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说完张国安拿出一幅画。大家一看,正是视频里一个老头的。
张国安说:“大家看,他穿着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那个就叫做‘东坡巾’。
明时的衣服袖口相对于宋时来说比较窄,帽子也不同。”
王德发想了想说:“我个人认为,宋时的袖口偏大,说明他们更需要散热。”
万士达笑了,说:“可能啊,宋时气候应该相对温暖一些吧。”
“管他呢,我们做好准备就行了------”吴大鹏满不在乎的说。
这一次大家可都是做好了准备,一个多月呢,没白花时间。
宋子强说道:“这宋时的文物能值多少钱啊?”
张国安笑着说:“在2008年的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汝窑瓷瓶,以1亿6千万人民币的成交价格,创造了国内文物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
“我靠,真的发财了!”
“不过在2013年的北京瀚海春拍卖会上,伦敦著名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以1978万元成交------”
“不算太多------也很多了。”
―――――――――――――――――――――――――――――――
五个开始追梦的中年大叔,设计了几个办法来弄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第一个是要走以货易货的道路,这个是最佳选择。
小镜子之类的小商品是好东西吧?还有那些成本不贵,一块钱一件的货色大街上能看到好几家在卖……噢,现在涨了些,变成两块一件了。
吴大鹏说:“强子,你去大街上收购一些吧,没工夫挑了,直接打包,雇个车送过来,装我们这里的仓库……到时候我们针对那面的实际情况再说……”
宋子强笑了,说:“你们终于用到我的长处了……我才不去吃那个亏呢。”
他回到市里后,直奔小商品批发市场,侃了半天的价钱,连批发带赠送的,宋子强拿出计算器一算……合着成本才一块二角钱。
小商品老板还得出车给他送货。两人一路上在车里也聊得挺开心的。
小商品老板说:“老板,弄这么多小商品跑这山区里干什么?”
宋子强说:“我要在后山村开个超市……”
小商品老板马上一脸的恍然大悟:“大哥,没看出来,你还是能帮人洗钱的主。”
宋子强的脸红了一下:“哪里,哪里,你别乱说……”
小商品老板说:“您这样的人,一定是我最稳定的顾客了,我有病才会乱说……还请老板多多照顾。”
“好说,好说。”
车路过镇子上的一个小农贷市场时,宋子强又下车买了一些菜,小商品老板殷勤帮着他拎到了车上,说:“老板,那啥,以后有好事儿一定想着点兄弟呗……买卖不好干啊……”
宋子强又是爽快地说:“好说,好说。”
他心里美滋滋的,能给别人前途的感觉挺好呢。
小商品老板把货送到了地方后,这路况都把他吓出了一身汗。
为了给宋子强好感,他也顾不上擦汗,又跑前跑后地帮着卸货。
他一看能在这样的地方要开个超市……这路子太不一般了,要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呢。
;





与南宋同行 第六章 致富是要有手段的
这第二个办法他们也要做用货币购买的准备。
王德发上网查了一下工业白银和铜板的价格,又查了一下宋元明的白银与商品的交换比价,和张国安商量了一下,就定下了一个调子。
王德发说:“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
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
银两完全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
但是,人们之所以产生这一时期白银是主要流通货币的印象,主要是受明清小说的影响……那帮子人当时写小说的时候可没有资料可查,张口就来,举起毛笔就写。
当然,宋朝虽然主要是以铜为货币,但是白银确实已经出现了。
可是就算是到了南宋时期,白银开始广泛使用了,它仍不是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
它经常要在大数额结算上应用。
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以白银来做税银上缴朝廷、除了地方上的留存、商业支付外,在宋代大部分还用于“赡军”,即军需开支,这样大数额的运用。
这确实足以体现白银流通职能的扩大。
在我们这面的世界一克白银为3.23元,也就是能值上一斤米钱吧?
但是,这是在工业化生产白银的条件下才做到的……
而在宋时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我们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是300钱到600钱,至于在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那个是特殊时期,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这么说吧,1两白银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924元到1848元。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一点……我们必须冲压一批铜币,或者说铜锭本身就可能充当货币……这个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宋子强笑了,说道:“这又是要用到我的本行了……冲压行业,我熟得很,也可以自己操作……咱们要什么图案的?大家都说说,我去办……”
王德发说:“这个是小问题,你弄成啥样子都行,关键咱们的铜板可要比他们的铜钱纯多了……”
吴大鹏摸着下巴说:“现在这面的工业资源丰富……而在那面的世界我们又是自由、年轻、强大……挣钱是很重要,但是我们同时要想着在那面也建个基地,也弄个快乐老家嘛。”
张国安点点头,说:“对啊,这面有总部,那面要有基地……这样我们才会安全……这一点我们要充分考虑。”
宋子强一听这话,就急着说:“先挣钱,先挣钱!”
