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探九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布衣廷尉
凑巧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医院也通过沈明月拨过去的电话、回拨了过来,了解了身份后,如实告诉了她,朱慧遇到了车祸,颅脑出血严重,已经在数分钟前去世了,刚好和夜歌的发现不谋而合。
尽管有了些心理准备,但沈明月和许荆南还是很震惊,不久前还站在面前的朱慧,此时已经撒手人寰,还留下了可怜的向闻和无尽的遗憾。现在,沈明月才恍然大悟,那条看似没有逻辑的短信,是在朱慧被车撞后、弥留之际写下的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言语。
沈明月顿时泪如雨下,朱慧在自知将死前,不是给亲人告别,也没有给最在乎的向闻留下只言片语,而是将最后的短信,发给了沈明月,也就是发给了他们北亭侦探社。这是一种寄托,一种承载着生命的重托,沈明月不禁心痛不已,他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委托方还未放弃,他们就打算退出,这真的不是北亭的作风。于是在这一刻,沈明月按下决心,一定要追本溯源,彻底查清发生在向闻、发生在朱慧家中的一切!
东方神探九录 第四十五章 一查到底
朱慧的留言不仅感动了在当地的沈明月和许荆南,也让留守的北亭众人唏嘘不已,沈明月决心已下,不管能不能讨回那个所谓的公道,也得通过自身的努力,起码可以给有关部门合力的建议,既能维护病患和家属的权益、又能保护认真负责的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沈明月的坚持下,李一亭和陈天宇决心介入此事,开展深入调查,于是在简单安排过后,他们随即全员赶往fy市。
向闻依然昏迷不醒,没了朱慧的照顾,他犹如一页扁舟,再无人顾及。由于救治希望不大,加上没有经济支持,亦没有亲属的照料,医院暂停了对向闻的治疗,只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也看在还是过去员工的份上,给他留了一张床位,让向闻安静地独自躺在那里,由护士每日按时给他进行必要的营养液补充,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体征。
沈明月看不过,在李一亭他们到达之前,就接过了照顾向闻的重任。不过作为一个女孩子,还是多为不便,幸好有许荆南在,两人暂时给予了向闻基本的照料。
待北亭众人到达当地,朱慧的娘家人已经将她的遗体接去安葬,故而除了沈明月和许荆南,大家伙并没有见到朱慧的样貌。对于车祸的发生,交警细查之下,认定是朱慧违背交通信号灯规则,要承担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公交车司机朱师傅操作应对不当,承担次要责任,由公交公司和朱慧的家属共同协商赔偿问题,并没有出现其他枝杈,警方也排除了司机故意谋害朱慧的可能性,故而这起事故很快就盖棺定论了。
在和朱慧的亲属商议过后,对方同意将朱慧的家,借给北亭,作为临时的指挥部,同时也将公交公司赔偿的部分钱款,留给了向闻做后续治疗。因为他们了解,朱慧对这位弟子是很上心的,即便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亲属关系,但这样做,定然可以让九泉之下的朱慧得到安心,沈明月代替向闻,对他们表示了感谢。
可惜的是,当沈明月想了解朱慧丈夫郞司屏的情形时,那家人都缄口不言,表示不方便回应。斯人已逝,沈明月便没有逼问,不过她随即就在朱慧的房子、这个临时指挥部里召开的第一次案情分析会上,再次提出了这个想法。
“明月,你的意思是说,接下来的调查要从郞司屏的死亡开始?”李一亭听了半天,总算搞不清了沈明月的想法,他毕竟刚来不及,对当地的很多情况,还较为生疏。
“没错李大哥,我和荆南在医院的调查已经很详细了,他也能证明,医院和向闻医生对于郑军的治疗,自始至终都没有问题,就算是没有发现脑部肿瘤的情况下手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死者郑军的死因已经非常清楚了,所以不需要再查,但这儿就不同了,这里三个人,现在没有一个能说话的!”沈明月激动地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看法。
