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斯莱因上校点了点头:“我首先会把消息传到第一步兵团,他们知道的就是我们因为蒂姆拉格盆地的油苗才临时赶来!”
“很好!”隆美尔说:“我会发一封电报给元首,油苗是因为……”
“挖掘水井!”斯莱因说着就把目光转向了秦川。
秦川补充道:“工兵在蒂姆拉格盆地建设雷达站,在附近挖掘水井,结果冒出了黑水,于是全体勘探人员紧急转移到这里!”
“我会安排工兵去挖一口井!”斯莱因上校说。
隆美尔补充道:“再弄一些石油来,明白吗?”
“明白!”斯莱因上校点了点头。
隆美尔拍了拍秦川的肩膀,然后就走出了指挥部,随着一阵马达声,飞机就从指挥的窗前飞向了北方。
“上尉!”斯莱因上校说:“我们最好祈祷能找到石油吧!”
斯莱因上校担心的是欺骗希特勒,不过这也难怪,毕竟希特勒是这时代最不应该招惹的人。
不过担心归担心,斯莱因上校手下的动作却很快,当晚他就组织工兵在勘探点附近试着打一口井。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沙漠地区打井是不一定会出水,就算是出水也不一定能喝……沙漠里打出的地下水往往是咸的。
但斯莱因上校关心的显然不是这个。
然后,在打井的第三天,工兵就吃惊的发现井底里露出些黑色的泥水,还带着些刺鼻的油味。
“瞧瞧我们发现了什么?”从井里钻出的工兵端着一桶“黑沙”兴奋的朝勘探队大喊:“这或许是你们要找的石油!”
几个勘探队成员二话不说就狂奔过来,他们抓起那把沙子闻了闻,然后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
“嘿,这是石油,石油!我们找到它了!”
不久,整个勘探队都疯狂了,一群人又叫又跳的,嘴里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我们找到了,我们找到了,这里有油!”
巴克豪斯教授只是拿着地图看了看,然后就走到秦川的身边,小声说道:“上尉,水井的位置是你选的吧!”
秦川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秦川知道巴克豪斯教授会看出这一点,因为如果想骗过其它勘探成员的话,就必须把水井打在背斜处。
而德军中会知道背斜、向斜的似乎就只有秦川了。
“知道吗?”巴克豪斯教授小声说:“你让我很为难!”
“为什么?”
“因为如果发现了油苗,就意味着不用勘探了!”巴克豪斯朝水井扬了扬头:“我们该在那里设井钻探了!”
“那就钻吧!”秦川回答:“毕竟那里发现了油苗,不是吗?”
这话让巴克豪斯当场无语。
但巴克豪斯教授还是别无选择,因为这关系到军方的行动。
另一边的秦川就在心里暗自得意……巴克豪斯教授不知道的是:油苗虽然是假的,但底下的油田却是真的。
不知道当钻头钻出石油的时候,巴克豪斯教授会惊讶成什么样子。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八十章 钻井
另一边,隆美尔就按计划给希特勒发去了一封电报:
“尊敬的元首阁下!我带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向您汇报,我们的士兵在挖水井时无意中挖到了石油!是的,千真万确,经过巴克豪斯教授的确认,那的确是石油。巴克豪斯教授说,我们很可能无意间发现了一块油田,不过他不敢保证。我们已经组织人员设井钻探了!”
隆美尔很高明,他没有把话说满,电报里有一些“可能”、“不敢保证”的字眼。
这样,万一最终没能钻到石油,隆美尔也好找到借口推托。
希特勒看着这份电报不由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
“上帝,北非居然有石油!”希特勒挥舞着电报对参谋说:“你们相信吗?北非居然有石油……隆美尔,他在北非找到了石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就不需要把石油运往北非了,相反,我们还可以从那里获得石油,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太棒了!”