万士达拍了拍宋子强的肩,说:“当然了,没有钱,我们啥也不是了。
铜钱是梦想的隐形翅膀嘛……”
宋子强高兴地认可了,说:“对的,对的!”
王德发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还要考虑这个虫洞的能量问题……”
宋子强摇着脑袋说:“这几次,我都没感觉……我们快点穿越吧,我们多带东西,我好再用心感受一次……”
这第三个是五个朋友的安全问题。
除了原有的武器装备,吴大鹏要的手枪终于到了,是92式9口径的。
送枪的那个人得意地说:“这是吴大哥要的货,我可不敢随便应付。
这可是真货,外贸货……原先有盒子的,里面有两个弹盒,一个通条,一瓶枪油,我都带来了……这家伙三千次击发故障极低,三十米内静止做用强……”
宋子强说:“那盒子呢?没有盒子怎么算正版枪?”
那个人愣住了,没想到还会有人这样问。
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要是……敢带着盒子到处走,那就是找死……你当这是美国呢。”
吴大鹏赶紧抢过话头,说:“那个ak47确实弄不到吗?”
那个人扭过头来说:“吴大哥,上家说实在弄不到……太费事了……又不是搞团灭,微冲到是可行,不过还得等……这不是用蚂蚁搬家的办法嘛。”
宋子强说:“不算正版还要7000块钱一把,太贵了,我说。”
那个人没见过这样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这货到了还讲价……关键他看起来是好像是吴大哥的朋友。
“哈哈,”吴大鹏爽快地笑了,说道,“我朋友和你开玩笑呢……强子,我怎么闻到糊味了?”
宋子强抽了一下鼻子,急了,说:“我靠,我的炖肘子!”
这一阵子,五个朋友的饭菜都是宋子强负责的。
吴大鹏没有给他买幸福250大摩托,却给他买了一辆175cc宗申水冷三轮摩托车,这家伙爬坡能力极强,从山下一直能开到总部。
大家日常的生活用品和饮食安排,都要靠这三轮摩托车了。
中年男人加工饭菜的水平都比较高,比老年人敢下料,比青年人有耐心。
宋子强的烹饪水平是相当一流了,大家都这样使劲儿夸他,他也就一天做着三顿饭菜,毫无怨言……中年男人,常常更需要肯定。
已经明确是去宋朝啊,大家都高兴,都认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文科生喜欢和向往那个宋朝是有原因的。
他们不仅仅是喜欢它的政权从没有杀过文科生,还应该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是个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这种“高考”,让自己“朝为牧田郎,暮登天子堂”,而且不会毕业就失业。
关键是还能过上拥妓纳妾,声色歌舞的日子,而不会被骂为腐败。
那时候不用赔钱去举办什么大型活动,也会有“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场面,那时才真的是“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的一个朝代。
还有,宋朝是少有的从没有“路有冻死骨”的贫穷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观绝望。
这个时代充满着小资式的“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乐观、喧嚣与繁华,狠毒点说,是一个垮掉的文科生一代。
当然,那时候也出了太多让高考生不得不背诵的诗词,这一点着实让人气愤不已,没事儿干时,那些文科生写个没完没了的,烦人。
其实理工生们也是真心向往那个朝代。
宋子强说:“我也喜欢那个时代------那里的东西百分之百全都是文物啊,可以卖出大价钱的,让历史帮助我们致富吧。”
王德发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技术在那里一定是最强大的。”
万士达说:“保护自己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谁也不怕,只要我们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
张国安说:“我曾经为评不上高级教师的职称而烦恼,但是现在,你们要知道,安静都要和我一起穿越了------”
张国安左手在桌子上轻轻轮指敲击着,还在打着步步高的节奏。
好吧,五个人中,只有他告诉了老婆。
这个要求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两人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结婚二十年了,两人却没有孩子。
十五年前吧,安静得了严重的妇科病,不能生育了。
所以,张国安请大家允许他带着安静参加,看看人要是年轻了以后,有没有办法来治疗这个问题,大家立刻都同意了。
大家都熟识她,她本身就是一个安静却又坚毅的女人。
