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但可惜的是,瓦图京的确是丢掉了第三防线同时也损失了一个师,但却并没有得到“新式武器”的秘密……第二天凌晨,德第21装甲师就在战机和轰炸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防线发起了进攻。
由于反坦克炮及相当一部份坦克都被清除了,所以这一仗打得很轻松,德军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突破了苏军防线俘虏了三千多名苏军,这其中甚至还三十几辆埋在工事里的坦克……它们一时来不及从工事里钻出来逃跑,于是就被坦克兵丢在原处,大部份都没有被炸毁,也就是完整的落入德军手里。
其实,此时的苏军坦克兵动不动就抛弃自己的坦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坦克不过是敌人的靶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保留或驾驶这些坦克上战场还有什么意义呢?它不过就是一口铁皮棺材!
作为一名士兵,最无奈的或许就是对自己的装备失去信心了。
正在第21装甲师尾随着苏军一路穷追猛打的时候,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部就变了一个风向。
基希纳带着得意的笑容望了瓦尔特一眼,将腰板挺得笔直的大声向霍特将军报告道:“将军,第48装甲已经突破敌人防线,预计三小时后就会到达雅科夫列沃公路!”
霍特将军看了看地图,然后点头道:“很好,你们甚至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提前半天!”
然后霍特将军又转头问着瓦尔特:“党卫第2装甲军现在在什么位置?”
“还在第三道防线,将军!”瓦尔特略带尴尬的回答:“我们在贝科夫卡陷入了因境,敌人的防御很严密……”
“中将!”霍特将军打断了瓦尔特的话:“据我所知,第48装甲军碰到的敌人要比你们多得多,苏联人甚至调集了一整个精锐坦克军去对付他们。而你们面临的就只防线……第48装甲军只用了一晚的时间就突破了,而你们却在那里耽误了几天!”
瓦尔特面色苍白,但却又无话可说,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党卫第2装甲军的装备要比第48装甲军好得多。
偏偏在这时,基希纳中将又问了声:“瓦尔特中将,需要我们增援你们吗?我认为我的部下还有余力!”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二十六章 普罗霍罗夫卡
兄弟们六一儿童节快乐,过节之余别忘了给本书投月票!一张月票一朵小红花……
********
瓦尔特当然不接受基希纳的“帮助”。
从这一点来看瓦尔特中将在战场上还是嫩了点……一个成熟的将军应该把自己的个人情感放在一边,从整个战局考虑做出对全军最有利的判断和选择。
瓦尔特没有这么做,他的回答是:“不,将军!现在还有时间,我们会按预定计划突破敌人的防线赶到雅科夫列沃公路的!”
但说是这么说,瓦尔特却没有很好的方法,他只是催促党卫第2装甲军不顾一切的进攻……飞机、大炮,不断的朝苏军阵地轰炸,然后“虎式”坦克带着其它坦克一次又一次的朝苏军阵地冲锋。
党卫军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创立之初是负责仪仗和保卫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警卫,只能算是准军事部队,所以一开始大多数人都认为党卫军是个“花瓶”的存在。
然而,将党卫军派上战场后却发现它敢打敢冲、作战十分勇猛,再加上希特勒更信任同时也更热衷于将精良的装备分配给自己的“私人卫队”,于是党卫军渐渐成规模同时也军事化成为在战场上能与德国国防军比肩的存在。
应该说,这支部队的存在进一步巩固了希特勒的权力。
因为反叛组织中相当一部份人都是因为忌讳党卫军,或者是担心国防军与党卫军发起内战,所以才把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一拖再拖。
否则,手握兵权的国防军将军们想要推翻希特勒政权并不是难事。
不过党卫军作战英勇是一回事,私人卫队及作战历史不长决定了这支部队在战略、战术方面不像国防军那么完整、那么体系化……党卫军更多的是用一种精神和对元首的忠诚为核心组织在一起的部队。
这一点在党卫第2装甲军进攻第三道防线时就有所体现,他们更愿意炮弹、飞机和坦克去堆而不是选择改变下战术。
但苏军同样也是一支堆数量的部队,而且苏军甚至在堆数量的基础上还学会了一些战术,比如“火力口袋”,再比如“添油战术”……在贝科夫卡方向,德军总是一波攻上来明明打得苏军防线就要崩溃了,但只要一停顿,苏军马上又增援一拔生力军上来甚至还发起反攻。
于是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在防线附近拼死争夺,阵地上躺着厚厚的一层尸体但党卫第2装甲军还是无法突破……事实上,党卫第2装甲军早就突破原有的第三道防线了,只是苏军不断的防线后又建立一道防线,然后又建立一道防线,结果就打成了每前进一步都是敌人防线的烂仗。
