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谁都不知道事情接下来将走向何方。京中的气氛在某个层次上而言仿佛更凝重了一些。

    大年初一的清晨,群臣要前往皇极殿向天子朝贺“元旦”。

    张昭早早的在婉儿和俏丫鬟冯夕夕的服侍下穿好绯色的官服,乘坐马车进城参与正旦的大朝会。他人在京中,这样的大朝会肯定是免不了的。

    午门之外的两排房屋中,两千余名在京的文武百官汇聚。相互交谈除开新年的话题就是张昭和武安侯府的冲突,闹的沸沸扬扬啊!

    “新秦伯当真是爱美人的性子啊。不仅仅是悍然阉掉郑世子给爱妾出口恶气,还顺手把一个花魁娘子收入囊中。艳福不浅。”

    “哈哈!京中某些人当引以为戒,不要再重蹈覆辙。新秦伯府的美妾惹不得。”

    “听闻英国公亲自出面调解都失败。这些下武安侯要坐蜡了。府局那边也就是问问。那李局长是李阁老的门生,必然是不会卖力气的。李阁老将来还多有仰仗新秦伯之处。”

    “嘿嘿,那可说不准。李阁老最近可是要压一压新秦伯。”

    这样的议论不仅仅是在中低级的文官们中,同样存在于翰林们、御史们、武勋们之中。今日大朝会京中的武勋们都有机会来参拜天子。

    一帮人正议论时,午门城楼上的钟声响起,午门打开。




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恶心不恶心?
    正旦朝天子,满殿俱公卿。

    张昭在武臣的序列中,跟着辅臣们一起向弘治天子朝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呼万岁之后,便是由礼部尚书张升宣读贺表。

    接着有朝鲜、东瀛、安南、暹罗、哈密、土鲁番、撒马儿罕的使者入贡。

    煌煌上朝的氛围营造的十足。

    稍后大朝会结束,弘治皇帝离开奉天殿,回宫中参与各种皇家的庆祝新年的活动。

    文武百官则是各自退场。不少人的眼光都看向武臣序列。武臣之首自然是英国公张懋。他的年纪、资历、圣眷都是国朝第一。南京守备魏国公府也比不了。

    而英国公之下的便是成国公朱辅。再就是新秦伯张昭。张昭的旁边就是武安侯郑英。

    方才自午门进来,横穿奉天门前的广场,再过奉天门到奉天殿中参与大朝会一路上都有纠仪御史盯着。百官根本不存在交谈的可能。那现在都已经退朝,该发生点什么了吧?

    张昭在班列着等着前面的辅臣:李东阳、谢迁、焦芳先退走。心里略微有点感叹。他刚才发现弘治皇帝的气色不如他回京后腊月十八日陛见之时。

    这位“仁君”即将迎来生命的终点。

    平心而论,弘治皇帝对他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他提出的一些建议弘治皇帝都按照他说的给予方便,而且为他抗住很多朝中的非议。所谓圣眷,不就是皇帝在面对别人议论他不好时选择信任吗?

    张昭其实在“工作”之外,和弘治皇帝接触的并不多。反倒是和朱厚照一起厮混过一段时间。他之前在东宫当差有时间,和朱厚照处的不错。

    正想着,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压抑着愤怒,“新秦伯,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一个交代?”

    张昭看着身前一身绯袍阴沉着脸的武安侯郑英,淡淡的道:“武安侯要什么交代?本伯所爱慕的花魁给你儿子当众辱骂‘婊砸’,本伯仅仅只阉割了他已经算是手下留情。”

    仅仅只是…,武安侯郑英只感觉一股怒火径直冲到脑门上,右手忍不住握拳,但克制着没有挥上去。

    众所周知,张昭虽然是国朝第一名将,杀伐果断的统帅,但他本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只是郑英也不是什么彪悍武勇的武勋。他的爵位是继承他老子来的,这么多年下来一身武艺早就荒废。大明的武勋流行的是儒学。他四十多岁,张昭年方二十。

    他这一口恶气上头,但一拳头就是下不去。怕打不赢反被揍啊!

    郑英拿手指着张昭,气急的道:“你…你如此流氓的做派,今后还有谁守朝廷的规矩?法律都是摆设吗?”

    张昭眼皮子都没翻一下,冷漠的道:“你儿子不是还没死吗?”

    搞政治暗杀,这是要受到庙堂上所有重臣排斥的。这是属于掀翻桌子的做法。,超出政治博弈规则之外。

    而这种做法带来的必定是同僚们集体的排斥,那他的政治生命也会行将结束。

    所以,张昭这话还是在堵郑英。

    郑英气的浑身发抖,“你…你…”半天说不出一句图囵话来。看起来很可伶。这被新贵张昭欺负的!

