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士兵们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做好战斗准备!”利瓦科夫大声下令。
但话音未落,背后冷不防就一枪托砸了上来将利瓦科夫砸晕了过去。
“他简直疯了!”动手的苏军士兵扬了扬眉,对其它苏军士兵说道:“同志们,不能撤退也无法抵抗,这样下去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打算投降了,你们呢?”
苏军士兵们犹豫了下,然后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样的事其实就差一个人带头。
不过苏军士兵很快就发现他们上当了,因为动手的那个“苏军士兵”与他们一起投降后,很快就跟说着德语跟德国人交谈甚欢,彼此还相互递着烟。
“他是德国人!”这时苏军士兵们才恍然大悟,脑海里想着一个词:勃兰登堡部队。
这的确是勃兰登堡部队。
一般情况下,德军是不会把勃兰登堡部队投入一线作战部队的,因为这种善于伪装欺骗敌人的部队更适合敌后作战或是搜集情报,用于一线作战就是一种浪费。
但现在的情况略有不同,因为德军需要迅速夺取一路前往马马耶夫岗的建筑设施乃至地道,然后才能以这些建筑及地道固守该处保障马马耶夫岗的后勤。
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得勃兰登堡部队出手不可,否则苏联人守住的地下设施是很难短时间内攻破同时也会给马马耶夫岗的后勤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火车站十分顺利,只是混进了两个勃兰登堡队员就将苏军骗得全体投降……当然,这有一部份是德军的数量以及斯大林第227号命令的功劳。
第二站是学校。
学校的驻军较多,足足有一个营。
这是由第六学校拥有几幢又高又坚固的钢筋水泥建筑决定的,这些建筑只需要稍稍改造下,比如在墙壁上开几个射孔、在顶楼架上几门迫击炮,很快就能将其改装成一座堡垒。
但这些显然无法阻挡德军的空中加地面的立体攻击……几架战机飞至上空对楼顶一阵扫射再投下几枚轻型炸弹,很快就将苏军布置在楼顶的炮兵和狙击手压制住。
接着坦克掩护着步兵就朝大楼发起进攻,步兵进入楼房后就一间接着一间、一层接着一层的与苏军争夺。
这样的争夺没有进行太久,原因与之前类似,这里的苏军混进了许多勃兰登堡部队的士兵。
这些勃兰登堡部队的士兵是从地道开始与德军同时发起进攻……德军在外进攻吸引苏军的兵力和注意力,勃兰登保部队乘势占领了地下工事。
没有地下工事互相支援,剩下的苏军对付起来就容易多了。
不过这些就不用秦川等人担心,它们是第2步兵团的责任。
第5装甲团和第1步兵团则几乎没有停留的继续推进,坦克“隆隆”的撞开了学校的围墙,再推倒围墙后的一幢矮房,沿着无人防守的一段街道前进了几十米,往左一拐……又再次推倒一幢围墙闯了进去。
眼前视野一片开阔,远处并排着十几个跑道,于是士兵们就知道已经顺利的进入第三站……机场。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八十三章 弹药
驻守机场的苏军有一个加强营。
这里就没有勃兰登堡部队的人能混进去了,原因是机场可以算是苏军的腹地,而且还是较为重要的地方……原本机场应该是战略要地,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因为它可以为抢到的一方提供战机起降场所。
但因为苏军已经基本丧失制空权,所以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比较重要”而已。
在这里,苏军每名士兵都登记造册,而且不容许“作战小组”进入……就像之前所说的,崔可夫将部队化整为零以“作战小组”的形式进行城市游击战,勃兰登堡部队正是钻了这个空子混进火车站和学校。
因此机场就失去了混进去的条件。
不过这并不影响第21装甲师的突击计划,原因是在这个局部区域德军要比苏军多得多……
第5装甲团马上就分成两个部份,由两个装甲营带着一个步兵营朝驻守机场的苏军发起猛攻。
另一个装甲营则掩护着第1步兵团的两个营绕过机场苏军直奔马马耶夫岗。
总路程一共9里,只用了半小时就赶到了马马耶夫岗。
驻守在马马耶夫岗上两个连的苏军士兵一点防范都没有,这可以从他们往来奔跑往德军出现的这方向运输弹药并架设反坦克炮可以看得出来。
但这些显然是无用功。
斯莱因上校在步话机里向斯特莱克将军报告道:“已到达坟场,已到达坟场!”
