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你要是真信了,你咋不去找大宋官家公开要,偷着找某来干什么?!
不怕强盗能抢劫,就怕强盗耍无赖啊!
所以贾似道也耍起了无赖,一口回绝不说,还将使臣郝经扣留在真州的军营中,并且封锁了与此有关的一切消息。
总而言之,贾似道不仅不打算履行蒙古后来提出的“称臣”和“割江为界”等无赖言行,而且也否认了之前口头承诺的“岁奉”。
我大宋与你蒙古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正常邦交,双方只是在以江湖规则斗智、斗勇、斗狠而已,所以根本犯不着把战场上仓促达成的口头协议当成一回事。
一切都是权宜之计,你憋装糊涂了!
就算后来使者郝经被拘的消息走漏,当宋理宗皇帝向贾似道问起蒙古使臣的事情时,贾似道还是坦然自若地回答说:“和出彼谋,岂容一切轻徇?倘以交邻国之道来,当令入见。”
宋理宗当时就赞同了,这只是一个战场上的计谋,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
但是,他们都忘了一点,有一件事情叫“道德正确”,这个是用来整人的。
贾似道在道德上有没有错?有吧?
于是,各种打人的棍子就来了,什么欺瞒官家啊,丧权辱国啊,卑躬屈膝啊,阴谋卖国啊……
忽必烈在北方一看到这个情况,乐坏了,他马上成为了道德模范、诚信标兵,说,你们看,我当初就是听信了他答应我“称臣”和“割江为界”的约定,所以我才没有抢到啥东西回来的……
如此一来,既能为他当时的撤兵提供冠冕堂皇的理由,还能以南宋背盟为口实为日后侵占大宋作好舆论上的准备。
好的,一时间贾似道在内部被人在“道德正确”上猛烈进攻,在外部被道德模范兼诚信标兵忽必烈拼命要做成死证,反正也没有录音机。
知道所有内幕的宋理宗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鄂州是不是守住了,鞑靼大军是不是退回去了,道德模范和诚信标兵的称号,他也不想全国海选了,忽必烈想自己留着就留着吧。
因为当时公田法正在推行着,这是大事情。
贾似道曾经对宋理宗说过,当时的形势是”国计困于造楮,富民困于和籴”。
只能施行公田法,这个公田法就是按各级官员的品秩高低规定其所能占有的田地限额,超限部分必须拨出三分之一由朝廷买回,再作为公田出租,以此项收入充作军队粮饷。
举例而言,如果某个官员按规定所享的田地限额为二百亩,而他实际田产为八百亩,那他必须拿出六百亩的三分之一即二百亩作为公田卖给朝廷。
如同上述,若买回公田一千万亩,一年可收租米六七百万石,既可充军饷、免和籴,又能杜绝滥发纸币,还能平抑物价、防止富豪兼并,可谓一举五得。
为了让”公田法”能够顺利实施,贾似道以身作则地拿出了自己的田产两万亩充为公田,并且迫使其时田产最多的宗室亲王赵与芮也拨出了一部分田产。
”公田法”选择在平江、江阴、安吉、嘉兴、常州、镇江等江浙地区最富庶的六郡实施。
朝廷设立”官田所”,以当时的知临安府刘良贵为提领,推行一年后立即产生了显著成效,朝廷买回约一千万亩的公田,当年收租米六百多万石,足够应付军队一年的粮饷,达到了预期目的。
但是这也是抢劫,只不过是针对了富户和官员们。
它并不是好办法,但只是一时有用罢了。
最好的办法是发展工业,吸收了多余的劳动力不说,还可以对内促进了商业、农业的发展;对外出口,施行外贸剪刀差,引进世界各地资源。
当然,再把鞑靼强盗集团消灭掉,就不用花费这样多的军费了。
但是整个大宋也不会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的,贾平章贾似道要是想到这一点了,那他至少是民国以后穿越的人士。
很遗憾,他不是。
贾似道的本意是针对上层富豪,可一旦具体实施,许多官吏要么急功近利,要么操之过急,要么与富豪勾结,最终也不免引发种种弊端,成了扰民之举。
如刚开始时都是从田产最多的富户买起,可渐渐发展到二百亩以上都必须申请卖田,最后连”百亩之家”的小地主也无以幸免,致使”浙中大扰”、”民破产失业者甚众”。
所以此举既遭到权势阶层的极力反对和阻挠,也遭到了平民阶层的普遍诟病。
可是必须指出,伤害中下层的利益并非出自贾似道的本意。
对此,当朝野上下群言汹汹地反对”公田法”时,宋理宗皇帝就坚决支持贾似道。
他说:”言事易,任事难,自古然也。使公田之说不可行,则卿建议之始,朕已沮之矣。惟其公私兼济,所以决意行之。
今业已成矣,一岁之军饷,仰赖于此。若遽因人言罢之,虽可快一时之异议,其如国计何?卿既任事,亦当任怨,何恤人言!
