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张昭一身青衫,富贵华丽,腰悬玉佩,头戴四方平定巾。修长的身姿、俊朗的容貌令他显得儒雅温秀。又因久居上位发号施令,他的气度沉静、从容。

    张昭坐在官帽椅中,一边拿茶杯喝茶,一边笑道:“小泰,你这是小孩子脾气。新军营将来是军官的摇篮,大明军人的标杆,但规模是定死的。最多增长到一个军两万人。你们这些名将种子都是只有出去带兵才有广阔的天地。

    像吴臣,我是准备让他担任大宁军的副将。

    其实,我是更想你在身边当参谋。军事上的事我就不用操心。但是这对你的未来并不好。名将啊,都是要在战争的实践中才能真正的诞生。”

    说白了就是要练级。战争是一门艺术,没有人天生就能是名将。

    庞泰算是听出来少爷这是想将他“外放”,虽然不舍以及对未知的环境感到忐忑,他对自己的情商多少还是有些数,但他不愿意花时间在人际关系上,小心翼翼的问道:“少爷,你要将我派驻到哪里?”

    张昭笑笑,道:“四个布政司和一个都司的防区都给安排好了。剩下也就一个地方。渤海军的副将。渤海都司的都指挥使我把库门调过去,让他配合你的工作。你专心军务就行。你下一阶段的假想敌是朝鲜王国。

    这个小国被太祖皇帝定为不征之国,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终究是要拿下来的。就算是使用政治手段,也得要军事手段相配合。我回京之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原奴儿干都司的土地、人口红利都将分配下去,成为大明的养分。他的“任务”:二十万在籍百姓,也是靠这个红利来交差。接下来,就是要东征朝鲜王国和东瀛。

    庞泰见张昭已经定下来,抬手敬礼,果决的表态道:“是,少爷。”

    张昭笑者道:“小泰,咱们新军营出去的士官、军官,按照惯例是要提一级的。你这个卫指挥军衔会提升为都指挥,担任渤海军副将足够。

    届时,你下辖两万大军,要时刻为战争做好准备。等我的军令抵达就挥师进军朝鲜王国。

    不过军务之外,你个人的问题也要解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阴阳调和是人间至理。小二,你前两天不说方俨手里有几名董鄂部的美女准备献给我吗?

    挑一名性情好的给小泰做侍妾带到牡丹江城去。”

    王武一脸络腮胡子,嘿嘿一笑,解释道:“大帅,都是底下将士们的一片心意。丁之阳那小子底下不少普通的士卒都娶一名美妾。董鄂部和叶赫部一样出美人。我和方俨商量着,先搁在他那里。”

    张昭笑着摇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倒不会过分的苛责底下的将校们。作战时军纪不能坏。老想着金银、女人那还打个屁的仗!

    但得胜之后分配战利品,这么说有点残酷,但美貌的女子在古代时确实算战利品。他也没必要去惩罚将校们。

    张昭负手在偏厅里走着,道:“小二,我是不会收的。我带这个头,军纪就容易坏掉。上梁不正下梁歪啊!咱们是要干一番事业的。那几名美女你给军中的将士做个媒婆牵线搭桥吧。现在董鄂部都没有了,这些都是大明的百姓,不要亏待人家。”

    张昭这话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他给庞泰安排的是侍妾,给将士们安排的是妻子。

    但人啊,都是有私心的。谁还真是圣人不成?

    张昭待庞泰如子侄,肯定是不可能让他在辽东这里胡乱娶妻。按照庞泰的条件回京师有大把的好人家等着挑选。也不要什么世家大族,选一个书香门第,知书达理的女儿最佳。

    当然,如果能自由恋爱,他也不会反对。

    而张昭自己,他这都养精蓄锐大半年,怎么可能没想女人呢?但作为军中的主帅,他必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庞泰给张昭的安排搞的满脸通红。他连小娘子的手都没有摸过。新军营军纪严格,严禁去青楼、暗娼。军营中除开护士等职务外并没有女子。军官、士卒们在驻地时,给假和家人团聚。

    …

    …

    这个话题谈过,外面的酒宴也差不多,张昭率领着亲卫和幕僚们骑马返回二十里外的小镇。

    回到驻地后,收到消息的心腹幕僚赵子龙过来找张昭,张昭正在和王武、庞泰、于参谋、李逍遥一起吃烧鸡、喝酒当宵夜。

    “赵先生来了,坐。小二,加一把椅子。”

    赵子龙四十多岁的年纪,苦笑着坐下来,见都是新军营的心腹,径直劝道:“大帅,在下有个问题实在担忧,还往大帅解惑。大帅这是打算把辽东四布政司、一个都司的军队全部变成新军营的下属军队吗?大帅,这是官场大忌啊!”