正在希特勒沉浸在这个令所有人振奋的消息中的时候,隆美尔的另一封电报又来了:
“尊敬的元首阁下,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在激动的同时也忍不住忧虑,您知道的……如果英国人也得到这个消息,他们就会对我们展开如潮水般的进攻,而我们的实力根本就不足以阻挡住敌人的进攻,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海军燃油及空中力量不足!”
如果是在以前,希特勒肯定又会用一大堆的数据来证明隆美尔手里装备和燃油并不会比英国人少多少,然后再说一套凭着精神和意志就能打败盟军的空话。
但是这一回……
希特勒没有多想,他马上给隆美尔回电道:“你会得到你需要的一切,我的将军,守住突尼斯海峡以及加贝斯防线。它们是阿尔及利亚的门户!另外,不要让英国人知道石油的事!”
隆美尔满意的看着希特勒的回电,这是几个月来他收到的唯一一个没让他失望的电报。
希特勒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把位于东线作战的第24航空联队从火线上撤了下来调往北非。又在第一时间给北非运去了大批的燃油……虽然这会让东线实力受损,但与北非的油田比起来这算不上什么。
有一点希特勒没能如愿:他不希望英国人知道这件事,但英国人其实在希特勒收到电报时就知道了。
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看着电报不由面面相觑。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蒙蒂!”艾森豪威尔将信将疑的说道:“他们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油苗?会不会又是什么陷阱?”
“不,我相信这是真的!”蒙哥马利说:“如果是假的,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蒙哥马利说得对,骗英国人的结果看起来的确对德军没有任何好处。更何况,这还是“超级机密”获得的隆美尔发给希特勒的电报。
“我们需要确定它的位置!”艾森豪威尔说:“它应该在海岸线附近!”
蒙哥马利回答:“不,他不在海岸线附近!”
“你怎么知道?”
“因为他们挖水井!”蒙哥马利把电报递了上去:“海岸线附近水量丰富,不需要挖井!”
“你是说……”
蒙哥马利点了点头:“就像我们在沙特发现石油一样,这一回轮到他们交上好运了!”
但油苗的具体位置却没有暴露,这让英军花费了许多功夫,动用间谍、侦察机等,最终是由达德迁出的阿尔及利亚百姓那找到了突破口确定了蒂姆拉格盆地。
这天,勘探人员围着几个钻井正忙碌着……巴克豪斯教授一共打下五口井,编号从1到5。
这五口井是巴克豪斯教授按分析的数据定下的,也就是在最有可能有油的位置架设,发现油苗的水井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井架高高的立在地面,钻杆一根根的往下接,钻头在井下“隆隆”的打着岩石。
秦川问过巴克豪斯教授,他们的这些钻井每小时能打3.53米……这和现代的钻井有一定的差距,秦川曾经去参观过一个油田,据介绍该区老式机械钻的速度高达每小时4.65米。
不过那是现代,这时期的钻速能有这么高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样日夜不停的打,这过程中有可能钻头磨损需要更换或者出现井斜……所谓的井斜就是因为钻杆过长,钻头和钻杆在工作的震动中偏离原来的方向打歪了,这时就要经过井斜较正。
于是大致一算,要打到两千多米也就是油层至少需要一个多月。
此时秦川忍不住想起pdc钻头……这玩意在辽河油田创下了一小时16.93米的纪录,而且即便是在可钻性极差的砾岩段和玄武岩段还能达到11米多的时速,且磨损很轻微。
这要是用在这里,两千多米也许只需要七、八天就能完成了。
但目前的设备就这水平,秦川也只能耐着性子等了。
这时,突然传来了刺耳的防空警报,勘探成员和正在看图纸的巴克豪斯教授不由纷纷抬起头来,接着就把询问的目光转向了秦川。
“敌人空袭!”秦川大叫:“进防空洞,这不是演习!”
勘探成员这才反应过来,纷纷丢下手里的工作撒腿就往防空洞跑。
防空洞当然是秦川等人为勘探人员挖的,而且在此之前秦川还进行过几次防空演习,这使勘探人员进入防空洞时一点都不慌乱。
“记得教过你们的吗?”秦川说:“第一:除非我的命令,否则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跑出防空洞。第二:张大你们的嘴巴并塞住耳朵,这有助于保护你们的耳膜!第三:不要靠在侧壁或是趴在地上!”
