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同时部队里的其它人也在旁边听,偶尔也会问几个问题或是交流一下,这样可以促进彼此的了解。
在这些补充兵中有一名来自阿尔萨斯,长得矮壮带着一撮八字胡。
库恩突然问了声:“你是不是在达姆施塔特的新兵连干过?”
“是的,长官!”他爽快的回答,然后带着惊喜的望向库恩:“上尉,您也在那干过?我们是战友?”
库恩愣了下,似乎有些后悔问了这句话,他甚至决定闭嘴不回答,但看到秦川询问的目光,他才有些为难的回答道:“不,中士,我们不是战友。事实上,我过去曾是你手下的一名新兵,那时你是那的教官,不是吗?”
中士半张着嘴巴,过了好一会儿才紧张的回答道:“是,是的,上尉!”
“哇哦!”维尔纳不由笑了起来,他看了看中士又看了看库恩,饶有兴趣的说道:“上尉,我猜……您在新兵的时候没少被教官殴打或是辱骂吧!”
这个不用猜也知道,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很难得会有几个人碰到脾气好的教官。
“是的!”库恩点了点头,扫了中士一眼,说道:“我们给中士取了个外号,叫厨房蛮牛,因为他总是会对我们在厨房餐具上的清洁吹毛求疵,我记得……我负责清理一个铝制大咖啡壶,中士在其中发现了两滴小小的咖啡渍,于是我遭到痛斥,中士还郑重其事的向我讲解了清洁对士兵来说有多重要,随后,我不得不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清理厨房设备,直到每一件物品都让他满意为止!”
周围的官兵们不由欢呼起来,这个有趣的经历或者也可以说是巧合给他们枯燥单调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接着许多人就七嘴八舌的向库恩建议:
“上尉,这是上帝给你的一个复仇的机会,现在你可以对他下命令了!”
“上尉,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命令他像你当初做的一样,把厨房每样东西都清理干清,直到每一件物品都让你满意为止!”
……
而另一边,那个中士,曾经是库恩教官的中士,就可怜兮兮的站在那,满脸的生无可恋。
“不,中士!”库恩走上前去拍了拍中士的肩膀让他放松下来:“事实上,我很感谢你。因为你让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成为一名战士,就必须忍受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考验,同时也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这或许就是我成为一名狙击手的原因!我相信,我们以后会成为很好的战友的!”
全场都愣了下,然后“哗哗哗”的响起了掌声。
库恩做的是对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官训练职责无可厚非的原因,更因为这是战场……战场已经够残酷的了,在这里呆久的人都不会有兴趣再去折磨自己人。
甚至退一步来说,这些自己人很有可能在战场上就会成为决定你性命的人……谁敢保证下一个受伤的不是库恩而是中士呢?!
后来中士果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气以及库恩的眼光和做法,后来他甚至还成了库恩的得力助手。
第五天,命令就下来了……所有的装备包括坦克、步枪等全都留下,部队前往火车站。
之所以要留下装备甚至连步枪也不例外,主要是因为运输因难。
后勤部队将弹药、坦克等运往前线,前线部队回国时又将装备带走……装备来来回回的全都在路上做无用功。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让部队空手回去,到另一个前线接收另一批因为休假或是别的什么事被调离的部队的装备。
战士们听到这命令个个都兴奋极了,因为他们以为这一定是有一个休假,于是纷纷打开伏特加举壶相庆,并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高叫着:
“致我们的假期!”
“为我们可以活着回国!”