对于这个大宋,现在不管它是北宋还是南宋了,五个中年大叔决定采用嵌入式发展模式,要大胆地深入到广大宋人群众中去,坚决地走宋人群众路线……他们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有原因的。
宋代之前,比如盛唐之时,政府是不允许人口自由迁徙的,“军府之地,户不可移;关辅之民,贯不可改”。
那时人们平日要出个远门,需要向户籍所在地的官方申请一份通行证,称为“过所”。经过关卡、城门或者向旅店投宿时,都要检查“过所”,没有“过所”而擅自出行者,抓起来治罪。
不少武侠小说都是以盛唐为时代背景,但是那些牛逼的大侠们,要是想在盛唐时闯荡江湖、行侠天下,那是相当麻烦的,首先你得申请到通行证,否则寸步难行。当然,他们也许比官府还厉害。
宋代之后,比如明代初期,朱元璋建立了一个限制流动性的静态社会:
全国人民按不同职业登记成不同的户籍,如民户、匠户、灶户、军户,这些职业户一经划定,不得更改,世代相承。
民户被要求呆在户籍所在地,种田纳粮,不得游食四方。
整个社会仿佛是凝固的。
商民出趟远门,也必须申请通行证,叫做“路引”,性质跟唐代的“过所”差不多。
直到明代中晚期,随着朱元璋体制的松懈,户籍制度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下来,社会才恢复了两宋时期兴起的流动性。
五位中年大叔确认,只有这个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强硬限制社会的流动性。
看来宋朝人出行,不再需要通行证,到哪里去,也是不要暂住证的。
宋朝的城市是开放的,人们来去自由。
这一点让五个中年大叔很是欣赏,他们相信自己的伪装能力,他们都当路人甲、乙、丙、丁、戊好多年了,被边缘化都习惯了。
五个中年大叔认真地研究过北宋汴京风情长卷《清明上河图》,他们发现,汴京的城门真的完全是敞开的,并无一个士兵把守来盘查出入的行人,好像也没有城管之类的,小混混或许有,但是对于这样的人,他们可不怕,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都习惯了。
从相关的史料上看,当时大量的农村人口可以自由地涌入城市谋生,如那些游方艺人,“村落百戏之人,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百戏伎艺,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赀”。
让他们高兴的是,在史料上从未查到他们需要申办通行证、暂住证,更未见他们被城市驱逐出来。
他们要是租住或购买住房,最多要当地的里正作个证。
那个时候民工也是不少的,他们集体过去冒充一下,难度不大的。
五位大叔还发现一件事情。
在绍兴二十一年,南宋政府下了一道诏令,要求临安府根据居民户等,给下等户蠲免“和买役钱”,这个“和买役钱”就是向城市居民征收的一项税收,比垃圾处置费能高一点,又比城市增容费低点。
但是临安府一经核算,觉得如果完全蠲免“和买役钱”,财政压力很大,所以提出只减免刚取得临安户籍的新移民的税负。
结果,临安府的土著居民闹了意见,说这不公平,凭什么啊?!
最后,朝廷采纳一位官员的建议,“并与蠲免”临安府土著与新移民的“和买役钱”。
五位大叔一盘算,咱们不要求入这个大宋籍,但是当个民工之类的还是可以混下去的,只要是在大宋境内,他们可以实现无证行走而不怕被赶走……嵌入式发展完全可行!
当然,这还是要做一系列的伪装,别引宋人注目最好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七章 大叔也玩COSPLAY
伪装的第一重点就是人的服饰。
五位大叔根据《清明上河图》中的图画,又反复观察视频里的图像,然后确定了他们的服装特点。
在这个过程里,宋子强深刻明白了自己在朋友们眼里的社会地位。
他们竟然直接把他安排成了劳工!
宋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这个时期还没有扣子,所以衣服不得不肥大。
这时宋朝男子常穿着的是“衫”。
他们把外穿宽大的衫叫“凉衫”,色白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
相关史料上还有专门的记载,说“紫衫非公服,特小衫也”,因此紫衫又为“窄衫”
他们还有“直裰”。这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交领,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这一时期两侧不分衩……
同时一般的贫苦之人又穿着“短褐”,这又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由于这种衣服体窄袖小,故称之为筩袖的襦,又叫筒袖。
在找人裁制各种衣服前,五个朋友得先把到了大宋的身份定下来。
他们在史料中查找了一翻,高兴地看到,在宋朝,好像良贱制度是一种变相的消亡,大家都不太注意了,也就是说社会成员之间并不太歧视!