坟场指的就是马马耶夫岗。
说它是坟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因为它本身就是古代鞑靼人坟墓形成的一座小山,马马耶夫这名字就是来源于蒙古军队的拔都汗。
“呜!”随着一片炮弹的呼啸,德军的炮火准备直到这时才展开。
一个炮团五十几门榴弹炮在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将大批炮弹倾泻在马马耶夫岗上,霎时这座高地就被炸得浓烟四起弹片乱飞,苏军刚刚才摆好的反坦克炮马上就被炸上了天,机枪阵地的沙袋也被炸得七零八落的,地雷、铁丝网等障碍就更不用说了。
炮火准备进行了十分钟,然后秦川就带着战士们在坦克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冲锋。
冲锋进行得十分顺利,几乎被炮火打瘫的苏守军在山岗上根本来不及有所反应就一个个倒在德军43的枪口下。
但秦川却并不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他在马马耶夫岗上基本没有看到几个坚固的工事,这也就意味着马马耶夫岗易攻难守。
如果说有什么好事的话,那就是在马马耶夫岗的确可以看到伏尔加河畔的中央渡口。
秦川最关心的也是这个,所以一登上山岗甚至还不等肃清残敌就举起望远镜望向中央渡口方向:此时的渡口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人,大多都是苏军后勤部队及伤员,混杂着担负后勤及救护任务的百姓。
它周围永远都冒着焦黑的浓烟……那是苏军士兵为了阻挠德军飞行员轰炸以及观察渡口情况而焚烧着废旧轮胎。
这也是马马耶夫岗如此重要的原因,在硝烟、尘土以及轮胎黑烟的遮挡下,德军飞行员已很难为炮兵引导,而马马耶夫岗却是从地面进行观察,更重要的还是大口径迫击炮放置在这里都可以直接打到渡口。
接着,秦川在看到渡口处堆积的一堆堆箱子就惊喜的说道:“我们似乎来对时间了,埃伯哈德!”
“什么?”埃伯哈德有些不解。
“看看渡口堆放的是什么?”
埃伯哈德用望远镜望了望,然后差点就跳了起来:“弹药!”
很明显,这是苏军在昨晚运过河的弹药……苏军通常会选择在夜里运送弹药,因为德军战机在白天会对伏尔加河实施封锁,运送弹药的船只如果被击中的很可能会发生殉爆。
而第21装甲师却是在天色刚亮时就发起了进攻,由于进攻速度很快,正好赶上苏军还没来得急疏散弹药的时候。
“马上引导炮兵轰炸!”秦川下令。
“是,少校!”埃伯哈德应了声,马上就冲着后方大叫:“克劳斯上尉,马上把你的炮兵观察员带上来!”
“可是长官!”克劳斯上尉回答:“我们还没控制局面!”
炮兵观察员往往会成为敌人的首要目标,所以他们通常会等战斗结束时才进入阵地。
“忘了它吧!”埃伯哈德大叫:“等战斗结束机会就会从我们面前溜走了!”
“是,长官!”克劳斯上尉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机会,但还是服从了命令。
德军炮兵观察员的速度很快,前后不过五分钟,几发炮弹就准确的落入中央渡口,然后猛然间炮声大作,数百门火炮同时发起了怒吼,中央渡口冒起了一道道辐射状的浓烟,接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渡口处闪出一道耀眼的亮光,一团像蘑菇似的烟雾在伏尔加河边缓缓升起,从爆炸处传来的震荡及冲击波就算在几公里外的马马耶夫岗也能感受得到。
“太棒了!”埃伯哈德大叫起来:“我们控制了苏联人的渡口!”