第48装甲军之所以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则是因为他们快……短时间内击溃苏军近卫第5坦克军,迅速赶到第三道防线并马上发起进攻,之后仅用一晚的时间就突破第三道防线。
这样的速度使苏军根本无法组织新的防御,有点像“闪电战”。
另一方面,则是瓦图京意识到危险。
如果战局继续这么发展下去的话,位于两条公路之间的一支精锐的部队及三百辆坦克(之后又增援了一个坦克旅)就会被德军包围了。
于是瓦图京马上下达了三个命令:
一:在贝科夫卡方向全力阻止德党卫第2装甲军突破。
二:在雅科夫列沃方向阻止德第48装甲军继续前进。
三:马上撤出中间地带所有部队。
瓦图京是希望能为撤出中间部队争取时间,他已经对反包围德军不抱希望了,只想尽量减少损失。
其中最麻烦的是第二个命令。
因为第一个命令已经做到了,苏军成功的阻挡住党卫第2装甲军进攻的势头,虽然损失了很多部队。
第二个命令,说是说要挡住德第48装甲军……问题就在于德第48装甲军在几小时内就击溃了近卫坦克第5军并迅速突进,这使苏军在雅科夫列沃公路方向形成了一个兵力的真空,瓦图京已经没有任何部队能有效的阻挡德第48装甲军了。
甚至瓦图京还担心一点:德第48装甲军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朝雅科夫列沃公路挺进威胁库尔斯克后方,另一路回援党卫第2装甲军完成对中间地带的合围。
这无疑会给苏军造成双重打击。
事实上,霍特将军正是这样打算的。
虽然瓦尔特将军一再强调党卫第2装甲军能在预定时间内突进到雅科夫列沃公路,但从此时的状况来看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身为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官,霍特将军当然不会像瓦尔特一样没有全局观,于是他命令第48装甲军在进入雅科夫列沃公路后立即反向朝贝科夫卡进攻,这一方面是“帮助”被缠住的党卫第2装甲军脱身,另一方面则是完成对中间地带的命围。
但是这个命令却没能得到贯彻实施。
原因是霍特收到了一封电报。
“将军!”参谋拿着一封电报匆匆向霍特将军报告道:“空中侦察部队报告,东北部发现大量苏联军队和坦克朝雅科夫列沃方向前进,至少有七百辆坦克,预计下午三点左右到达雅科夫列沃……”
霍特闻言不由震惊的抬起头来。
他原本以为仗打到现在苏联人的坦克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苏军主力在进攻奥廖尔,南部只有一千多辆坦克,这些坦克一部份分散在防线另一部份被德两支装甲军消灭,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德军前进了。
但没想到,突然又冒出一支拥有七百辆坦克的部队来。
看来,苏军的预备队要比想像中的多得多。
霍特猜的没错,斯大林为了确保这次战役的胜利,整整留了一个方面军也就是草原方面军为预备队。
因此,苏军在这紧急时刻才有一个坦克集团军增援。
这个坦克集团军的番号是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集团军司令罗特米斯特罗夫上将,他带领着这支部队在24小时内强行军100公里赶往雅科夫列沃公路。
接着霍特将军的目光,就定格在了敌我之间的中点:普罗霍罗夫卡!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二十八章 渡河(求月票)
应该说希特勒在这一点上说得很对,苏军投入预备队也就是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救被围困在中间地带的苏军,那是一个精锐近卫军另加一个坦克旅。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苏军不希望德第48装甲军在库尔斯克后方横冲直撞破坏苏军的整个反攻计划。
霍特将军深知这一点,更知道事实并不像希特勒所说的那样……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不是行动缓慢,而是以很快的速度在朝普罗霍罗夫卡挺进。
霍特将军知道如果按希特勒的命令指挥这场战斗将意味着什么:赶往普罗霍罗夫卡的部队会很快就被苏军淹没……敌我双方兵力差距过于悬殊,即便德军拥有63也不例外。
然后,第48装甲军的确能与党卫第2装甲军会合,但因为第48装甲主力崩溃,它们其实已经成了一支孤军,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包围圈,德军反而还会深陷敌人的包围圈中无法自拔。
所以,霍特没有犹豫,在接到希特勒命令的一霎那就决定要违抗命令了。
霍特将军甚至还对参谋发了句牢骚:“是的,因为被缠住的是元首的党卫军,如果被缠住的是第48装甲军……不知道元首会不会不顾一切的下这样的命令!”
