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但是,他看到那个年轻人的样子不似说谎。
忠臣伯内尔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在品咖啡的国王……数目太大,而且事关王室财产与国体,这个需要国王来表态了。
长腿爱德华一世悠悠地发话了,说:“不仅仅有一个煤矿……若是一片呢?而且我们还有锡矿与铅矿……铁矿不可能低押吗?”
那个年轻的法兰西惊呆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不仅惊呆于得什么样的贵族能同时拥有这么多的矿产,而且感觉到这个高大的英格兰贵族说话的气势压人。
尽管对方只是慢慢地说话,但是他却感觉到有压力了……
长腿爱德华一世笑了一下,说:“如果你们贷款的年利息能降一些,我可能贷款更多……要知道我们基督徒是痛恨高利贷的。”
那个年轻的法兰西人有些慌张了,说:
“尊敬的顾客,我们的年利息准确地说应该叫管理费或手续费,已经远比圣殿骑士团的银行和佛罗伦萨的银行要低……而且,你们可以从我们的银币的成色上看出,我们的白银纯度更高……”
这个时空的教皇确实不允许向信徒收取贷款利息……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先提一下圣殿骑士团银行的由来。
其实当十字军的风险很高,出去还能不能回到故土是很难说的,所以大部分人谁都愿意先将后方安排妥当。
这时候圣殿骑士团依靠自己在各处的城堡和教堂,代为他们保存财富,例如金钱,地产,古董等等东西,当然也包含一些朝圣者的财富。
代为保存,可不代表不动用啊,金融的本质不就是以钱赚钱嘛。
凭着骑士团的官方背景和自身努力,存款越来越多,于是骑士团的金融奇才们开始进行汇兑业务。
因为他们在欧洲地区和耶路撒冷地区都有分部,于是在欧洲吸收存款后,可以在耶路撒冷给这些朝圣者提取出来,又解决了教众的需求,他们怕路上被抢啊。
这是欧洲地区首次大范围使用支票的开始,这一点类似于大宋的纸币的出现,只不过数目很大,不能在平常当做纸币使用。
当然,光有存款还不足以成为银行,还有贷款业务。
虽然教廷禁止收取利息,但是法规总可以绕过,换个名字变成了钱币租金,这不就合法了?!
因布圣殿骑士团在贷款方面绝对干到了影响欧洲政治走向的地步。
罗马教廷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需求方!
各大世俗政权对十字军的支持也不是白干的,自然贷款也有很多流向了欧洲各大世俗政权……可悲的是,圣殿士骑士团银行被法兰西国王以打黑的名义黑打而团灭,自然与这个业务很有关系,法王只不过想以黑打来赖帐罢了。
当然,这一些都是后话了。
圣殿骑士团的银行称利息为租金……那些在佛罗伦萨的银行同样聪明,他们在贷款时先扣下一笔钱后,再要求对方按原贷款数目还款,他们则称之为贴水。
新东方钱行与殷地安钱行几乎同时来到了伦敦地区的新商业区,他们当初选派人来这里开办钱行时,都是尽量从那些成为了自由人的白人奴隶中挑选人才,当然,也招募了一些自由的白人商人。
他们根据欧洲地区的宗教与世俗特点,也不把年利息月利息叫利息,而是称之为管理费或是手续费……其实这是借贷两方心知肚明的事情了。
长腿爱德华一世看到对方的紧张又笑了,说:“呵呵,年轻人,你们还能降年利息……我相信百分之五十绝不是底线。”
好吧,那个年轻的法兰西人被他击败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个要请示经理,他无权决定……而经理现在在自由岛,至少要十天以后才能回来。
长腿爱德华一世心里叹了一口气,他是需要低息贷款,可是也需要时间啊。
不过好在还有一家,听伯内尔介绍说,那个殷地安银行似乎与新东方银行是相似的。
长腿爱德华一世做了两个断定:
他们的利息仍然能更低!
他们确实接受矿产低押……这一切都对英格兰王国没有坏处!