    张昭的做法,以孙启栋任奴儿干军副将,以庞泰任渤海军副将,以李博涛任辽东军副将。丁之阳任黑龙江军副将。唯一算例外的就是辽北军副将方兴。

    丁之阳资历稍显不足。但黑龙江军的数量确实也少一些。大约为一万人。因为他面对的压力比较低。

    这其实也是张昭在平衡军中的力量。丁之阳是广宁军的代表啊。

    张昭啃完入味的鸡腿,接过亲卫递来的热毛巾,擦着手、嘴,直白的道:“子龙兄,我不搞清一色,回京之后危险更甚。这个时候高风亮节没有意义,反而是要增强自己的力量。”

    张昭住处的客厅中就安静下来。




第五百五十四章 学谁?
    九月中旬春城这里已经是晚秋时节。矮山脚下的小镇中秋风呼号。张昭的临时都督府中后堂小厅中,因张昭一句话陷入到安静中。

    政治上的事情,王武、庞泰、李逍遥、于参谋都是菜鸟。特别像庞泰,军事上的天才,有着敏锐的战场洞察力,但在生活中却是连人际交往都不大会。

    赵子龙和张昭的对话看似正常、普通,却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赵子龙文士装束,崭新的褐色长袍,系着玉带,此刻禁不住苦笑道:“大帅何以这样认为呢?”

    他并非谏臣,张昭主意已定,他不大敢劝,张大帅权威日重啊!他只能对此报以苦笑。

    想想看,在大明朝这样文贵武贱的环境下,一个武臣手里握着十五万精锐大军,哪个皇帝能睡得着觉?哪个首辅能放心?这是在军中搞忠君爱国教育能抵销的吗?

    张昭从容的给坐在桌子边的赵子龙倒了一杯酒,拍拍他的肩膀,负手在小厅中走着,说道:“子龙兄,我的家乡有句明言:打铁还须自身硬。

    其实从我创建新军营开始,我所推行的改革都在极力的避免两件事情:不要和士绅集团相冲突,不要和儒学相冲突。

    因为在大明,这两个集团所代表的利益足以碾压任何人,甚至包括天子。你翻翻历史书,但凡整治士大夫比较狠的皇帝,是不是名声都不好?

    然而,时至今日我再想要避免已经非常的困难。树大招风啊!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文学报》上白马书院的山长唐宽对我的攻击:说我操纵首辅更迭。

    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敌人的变化。他们已经从水面下浮出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面对他们。那么,我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加自己的力量。

    至于说犯忌讳,这肯定是有的。子龙兄,两害相权取其轻啊!”

    张昭回过头来,笑着问王武、庞泰几人,“你们跟着我,现在固然是风光,仕途通畅。将来我要是失败,你们几个肯定在清洗的名单中啊。”

    不要高估明朝文官集团的节操。会打仗怎么了?大明的文官就不觉得名将很重要。戚少保牛逼吧?其遗言: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结果他的靠山张居正一死,他就靠边站。只能辞职回家,郁郁而终。真是浪费人才啊!

    武臣在大明朝混,学英国公张辅、戚少保这都是很悲剧的。要学谁呢?辽东李成梁。当个军头的结局绝对会好于只当一个将军。文官集团也是看人下菜的。

    王武手里拿着鸡腿,不以为意的道:“相公,我是你的亲卫首领,你要朝争失败,我肯定是要被清洗的!这不是很正常?”

    庞泰、李逍遥、于参谋自然是各自表态。

    张昭笑着摆摆手,站在窗户口看着玻璃窗外的明月,道:“我回京之后必然会是风急浪高。但是,大明未来的方向一定会是我所指引的方向。”

    儒家学说走到理学这里已经是死胡同。阳明先生的王学为这条学术之路带来活水,但王学最终没有延续下去。明亡以后,满清是没有王学的。

    而华夏的士绅们,千百年搞土地兼并,导致王朝更迭,这是没有意义的历史循坏怪圈。

    这两者都要终结!

    …

    …

    张昭所在的春城距离燕山山脉北麓的大宁城约一千两百余里。在深秋的季节中,通过东北大地上新建的邮政系统,信使在五日之内将公文传递到大宁。

    当然,这是走的公文邮递。民间寄信没有这块的效率。公文邮寄,各收寄点的信使大概是以一天的频率发送一次。而普通信件则是一周寄送一次。

    大宁城。

    九月中旬的秋风带来阵阵的寒意。城外的军营中,鼓声和口号声响亮。声震数里。

    新军营二团千户孙启栋近来心情不好,正在狠狠的操练麾下的士卒。包括驻守在大宁城一个团的新组建的常备军都被他拉出来训练。

    “柱子,你他娘的怎么打的炮?打歪了。”

    “赵九,你他娘的会不会打枪?”

    整个训练场上到处都是千户孙启栋的怒吼声,手里的麻杆看到谁出错就是一棍子抽下去。不少新兵都被他抽的极其狼狈。

    和孙启栋搭班子的军法官冯无忌从校场外进来,老远就喊道:“老孙,老孙。大帅来命令了。”

    “接着练!”孙启栋对面前的一排士卒大声道,把手里的麻杆一丢,到校场边上迎着冯无忌,语气还带着火气,“老冯,什么事?”