……
却只有秦川知道,他们很可能要失望了。
他们或许会回国,也就是回德国,但不会有什么假期。
原因是这时代的交通相对比较落后,而部队的士兵则来自各个地方,没有半个月、一个月的假期根本就没时间回到自己家乡并赶回来。
另一方面,秦川听说美国人已经开始轰炸法国……这也就意味着法国方面的局势已经进入紧张时期了。
所以,高层不可能给这支身经百战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的部队长达一个月的假期。
也就是说,德国只是他们途经的一个地方,幸运的话,他们可以透过车窗看到自己家乡。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四十五章 顺路(求月票)
秦川没有与自己的部队一起搭乘火车,他接到命令与斯莱因上校一起搭乘飞机赶往法国。
不过虽说是搭乘飞机,但其实还是经过一番要命的折腾,原因就像之前所说的……美、英已经对法国展开了全面轰炸。
这轰炸不只是对大西洋壁垒这些沿海工事的轰炸,更多的是对法国公路、铁路、桥梁的轰炸。
美、英希望以这种方式阻滞德军的调动以及补给的运输,从而使登陆更为顺利……这就是历史上美、英的“运输”作战计划,他们对法国境内72个目标进行为期90天的大规模轰炸。
据统计,在轰炸实施的这三个月间,美、英共计投下了69591吨炸弹,其中盟国远征军(包括波兰、荷兰、法国等军队)投掷了10125吨,英国投掷了44744吨,美国投掷了14722吨。
当然,这是历史上美、英军的做法,那时的他们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现在只怕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即便如此,美、英军的轰炸还是给德国造成了足够的破坏:大量的铁路和公路被炸毁、桥梁被炸断。
不过客观的说,这种作战计划也只有像美国这样的土豪才会制定。
原因是铁路、公路甚至桥梁这些东西与建筑或是军事目标不一样。
建筑和军事目标被炸毁就没了。
而铁路、公路这些东西首先命中就不容易,必须低空或是大面积地毯式轰炸才有可能命中并造成有效破坏。
其次,就是公路、铁路可以随炸随修,尤其是在法国……只要拉上一堆法国人充当劳工也就可以了,甚至这些法国劳工在铁路、公路上维修的时候美、英军还不敢干扰破坏,原因是法国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美、英的盟友。
所以,这种轰炸封锁实际上只是减缓了德国的运输以及运输成本,而不能达到“封锁”的效果,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用价值一千的弹药对敌人造成八百的毁伤……从综合国力上来说不值得这么做。
只不过美国的工业能力十分强大,他们甚至将兵工厂都搬到了英国没日没夜的生产,所以玩得起这种操作。
反之,此时的德国已处于物资紧缺的时候,所以即便美国损耗更大,但德国还是耗不起。
这给秦川造成的影响是,飞机只能在德国境内降落,因为法国空域已不再安全。
然后,再乘着天黑时搭乘吉普车进入法国。
经过马奇诺防线时,秦川和斯莱因上校顺便拐到梅斯筑垒去拜访了下鲁曼林中将。
让两人意外的是,当他们到达鲁曼林中将的别墅时却扑了个空,别墅看起来甚至有点荒凉的样子。
留在那的几个卫兵看到秦川时就兴奋叫了起来:“中校,你总算回来了,鲁曼林将军一直等着您!”
“将军呢?”秦川问。
“不会是搬回柏林了吧!”斯莱因上校脸色有点难看,如果鲁曼林仅仅因为美、英的轰炸就逃回德国的话,那他们之前的努力就又要白费了。
“不,中校!”卫兵回答:“鲁曼林将军在筑垒地下工事里,他已经在那住了一段时间了!”
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不由对望了一眼,想笑又笑不出来……鲁曼林将军的懦弱有些超乎两人想像了。
不过,这似乎还是好事,因为只有这样鲁曼林中将才会更“尽心尽力”的增强马奇诺防线的防御。
“长官,我安排你们去见将军吧!”卫兵说:“他见到你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不用这么麻烦!”秦川回答:“我们有车,而且知道怎么到那!”
不过卫兵显然还是把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到来的消息先一步通知了鲁曼林中校,因为当两人驱车到梅斯筑垒地域时,鲁曼林中校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嘿,中校,中校!”鲁曼林中将老远就朝秦川挥着手,似乎已完全不顾自己中将的身份了。
等秦川的车一停下,鲁曼林中将就快步迎了上来,握着刚走下车的秦川的手说道:“感谢上帝,你终于来了,我已经给他们打了几十个电话,他们告诉我你在战场上,暂时无法到这里来!”