英军轰炸机要进入防线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蒂姆拉格盆地,所以秦川有足够的时间再把这些交待一遍。
“是的,上尉!”汉斯回答:“我们记住了,是敌人的轰炸吗?”
“还不知道!”秦川说着,就走到防空洞口掏出了望远镜朝空中望去。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八十一章 假目标
没过一会儿,天空中就出现一个由十余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远远朝秦川等人所在地飞来。
秦川认出了那是美军的b17轰炸机……这款轰炸机升限10667米,而德军战斗机bf109的升限只能勉强达到10000米。
于是b17基本可以不用战机护航也就是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进入敌境实施轰炸。
德军分布在外围的高射炮很快就响了起来,它们的炮弹在天空中爆出一朵朵“黑云”,但遗憾的是,这些高炮大多都无法对一万米高空的目标构成威胁。
接着,轰炸机的炸弹仓门打开,成堆的黑色炸弹就像下蛋似的从天下带着啸声往下落。
秦川回头朝了防空洞内大喊:“做好准备!”
话音刚落,就听外头“轰轰”的响成一片,地面传来一阵阵的震动,防空洞上的沙石就像漏雨一般的往下掉。
勘探人员忍不住惊叫起来在防空洞里乱窜乱动,把刚才秦川交待他们的话都抛到了脑后,不过因为秦川挡在洞口所以倒没人敢出去。
秦川则探出头去观察炸弹的炸点,很幸运,一片轰炸后几个钻架都没有大碍,只有一个钻架似乎是被弹片打得有些变形……这就是高空轰炸的代价,高空虽然能躲过敌人战机的拦截,但炸弹从万米高空落下,到地面时早就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几分钟后爆炸声就停了下来,美军轰炸机也在德军战机的追逐下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但是,当众人走出防空洞时,愕然发现离洞口只有十几米距离的位置就有一枚航空炸弹……它的大半部份都埋在沙土里,只露出一小截尾翼,不知为什么没有爆炸,如果爆炸的话,只怕所有人都要被埋在里头了。
“谢谢,上尉!”巴克豪斯教授在经过秦川身边时一语双关的说了句:“谢谢你的保护!”
显然,巴克豪斯教授认为这一切都是秦川带给勘探队的。
勘探队队员们胆战心惊的返回工作岗位,秦川组织起几个士兵负责引爆那枚未爆炸的炸弹。
这时斯莱因上校驾着吉普车匆匆赶来,开到秦川身边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还没下车就大声问道:“情况怎么样?”
“没什么损失,上校!”秦川回答:“一切正常!”
斯莱因上校松了一口气,他跳下车走到秦川身边,压低声音说道:“上尉!看来英国人是得到消息了,而且还查出了我们的位置!”
“嗯哼!”秦川点了点头:“现在……就看他们知道的有多少了!”
如果是知道秦川想告诉他们的,那么就不会有问题,顶多就是再来几次高空轰炸。
但如果知道的是秦川想要掩盖的秘密,那问题就大了。
“轰”的一声,炸弹在远处被引爆,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不约而同的稍弯了下腰躲避被冲击波带来沙石。
“上校!”秦川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说道:“我们该多建一些井架!”
“你打算建多少个?”斯莱因上校扶了扶帽子。
“至少……五十个吧!”
“什么?”闻言斯莱因上校不由愣了:“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钻头和人手!”
“我是说用来对付那些轰炸机!”秦川说。
斯莱因上校不由“哦”了一声,说道:“好主意,我们早该这么做了!”