长腿爱德华完全授权给了忠臣伯内尔,让他拿着自己的授权书与那家什么殷地安银行恰谈。
他相信伯内尔能谈出个好结果。
果然,伯内尔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半个月后,殷地安银行以百分之四十五的年息借贷了一万英磅,时间为一年,而抵押物只是以英格兰中部地区与威尔士地区的两片产煤区。
英格兰王国的财政危机迎刃而解。
长腿爱德华一世加大赎回俘虏的力度,也加大了发放战争抚恤金的力度,结果,他仍然被贵族和骑士们称为“我们的战神国王”。
一万英磅应付那些支出绰绰有余,剩余的资金不能白白留在国库里。
长腿爱德华一世想要找到收益更大的投资。
他和伯内尔曾经想把英格兰王国出产的煤炭价格涨一涨,事实上,他才是英格兰王国最大的矿主嘛。
但是,他很快得到了消息……那个苏格兰伪王国竟然也开始大规模出产煤炭了!
这真是让人生气啊,上帝从哪里找出来一个苏格兰的穷小子与自己做对呢?!
苏格兰地区的煤炭基本与英格兰地区的一样……还想涨价呢,由于产量的突然增加,差一点不得不降价!
幸好不久后,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的居民们纷纷开始学着使用煤炭来取暖做饭,很多人都学会了修建东方人用来烧煤的炉灶、烟道以及烟囱。
用木材实在比用煤炭贵多了。
这样,煤炭的价钱才没有降价。
不过,忠臣伯内尔派出到自由岛查看情况的人回来了,他的报告让伯内尔大喜。





与南宋同行 第三百零五章 自由岛上的麦收之日
这一年的三月份,自由岛上开始了第三个年头麦收之日。
十五岁的阿奇尔感到万分痛苦了-------割麦子是他这一生最不愿意干的活儿,没有之二。
自由岛上的主岛之上一共有近一万亩的小麦,五千亩的大麦,还有无法计算的玉米地和土豆、地瓜种植地。
十五岁的阿奇尔三年前来这里的时候就发现,那些东方人太喜欢种地了,他们年年在扩大田地!
刚来自由岛上的第一个麦收之日,他永远忘不了!
他那时因为年纪小而只安排收割一小片麦地,但是那已经把他累怕了,真的终生忘不了!
当初,那些东方人指挥着像阿奇尔这样的英格兰劳工,还有吓人的黑人,还有一些柏柏尔人几乎把这一片土地全开垦了。
似乎到处都是麦田!
最高的几乎在山了一个道理,说越歇越累,坐时间越长越起不来。
这个道理是否正确,小阿奇尔深表怀疑,却不敢辩驳。
日头慢慢变得毒辣,脖子露出来的部分,晒得通红。汗珠子从头发窝里往外冒,满脸都是水道子。
小阿奇尔的眼睛已经有些睁不开了,开始用两只袖子擦,后来袖子都湿淋淋的,只得撩起衣襟擦。
后背的衣裳被汗水吸住,紧贴着皮肤,难受异常。
但是他看得出,有几个年轻人撑不住了,割一个麦个儿,就直起腰来东张西望一番。
那个东方人呵斥了几次,不管什么用,便不耐烦地冲着那几个年轻人说,去去去去!不想割,带着小阿奇尔去装车拉麦子吧。
小阿奇尔盼的就是这样的命令,他立马扔下了镰刀。
心里想,干什么都比割麦子强。
小阿奇尔开始和几个人装车了,有麦穗的一头冲里,麦秆朝外,一层层往上摞。
有时还需要他爬上去挨个踩一下,直到装的跟个小山似的。
最后拿一根长木棒放在最顶层,再用绳子挽住木棒的两端。
这时候大家一起手脚齐用力,叫着号子往下拉。
直到一车麦个儿压得像个四四方方的绿豆糕,才罢手。
他刚来时,曾经有一个可爱的食堂里的人,偷偷递给他一个他一辈子忘不掉的美味------他后来才知道那叫绿豆糕。
那个人在他美美地吃着时,摸了摸他的黄头发,听不懂说了什么,还叹了一口气。
那时他为什么要叹气?他到现在还莫名其妙。
ps:感谢书友不坑不成活、辛大大哥的打赏。




与南宋同行 第三百零六章 这是我们的粮食
事实上给麦子装车也是一个技术活,装不好,后果很严重。
那个时候,麦田刚刚开出不久,田间的路全是土路,坑洼不平,一走一颠。
麦秆本身就很光滑,随着颠簸,它们会一点一点往外拱。
稍不注意,满车的麦个儿“轰”地散落一地。
几个年轻人当时都傻了眼,只得一个个捡起来,重新装。
费了好大力气,又流了许多汗,终于重新都装上了,接着再小心翼翼地走。
看着一车的麦个儿颤颤悠悠、摇摇欲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说实话,怕啥来啥,没走多远,车子一个颠簸,呼里哗啦麦个儿又是满地乱滚。
一个年轻人有些崩溃了,眼睛通红,冲着小阿奇尔发火:
“让你到车,很快就睡着了。
好像是还没睡几分钟似的,那个东方人又让老鲍姆吆喝起来了;
“都醒醒,都醒醒,两点多了,再不起来,今天下午这块地就割不完了!”
