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那犊子长的跟一个铁塔似的。丁千户八成是打不过他的。”
“这又不是三国时要斗将。听说宁远军的丁千户很受大帅看重。在吉林镇军中论将时就说,咱们军中除开庞、李两位之外,往下就要数他。大帅的眼光那还用说。以丁千户的水平指挥宁远军三千精锐,要灭阿勒楚喀部九千人不是简单的很?”
“所以说那鞑虏脑袋不清醒。还以为这是街头茬架呢?”
“哈哈。”
李逍遥保持着从张昭身上学来的习惯,战后一定会巡视营地,并且要做好防守准备。防止出现变故。而他军中最大的变故就是虎尔哈三部。
亲卫和广宁军的指挥使丁之阳簇拥着李逍遥正好和老蒋他们这群人旁边走过。
“李将军…”
几十名各自围坐在火堆边拿着铁皮饭盒吃晚餐的士卒们要起身行礼。
军中就是这般,以实力论英雄。李逍遥年纪轻轻但是能带领大家伙儿打胜仗这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统帅。
李逍遥做个下压的手势,道:“不要起来。你们吃你们的。”看着士卒们铁皮饭盒里的米饭,浇在面前的菜汁和肉块,各自还有牛皮水袋装的几两酒,心中满意。
丁之阳和麾下的1400余名士卒都比较熟悉,和老蒋等人招呼道:“都吃饱。米饭和菜不够再去加。酒不够就没办法。等回春城庆功时再给你们发。”
和下属们聊几句,丁之阳再道:“老蒋,你这老小子可以申请退役回家娶妻生子了。咱们这一仗算是打完了。大帅体恤大家,让大家伙自有选择是否退役回去享福。
接下来,有新整编的军队补充进来。咱们还是要直捣三江平江,去奴儿干勒石立碑,告诉子孙咱们今日的壮举。
想留下来的继续作战的弟兄,劳资欢迎他。因为劳资马上要升官,执掌一个守备营。留下来的弟兄都要升军官。”
“哦…”这话说的一帮士卒更是士气高涨,各自议论起去留来。
老蒋则是明确的表示想回广宁去种地。他已经攒够银钱。且在董鄂部中娶了一个漂亮的小娘。他还没传宗接代,还不想死。
…
将将士们的议论声都留在身后,丁之阳跟着李逍遥,感慨的道:“李大人,今日虎尔哈部那些人实在做的过分。咱们是拿兄弟们的命去拼,连炮灰都没让上,就是要一战成功。
新军营伤亡两百余人,我们广宁军这里也伤亡400多人。四娃他们宁远军想着快点结束战斗主动攻下一座堡寨,那狗日的牧呼还敢来要俘虏。
真他么的不要脸!虎尔哈三部共计三万人,出兵只打下五座堡寨中的一座,他们竟然还嫌弃青壮俘虏少于一千,还要对我们动刀子。日他娘的。”
别看丁之阳在士卒面前谈笑风生,其实一想起伤亡人数就心疼。这都是跟着他的老兄弟啊。他会广宁怎么见这些兄弟的父母?
按照作战计划,虎尔哈部三万人如果全力投入战斗,明军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的。
一行人走在小城堡的回廊里,正好遇到九团的赵军法官,他接过话茬,“他么的!今天这窝囊气受的。不弄死这帮狗日的。劳资这军法都没法执行。”
赵军法官一贯温文尔雅,这会也忍不住爆粗口。傍晚时的那场冲突令明军上下颇有怨言。就算是辉发部、叶赫部、董鄂部等女真辅兵们都很不痛快。
“千户,咱们干他娘的。反手把这虎尔哈三部给灭了。”
李逍遥本身是一个很活泼的性子,只是近来指挥压力太大没心情扯淡。这会则是战后伤亡让他难受的很。听亲卫这话,训斥道:“扯什么淡。这雨又没停。”
一肚子怨气的丁之阳和身边的亲卫都热切的看着李逍遥。他这个态度是真有把虎尔哈三部弄死的意图啊。
李逍遥摆摆手,没再说。
虎尔哈三部当然要弄死。但还没到时间啊。他急着平定窝集部,也有时间因素在里面。在夏季阴雨连绵的图们江,新军营的排枪战术很难施展。
他这里在等左路军的消息,等大帅的命令来。
…
…
七月初二,在夏季尾巴的时节里,李逍遥率部平定窝集部。消息往六七百里外的春城而去。
而此时左路军五千人正由庞泰带领着悄然的在锡伯部的地盘内行军。
他所部有新军营四团、白马营(1500),辉发部库门所部两千五百人,全部都是骑兵。
他们横跨松花江,在松嫩平原之上,直扑福余卫旧地(今齐齐哈尔)。
按照正常的路线,明军应该是沿着嫩江在平原上行军。这是有利于步卒攻击的路线。之前海西女真四部就是这么干的。谁会想到他们从锡伯部的地盘上包抄呢?