不久,数十个井架就在沙漠中竖了起来,星罗棋布的分布在蒂姆拉格盆地周围。
不用说,这些井架大多都是假的,它们是用木料拼接起来,有些甚至都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
然而,在万米高空上的轰炸机却无法识别,于是第二天的高空轰炸甚至连勘探队的边都没摸到。
蒙哥马利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有些无奈。
“我们的轰炸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蒙哥马利说。
“是的!”艾森豪威尔回答:“钻井目标太小,高空轰炸很难命中目标,现在他们又布置了这么多假目标……”
蒙哥马利陷入了两难。
高空轰炸不起作用,进行低空轰炸吧……德军的空中力量又因为第24航空队的增援而实力大增,英、美军同样也不敢轻举妄动。
更何况,这样的轰炸似乎也阻止不了德国人的勘探工作……炸毁井架他们可以再搭,炸死几个人他们可以再补充。
“我们似乎就只有从正面进攻了!”艾森豪威尔说。
“正面进攻?”蒙哥马利摇了摇头:“加贝斯防线的问题你很清楚,陆地上无法突破。海上……德国第24航空联队驻西西里岛,与驻突尼斯的第27航空联队形成夹击突尼斯海峡之势,除非我们能在空中把德国人打败,否则我们的军舰很难通过突尼斯海峡!”
盟军在空中把德国人打败不是不可能,英、美的空中力量加起来五百多架飞机足足是德军两个航空队的两倍多。
但德军飞行员大多都是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飞行员,而英、美军实战经验却十分欠缺,其中尤其是美军飞行员,他们中许多人甚至没有空战纪录。
众所周知,空战中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些老手比如马尔塞尤可以在几分钟内击落敌方几架战机,而一些新手就算驾驶着性能最好的飞机都找不到敌人在哪里。
“可是我们还能怎么做?”艾森豪威尔说:“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德国人挖到石油然后变得越来越难对付?这甚至会给让德国乃至法国获得巨大的利益!”
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石油这东西不仅仅只是军事上有需求,工业上要开动机器同样需要,商业上的运输当然也必不可少。
德、法、意因为英、美等国的禁运导致燃油紧缺,再加上军事上的巨大需求,已经使其工、商业遭到巨大的打击而采用配给制度……也就是国家统一分配给百姓食物。
如果此时一个油田在北非出现,就会使英、美对德、法、意的军事及工商业都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
“艾克!”看着地图的蒙哥马利回答:“或许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歧
“眼光放远一点?”艾森豪威尔有些不解。
“是的!”蒙哥马利说:“知道德国人的优势在哪吗?他们发现石油的地区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沙漠腹地及难以逾越的山脉,西面是摩洛哥,东面是突尼斯,我们任何一支派去偷袭石油的部队都会无法安全撤出!”
蒙哥马利说的是空降部队,此时盟军手里已经有两个师的空降兵,英、美各一个师。
但用伞降部队执行这个任务几乎就相当于自杀。
“而且我们直接进攻德国人的防线几乎不可能!”蒙哥马利接着说道:“德国人的防御做得很到位,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
艾森豪威尔似乎听出了蒙哥马利这话的意思:“那你的意思是……间接进攻?”
“是的!”蒙哥马利回答:“我们为什么不暂时将阿尔及利亚放到一边,转向这里?”
说着蒙哥马利就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道:“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艾森豪威尔眼里透出了震惊:“可是德国人有舰队,意大利人也有,如果在我登陆的时候,他们的舰队……”
“他们的舰队出不来!”蒙哥马利说:“德国人一心想着防御,用水雷把突尼斯海峡封锁了,唯一能进出的就是墨西拿海峡,而墨西拿海峡很容易封锁!”
蒙哥马利说的是对的,墨西拿海峡最窄处只有3.2公里,英军只要随便在出口布上几枚水雷安排一部份战机和轰炸机,很容易就能将其封锁。
蒙哥马利在地图上比划着继续说道:“而且,从我们之前海战的情况来看,驻守西西里岛的意大利人基本没有防备!想想之前的战斗,艾克!我们的飞机居然可以如入无人之境深入西西里岛腹地,没有飞机拦截,也没有多少防空火力。显然,意大利人以为我们还在北非作战,不认为我们会对意大利本土发起进攻!而德国人又因为西西里岛有大批的意大利军队驻防,所以以为它很安全!”
