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秦川和他的战友就跟在“三号”坦克后头朝英军推进,一路上到处都是英军的尸体,只不过因为黑夜及麦田的遮掩看不见,只有脚下踩着一堆软软的东西才意识到踏上了一具尸体。
不过这时已没时间理会这些了,秦川只知道不断的朝敌人扣动扳机,一发又一发,根本就不需要瞄准,眼前到处都是敌人,他们就是被收网的小鱼一样,因为坦克的推进空间被压缩而越来越密集……密集到随便射出一发子弹都有可能击中两名甚至更多的敌人。
英军无路可逃,麦田的另一侧是滨海大道,滨海大道再往北是怪石磷洵的悬崖,大慨有三十几米高,下面就是大海……当然,有些熟悉水性的士兵会冒险跳下悬崖逃生,只不过他们可能最终还是会摔死,因为下面很多地方是一块块石头,只有少数人有幸能跳进水里逃出生天。
终于,有名新西兰军官朝着德军坦克大喊:“别开枪,我们投降,别开枪!”
新西兰士兵及英军士兵们纷纷举起了双手,枪炮声也跟着慢慢平息了。
战斗终于以一种较为人性的方式结束。
这一仗,德军共打死打伤了两千多名英军,抓了六千多名俘虏,这其中大多数都是新西兰第2步兵师的,新西兰第2步兵师几乎在这一战全军覆没。
更重要的还是,英军第15装甲师的最后一百多辆坦克及装甲车大多被摧毁,有二十八辆被俘……不过就像之前所说的,德军对英国人的步兵坦克不感兴趣。
至于英第15装甲师的步兵团,他们因为在部队的最后方所以及时逃回了马特鲁。
但这也无济于事,战斗力较强的新西兰师被歼,坦克又被摧毁……剩下的残兵败将也就无所依仗了,他们的覆没就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隆美尔对这个战果感到十分吃惊,他一个电话打到斯特莱克将军的指挥部,说道:“将军,我不得不承认你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刚才我还因为马特鲁头疼而睡不着觉,但一片枪炮声后……就听说你几乎把英国人全歼了!”
“谢谢夸奖,将军!”斯特莱克将军回答。
隆美尔之前还瞧不起斯特莱克,甚至用“懦夫”这个词来形容斯特莱克,现在斯特莱克总算是吐了一口恶气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隆美尔又问:“你们知道英国人今晚要突围?”
隆美尔对斯特莱克的计划一无所知,这一方面是斯特莱克与隆美尔不和,另一方面则是斯特莱克希望能够保守秘密……毕竟这种事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如果在电文里有一点泄漏,那就会满盘皆输。
“不,将军!”斯特莱克将军回答:“这并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让英国人出来的!”
“你们让英国人出来?”隆美尔有点糊涂了。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说:“记得那个曾经救过你的中士吗?他现在是上士了!”
“记得!”隆美尔点了点头,然后就意识到了什么:“你是说……是他出的主意让你们获得胜利?”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说:“虽然我不愿意说……但这个上士是个天才,将军。他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有时我都感觉……这支部队都是他在指挥而不是我,因为我现在几乎就是在按照他的建议作战!这很让人沮丧不是吗?我几次试图不用他的建议,但我发现自己别无选择,因为他总是对的!”
斯特莱克将军这是有些嫉妒了。
其实不仅是斯特莱克将军这样,就连隆美尔自己也感同身受……
“上帝,一个上士!”挂上电话后隆美尔就自言自语的说道:“他的智慧和才华都让我们这些将军感到无地自容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五十七章 药物
嫉妒如果大方的说出来且没有其它小动作那就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人是感情动物,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牛会难受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嫉妒还可以转化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动力。
但如果是放在心里然后暗中破坏、拆台,那就为人所不耻了。
幸运的是隆美尔与斯特莱克将军都属于前者,否则秦川将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虽然可以说是性格或人品问题,但它同时也是“聪明”与否的问题。
此时的非洲军团正远在他乡而且还是在恶劣的沙漠中与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作战,从这个大环境来讲,所有的德国人都是坐在同一条船上,也就是应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所以,出现一个像秦川这样的人,对斯特莱克、隆美尔、非洲军团、乃至整个德国都有好处……有秦川就能打胜仗,打胜仗大家都获益,何乐而不为呢?