秦川知道埃伯哈德为什么兴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苏联人能获得的补给、弹药和兵员将会成级数减少。
当然,完全封锁是不可能的,苏联人还会在炮火中运输。
但长时间这样下去,可想而知驻守在斯大格勒的苏军只会越来越虚弱。
然而就在这时,苏军方向就传来一阵炮弹的呼啸声。
“卧倒!”秦川大喊着滚进战壕。
一片炮弹接踵而至,炸得马马耶夫岗地动山摇就像是地震一般。
这也是秦川之前所担心的。
马马耶夫岗是附近一带海拔最高的制高点,这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
优点在于它可以俯瞰整个斯大林格勒以及伏尔加河。
缺点就在于,周围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是布置在伏尔加河东岸的炮兵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马马耶夫岗。
换句话说,这个马马耶夫岗,就像个靶子一样站在苏联军队中间。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八十五章 以攻代守
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使用贴身战术,为的是让两军绞杀在一起使德军的空中力量和坦克无法发挥作用。
德军如果想要获得胜利,就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秦川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马马耶夫岗使用贴身战术。
但这其实却是有道理的,原因是不同的战场有不一样的情况。
马马耶夫岗几乎是暴露在苏军的炮火下避无可避,甚至苏军炮火还占有优势,那么想要守住马马耶夫岗就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跟敌人绞在一起使苏军炮兵投鼠忌器无法发挥作用。
秦川的战术其实很简单,他遵巡两个原则:
一,兵力不要放在马马耶夫岗上,否则这些兵力会被敌人炮火大量杀伤。当然,也不能完全不放兵,否则无法获知苏军什么时候攻上来。
秦川在马马耶夫岗上摆了一个侦察班,这个班分散布置并构筑一道较深的单兵工事……火炮的杀伤是有一定的慨率,对一千人的杀伤慨率是百分之五十,对十人的杀伤慨率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两者虽然都是死伤过半但却的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五百人会严重影响战斗力和士气,后者损失的五个人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侦察班幸存下来的人,就可以通过信号旗或电话(如果电话线没被炸断的话)告知潜伏在马马耶夫岗下的德军敌人的位置。
然后德军就依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反应当然不是发起冲锋,因为这时通常是苏军炮火延伸的时候,苏军紧跟着这些炮火发起冲锋,德军士兵往前冲就不可避免的会被炮火杀伤。
德军的反应是与苏军一样,用炮火打出大批的炮弹封锁冲锋的苏军。
当然,这只是杀伤部份苏军,幸存的苏军最终还会冒着炮火冲上马马耶夫岗。
这时候,德军就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攻与苏军绞在一起……
就像现在这样,苏军方向的炮声一停,德军就从隐蔽处跳起来高喊着冲上山岗。
苏军前脚刚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德军后脚就冲了上去。
敌我双方的距离是如此近,以至于苏军根本就不能用炮火实施封锁,于是很快变成了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德军并不吃亏,因为德军手里有43,尤其是苏军的冲锋已经被炮火打散,是一小拔一小拔的冲上山岗,而德军却是成批的往上冲,于是一个冲锋就将苏军狠狠地打了下去。
等苏军被打下马马耶夫岗后,德军又故技重施再次从山岗上退了下来。
“罗季姆采夫同志!”近卫步兵第13师第39团团长格林卡向罗季姆采夫报告道:“我们几次占领了马马耶夫岗,但几次都在德国人的反攻下被打了回来,敌人的反攻很猛,他们全部配备冲锋枪,我们的火力完全被对方压制!”
格林卡这看似很正常的一份报告,里头其实有两个错误:
一个是德军不是反攻,而是形势像反攻的驻守。
另一个,则是德军手里的不是冲锋枪而是突击步枪。
第二个错误还无关紧要,毕竟那只是一个名称的问题。第一个错误就让罗季姆采夫以为苏军就在夺取马马耶夫岗的边缘,只要再加把劲或是多投入一点兵力就可以将马马耶夫岗拿下了。
更糟糕的还是……罗季姆采夫想当然的认为在这种炮战及近身作战中苏军有多少伤亡德军也相应的会有多少伤亡。
这判断如果是在其它战场或许是成立的,但在马马耶夫岗却并非如此。
于是罗季姆采夫没有多想,当即下令道:“格林卡同志,不惜一切代价进攻,敌人也有与我们一样的困难,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很快法西斯就会在我们的攻势面前崩溃,明白吗?”
