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几项花销下来,驻平湖本岛的厢军可是分文没有了。
黄祖厢首一边看着几个造船匠在忙活着,一边想,军资费用可别想再要到了,不如给自己家里的大人书信一封,但求些资助。
如果真的能抓到一些海盗巨枭,那时可就是立功了,也可以回到家乡了。
这时有个厢军来报,说是有主殷地安市舶者,前来探访。
黄祖厢首当时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有这样一个官职……但是,他还得去拜见了。
吴大鹏市舶坐在平湖寨的中堂里,喝着茶汤,打量着四周。
他看见那角落里摆放着兵器架,上面的各色兵器擦拭得还算干净。
左边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上书“尚武”两个大字,认真看那落款之处,正是刚才介绍的黄祖厢首。
他想着他手下的那些厢首们的样子,呵呵,这个好,能文能武……至少这毛笔字比自己的好。
鲍威和郭勿语这两个半大小子,背着火绳枪,一左一右,精神抖擞地站在他的身后。
他们再也不嫌弃火绳枪填装时慢了,通过上次打猎,他们可太有信心了。
黄祖厢首进到中堂时,看见了一个长大的汉子,比自己年纪大了一点,正坐在那里等候自己。
一看他身上穿的正是六品的官服,他连忙上前问候。
吴大鹏市舶一点也没有摆文官的架子,反倒是热情地与之交往。
待两人重新坐好后,吴大鹏市舶微笑着说:“黄厢首,本官决定征用你们,去开发八道河河口,以便为我大宋转变国运而填砖加瓦……这里的若是有一些我那里所需的生产物资,都一一带走……”
吴大鹏市舶信心满满,等一会儿再给你们开出一些工钱来,你们定然会高兴了。
黄祖厢首有些不解,说:“某未曾收到**县尉的公文……”
“呵呵……还没有收到?很快就能到了,此事贾平章有过专门交待……跟我去搞开发吧,我给你开个高工钱,你的手下嘛,一个月十贯钱,如何?”
黄祖厢首有些恼火了,自己正要操练手下,相信很快就能打造出一支合格的水军。
他忽然站起身子,说道:“吴市舶,在下有一事不明白!”
吴大鹏市舶笑了,这小子还挺冲动。
“请讲。”
“此时,鞑靼狼骑频频南顾大宋,其水军则录张荣实勋劳,授金虎符,给予水军万户之封,命其于胶西之地打造战船,不日便可南下……如此危难之际,如何不去训练水军,搞甚么开发?!”
啊呀,这个小子有眼光,还有脾气呢。
“就算如此,就凭你这些水军有何用处?我听说不到三百人?”
黄祖厢首以拳头击掌说:“某常想,若是天下这厢首都是这样精心操练手下,无论陆上,还是水上,怎么会给鞑靼半点机会?!为何就不能如此?!”
妈蛋的,这是一个大宋愤青……
吴大鹏市舶说:“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你是驻守平湖本岛的命,操什么临安城的心?这天下,你现在还不如挣些钱钞现实……你改变不了社会,那你就改变自己……你要学会适应。”
黄祖厢守当时就气得满脸通红,他怒目而视,但是一时无语。
吴大鹏市舶:“看看吧,你如果一点办法也没有,不如认命,帮我做事,我付你们钱钞,本官说话算话!”
黄祖厢守当时紧握双拳,大声说:“某虽是微不足的小人物,但是若没有**县尉的公文吩咐,哪里也不会去!”
吴大鹏市舶笑不出来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章 你想学科学阵法吗?
吴大鹏市舶当时像银幕上的大奸臣一样,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
那个黄祖厢首反而平静下来,拱手道:“在下刚才失态了,原谅则个……不知吴市舶何笑之有?”
“人生在世,不是为利就是为名,鞑靼人为什么要烧杀抢掳?为何能够在所到之处战无不能胜?”
“某知道,他们的骑射凶悍无比,天下之间,一时难挡!某正在演练阵法,到时一定会大破之!”