霍特将军在这其中看到了希特勒的一点私心:元首不希望党卫军在战场上被国防军比下去,即便两者都是由他指挥的军队,但前者是忠于希特勒后者是忠于德国,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参谋没有反对什么,他只是对霍特将军说:“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理由!”
理由的意思,就是借口。
霍特将军和参谋找不到很好的借口,最后只能给希特勒发了封电报:“尊敬的元首,我已经对第48装甲军下达了命令,第48装甲军速度很快,他们再有半小时就能到达普罗霍罗夫卡了,此时再抽调其中一个装甲师回援似乎不合适!”
在这一点上霍特将军没有说谎,第48装甲军已经到达普罗霍罗夫卡附近。甚至走在前头的第3装甲师已经与敌人展开了激战……第3装甲师与第21装甲师轮番打头阵,现在是第3装甲师开路的时候了。
这一仗是横渡普肖尔河,苏联人炸毁了普肖尔河上的几座桥梁,然后依靠河岸在对面布设防御。
这样的防御很麻烦,因为坦克没法从河面开过掩护士兵进攻。
斯莱因上校忍不住说了声:“我有些怀念两栖坦克了!”
这次进攻没有考虑太多渡河的情况,所以没有携带两栖坦克需要的围帐。
不过这似乎是没有必要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两栖坦克过于脆弱,一旦被子弹、炮弹击中就会在水里沉没,另一方面则是驻守在河流另一面的苏军显然只是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后勤部队。
秦川没有猜错……苏军将主力部队布署在防线外围,驻守内部的部队都是些维修道路的工兵以及保障运输的部队。
普肖尔河对岸的苏军也不例外,那是苏军第691工兵和第28运输队拼凑在一起的混合部队,其中还有临时被武装起来的汽车兵和民兵。
兵力是不少,有三千多人……苏联人总是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相当可观的部队,他们甚至组织起百姓在对岸构筑了一道反坦克壕。
但这些显然阻止不了德正规军尤其还是身经百战的正规军的冲击。
第3装甲师将坦克在岸边一字排开,用迫击炮、坦克炮朝对面轰上一阵,接着步兵就驾驶着橡皮艇朝对面发起进攻……用橡皮艇强渡这一点有些无法想像,因为它对士兵没有任何防护作用,甚至几发子弹就可以使它漏气并沉入水里,用它强渡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第3装甲师的士兵遭受了一定的伤亡,二十几名士兵阵亡,五十几名负伤。
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渡过了普肖尔河并在对面开辟了一个桥头堡,接着工兵团就涌了上去在河上架设起浮桥,坦克“隆隆”的开过浮桥掩护着步兵继续扩大战果……到这时候就胜负已定了。
当秦川等人从浮桥上通过时,就看到第3装甲师的士兵在打捞河里的死尸……他们会把尸体捞起来就地埋了,然后在坟前钉上一个木制的十字架,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维尔纳忍不住说了句:“如果是让我们进攻的话,我想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哦,是吗?”多米尼克反问:“你打算怎么做呢?”
