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李幽看着走进来比他还几岁姿容出众的青年,心里幽幽的长叹一口气。要是他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张昭此时的地位,要关照他,简直是易如反掌。
但,他随即调整情绪,男儿当世,做出决定就不用后悔,拱手行礼,道“子尚,老师叫我前来传李阁老的口信。李阁老问开互市要到何种规模,才可以削弱鞑靼”
张昭微微沉吟。
官场上任何一件事,都不是简单的事。他作为新手,还是要多加揣摩。
很显然,他昨日递交给天子的密折,已经给阁老们看到。而当日弘治皇帝明言要在武英殿中议事,来决定国策。李东阳是叫李教谕来问他的真实看法。
是的,真实看法
因为,写在奏章上的东西,有时候往往和是上奏章人心里的想法是相反的。
这么说可能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譬如,大臣们都在上奏章骂皇帝,你同样跟着上奏章。难道你真心在骂皇帝跟风而已
再比如,朝堂中有两种意见在争论,你上奏章认同其中一种,但内心里其实认可的是另外一种,这是常有的事。
这不是说写在奏章上的观点可以当场反悔,这是不行的。但是,中国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高声赞同此事,未必是把事情往赞同的方向推动
李东阳现在就是在问张昭这个事到底想干什么
严格来说,张昭算是李东阳的派系。李东阳赏识张昭朝堂中人人皆知。张昭去李大佬府中也不是一回、两回。但是,自张昭封伯爵之后,他就不能去李东阳府上。
这是非常犯忌讳的文臣和文臣之间,武将和武将之间,找个幌子,还是可以相互拜访的。但是,你一个阁老见带兵的大将,你们俩想干什么
造反吗
张昭道“还请子远兄转告李阁老,贸易量的规模,最好是能达到百万两白银的级别。若是能把贸易顺差扩大到五百万两,鞑靼人基本就要趴下,准备翻脸。”
李幽对军事、政治都是有所涉猎的,张昭的密折他当然没资格看,但是李教谕有心栽培他,将从李东阳处听的消息全部都告诉他,张昭这个答复,他还是听的懂的。
李幽郑重的作揖行礼,说道“谢子尚。在下一定将话带到。”
他这一礼,不是说张昭的话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张昭在帮他。
明明是李东阳叫李教谕传话,但是李教谕却把他的得意弟子李幽派来找张昭。意思不说自明他希望李幽担任张昭和李阁老的联络人。
从李教谕的角度而言,他最出色的弟子当然是张昭。但他感情最深的,还是李幽。毕竟李幽跟着他求学的年限比张昭长啊
他之前想撮合张昭和李幽的关系复原。但李幽明确说不可能。所以,他希望张昭能帮李幽一把。
别小看这个“联络人”的身份,一边是军中新进的大佬,一边是阁臣,李幽来返几次,以他生员的身份,在京中的地位自不必细说的。
而张昭承李教谕诸多人情,应承下来,直接指明要李幽给李阁老回话。所以李幽谢他。
张昭对李幽是不怎么信任的。这个人情是给李教谕的。笑一笑,道“喝茶。”
李幽坐下来,微微沉默的喝着茶,这杯茶喝完他就得告辞,只是终究还是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子尚,你怎么还安坐在家中现在京中关于你的消息可是到处乱飞。”
张昭问道“什么消息”
李幽叹口气,挑明道“子尚,不是关于你封爵的事。而是你要废除卫所的事。西北宁夏、固原两镇试点已经完成,兵科给事中王大人过两天就要回京,这事总要有个定论,是不是往天下推广。
最近,京中会试刚刚结束,就等着殿试。现在,大批的士子汇聚在京中。围绕着此事在酒肆、青楼中产生各种争论。这些士子都是全国各府县的举人老爷,最次也是国子监生。他们会将这件事的讨论带到全国各地。
你要有所行动啊。否则,届时大势一起,你有天子圣眷也没用。搞不好还有性命之忧。须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张昭笑一笑,客气的道“多谢子远兄提醒。”
他虽然打定主意当一段时间的咸鱼,不搞事。但是,废除卫所,推行募兵,退役,这是他正在做的事。若真有人要拦着,他不会客气
第两百七十九章 拜访路中
三月中旬,正是暮春时节。京西的西山、玉泉山、香山一带,处处可见踏青的士子、名妓。
弘治十五年的会试刚刚结束不久,京城随处可见自外地而来的士子。高中的进士们自然是纷纷庆贺、摆酒设宴。
