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东方神探九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布衣廷尉
陈天宇点点头:“问了。荆南说,造成身体变色的原因有很多种情况,但汞中毒应该不会直接引发……有可能是过敏、脏器大出血等等,不过需要解剖才能确定。”
李一亭半天没吭声。
“这么遥远的路途,荆南肯定脱不开身,要在本地解剖,我怕我爸他们不会同意……”李一亭叹了口气,农村里的保守思想他体会深刻,“哪怕局部解剖取证也不至于让我们这么束手无策。”
“对了,你重新勘察了厢房,有什么发现吗?”不能直接法医介入,李一亭很想通过多一些的间接证据确认三叔是不是真的自杀。
他的职业素养还是在的,关于自杀,他也存疑。
没想到陈天宇沮丧地摇摇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可能真是我自己看走眼了。”
“这就怪了……”李一亭自言自语道。
“其实说来也简单,要不就是自杀属实,要不凶手必然是个中高手,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物证。”陈天宇总结道,“所以我们没必要太浪费时间猜测,或许,这件事才刚刚开始也说不定。”
李一亭面色凝重:“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毕竟,这是我的家乡……希望事情到此为止吧。”
陈天宇用手指摸了摸鼻子,怪笑道:“你知道你现在的状态是怎样的吗?”
“怎样?”
陈天宇叹道:“千里溯游的大马哈鱼,锐气尽失。”
李一亭讪笑道:“扯淡!”





东方神探九录 第二十五章 窃案调查(四)
秋西倒也敬业,他有板有眼地开始了对四个自然村的走访和排查,重点对嗜赌人员、闲散人员和好酒人员进行了记录。
经过筛选,大约有二十几个中青年具备作案条件,每个自然村都有,包括人数不多的李村。
其中岩村的章坤和源村的章金比较典型,章坤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光棍加赌棍,带头闹事的也是他;章金则是源村的一霸,从小偷鸡摸狗不务正业,胆子还特别大,前几年竟然偷了李村某一家的棺材,但很快便被派出所寻回,留了案底。
这两个人之所以迅速进入秋西的视野,主要是太醒目了,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
一天时间走访得到的结果,最多属于统计范畴,更多的还是通过村干部间接了解。
秋西打算先把两个重点人传唤一次,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两人交待:章坤当时正在赌桌上通宵鏖战,证人很多;章金不知道干什么摔了腿,养病都快一个月了,床都下不了。
这种情况,让没什么经验的秋西很是挠头。
落水村虽然没有多少人,但真要一个个摸排加传唤,两个月都下不来,他对能否完成这项工作也有些忐忑。
不另辟蹊径,调查堪忧!
他打算找李家六兄弟问询一下,毕竟自家兄弟总会上心些,正好李村也有个怀疑对象——荀元春。
李村并不是每个人都姓李,一两家外姓是正常的,一般属于上门女婿这样的身份。
荀元春就是个典型的上门女婿,他的老婆姓李,是李村人。他老婆据说年纪轻轻就得了乳腺癌,接着便疯了,没几年因病过世。因此,荀元春目前是个鳏夫,无儿无女,一直未娶。
按理说,这还算个有情有义之人,但荀元春并没有如此简单。十几年前的某一夜,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李村的鳏夫荀元春半夜惊醒,突然间便开了“天眼”。
紧接着,他预言了几件事,竟然件件言中,让李村村民瞠目结舌、不明所以,从此越传越玄,远近闻名。
落水村私下找他占卜的不少,更远的村子千里迢迢赶来问询的也偶尔有,最后有没有预言对,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荀元春以此糊口,衣食无忧,便是事实。随着质疑的人越来越少,以讹传讹的越来越多,他却一反常态,开始闭门不出,潜心修道,业务反倒接得少了,声称不差那点钱。
真实原因想来并不是这样的。但随着收费的提高和名气的提升,荀元春索性自称荀子转世,架子也是越来越大了,没有重大活动难得见到一面。
从我们这些城里人的角度看,荀元春显然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神棍。
秋西自然也是同样看法,这显然是从薄利多销模式转为盯住一个人坑嘛。
