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朝廷的旨意,免掉辽东总兵郭令的官职,保留其正二品的待遇,退出现役,到预备役中担任军官。将他调往大宁都司,在定西候蒋骥麾下任职。”

    张昭将公文丢在他面前的条桌上,看一眼郭令,环视诸将,“诸位有没有意见?”




第五百零五章 辽东巡抚
    张昭召开军官们在沈阳城外军营的中军大帐中开会,拿出朝廷的命令问他们有没有意见。

    有意见也不敢说啊!

    谁会这么没有眼力。而且张大帅就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主。

    你看他最近一系列的手法,要多奸诈就有多奸诈。辽东总兵郭令幸好没有轻举妄动,不然此刻必然是抄家灭族的待遇。

    半响,军营中鸦雀无声。

    张昭的目光落在辽东总兵、四十多岁长相粗犷的郭令脸上,温声道:“郭大人的想法呢?”

    保留郭令正二品的待遇,直接将其打发到预备役,这是后世对将官们惩罚惯用的手法。

    当然,这留着最后一丝体面。

    郭令被张昭逼问,在这一瞬间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又惊又怒,有愤慨又无奈,同时还有一丢丢的庆幸。他幸好听了陈师爷的话,否则人头落地是大概率事件。

    郭令起身,低下头,弯腰拱手一礼,道:“下官领命。”

    张昭点点头,将幕僚赵师爷写就的文书加盖征虏前将军印,递给郭令。

    郭令弯腰接过,神情悲凉的离开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中四十多名军官并监军们看着这一幕,所有人仿佛有所明悟。在这一刻,阻拦辽东改革的势力被碾压得粉碎!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

    二十万辽东军将如同蓟镇军一样迎来新生。辽东一百五十万军户亦将迎来新的生活。

    …

    …

    军议在上午十一点许就散掉,张昭当场发布辽东军事改革和卫所改革的命令,并明发整个辽东都司。要求各卫所、各堡寨、边关予以配合。

    辽阳军中千户以上的官员自发的前往大帐中拜见前辽东总兵郭令。他正在营帐中收拾行李。

    三十多亲兵家将们或在大帐内帮忙打包,或在大帐外侍立、警卫。

    幕僚陈师爷满脸愧色的站在大帐中。郭总兵落到如今这个田地,他这个谋主有责任啊。

    郭令正吩咐两个亲兵将一副地图装到箱子中,回头见陈师爷这幅模样,苦涩的道:“老陈,这和你没关系。如果不是你劝我稳住。本将现在是人头落地啊!张昭真特么的阴险。”

    “唉…”陈师爷长长的叹一口气,“大人,终究是我对不住你啊。我如今是没脸待在辽阳军中。”

    郭令不想跟着自己的心腹幕僚为难,道:“老陈,咱们宾主一场,也是缘分。我给你一封书信,推荐去你去大宁总兵定西候蒋骥处任职。他和张昭不对付。你过去应该会受到重用。”

    陈师爷拱手一礼,叹道:“多谢大人。”

    这时,郭令的亲卫头领从外面气冲冲的进来,“大人,杜声、江马这两个吃里扒外的混账。他们又在帮张昭统计有多少人愿意随他出关平叛。

    消息已经传开,留在辽阳的军户,每名男子按人头分三十亩地。辽阳军中,每人分五十亩地。跟着张昭出塞作战的,每人可分八十亩地。全是辽河平原上的土地。

    大人,咱们卫所完了啊。”

    陈师爷再叹一口气。张大帅好手段啊。这一手下去,卫所军官们还怎么收买士卒。士卒们愿意跟着谁这还用说吗?即便是郭大人的亲卫只怕也要动摇吧?

    郭大人当然不会亏待亲卫们,还会给他们养老。但是给人当一辈子的奴仆,哪有自己分五十亩地安家立业强?

    郭令默然不语。卫所不完蛋,还能怎么的?张昭就是在干裁撤卫所的活儿啊!

    一时间,帐篷中寂静无声。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和五六天之前张昭派人询问的不同,八十亩地的“奖赏”一传开,辽阳军中五千精锐踊跃报名。只有隶属于定辽前卫的一千五百人保持沉默。

    但他们这也只是一个中立的姿态。他们不愿意给张昭卖命,但也不会跟着郭令去大宁都司啊!

    正服役的军户每人在辽阳分五十亩地啊。多少人愿意舍弃这个跟着郭令西走大宁都司?