“我会选择武装泅渡!”维尔纳回答。
维尔纳是对的,武装泅渡的伤亡会比橡皮艇的伤亡要小得多,这一方面是目标较小,另一方面则是水对子弹有很强的拦阻作用……子弹是高速旋转的,水会使其旋转和穿透力成级数下降。
“但是,并不是每支部队都会武装泅渡!”面包师说。
“可是我们会!”维尔纳回答。
“我们无法包办所有战斗,维尔纳!”秦川回答:“所以不要对此有什么愧疚,这就是战争!”
走在前头的阿尔佛雷多回过头来看了维尔纳一眼,笑着摇了摇头,似乎是无法想像仗打到现在还会有这么天真的人。
但秦川却知道,不只是维尔纳,许多德国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对待敌人和对待自己人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或许就是他们比较团结的原因。
跟着坦克往前走了十几分钟,就看到一道反坦克壕。
只不过反坦壕被用来当作临时俘虏营了,一队队举着手的苏军士兵蹲在里头,惊恐的望着从他们身边经过的德军士兵,旁边几名卫兵举着枪看守着,不远处还有几具从背部中枪的尸体,不难猜出那是想乘乱逃跑的俘虏。
德军坦克和士兵则从一段由工兵铺设好的斜面继续前进,爬上北面地势稍高的一些丛林。
接着命令就下来了:“战斗准备,敌人就在前方五里!”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二十九章 普肖尔河
今天就四更了,有些累了想早点休息。兄弟们休息前别忘了投月票!
************
所有人都以为苏军会马上发起进攻战斗会马上爆发,但情况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除了偶尔从苏军方向飞来几架战机丢几枚炸弹外,苏军没有任何动作。
等了半个多小时后,秦川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对斯莱因上校说道:“苏联人不会进攻的!”
“为什么?”斯莱因上校问:“他们急着赶到这里,为的不就是把我们挡住吗?”
“他们已经把我们挡住了!”秦川回答。
斯莱因上校一愣,然后就点了点头
之后苏军果然没有进攻,一直到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斯特莱克将军在反坦克壕内召开了一次会议……俘虏已经被押到其它地方了,警卫员就在这里用原木和土层架起改造出了一个简易的指挥部,几名军官在遮满黑布的里头对着炮弹箱上的地图展开了讨论。
“情况是这样的!”斯特莱克将军说:“我们的左翼是普肖尔河,右翼自北往南是一条平直的铁路,苏联人在我们三公里之外的地方集结,坦克不计其数,但没有进攻的迹像!”
“他们当然不会进攻!”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库克斯克草原,除了有限的几个高地外没有任何可以隐藏的地方,这样的地形,对进攻一方十分不利!”
这是当然的,就像之前德军与苏军近卫坦克第5军作战一样,中间是开阔地,进攻一方就是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
尤其是坦克间的大战……这时代坦克的悬挂系统比较落后,行进中射击基本上无法命中目标。
据说只有两种坦克能做到这一点:
一种是“玛蒂尔达”,因为它负重轮多而且速度奇慢,于是行驶时比较平稳炮手可以瞄准目标。
另一种就是美国佬装有先进悬挂系统的“谢尔曼”坦克。不过实战中行进中射击的“谢尔曼”也没有多少准头。
于是,坦克大战中进攻一方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冲锋时就无法开炮,开炮时就无法冲锋……不管选择哪个都会使自己成为敌人的靶子,而对方却可以在原地一发接着一发的朝对面射击。
当然,如果让敌人闯入防线混战在一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校认为这其中还有战略方面的因素!”斯莱因上校说:“苏联人只需要挡住我们,所以不需要进攻!”
“我也是这么想的!”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他们在拖时间,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有利!”
军官们都明白这话的意思。
一方面,时间拖得久,位于中间地带的苏军就可以从容逃脱。
另一方面,苏军后续还有部队接连不断的赶来,苏军甚至还可以包围德军。
“所以!”斯莱因上校皱着眉头说道:“这一回,要轮到我们进攻了?”