这样的人会去盗窃观音像吗?确实不好说。
本来就故作神秘,披着这层外衣行事自然方便。更何况,据村干部们讲,这位未卜先知的活神仙也好赌!谁敢跟他玩?想不通。
秋西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荀元春那座地处偏僻的老旧房子,居然大门紧闭,吃了个实实在在的闭门羹。
他在大门前敲了许久,毫无动静。碍于没有什么证据,秋西只好先放一放。
紧接着,他陆续找李家几兄弟了解情况,这才意识到老庙祝李起文已经身故,可谓后知后觉。
罗明早已跟李起泗汇报过秋西的身份和来意,所以李起泗很是重视,毕竟当众放过狠话,要查出真相。除了老三服毒自杀说成了抑郁而终,其他都非常配合,而且还特意提供了不少怀疑对象。
除了秋西之前掌握的那部分人,李起泗还特意提起源村有个盗窃小团伙,领头的并不是章金,而是另有其人。
秋西想问问这个人的名字,李起泗表示不知,只知道这人进过城,上过峨眉山,学过气功,还是个哑子。
听源村的人传,此人有飞檐走壁的奇功,无人敢惹!但由于父母双亡,名字都没人知晓,整天喊他哑子哑子。
哑子也不介意,只会目光怪异地望着你,啊……啊……几声表示回应。
然后面无表情走开,十几年独来独往,没有朋友。
秋西奇道:“既然他连朋友都没有,怎么会成为盗窃团伙的头领?”
李起泗摇头道:“盗窃这种东西,都是黑灯瞎火、偷偷摸摸的,团伙成员平时不一定是朋友。再说了,连章金都怕他,这不是很好推测嘛。”
秋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种推论也说得过去。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哑子呢?”他问。
李起泗想了想:“哑子每天都进山练功,或许可以在进出村的山路上碰到他……”
“好的,大叔,谢谢你提供的信息。”
李起泗赶紧摆摆手:“是我们要感谢你才对,让警官你费心了。”
秋西有些羞涩地笑笑,不再说话,随着调查的深入,说实话,他是越来越没底了。
好像每个人都挺可疑的!
关键是,这个落水村到底还有多少个怪人?




东方神探九录 第二十六章 闹鬼了!(一)
腊月二十九,李起文出殡。
人活着不容易,死却简单。再隆重的葬礼,对死者也没有实际意义,倒是做给活人看的。
李起文的养子李福堂不是穷人,葬礼自然不能太寒酸,但也仅仅是不寒酸而已。据说,李福堂本来是打算弄得再隆重些,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
理由更加简单,老头就留了万把块钱的遗产,他心里还有这个儿子吗?当然,嘴上说的是另外一套:死得不太光彩,太隆重不符合礼法!
李福堂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简办的方案,所谓简办,无非就是吊唁人员仅限于自家亲戚和本村范围,吹鼓手规模尽量小,墓地不大修大葺,其他程式还是少不了,送葬的一顿好吃好喝也不可能节省。
即便有理有据,背后嚼舌根的还是不少,多是八卦养子李福堂有钱却抠门,不孝子孙等等。
这对李福堂一家子影响不大,他们本来不住李村,以后会不会回来祭扫更是没谱的事。
坏名声算是留下了。
大清早天还未亮,天空有些细微毛毛雨,偶尔飘过人脸,偶感些许清冷。
一串鞭炮声响,李起文的灵柩便浩浩荡荡进山而去,由于路途遥远,除了出门那一会,吹鼓手使劲鼓捣几下,一路上几乎寂静无声,更无人交谈。
招魂幡被风吹得卷在一起,索性便收起来,扛在肩上,罗明拎着铜铃,穿着破旧的道袍,和负责做功德的外乡道士一起(这两天罗明需要守庙,只能把做功德的美差拱手送给别人),边摇着铜铃边赶路,整个送葬队伍就剩下了这重复而清脆的声音。
“叮,叮,叮……”
陈天宇走在送葬队伍之中,这是他主动要求的,没说为什么,李一亭也没问。
他一直默默地走在李一亭身边,任凭细雨在脸上凝结成水珠,然后汇合成水流,最后沿着棱角分明的脸庞慢慢划下。
他的心情异常平静,无喜无悲。
送葬让他想到了很多,耳目也变得超级灵敏,或许特殊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这个人的思维力。
这应该就是他积极参加这次送葬的真实原因,他有种奇怪的直觉,以前从未有过。自从进入李村,除了浓浓的乡情温暖着他以外,还有一丝莫名其妙的情愫在内心深处流动。
他曾经在农村里隐居过五年,按理说,这是不应该有的情绪。
几天来,他一直在想啊想啊,到底李村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
就在刚才,他忽然有了答案:似乎,李村的每个人都有秘密!
