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第六百一十六章 谣言如火
精美的中式古典风格雅间中,烛光亮如白昼。窗栏、烛台、木架、香炉分散在这夜里行乐的画卷之中。
三十来岁的书生傅良享受着众人的催促,让身边的美人倒一杯酒,就着素手饮一口,这才道:“在下首先声明啊,此事非本人所说,而是转述自《观报》。
金夫人近年来好修道。她从古籍得知一个秘术,学唐皇武则天修炼以求永葆青春。他儿子张鹤龄、张延龄瞒着国丈帮他老娘搜罗俊秀青年使用。”
“豁….”
包厢之中两桌人都是发出惊讶声。实在是这个消息太劲爆。蕴含着多种挑人神经的因素。譬如:有颜色的帽子,拉皮条等等。耸人听闻啊!
《观报》这种小报其实发行的范围、数量并不大。保暖之后才能那啥不是?京师中多的还是普通人,为吃口饱饭而求存。所以这个消息除开李幽知道,其余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当然,有几个在席间陪酒的歌姬是知道的,但她们当然得配合着作出震惊的表情、发出惊叹的声音啊!
如果事情属实,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只能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当朝第一勋戚家里的肮脏事是你想都想不出来。
李幽微微一笑,怡然自得的坐在八仙桌边喝酒。观报上的消息本来就是他编造、安排的。他当然不会大惊小怪。
真理报是张昭一手创办的,而且是国朝目前最大的报纸。那张昭的水平可想而知。所以,他在和张昭闲聊时曾经请教过他:如何让消息传的飞快?
答曰:yan情。
所以,他要抹黑张皇后的母亲金夫人就往这个方向靠。寿龄侯府的杀手锏之一是:金夫人进宫找弘治皇帝哭诉。只要不是阻力大的事,弘治皇帝基本会应允。
只是不知道这事传到天子耳朵里去,天子还会不会见这位修炼“仙术”的老太君?
鹅豁豁…
其实同窗傅良不说,他今晚也要把话题引到观报这小道消息上去。
萱萱眼珠子灵巧的转动,掩嘴娇笑道:“人人都惊讶万分,为何李老爷却是安坐岿然不动呢?妾身着实好奇。李老爷可有高论?”
这话让吃酒的士子、美人们将目光从傅良处转到李幽身上来。
李幽手里拿着精巧的酒盅,仰头一口酒灌下去,冷声道:“诸位都知道,我和张鹤龄之仇不共戴天。他吗的,老子在美食镇上好不容易经张子尚介绍再拿到一个店铺经营勾栏瓦舍。
因他要四十元强买我的店铺我没同意,这狗日的在元宵节派人放火将我的店铺给烧掉。这损失我还找不到人赔偿。
所以,张鹤龄这王八就这德性,就是个烂人,就个畜生!别说他给他老娘找年轻的相好,就是更龌蹉的事我看他都干的出来。你们说,我有何惊讶的必要?
再说,我听人说最近半年来,张鹤龄府中确实买了很多俊秀的青年男女进府。”
众人面面相觑,都信了几分。同时,同窗们是想起来李幽和张鹤龄的恩怨。众歌姬们则是才知道。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幽如此愤慨,只怕就想这事是真的!
想想看,这等丑事曝光出去,寿龄侯如何自处啊?刺激不刺激?
当即,众人纷纷劝解李幽。
“子远兄,今日是为你离开府学进国子监读书而吃酒,切不可坏了兴致。”
“是极。是极。”
“唉,子远,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美食镇那边的事张伯爷总会给个交代的。他前段时间不还在报纸上放狠话吗?再说,他如今是二十岁的使相,权势正盛啊。”
“正是这个道理。喝酒。喝酒。”
“喝酒。”
雅间里李幽等人纷纷举杯,接着又和美人们调笑起来,酒菜不断的上来。
方才的话题都如同小插曲般过去。但却如种子般发芽。
…
…
张昭给京师大学揭牌之后,调拨银钱和两台印刷机,纸张、油墨给他们。
银钱用于雇佣工人,完成各种日常、后勤的杂事。做研究的人也得吃饭喝水啊!