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灭福余卫
松嫩平原在区域上来说,以铁岭外的长白山脉、吉林那里的长白山脉为东面的分割线,以松辽分水岭为南面的界限,以大兴安岭为西边的界限,北面以小兴安岭为界限。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由嫩江、松花江冲积出一片富饶的平原。在后世这里是千里沃土。这里拥有着耕地560万公顷。土壤肥沃,其中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这是名符其实的黑土地呀。
粮食作物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草场则是以羊草、小叶樟、野豌豆、星星草等种草组成。畜牧业发达。还有大庆的油田。
庞泰率领着他麾下的五千将士就是在这样富饶的土地上行进着。
当然,现在的松嫩平原当然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此刻,庞泰眼前的是一片风沙地貌。
这是松嫩平原中的一种地貌。黄沙漫漫,早秋炙热的风吹起风沙。胡杨在风中摇曳。
“咳咳…”
庞泰骑在马上将嘴里的沙子吐出来,问着向导,“黎大叔,距离福余城还有多远?”
左路军先是从阿勒楚喀部的地区横跨松花江,继而在锡伯部居住的区域内行军。当然这是需要几名向导的。同行的还有两部首领的亲卫。
现在,虎尔哈三部接受明军的“雇佣”,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财富,上上下下都非常满意这次选择。给明军借个道当然是可以的。
而庞泰这支明军也没有打大明的旗号,一切对外的沟通都是两部首领身边的人出面。
当然,这帮人肯定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假途灭虢。
这不奇怪。几十年后满洲女真兴起,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当兵书。何况于现在?
黎大叔是本地的牧民,被喊来当做向导,这时通过翻译说道:“还有三天的路程就可以抵达福余城。”作为向导他当然不知道明军的军事目的。
庞泰点点头,对奴儿干都司第二团的千户库门道:“传令下去,保持行军速度。”
…
…
福余城(今齐齐哈尔)。
其实奴儿干都司这里有一个历史规律。那就是明朝开国时,洪武、永乐年间各卫所的所在地都是非常靠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诸部不断的南下。
本来建州女真是在鸭绿江边的,到弘治年间他们实际已经在抚顺关生活多年。
朵颜三卫也是如此。他们的旧地原本在松嫩平原这里。但是随着大明朝裁撤大宁都司,朵颜三卫甚至跑到了长城边,把燕山、承德一线都给占据。
随后几十年还有察哈尔部,也就是现在的小王子部落,由他的儿子带领越过大兴安岭,迁移到朵颜三卫的地盘上。草原那里的权柄则是归土默特部所有,也就是俺答汗。
这里面不知道有没有小冰河时期气候的影响的原因。反正,这些部落都是在不断的南下,向更好的适合居住的土地迁移。
而张昭现在做的事情是“反历史”潮流的,他正在推动大明不断的向被扩张。
福余城中在早秋的时节里一片荒芜的迹象。
本来福余卫的牧场也不在这里,他们原本在400里外的白城放牧。
自弘治十五年十月老哈河会战失败,朵颜卫、泰宁卫残部在冰天雪地中远走锡林格勒盟大草原,自此逐步的失去消息。而福余卫的残部则是冒着风雪返回驻地:白城。
但为避免部族覆灭,又待天气稍微好一点时迁徙到福余城中。此时部落里的战士只有两千余骑,比之前的实力缩水将近10倍。人口更是锐减至一万余人。
族中的贵族奥奇尔自打从乌拉城回来,就拼命的鼓动部落里的首领阿鲁灰率领部族向更北的地方迁移。就算是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放牧,也比在这里等死强。
是的,在奥奇尔看来,这就是等死。
城中充满着游牧风格的府邸中,五名福余卫的贵族和阿鲁灰再一次的商量着部落里的去留。已经是秋天了,再迁徙就没机会了。这样的会议在这段时间不断的召开。
几人分坐在各自的案几边。
奥奇尔起身,再一次的苦口婆心的劝道:“大人,再不走真的就是死亡的结局。乌拉部十几万人现在全部都是奴隶,正在给明人修筑春城。你们想如此吗?”
