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张昭没有韩芷韵、佟璇相送,从1-101别墅里出来,坐上马车即往京师而去。
两女在阳台的落地窗前目送着张昭的马车离开。两人美丽的脸庞已经哭花。
自古最是离别苦啊!所谓生离死别,大致如此。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第六卷完)
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
张昭率着亲卫、幕僚、参谋们冒着风雨出发返回京师。正在休整中的新军营各部则是要等到开春之后才陆续返回京师。
行走在黑土地上的队伍顺着驿站、官道徐徐前行着。
张昭给返程预留的时间还算比较充裕,一共有一个半月。
按照惯例,张昭身边是要有一个警卫营(420人)含三个连队。这是他的亲卫数量。
只不过张昭是在腹地行军,而且要带上返程的幕僚4人,参谋6人。大队人马行军不方便,他只带了一个警卫排(40人)。沿途的后勤补给由驿站提供。
一行55人,配备双马、马车在官道上日行40-60里。毕竟是在寒冷的冬季,打马疾驰全速行军对亲卫们的身体、对马匹损害太大。
过广宁之后官道就是笔直的水泥大道。路途好走许多。张昭坐在马车中看着玻璃窗外的风景,微微沉思着。
沈阳城距离京师约1400余里。按照他这个速度,他大约会在腊月十五日左右赶回到京师。
十天的时间过去,张昭内心里既充满着辞别沈阳城中两个大美人的黯然,又充满着对京师妻妾们的思念。两种情绪在他的心中激荡、交织着。
他怎么能忘记离开沈阳前的几日佟璇在他身前承欢的娇颜?怎么能忘记离别前夜韩芷韵这个绝丽的佳人在他耳边呢喃着“张郎”然后如同中箭的天鹅般悲鸣将她彻底的交给他?
与她们相处的一幕幕画面在脑海里浮起来,宛若昨日。他真的很珍惜她们。
与此同时,进入辽西走廊之后距离京师越来越近,他不可避免的思念着家中大半年未见的妻妾们。
弘治十六年二月初一,他离开京师率部前往辽东。和她们这一别就是将近十个月。
当时在临走前,他有些荒唐、放纵。在接纳慕容雪之后,又接连吃掉冯夕夕、宁瑶两个俏丫鬟。
夕夕那小妮子媚到骨子里。小瑶也确实娇艳,一顾顷人城,蕙质兰心如解语花。他没忍住。这一年来,她们在京中都还好吗?是否会想念他?
婉儿、方晶、王小娘子、金凤她们呢?七八封家书,纸短情长又如何能尽述心中的思念?又如何能说清她们在京中的近况啊?
明代的世情,没有顶门户的男子在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找上门来。他挂念着她们啊。
…
…
张昭回京的消息在京中是半公开的秘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军中大员的动向肯定是不能在报纸上公布的。那会透漏太多的东西。
但是,张昭身为东北各省的统帅,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在政治上也是如此,他离开辽东,各方官吏怎么可能不知道?官场中人基本都知道。
京中同样如此。张昭平定原奴儿干都司旧地,为大明开疆拓土两千里,如今奉旨返京,京中的各方势力如何不关注呢?
这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督抚进京啊,他还是天子面前的红人。张昭的圣眷,在前首辅刘健去位之后,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张昭返京,他的敌人们蠢蠢欲动。
…
锡林郭勒大草原,蒙古鞑靼部中央万户察哈尔部的汗帐中,达延汗站在地图前微微沉思着。
被大明称为“小王子”的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双手抱着,一只手托着下巴,眼睛盯着挂在墙壁上的军事地图。
他三十一岁的年纪,穿着天蓝色的锦袍,带着圆顶毡帽,身材中等却散发着威严。
在他身后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图鲁、乌鲁斯。外加心腹大将少师脱火赤、合答海。
这都是察哈尔本部的大将。而在这几人之外,赫然还有土默特部的火筛,哈喇慎的博尔哈。
很显然,这次并不正式的军议实际上非常的重要,基本可以决定接下来鞑靼部的国策。
小王子亮出旗号在草原上称大汗,基本就等同于一国。他的使者外出都这样自称的。
小王子没回头,沉声道:“博尔哈,你先给大家说说明廷宣府外的兴和城互市情况。”
“是,大汗。”博尔哈抚胸行礼,再对大帐中的几名鞑靼贵人行一礼,他这个小部落的首领就算得可汗看重,就算和二王子乌鲁斯交好,在大帐中依旧是敬陪末座,他不得不注意点。
“大汗,几位台吉、那颜,哈喇慎部在永谢布万户中,了解到那边的一些信息。兴和城那里的互市交易额惊人,其税务司公布的数据是交易额184万银元,征税12.88万银元。
如此大的贸易量还不是关键。听闻明人在私下里售卖武器给永谢布部。数额巨大。
之前兴和城外有一股马匪横行,抢了几次永谢布部的商队,被太师亦不刺派兵剿灭。永谢布部的骑士在弓箭、铠甲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博尔哈说的不明不白,但在座除开小王子的两个儿子基本都是老狐狸,知道所谓的马匪是怎么回事。很显然,这是博尔哈操控的。而且试探出永谢布部的实力。
火筛身材高大,他的眉头皱起来,“大汗,你的意思是要攻打永谢布部?”