李一亭很理解沈明月的情绪,朱慧是举报人,可她家的三个人,目前是两死一重伤,这个家庭已然破碎,着实令人扼腕,这也是北亭最终决议要掺和进来的原因之一,本就该为他们讨还声称的公道。
“我现在也才搞清楚这里面的关系,我觉得明月说的有道理。”刘紫辰在一旁开口说道,“向闻重伤是被郑军亲属打的,朱慧是被车撞的,这两个人出事都已经确定了原因,这个家庭只有郞司屏的死亡还存在着变数。”
“等一等,郞司屏不是自杀的吗?”旷梭疑惑不已,这件事来之前他们都知道了,郞司屏死于自杀,千真万确。
李一亭笑了笑,“九道啊,你没明白紫辰的意思,她指的变数,到导致死因存在的缘由。像向闻他出事,是因为之前对郑军的治疗出现了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可郞司屏呢?他是自杀的没错,但我们目前并不是很清楚,他究竟因为什么自杀?要知道,一个堂堂的教授,是不会那么轻易走上绝路的。”
沈明月马上回应道,“这件事我听朱慧提过,好像也是医疗事故,但具体的她没有讲,我刚刚问了朱慧娘家人,他们好像讳莫如深的样子,都不愿意提及。”
这时,沉默许久陈天宇开口说话了,他对于郞司屏倒是有所了解,“郞司屏自杀案发生的时候,在这个地方闹得沸沸扬扬,民间说法很多,但在医学界,基本上都认定他是迫于患者家属和媒体的舆论压力,才走到了这一步。”
“那么他肯定的确是出现了医疗上面的事故,被家属闹上门,不过这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怎么还会惊动了媒体?”旷梭依然不解。
“我懂了!”李一亭却很快敏锐地推测了出来,“明月不是说朱慧经常提到向闻步了郞司屏的后尘吗?这就说明,向闻如今的情况和郞司屏当年的麻烦如出一辙,可能是因为向闻已经昏迷、故而无法再起来面对一切,才没有让结果一致,但过程恐怕就是这样的。
“嗯,李大哥说的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郞司屏的自杀都过去好久了,他的家人又不肯说,这又不是刑事案件,我们怎么去调查呢?”沈明月担忧地问道。
房子里短暂的安静了下来,但也就过了几秒,陈天宇和李一亭几乎同时说了一个名字:蒋涛!
郞司屏是第六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在医院工作二十余年,而蒋涛也在这儿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数年前,蒋涛还不是肿瘤科的主任,和郞司屏一样,都是科里优秀的外科医生,经常共同研讨病历,关系相当密切。正因为如此,在郞司屏死后,蒋涛才格外关照在外人眼里羁傲不逊的向闻,这也算是对老友的一种交代吧!他们既然同事那么久,当年的事故,蒋涛就该一清二楚,现在能够接触到的人里,蒋涛也毫无疑问可能是最清楚那件事的人了。
东方神探九录 第四十六章 重提旧事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当李一亭在沈明月的引荐下去见蒋涛、说明来由后,蒋涛并不愿意提及这件陈年往事,表示自己不想再招惹是非,过去的就让它随风飘去便了。
“现在尸检完成,死因明确,那么向闻作为主治医生,由他来承担过失是符合规定的,况且我们科室还会替他付赔偿金,这也是我唯一能替他做的了,至于以前的事情,肯定和今日之事没有任何关系,我看就没有必要再提及了吧!”蒋涛如是说道。
“蒋主任,对于您和医院的处置,我们北亭自没有异议,只是现在他们一家人落得如此下场,而他们全家都是贵院的医生,我们真的不希望再有同样的悲剧上演。”李一亭劝道。
“哎!医院就是个是非之地啊,我们治好了是理所当然的,治不好就是医生的错,就算有权威部门的认证,也依然难以服众。向闻的事闹得很大,到现在这个结局,已经算是不错的,所以我也劝你们,到此为止算了,医院自会安置好向闻。”蒋涛很是无奈,他也怕再把自己和科室推到风口浪尖上面。
“那么郞司屏呢?他是您多年的老友,那么一个优秀的医生被逼得自杀,难得您不想为他讨还公道?不想让所有医护人员得到心安吗?”李一亭搬出了这位逝去多时的老教授,“现在他全家死的死、伤的伤,如果有一天,这样的事情落在您的身上,您还能平静地坐在这里吗?”
