了几天。太皇太后身体早就不行,能熬几年当今天子正当壮年。姐姐那里独宠宫中。咱们家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张延龄同样大笑。

    这时,一名管家进来,悄声耳语几句。

    张鹤龄不耐烦的道:“些许小事,说给我听做什么我只要结果。”

    管家忙不迭的道:“是,老爷。”

    …

    …

    雨声、夜幕,京中相同。

    距离寿宁侯府两个胡同不过半里路的咸宜坊长宁伯府中,同样是灯火通明。

    不过长宁伯周彧在前庭里没有招呼访客们吃酒,而是独自在小楼中观雨。身边一个漂亮、娇嫩的小妾服侍着。

    小楼的铜柱散热。楼中窗户微开。长宁伯周彧六十多岁,坐在小案边,喝着茶。京中的消息他自然收到。张昭被其同学举报,勾结锦衣卫夺人家产,士林中的名声瞬间变臭。

    但这在他这种勋贵看来,和锦衣卫交往正常的很。这算什么也就是那帮子读书人矫情。

    片刻后,府中的周管家进来,道:“老爷,打听清楚了。在幕后使劲的是寿宁侯府。”

    周彧顿时冷哼一声,“王八蛋!他这是想抢白酒的生意呢。不把劳资放在眼里。京中谁不知道张昭的白酒生意是我看顾的!”

    周管家再道:“老爷,林师爷说,寿宁侯此人嚣张。他动手的想法,可能是抢生意。但背后只怕有勋贵的挑唆。”

    “嗯”

    &nb



第六十六章 生员(六)-局势危急
    在这个雨夜里,跟随着董氏父子来京中的还有明理书院的创办者长、前工部主事余夫子余籍。

    余夫子在青龙镇中创办书院,和本地的董家自然是有来往。得搞点赞助款不是只是身为官员、读书人,他不大看得起满身铜臭、粗鄙的董家。

    抵达京城后,余夫子便和董氏夫子分开,进城中找余冠等三人。余冠派人通知自己的族叔。

    余冠年仅十八岁,且不说把张昭的生员身份剥夺后,想要顶上去需要族叔的人脉,就说他陡然遭遇到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要和长辈同气,帮忙拿主意。

    余冠三人居住在京城东张管事安排的一处庭院中,占地约半亩。这是寿宁侯府的生意。今天三人已经露脸,当然不能再住教坊司。这间庭院知道的人不多,但长宁伯府的人自然知道。

    余夫子抵达后,在正厅中见到自己的族侄、两个学生。精美的正厅中陈设雅致,墙壁挂着书画,条桌上摆着文玩。见余夫子进来,三人脸上有惭愧之色同时带着兴奋,俱是行礼道:“先生。”

    “二叔。”

    余夫子摆摆手,脸上带着疲倦之色,“先叫点东西来吃。再说说你们三个怎么回事来京中院试,怎么卷到这样的事情中你们啊,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的学生他能不了解么余冠三人根本就翻不起这么大的浪潮。来的路上董氏父子和他说过大概。然而,京中的水很深的!

    余冠赶紧叫人送酒菜上来,然后将来龙去脉说一遍。余夫子坐在八仙桌边吃着酒菜、沉吟着。三人站在一旁,忐忑的等着师长决断。

    这个时候,余夫子的偏向性就很明显。他当然偏向余冠,而非张昭。难不成他现在教余冠改口寿宁侯张鹤龄很凶残的。而他族中就余冠这一个读书的种子。

    “既然寿宁侯府有安排,那就这样吧。补生员那种事别想。这几日该吃吃该喝喝,该享受就享受。等事情完赶紧回书院读书。别的就不要想。”

    余冠有点傻眼,不甘心的道:“二叔,这…”敢情他们几个在这件事中就是个棋子

    余夫子沉着脸,喝斥道:“你还想如何京中这些权贵,就几个是易与的。你们几个童生,有什么资格和人家谈条件。识趣的,保住性命、声名就是好事。”

    “张昭这次在劫难逃。你们几个要把这事教训。日后断不可如此鲁莽。提学衙门是那么好围的吗”

    …

    …

    夜雨越下越大。雨点敲击在窗户上。夜里八点时的寒风发出呼号声。

    教忠坊,李教谕府中。李教谕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焦虑的等待着。片刻后,老仆带着李幽从门外走进来,带着冬季的寒意。李教谕停下脚步,“子远来了。”

    李幽身材短小,有着一张矮冬瓜脸,身上穿着崭新的天蓝色直裰。只是有不少酒渍,脸上还有几个胭脂印,从哪里被老仆找过来的不言而喻。

    当然,能从温柔乡中出来冒雨前来,亦说明他对李教谕的尊重,和自制力。

    李幽擦过手脸、头发,抱着杯热茶坐在炭盆边,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笑道:“老师什么事情叫得这么急我正和同年们在法华寺那里喝酒、听曲。”

    李教谕懒得说破,坐在书桌后,沉吟着道:“何提学行文府衙明天联合审理子尚的事,你都听说了吧。子尚下午还和我谈过,他说他能解决。你觉得此事呢”

    李幽道:“嗨,老师,我们几个同年刚才吃酒时也是在说这件事。何提学对子尚还是很看重的。硬拖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给



第六十七章 生员(七)-反转开始
    大明弘治十三年十月十六日,初冬。小雨,无风。

    清晨时分,张昭辞别未婚妻,骑着马,带着长随陈康、张泰平并好友董朗,一行四人自城北安定门进入京师。随后抵达顺天府府衙。被小吏引进一间廊房中等候。

    且不管张昭今日被审理的结果如何,至少此刻他身穿青衿,而且是被放榜确认过的秀才。这点待遇还是有的。

    而此时,北直隶提学副使何愈,御史李道立陆续来到府衙中,和顺天府府尹胡溥在后衙的小厅中小坐。

    此时,早朝已罢。京中各处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

    府衙审案大部分情况都是公开。因而,各色人等汇聚在府衙的大堂前,等待着开始审理。

    …

    …

    府衙后的小厅中,府尹胡溥得到进来的幕僚的汇报,笑着放下茶碗,说道:“原告、被告俱已经到来。我们走吧。”

    御史李道立年龄最小,科名资历最浅,起身道:“两位前辈请!”

    何提学微笑着点点头,站起身来。

    胡溥三人到公堂中,分主次坐下。堂前的衙役,书吏、幕僚们各自站立。围观众们被衙役们拦在大堂外。自有小吏去将张昭、余冠几人带来。
1...1718192021...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