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而是说,燧发枪之外,还会出现其他的技术。比如:火炮,碉堡、铁路。怎么样,产业升级你跟不跟跟,那好啊。那比的就是谁家更有财力,以及人口,科技,教育等。

    还是回到老路上。

    前宋的韩玉昆韩相公可是凭借着这一手,把辽国的皇帝玩的不要不要。跟着中国搞工业是个死;不跟着搞,死的更快。

    所以,中国人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折腾,是没有人可以击败我们的。我们终将重现汉唐时的荣光!

    …

    …

    林文宁笑着将当日讨论的一些观点娓娓道来,听的赵子龙茅舍顿开。

    他喝一口二锅头,畅快的道:“如此说来,张相公是明知道鞑靼人能从西北获得燧发枪,却还是要允许民间购置枪支。也是,那些堡寨若有个几百把燧发枪守着,够鞑靼人喝一壶的。哈哈!”

    林文宁笑着喝酒。

    此时,王家瑞昌号用高粱酿造的二锅头早就行销西北大地。价格实惠,清亮透明、香气芬芳的二锅头很快就当地的那些自酿酒市场给占领。

    赵子龙敬林文宁一杯,脸上带着酒意的红,道:“林大人,今日聊到这里,在下还有疑问,索性一起问出来。张相公既然高瞻远瞩,有如此眼光、格局,为何只免除两镇非服役士卒军户的户籍

    正在服役的士卒的军户户籍不能革除,这我懂。怕各镇出现逃兵嘛!但是这十几万将士以后的出路呢难道终究是古乐府里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林文宁是张昭的心腹,对此事颇有了解,说道:“子龙兄,这些士卒的归处,要落在退役制度的推行上。

    张相公这次放弃推行退役制度。其一,要确保当前的事情能做成。这件事会触碰到军中吃空饷的问题。反弹会很大。

    其二,土地不够分。老兵退役,分配的土地不可能只有几亩,几两银子的安家费,那这种改变顶什么用

    最好是能在膏腴之地,给他们分配几十亩地。那军中的士气,战斗力将会大增。募兵也会容易得多。

    西北这里有两块区域。第一,后套地区。第二,西域。就我估计应该会从辽东镇开始。辽东那边急需开发。”

    赵子龙微微有些错愕。他借着酒意问出来。其实,他是认为张昭为娶王六小姐做了退让。这样锐气十足的改革却搞个半拉子,他心中很惋惜。

    不想,补丁在这里。

    赵子龙举杯道:“敬张相公!”

    不仅仅是林文宁,旁边的新军卫士兵们纷纷举杯。引得其他食客一阵关注。

    这里火锅全是吃肉的,调料品众多,吃一顿并不便宜。普通人是难得来打一回牙祭。更何况这个点来吃的老饕,都是些有钱又有闲的食客。

    食客们见他们这些人的举止,还有“张相公”三个字,顿时变明白他们的身份:新军卫。遂无人生事。

    赵子龙一杯酒落肚,脸膛更红。在铜锅蒸腾的白汽中,他心中张昭的形象逐渐勾勒的清晰。

    十八岁的军功伯爵,战功煊赫,圣眷正浓,未来军中大佬…,这一系列的标签过于单调、模式化。他认知中的是一个目光、格局一流的才智之士。

    更兼之有覆灭北虏的理想,并不断去实现的名将。还有一帮坚决拥护他的士卒。

    再一个,张相公似乎并非那种一心为公的人。他有喜欢的女子,会将国事排在稍后的位置,他喜好美食。

    或许,这些让他更多了几分人味吧。

    …

    …

    十月二十日,张昭接到朝廷的消息,往三原县而去时,三原县这里早已收到王承裕写来的家信。

    张昭和王小娘子的婚事确定。

    上午时分,王小娘子去几个祖母(王恕的妾室)和母亲那里转一转,就回到自己的住处,将府中热烈讨论的她要出嫁的事情给关在门外。

    十七岁的少女坐在价值数百两白银的落地镜子前,穿着薄袄,娴静而明艳,双手托着香腮,看着镜中她自己:闭月羞花。俏脸上带一点羞涩的绯红。

    现在,后宅里但凡遇到她的人,都在问她嫁衣、嫁妆的事,或者打趣她自己选了一个好郎君。

    秋月和瑶琴两个俏丫鬟侍奉在一旁。

    瑶琴娇笑道:“小姐,别想了。张相公得知朝廷的消息后,必定是第一时间往三原县来。”

    这段时间和小姐时常去和张相公说话。倒是熟悉起来。在她的眼中,张相公威严,手握权柄,是一个英雄。只是接触后,才知道他私下里其实很随和,肚量很宽。

    而这段时间她更是明白,他啊,还有一点无赖,总是逗的小姐娇嗔。诗词歌赋的水平差的要死,还不如她呢。可看问题一针见血,让人信赖、佩服。

    另外,特别勤奋,时常读书、总结。她见过的笔记都有厚厚一本。而且,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酗酒、不逛青楼。在王府这些天,很少外出闲逛,反而习惯于每天锻炼身体。