李一亭的连续反问像连环炮弹一样,深深地在蒋涛心中炸裂开来,他跟郞司屏是至交,若非出了那么一档子事,可能这个肿瘤科主任的位置,都该是对方的。
是啊!若当初做手术的不是郞司屏,而是他蒋涛,又或者是别的医生,恐怕都难以收场,会落到同样的下场。他现在还能坐在这里悠然自得,或许真的是运气好些而已,而郞司屏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平静了许久,蒋涛终于答应开口,走到了窗边,望着外面的天空,回溯起了当年那件震惊全市、并给医学界造成不小影响的医闹事件。
整个事件要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说起,这个家庭的情况本是这个城市里面最稳定和体面的代表,父亲郭可是以为大学语文讲师,能力平庸,专业较为冷门,始终不得提升职称,超过四十岁还是讲师,抑郁不得志,但他对儿子郭淮的教育、品德一直非常在意,也算是言传身教。母亲丁梅则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但也不过是普通职员,到了这个年龄断然再无提拔的机会。他们的独子郭淮,当时刚刚进入省城的一所普通大学深造,事发时并不在家。
郭可在一次自己学习组织的例行检查中,发现胃部长有肿瘤,后来经过医院的诊断,确定为良性,对身体并没有太大的伤害,只是吃得过多或者身体受累的情况下,会导致疼痛的发生。当时,郭可正处于事业的关键时期,见肿瘤基本不碍事,若非体检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过,所以没有接受手术切除,只是开了点药回去吃,希望能控制住病情,以后有空了再说。
就这样熬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郭可依然照旧勤勤恳恳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还努力在科研项目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不过这段期待他的确是费神费力很多,导致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当,这样一来,胃部便经常不舒服。本来郭可并没有太过于在意,毕竟之前已经了解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可胃部的疼痛感觉越来越厉害,进而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的饮食,由于在饭后疼痛会加剧,接着就吃不下去东西,食欲不振,身体日渐消瘦,这才引起了郭可夫人丁梅的在意。在丁梅的坚持下,郭可又来到第六医院复查,此时他之前的那位主治医生已经退休,接待他的人正是郞司屏。
郞司屏在经过详细检查后,意外地发现郭可胃里的肿瘤呈现明显的扩散,从钡餐造影来看很不规则,而郭可的身体状况愈加沉重,他便怀疑那肿瘤并非是长势很慢的良性肿瘤,有恶性的可能。随后,郞司屏给郭可进行了胃镜活检实验,最终确认在郭可胃里的肿瘤中,有癌细胞的存在,也就是说郭可是得了胃癌,并且已经扩散。
这样的结果,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晴天霹雳,对郭可和丁梅自然也不例外,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之前查出的是良性,过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变成了恶性?
郞司屏对此难以解释,毕竟前面的检查和治疗,都并非自己接手,从病历上也瞧不出个端倪来,所以他自然也说不清,郭可的胃癌是从良性转变而来还是上次的误诊?
但不管怎么说,事实俱在,首要的是治病救人。郭可本不想在这个事业黄金期就此停止脚步,但也经不住郞司屏的再三劝说,加上妻子丁梅的坚持,他终于同意了立刻进行手术治疗,将胃部的肿瘤连同有转移风险的胃、淋巴进行切除。
胃癌手术相对其他癌症手术来说,程序相对简单,因为胃是空腔器官,不像肝部、肺部或者脑部有着大量的功能区,缺少了一部分就会影响身体正常的机能。胃主要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即便切除大部分,它仍然存在这个单一的功能,只是速度和容量变少而已,到时候只需要少吃多餐就可以解决。
郞司屏主要担心的是远程转移,如果当初发现的肿瘤就是胃癌,那么时间耽搁了这么久,就难保没有出现转移的情况,那么单一的胃部手术,就会显得不足。
当时,郞司屏也跟蒋涛,一起讨论过郭可的病例,由于给郭可第一次治疗的老医生已经退休,再去追击当初有无误诊有很大难度,也不太好开口。于是他们在商量之下,决定还是暂时不去管过去的问题,给郭可制定了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方针,最大限度地防止或者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以达到良好预后的目的。
东方神探九录 第四十七章 陈年往事
郞司屏很快便完成了对郭可胃部肿瘤的切除手术,并且按照标准给予了淋巴结清洗,整个手术蒋涛作为助手在旁协助,故而一清二楚,的确是很成功的,胃部也被保留了一半,基本上不会对病人日后的生活,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手术几天后,郭可便出院回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按照医院的要求,准时来这里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治疗,一切进展地相对顺利。然而,在之后的例行血迹中,郞司屏发现了很不对劲,因为郭可在胃癌手术结束后,他的身体指标依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尤其像肿瘤标识物这些重要的东西,和手术居然差不多,这让他十分疑惑。
