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明天新划给我的荒地地图就要送过来。我们明天一起在家里讨论下怎么修建新府。”

    离城五十里,进出京城确实不方便。

    在原本的历史中,由万历年间的外戚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位于京城西南方向,距离城北十里的军营不远,只有不到两里路。

    既方便他进出军营,又方便他出入京城。

    在这个地方修建“新秦伯府”,张昭甚为满意。或许以后的历史中,这地方就不叫“清华园”了。

    …

    第二天一早,王武就将军中参谋画出来的勘探地图送过来。张昭召集婉儿、方晶、王絮雪她们,在正房大院的书房中,和她们商议着。

    张昭的住处,正房三间都是打通的,视线开阔,陈设雅致。中间是客厅,西边是卧室,东边是书房。

    张昭和婉儿住正房中。方晶住在院落东面的厢房。而王絮雪住在西厢房侧后的一间院落中,从正房的后门穿一个月牙门就到。并没有委屈她住在西厢房中。

    新来的琴师慕容大家住在王絮雪隔壁的小院中。

    婉儿穿着淡青色的对襟褂子,身段婀娜多姿,看着勾勒详细的地图,好奇的道:“二哥,我发现你最近懒散的很哦。”

    去年的时候,她情犊初开,想要二哥在家多住几日都不能。新婚后更是第三天就走。一切就像上了发条一样紧迫。如今二哥征战归来,封爵后反倒清闲下来。

    张昭俯瞰着地图,闻言笑道:“婉儿,我在家里清闲点不好吗之前要拼命的挣扎,现在可以稍稍松口气!”

    他自穿越到明朝以来,就充满着危机感。这个时代,不是说你不惹事就可以清闲、优哉游哉的度日。而是残酷的很,天灾,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

    想要不被吃掉,那就只能努力做一条大鱼。

    到目前而言,他和婉儿她们的人生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当然,仕途险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事找上门来。不过,在此刻而言,他确实可以稍稍松懈。

    他现在懒散,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新封的伯爵,他不好再多做什么改革,避免树敌过多。他根基还很浅。不是说有弘治皇帝罩着就没事。现在最好是低调点,不宜搞什么大动作。

    第二,谁不喜欢悠闲点呢他虽然有改造大明朝的理想,但是不是要在他年轻时一口气做完。这也本身就非一朝一夕之功,时间还长着。

    他抽点时间陪陪娇妻美妾,享受下生活,放松一下,这是应该的。生活不能只有工作。

    正说话闲扯着,一名丫鬟小步快跑着进来道:“少爷,外面有宾客来访。名字叫做李幽。”

    张昭一愣。李幽李子远他来做什么




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
    李幽身材短小,穿着青色直裰,在前院的一间小厅中背负着手来回踱步。

    从他视线所见,张昭这栋宅子的陈设还是略显简朴。但是比他的老师李教谕家中明显要好一些。

    据闻张府的“二锅头”、“五粮液”年利润过万。张昭拿来装修府邸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当然,张昭如今新封伯爵,食禄五百户,手底下却有一帮人要养,这些银子未必过的很宽裕。

    李幽去年游历边塞之后,见识增长。习惯性的作出推断。

    不过,他却是推断错误。

    张昭的亲兵,全部都是走新军卫的帐。都是足额的军饷。并不需要他单独花费银子像养家丁一样养兵。

    张昭的府邸之所以没有装饰的富丽堂皇,是因为张昭在离京之前,准备搞一个生意项目,原材料都派丁管事去天津卫买回来,制作成功。但是因他突然离京去西北征战,项目搁置。

    婉儿将银子都留下来,作为项目启动资金。现在还在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账目上存着的。大约有六千两银子。

    …

    张昭得了口信,换了一件衣服到前面来。没办法,在家里和妻妾们一起,这和见客,衣服是不同的。在家里自然穿的要随意些。

    “子远兄!”

    张昭走进小客厅来,客气的拱手一礼。他刚刚还和婉儿说要当咸鱼。事情就找上门来。

    他之前和李幽是好友,但是李幽在他陷入舆论漩涡时选择了疏远他,旁观事态的发展。所以,双方在院试前结成的交情,最终只能是逐渐疏远。

    李幽看着走进来比他还几岁姿容出众的青年,心里幽幽的长叹一口气。要是他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张昭此时的地位,要关照他,简直是易如反掌。

    但,他随即调整情绪,男儿当世,做出决定就不用后悔,拱手行礼,道:“子尚,老师叫我前来传李阁老的口信。李阁老问:开互市要到何种规模,才可以削弱鞑靼”

    张昭微微沉吟。

    官场上任何一件事,都不是简单的事。他作为新手,还是要多加揣摩。

    很显然,他昨日递交给天子的密折,已经给阁老们看到。而当日弘治皇帝明言要在武英殿中议事,来决定国策。李东阳是叫李教谕来问他的真实看法。

    是的,真实看法!