“他们说的没错,将军!”秦川回答:“我那时的确在战场上!”
“当然!”鲁曼林中将笑着说:“我知道,我当然知道。你们摧毁了数千辆苏联人的坦克,挫败了他们的进攻。天哪,你们怎么做到的?”
顿了下,鲁曼林中将又说道:“事实上,我知道一些。我一直在关注着东线战场,普罗霍罗夫卡战役,对吗?还有科沃平原,你们打了几场漂亮战。”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
秦川对鲁曼林中将会知道这些一点都不意外,以他的级别和元首的关系,想要得到这些情报简直易如反掌。
“当然,那只是报告!”鲁曼林中将说:“我和我的部下更愿意听听你本人讲讲这精彩的过程……”
“抱歉,将军!”秦川不得不打断鲁曼林中将道:“我们只是顺路!”
“顺路?”鲁曼林中将不由一阵错愕。
“是的!”秦川回答:“我们被派往法国,你知道的,现在的形势,至于具体是哪里……请原谅我不能告诉您!”
愣了下,鲁曼林中将就愤怒的骂道:“这些混蛋,他们居然无视我的要求,我至少说了一百次!”
“将军!”斯莱因上校忍不住插嘴道:“你刚才说‘几十次’!”
“那是电话!”鲁曼林中将说:“我还发了电报!”
斯莱因上校翻了翻白眼。
“将军!”秦川解释道:“他们派我们去法国,同样也是保卫马奇诺防线,你说是吗?”
鲁曼林中将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点头说道:“说得对,中校,知道有你在前线……我就放心多了。我可不相信法国的那群笨蛋能守住什么!”
从某种程度来说,鲁曼林中将这话还是对的,他在法国呆的时间很久,所以知道驻守法国的那些将军们的行事和作风。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四十六章 康拉德(求月票)
在书评区里看到书友“康康圆舞曲”为本书添了一段情节,也就是火车经过家乡时与亲人的偶遇,写得很传神,就是细节上还有待改进。
士兵把它发在了“作品相关”里。
然后突然有个想法……各位有兴趣的话都可以写写,一起为本书添砖加瓦,我选择其中比较好的、与本书贴切的发在“作品相关”里作为番外,当然也会著上作者名。
这样一来,这本书就名副其实的是士兵与大家一起写了。欢迎兄弟们踊跃投稿,发在书评区里就可以!
****************
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在梅斯筑垒地域呆了两天。
这并不是因为鲁曼林中将的竭力挽留,虽然鲁曼林中将的确是这么做的,而是因为这里还有另一个秦川值得见的人……康拉德上校。
自从秦川告诉康拉德上校用“发射井”的方式解决163发射危险后,康拉德上校就亲自到马奇诺防线来设计发射井并将163装在其中。
当秦川找到康拉德时,他正指挥着部下施工。
看到秦川,康拉德兴奋的迎了上来给秦川一个热情的拥抱。
“好久不见,中校!”康拉德说:“我以为你不知道我在这!”
“事实上,我的确不知道!”秦川回答:“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我这个!”
秦川是从鲁曼林中将那得知康拉德上校在这的。
鲁曼林中将和康拉德上校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秦川的挚友……鲁曼林中将自己是这么说的,所以他们很快就找到共同话题并成为了朋友。
在鲁曼林中将知道康拉德在这的任务是安装某种对付敌人的“秘密武器”之后,就更是将其奉为上宾了。
“抱歉!”康拉德上校说:“我很想给你留个口信,但是你知道的,我不能这么做!”
秦川当然明白这一点。
像康拉德上校这样接触高级机密的人,是不能随意给别人留口信的……这不但有可能泄漏机密,还可能给他自己造成某种危险,比如间谍在掌握他的行踪后就很容易实施刺杀、绑架等。
这也是康拉德上校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原因之一,他总是突然出现在他想出现的地方。
“一个好消息!”接着康拉德上校就朝自己工作的地方一挥手,说道:“瞧瞧这个,事实证明你说的是可行的!”