首先,李起文的死就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但没有一个人脸上有探究的欲望,这怎么解释?是麻木,还是大家早已知道前因后果?
李福齐虽然活泼开朗,但他的父亲究竟是怎么死的,从未有人提起,他自己也从不提及,他的母亲呢?
五叔李丘茂家庭有矛盾,那天显然还受了伤,都这种程度了,其他兄弟似乎也无人过问。
还有这个养子李福堂,看上去像个小老板,数年不回李村,对李起文不闻不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大家对于他的抠似乎颇有微词,但对于他长年不回李村只字不提,这又是为什么?
还有老大李起泗,沉稳持重,在村中也有权威,但从来不多说半句话,仿佛一切事都看得很淡,兄弟死了,除了在观音庙当着外人发了一次火,他也没有太多的情绪,虽然可以理解为阅历丰富,但何尝不能理解为麻木不仁?
即便待人热情的李起淮,宽厚实在,热心奔走,但从不究根问底,看得出来,他跟李起文感情不错,可对于他的自杀只说了一句,老三太倔,仅此而已,这和他的性格其实是不合拍的。
更别说那个老六李丘彬,今天送葬居然都没来!
对于这些疑问,陈天宇从来没主动开口问过李一亭,不是他不信任李一亭,而是他坚信李一亭也不知道答案。
这是不是挺难理解的?
不难,因为他发现李一亭也在严格遵守着某种规则——
李村的规则,已经融入李一亭的血液中,他自己都察觉不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东方神探九录 第二十七章 闹鬼了!(二)
这一切都可以用农村的生存困境来解释,活着不容易,死了反而是解脱。
所以陈天宇也就是想想而已,他不会对任何人讲。有些事,不需要讲出来,更不需要认同。
送葬队伍在一个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停下歇息。
村民们四下分散抽烟。
“叮,叮,叮……”
铜铃还继续响着,人可以停下,法器却不能停,罗明表情淡漠地缓慢摇动着。
蓦地,陈天宇猛然从心底里打了个寒颤!
他隐约听见了一个声音:某种角质划过光滑硬物的声音,发出那种酸楚、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频率。
声音在持续,陈天宇张目四望,没有找到这种特殊频率的来源,每个人的神情也没有变化。
最后,他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停放在平地中央的棺木上。
凝神,细听——
铜铃有节奏的声响没能掩盖住这种极其细微的摩擦,棺木里有人用指甲在抓挠木板!
陈天宇大惊,他下意识地望向李一亭,发现他竟然也毫无反应,只是默默抽烟。
如果说跟死者较为亲密的人容易出现幻视幻听,那陈天宇可是个地地道道的外人。
为什么他可以清晰听见,亲朋好友们反而不能?即便是离棺木最近的八个抬棺匠,也淡然自若。
陈天宇鬼使神差地站起身来,朝着棺木走过去,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蹲下身,把耳朵贴在漆红的冰冷弧形木板上。
划动的声音响若雷震!
陈天宇用手使劲拍打了一下棺木的侧壁,里面仿佛配合般地加快了抓挠的速度。
李一亭箭一般地跃起来,他诧异地望着陈天宇,满脸疑惑。
陈天宇摆摆手,低声道:“一亭,你听。”
李一亭不明白陈天宇的用意,更不知道他为何会如此失态,只能哀求般道:“四哥……”
陈天宇没有理他,转头道:“一亭,里面的人还活着!”