    嗯,优点很多。

    秋月一看瑶琴那模样,掩嘴轻笑,打趣道:“瑶琴,你到底是说小姐别想,还是说你自己呢。”

    王小娘子见两个丫鬟日常斗嘴,自己也笑起来,镇压道:“行了,都去收拾箱笼吧。”

    可能没几天,她就要离开这生活十七年的地方,跟着他去开始新的生活。




第两百六十四章 冬季的日常(一)
    十月二十日,张昭自固原城出发,沿萧关古道,从凤翔府进关中平原,驱马直抵三原县,全部行程六百余里。于二十六日下午再次抵达王家。

    此时,王家已经准备好王小娘子出嫁的事宜。

    张昭和众亲卫居于王家府邸外一里处的一处风景不错的别院。

    十一月初二的傍晚时,张昭率众人往王家迎亲,以花轿将王小娘子载回别院中。

    王家很重视王小娘子,给的嫁妆丰厚。跟在花轿之后的嫁妆两人一抬,共计一百二十八台,十里红妆。场面很大。

    以王家在三原县的地位,即便是嫡女为妾室,还是大批的百姓、士子在道路两旁围观。鞭炮声响个不停。

    按照惯例,纳妾所给的纳妾之姿其实不多。张昭并没有如此,写下纳妾的文书,表明王小娘子是他正式的妾室,受大明律的承认、保护。日后可以受到朝廷的封赏。

    留下一个中成药方子作为“聘礼”。

    古代的医疗条件不佳,一般生病都是要根据大夫开的药方熬药,用法用量都是因人而异。而制好的药丸、药膏,这种中成药是比较罕见的。

    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除开生丝、钱庄之外,就经营着中成药。这给他带去大量的利润和极好的名声。

    张昭给的这个“安宫牛黄丸”的药方,用于清热解毒等症状。价值千金,且可传给子孙。

    经过十月初在王家这十几天的相处,他对王小娘子亦是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珍惜。

    此时,随着朝廷的诏令抵达,清查卫所田地之事已成定局,且有新任的三边总制到任,西安府这里又变回经济中心。政治、军事中心在固原那边。

    但是,张昭纳妾,三原县这边还是有很多官员、士绅来道贺。王家的酒宴,中午便开过。傍晚时,五进的院子里酒席如流水。

    张昭在前院里和王武、庞泰等人吃了几杯酒,就回到正房这边来。

    正房中红烛高照,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冬夜的风呼啸而过。室内温暖舒适。

    张昭进来时,王小娘子正穿着嫁衣,盖着红盖头,娴静的坐在榻前。她的身姿窈窕,精美柔软的蜀锦令她绽放的鲜花一般,赏心悦目。

    榻前则是两名高挑、曼妙的侍女:秋月、瑶琴。秋月的嘴角还残留着桂花糕的痕迹。

    张昭禁不住一笑,反手关上门,走过来。

    “婢子见过少爷。”秋月和瑶琴两人齐齐娇声给张昭行礼,俏脸上带着些慌乱和羞涩。

    慌乱是因为她们在吃东西,接过少爷这么早就进来。羞涩则是她们改口称呼张昭为“少爷”,她们是跟着小姐的通房丫鬟。

    张昭伸手把两个俏丫鬟扶起来,笑道:“这么长时间,你们都饿坏了吧吃点东西很正常。这有什么关键是秋月你的嘴角要擦干净啊。”

    秋月恍然的抹嘴角,一脸的赫然。瑶琴抿嘴轻笑。慌乱的情绪倒是消失。

    然后扶着王小娘子的肩膀,将她的红盖头掀起来,露出一张闭月羞花、精致明艳的脸蛋。

    王小娘子嘴角带笑意,漆黑的美眸看张昭一眼,宛若清波在湖面中荡漾,娇羞不胜,娇美不胜。羞答答的低下头,清声道:“老爷。”

    张昭禁不住觉得酒意上涌,心中畅快。王小娘子这一声“老爷”很能满足男人的征服玉。同时,又让他心中升起一阵呵护、爱惜之情。这个绝美的小娘子,从此刻起是他的人了。

    “絮雪,我们先把喝合卺酒吧,再教外面送点菜肴、美酒进来。”

    王小娘子的名字叫王絮雪,应一声,乖巧的跟着张昭到正房的圆桌前,将剖开的葫芦拿起来共饮。

    烛光之下,仰望着张昭的面容,感受着他的体贴、爱惜,回想着这份感情一路走来的曲折,于此时心神俱醉。

    夜色静静的流淌,时间流逝。

    …

    …

    纳王小娘子为妾后,张昭并没有立即启程返回灵州。而是,体贴的陪着王小娘子在三原县小住。因为这一次离开,她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何时。