“发射井?”不用看秦川也能猜得出来。
“是的!”康拉德上校说:“使用你说的方法后,我们发竟然比想像的要好用得多……”
说着康拉德上校就掏出一份图纸,比划着向秦川介绍道:“瞧,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地下完成。我们在发射井底部构筑了一个燃料室,你知道的……163最麻烦、最危险的就是燃料。然后,我们通过一根管道将燃料室与发射井底部连接,中间设置几个安全阀。填充燃料时我们只需要将管道与163连接就可以了。更少的操作员、更低的风险、更短的等待时间,简直妙不可言!它甚至还可以批量使用,也就是在仓库里储存几枚、十几枚甚至数十枚163,然后一枚接着一枚的将它从发射井发射出去……”
“我希望你考虑到各种意外!”秦川说:“比如163发射失败在发射井内爆炸,这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当然,我们考虑过这一点!”康拉德回答:“所以我们的燃料室才与发射井相距五十米,中间还有几道安全措施!另外还有备用管道,这里是安全出口,当然还可以连通其它燃料室和发射井,这样就不会出现一旦发射井被敌人摧毁,仓库里所有的163和燃料都无法使用的情况!”
秦川点了点头,康拉德不愧是个中老手,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全。
说了一会儿,康拉德随手就从旁边拿出一瓶葡萄酒,取出两个杯子分别给自己和秦川倒上。
“嗯,不错的酒!”秦川浅尝一口后不由夸了声,此时的他也稍有点品酒知识了。
“鲁曼林将军给的!”康拉德拿起酒扬了扬:“产自勃艮第!”
闻言秦川差点吃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勃艮第是法国极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区,尤其是在德国占领法国之后……德国高官为了能喝到更多、更好的顶级葡萄酒,所以对勃艮第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规定:除了一级的葡萄园出产的酒需要购买外,其他的葡萄酒德军可以自由占有饮用。
于是在勃艮第占领区的酒农们,开始一窝蜂地申请一级园,生产制造的全是顶级葡萄酒……不生产顶级葡萄酒就意味着可以给德军士兵免费饮用,那就意味着一点利润都没有,只有傻瓜才会做这事。
这甚至对现代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为一直到现代,勃艮第都是法国顶级葡萄酒的代名词。
秦川无法想像的,是他们手里拿着这价格不菲的葡萄酒,却坐在石头上享用,就像农夫干活的间歇坐下来喝几口水。
不过……这对德军军官尤其是驻法国的德军军官似乎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战场上的事我听说了!”康拉德上校说:“这证明63很成功!”
“是的!”秦川回答:“如果没有63,我们很可能会输掉这次战役,其后果不堪设想!”
“知道吗?”康拉德接着说道:“因为有了63,他们甚至都在讨论‘虎式’是否还有必要的生产了!”
秦川明白康拉德这话的意思,这的确是个问题,一辆“虎式”坦克价值大慨30万帝国马克,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大慨13万美元,这价格比t34坦克3万美元的四倍还多。
(注:“虎式”初期造价30万帝国马克,中后期造价25万帝国马克)
而造价如此高昂的坦克,在廉价的63面前也就是一发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他们试过用63来对付与‘虎式’等效厚度的装甲!”康拉德说:“他们甚至还为此建造了一个模型,然后用63对‘模型’试射……”
康拉德耸了耸肩,接着说道:“结果毫无疑问,只要操控手经过相应的训练,或者在战场上不被压制,有很大的机率能命中并击穿目标。这让他们感到很沮丧,因为总有一天,苏联人、美国人也会研发出类似63一样的装备,到时‘虎式’在战场上根本就无立足之地,在63面前它与t34,甚至t60、这些轻型坦克没有区别!