    张昭毫不留情的拆穿道:“武安侯,你演技不过关,别装做一个被欺负的弱者的样子!当做满朝文武的面,你恶心不恶心?你儿子平时在京中是什么模样你心里没谱?你武安侯府百年世族,作威作福的事情做的少了?”

    说着,甩袖离去。

    武安侯郑英愣在当地,满脸燥的通红。

    …

    …

    张昭和武安侯郑英在奉天殿中当众争执起来,当然是引得殿中文武百官围观。

    两千余名朝官自然不会都在奉天殿内,位置站不下。所以拥有围观资格的还是朝堂上那些有分量、名号的官员们。

    譬如翰林、御史老爷们、六部的主事们,还有武勋集团中在都督府里挂号的武勋、勋戚如长宁伯周彧、张鹤龄兄弟等人。

    站在班列远方的御史们旁观着两人争执,肆无忌惮的谈论着。

    “郑英这是束手无策啊,拿张昭没有办法。当面要一个说法都没结果。”

    “他还能怎么样?那位张大帅是好惹的?明着说是因为名妓争风吃醋搞出来的事。实际上怎么回事,你我都知道。嘿,他儿子色迷心窍竟然去纠缠张昭的妾室。”

    “武安侯世子简直是个败类。纠缠他人妾室这还了得?还要不要脸?养不教,父子过。”

    “本朝武勋不要脸的事多了去。他们在乎这一两件?而且,你们焉知这不是武安侯指使的?年前的风波你们都是知道的。”

    “哦…,难不成他父子二人也有如焦阁老父子一样的爱好。”

    传闻焦芳和他儿子曾共用一个歌姬。这简直是道德败坏的楷模啊!令人唾弃、鄙视。

    这面话题刚歪,武安侯郑英就开始他的“表演”,接着张昭就拆穿他。等张昭拂袖往殿外走时,御史们这里是哄然炸裂开,热闹的如同菜市场。

    “喔喔…”

    “你恶心不恶心”这话骂的真是酣畅淋漓。话说武安侯郑英的演技确实很尴尬!

    一名三十七八岁的老御史摇头晃脑的感慨道:“张子尚果然还是那个人。这话很犀利啊!可惜了,他竟然转去带兵。要是来干御史保管是业绩出众。”

    “老于,你这是瞎扯淡。张子尚如今的权位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御史吗?”

    …

    …

    奉天殿中喧闹的场景张昭没去管,心中略微舒畅少许。他内心里对金凤其实非常在乎的。这是他第一个主动约会的女子。

    当然,阉割武安侯世子的事并不单纯的只是为报复。可惜郑英等人没有明白这一点。

    奉天殿外的官员们正陆陆续续的散去。和熙的冬日阳光之下,寒风扑面而来。张昭还没有走下台阶,就给等候在殿前的首辅李东阳叫住,“子尚,且慢。老夫有事和你商量。”

    事情总是要有一个摊牌的时间节点。李东阳选择在奉天殿前当众和张昭开始“协商”交权的事。



第五百九十七章 协商(上)
    按照紫禁城的格局,群臣从奉天殿出来出宫的唯一线路是先穿过奉天门,再选择沿广场往东行出东华门,或者西出西华门。

    李东阳在奉天殿前把张昭喊住,两人慢慢的往前走去,边走边谈,“子尚,你腊月份回京,很多事情都因年节而没有交割。今日既然遇到,老夫和你谈一谈。”

    李东阳自称“老夫”,略显倚老卖老,但这还算一个比较亲近的称呼。若是自称本部、本官那就是公事公办。

    张昭微微落后半步,以示尊敬,道:“元辅请示下。”首辅可以称为“首揆”、“元辅”。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天子和朝廷自定下东线战略后,你率部先后扫平朵颜三卫、原奴儿干都司之地,于国有大功。只是去年国中多灾,朝廷财政紧张,对你的赏赐只是名爵。老夫今日可以在此承诺,指定大明皇家银行承销朝廷各部门的债券。”

    张昭给承诺都搞的愣了一下。

    他又不是什么金融精英,对银行、金融的事情一知半解,只知道一些个表面的东西。

    譬如,他用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发行战争债券,抵押物是大宁都司、辽东境内的矿山,承销商就是大明皇家银行,公开的拍卖地点是大明证券交易所。

    而大明皇家银行作为承销商,在销售面值484万两白银证券中包销的费用是2%。

    也就是说大明皇家银行仅凭借着组织印刷、销售等等工作,就可以赚取9.68万两白银。将近十万两白银啊!人工、印刷成本能有多少?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现在内阁首辅李东阳想要以此方式“酬功”。李阁老当然不是对张昭妥协,给张昭这么大的好处。

    别看弘治皇帝出手很大方,给张昭随手赏赐就是一万盐引,价值近四万两白银。但明廷从来没有对哪个将领一次性赏赐十万两白银或者价值等同的绸缎、锦帛等物品。

    这里面有几个比较复杂的因素。

    第一,李阁老不把承销官方债券的权限给张昭,张昭就不能发吗?他之前不就是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去发行债券赚上这么一笔?