明朝的惯例,殿试是不往下刷人的。即会试取中后,就是进士,差别只在名次而已。
固然殿试的最终名词会决定进士们的仕途之路,但是会试成绩和殿试成绩,差别一般来说不会很大。基本就是前十的名次存在变数。因为,这要天子钦定。
而天子钦定往往就意味着不是仅仅靠真事,还要考验其他的方面。比如:人脉、口碑、相貌等等。
其余的名次基本都不会差太多。除非出现奇葩的失误。但是从科举考试一路杀上来的读书人都是一时之选,低级失误的概率很低。
所以,高中皇榜的进士们这段时间都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荣耀、时间。而失落的士子们在离京前亦要纵酒狂歌一番。
一时间,京中热闹非凡。
张昭因为住在南口村,离京五十里,几次进京来去匆匆反而感受不深刻。不是大前天李幽说起来,他还真不知道。此时坐在精美、宽敞的六架马车中,沿着官道徐徐而来,沿途景色、人物都看的清楚。
他今天约好带着王小娘子去拜见“老丈人”王承裕。
三月十一日,王承裕回京,因为固原、宁夏两镇废除卫所制度属于试点,天下瞩目。
没听李幽说,京中因为举子汇集,此时物议沸腾。矛头直指张昭。连对北虏是战是和的议论都压下去。
是以,王承裕回来的第二天就被弘治皇帝召见,详细的了解试点的情况。
陛见之后,住在会同馆的王承裕带着妾室、随从回到他位于城东的府邸中。张昭早派人去递帖子约见。
张昭和李东阳见面比较犯忌讳,和从七品的兵科给事中见面就没这回事。而且,京中的官场、读书人圈子都知道王承裕将女儿嫁给张昭为妾。
有这层关系在呢。
张昭和王絮雪在马车里拥着,随意的闲聊,耳鬓厮磨。十七岁的小娘子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被浇灌的容光焕发,绝色的容颜明艳不可逼视。
身段高挑、丰盈的俏丫鬟秋月坐在小凳上,她看着银盘中青莹的枣子,听着少爷和小姐说话,时不时的插一两句。
同样身段修长曼妙的瑶琴则是趴在车窗边,看着沿途的风景,听着路过的士子、名妓们零零散散的话语。
张昭乘坐的这辆马车是王小娘子的。质量过硬。从西北一直乘到京中来。不过,到京城后便做了些改装。
国泰商行新近研制出单向玻璃,在京中卖的非常火爆。所谓单向玻璃就是外面看不进屋子里面,屋子里却能看到外面。用来安装在家中某些地方,或者安装在马车上非常合适。
国泰商行的玻璃镜子确实降价,市面上的小镜子几百文一个。但是这些新研制的产品,那就是当奢侈品在卖。
货物供不应求。
不过,张昭要装两面玻璃到马车上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瑶琴在玻璃窗内看着官道上的风土人情,一路上时不时的和秋月斗嘴几句,又应着张昭逗她。
在绕路北城时,途径张昭新划的府邸荒地,因张昭吩咐慢点走,马车速度缓行。不时的可见士子、美人在湖光山色中游玩。瑶琴忽而回头道:“少爷,那些读书人在骂你呢!”
张昭搂着王小娘子介绍着窗外的地点,笑呵呵的道:“骂我什么”
瑶琴指着不远处的小山坡上指指点点的七八名读书人,略气愤的道:“他们说:大好美景,是哪个权贵在此圈地,罔顾民生肉食者鄙。”
张昭注意力都集中在绝美的王小娘子身上,手不老实,和她说笑,根本没管马车外的事,听着也不以为意。
读书人不吐糟两句那还叫读书人吗京师的人口大约两百万左右,以南城、东城那边最为繁华。毕竟是运河所勾连的地方,这边根本就没有开发。
现在的耕地并没有到要死守耕地红线之时,缺的是人去开荒耕种。他圈地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小琴,你不用理会他们。过来,少爷喂你一颗青枣。”
“哦。”
瑶琴婷婷袅袅的折过来,美态无端。其实,她和秋月两个俏丫鬟,搁在后世也算是校花级的大美人,有身材,有颜值,大长腿。但她们和闭月羞花之姿的王小娘子相比,还是要逊色一筹。
瑶琴吃着青枣,拍一下取笑她的秋月,美眸看着张昭,张昭正欠身喂小凳上坐着的秋月的青枣,俏生生的问道:“少爷,这么大的荒地,建屋舍起楼阁得多少银子你刚刚不还说要给小姐办报纸打发时间吗”
王絮雪禁不住轻笑,依偎在张昭怀中,嫣然如花,清声道:“夫君,可算是个这丫头找着理了。你银子不够呢。”
张昭微微一笑,吃着秋月递来的青枣,道:“三千多亩荒地,当然不会用来全部建府邸。我会划出一部分来建一座书院。
我们住在南口村,絮雪你在家不也无聊的很吗距离京城太远,信息接收不方便。购物也不方便。”