卿宜安心奉职,毋孤朕倚毗之意。”
当时的宋理宗不是傻瓜,因为没有人找出最好的办法来……
在上元夜的这个夜晚,谢太后和官家赵禥一起约见贾平章贾似道,这第二件事就是反击公田法的人太多了,相当一部分各级领导干部集体反对……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反对!
就算是谢太后坚定地支持他,官家赵禥也坚定地支持他,也是承受不了这个舆情的压力。
其实就是向贾平章贾似道讨要个应对的办法。
这个上元夜的夜宴是欢喜的,是团结而胜利的,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贾平章贾似道缓缓站了起来,背上了手,踱了几步后,说道:“先帝有言:言事易,任事难,自古然也。他们所言,可有良策?”
谢太后淡然曰:“无他策,尽道贾平章不足……”
官家赵禥看着贾平章贾似道来回的踱步,他抚额想起吏部尚书叶梦鼎来了。
可以这样说,南宋之时,叶梦鼎初也有力挽狂澜之志,他不仅在管辖范围内平冤狱、免和籴;革除弊政予民生息,且多次上书朝廷,提出了许多修明政治、振兴邦国的主张。
但是,他则认为贾似道是十足的佞臣,其所为非正人君子之行,当他看到贾似道权势日重、便认为他的祸心袒露了,便与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可以这样说吧,宋理宗时代,贾似道在两浙及江东江西推行《公田法》,侵吞民田,最终因叶梦鼎极力反对,遂使《公田法》行至浙西而止。
次年,贾似道又推行《经界推排法》,并以“关子”货币更易前两界的“会子”货币,叶梦鼎认为,如些造楮,会使物价飞涨,税赋倍增,百姓将叫苦不迭。
叶梦鼎又起而反对,最终使“会子”票未得全废。这样在大宋浙西,并行两种货币……其实是一样的,货币总是有一个总量需求。
叶梦鼎为太子詹事后,掌统府、坊、局之政事,并以辅导太子为重。
太子詹事叶梦鼎辅导他说:“敦教道,训廉德,厉臣节,拯民瘼,重士选,劝吏廉,惩吏奸,补军籍。”
这是太子詹事叶梦鼎的二十四字方针之策。
太子詹事叶梦鼎辅导他说:“迩来中外之臣,如主兵理财,听其言无非可用,迹其实类皆欺诬,上下相蒙,无一可信。
殿下先之以至诚,而后天下之事可为也。”
这是太子詹事叶梦鼎的识人理论,认为合格的大臣不应该主掌兵权,更不应该天天想着如何理财,那样的人,你懂的,不可信。
为什么这样,太子,你好好悟吧……只要你以真诚待人,那么天下事就有办法了。
还问为什么?还要好好悟啊……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宋理宗家教甚严,鸡初鸣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前往会议所参加处理国家政事。
然后退回讲堂,讲官讲经,其次讲史,终日手不释卷。
天将晚时,又到榻前起居,习以为常。
宋理宗经常考问他的学识,答对了,则赐座赐茶;否则,为之反复讲解分析;仍不明白的话,理宗会随之发怒,要求明天必须再予以讲解。
太子詹事叶梦鼎可以让他悟,但是他不能让宋理宗悟啊……问到详细之处,他常常无法回答,遭到训斥。
等到宋理宗驾崩之时,有百官请谢太后垂帘听政。
叶梦鼎直言曰:“母后垂帘,岂是美事!”