    此时,最新的消息已经传来,王承裕沿边镇抵达固原,开始清查卫所土地。整个西北的局势已经动起来。但是,张昭还滞留在关中平原。不过,他写了一封信回新军卫,给了驻扎在红城堡的奋武营、神威营明确的命令。这便已经足够。

    十一月初八,上午时分,天晴。

    一辆精美、宽敞的马车徐徐的从张昭的新住宅出来,前往三原县城外的清浴湖游玩。

    马车中,摆着塌椅,小桌。张昭和王小娘子坐在塌椅中闲谈。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两个俏丽的丫鬟,一个添着木炭热黄酒,一个正用小刀切香梨。

    “相公,这清浴湖,我小时候时常在湖边玩耍。它距离弘道书院不远。书院的士子也常在湖边吟哦。我跟着相公回京,只怕再难见湖中风景。”

    王小娘子声音充满着惆怅和娇柔。

    张昭搂着王小娘子,淡淡的幽香飘散,宽慰道:“没那么夸张。等以后铁路修通,你想回来探亲也不过就是几天的事情。”

    王小娘子笑颜如花,偏头看着张昭,道:“那得多久啊”她才不好糊弄呢。

    一路说说笑笑,抵达县城外的清浴湖。

    清浴湖如同一块翡翠镜子坐落在县城外的郊区。林青水秀。弘道书院中的读书声在上午十时的冬日中遥遥传来。

    张昭带着王小娘子在清冷的寒风中沿着湖堤游湖。杨柳在寒风中枯槁。秋月、瑶琴两个大丫鬟穿着斗篷,一个粉红、一个雪白,娇俏的跟着。

    亲卫们稍稍落后,或者在前面二十几米,将张昭几人保护在中间。

    张昭听着王小娘子回忆,心神放松,嘴角带着笑意。他对王小娘子的感情,是喜欢她的美丽、性情,珍惜她这个妙人儿。但这几日朝夕相处,更共登云端,感情正加深。

    王小娘子说完一段,走在湖边,见张昭耐心的听她说这些话,心中甜蜜,正要说话,忽而前面的树林中走出一名脸色铁青的青年来,大步过来。

    青年身后,几名长随、侍女追着。一名女子神情焦急的喊道:“表哥…”似乎想要阻止这青年。



第两百六十五章 你当这是玄幻吗?
    以张昭现如今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存在这名书生能径直冲到他们面前的情况。

    王武一个箭步,挡在张昭和王小娘子几人面前。随即,讶然的低声道“相公,是曾复哲。”

    当日,曾复哲带着人在王家直接闯到张昭的小院们前。拦住他们的就是王武。这会哪里会认不出来

    王小娘子自然也认出曾复哲,还有后面从树林追出来的女子,正是九月二十七日叫她“表嫂”的闺中密友,甘州卫指挥使吴桉的女儿吴姗。

    曾复哲十九岁的年纪,典型的西北男儿,身量颇高,相貌英俊。穿着天蓝色直裰,头戴儒巾,气质出众。这个年纪的生员,可以称的上年少有为。

    但此时,曾秀才的俊脸上带着难言的情绪,有愤懑、不爽、郁结、心疼,他曾经所爱慕的女子,现在已经成了别人的妾室。当然更多的是一股怒气,直冲冲的过来,高声、义正言辞的道“张相公,你也是读书人,怎可带着女眷抛头露面,在此游荡你不知道这里是弘道书院士子常来的地方吗”

    说着,目光落在王小娘子玉容之上,心中骤然一疼。他为平凉府大户子弟,这个年纪早非初哥。只看那张略显清廋、明艳的脸蛋上眉眼的细微改变,就知道她已为人妇。

    还有比这个更痛苦的事情吗一想到张昭拥着这绝美、整个三秦大地的青年俊杰都求之不得的美人儿享受,他就热血上涌。更关键的是,王小娘子还是妾

    这个王八蛋

    “王姑娘,你也是饱读圣人经义,出身诗书翰墨之族。有哪一条礼仪允许女子在外游玩,将容貌展露给其他男子观看你看你今日之行”

    曾复哲很激动的指着沿湖的河堤。

    按照标准的程朱理学的规定,女子确实不能在抛头露面的。所谓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各种流传下来的小说中,官宦的女眷出行,往往都是马车代步,到地点后清场,不会将容貌泄露丝毫。

    但是,程朱理学对女子的禁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威力最大的,就是不允许改嫁这一条。叫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里面有很深刻的历史原因。

    因为明清两朝的规定是,只要节妇不改嫁,可以免除其夫族全族的徭役。所以,知道内情了吧。

    其他的就算了。

    像曾秀才现在扯淡的,女子不能在人前出行。在江南之地,采桑织布,这都是需要女子来做工,不出门怎么吃饭

    像北地,民风彪悍,小娘子单独骑驴出行,你又待如何还真能把人关在家里
1...8182838485...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