“傻波依,他们的骑射能攻城还是能游泳?他们不是这个厉害------”
吴大鹏市舶卖了个关子,笑而不语。
愤青的特点是年轻而沉不住气,他果然跟上了,问道:“那么是何厉害?”
“因为他们能唤起人性中的恶!
跟我走,有吃有喝有财物分,这个就厉害了。真正的鞑靼人才有多少?
那些靠着用这种方法来收编的仆从军才是绝对的主力,战无不胜了,因为这代表了先进的抢劫方法------说说看,大宋士兵打赢了,他们有啥收获?如果打输了会死,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跑?”
年轻的黄祖厢首一时间嘿然无语。
吴大鹏市舶心里冷笑,又摇着他的毒舌说:“无数历史表明,凡是装波依,讲什么文明的力量,都不是这样队伍的对手,除非你也和他们一样野蛮------或者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科学这个阵法------”
“科学阵法?说来听听------”
“哼哼,这是机密,你又不是我身边人,如何能告之?
我和贾平章是好朋友,如果想要功名,那是唾手可得------怎么样?跟我走吧------”
年轻的黄祖厢首坚决地摇摇头,说:“某要见到晋/江县尉的公文才行,驻守平湖本岛,才是某的本职!”
这是一个死心眼的傻波依!
白费这么多的口舌了------走了!
在告别时,这个不要脸的小子还吹嘘拍马的想套吴大鹏市舶的话,想多知道一些“科学阵法”的事情,吴大鹏市舶不稀得搭理他,再说了,他哪里知道什么是科学阵法,就是随口一说。
不能白来一趟啊,这平湖本岛上不是还有几十户渔民嘛?还会种旱稻!
吴大鹏市舶背着手,像个下乡视察的干部一样,看着岛上种着的稀疏的旱稻,一块一块的,还分得挺开。
这一亩地能有一百斤的产量?高估了吧-----
他已经让手下两个半大小子去招募人手了。
一个月十贯钱,管吃喝,然后再按照打上来的鱼获多少和质量给奖金。
两年后,一人十亩上等的水田!
就不信不跟我走------利益是最好的武器,不一会儿就招募到几十人了。
吴大鹏市舶心想,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好,能打鱼,还能种田。东非黑人能出大力气,但是不会种田;日本农民吧,会种田,但是不会打鱼。
吴大鹏市舶拉着人走了,那个黄祖厢首还是礼貌地在码头上欢送。
两人在码头上淡淡的离别了。
这个小子还一直目送吴大鹏市舶扬帆而去,不过,他的身影远远的看去,是怅然若失的,很寂寞。
他回到河口区后,已经近黄昏了。
吴大鹏看见码头上靠着万士达先前出海的船,他先从小流求岛回来了。
码头的岸上堆了一堆的石块状的东西,他用脚踢了一下,果然很轻。
鲍威和郭勿语两人也分别踢了一脚,说:“吴主家,这是何物?”
吴大鹏说:“这是鸟屎石------用来育田。”
鲍威吃惊地说:“天神,鸟屎还可以变成石头?!”
“怎么不能?石头能变成猴子,鸟粪就不能变成石头?”
郭勿语乐了,说:“吴主家晚上能讲那个《西游记》吗?”
“现在是开发的关键时期,断更了,等着一切上轨道再说了------”
郭勿语连忙问:“何时何样才算是上轨道?”
吴大鹏看看眼前依旧忙乱不堪的场面。
他说:“什么时候烧荒砍伐一直能到那个山坡上,这里都变成了农田和工厂,那个时候才算是上了轨道!你们两个回宿舍吧,跟着我跑了一天的海。”
鲍威和郭勿语两个人无奈地看着吴大鹏主家远去的背影。
郭勿语说:“你还能记得《西游记》吗?”
鲍威说:“怎么不记得?三打白骨精------第二打了!正到高潮呢,断更了!”