聪明人都会这么想。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往往就是有人不懂,或是明明知道、同时也明白这么做对自己没好处,但还是被心里的嫉妒之火燃烧得像疯了似的不顾一切的拆台……抗日战争时期就一次又一次的出现过这种自毁长城的事。
这并不是说外国人怎么样怎么样,或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云云。
要知道欧美等国是商业社会,他们大多是精明的商人,凡事都以利益为重而不会感情用事。
于是,即便有了嫉妒心,他们往往也会在心里惦量下怎么做才对自己更有利。
而中国这时代还是封建社会,甚至还因为清朝的洗脑使百姓只顾自扫门前雪……
清朝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外族,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国,清政府就宣传一个理念:“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谁做皇帝还不是一样?”
这理念的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使百姓甘于清政府的统治,但副作用就是……如果日本人、英国人等,他们如果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是不是也可以做中国皇帝?
于是当时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没有国家这个慨念,整个国家有如一盘散沙一击即溃,即便清朝亡了到民国时期还是军阀割据内斗不止。
在这种环境下的确是不可锋芒太露招人嫉的,所幸此时的秦川是在德国的军队里,军官都看得很清楚,秦川的存在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应该悉心培养……这也就是互利共赢。
第21装甲师不久就踏上了行军的道路……他们受命立即往阿拉曼防线前进,隆美尔也认识到了阿拉曼防线对德国的重要性。
坐在车上的秦川只感觉眼睛生涩浑身无力,甚至就连喘口气都困难……连日的作战和行军使他的身体一直处于透支的状态,这时候几乎到了一个极限。
秦川想睡一会儿,但是却怎么也睡不着。
这不是因为车身摇晃,而是因为刚才那场紧张的战斗使自己还处在亢奋的状态。
秦川看了看周围的德军士兵,情况也都差不多,新兵们甚至还兴致勃勃的小声的交谈着:
“知道我打死了多少吗?九个!”
“我不记得我打死几个了,不过也不少!”
……
在那种情况下新兵和老兵的战果都差不多,只需要扣动扳机就能有战果。有区别的应该是机枪手和冲锋枪手,他们高射速的装备占了很大的便宜,只是秦川不认为这是件值得炫耀的事。
“嘿,伙计们!”维尔纳神秘兮兮的从背后拿出一个包来,说道:“有好东西给你们!”
说着就从包里抓出一把小玻璃瓶让士兵们逐一分发,瓶子里装着药片,瓶外的标签上用英文写着一行模糊的字母,秦川不知道那是什么,但面包师很快就认出来了。
“这是兴奋剂!”面包师疑惑的望着维尔纳:“你是从哪弄到这东西的?”
维尔纳耸了耸肩,回答道:“我击毙了一名敌方军医,我想他的包里应该会有些好东西,所以就顺手拿来了,果然不出所料!”
顿了下维尔纳又补了一句:“我想,他们是用这玩意给伤员减少痛苦的!”
“是的!”面包师说:“这东西能抑制饥饿和睡眠欲望,疲惫的时候可以来上一小颗!”
“不过千万不要过量!”库恩接嘴说:“否则你就会睡着,比你开口嘀咕一声还要快。”
秦川随手把药瓶丢还给了维尔纳。
“你不需要吗,上士?”维尔纳感到有些吃惊。
“不,我不需要!”秦川回答。
“上士是对的!”库恩说:“狙击手不能依靠这些药物!”
维尔纳“哦”了一声,就没再说什么了。
库恩说的对,狙击手不能依靠药物,因为药物总会存在依赖性。
如果今天秦川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那么他就可以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收下这瓶东西,反正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能让自己好受点又为什么不呢?
但是……
做为一名狙击手,在将来的战场能否生存完全依赖自己的身体状态,关键时刻要是手指一抖或是因为兴奋剂用完了而打了个哈欠,也许就会永远被踢出这个世界。
不过话说回来了,被踢出这个世界或许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太累、太难了。
如果被踢出去……自己将会去哪呢?