作为蒙古右翼的三个万户之一,他非常清楚鄂尔多斯、永谢布两个万户只是口头臣服于大汗。但是,如今大明势大这个时候内讧殊为不智啊!
小王子转过身来,目光充满着睿智,道:“不是。我岂能给明人可乘之机?我打算开春后在河套发起攻势,毁掉榆林的互市。那么,明廷势必和我们交恶,从而关掉宣府这里的兴和城。诸位以为如何?”
帐中的几名鞑靼权贵对视一眼,齐声道:“咱们听大汗的。”
鞑靼人骑兵入寇明朝时常常有十万之众。但那是整个蒙古六个万户加起来的数量。具体到察哈尔部来说,并没有那么多骑兵。
张昭在弘治十四年韦州大捷斩首一万六千余人,全部都是忠于小王子的左翼三个万户的骑兵。他直属的察哈尔部骑兵更是损失惨重。
紧接着,在弘治十五年冬在大宁都司故地老哈河会战,张昭灭掉朵颜三卫,同时将察哈尔部八千精骑打的落花流水,只剩残部逃回锡林郭勒大草原。
所以,察哈尔部虽说经过约两年的休养生息但其实精骑数量依旧不足。
但在如此情况下,小王子依旧作出要入侵河套的战略部署。他觉察到当前这种“互市”模式对鞑靼的危险。
和鞑靼人的互市是张昭亲自谈的,为此还把小王子的长子图鲁吓的有点心理阴影。现在,小王子是打算把桌子给掀翻!
这对张昭而言,绝非什么好消息。一定会引起政敌的攻讦。
而同时,战火将再一次的逼近大明。
鞑靼,始终威胁着明王朝的北方。如果明王朝想要成为一个帝国,一定要灭掉这个战略对手。
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
张昭要回京的消息在京中流传,转瞬就到腊八时节。
平日里颇为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也开始有了年节的气氛。腊八粥的味道在皇宫中飘散。
辛苦一年的弘治皇帝并没有在乾清宫西暖阁的住处召开家宴,他最近搬到西苑中疗养身体。
张昭给弘治皇帝带来大笔的银钱,这两年不仅仅是修建起“养心殿”。西苑这里早就开始修缮工程。
如今弘治皇帝住在万寿宫中。
中午时分,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中,弘治皇帝在万寿宫的偏厅中设家宴,庆贺腊八节。
张皇后带着永嘉公主,还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前来,太子朱厚照在下首陪着弘治皇帝。
太监、宫女们流水般的将美酒佳肴送上来,分别上到各人面前的案几上。
其实明代之时就已经流行围桌吃饭的习俗。这一点在明代著名的世情《xx梅》中就有体现。但普天之下有谁可以和皇帝同桌呢?张皇后在乾清宫中和弘治皇帝一起吃饭时都得另外摆一桌。
饮酒之时随意的闲谈着皇家、京中的各种话题。
皇帝相当于是整个皇族的大家长,所以皇家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或者笑料,都会传到他这里来。
而京中随着报业发展,更是有各种千奇百怪的趣事。足可令弘治皇帝一笑。
话题基本由张皇后主导着。顺带着弘治皇帝都“忘记”考校太子朱厚照的课业。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宠妻”狂魔。
张皇后穿着一袭明黄色的宫装,雍容华贵,三十出头的美妇保养得体,肌肤白皙,风情迷人。笑盈盈的劝酒后,一双妙目忽而一转,道:“陛下,张昭不日回京,今日这腊八粥可以赏赐些给他府中,以示荣耀。”
弘治皇帝坐在长案后,捻须笑道:“皇后不说朕差点忘记。”说着,扭头吩咐身旁的司礼太监萧敬去办。
张鹤龄低下头喝酒,看得出来因皇帝赏赐张昭心中不快。他是非常不爽张昭的。
太子朱厚照正对着他这位舅舅,心里就是一声冷笑。此人连自己是什么位置都摆不清。父皇赏赐张昭需要得到你同意吗?简直是不知所谓。
时年十三岁的朱厚照心智正在逐步的成长。他很讨厌他的这两位舅舅。微微沉吟几秒,侧身道:“父皇,等张昭回京后儿臣想去他府上请教兵事。”
弘治皇帝看向右侧下首的儿子,细长的脸,眉眼间朝气蓬勃。这幅容貌遗传自他和皇后。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他的青春已经逝去。颔首道:“嗯。”
朱厚照的做派,让张鹤龄脸上的郁闷几乎快要溢出来。谁都知道弘治皇帝大行之后,必定是太子登基。而如今太子和张昭关系如何亲密,他怎么混?
