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贾似道当时发动军民开荒、屯田、修筑城防,不仅解决了驻地军队的粮饷和修筑城防的费用问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周边地区,可以说对大宋政府的边防和军备事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为此宋理宗皇帝还特意下诏对贾似道进行了表彰。
若是说这个老贾是靠着裙带关系上来的,有这事情,但是也不完全对,咱得实事求是的来说。
早在1248年二月,贾贵妃便已病逝,两年后宋理宗皇帝便转而宠幸一个姓阎的贵妃了。
如果贾似道在1248年之前的仕途发展必须归功于他姐姐的话,那么,贾似道在大树已倒的情况下,不但荣宠不衰、继续稳步高升,直到现在跻身于权力中枢,这些该作如何解释?
如果没有贾似道本人的从政能力和显著政绩作后盾,在贾贵妃死后,宋理宗皇帝还会乐此不疲地把一顶更比一顶大的乌纱赏赐给一个只会靠裙带关系往上爬的”前国舅爷”吗?
更何况,在这十几年里,蒙古人对南宋发动了越来越猛烈的进攻,南宋的军事和社会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在此情况下,宋理宗皇帝就算再昏庸,也不至于把大宋政府的边防事务和军政大权交给一个无能之辈吧?
所以呢,他还是有自己一套办法的,这一些以后慢慢说吧。
但是现在大宋解决经济的办法开始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增量印行会子纸币,这叫作”造楮”。
但是可依靠”造楮”缓解财政困难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为增量印行纸币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飞涨。
例如:南宋初年一石米仅售钱三缗,这里是指会子。
可到了南宋末年,一石米已经卖到了一千缗,会子的贬值超过了三百倍。
而会子越贬值物价就越上涨,朝廷就越是加大会子的发行量,最终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民间当然也不满会子的“折阅”越来越大。
并且,由于大量土地掌握在权势阶层手中,他们往往又倚仗权势逃避赋税,因此大宋军队的粮饷严重不足,可再苦不能苦军队啊,所以朝廷就继续增发纸币,向地主富户强行摊派、征购粮食,以充军队粮饷,这叫作”和籴”,即所谓的国用边饷,皆仰和籴。
可是,”和籴”依赖的仍然是不断”造楮”,所以它不但使得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军需不足的问题。
在此严重危机下,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大宋政府不需要等到蒙古入侵,自身的经济就会先行崩溃。
所以贾平章贾似道在执掌朝政的第三年初,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当时知临安府的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及御史言官们联名上疏,呼吁实行”公田法”。
开始只是试推行而已,但是效果非常好!
这样,慢慢开始推广开了……
同样,这个反弹的力量加大了,因为他动了大地主大官员的利益了!
就算他带头拿出了两万亩田地,低价卖给了大宋政府,让政府去出租挣钱粮,但是别人可是不愿意干的……
当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抢劫穷人是一种抢劫,那么抢劫富人不也是一种抢劫吗?!
可但是,对于这个时空的所有人来说,你叫这些人还能想到什么办法?还没有邪恶到连穷人富人一起抢就算他们还有人情味了!
所以只能先让有钱人奉献了……
所以,贾平章贾平章也就开始臭不可闻了……所以别人抓着他的私人生活作风问题痛骂不已,这也是实情!
因为,他动了有钱人的奶酪了!
贾平章贾似道如何能不知道这些?
所以,在上元夜的这场皇宫胜宴中,他得说些吉祥话……
贾平章贾似道站起来说道:“我大宋天降祥瑞了……我大宋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说完话,他举起了一枚水晶球。
这枚水晶球在他的手中折射着不同角度的光线,一时间光茫四射!
贾平章贾似道深沉地说道:“这是来自万里海外的殷地安国,从那名字中,某以为,或是当年殷人东迁之时的遗民?那里有这种水晶球……据称此物如能吸收月光之精华,天地之神气,布成阵法后,便会有改天变地的能力……鞑靼的铁骑又算了什么??”