秦川不敢想,当然也不敢轻易去尝试。
不知不觉的,秦川就靠在护栏上随着汽车摇摇晃晃的节奏睡着了。
睡梦中,秦川隐约感觉汽车的速度慢了下来。秦川不想理会,因为他实在太困了,这会儿他甚至希望就这样在睡梦里再也不要醒来。
但维尔纳摇醒了他。
“上士!”维尔纳说:“敌人的飞机!”
秦川睁开生涩的眼,仔细一听,果然就听到空中隐隐传来飞机的马达声。
这可是件稀罕事,现在是在夜里,这时代的飞机在夜里出动是十分危险的,但英国人还是这么做了。
这就说明了一点,奥钦莱克将军心虚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五十八章 轰炸
奥钦莱克将军的确是心虚了。
他在听说第15装甲师及新西兰第2步兵师几乎全军覆没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是迄今为止奥钦莱克将军碰到的最尴尬的一件事。
其它的失败从原则上来说都不是奥钦莱克将军犯下的错,它们有些是里奇少将的指挥,有些则是前线指挥官的大意,比如两个师的部队经过西迪欧马都没有验证下补给是否真的被炸。
但这次失败却十分明确的就是因为奥钦莱克将军的误判……他认为进攻阿拉曼的那支部队是真的而围困马特鲁的第21装甲师是假的。并以此为根据命令第15装甲师突围。
事实证明奥钦莱克将军错了。
“敌人总是想在我们的前面!”奥钦莱克将军叹道:“他们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马特鲁,而我们再一次上当了!”
“将军,现在怎么办?”里奇少将问。
“让战机马上起飞,连夜轰炸德军第21装甲师!”奥钦莱克将军下令。
“现在?”里奇少将一阵疑惑。
战机在夜里飞行十分危险,尤其在沙漠里,因为夜晚的沙漠与蓝天一样都是灰黑色的,飞行员无法判断自己的高度甚至还会把地面误以为是蓝天而一头栽倒在沙漠里。
另外,战机在黑夜里还很难找到目标,而且就算找到了目标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轰炸,所以里奇少将认为这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是的,就是现在!”奥钦莱克将军说:“他们会沿着滨海大道前进,我们的飞机只要沿着滨海大道寻找就可以了,明白吗?”
因为奥钦莱克将军的坚持,里奇少将只能服从命令。
“等等!”奥钦莱克将军又叫住了里奇少将。
“我们是否有潜艇在马特鲁附近?”奥钦莱克将军问。
“有一艘p级潜艇,将军!”
“嗯!”奥钦莱克将军说:“让它去马特鲁把奥斯汀中将接来!”
“是!”
这是奥钦莱克将军唯一能为奥斯汀中将做的了,也算是奥钦莱克将军向因他而溃败的第13军表示一点歉意。
英军的战机很快就出现在滨海大道的上空并沿着公路往前搜索,他们的任务就是轰炸德军车队以阻滞其前进为英军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这一次倒还真让奥钦莱克将军猜对了,德军的确是沿着滨海大道前进。
只不过即便是这样,英军战机也没能取得多少轰炸效果。
像往常一样,英军是以“蚊”式侦察机在前头侦察,找到了德军车队后就投下照明弹……这照明弹一方面是为了继续跟踪车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轰炸机及战斗机指示方向和目标。
但德军车队很快就做出了应有的反应:
“关灯!”随着一声令下,所有的坦克和汽车都关上了车灯。
接着,工兵用最快的速度在公路边修了几条路……马特鲁十几里外就是沙漠,坦克和汽车其实已经可以离开公路行驶,只是因为在公路行驶速度更快也更安全所以一直没有这么做。
然后,德军士兵就用特制的荧光灯引导着坦克和汽车进入沙漠。
这种荧光灯差不多就是个手电,只不过它光线比较弱而且其它方向都是封闭的,只在正面透出一些有限的光线,德军士兵举着它顺时针划圈就表示向右拐,逆时针划圈就表示向左拐,上下来回就是前进,停着不动就是停车……
与此同时,防空部队就打开了探照灯照向天空,一道道像利剑似的光柱直冲云霄,一旦照着了某架敌机就紧紧的跟着,防空炮的炮弹、高射枪的子弹就跟着朝空中倾泻。
木质结构的“蚊”式侦察机根本就不经打,不一会儿就有两架侦察机带着刺耳的啸声掉到沙漠的另一头爆炸开来。其它的“蚊”式侦察机赶忙飞出防空炮火力的射程,只敢隔远了朝德军方向打上一、两发照明弹。
而此时第21装甲师的坦克和汽车已井然有序的进入沙漠并四散开来,这里一堆那里一块,只要没有被照明弹照到的就迅速做防空隐蔽。