当时谢太后也趁机推掉了。
官家赵禥当然感谢他了,进他为参知政事,加食邑。
但是叶梦鼎是最看不上贾似道的人,参知政事又位于其下,于是力辞,有他没我!
就连贾似道也出言恳留之,但是人家最烦的就是你呢,当然不可。
官家赵禥勉谕再三,仍是诏阁门封还奏疏,绝不和奸佞之辈同朝为官!
其人吃喝玩乐,无一不精;酒色财气,无一不沾;言谈举止,无一端正;死生廉耻,皆为戏谑!
他不是奸佞之臣,谁是?!
;





与南宋同行 第七十九章 水晶球的用处
官家赵禥不能不沿着先帝理宗的路子走,接着重用贾平章贾似道。
他在当太子的四五年里,看到过先帝理宗处理政务,这个公田法确实缓解了大宋政府的经济压力,只不过是有一些掌握话语权的人承担了改革的阵痛。
还好,那些人还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没有发生官逼民反的事情,也没有大规模群体**件发生,至于说骂骂人,拼命抹黑人,这都是正常的。
很多人实在是用不了的。
叶梦鼎当过自己的太子詹事,或者说正是因为他当过自己的太子詹事,所以如果在他和贾平章贾似道之间做个选择的话,他还是会选择后者。
叶梦鼎的二十四字方针,他当了官家之后就发现了,这只不过是正常的行政行为,甚至只是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对解决大宋政府的经济危机问题,基本是无用。
还有他对官员大臣的评价……这还使自己被先帝理宗批评过,现在的大宋最需要的就是能管兵,又能管钱的官员!
所以,可以用他讲解经文,也可以编撰书籍,讲些人生至理什么的都合适。
当然,他还是会给叶梦鼎一个好一点的归宿,莫要叫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寒。
但是基于叶梦鼎的任性,他只好无奈地授予他资政殿学士衔,让他在家乡知庆元任府。
官家赵禥此时用充满热切希望的眼神望着贾平章贾似道,说:“师臣,计将安出?”
他的声音依然还是有些虚弱,但是这里所包含的信任让贾平章无比的喜欢。
贾平章贾似道嘻笑着说:“官家,说便让他们说去,笑便让他们笑去……某以为,现在还是解决朝政为先啊!”
这话糙理不糙------
谢太后更是明白先帝理宗先前的所作所为,不重重依靠贾平章贾似道,是不可以的,要不然先前在他辞职回家后,她不会分别与官家手书召他回来了。
在叶梦鼎辞职回家时,她就置之不理了,她在慈宁宫里奉行节俭,静处宫闱,一个女人不可轻易干政的。
但是对于贾平章贾似道的任用,她不得不上心。
贾平章贾似道说:“第一,某以为此时正是在江南地区加大实行推排经界法的范围,力争明后两年彻底办成它。”
官家赵禥点点头,这个确实简单。
所谓经界,就是逐户丈量土地,绘图造册。主要不是清查隐田,抑制兼并,而只是为回买公田提供数据。
由于不必丈量土地,只须根据原有田产记录,核查其后变动,准确度自然不及经界,故而称为推排经界法,手续简单。
贾平章贾似道说:“第二,此时还要多多简拔青年才俊……”
官家赵禥点点头,这个确实需要。
贾平章贾似道没有说出口的是,朝廷之上,老朽之辈充斥,就如茅坑里的石头,一无所用不说,还一点也不知道变通,更让人讨厌的是,又臭又硬,还动它不得!
叶梦鼎是个什么东西?只是名声好,人品正,但是……极其无能!
又公然与公田法作对,与自己作对,而他只能忍让他,甚至在他辞职时,还要做出请留的样子,谁让他名声好呢?