李一亭满心焦急,他使劲扯了扯陈天宇的袖子,示意他先离开。
声音消失了,再也没响起,陈天宇诧异地又拍了拍棺木,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他无奈地站起身来,才发现李一亭慌张的神情。
“哦……你没听到?”
李一亭莫名其妙地摇摇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陈天宇环目四望,并没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哪怕一点点的兴趣,连一旁的罗明都没有改变摇铃的节奏。
陈天宇愕然地望了众人一眼,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瞬间充斥着整个躯体。他不怕一堆人大喊大叫、嘶吼哀鸣,更不会奇怪这群人弃棺落荒而逃,哪怕现在都冲上来揍他一顿,也属正常。
但,平静!一如既往的平静。
陈天宇只好失望地跟着李一亭走回原处,然后坐下来抽烟。
他陷入了深思中,等他回过神来,李一亭才开口。
“四哥,你这几天是不是太过劳累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李一亭欲言又止。
陈天宇直截了当地道:“一亭,你三叔或许还没死。”
李一亭诧异地望着他,半天才道:“怎么可能?”
陈天宇没有隐瞒:“我刚才听到棺木里有人在抓挠木板。”
李一亭疑惑地道:“是吗?……可没有空气,人怎么可能活下来?”
“什么意思?”陈天宇抬头望了他一眼。
李一亭耐心解释道:“四哥,你有所不知。你别小看这口小小的棺木,它可是用名贵的花梨木制作的,我们这里盛产花梨,这种木材质地坚硬密度极大,本身已经是不透水不透气。再加上我们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木胶,封棺前每个接缝处都会涂上厚厚的一层,所以……”
他非常肯定地道:“棺材里是不可能有空气的。”
换作别人,这种解释还要费点唇舌,因为没有考虑尸变和闹鬼,但对于陈天宇,显然没必要。
陈天宇会意地点点头,他不会怀疑李一亭的判断。
但他却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发现:李村不但有着特殊的规则,而且还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何处?
陈天宇不得而知,冷静下来的他甚至还有个意外的发现,李村的村民似乎个个身手矫健,不像是一般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
李一亭担心地道:“四哥,你是不是对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还不太适应?”
“或许吧。”陈天宇点点头。




东方神探九录 第二十八章 国家宝藏(一)
刘紫辰和沈明月边磕着瓜子边看电视,年前的活已经基本结束了,一亭母亲坚持让她们休息会。
毕竟是客人,体验生活可以,怎么能让她们事事操劳呢?
刘紫辰也就没再坚持。
反倒是旷梭和万永坤,浑身使不完的劲,无论如何也得找些事做,最后只能包揽了劈柴的差事,两人连日来从早劈到晚,不亦乐乎!
母亲看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从屋前堆到屋后,然后从地面堆到屋话,陈天宇先瞥了他一眼,调侃道:“一亭,要不你来说说为什么紫辰会喜欢越王勾践剑?”
刘紫辰也饶有兴致地赞同道:“好呀……猜到了的话,我亲自下厨做好吃的。”
李一亭环顾众人的馋像,无奈道:“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肯定是四哥最清楚……”
陈天宇噱笑:“我当然清楚,这不考你嘛?”
李一亭只好举手投降,大家可不放过,起哄非要答案,李一亭挠挠头,勉为其难回答。
他着实想了许久,终于道:“如果我记得没错……呃,这把剑还有个名称,叫做……越女剑!”
是啊,外表慧秀、暗藏锋芒的越女剑,不正是刘紫辰的真实写照吗?
众人抚掌称是。




东方神探九录 第二十九章 国家宝藏(二)
刘紫辰掩嘴一笑:“一亭真是满腹学问呢!”
李一亭不好意思地笑笑,他解释道:“我也是想到了那段历史佳话,才悟到的。”
陈天宇赞赏道:“你就别谦虚啦,不过,我猜紫辰定有其他深意,在咱们这些人里,文物鉴赏水平最高的,就数她头一份。”
刘紫辰也不谦虚,轻摇皓首:“你们猜得都不对,但我不想告诉你们原因怎么办?”