整个下午小阿奇尔都是晕乎乎的,他感觉像是在洗热水澡,浑身粘糊糊的。
他就盼着太阳赶紧落山,他好去食堂美美的再点什么。
这个时候大家最亲的就是田边的那一排白铁皮大水壶。
割不了几个麦个儿,就跑过去掂起水壶,倒进大水勺子里水,仰面朝天咕咚咕咚灌几大口。
那个东方人估计也是实在累的受不了了,割麦的姿势从站立变成了半蹲,但仍在顽强支撑,一点点往前挪。
而老鲍姆几乎就是半跪,割一会儿,就得双膝跪地,拿镰撑着地,头挨着镰把儿,休息片刻。
天色微暗的时候,大家终于把这一大块麦子完全放倒了!
十几辆四轮马车都装满了可爱的麦子,小阿奇尔坐在了车子上,感觉自己就像一名将军!
其它的劳动力也都回来了,小阿奇尔看到他们也同样是一脸的疲惫。
麦场上的麦个子堆成了小山一般。
许多人把铡草的大铡刀搬出来,开始铡草喂马。
食堂里果然又准备了好吃的饭菜,所有参与麦收的人都大口大口吃着面包和面饼。
小阿奇尔知道面包是烤出来的,那面饼却是蒸出来的,他两样都爱吃。
吃完了后,大家都轮着去冲热水澡------开始时是东方人强迫他们每天冲洗的------次数多了后,大家都养成习惯了。
洗完澡后,没有人再在院子里坐着闲聊了,他们都赶紧回床上睡觉。
可怕的是,第二天还要去割麦!
小阿奇尔第二天起不来了,他感觉全身已经散架了,抬不起胳膊呢。
事实上所有人都哀声叹气地起来了-------没有一个能像原先那样兴高采烈的起床。
他们刚来这里时,都偷偷地笑,全欧洲也没有这样干活的,一天有三餐,还只干十个小时的活,一个月还有好几天假!
这一天起床可没有人笑出来了。
老鲍姆自己都偷偷地说:“上帝啊,我有罪,竟然嫌麦子长出太多了------”
第二天,每三天,第四天------他们终于收完了小麦------小阿奇尔乐坏了,他不必去参加收割大麦,因为大麦种植的较少!
小阿奇尔不可能知道的是,那时,小二总督恨恨地对王丁上校说:
“百密一疏啊,我们竟然忘了带马拉收割打捆机!”
他们确实忘了带此物,那是王德发主家发明的收割神器,驱赶四匹马拉动,就可以完成收割和打捆动作,可以完全取代十六个壮年劳动力!
他们的技术员当然知道那设备的传动方式,但是苦于必要的零配件和质量过关的钢材------
就算现在紧急从流求本岛那里运来,至少也要两年的时间!
帝国陆海军的战士们一直都在轮流参与农业建设,他们不仅帮助种植,还带出了不少的白人、回回人和黑人的徒弟。
他们也尽力了。
王丁上校淡淡地说:“没有马拉收割打捆机也好,让他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养成服从我们的习惯吧!”