当然,最主要的是京师大学的“智慧殿”这座图书馆堪称天下第一大图书馆,这里将会陆续的需要大量的人手来管理。
印刷机则是要让京师大学办自己的学术刊物。
张昭忙完这些事情,和英国公在棋盘街后的五军都督府见面,商议把枢密院设在何处。两人大致的意向是最好不要放在京城内,地方太拥挤。直接到城外选一个地址建造最合适。当即是安排下属们去看地方。
在等待的时间里,张昭又去宫中找道士崔志端“商量”督造上清宫的事。
时间就此轻快的流走五天。而此时,由李幽埋下的流言已经是发酵起来。
这等符合普通人猎奇心理的流言实在是太有市场。而且,有鼻子有眼的。
唐朝女皇武则天干过什么事,读书人大都知道。其南充张氏兄弟那可是大名鼎鼎啊。那段历史发生的事情很“乱”啊!所谓“脏唐”是也。
所以说金夫人想要“修仙”以求永葆青春,真的有人信。
而张鹤龄帮忙收罗男宠,这同样有人信。张侯爷的名声本来就不咋地。前段时间又给张昭在报纸上黑了一回。现在要有人说他身高八尺,穷凶极恶,估计都有人信!
正常人能干出来在元宵节放火的事?
而最近半年天下到处受灾,不少百姓卖儿卖女以求活命。寿龄侯府确实在近段时间连续吃进大量的人口。这里面当然有青年男子。你知道他用来干什么用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们信了。
李幽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搞谣言也得有九分真一分假!
事关金夫人的谣言如同野火一般在京师里熊熊燃烧起来。稍后,寿龄侯府接到消息。街头巷尾,青楼酒肆都在传,他府上这焉能不知道呢?
寿龄侯府中。
张鹤龄午休刚起来,听到贴身长随来告知这个消息,气的七窍生烟,火冒三丈,“放他娘的狗屁!哪个王八蛋嘴里生蛆,造我老娘的谣?”
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关注
春季午后,随着寿龄侯在骂娘小书房中气氛很压抑。
长随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张鹤龄骂累之后大口喘着气,在书房里来回走动,询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从哪里传起来的?立即去派人打听清楚。老子要他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张鹤龄脸色狰狞。
长随缩了缩身子,恭敬的道:“是,老爷。”以他对自家侯爷的了解,这绝非是气话,而是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
长随刚走到门口,又给张鹤龄喊住,“回来。派人去把二爷、魏师爷请来。”
像寿龄侯这样的勋戚门第,肯定是要养几个清客在府中,不管用来写信还是日常当陪客,或者陪他解闷都是极好的。而清客之中自然也会有出谋划策的人。
魏师爷就寿龄侯府中这样的一个角色。
“小的这就去。”长随学了乖,没有立即离开。
果然,寿龄侯道:“去后面问问,看看我娘知不知道这事。不知道的话,给夫人禀报,吩咐下去把这事瞒着。”
长随应着,快步离开去办事。
张鹤龄等到后面夫人派小丫鬟传来的口信:“回老爷的话,老太太并不知道外头的传言。”
张鹤龄松口气,“那就好!”说着,恨恨的跺脚,踩着靴子到侯府前院的外书房中。
约半个小时后,建昌候张延龄和张鹤龄养的清客魏师爷分别到来。
“大哥,这那个鳖孙子造的谣?”张延龄进门就嚷起来,他是张鹤龄的弟弟,但做的事情一样离谱。比如和长宁伯周彧争田庄,败坏盐法等等。
张鹤龄沉着脸,“还没查清楚。”
张延龄一脚把外书房门口寿龄候府的大管家张宝踹翻在地,“玛德,你个老小子身为大管家,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才告诉大爷?麻痹的。”他心情也非常的暴躁。
造谣的人太他妈的缺德。
张宝五十多岁的年纪,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赔笑着道:“二爷,小的有错。有错。您消消气。”
张鹤龄摆摆手,待魏师爷到来,把情况大致的说了说,捋着思路,“京中关于我们府上的小道消息向来是不绝。我们也不在乎。都是得眼红病的人。但这一次闹的这么大,总归是要处理的,不能任由谣言来败坏母亲的声誉。他么的,别让老子找着是谁?你们说说,这事怎么处理。”
张延龄和大哥一样是个草包,骄横的道:“大哥,这还有什么说的?既然不然母亲知道这事,那咱们去宫中求见娘娘就是。让娘娘出面把谣言压下去。”
张鹤龄沉吟着,看向魏师爷。
魏师爷能在张鹤龄面前混到一席之地,受其信任,还是有几分水平的。捻须道:“大爷、二爷,这事肯定是要让娘娘知道的。要说这谣言,背后必然是有人推动。把事情查清楚再去宫中,也省掉娘娘很多事。”
张鹤龄道:“好。大宝,去把府里的人手都撒出去,找那些传谣言的人问个清楚明白。人手不够去庄子里调个几十人回来。这事闹到天子面前劳资也要有个说法。”
说到最后,咬牙切齿。
…
…
寿龄侯府的“仆人”们在京师地面上活动之时,关于金夫人假借修仙之名招纳男宠的流言也引起一些主流报纸的注意。
《文学报》总编李梦阳在报业协会位于望海楼的日常茶会上听《真理报》主编汤玄策说起此事。
“嗨,这金夫人真不简单啊!关键是她正好有两个儿子,且都姓张。这可比武瞾的控鹤监更刺激啊。”
李梦阳等人都是当笑话听,没人会真去报道这事。真正的大报,现在已经脱离低级趣味赚眼球的阶段。话说这种低级的流言若非事关寿龄候府、金夫人、皇后,那真不够资格拿到日常茶会上闲谈。
不过,李梦阳却是留了心。之后接下来几日他都听到街头早餐铺子、茶肆、家里的仆人在谈这件事。这让他意识到这事并不简单,同时颇感好奇。
“总编,你找我?”须发洁白时年六十七岁的余夫子在下午上班后接到通知,过来找李梦阳。
李梦阳客气的请余夫子就坐,笑着道:“余前辈,最近京中事关金夫人的谣传你应当听过吧?我听闻新秦伯张昭的前长随张泰平曾经就读于白马书院。我想了解一下新秦伯府那边怎么看这事?”