官家赵禥在龙椅上开始坐立不安起来,他原本无精打采的脸上开始有了惊喜和期盼,他低低地叫道:“……师臣,果真是有办法……”
群臣也激动地站了起来!世间竟有此物……这,这分明是天地所产的精灵呵……
当然,也有不屑一顾的,正在想办法打击这个奸人宵小出身的贾似道!
这时候,贾平章贾似道竟然又拿出一枚来!
一枚已经是惊天地,泣鬼神了,可是又有了两枚……
贾平章贾似道得意地向着四周炫耀显摆着,那水晶球不断折射着亮瞎人眼的光茫,这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在场的人心中。
这时候贾平章贾似道的话开始变得神秘而富有穿透力。
“某已经收集到了十九枚,今天都奉献给官家,等到凑齐九千九百九十九枚之时,施以法事,大宋必然会重新崛起!
国运启之初,则祥示于明;君道修于下,则瑞为之证!”
这充满着正能量的声音,在这大宋的皇宫内久久回荡着……人人都用充满着期待的眼神看着那神秘的水晶球……
官家赵禥再也无法坐住了,他直接站了起来,伸着一只胳膊伸向了贾平章贾似道,像是一个落水的人要抓住一根树枝,他直接高呼:“大宋幸有师臣!何日可做法事?!”
诸多大宋官员,这时不得不也都起身参拜官家……
大宋到了南宋时期,对道教不再像真宗、徽宗那样狂热,甚至南宋时期的高宗还对徽宗崇道的流弊作了纠正。
同时对道教的管理也加强了,建立宫观,道士出家等皆有严格限制。
但大宋的官家们对道教仍然信奉,并将崔府君、四圣真君作为皇室保护神而加以崇祀,以庇佑其半壁河山。
道教法术同样获得统治者信赖,加以运用,凡遇灾祸或节庆,都命道士做法事,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比如宋理宗推荐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给社会,亲笔为其刊本题写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人行善做好事,免遭神灵报应,不外也是利用它的教化功能,安定社会,巩固皇权。
各代官家都陆续在皇宫内做过法事,求消灾免难,保国延祚,更寄希望于神灵的护估。
所以,些物一出,加上贾平章贾似道的神秘解说,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他们当时都信了。
这些个水晶球还真是刘钱行首奉献出来的。
为了这些水晶球,刘钱行首连这个年都没有过安生了。
几天的夜里,他都在反复把玩着这些昂贵的水晶球,当然,他也是用了不少昂贵的青铜器换来的,还搭了不少的钱钞,但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了。
事关国运!
他每一枚水晶球都用心祈福了,这里有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全家,也为了这个大宋。
鞑靼在北方一直不安生,他也是知道的……
当然,他还知道奉献上这样的祥瑞,不会吃亏的,无论是经济账还是仕途账……
于是,他在亲自前往知临安府洪起畏府尊府中拜年之时,亲手奉献上这一十九枚水晶球,并把它的神秘传闻一一做了解说。
知临安府洪起畏听完后大为震惊,特别是看到刘钱行首特地为大宋祈福之后,还看到他做了一番演示。
当看到刘钱行首把为大宋祈福的纸条撕碎后,再用丝绸细致擦拭过水晶球后,竟然能隔空吸起那些纸屑来!
知临安府洪起畏当时就连夜赶往贾府,马不停蹄的。
两宋年间,民间祥瑞屡出不绝。什么瑞麦、吉庆话等等不绝于书,这里面一是有天人感应思潮,另一个也是大宋这个赵姓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当然,也有信奉道家的原因。
有农民劈柴,劈开后,那木柴内有“万宋年岁”的字样,那农民得了一百贯的奖赏。
再后来,发现这样的事情太多了,骨头、石头啥的,都有吉祥话,于是大宋政府只能口头表扬了。
但是这个水晶球可是与众不同啊!
知临安府洪起畏马上想到了贾平章贾似道,他可是著名的鉴宝大家!
当贾平章贾似道也听完了知临安府洪起畏的转述,又看了他的演示后,马上断定,这才是真正的祥瑞!
其它的祥瑞,它们的材质基本都是世间之物,当时,这十九个几乎一般大小的水晶之物,绝不可能是人世间之物啊!