“让他们这些榆木脑袋好好想去……”陈天宇会意地支持她,却突发奇想,“一亭,让你选一样,会是什么呢?我真猜不到。”
李一亭回答得很快,快得让大家瞠目结舌。
“说实话,我一样都不会选。”他若无其事地道。
万永坤忍不住道:“为什么?”
李一亭不慌不忙地道:“第一,我从来都不喜欢古董。”
“第二,你们有所不知,你们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文物,金光闪闪、璀璨夺目、栩栩如生,有着美丽的故事或者传说,惹人遐想……”
这回连旷梭都发出疑问:“难道不是这样吗?”
“大多是现代打光技术、工匠修补,后天美化的东西……”李一亭大摇其头:“不怕大家笑话,我从小在古董堆里长大,在我的印象中,古董基本上颜色暗淡、斑驳皲裂、灰尘厚积,散发着浓重的腐朽之气,即便是大家都喜欢的青铜器,也是遍体铜绿、毫无光泽,年代越久越难看,青铜剑也不例外。放在家里那股子怪味,无法形容,更别提那些造假的古董,拿着死狗死猫埋在土里做旧,想想都反胃。”
几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敢相信。
这才是行家啊!
陈天宇心中一动,他随口问道:“这么说,庙里的观音像年代久远,肯定也是外形丑陋、遍体斑驳喽……”
李一亭点点头:“平时佛像头戴金冠、身披花红,又有帷帐遮掩、香烟袅袅,唯一露出的脸部若隐若现,表面上看当然庄重而华丽。但如果你给佛像换过衣裳,就会发现真相,满脸黑斑、目光暗淡、遍体鳞伤,根本无法修复……”
“原来是这样……”陈天宇突然又问:“呃,村里也有青铜剑?”
“当然,祠堂里就摆着一把,有机会带你们去瞅瞅。真的不堪入目,跟你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李一亭也不隐瞒。
沈明月鼓着小腮帮,疑惑道:“你们这么一个小村子,祠堂里摆着的,或许是非常普通的青铜剑,所以……”
李一亭好笑地瞅了她一眼:“年代久远,绝对正品,童叟无欺!据我大伯说,那可是千古名剑,值得李家代代守护……你们别盯着我,我知道你们心里想什么,确实,村里也没几个人相信,何况你们。”
“这是种狂热的迷信,你们大概无从想象那种来自潜意识中的盲目信仰……”李一亭轻叹。
旷梭简明扼要地道:“我能理解,图腾崇拜。”关于图腾,他有发言权。
李一亭点点头,表示基本赞同,他又来了兴致,大方地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
“你们来了这么久,肯定知道,我们村有很多木屋子吧?放棺材的……”他问。
看着大家点头,他笑道:“那里面就非常多古董,什么青花瓷盘、紫檀供桌、青铜香炉、前朝书画什么的,这些都是祖辈们日常使用的东西……”
沈明月天真地惊叹道:“哇,那要是卖出去岂不是发财了?”
众人也是“目露绿光”。
李一亭乐道:“你们这群财迷!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谁敢卖?……再说,这些东西都带着阴气,卖了会遭报应的。”
陈天宇忽然发话道:“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总感觉怪怪的。你敢确定,真的没有一个人拿去卖?”
李一亭非常果断地摇头:“不但你不信,我也不敢相信,这几年不是古董热嘛,但我们村的这些古董仿佛真带着诅咒一样。你们知道我三叔的老婆是怎么死的吗?”
沈明月瞪大眼睛问:“怎么死的?”
“许多年前,她就是偷了一个玉镯子,结果镯子没卖出去,自己先死了!”李一亭的表情有些吓人。
沈明月打了个寒颤,不敢再问了。
陈天宇却淡淡地道:“那时候古董还不怎么值钱吧……这是你亲眼所见,还是听人说的?”
李一亭叹道:“我爸说的。”
陈天宇突然道:“那你四叔是怎么死的呢?”
李一亭一愣:“四叔?”
陈天宇点点头。
“我四叔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呢,放假回来才听说的……”李一亭无奈道。
1...155156157158159...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