    真说起来,孙启栋原来还是冯无忌的老部下。不过冯副千户性格弱一点,现在被孙启栋这“老**子”给欺负着。无奈的笑着将手里的公文递给他,“你自己看吧!”

    新军营实行的是双主官制。冯无忌作为军法官也有权利拆封上级传来的公文。

    孙启栋将暗黄色牛皮纸信封装的公文取出来,扫一眼,顿时就咧开嘴笑起来,“哈哈,哈哈。老冯,你真是我的福星啊。走,走,中午叫伙房炒两个野味,咱们好好喝一杯!”

    公文里一封任命状,任命孙启栋为奴儿干军副将,令孙启栋交接二团的工作前往春城向张昭述职。

    冯无忌一脸的心累,道:“老孙,你这属狗脸的啊,说变就变。”又道:“大帅的命令是要去奴儿干都司任职,现在不是你我两人喝一杯,要和底下的军官们都交代清楚。”

    孙启栋正满心欢喜着,大帅还是认可他孙启栋的本事的,将大手一挥,道:“老冯,你安排。”说着,砸吧一下嘴,“老冯,咱们俩搭班子的时间这么长,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奴儿干?”

    他去春城叙职,肯定是要谈一谈这些问题的。包括二团的继任者。

    冯无忌和孙启栋一起往校场外走去,笑着叹口气,道:“老孙,我倒是想去。但看大帅的意思是不会调我去。”

    孙启栋心里一琢磨,好想还是真是这样。否则调令就会是两个人的。心里在得偿心愿的高兴之余,又略有些惆怅起来。

    其一,老伙计搭班子多舒服?其二,他还是放不下二团这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老部队。



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沈阳
    孙启栋收到调令之后,和二团的将士们吃了顿散伙饭,第二天早上就带着警卫排出发,稍后抵达春城见张昭。

    新军营的人事调动,张昭还是尊重孙启栋的意见,将二团里的一个姓程的副千户提拔为千户,留下冯无忌辅佐。

    都督府的后堂之中,张昭留孙启栋喝着茶,对留下冯无忌的事略作解释,“冯无忌年纪大了。跟着你去奴儿干军折腾再回中原就不知道是何时。”

    孙启栋一米七的个子,消瘦而彪悍,三十出头,正是一个武将蓬勃向上的年纪。

    他在大宁城中训斥这个、训斥那个,一副狗脸无敌王的架势,在张昭面前却是个“温驯”的很。

    张昭接手从天津卫所调来的补充兵力时,孙启栋就是第一批的刺头。给王武教训了一回。但之后新军卫成军,他这个小旗却因训练麾下的士卒成绩出色,一路高升至百户。

    新军营当时模范标兵是吴臣率领的。当日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试枪就是用的吴臣所部。

    孙启栋和吴臣是另外一种风格。他有些江湖草莽习气,麾下士卒用命,所部战斗力强,一看就知道是带兵的好苗子。是以在西北时,张昭当时留孙启栋在榆林训练新兵。

    只是孙启栋最后没有赶上韦州大战。

    孙启栋在张昭面前老实的很,他对自己的领袖是衷心的拥护,“憨厚”的咧嘴笑道:“大帅,你怎么指挥、调配,老孙我无条件服从。嘿嘿。”

    张昭坐在茶几边的官帽椅中,好笑的看着他,道:“是吗?我可是听说你给我写信后,可是骂这个骂那个,愤愤不平。”

    孙启栋“啪”的一下立正,叫道:“那个苟日的打老子的小报告。”说着,腆着脸道:“大帅,末将那是不知道你对我的厚爱…”

    张昭笑着摇头,道:“行了。别扯淡。说奴儿干都司的正事。你去奴儿干军,麾下下辖两万人。火器军一个师,常备军三个师。主要目标是为大明将三江平原占领下来。将乌苏里江变成大明的内河。

    同时,你还要占领苦兀人所在的岛屿,打开前往东瀛诸岛的道路。有没有信心?”

    孙启栋抬手敬礼,慨然的道:“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

    …

    在张昭不断的调整麾下各部将的驻防区、目标时,正在江南之地自余姚前往杭州的官道上,一名中年男子骑着马,带着老仆、几名长随徐徐的前行。

    他正是弘治十四年请病假回乡的王阳明。

    弘治十六年夏,辽东巡抚王承裕表奏朝廷,起用前刑部主事王守仁为辽东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分巡建州道,领守备营,即刻上任。

    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高中二甲第七,按照这个名次以及他的名声,这是要选中庶吉士进翰林院的。但国朝没有父子同在翰林院当官的道理。

    王守仁因而被划给为第二档,在六部中任职。

    此时王承裕的提议虽然是直接将王守仁提了两级,但朝中反对的人真不多。
1...202203204205206...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