    稍后两天,远在广宁城(锦州)的王承裕接到从沈阳来的书信、公文,就准备率领着麾下的官吏们动身,前往辽阳开始分配土地。

    广宁城中的官衙里,一水的绿袍进进出出。在改革司中八品就算是高官。下面还有从八、九品、从九、不入流品四个等级。而官员下面还有吏员。

    吏员又分两个等级:吏书、吏员。所谓吏书就像是县衙中吏员头目的一种尊称。当然,在朝廷吏部的记载中,就只有吏员一种等级。

    辽东巡抚张鼐在官衙的后花园里和王承裕喝茶。

    辽东巡抚的驻地在宁远。他是宁远参将李搏涛率兵出征之后,跟着宁远的官吏前来广宁。

    王承裕统帅试行改革卫所司,下面的官吏除最初的八十人,其余全部从后军都督府借调而来。他是现在山海关外的宁远搞卫所改革,把土地全部分配下去。

    第二步就是来广宁这里。

    他在宁远和辽东巡抚张鼐相处的非常不错。用他给张昭私信里的话说:“张用和,能臣也。”

    此公是成化十一年的进士,由县令选朝中御史。按照大明朝的官场潜规则,这是出则任布政使、巡抚,入则为部院官的路数。换言之张大人还有官场潜力啊。虽然他已经五十八岁。

    而纵观此公的官场履历,颇有些能说到之处。为巡按能安民,为布政使能治理黄河。确实是个做事的人。当然,为人也有言官的锐气。

    他和张昭就没什么往来,倒是和同为进士、名儒的王承裕颇为谈的来。

    其实,张昭的便宜老丈人王承裕才有几分大明官场bug的意思。想想看,王老大人上有父亲、一代名臣王恕的遗泽,他自身是关学名儒。走到那里都受士林尊敬。而且,如今才四十岁。这明显将来是要做一任尚书才会致仕的人。

    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没能馆选庶吉士,要是有这个资历在,妥妥的大明辅臣。而且还会是比较牛逼的那种。

    “天宇,你们这是要大干一场啊!张都督这几手当真是漂亮。”张鼐有点眯眯眼,说话时眼睛眯起来。将近六十岁,身姿佝偻,略显的暮气。

    王承裕微微一笑,喝着茶,道:“张前辈过奖。”对于张昭一连串的戏法,他当然是佩服的。最让他搞不懂的事,朝廷为何会同意罢免辽东总兵郭令。

    张鼐笑一笑,眼见王承裕离别在即,也不兜圈子,道:“天宇于朝廷有大功,将来一个总督肯定跑不了。辽东将来也是要设府县的。我是想着干一任致仕回家。”



第五百零六章 煲汤
    其实聪明人对大宁、辽东的局势一看就懂。也就是张昭私下里和弘治皇帝聊天的内容。

    以大宁都司为前线压迫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鞑靼诸部。发展矿业,注重兵备,建立起火器军(野战军)、守备军(边防军)、预备役三级体系。

    特别是着重建立起一支骑兵部队用于快速反应和机动。

    奴儿干都司要继续往前扩张,切实的掌握实地,直至大明永乐年间的地域。

    也就是张昭在奏章中写到的:彻底的掌握住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换言之,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都必须成为大明之民。铺设官道、驿站、建立府、县体系,用于治理地方。

    而大明真正的力量,则会用来全力开发辽东。将辽河平原打造成为鱼米之乡,铁器之乡,煤炭之乡。为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提供物资、人口。

    届时,辽东布政司将会供应约五万火器军,十几万守备军。往北征奴儿干都司诸部,往东征高丽、东瀛。

    …

    最后这一条战略,只要看辽东都司保留的军队数量就自然而然的会对高丽、东瀛有想法。东瀛有白银矿的事,随着真理报早就传遍整个大明。

    所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再有,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或者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张鼐自然看得到这里面的信息。那么,在这样的大局之下,他这个名不副实的辽东巡抚,怎么样才能做到名符其实?

    很简单,参与进去。

    但是,这个参与进去是不可能凌驾于王承裕和张昭之上的。他们俩肯定不同意。辛辛苦苦的作出成绩,你去摘果子?

    所以,他说的是,让王承裕总督三个布政司,他来巡抚辽东。

    而这里面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则:王承裕如今是尚宝司司丞(正六品)、兵科都给事中。这个官位怎么可能爬到如今的辽东巡抚张鼐头上去呢?

    所以,张鼐这番话的弯弯绕归结起来是:老夫求任大宁巡抚,并举荐老弟任辽东巡抚,老弟以为如何?