这一个年,贾平章贾似道也没有过得安生,他天天晚上学着洪起畏府尊的转述样,试着祈福,最后发现果然如他所演示的一样。
他当时就天天盼着这一场上元夜夜宴,一直忍着没有禀报官家。
他要借此发挥出最好的用处!
所以,他在这一场夜宴的表现大大出了众人意料。
特别是最后,当他也成功地完成了吸起纸屑的演示后,整个宴会都安静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七十七章 小流氓和大强盗
在贾平章贾似道牛逼哄哄地表演时,那些本想参他一本的御史台的御史们也是目瞪口呆了,这是真正的祥瑞啊,还有比亲眼看到的更真实吗?!
实在没有办法参他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的行为。
于是,这个夜宴便是他表演的舞台了。
在这个繁灯似锦,到处都是一片光明的夜宴中,贾平章贾似道继续朗声说道:“我大宋找到了雄起的路子了!
试想,仅仅一十九枚水晶球便有如此之法力,若是真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枚,那又会是如何一般模样!”
当时场面上的人都不做声了,大家都在脑补……
最后,在这一场可能会成继往开来的夜宴结束时,贾平章贾似道接连受到了谢太后和官家的联名约见,地点在慈宁宫。
谢太后道清,祖父谢深甫曾任过宰相。
她一开始出生时肤色黧黑,眼睛旁还有一黑痣,但是入宫不久后,谢道清出了一次麻疹,过了一段时间后,皮肤竟然蜕落,莹白如玉。
(写手本人,正为急性湿疹所扰,现已经遍及全身,不知道可否也能蜕皮?)
宋理宗当时在要立皇后时,贾平章贾似道的姐姐贾氏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
宋理宗想立贾氏。
但是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
其实,是因为她的祖父谢深甫在任宰相时,有援立杨太后之功,杨太后很感激他。
宋理宗身边的人也私下议论说:“不立真皇后,竟立假(贾)皇后吗?”
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于是决定立谢道清。
但是谢道清被立为皇后以后,贾贵妃仍是独得宋理宗宠爱,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以姿色得宠。
但是谢道清皇后对此毫不介意,宽大为怀。
杨太后认为她很贤惠,而且宋理宗对她也越发优待尊敬。
1259年,鞑靼大部队渡过长江时,宋理宗打算迁都到平江或是庆元,谢道清劝谏不可迁都,深恐动摇民心,宋理宗才作罢。
其实这个时候,刚刚考中状元不久的文天祥也上奏认为不可,但是年仅22岁的大宋状元有些狠了,直接要求杀死提意迁都的宦官董宋臣!
他认为斩杀董宋臣,可以统一人心。
当时,大家提啥意见的都有,大宋政府总不能因为提个意见就杀这杀那吧?那成了什么样的政府了?
宋理宗就没有答应他,结果文天祥一怒之下离职回家!
一个是年轻,二个是家境非常好,不是凤凰男出身……要不你叫法可提辖辞职看看……
这个晚上,谢太后和官家赵禥一起接见了贾平章贾似道。
谢太后坐在上首,官家赵禥坐在下首,贾平章贾似道侍座于旁。
慈宁宫里极少极少有男臣可入,但是今天不得不破例。
两件大事情使谢太后不得不召见他们。
不过,他们也都是格外尊敬谢太后。
这是有原因的。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赵禥接受遗诏,即皇帝位。二十七日,尊皇后谢氏为皇太后,生日为寿崇节。
但是到了二十九日,宰执、文武百官到祥曦殿上表请求谢太后听政,但是谢太后没有允准。
这是一个知道大体,没有独占欲,而且不贪权的女人。
当初杨太后对她的评价是正确的。
看来女人最了解女人,特别是老女人看另一个女人……
谢太后说:“哀家本不应该多言……但是事关国运……那水晶球阵法何时能够施行?”
官家赵禥原本苍白的小脸现在格外红润,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健康状。
他兴奋地看着他的师臣,希望他能说马上就可以……
贾平章贾似道得意起来,摇头晃脑地说:“太后,官家放心,某会把这件事情的首尾都会处理好!