……要不然定有人会说某把他排斥出去了,幸好还没有就职,就离开了。
谢太后问道:“平章,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某有,陈宜中等人……”
“那所谓的六君子?”
“正是!特别是那个陈宜中……”
陈宜中年少之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
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
进入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
作为太学生员,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
先帝当政时期,丁大全和权臣卢永升、董宋臣拉乡邻关系,被理宗所宠幸,不久便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丁大全上台之后倚仗权势,横行霸道。
陈宜中于是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
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陈宜中,认为他行为不检,经常做不与太学生身份相同的事情,便取消他的太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地方。
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12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
这是太学生的群体**件啊,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乱议国家政务。
当时,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6个上书的太学生赞赏有加,誉之为“六君子”,成为南宋时期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
陈宜中在其后被谪建昌军。
但是丁大全倒台后,丞相吴潜奏请还临安了。
先前,贾似道初为丞相。上台伊始,他便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不说,也要找些帮手,所以非常注意网罗人才,认为才华横溢且血气方刚的陈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当作门生。
于是,他请先帝下诏6人可以免省试而赴考。
在1263年廷试时,陈宜中名列第二。
在这6人中,陈宜中最通时务,因而在贾似道的荫庇下很快升迁,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工作表现突出。
官家赵禥不太清楚这个陈宜中,不过也是把名字记下来了。
贾平章贾似道又笑着伸出一根手指说:“临安城内,生活大不易,请官家节后,加些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让那些青年才俊感受到大宋恩露才好……”
官家赵禥连忙点头同意,这是好事情。
贾平章贾似道脸上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了,说:“待田地推排完毕后,有了相关数目后,就要大举包佃制啊!”
这一直是贾平章贾似道的打算,今天要全盘说出了。
贾平章贾似道打算取消官庄,改为包佃制,以一二千亩或百亩为一单位,招佃主包佃,再由佃主分佃给承佃户,这样佃主替代了原来庄官的职责,计划要在平江、嘉兴、安吉和镇江等地设立专管官田的分司机构。
官家赵禥有些奇怪,说:“师臣,为何要做这样的安排?”
贾平章贾似道挺了挺腰,抚着小胡子说:“某让人去那些官庄查过,那些庄官所管理的官家田地,产出远不如周边农人田地,何也?为公惜力,为私则全力也……不如包佃出去!”
谢太后深以为然,颔之。
官家赵禥想了想说:“若是以田地出产多少为考绩,或可行之?”
贾平章贾似道赞同道:“这是一个办法。但是那些庄官或为一己私利,或过于压榨农民,或在产出上做假……远不如包佃出去,安心与他们分成可心,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定会全力以赴,而且不会涸湖而渔,焚林而猎。”
官家赵禥瞪着亮晶晶地眼睛说:“何以如此?”
贾平章贾似道说:“无他,以利趋民易耳!”
“好,一切但听师臣安排!”
最后,贾平章贾似道针对这十九个水晶球又出了主意,这是他想了很久的办法。
他要官家赵禥在邸报上着人大力宣扬此物的神奇作用,一定要声称是“天降祥瑞,神佑大宋”!
借此一来提升大宋的士气,二来给民众诸人一个希望……
贾平章贾似道抚着自己的一字胡说:“让那天下之人将目光集中此物身上吧……有个希望总是好的……”
在慈宁宫的慈元殿里,三个人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大宫灯里的烛花爆裂了一下,看来真是有好事了啊。
――――――――――――――――――――――――――――――――
这个1265年1月的上元夜一直还在持续着……欢乐天神似乎还不舍得离开这个美丽的城市,还在它的上空徘徊。
临安城内,这个时候到处还都是人潮涌动。
四名时空走私者却安然睡着了,他们享受了大宋的欢乐,却又不考虑他们悲惨的结局,心情轻松而快乐。
他们靠着自己的力量击败了一群烂仔,保护了自己又出了气,同时让这个小小的集体更加地安定下来,只要好好经营,一切都会很顺利的。
一切都在他们的计划中!