朱厚照得意的冲张鹤龄挑挑眉头,笑嘻嘻的拿起酒杯喝酒。
弘治皇帝在朝堂上历练出来的本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看得见张鹤龄的“失态”,也看得到太子的“顽皮”,笑呵呵的拿碗喝着熊掌汤,和张皇后闲话。
心里倒是略有沉思。他是深知自己儿子什么德性,也知道张昭的主张。就怕太子年幼将来被张昭说动北征,重蹈土木堡之变的故事。
等张昭回京,他要“敲打”一下张昭。
在此时,弘治皇帝已经感觉自己身体快要支撑不住。恐怕天不假年。
…
…
腊八的夜晚寒风呼号。京城里的大部分街道都是静悄悄的。小时雍坊里的李府是个例外。
门厅里大批人在等候着李相公召见。虽然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希望。
门厅之后的更深处的庭院里灯火通明,几间用来待客的厅室中觥筹交错,诗文与小曲齐飞。
而此时在李府更幽深的院落里,李首辅的书房中,当朝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正在召见其门生顺天府警察局局长李道立。
“流民的事情,你要妥善安置。不可令京师地面出现动乱。”李东阳在书案后,神情凝重的说道。
李道立躬身作揖,道:“学生明白。请老师放心,涌入京师的流民就算达到20万,都不会有问题。开春之后就联络改革司往辽东移民。”
去年六月份以来,南北直隶、浙江、山东、河南、湖广相继发生水灾或旱灾。朝廷不断的在赈灾,但生民之苦屡见于报端。特别以真理报报道得最犀利。
同样“得益于”报纸的宣传,北直隶、山东的百姓知道京师富庶,大批的流民往京师而来。人数不下数十万。
这令京师各衙门、物资都在承压。首辅老大人很关心此事。
李东阳点点头,叹道:“伯修,民生多艰啊!”
治国理政之难,他是深有体会的。譬如此时,明明大半个大明都在受灾但京师、金陵、江南依旧是歌舞升平。更兼有辽东大胜,大明声威远播。
而朝廷中央财政枯竭之时,天子内帑还有余银修缮西苑。张昭的后军都督府战争债券则是在京中销售异常火爆,募集白银数百万两。种种怪相不一而足。
这都是摆在他这个首辅面前的难题。
闲谈两句,李道立深知老师的心思,试探的道:“老师,今日宫中遣使给新秦伯府送腊八粥。新秦伯即将回京,他是理财能手,学生可往他府中一行。”
李东阳沉吟半响,微微的摇头,“再看看吧。”
他身为首辅,和张昭的关系又要重新定位。至少不能再私下联手协商国事。否则,首辅+拥兵大将的组合足以令天子深夜睡不着觉。
说的更直白点,他现在需要疏远一下张昭。
…
…
京师南城宣北坊的成国公府中。
成国公朱辅在灯下看着书,一名粉裙美妾在旁剪着灯花。芬香时时传来。
长子朱麟穿着熊皮大裘衣,在温暖如春的书房中依旧感觉冷,咳嗽着道:“父亲,张昭过几日就要回京。他手中重兵,圣眷正浓,咱们府中是不是要和他缓和一下关系。”
新秦伯张昭在辽东完成兵制改革,可以说十万大军尽是“张家军”。兵权堪称军方第一人。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成国公府已位在其下。听闻英国公张懋对此都有些看法。
朱辅皱眉,训斥道:“你好好养你的病。这些事还轮不到你来操心。”心里冷笑着。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就真的好吗?他倒要看看这样的局面张昭还能维持多久?
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
腊八既过,年节将近,京师中节日的气氛一日盛似一日。大街小巷中的人们见面基本都是带着笑容。各地的会馆、酒楼、青楼、商铺生意兴隆。
长宁伯府的长孙周修跟着一帮勋戚朋友在绿绮楼中和名妓们通宵达旦的喝酒回来,睡到中午时给仆人叫到祖父的书房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