听闻那殷地安国远在万里海路之外,一路上海怪巨兽无数,更兼有鲸波滔天,来往一次,绝对不易……明日某找可信之人着手差办,力求最快了……呵呵,改变国运,不可操之过急啊!”
谢太后颔之。
官家赵禥接过话来说:“师臣,可派出禁卫一同前往!”
贾平章贾似道摇着头,这时他的一字胡子也一颤一颤的了,说:“官家莫要心急,此事某已经当成重中之重的大事情,禁卫或可用,但非常动用……”
动用禁军,兹事体大,尤其在此时。
宋代整个军制是分禁军、厢军、乡兵。
禁军是中央军,最精良部队,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厢军是州一级的兵,守在地方镇上;乡兵是地方上最基层的兵,在民户中选出或招募,以为所在防守。
这样三层结构,互相呼应,使之内外相维,上下相制。
大宋官家军权一把抓。而且不管哪个地方的禁军,一定要分别由多名高级的将领来统领,他们之间也不容易随时交结来往。
这个办法,至少是避免了再有黄袍加身事件的出现。
但是当北宋时期金人入侵的时候,却又一败再败了,那个靖康之变,把两个官家都抓去做俘虏了。
所以,官家赵禥现在只得忍了,他也知道这事不可急切行之。
谢太后缓缓地说:“鄂州和议之事,始终有人喋喋不休,哀家真真是无可奈何……”
这个事情挺烦人,故事还挺长。
1257年的那个夏天,让大宋天子和臣民最为恐惧的事情降临了。
蒙古大汗蒙哥命其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随后御驾亲征,兵分三路大举攻宋。他本人亲率大军进攻四川;另一路由其弟忽必烈率领,自河南南下进攻鄂州,兵锋直指大宋行在临安;第三路由元帅兀良哈台从云南进攻邕州,企图迂回攻取潭州,从三个方向对临安实施包抄合围。
这一年的秋天,宋理宗急命贾似道为枢密使兼两淮宣抚大使,开始指挥前线作战。
次年正月,又加封贾似道为京西、湖南、湖北、四川宣抚大使,督江西、两广人马,实际上就是把三个战场的军事重任和指挥大权全部交给了贾似道。
蒙哥大军一开始势如破竹,连克数城,但在进攻合州,也就是有名的钓鱼城时,却遭遇顽强抵抗。
在1259年二月一直打到七月,蒙古军日夜猛攻,伤亡惨重,钓鱼城却依然固若金汤。蒙哥一怒之下,亲临阵前督师,不料身中流矢,于七月末暴卒于军营中。
九月,忽必烈兵至长江北面的黄陂,正欲渡江,亲王穆哥从合州遣使带来了蒙哥的死讯,并敦请他立刻北还以维系朝野人心。
忽必烈说:“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
遂下令渡江,次日开始围攻鄂州。
战报传至临安,朝廷震恐。
官家立刻传诏,于军中任命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余一切职务依旧,让贾似道火速进驻汉阳、驰援鄂州。
十月,贾似道进入危城督师,亲自指挥鄂州保卫战。
这一战打得比较有戏剧性……
蒙古军依恃其强大的战斗力,连攻半个多月,鄂州城却纹丝不动。
忽必烈见久攻不克,便改变战略,命部将挖掘地道。
但是这个时空挖掘地道,很容易让守军知道的,因为地下水位过高,不能挖太深,而且劳动工具还简陋之极,工作速度上不来啊。
贾似道看准了他们坑道作业的方向,下令士兵修筑木栅栏,一夜之间就好像在城内又筑起了一座“夹城”。
当蒙古军从地道潜入城中,发现自己钻进了死胡同,成了瓮中之鳖!
当时,贾似道挥舞着闪闪发亮的宝剑,得意扬扬地说:“当某是蠢物?挖地道的蠢笨办法,竟然也敢使用出来?给某捅杀、射杀之!”