他们高兴的注意到,商人和农民的身份可以互换。
比如范仲淹的继父就是一个商人,但是从范仲淹的家境上来看,他的继父肯定不是没有土地的纯商人
唐朝的商人貌似是贱籍,因为琵琶行里,琵琶女说自己“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女是歌女,应该是贱籍,而唐朝规定过同类嫁娶,所以,商人应该也是贱籍了,甚至琵琶女的话里话外还有一些不愿意的成分,可见商人的身份真是贱中之贱了。
但是如果宋完全追随唐制的话,宋代商人也应该是贱民。但是宋朝之后又出现了很多针对商人的赦令,还往往不参考宋刑统。
最关键的是,宋朝的商品经济如此发达,很难想象从事商业的都是一群贱民,那么可以断定的是,宋朝肯定把“士农工商”看为良民了,这一点也肯定比仅仅看成“居民”好一些……
五个人商量着把穿越到宋的身份确定了。
宋子强当时就火了,说:“凭什么把我定为贫苦之人,要给王德发、张国安和万士达打工的……我们是平级的!”
吴大鹏笑了,说:“咱俩的身份不是一样吗?这就是个外在表现……怎么可能是谁给谁打工呢?”
“那不一样,你是自己要求的,我是一下子被你们同时指定为劳工的,为什么?”
王德发说:“宋朝人的身高比现在人矮一些……另外他们推崇学文科的,所以相貌上不能太黑太老,身材也不能太壮……你明白了?”
宋子强翻了一下子白眼,说:“好吧,道理总在你们那面,我承认我和大鸟黑一些。”
宋子强还要负责给自己和大鸟打扮成劳工的模样。
他去找了一家服装店,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裁缝。
那个裁缝刚应付完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
他接了宋子强的活儿以后,看着他们的图样,笑着说:“哎呀,大叔您这也是玩splay哪?”
那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也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宋子强笑着说:“人人都闲着没事儿,随便玩呗……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咱们一起倍儿爽嘛,玩死了算……”
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像小鸡一样点着头,大叔你很新潮。
宋子强喜欢听别人表扬,他很高兴地出了服装店,上了自己的宗申正向三轮摩托车,那后车箱里面还能看到成箱的方便面……
宋子强没有回头,他不知道,数支中指竖起来了。
这是个什么时代,开三轮车拉货的大叔也要玩splay了。
宋子强又去了一家正规药店,把事先列好的单子交给了柜台上的服务员……这一次,他没有敢讲价。
那个柜台的服务员接过单子一看,挺全啊……这是出国劳务人员吧?
宋子强爽快地说:“是去非洲呢……药品得带全……”
柜台服务员说:“这里面有两种药不让卖了……”
宋子强笑着说:“别的店有吧?”
柜台服务员说:“大概能有……我们是正规的,不敢卖。”
宋子强扛着一个大纸盒箱子出了药店,放好后,又开着车去了别的地方,算是配齐了单子上的要求。
伪装的第二重点就是运输工具。
随后宋子强又去了一家木器加工厂,找到了那厂子的小老板,要求订制两辆独轮车……
五个中年大叔认真考虑过穿越过去后的运输工具问题。
受虫洞的大小限制,他们不可能用大型运输设备。
首先这个宗申正向三轮摩托车一定要带过去,否则他们带的东西太多,每一个人的负担也就太多了。
穿越后完全可以把它藏在山区里,这玩意体积也不大。
但是没办法把它开到宋朝的大街上吧?好像太显眼了,在专制社会里,炫富可能会被收拾的……
他们又查了查资料,首先就排除了挑子,那个技术含量就太低了。他们索性直接选择了独轮车,全木的。
独轮车的第一个创制人究竟是谁?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将造独轮车之功归于诸葛亮。
但是五个大叔不关心这个,他们关心的是宋朝人的独轮车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又查看了一下《清明上河图》的独轮车样子,觉得要是自己带得稍微好一些肯定不会引起轰动……这个世界的产品还是算了,订制个全木的吧。
宋子强说:“图纸呢?找人加工你得给人家图纸啊?”
吴大鹏说:“你啊,又来了,这个社会有钱什么能办不到?!你直接找个好一点木匠,告诉他咱要两辆全木的独轮手推车……要结实点的,能推一百五十公斤以上的,质量不好不给全款……”
宋子强把要求对木器加工厂的小老板说了。
这个小老板认真看了宋子强一眼,认定他不是开玩笑,说:“车轴呢?你也用木头的?”
宋子强想打电话给吴大鹏,但一想这是个小事,就说:“不了,你给挑个质量好一点的正规车轴给安上,我们这车要用好多年呢?”
小老板好奇地多问了一句:“现在哪里还能用上它?不是你们领导要到山区农村年终做秀吧……”
宋子强笑而不语。
小老板说:“对不起,是我屁话太多……这种纯硬木的家伙,可不便宜……”
小老板在纸上画画又算算,说:“五千一辆吧……”
12345...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