那个牙郎按照他们的要求又买了一些大路货物,这一些可是要为开发流求岛做基本的准备。
那个日本代理三原小井也来给他们拜过年,声称再等一些时日就可以把日本农**送来,他派出的是得力的助手。
当时,他就流露出去想要拜见珍宝行刘钱行首的意思。
吴大鹏淡淡地说:“不要着急,我们过两天还会有一名兄弟要来这里,到时候,他会去找你……专门为你引见……”
那个三原小井听了大喜。
确实是这样安排的,临安城这面已经安排成这个样子了,准备让张国安两口子前来接手,一一都要认识一下。
鲍威和郭勿语睡不好觉了。
他们听闻主家们都有掌心雷了以后,兴奋地睡不着觉了。
也是,此时满屋子都是月光。
两人跑到一张床上,说着悄悄话。
那些个女仆早把事情首尾都说出来了。
郭勿语说:“王首家端得是好手脚,想当初那几名大汉,他轻轻一点便让他们一一倒地。
宋主家更是有雷霆之击,打得那大汉毫无还手之力。
可惜呢,这一次,听闻那掌心雷能发出炸雷一样的声响,竟没有看到!”
鲍威懒洋洋地说:“放心,只要一直跟着主家们走,以后还能看不到?”
“甚对!”
大家美美地睡了一觉后,第二天一大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吴大鹏神清气爽地走到了院子,想如同往常那样,高喝一声,小的们,起床了!
这忽然有敲打院门的声音。
他没有急着开门,却踏上了一处围墙下的高凳子上,踩上去,一探头,正好能看到大门口!
经果他心里一沉,外面几十个人有了,都穿着整齐划一的衣服!
难道是那群烂仔寻仇来了?
走时没有发现有人跟踪啊?!




与南宋同行 第八十章 逼着我们忽悠你
再仔细看去,只见珍宝行行首刘钱也在那群人里,正眉开眼笑地说着什么。
没事的,他跳了下来,去开了大门。
进来的人多了些,还担着各色礼物,都是成挑子的。
鲍威和郭勿语连忙扒在窗户上偷着往外看。
只见是几十个豪仆,人人都穿着锦缎,还带着众多的挑子。
他们的吴主家挺胸抬肚地,正在和一个穿着紫色官袍,挂着银鱼袋的人讲话,反倒是那珍宝行刘钱行首点头啥腰地在说着什么。
鲍威和郭勿语两个人对视了一眼,想,吴主家真是了不起!
但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吴主家此时面上带笑,但心里是万分恼火,妈蛋的,忽悠别人,把自己害了!
他们的计划是详细而有步骤的,而且决不与官府打交道,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但是这步子竟然迈大了!
最不想接触的人出现了,官府的,品级还挺高,知临安府洪起畏府尊亲自到了。
不好玩了。
吴大鹏想请那家伙进正堂聊一聊,喝点茶汤什么,但是那家伙的意思是,现在挺急,贾平章正在家里等着他们,这可是平章第一次接见海外行商,前所没有的事情,所以尽快走吧------
但是,吴大鹏的回话让他吓一跳,他竟然说自己还没有吃早饭!
旁边的珍宝行刘钱行首吓得汗都出来了,莫非是他们不知道平章是何身份吧?竟然还想着吃早饭?!
还没有等刘钱首说啥,那个洪起畏府尊呵呵笑了,说,不要在意,贾平章定能请尔等吃早饭。
吴大鹏心中冷笑,那就一直把鲁莽装下去,咱就是海外行商。
只能去了,他们没有上他们的小轿,倒是上了自己的四轮/大驴车,郭勿语高兴地抢到了赶车的活儿,鲍威也不争,坐在了他的旁边。
吴大鹏在车子里对哥几个说:“事情发生了变化!你们怎么看?”
宋子强有些不高兴地说:“都怪你当时话多,又是梦,又是崛起的!这事情沾到我们手上了------”
1...3738394041...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