“是,罗季姆采夫同志!”
格林卡按照罗季姆采夫的命令继续往马马耶夫岗发起进攻,直到当天傍晚天色入黑的时候,一个团两千多人都差不多打完了,格林卡上校当场阵亡,罗季姆采夫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最终停止了这种无谓的进攻。
政委科克罗夫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取得联系后,就向罗季姆采夫报告道:“罗季姆采夫同志,我们的人看到德国人其实并没有占领马马耶夫岗,他们像我们一样来来回回的往高地冲锋!”
听到这话罗季姆采夫左脸的肌肉不由跳了跳……他的左脸在参加西班牙内战时受过伤,一块弹片穿过脸颊卡在颌骨上,虽然弹片成功取了出来但造成了嘴部往左歪斜,一紧张或是气愤时左脸肌肉就忍不住抽动。
这时他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德国人并不是在与自己打消耗战,他们的伤亡可能会比苏军要少得多。
罗季姆采夫猜的没错,德军在43的优势以及用迫击炮、远程火炮乃至坦克的协同下,这一天打下来只有两百多人的伤亡,伤亡比达到了10比1。
不过即便是这样秦川还是觉得肉痛,因为第1步兵团是德军精锐中的精锐,两百多人的伤亡并不算少。
但秦川却没得选择。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封锁苏军中央渡口同时消耗苏军兵力……可以想像,如果苏军解不开这个结,那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有生力量很快就会因此消耗殆尽,用不了多久,斯大林格勒就会变成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了。
另一边的罗季姆采夫也知道这一点。
但是他显然不会这么让战局继续这么发展下去。
想了想,罗季姆采夫就问着科克罗夫:“我们的‘惩戒营’还有多少部队?”
“大慨五百多人!”科克罗夫回答。
“我需要一千人!”罗季姆采夫说:“再向nkvd部队要些来,如果不够的话,让他们再抓一些补充!”
“是,罗季姆夫同志!”
顿了下,罗季姆采夫又补充道:“马上把他们全部调到这里做好战斗准备!”
“是,罗季姆采夫同志!”科克罗夫似乎猜到了罗季姆采夫要做什么,所以在转身时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八十六章 惩戒营
nkvd部队,是苏联内务委员部下属的苏联内务部内卫军,其使命是完成苏联内务部的战勤任务,其性质有些类似德军的保安师或是警察部队。
此时在斯大林格勒,他们就负责在渡口严查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逃到东岸的士兵并将他们丢到“惩戒营”。
随着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越来越艰难,这样的士兵还不少。
比如在昨天一天的时间里nkvd部队就扣押了184人。
这其中有21人被当场枪毙……
一般情况都是不枪毙的,因为斯大林格勒太需要兵力了,即便是把他们丢到“惩戒营”里做炮灰也能发挥点作用。
但有些情况却使他们不得不枪毙。
比如这21个被枪毙的人里,有8人是因为自残……自残是属于特别恶劣的情况,尤其是自残后已经不能作战了,所以就算丢到“惩戒营”里也无法发挥作用,留着只会浪费粮食。
有3人是nkvd的士兵……nkvd本身是执法者,这是绝不能饶恕的,于是没有去“惩戒营”的机会,在渡口一群被扣留的士兵面前直接枪毙。
另外10人被认定是间谍……间谍有一部份也许是勃兰登堡部队的德军士兵,有一部份或许是冤枉的,还有一些是查实的。
其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就像之前所说的,苏军官兵被俘后由于没有回头路,于是往往会死心塌地的为德军卖命。
德军就隐藏了这些官兵被俘的消息让他们重新回到苏军部队为德军搜集情报。
德军这一着很高明,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这些苏军官兵被俘乃至招供时的所有证据,这些证据随时都会提供给苏联内务部。因此,这些苏军官兵即便是回到苏军部队依旧不敢背叛德军,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为德军提供情报。
于是最终只有163名,与罗季姆采夫要求的500人还有些距离。
正好从东岸又增援来了几船新兵……新兵反正也没多少价值,大多都是上阵不到几天就牺牲的,就随便挑了些凑足五百人送到罗季姆采夫那去。
秦川这边并不知道罗季姆采夫搞了什么手段,此时的他们正应付着苏联人从空中抛下来的传单……这是苏联人的一种宣传手段,他们总是乘着夜里敌人飞机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用低速双翼飞机朝敌人抛洒宣传物。
秦川随手捡起了一份,上面用德文写着:
“阅读并转交给您的战友
第21装甲师的士兵们!几个月来,你们的上级一直妄想夺取斯大林格勒,这个企图使你们付出了阵亡80000人的代价,目的却未能实现。
这个企图永远不会实现!也绝不会实现!