这当然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人们失去了思想,学会了顺从。
但是------小二总督想起了一个黄头发的儿童在哭泣,那声音很像自己的儿子的哭声。
好吧,辛苦两年吧,第三年就好了。
第二年的麦收,小阿奇尔没有哭,咬着牙挺过来了,但是麦收仍然是他的恶梦。
眼见着到了第三年的麦收了,岛上的人多了,但是麦田却更多了!
你说吧,阿奇尔能不发愁吗?




与南宋同行 第三百零七章 吴大鹏主家的新指示
但是阿奇尔不知道的是,第三批商队的前来,彻底改变了自由岛的麦收,使之不再是可怕的累死人的活计。
小二总督欣喜万分,他没有想到一系列的新式农具竟然不是从流求本岛,而是从天竺地区的马布里新商业区运来!
他还接到了吴大鹏主家给他的鼓励信。
原来,天竺地区的战事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一步,眼下正在进行农业大开发,那里的棉田和小麦及水稻种植迅速发展,不久后就将能达到澳洲西部的水平,成为联邦帝国海外第二大的农业资源提供地。
为了方便提供新式的农业工具,流求本岛在马布里新商业区内开建了第四家大型农具厂!
第四家大型农具厂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分别从流求本岛、山东地区、澳洲西部的大型农具厂抽调出来的。
天竺地区的农业发展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对联邦帝国来说极为重要,不得不单独为他们快速筹建一个大型农具厂。
天竺地区的高品质铁矿为农具厂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流求岛式的石墨坩埚炼钢法虽然仍是产量低,成本高,但是钢铁的质量却容易提高。
所以完全可以制造合格的农具。
吴大鹏主家在信里还提到了一个事情,这个事情也是由王玄斌中校当初往流求本岛运送德里铁柱时,才引起他的注意。
大家似乎都忘了搜集所在地的文物书籍和研究所在地的生产技术!
吴大鹏主家告诉了小二总督一件事情。
他原以为联邦帝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需要锌的地方------锌可以制造白铁皮的防锈层,可以制成黄铜,还可以用来制造干电池------而且,天下也许就联邦帝国可以提炼出来纯锌!
前文说过,流求本岛的有色金属冶厂里对锌的提炼,采用的是上冷凝式提炼法
那里的炼锌炉呈长方形,装配有反应罐120个。
反应罐的外形如同倒置的超级大缸,罐内下部盛装菱锌矿或炉甘石,也就是碳酸锌和木炭或煤粉,口部设有碗状冷凝筒。
冶炼时,碳酸分解生成zno和2,后者与木炭形成,充当还原剂,把前者还原成金属锌。
锌则以蒸汽形式上升到温度较低的罐口,在冷凝装置中冷凝成锭,所以这种冷凝的方式叫上凝式。
实际上,这种冷凝方式是东方大陆上古代的炼丹家发明的,在汉代到唐代时期的水银生产中就已广泛使用------当然,他们的规模远远不如现在的联邦帝国了。
但是,吴大鹏主家没有想到的是,天竺地区的北部竟然是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冶炼金属锌了!
他让人亲自去拍了照片,又拿来金属锌给他看,他方才相信------确认竟是天竺是第一个冶炼出锌的地方。
从照片上看,他们炼锌使用的是硫化矿石,还是在焙烧氧化后进行才冶炼。
冶炼炉大致呈方形,炉缸约1 米见方,中间的带孔隔板上竖置反应罐36个。
反应罐呈倒置的瓶状,内盛氧化矿石、白云石、木炭粉组成的炉料,罐中插了一个中空的陶管。
冶炼时在隔板上燃烧木炭加热,反应罐中的白云石应该是分解生成的2与木炭形成,充当还原剂,被还原出来的锌蒸气通过陶管在温度较低的隔板下冷凝成锭。
这种冷凝方式是属于下凝式。
产量竟然也不低,年产百八十吨呢!
吴大鹏主家因此在信中提醒说,不仅要把眼光盯到黄金白银上,还要注意运回他们的文物古籍和留意欧洲地区上万一有的让我们想不到的生产技术。
小二总督沉思了一下,文物古籍也许可以买到,但是,这个破破烂烂的欧洲地区会有啥让我们想不到的生产技术?