余夫子自然关注到这事,提醒道:“总编是想报道这事?这与咱们文学报的格调不符合。而且事关金夫人,只怕不久之后就会引起宫中关注。届时八成的可能会有锦衣卫来查此事。”
李梦阳笑笑,看起来非常的高兴,“当然不会刊登。我就是好奇而已!”
余夫子心里了然。这位当年可是在狱中差点被张皇后、金夫人整得杖毙的!若非当今天子是圣君,只怕命都丢了。这梁子结得大了去。但只要文学报不作死去报道这事,他还是不介意帮李梦阳这个忙。本来就是件小事。
“也不需要经过白马书院。我和那位张泰平就认识。我帮总编问问就是。嘿,这事别说,指不定就和新秦伯张昭有关。”
李梦阳领情,笑着拱手道:“那就多谢余前辈。”
目送余夫子离开,李梦阳在文学报总编房间中来回踱步。有仇不报非君子。
他估摸着这事和张昭有关。美食镇那边因一场大火闹的沸沸扬扬,京中人人都知道寿龄侯作恶。最近因架设枢密院的事,美食镇那边的视线被转移。
但美食镇那五间被大火烧毁的店铺损失怎么算?财物损失加停业的损失,少说得三四千元。这都还没有一个下文。
就像年前大家公认的那样,张昭肯乖乖咽下这口气才怪?当年寿龄候府抢他的白酒生意,他可曾退让?
就看这场戏接下来怎么唱。
他是真切的希望寿龄侯府的某些人被张昭整的死去活来!
…
…
张泰平自弘治十六年离开白马书院后,凭借着他母亲在夫人(婉儿)面前的情分,再加上他悔过的决心,被安排到顺天府府学读书。他目前已经是通过府试的童生。就等着参加弘治十八年春的院试成为生员。
傍晚时分,他被一名仆人叫到府学外。
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
顺天府府学一里远的一家小酒楼中,张泰平见到余夫子。还有跟在余夫子身边服侍的余冠。种种往事就此浮上心头。
那是弘治十三年时,他到张府做事,给少爷当长随。然后跟着去青龙镇中,他见过余夫子。还有在京师、青龙镇、南口村两头跑。还有陈伯宁…
还有小霞…这是他爱慕着的小娘子。他过年时在小安镇去给少爷拜年,见过她一面。已经在新军营初级学堂里读书的她出落的十分漂亮,且带着一股飒爽英气,令人见之而怦然心动。
不过三四年的时间,他选择离开军中转而去读书求一个功名。现在回想,恍惚如同隔世一般。
“晚生见过余前辈。”张泰平已经十四岁,中等身量,穿着浅蓝色的长衫,礼貌的作揖行礼。然后无视其身边的青年余冠。此人已经被剥夺功名,不在他眼中。
余夫子仿佛没看出张泰平的小心思,微笑着点点头,和蔼的道:“公业,不想你我在此见面啊。自白马书院之后,我也是许久没有见你了。陪我小酌两杯吧?”
张泰平无法拒绝。在酒楼一楼隔出来的临窗雅间中坐下。店小二很快就端来酒菜。
“尝尝这个烤鸭,味道还是不错的。老夫当年在京中就时常来吃。”余夫子和蔼的招呼着张泰平吃菜,闲话片刻后才进入正题,“公业,近来京中有关于金夫人的谣传,不知道你在新秦伯府内可曾听到什么消息?”
张泰平一脸懵逼的样子,“余前辈说的是什么事?”
余夫子深深的看张泰平一眼,就没再说话,喝了两杯酒,就结账起身告辞。带着侄儿出酒楼。一辆马车已经等着的。他年老体衰,不便久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