于是在英军飞行员的眼里,德军整支车队在他们眼前一支接着一支的“凭空消失”,没过多久就连一个人影都见不着了。
战机和轰炸机随后赶来,但也只能看着下方的一片空白无可奈何,最后胡乱的把炸弹一片乱丢然后就离开了。
不过,自此德军也不敢再沿着公路前进,因为他们担心英军下一次的轰炸会更迅速,如果躲避不及的话,那么沿着公路一字排开遭到轰炸无疑会遭到惨重的损失。
在沙漠上行军就比在公路上慢得多:原因是坦克有可能会陷进沙土里无法脱身,于是就要在前头派出侦察兵一路堪探,如果有危险区域的话还要将其指示出来引导坦克通过。
从这方面来说,奥钦莱克将军的目的也已达到了,他的确是阻滞了德军的行军速度。
就在第21装甲师一路往阿拉曼防线急行军的同时,隆美尔就在马特鲁尽一切可能做准备工作。
他首先是下令德、意军猛攻马特鲁……马特鲁虽然只剩下英军第13军的残兵,但留下一支军队在附近终究会是后患。
不久马特鲁彻底成为德军版图中的一块,只不过有许多英军乘黑从德军并不严密的包围圈里逃了出去(第21装甲师撤围赶往阿拉曼)。
然后隆美尔就组织工兵连夜建造临时机场,并命令运输兵从托布鲁克及西迪欧马加紧运送燃油及弹药。
隆美尔做的这些,主要是为了争取空中优势:
如果马特鲁有一个临时机场以及燃油和弹药,那么德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阿拉曼防线作战后,就可以不需要返回托布鲁克装弹或补充燃料,它们只需要在马特鲁降落就可以完成了。
这不仅可以为空军节省了许多燃油,还可以增加起飞架次……往返托布鲁克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往返马特鲁则几乎一起飞就进入战场。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五十九章 阿拉曼防线
阿拉曼防线其实不只是一道防线。
看得见的的确只有一道,但真说起来至少有三道。
这三道防线由远及近分别是空中防线、火炮防线和战壕防线。
空中防线在阿拉曼防线五十公里左右……事实上为了能够阻滞德军的行军速度,英军飞机早已把防线往前延申到一百公里外了。
不过主要的防线还是五十公里内,因为在这距离上英国空军更容易得到来自地面防空火力的掩护且更少的面对德军的防空火力,于是就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火炮防线就是在十公里以内。
英军几乎将所有能找到的火炮全都集中在了阿拉曼防线上。
奥钦莱克将军很清楚,如果阿拉曼防线挡不住德国人的进攻的话,那么英国军队就再也没能挡住德国人的东西了……阿拉曼防线就相当于英军的城墙,一道屏障。
如查这个城墙、屏障被突破,德国人就会像溃堤的潮水般冲进来大开杀戒。
所以,奥钦莱克将军甚至连开罗和亚历山大这些重要的城市都不留火炮,一千多门名式火炮全部调往阿拉曼用于阻挡德军的进攻。
战壕防线就不用说了,那就是英军地面部队用战壕、碉堡和坦克构筑起来的一道防线。
这是英军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它一共有55公里长而英军许多部队都在沙漠中损失惨重,这导致一向兵力充足的英军竟然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
于是奥钦莱克将军赶忙将主要由埃及人组建的准军事部队非洲第11师和非洲第12师调来驻防,同时马上从南非、印度及澳大利亚三个方向调援军(南非2师、印度29旅、澳大利亚第9师)。
所以最脆弱的应该还是战壕防线,其防守主力是第13军做为预备部队的印度第4师,其它的就是在加布沙利一带被第21装甲师打得损失惨重的第30军残部,还勉强保有战斗力的就是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
按说这道防线已经足够坚固,奥钦莱克将军应该有信心挡住德国人的进攻,但已经被德国人打怕的奥钦莱克将军还是准备了一套b计划:万一阿拉曼失守,第八集团军就全线撤往尼罗河三角洲,如果开罗和三角洲不保,那么就继续往南撤退至尼罗河。
于是,奥钦莱克将军就命令工兵在后方乃至开罗构筑防线。
这一来整个埃及就像爆炸似的乱成了一锅粥……原本所有人都对英军很有信心,因为他们相信英军在占据绝对的兵力和装备的优势下,再不济也能守住埃及。
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不是?以德国人那点兵力往世界第一强国斗,那还不是以卵击石?!