    因为,写在奏章上的东西,有时候往往和是上奏章人心里的想法是相反的。

    这么说可能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譬如,大臣们都在上奏章骂皇帝,你同样跟着上奏章。难道你真心在骂皇帝跟风而已!

    再比如,朝堂中有两种意见在争论,你上奏章认同其中一种,但内心里其实认可的是另外一种,这是常有的事。

    这不是说写在奏章上的观点可以当场反悔,这是不行的。但是,中国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高声赞同此事,未必是把事情往赞同的方向推动!

    李东阳现在就是在问张昭这个事:到底想干什么

    严格来说,张昭算是李东阳的派系。李东阳赏识张昭朝堂中人人皆知。张昭去李大佬府中也不是一回、两回。但是,自张昭封伯爵之后,他就不能去李东阳府上。

    这是非常犯忌讳的!文臣和文臣之间,武将和武将之间,找个幌子,还是可以相互拜访的。但是,你一个阁老见带兵的大将,你们俩想干什么

    zaofan吗

    张昭道:“还请子远兄转告李阁老,贸易量的规模,最好是能达到百万两白银的级别。若是能把贸易顺差扩大到五百万两,鞑靼人基本就要趴下,准备翻脸。”

    李幽对军事、政治都是有所涉猎的,张昭的密折他当然没资格看,但是李教谕有心栽培他,将从李东阳处听的消息全部都告诉他,张昭这个答复,他还是听的懂的。

    李幽郑重的作揖行礼,说道:“谢子尚。在下一定将话带到。”

    他这一礼,不是说张昭的话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张昭在帮他。

    明明是李东阳叫李教谕传话,但是李教谕却把他的得意弟子李幽派来找张昭。意思不说自明:他希望李幽担任张昭和李阁老的联络人。

    从李教谕的角度而言,他最出色的弟子当然是张昭。但他感情最深的,还是李幽。毕竟李幽跟着他求学的年限比张昭长啊!

    他之前想撮合张昭和李幽的关系复原。但李幽明确说不可能。所以,他希望张昭能帮李幽一把。

    别小看这个“联络人”的身份,一边是军中新进的大佬,一边是阁臣,李幽来返几次,以他生员的身份,在京中的地位自不必细说的。

    而张昭承李教谕诸多人情,应承下来,直接指明要李幽给李阁老回话。所以李幽谢他。

    张昭对李幽是不怎么信任的。这个人情是给李教谕的。笑一笑,道:“喝茶。”

    李幽坐下来,微微沉默的喝着茶,这杯茶喝完他就得告辞,只是终究还是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子尚,你怎么还安坐在家中现在京中关于你的消息可是到处乱飞。”

    张昭问道:“什么消息”

    李幽叹口气,挑明道:“子尚,不是关于你封爵的事。而是你要废除卫所的事。西北宁夏、固原两镇试点已经完成,兵科给事中王大人过两天就要回京,这事总要有个定论,是不是往天下推广。

    最近,京中会试刚刚结束,就等着殿试。现在,大批的士子汇聚在京中。围绕着此事在酒肆、青楼中产生各种争论。这些士子都是全国各府县的举人老爷,最次也是国子监生。他们会将这件事的讨论带到全国各地。

    你要有所行动啊。否则,届时大势一起,你有天子圣眷也没用。搞不好还有性命之忧。须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张昭笑一笑,客气的道:“多谢子远兄提醒。”

    他虽然打定主意当一段时间的咸鱼,不搞事。但是,废除卫所,推行募兵,退役,这是他正在做的事。若真有人要拦着,他不会客气!



第两百七十九章 拜访路中
    三月中旬,正是暮春时节。京西的西山、玉泉山、香山一带,处处可见踏青的士子、名妓。

    弘治十五年的会试刚刚结束不久,京城随处可见自外地而来的士子。高中的进士们自然是纷纷庆贺、摆酒设宴。

    明朝的惯例,殿试是不往下刷人的。即会试取中后,就是进士,差别只在名次而已。

    固然殿试的最终名词会决定进士们的仕途之路,但是会试成绩和殿试成绩,差别一般来说不会很大。基本就是前十的名次存在变数。因为,这要天子钦定。

    而天子钦定往往就意味着不是仅仅靠真事,还要考验其他的方面。比如:人脉、口碑、相貌等等。

    其余的名次基本都不会差太多。除非出现奇葩的失误。但是从科举考试一路杀上来的读书人都是一时之选,低级失误的概率很低。

    所以,高中皇榜的进士们这段时间都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荣耀、时间。而失落的士子们在离京前亦要纵酒狂歌一番。