他们在农业上还基本是全木式农业工具,见了我们的镰刀都惊为天物------就算他们万一冶炼出钢来,那都是价比白银的价格。
青铜和熟铁才是他们金属工具的主流。
苏格兰王国现在急着进口什么?就是简单的农业工具。
小二总督摇了摇头,还是等遇到了再说吧。
第三年的麦收大大的出乎了阿奇尔的预料!
小麦与大麦的收割工作竟然交给了马车夫!!
他见到一个马车夫轻松地坐在由铁管子制成的轻便马车上,驱赶着四匹马。
那马车的侧面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大转轮,它随着马车前行而不停地转动着。
近看才知道,那个是由一米多长的雪亮的刀片组成的转轮,随着转轮转动就将那可恶的麦子直接割下来!
转轮下面略后一点,是一个铁皮平板,那割下来的麦子正好就堆在上面------可是竟然还有皮带能把它们传到了后面的小车里,堆着堆着便打成了捆,然后就掉到了小车外面------如此反复,一顿饭的功夫竟然就能割倒了一亩地的麦子!
上帝啊,那些东方人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
老鲍姆也呆呆看了半天,叹了一口气说:“那麦个儿没有人捆的结实------”
阿奇尔点头认同,老鲍姆是所有白人中打捆技术最好的------现在可能没有用了。
割麦不费力了,但是仍然还要吃苦!
原先自由岛上是用脚踏式脱粒机,但是现在却用上了锅驼动力机式脱粒机。
用原先的脱粒机时,再闷热的天也要将穿上厚衣服,还要把头脸用围巾裹起来遮挡,尽管捂的这样严实,也免不了会有麦芒进去扎肉!
每当这个时候,就有人怀念英格兰王国的农村,在那里,这活儿是女人干的,她们只需要向着一个木桶里摔打着麦子就行。
但是绝没有用脚踏式脱粒机脱的干净和快速!
好吧,为了多收一些麦子,忍了吧。
但是,新来的锅驼动力机式脱粒机那才让人受不了呢!
一干就是连续几个钟头,整个人被浸泡在灰尘、草屑、汗水和机器的轰鸣声中,那长长的皮带在上下忽闪中似乎能永远传动下去!
在打麦机口的人也就只能一刻不停地挥动杈把,将如山的麦草齐齐过一遍手。
等机器好容易好容晚停下时,每个人的浑身都像散了架一样,只想直接躺在地上。
这个时候吐口痰出来,一点不夸张地说,那就是一大团稠泥,鼻孔得彻底清洗才能恢复呼吸,浑身露出的皮肤上都被麦芒扎出无数的红点。
此刻最幸福的事,就是将整个人一下子跳到温水浴池里,在舒服中酸爽,在酸爽中舒服。
阿奇尔有好运气,他被派去用手摇式辐条脱粒机给花生脱粒。
刚刚铲出的花生带着泥土的芳香,不会有那可怕的麦芒------一个英格兰女孩把花生的根部的泥土抖落掉,然后送到手摇式辐条脱粒机里------阿奇尔轻松摇动起来,那辐条便轻松将花生一粒粒打落下来。
原先他们是要一粒粒揪的,也累人呢。
当然现在轻松了------阿奇尔微笑着看那个女孩子,真可惜呢,她脸上的雀斑太多了。




与南宋同行 第三百零八章 忠臣伯内尔的观察者
长腿爱德华一世的忠臣伯内尔派出的人员到了自由岛后,他发现自己简直是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他看到了远比伦敦新商业区还要规整和庞大的东方式城区……听说他们到这里来还不过是三年……
而且,那个新的城市还有一种神奇的工具,竟然可以把城市的模样印到了硬纸片上……
他看到了玲琅满目多种多样的神奇的商品,其中很多的商品他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那些商品的价钱都公开贴在了商品的上面,贵的让人吃惊……
他看到了街道上有各国的商人来回行走,似乎全欧洲地区的商人早都知道了这里。
也许是这里不收取商业进出口税的原因?!
他甚至看到了有专门卖武器的商铺。
那里有怪模怪样的刀、枪和弓箭,也许都是东方式的,远比欧洲常用的精致。
他甚至亲自看过那武器,绝对要比他见过的锋利!
1...374375376377378...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