阿鲁灰自大老哈河会战失败后,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都被抽掉,时常酗酒,这时坐在正中的椅中,茫然的道:“怎么会?咱们这里距离明人还有八百里。”
奥奇尔无奈的叹口气,劝道:“大人,我已经打听清楚,张大帅身上还挂着征虏前将军的将军印呢。他只有拿到你的脑袋,才会向大明皇帝交还大印。所以,他必定回来剿灭我们福余卫残部。”
阿鲁灰道:“我再想想吧。”
一场商讨部落前途的会议再次没有结果。奥奇尔几人心情不一的走出府邸。他们这五名贵族,有的支持迁徙,有的不支持。
迁徙有迁徙的理由。不迁徙有不迁徙的理由。试问,他们福余卫这点人口能走到呼伦贝尔草原上吗?没准就死在半路。这里距离明军已经足够的远啊。
“唉…”奥奇尔走出城主府看着天空的白云仰头叹一口气。
然而,就在他正准备开口说话时,大地忽而如同地震一般震动起来。作为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奥奇尔五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批骑兵来袭。
一名贵族慌乱的道:“明人来了?为什么嫩江的哨所没有回报?”
“不可能的。方向部队。这是锡伯部那边的方向。”
五人快步到城头去看,只见天地间的地平线上一队队骑兵如同黑线一般的涌过来。
这个时候不用望远镜都知道这是那支部队。
真的是大明军队来了。而且还是精锐的新军营。那飘扬的红色苍龙旗非常好认。
奥奇尔手扶着城墙,想要支持住自己的身体,但一屁股坐到地上,嘴里呢喃道:“完了。我们完了。福余卫完了。”
…
…
弘治十六年七月初四,大明新军营千户官庞泰率部跋涉千里,出其不意的攻占福余城,阵斩其部首领阿鲁灰,俘获其部众,一战覆灭福余卫。
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
庞泰派出来的信使小队一路从福余城狂奔七百余里将获胜的消息通知到身在春城的张昭。
正在春城中巡视修建进度停留在空旷的学堂地基处的张昭接到信使的汇报,畅快的大笑,将捷报递给身边的参谋,“给李逍遥发信,按原计划执行。”
于参谋接过来捷报正要看,这时抬头挺胸敬礼道:“是,大帅。”
原定计划,就是在虎尔哈部帮忙灭掉窝集部之后明军就翻脸,顺势灭掉虎尔哈部。
这也别说张昭的信誉不好。因为,借口一大把。实在太好找。譬如:虎尔哈三部在图们江边所要青壮俘虏,消极怠战的事情就需要执行军法。
王武作为张昭的亲卫首领就在旁边,而且他知道内情,并不掩饰自己的担忧道:“相公,单靠逍遥和小泰这两路兵马是不是兵力有点薄弱?特别是春城这里。”
张昭道:“我已经让高一典先返回沈阳,把整训后的军队带出来。”
辽东镇从弘治十六年二月份陆陆续续的开始整训,至此已经五个月。而火铳兵三个月就可以成型。训练时间是足够的。目前已经整训出三万新军。
不过,张昭手头暂时缺银子,没法立即给辽东军装备火铳。即便装备上,后勤也不具备供应三万新军作战的弹药,只能先装备一批新式雁翎刀集结起来准备开往春城。
王武还没答话,数名骑士远远的疾驰而来,随后滚鞍下马。为首的一人满脸风霜之色,却是做文士装束。头戴黑色的四方平定巾,一身青衫直裰。
来着正是李幽李子远。
李幽身材短小,形象獐头鼠目,此时笑吟吟的躬身一礼,问候道:“子尚兄,别来无恙?”
张昭先是一愣,随即笑起来,“子远,你怎么来了?”走上前拍拍李幽的肩膀,“走,咱们去那边说话。”
春城之中到处都在搞建设,一个个方块区域内被限定为不同的功能。还是张昭在开发美食镇时搞的那一套。只是把微缩版放大而已。这种做法效率确实高。
空房子虽然多,但到处都是人。奴隶、工匠、民夫、商人、关外各部的部众。春城这里虽然没有特意的去开互市,但是关外各部的百姓又不是傻子,肯定知道来春城贸易能把手里的东西卖出好价钱。
也确实没有必要再开互市。因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被征服的堡寨现在统一都算是大明的百姓。全部都是登记在册的良民,要缴纳赋税服徭役。
王武在最先被修建起来位于东面的官衙旁边的官舍四合院中找到僻静之处,安排上茶。
张昭和李幽两人在小院的厢房中喝茶、叙旧。外头奴隶们做工的号子声隐隐传来。
“子远,你怎么突然从京师来到辽东?”张昭给李幽斟茶,微笑着问道。
到他这个地位,故友反而比什么规矩啊、体面啊更重要。他崛起不过数年的时间,但以后想要交到朋友越来越难。反倒是微末之时的故旧可以说说话。
李幽道谢一声,将茶杯拿到面前,认真的看着张昭的眼睛,说道:“子尚兄,你将奏章交到朝廷就不管不问。是心里真的有把握吗?朝廷里关于谁来出任辽东巡抚还没有定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