两人怏怏不乐地回了所谓的宿舍。
他们二十个人,加上先前买到的小孩子和仆人,都住在一起,他们被六名时空走私者当成了家眷了。
一水儿的全是大帐篷,这个和安静他们的女性宿舍是一样的。
吴大鹏先去铁匠铺子看了看。
宋子强早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正领着一群铁匠在干活呢,几个铁匠炉子里的火苗呼呼地烧着,他们带了许多焦炭。
一时间,全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这个时空的劳动工具破损率高,不时的要重修补。
吴大鹏看到宋子强正和那个自称有才华的胡镇北铁匠修补着排犁。
它好像掉了两个犁齿------
吴大鹏说:“这还是用兵器所里的好铁打造的?三天不到就坏了?”
胡镇北铁匠插话说:“是的,这是甚好的好铁!”
宋子强说:“这里是生土啊,底下的草根盘根错节,几万年没有人动过了,结实得很啊。”
胡镇北铁匠又插话说:“若不是主家设计的农具巧妙,哪里可以在一天里开垦出这样多的田地?”
吴大鹏和宋子强都没有理他,他也只好低头干活了。
吴大鹏说:“那么两个月内能建起三百间木屋?计划是不是太急了?”
宋子强想想说:“可以的,王德发找到了一片竹林,搭竹楼也可以,很省事的!”
“这很好啊!我忘了竹楼!”
吴大鹏递给宋子强一颗烟,两个人就抽起来了。
这时候,胡镇北铁匠也不干活了,凑了过来,说:“主家,给我一颗烟------”
吴大鹏看了宋子强一眼,模样怪怪的。
宋子强说:“靠,可不是我教他的,我一抽,他就跟着要,几根就上瘾了!”
吴大鹏只好给他一根,妈蛋的,要是那个黄祖小子能这样,多好!
宋子强安慰他说:“没事儿,是咱的他就跑不了,不是咱的别强求!”
这个时候胡镇北铁匠倒是不发言了,在那里美美地品尝着烟。
吴大鹏还能说什么,等着吧,那小子会来的。
他又去张国安那里看看。
这个时候开垦荒田的农民都收工了,他们有的抬着大型农具,有的牵着牲口,大多的人是扛着工具走回营地,要吃饭了。
他们看到了身上穿着六品官服的吴大鹏,都恭恭敬敬地施礼,吴大鹏市舶赶紧一一回礼,快步走过他们。
他喜欢别人尊敬他,但是人太多了,一一回礼累人。
在田地头,他看见了张国安,王德发也在那里,两人正蹲着聊天呢。
现在才开垦了不到三百亩,离计划中的三千亩水田还有一大段距离。
当然,他们不会在这里种植那面世界的种子。
由于害怕两样种子出现了花粉杂交的现象,他们带的可以育种的高产水稻,计划将在五公里外。
这个还不急,安静正在领人开发育秧田,这一批鸟粪石要发挥大作用了。
吴大鹏也好容易蹲下了,关心地问:“现在有什么难度?”
张国安摇摇头说:“没有------正在商量一边引水泡田,一边开垦新田的次序呢。”
王德发说:“怎么,没有把人带来?”
吴大鹏恨恨地说:“可不是嘛,遇到二货了,不过招了几十个专业的渔民,不算白跑一趟,不怕的,到时候他们会主动来的,这个大宋的办事效率,你懂的。”
现在,在他们的眼前,他们开发出来的新田,在这一片还覆盖着灰黑色草木灰的大地上格外显眼。
这是一片充满着希望的土地。
三原十一郞小跑着来了,刚要跪下,吴大鹏站起来了,摆摆手示意不让。
时空走私者们不喜欢人家给跪,不管是什么样子的人。
三原十一郎满脸都是黑灰,抹的一道一道的。
他深躬了一下说:“吴市舶临走时交待的任务,小人完成,烧荒农民无一人受伤,倒是有一个黑鬼伤了胳膊,已经送到医—疗保障船上医治了。
另外,今天一天收集了五十大桶的草木灰!”