康拉德说的没错,63能在击穿150厚度的装甲,那么102厚的虎式与轻型坦克实在没什么区别,甚至与轻型坦克相比,“虎式”还因为其庞大的车身更容易被命中。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四十七章 性价比
“知道吗?”康拉德举起酒杯朝秦川遥遥一举,说道:“他们恨透你了,恨不得派出个间谍把你暗杀了,因为你随随便便想出的一个东西,就让他们数年来耗尽无数心血的东西成为废物……现在,他们只能考虑拥有更厚装甲的坦克!”
“更厚装甲的坦克?”秦川闻言不由一愣。
“当然!”康拉德上校说:“否则怎么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63?他们打算将装甲厚度增加到150,而且是弧形的!”
秦川笑着微微摇头。
他当然知道150装甲,那就是比“虎式”坦克更重的“虎王”坦克。
此时德国军工其实陷入一个陷阱,因为敌人反坦克能力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坦克的装甲厚度,希望能在战场上挡住敌人所有的反坦克武器,最后甚至还研发出装甲达240的“鼠式”。
德国军工没考虑到的是,这么厚的装甲或许的确能挡住敌人反坦克装备的攻击,但却会使坦克重量成级数上升,发动机不堪重负不说,公路、桥梁等都无法承受它们的重量,于是这些从数据上看起来很完美的坦克……实战中却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它们甚至就像苏联的kv坦克一样,大多都不是被敌人击毁的,而因为各种故障被抛弃或是为了不落入敌人手里而自己炸毁的。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康拉德见秦川表情有些古怪,就问了声。
“上校!”秦川说:“我想,你一定记得火箭筒的穿甲深度吧!”
“当然记得!”康拉德上校说:“那玩意居然能达到惊人的200的穿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然后康拉德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神色一变,问:“你的意思是……”
“就算他们把坦克装甲厚度加到了150!”秦川说:“他们还需要改进发动机、传动装置、设计炮塔等等,但我们只需要加大63战斗部的装药量。然后,一切都回复原状了!”
康拉德的表情不由僵住了。
秦川说的对,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德国工程师们只想着坦克的装甲要加厚到能抵挡63的厚度,却没想到63同样可以增加穿深。
更要命的是,坦克要加厚装甲的厚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增加的重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63增加穿深却很简单,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要做的只是增加装药量并调整一下战斗部的平衡问题。
“那么……这,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吗?”康拉德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这是不是说坦克在战场上都没有用了,他们将来就是类似63这样武器的靶子?”
康拉德这话里面用了两个字“将来”。
从这也可以看出康拉德是有远见的……此时的63才刚发明出来,命中率还不是很高,随着它越来越完善到了近现代命中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奇怪。
那么,再加上它恐怖的穿深,坦克似乎的确是来一辆就打一辆了。
“当然不是这样,上校!”秦川回答:“因为坦克也有改进的空间,只不过改进的方向并不是简单的加厚装甲!”
“那还能有什么能挡住它?”康拉德感到不解。
“就像这样……”秦川想了想,就向康拉德要来了笔和纸,这些东西都是康拉德随身携带的。
一边画秦川就一边介绍道:“火箭筒和63,弹体前部都是锥形的,需要撞击到顶部的引信才会爆炸……”
说着秦川就抬头望向康拉德,康拉德点头回答:“当然!”
“但是如果!”秦川继续画着:“如果我们在坦克侧面或是车体前部焊上一条条像窗格一样的网格,那么当火箭弹击中坦克时就很可能会被网格挡着……于是它就不会爆炸,即便爆炸了,也会因为提前被引爆使其射流不集中、压力降低,从而无法穿透坦克的装甲……”
“太棒了,中校!”康拉德回答:“这是个好办法,而且十分简单,它甚至还可以对付敌人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顿了下,康拉德接着说道:“只不过,我们似乎不应该太早暴露这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秘密实验!”
秦川当然知道康拉德这话的意思。
此时的反坦克装备也就是63主要是在德军手里,如果太早这么干的话,就无异于告诉敌人对抗63的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