蒙古军派进去的精兵,在胡同里毫无抵抗能力,全部被杀光了……
忽必烈闻报,仰天长叹:“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两人还惺惺相惜上了。
这场战役打到十一月,鄂州守军的伤亡已经超过13000人,而蒙古军也在鄂州城外抛下了不计其数的尸体
。忽必烈身边的将领纷纷发牢骚,说这都是因为听从士人的建议,在此前的战争中禁止对攻陷的城池进行屠城,才使宋人敢于顽强抵抗。
忽必烈闻言大怒,说:“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
随后,南路蒙古军在兀良哈台的统率下于十一月中旬进抵湖南,开始猛攻潭州,从南面对临安造成了新的威胁。
朝廷又急命救火队员贾似道前往黄州组织南面战场的防御。
与此同时,贾似道接到合州王坚遣使送来的蒙哥死讯。
一接到这个消息,贾似道意识到结束这场战争的机会来了。
他立刻派遣秘使宋京前往蒙古军大营,在口头上承诺,以南宋向蒙古“岁奉银、绢各二十万”的条件让忽必烈退兵。
事有凑巧,同一天忽必烈也接到了他妃子的急信,称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已经夺取了对朝廷的控制权,随时有可能继承汗位。
忽必烈遂决定撤兵,派遣使臣赵璧入鄂州与宋京进一步谈判。由于忽必烈归心似箭,所以特意叮嘱赵璧说:汝登城,必视吾旗,旗动,速归可也。
赵璧登城后,急欲见到贾似道,希望能迫使他答应更多的和议条件,诸如“称臣”和“割江为界”等,但其时贾似道人已在黄州,赵璧仅与宋京交谈几句后便发现蒙古军即将拔营的信号,遂无奈地扔下一句,俟它日复议之,然后匆匆随军北还。
至此,鄂州与潭州相继解围,历时百余日的鄂州保卫战以蒙古撤军、南宋坚守阵地而结束。
贾似道当即向朝廷上表:“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
宋理宗皇帝大喜过望,立刻宣旨命贾似道以少傅、右丞相的职衔回朝接受嘉奖。
贾似道回到临安后,天子命百官郊迎犒劳,备极荣宠,并且赏赐给他大量金帛;其余有功将士亦皆论功行赏。
对于天子给予的封赏和殊荣,贾似道是当之无愧的。在整个鄂州保卫战中,他以宰辅之身深入一线战场,自始至终与鄂州军民一起浴血奋战,不但尽了人臣应尽的职责,而且表现出了一个主帅应该具有的勇气、智谋和才干。
对此,作为敌军主帅的忽必烈对贾似道的那两句评价便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这场战争的尾声却有一个小小的瑕疵,那就是让人喋喋不休的“鄂州和议”事件。
其本质就是小流氓在大强盗毫无收获的离开时,给一个面子了,让他走的时候有些许好看,但凡混过江湖的人都心里明镜一般表示明白,但是正人君子不干了。
好像就算真给了大强盗二十万贯钱以后,就怎么样似的;好像二十万贯钱很多似的。
但是小流氓真没有想到,堂堂大强盗头子真不要逼脸了,还真派出使臣来找他讨要!
当时贾似道就火了,你不要逼脸,某就耍流氓!
他把那个使臣郝经给关起来,二十万贯钱,某家里有,妈蛋的,就不给你,给个面子你当真的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七十八章 小流氓和大强盗 续
这件事情是真实的。
贾似道在当时的口头协议上的确承诺要向蒙古“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但绝不包括后来蒙古所宣称的“称臣”和“割江为界”。
原因很简单,混江湖是混江湖,混官场是混官场,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
称臣,割江为界,这是要有文件稿的,要有最高领导同意的。
没有大宋第一把手的签字,就算贾似道真的这样说过了,也认真答应了,忽必烈能信吗?
笑谈一样,忽必烈能相信贾似道派出一个使者的承诺?
但是,让小流氓打死也没有想到的是,大强盗头子不仅不要逼脸了,还派遣使臣郝经亲自上他的门来要二十万贯钱,二十万匹的锦帛的小钱,还耍起来无赖说称臣和割江为界了!
妈蛋的,若是当时某真提了“称臣”和“割江为界”这个允诺,你能信还是某能信?!
1...3637383940...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