    届时,他再由大宁巡抚调任辽东巡抚。而王承裕就顺势由辽东巡抚升任总督。

    按照此时辽东巡抚的权位,正在搞开垦、建设城市的大宁巡抚肯定更重要一些。毕竟大宁都司是前线。但是,日后辽东要设府县。巡抚地位在布政司之上。日后辽东巡抚的权位必定在大宁巡抚之上。

    …

    王承裕也是官场老鸟,一听就懂,斟酌着道:“晚辈自然是希望看到前辈参与到这场影响辽东的变革中,只是大宁那边,朝廷似乎还没有设巡抚之意。”

    张鼐自信的一笑,道:“早晚的事。”

    去年年底御前议事,就有消息传出来张昭大败。可见中枢诸公是有限制张昭权力的想法。那么大宁都司既然设立,定西候蒋骥任总兵。那配备巡抚、镇守太监是必然的。

    这是大明官场的标配。

    王承裕点点头,拱手道:“容晚辈想一想。”

    张鼐道:“应当的。”

    他闲聊几句,告辞离开。

    …

    …

    在张昭“干掉”拦路的辽东总兵郭令,发布新的卫所改革方案让利所有的辽东军户、边军后,在真正的聪明人看来,大局已定。开始筹划分果子的事情。

    虽说此刻抚顺关外的建州女真苏护部还在高举叛旗。海西女真四部真心臣服还是假意臣服,未可知。松嫩平原上福余卫的残部还在负隅顽抗。

    看起来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但确实是结束了啊!

    弘治十六年四月初八,张昭在沈阳城中召见前来拜会他的海西女真四部首领。

    沈阳中卫卫的官署中,张昭高居于正中。新军营的庞泰、王武、赵师爷、高一典、李逍遥、刘二狗并宁远军参将李搏涛,广宁军千户韩瓒,辽阳军左右千户杜声、江马都在列。

    “下官等参见大帅。”

    海西女真四部:叶赫部首领丰生额,哈达部首领多罗,辉发部首领库门,乌拉部首领额勒率领各部落中带来的随行子侄们向张昭跪拜行礼。

    什么,你说胡酋是喜欢行抚胸礼?还是赶紧忘掉把。按照大明的规矩来。

    而且,不要用明军中单膝跪地礼节,直接用最谦卑的叩拜礼。

    李逍遥看着一帮金钱鼠尾,穿着皮裘的胡酋们说着汉语,跪拜张相公,心里就有点想笑。这帮人挺滑稽的。没见张相公都没当回事吗?神态很随意。

    张昭目光巡梭在这十几人的海西女真各部首领中,正当这些人惴惴不安时,开口道:“年前叫你们把敕书、官印、官服交上来,你们都挺配合的。搞得我现在不好杀人啊!

    主要是朝廷才在敕书填了你们的名字,结果我又把人给杀了再找朝廷要新的敕书,这似乎很不给朝廷面子。”

    跟在父亲丰生额身后的博多傲心里给吓一跳,赶紧跪的更低。听着大堂中张昭的声音继续。

    “海西女真四部在年前是怎么答应我的?我在春节前要看到福余卫首领阿鲁灰的首级,并灭掉福余卫。

    而你们劳工照样抓。照样到赤峰城交换兵器。怎么样,现在海西女真带甲之士有没有十万?是不是再过两年也打算把旗帜一举?”

    这话明显是反话。一帮人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

    废话,你还真信张大帅手里没有空白的敕书啊?这玩意肯定有多的。历年来奴儿干都司这里的敕书就不是到大明京师里去拿,而是直接由辽东总兵发下来。

    乌拉部首领额勒身材高大,这时略微抬起头,佯装惊恐的道:“大帅息怒。我等部族之兵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大明天兵?我等绝不敢有二心。”

    庞泰忽而开口道:“扯淡。你一口一个大明。怎么,你不是大明奴儿干都司的百户?还是说嫌官职太低,不想就任?”

    额勒被这话呛的。

    张昭一挥手,“我再下一个期限。一个月后,我要看到福余卫首领阿鲁灰的首级。还有灭亡的消息。现在我们算账。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小泰,把地图拿上来。”



第五百零七章 划地盘
    海西女真的十几人心中忐忑。张大帅训斥他们后,再拿地图上来干什么?但同时内心里有着微微的窃喜。毕竟这和他们预期的严重程度相去甚远啊。

    明军这里端坐的将校们同样不解:拿地图来干什么?

    军事参谋高一典带着几个同僚把一副放大后的海西女真四部和建州三卫的地形图沙盘拿进来。

    张昭从桌几后走出来,手里拿着长木杆,指着沙盘中的某处道:“这里是叶赫城,从今日起以辽河和山脉为界,这是叶赫部的地盘。公主岭那一带的土地归大明所有。我将用来安置移民。

    那片土地上的牧民,你们叶赫部还撤不撤。我随后就会派官吏出关丈量土地,编户齐民。届时登记在册的,就是大明百姓,要服徭役、交皇粮。
1...180181182183184...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