接着,蒙哥马利有些得意的站直了身子:“只要拿下西西里岛,突尼斯海峡就形同虚设,同时它也可以做为进攻意大利的跳板,到时……就算德国人在阿尔及利亚挖出了石油,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艾森豪威尔始终没有说话,良久,他才问了蒙哥马利一句:“蒙蒂,我有个问题,进攻西西里岛大慨需要多少兵力?”
蒙哥马利想了想,就回答道:“根据我们的情报,西西里岛上大慨有二十万的意大利军队!”
“那么我们应该派出多少军队登陆西西里岛?”艾森豪威尔接着问:“十万、二十万?或者三十万?”
“二十万!”蒙哥马利回答:“他们是意大利人,我相信二十万就能打败他们!”
“很好!”艾森豪威尔说:“我们现在的总兵力不过二十五万,你却要用其中的二十万去进攻西西里岛?而且还是在德国人占领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情况下,如果德国乘我们进攻西西里岛的时候发起反攻怎么办?你别忘了德国人还有三个装甲师,他们会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像之前一样占领的黎波里,接着一路打到亚历山大,到时我们就会被困在西西里岛这个小岛上永远也出不来!”
(注:此时在北非的英第八集团军共20万人,美第七集团军5万人)
艾森豪威尔说的当然有道理,谁也不能无视隆美尔的存在。隆美尔带领的德军在突尼斯的防守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盟军就可以把主力调去进攻西西里岛。
“是的,我们兵力不足!”蒙哥马利说:“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我们完全可以在防守的同时对西西里岛展开进攻,这样一来德国人就完蛋了!”
“哦,是吗?这才是你的真正用意,把更多的美国部队调到北非而不是英国,是吗?”艾森豪威尔愤怒的瞪着蒙哥马利。
“随你怎么想!”蒙哥马利摊了下手,回答:“我只是做为该做的事,如果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告诉我!”
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争论的焦点,在于主战场的分歧,或者也可以说是国家利益的不同。
自从德国入侵苏联起,斯大林就要求英国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是德军共267个师中的百分之七十而且还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都布署在苏德战场,苏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这时候如果英国能将敦刻尔克撤下来的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法国,那么德国就会后院着火不得不从东线调回大量的部队回防法国和意大利……斯大林估计这至少能从苏德战场吸引走40个以上的德国师,另外还有大量的战略补给。
但英国首相丘吉尔却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他又怎么会愿意放弃这么好的坐收渔人之利的好机会……不过这也无可厚非,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就是利益。
英国的利益,就是看着苏联与德国大打一场,最好是两败俱伤,最后英国再出来解决残局。
所以,过早的进攻法国显然是不划算的,因为那会使英国人面对更多更强大的德国军队。
而北非战场……虽说在隆美尔指挥下的非洲军团也十分强悍,但它毕竟只有三个装甲师及三个步兵师,其它的全都是意大利军队,尤其是英国还在北非占了上风掌握了主动权。
于是,英国其实还更愿意就这么僵持下去,直到苏、德分出胜负。所以英国会希望投入更多的兵力花更多的时间在进攻西西里岛。
但美国的利益却并非如此。
罗斯福总统其实是一早就看出了英国和苏联的同床异梦,所以他认为美国有必要成为英国和苏联之间的杻带,也就是把两个利益不同的国家团结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有效的打击轴心国中最强大的敌人……德国。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八十三章 先欧后亚
罗斯福认为,如果美国全力以赴抗击日本,最终苏联和英国就会分道扬镳各自为战……这并非不可能,历史上的苏联和英国差点闹僵,因为即便有美国在中间全力搓合,英国还是一心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寻找各种借口不进攻法国而是进攻意大利,直到最后没办法了:苏联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扬言要和德国谈判,这才逼迫英国同意进行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人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苏联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的确有跟德国人谈判的资本,而一旦苏德议和,那么英、美两军就要承受来自德国的全部压力了。
1...103104105106107...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