因为苏联红军将继续保卫自己的家园,这座城市四周的防线将继续成为敌人的坟墓……”
再往下秦川就不想看了,苏联人的宣传手法十分拙劣,他们居然在给德国人看的传单上都使用假数据、并且强调他们有多英勇,这首先就无法取得德军士兵们的信任,就算有心思投降也会被这种欺骗手段给吓到九宵云外了。
果然,捡着传单看的德军士兵们很快就发现一片嘲笑声:
“哦,我们已经阵亡八万人了么?我怎么不知道?”
“他们是把被他们枪毙的‘祖国的叛徒’也算在我们头上了吧!”
“那也不会有八万人!”
“会的!你难以想像‘祖国的叛徒’会有多少!”
接着士兵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要知道此时德军的投入到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总共才只有十余万人,如果阵亡八万人,那就应该死伤大半才对,难怪这数据会成为德军士兵的笑柄。
不过战争的残酷却一点也没有因此而减少。
当天色朦朦亮的时候,苏军进攻马马耶夫岗的炮声就再次响了起来。
此时的德军士兵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个个猫着腰躲在战壕里等着敌人炮火停下来的那一刻。
这次苏军的炮火准备只进行了五分钟,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炮火准备起不到什么作用。
然后,随着秦川一声令下,德军士兵们就在已方炮火的掩护下冲上高地。
秦川没有跟着士兵们一起冲锋,他躲在一个小土坡后用望远镜观看战局……这个小土坡的位置偏南,使秦川可以看到大约三分之一的马马耶夫岗南坡。
一望之下秦川很快就感到不对劲,冲锋兵力没什么问题,大约三百多人,但比起昨天冲锋时井然有序的队形,今天苏军的队伍可以说十分混乱,他们之间基本没有互相掩护,甚至还有相当一部份士兵没有战术动作不知道掩藏自己。
再看看苏军的后方,几挺马克泌机枪在后头掩体里架着,一名苏军军官手里拿着手枪正推搡着几名苏军士兵加入了冲锋的阵营。
“‘惩戒营’!”秦川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大声对埃伯哈德叫道:“快,把他们叫回来!”
“什么?”埃伯哈德不由一愣,他不明白秦川为什么会选择这时候撤退,现在撤退也就意味着把阵地让给了苏联人也就无法控制封锁中央渡口了。
“撤退!”秦川命令:“下令撤退!”
“是,少校!”埃伯哈德应了声,马上就通过步话机下达了命令。
接着埃伯哈德很快就明白了,几秒钟后,苏军的炮火就成片成片的涌上了马马耶夫岗,一路追着撤退的德军士兵在高地上爆炸。
“上帝!”埃伯哈德不由目瞪口呆:“他们怎么能开炮?为什么?上面也有他们的人!”
“因为他们是‘惩戒营’!”秦川回答:“苏联人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生死!”
闻言埃伯哈德就明白了,但还是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摇了摇头,似乎不敢相信苏联人会这么做。
但事实摆在眼前,他却又不得不信。
从某方面来说,苏联人这么做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因为这就是战争,不使用这种方法就有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士兵甚至是精锐死在马马耶夫岗上,甚至还无法取得胜利。
现在,他们能以这么小的代价就能换取对他们如此重要的战略要点,何乐而不为呢?!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八十七章 多拉
苏军果然就轻松的占领了马马耶夫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