    一时间,京中热闹非凡。

    张昭因为住在南口村,离京五十里,几次进京来去匆匆反而感受不深刻。不是大前天李幽说起来,他还真不知道。此时坐在精美、宽敞的六架马车中,沿着官道徐徐而来,沿途景色、人物都看的清楚。

    他今天约好带着王小娘子去拜见“老丈人”王承裕。

    三月十一日,王承裕回京,因为固原、宁夏两镇废除卫所制度属于试点,天下瞩目。

    没听李幽说,京中因为举子汇集,此时物议沸腾。矛头直指张昭。连对北虏是战是和的议论都压下去。

    是以,王承裕回来的第二天就被弘治皇帝召见,详细的了解试点的情况。

    陛见之后,住在会同馆的王承裕带着妾室、随从回到他位于城东的府邸中。张昭早派人去递帖子约见。

    张昭和李东阳见面比较犯忌讳,和从七品的兵科给事中见面就没这回事。而且,京中的官场、读书人圈子都知道王承裕将女儿嫁给张昭为妾。

    有这层关系在呢。

    张昭和王絮雪在马车里拥着,随意的闲聊,耳鬓厮磨。十七岁的小娘子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被浇灌的容光焕发,绝色的容颜明艳不可逼视。

    身段高挑、丰盈的俏丫鬟秋月坐在小凳上,她看着银盘中青莹的枣子,听着少爷和小姐说话,时不时的插一两句。

    同样身段修长曼妙的瑶琴则是趴在车窗边,看着沿途的风景,听着路过的士子、名妓们零零散散的话语。

    张昭乘坐的这辆马车是王小娘子的。质量过硬。从西北一直乘到京中来。不过,到京城后便做了些改装。

    国泰商行新近研制出单向玻璃,在京中卖的非常火爆。所谓单向玻璃就是外面看不进屋子里面,屋子里却能看到外面。用来安装在家中某些地方,或者安装在马车上非常合适。

    国泰商行的玻璃镜子确实降价,市面上的小镜子几百文一个。但是这些新研制的产品,那就是当奢侈品在卖。

    货物供不应求。

    不过,张昭要装两面玻璃到马车上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瑶琴在玻璃窗内看着官道上的风土人情,一路上时不时的和秋月斗嘴几句,又应着张昭逗她。

    在绕路北城时,途径张昭新划的府邸荒地,因张昭吩咐慢点走,马车速度缓行。不时的可见士子、美人在湖光山色中游玩。瑶琴忽而回头道:“少爷,那些读书人在骂你呢!”

    张昭搂着王小娘子介绍着窗外的地点,笑呵呵的道:“骂我什么”

    瑶琴指着不远处的小山坡上指指点点的七八名读书人,略气愤的道:“他们说:大好美景,是哪个权贵在此圈地,罔顾民生肉食者鄙。”

    张昭注意力都集中在绝美的王小娘子身上,手不老实,和她说笑,根本没管马车外的事,听着也不以为意。

    读书人不吐糟两句那还叫读书人吗京师的人口大约两百万左右,以南城、东城那边最为繁华。毕竟是运河所勾连的地方,这边根本就没有开发。

    现在的耕地并没有到要死守耕地红线之时,缺的是人去开荒耕种。他圈地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小琴,你不用理会他们。过来,少爷喂你一颗青枣。”

    “哦。”

    瑶琴婷婷袅袅的折过来,美态无端。其实,她和秋月两个俏丫鬟,搁在后世也算是校花级的大美人,有身材,有颜值,大长腿。但她们和闭月羞花之姿的王小娘子相比,还是要逊色一筹。

    瑶琴吃着青枣,拍一下取笑她的秋月,美眸看着张昭,张昭正欠身喂小凳上坐着的秋月的青枣,俏生生的问道:“少爷,这么大的荒地,建屋舍起楼阁得多少银子你刚刚不还说要给小姐办报纸打发时间吗”

    王絮雪禁不住轻笑,依偎在张昭怀中,嫣然如花,清声道:“夫君,可算是个这丫头找着理了。你银子不够呢。”

    张昭微微一笑,吃着秋月递来的青枣,道:“三千多亩荒地,当然不会用来全部建府邸。我会划出一部分来建一座书院。

    我们住在南口村,絮雪你在家不也无聊的很吗距离京城太远,信息接收不方便。购物也不方便。”

    王絮雪明眸流转,情意绵绵,清声道:“夫君,若是为我而建新府邸,还是算了呀。婉儿姐姐并不想离开南口村。”

    张昭笑着摇头,并没有承认是为王小娘子修建新府邸,“并非为你。你夫君我也需要尽快的知道京中的消息,并住在新军营附近。不过,我想为你在府邸中专门修建一组院落。你喜欢什么样风格的”
1...8990919293...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