“似乎只有这个选择了!”斯特莱克将军回答。
“不!”秦川摇了摇头,回答道:“我们可以让苏联人进攻!”
“让苏联人进攻?”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怎么才能做到?苏联人不是傻瓜!”
“上校!”秦川说:“如果我们再退回普肖尔河南岸,你认为苏联人会是什么反应?”
“苏联人会以为我们要以普肖尔河做为防线!”奥尔布里奇上校说。
“是的!”秦川回答:“苏联人会让我们这样做吗?如果我们以普肖尔河为防线的话,他们的优势兵力就完全无法发挥,我们甚至可以抽出一个装甲师增援党卫第2装甲师完成对中间苏军的合围!”
“但苏军也同样会挡住我们的去路!”奥尔布里奇上校说。
“可是苏联人不知道这一点!”秦川说:“的确,我们的任务是北上包抄库尔斯克甚至救援奥廖尔,但如果面前摆着一个敌人坦克集团军,一个拥有七百多辆坦克的集团军,而我们的坦克甚至连两百辆都不到……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我们更有可能的是会选择逃跑!”斯莱因上校说:“或者退而求其次,选择与党卫第2装甲军会合包抄中间地带的苏军!”
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这时候……苏联人就会选择在我们渡河的时候发起进攻!”
“是的!”秦川回答:“他们不会甘心就这样让我们逃走的,如果我们逃到普肖尔河南岸,他们甚至无法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离开!”
沉默了一会儿,斯特莱克将军就说道:“那么,就这么干吧!看看苏联人会不会上当!”
接着斯特莱克将军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其实部队都做好战战斗准备了,需要讨论的只是“撤退”时间和“撤退”的部队。
“撤退”的部队是一个坦克营,它只需要在普肖尔河一带来来回回的转圈造成一点声响吸引苏军注意就可以了。
“撤退”时间就有些讲究。
如果太早实施,因为天色太黑,苏军就算想追击也不敢追击。
太迟实施赶上天亮,那么又很容易被苏军侦察机侦察到。
最后军官们一致同意,将时间定在了凌晨五半,也就是天亮前的半小时。
另外,为了能让“撤退”更真一些,斯特莱克将军还让炮兵实施配合。
当然,整个计划与位于前线的第3装甲军也通过气,让他们也制造出一些假像,比如将前线的坦克往回撤等动作。
最后,斯特莱克问着秦川:“我们有足够的63吗?”
斯特莱克将军为什么会这么问就不用说了,两百辆坦克对阵苏军七百多辆……即便是德军坦克性能上有优势,即便苏军上当发起进攻,德军也很有可能会被淹没在这钢铁攻势中。
就像上回在科沃平原,苏军只出动三百辆坦克就差点攻入德军防线,这回的地形更开阔,苏军甚至还可以从右翼铁路发起进攻。
所以,如果没有63的话,这场仗通常就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
“放心吧,将军!”秦川回答:“我们有足够多的63!”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三十二章 分散防御
分类月票榜第一名了,多谢各位兄弟的支持,不过第二名很快就要赶上来了……士兵只想说,能不能让士兵在这个位置上多呆几天养养眼,话说士兵写书十几年,从没在分类月票榜上第一名过,哪怕只是分类。
*********
第一时间,秦川就意识到苏联人已经发现63的弱点。
原因很简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对63发射阵地实施炮火压制显然是事先做好准备的。
所以,秦川马上朝步话机大喊一声:“迫击炮,注意隐蔽!”
在秦川看来,最重要的永远是手下这些精锐的生命,63或是能否命中目标都是其次,因为培养一批精锐士兵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无法用这些装备来弥补的。
不过在战场上这东西往往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比如现在,一味的保护士兵就意味着让苏联军队坦克闯入防线中然后展开屠杀。
或许是因为这一点,又或者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目标坚守自己岗位,相当一部份操控员居然没有服从秦川的命令继续操控着63朝目标飞去……
1...201202203204205...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