不光是郞司屏,就是蒋涛还有当时肿瘤科的其他几位医生,都对这样的情形大惑不解。手术做的很干净,胃部那么大一块肿瘤切除,就算后面还会复发,也不可能这么快,那些指标更不会继续居高不下。
从郭可的反馈中,医院也非常不安,他的状态很差,过了早该通气的时期,依然没有迹象,人也更加消瘦,只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命机能。没过多久,郭可的呼吸系统再出问题,又被送来医院抢救,急救科考虑到他是癌症手术后的病发,便叫去了郞司屏会诊。
正当他们还在为呼吸问题焦头烂额找不到病因的时候,郭可又出现了吐血和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随即被转入icu,但他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往往是止住了血、又提不上气,给了氧气、又开始发颤,几次出现室颤的情况,急诊科全力抢救,才暂时保住了郭可的性命。
但接下来,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郭家人的面前,那便是高额的医疗费,他们已经很难承担。肿瘤手术本来倒不贵,但一整套的检测、后续的放疗化疗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糟糕的是,郭可全方位的病发,又进了重症监护室,开销特别巨大。不算别的,光在icu里面呆一天,就是丁梅半个月的工资,若是短期还行,时间久了肯定顶不住。而当时他们的儿子郭惟,还在大学里,用度也不小,一家人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就在医院和家属都在焦头烂额之际,不知道媒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蜂拥而至,更不清楚是谁接受了不该有的采访,导致一时之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医院、指向了郞司屏。在当地报纸上,头版头条刊登了第六医院一门手术花费百万的夸张报道,用这样一种噱头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老百姓根本不信任医院,觉得就是媒体说的那样,医生和医院为了多赚钱,故意把病人单纯的一个手术,弄得如此复杂。
郞司屏对此哭笑不得,只能是置之不理,院方本还想做出解释,但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他们也想到了郭可的妻子丁梅,如果家属出来作证,证明并非是第六医院为了钱去故意把人弄出病来。
丁梅是当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人正派,她当即就答应了。院方看见了曙光,刚刚送了口气,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郭可就在当天夜里突然病发,经过医院全力抢救依然不治,没有熬到天亮就咽气了。
这一下,丁梅彻底崩溃,自是无法再露面作证,反倒也因为无法接受失去挚爱的痛苦、而对医院发出了攻击和不信任。医院为其在第二天下午安排的一个媒体发布会,本是为了澄清自身,结果丁梅突然发难,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医院、推到了主治医生郞司屏的身上,如此下来,舆论一片哗然,他们也彻底失去了自证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这件由郭可死亡引起的轩然大波,引起了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注意,他们对于医院的处置非常不满,下令立即调查这起医疗事故的原因。当时,处于风口浪尖之下的第六医院,公信力尽失,只能以危机公关的形式,破釜沉舟,将参与对郭可治疗的所有医生,包括郞司屏、蒋涛还有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全部停职审查,尤其是郞司屏眼看到手的科室主任职位,至此便化为了泡影。
蒋涛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叙述完毕,把眼神从窗外收了回来,对着沈明月和李一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哎!我知道的大概就是这些,我今天都告诉了你们,希望诸位能够尽量保密,毕竟那件事的影响很坏,要比眼下向闻的事严重很多。至于郞司屏为什么会自杀,我只能猜测是压力太大加上失去了科室主任这样的双重打击,但这些都是我的推断而已。他死后,我们只是参加了他的葬礼,便再也不会在公众场合提到他的名字。”
李一亭他们终于了解了当年事情的过程,但依然有许多疑问,蒋涛这儿应该不会再有隐瞒,要想彻底搞清内在,看来还要询问另外一位当事人才行。
“蒋主任,那么郭可的死因,最终究竟是什么呢?”沈明月插了句嘴问道,这也是李一亭想知道的。
“肺部感染。”蒋涛不假思索地吐出了这四个字。
“没有尸检吗?”沈明月继续问道。
蒋涛摇了摇头,“家属不同意,这又不是刑事案件,就算是警方也没有资格强行就行尸体解剖的。我们只能从医学角度来分析,郭可死亡的诱因是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从他的手术完成,到死亡,大概也就一个多月吧!”