王絮雪明眸流转,情意绵绵,清声道:“夫君,若是为我而建新府邸,还是算了呀。婉儿姐姐并不想离开南口村。”
张昭笑着摇头,并没有承认是为王小娘子修建新府邸,“并非为你。你夫君我也需要尽快的知道京中的消息,并住在新军营附近。不过,我想为你在府邸中专门修建一组院落。你喜欢什么样风格的”
“好啊,我想想。”
秋月、瑶琴两个俏丫鬟“噗嗤”笑起来。要说少爷哄人确实很有一套,小姐哪里挡的住她们两个也挡不住。
张昭就笑,“你们俩笑什么啊我不是转移话题。修建府邸的银子,我这不是正在谋划吗你们婉儿姐姐账面上有六千两,我会弄出一个日进斗金的生意。
而且,新府邸也不是一次就修完。先修个大概。园林再慢慢的起。分期嘛!办报纸的事,难点不再于银子多寡。而在要朝廷同意。这事就落在今天和老泰山商议的事情上。”
瑶琴、秋月两个丫鬟并不懂政事。
王小娘子眉眼含情,若有所思。
第两百七十七章 休闲数日
三千亩荒地到底有多大能建多少屋舍张昭自己也没底。
他和司礼监的大佬陈宽在西城其府邸中吃了一顿酒之后,便返回南口村。然后交代丁管事带两名亲卫去新军卫的后勤部门请人,把实地地图画回来。
张昭自己在家里咸鱼了两日,将弘治皇帝交代的任务:与北虏互市的条陈写出来,以密折的形式在会极门处递交,顺路在宫中和太子朱厚照见了一面。
朱厚照最近的日子依旧乏善可陈。在便殿里和张昭抱怨道:“张昭,你不在这大半年真是无趣死。父皇时不时的检查我的课业。我都头大。”
十二岁的长脸小正太嘴角有点毛茸茸的胡须,和张昭抱怨几句后,振奋的道:“张昭,你在西北打的好。你的来信我每封都认真看了。保国公该死…”
张昭临走前教给朱厚照兵棋推演,朱厚照按照张昭来信给的各种资料,玩兵棋游戏玩的不亦乐乎。还要外加踢球等各种项目,自然的对学业就没多大兴趣。
弘治皇帝不怒才怪。毕竟,王华厚道归厚道,不可能拿太子的成绩去蒙皇帝。
便殿里,刘瑾、谷大用、马永成等人看着太子兴奋的拉着张昭说东说西,喜好兵事的张永在旁不时的附和几句。他们几人心里都是无奈:小爷对张昭是真心服气!
而张昭呢,待人接物很有水平,不卑不亢,又言之有物,经常冒出些新的观点,和小爷聊的很不错。
这要是将来小爷登基…
刘瑾、谷大用这帮潜邸之臣,在弘治朝籍籍无名,在正德朝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八虎。
刘瑾看张昭一眼,目光闪烁。
张昭和朱厚照一起闲聊了一下午,喝着贡茶,吃着宫中的糕点,顺路把“经济战”的概念灌输给朱厚照。他最近本来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朱厚照当然也想听听国朝对北虏第一名将在边事上的看法。张昭采取“中策”,战而后抚,开互市,用经济手段削弱鞑靼人,令他感到很新奇。
张昭知道朱厚照在朝政上没有发言权,但是并不妨碍,他把他的构思讲给他听。这能开阔其眼界。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文臣整天教朱厚照这叛逆少年经义,哪里比得上他这个
不过,张昭很清楚,他和朱厚照见面说的话是瞒不住人的。所以,目前基本上都是在军事上发表意见,在治国上没有涉及。那是文臣们的地盘。
当然,朱厚照对如何治国也不敢兴趣啊!武宗皇帝喜欢的战争、烈马、猛兽、各种新奇的玩法。
赶在宫门落锁前出宫,张昭赶夜路骑马回家。娇妻美妾们正等着他一起吃晚饭。
“你们先吃啊。这等我回来,别把胃都饿坏了。我今天在宫里和太子闲聊去了。”
张昭洗把脸,将毛巾递给瑶琴,笑语一句,再对婉儿、方晶、王小娘子说道。
方晶身姿修长,一米七的身高,凶挺腰细,娇滴滴的大美人,娇俏的笑道:“相公,我们早吃过点心垫着。”言笑嫣然,带一点撒娇的意味。
“嗯。”张昭就笑起来,和三女一起在八仙桌前落座吃饭,“晶儿,房子买好了等相公我过段时间在天子面前求一求,赦免你爹他们的罪过。你先别给你爹他们说。”
新军卫的后勤部门晚大军一天回京。方晶在家里等张昭回来,所以第二天才去军营里探望。方氏父子有罪在身,目前还是属于军前效力。
新军卫最近都在休假。父子三人都可以出营。
今天方晶又去城中见父兄,方珍做主准备买回旧宅。不过,还没谈好。张昭问的是这事。
方晶细细的“嗯”一声,给张昭夹一筷子鱼肉,美眸看着他,情意在眉眼间流转,令她在烛光的映照下娇媚无端。
张昭对她微微一笑,欣赏着她的美丽。然后,和她们说着话。王承裕过两天也要回京,他和王小娘子要去拜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