    第二,朝廷的大战不可能年年有。市面上也没有那么多钱借给张昭。这几百万两银子债券的大手笔不可能年年都有的。

    第三,朝廷其他部门发行债券,数量绝对没有弘治十五年的战争债券这么大。而且还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交给大明皇家银行包销,算是各取所需。

    所以,总得加起来说李阁老承诺给张昭的“利益”并没有每年十万两这么夸张。

    但是,但是…

    张昭压着心底的欢喜,保持着脸色平静,拱手道:“谢元辅。”

    他一直想把大明皇家银行搞成大明的中央银行。然而,这个职能天然是归户部所有。

    不过稍微了解现代国家的财政制度就明白:财政部和央行是两个部门。所以,他还是有机会的。

    那么一家银行如何才能被称之为央行?

    它有三大典型的职能特征:第一,货币发行权。第二,国家的银行。第三,银行的银行。

    此时,大明皇家银行已经拥有货币发行权。和户部共同拥有铸造银元的权限。这是弘治皇帝给张昭的权限。但是张昭给的理由是:加快推广银元。

    第三条“银行的银行”,这就不必去说。此时明朝的银行、当铺、钱庄都是可以相互借贷的。大明皇家银行天然拥有借贷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权限。

    只要占据的市场份额足够大,资金足够的雄厚,这一条就算是拿在手中。

    第二条“国家的银行”,就是李阁老现在给他的说的: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等。这条权限他基本拿到一半。

    如果户部以大明的税收做抵押,准备搞财政赤字进行经济扩展,让他帮忙发行债券,那他就是在履新央行的职能!

    …

    …

    李东阳根本没有意识到他送给张昭一张什么样的牌,其实甚至是张昭他都不懂成为“国家的银行”之后如何扩张大明皇家银行的“职权”,但没关系,有专业人士嘛!

    他只需要抓大的方向就行:大明皇家银行的股权要调整了。他和卢员外卢奉九一分成的股权比例现在不合适。

    李东阳笑呵呵的道:“这是你应得的奖赏。你的征虏前将军印早归还给朝廷,其余的职权老夫也准备在元宵之后下公文收回。东北已经设四个布政司和一个都司,与战时的情况不同了。”

    “其余职权”这是一个模糊的话,属于话术的一部分。张昭哪里肯给李阁老“糊弄”?一副忠臣大义凛然的神情,说道:“元辅所言是题中应有之义。

    下官曾在御前会议向朝廷承诺,要给国家新增二十万在籍百姓,如今可以交差。还请阁老督请户部派员接手。后军都督府的籍册、官吏、财务都有统计。下官也是了却一桩任务。

    不过,下官有几个小小的请求,还请元辅斟酌。”

    李东阳眼睛眯一下,站在奉天门前,回身笑着道:“你啊…,说吧!”

    张昭的话说非常客气。但是,所谓的“斟酌”就是在变相的提条件。因为张昭已经明确的展示出他有掀翻桌子的能力、意志:武安侯府世子被阉割,凶手不知所踪。

    这也是李东阳现在正和张昭当面“协商”的原因。换做单纯的一点武将,李首辅直接给你把利益全部吞下去。

    张昭道:“所有在籍百姓,下官当日为开垦荒地给予的是三年免税,日后三十税一,再无其他任何苛捐杂税的政策。下官恳请阁老延续此策。”

    明朝的事情有时候非常的操蛋。

    比如崇祯年间,李自成在京城里抄家抄出七千万两白银,江南更是富庶不可言,秦淮河上有八大名妓闻名遐迩,娱乐产业如此发达,江南会没钱?

    而崇祯皇帝却只知道按照文官的思路去找百姓加税。

    这扯淡不扯淡?人家末代皇帝都知道“卖官卖爵”来糊弄个十几年时间呢。

    大明朝只要财政有缺口,就找百姓加征税收,越加越重。所以崇祯皇帝死,士大夫有悲痛者、赴死者。但这真的是末代皇帝,有其过错的地方。

    从情感上来说,大明亡的实在太可惜,这辉煌的文明毁于一旦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而言,你让人民活不下去,那真的就只能下台。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东阳微微皱眉。




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
    李首辅当然要皱眉。
1...221222223224225...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