李一亭略有失望,当时没有尸检,事情都发生这么久,尸体是不可能见到的了,很多线索就无法再去核查,不过他还是对蒋涛表示了感谢,“多谢您了,我还想请您帮个忙。”
蒋涛看着李一亭,没有做声,等待询问。
“郭可的家属联系方式,您这儿应该是有记录的吧?我们想去找他们,再了解些情况。”李一亭说道。
“嗯,这当然有,但这都是要保密的资料,我……”蒋涛有些为难。
东方神探九录 第四十八章 积极配合
“放心吧,我们的调查是经过警方同意的,就算您不提供,我们也可以去警方那里调取到,请您给我们,就是想省点时间,因为向闻他……”
李一亭没有把话说得那么清楚,他相信蒋涛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是希望在向闻还在世的时候,彻底查清郞司屏家的两起医疗事故的情况,给其一个交代。
蒋涛略微迟疑了一下,还是点点头同意了,他并非只看在警方的份上,而是对于郞司屏,他确实很是同情,尤其现在朱慧和向闻都遭此大难,他真的只能为这位老哥们做这些了。
对于郭惟来说,父亲郭可已经离开了四年多,自从他知晓父亲得了胃癌,这五年来,他的家庭就彻底变了样,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那个时候,自己刚刚上大学,还不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年轻气盛的他,曾经和那些怂恿他的人一起,和医院作对,结果却换来了母亲的精神崩溃和整个家庭的沉沦。如今,郭惟已经从大学毕业,成绩突出的他,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身边,现在父亲不在了,他作为独生子,自然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来照顾身心都受到巨大摧残的母亲。
李一亭和沈明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郭家,一处城郊偏僻的平房之内,敲了门,表明了身份,静静等待眼前这位戴着眼镜、体型很瘦的年轻人的态度。作为那起医疗事故的死者家属,他们对于医院,应该是有敌对的态度才是,时隔多年再来打扰,李一亭和沈明月心里也挺不安的。
郭惟站在门口,冷冷地盯着他们,这让李一亭跟沈明月更加疑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心里究竟在琢磨着什么?如果是不愿意接受调查,他大可直接拒绝,甚至闭门谢客,但郭惟就这样一直站着,站了起码三分钟。
实际上,在郭惟心里,对当年父亲的事情导致郞司屏这样一位出色的医生走上绝路,一直怀有愧疚,但这样的心思,他不能说出口,否则就是不孝,更不会被人们所理解。他一直就想将父亲郭可的死亡真相调查清楚,也因为曾经处于医患矛盾之中、从而对这样的关系十分担忧,在毕业后,逐渐悟到了医疗事业商业化的种种弊端的郭惟,结合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立志要改变这一切。只可惜,他的力量不足,还要分心照顾母亲,始终没有得到突破,直到李一亭和沈明月的出现,让他那种冲动又勃然升起。
“你们真的是北亭侦探社的?”停顿了许久,郭惟终于发声打破了宁静。
“如假包换!”沈明月拍着胸膛保证道,还将证明递了过去。
“那就请进吧。”
出乎他们的意料,郭惟主动让开了门,邀请他们进屋,并没有有所阻碍。
望着里面陈旧的摆设和发黄的墙纸,在这样一间破旧不堪的房子里,生活着郭惟和丁梅母子,毫无疑问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这让李一亭首先就很奇怪,因为丁梅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郭惟又毕业工作了,经济状况起码应该也算是正常的水准,似乎不该沦落至此吧!
沈明月嘴快,率先提出了疑惑,“你们家就住在这里呀?以前那房子呢?”
郭惟给他们倒了水,请他们坐在了一张掉了不少皮的沙发上,平静地解释道,“之前的房子为了还债,早就卖了,这儿只是租的,等我攒些钱,再想办法换个好点的地方。”
“还债?”沈明月不解。
“是啊!你们来我这里,说明知道我爸爸的事,他的治疗花了上百万,当时我还在读书,家里存款用完还远远不够,就找亲朋好友凑了几十万,也就是今年才刚刚还清了。”郭惟的话依旧平静如水,不带有太多的起伏情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