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英军一败再败,现在英国工兵竟然都在金字塔附近构筑工事了……
一时之间,开罗的街道就挤满了从亚历山大和乡村撤退来的汽车和从前线回来的军用运输车,英国领事馆被前来申请去巴勒斯坦签证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开往巴勒斯坦的列车拥挤不堪,上前线的士兵、从前线返回的伤兵与要逃离开罗的百姓拥挤混杂在一起,时不时还会因为某些摩擦起冲突。
英军军官留在开罗的妻子和家庭被告知做好立刻撤退的准备,他们中一些人准备送往巴勒斯坦,另一部份人则从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撤退。
陷入混乱的不仅仅只是埃及,英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失败的论调笼罩在这个孤立无援的孤岛上,丘吉尔遭到了来自反对党甚至本党的强烈质疑。
“首相阁下!”米尔恩议员问道:“我们拥有比敌人多的兵力装备,不久前我们甚至还在向德国人进攻,可现在德国人都快打到开罗了!你也曾信誓旦旦的对我们说英国终将取得胜利,现在您还这么认为吗?
“是的,当然!”丘吉尔回答:“我们只是暂时失利!”
“那么请问……”米尔恩议员继续问道:“这个‘暂时’是一百年还是两百年呢?”
米尔恩议员的话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温特顿议员也辛辣的挖苦道:“类似目前的这一连串灾难性的失败,我们过去从来不曾有过。首相阁下,您真的不认为这是指挥或是决策上的原因吗?”
温特顿议员这话明着是说奥钦莱克将军,但暗里却将矛头指向丘吉尔,因为丘吉尔才是最后的决策者。
“不!”丘吉尔回答:“我并不认为我们的指挥和决策有什么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世界上最的强大的对手。抛开战争的灾难不说,隆美尔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
丘吉尔不是有意吹捧自己的敌人,但只有把敌人抬高,才能显得自己不是那么笨。
一位议员马上接嘴道:“首相阁下,如果按照英国军队按部就班的传统,隆美尔如果在英国军队里服役的话,他大不了是一名中士!”
这话立时又引起一阵笑声,丘吉尔在台上红着脸,尴尬得无言以对。
“首相阁下!”议员依旧不肯轻易放过他,一名议员不依不饶的问道:“你在过去的辩论中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在战场上却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今天您在这里的辩论中无言以对,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即将取得胜利呢?”
丘吉尔不敢回答,因为他担心局势会像之前一样……刚说完英军即将取得胜利,前线就传来溃败的消息。
气急败坏的丘吉尔会后发了两个电报。
一个电报是发给奥钦莱克将军的。
“看在上帝的份上,挡住德国人!”丘吉尔说:“我已经不期望能取得胜利了,但不要让敌人跨过阿拉曼防线,一步也不要!”
另一份电报是发给罗斯福的。
“总统先生!”丘吉尔说:“我不得不告诉你形势万分危急,如果我们得不到强有力的援助的话,也许我们就会永远失去非洲了!”
1...4243444546...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