这是要制硝用的,虽然这个方法产量低了些,但好在草木灰是无穷无尽的。
王德发要负责这个项目,他听到后高兴了,说:“好好,你去洗洗吧,要开饭了。”
但是谁知道这个家伙又弯躬表示感谢了后,竟然没有走!
吴大鹏赶紧示意他离开,还表示对他的工作很满意。
这时他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吴大鹏说:“看到了吧?他们的等级观念比大宋人强烈------说明什么?现在日本生活大不易啊,比大宋差了太多。”
越是生活艰难的地方,或者越是等级观念强烈。
三个人又一起去看看安静领人开发的育秧田。
这个育秧田在八道河河边,有十亩左右,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只不过能满足一百亩。
现在,建设才刚刚开始。
安静她们也忙完了今天的活儿,看样子还刚施过底肥了,目前只能是草木灰和人的粪便,整个育秧田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但是没有人嫌弃。
不过明天就能用上鸟粪石了。
安静看到王德发后,乐了,说:“我让人去木材场找你,没有想到你跑国安那里去了!明天我还想要一点细竹子,有些秧苗怕太阳晒,想要搭架子用。”
王德发说:“放心好了,只要是竹子,我就让它从上游漂下来。
现在是什么都需要的时候。”
安静忽然指着他们的身后说:“你们看哪,晚霞多美啊!”
三个人回头看去,只见太阳即将落入了大海里,它努力把最美的一瞬间留给懂得欣赏它的人。
那美丽的霞光光茫万丈,却又绚丽如画。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零一章手中有鱼,心中不慌
王德发继续领着一群半大小子们打猎,打猎的范围慢慢就开始推进到了山区。
上游的山区里,草本植被明显少了些,而且蚊子也少了。
在他们准备的资料里,流求本地的土著们,就是从南岛飘流过来的土著,就应该居住在这样的地方。
但是,他们在八道河的上游没有发现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或许这里的山区地势不太好,不够平坦。
也许是太多傻傻的水鹿都被打死了,剩下的开始聪明起来,难打到了。
但是二十个半大小子们也更加聪明,更会配合了。
在人与水鹿智力进化的比赛中,半大小子们遥遥领先。
王德发顺势教了他们一套手势,不用说话说就表明前进、后退、向左、向右之类的。
张德培学得最快,而且还用的更好,甚至他们私下里还互相交流,弄出些王德发不懂,只有他们自己之间懂的手势。
年轻人嘛,给个机会就想弄出自己的东西,何况是一群年轻人。
张德培在大家面前频频显示自己的手势,有些让人看了眼晕了,他还乐此不疲。
这一些都是小事情。
连续十多天后,王德发感到放心了,这些半大小子们差不多都熟练了。
使用防蚊罩,防蚊膏,绑紧裤腿,不喝生水,不吃不认识的野果和野蘑菇,他们都养成了习惯。
最后,王德发还命令他们学会每一次只发射十五发子弹,一定要保留五发,以防不测。
火绳枪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火绳有火头,击发时就是百分之百成功发射了,不会有死火的现象。
最好的燧发枪击发的成功率才是七八成,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会在以后升级。
他们遵守科学的发展规律。
王德发还责令他们每次装火药的同时,一定要好好观察火门是否出现裂隙和变形,尽量不要举起来瞄举,最好是双手平端着,凭感觉打,因为猎物都是足够大了。
但是,他发现半大小们却都喜欢举起,通过准星瞄准来发射。
梅乐芝还解释说:“王主家,某想过,瞄准些不仅可以省下子弹和黑火/药,还可以换来好皮子。”
好吧,真是过日子的好孩子。
这样射击也不算错,黑火/药想使熟铁管子炸膛,也挺难,毕竟都是挑的好铁,打造时,他们还一直在监工。
木材砍伐队完全是由大宋杂役厢兵们组成的,只要给了他们工具,如何砍伐是不用教的。
当打猎队在上游地区不断深入时,他们不仅发现了竹林,还有各种乔木林。
所以就把砍伐队直接调过来了,不让他们急着在左岸砍伐,先快一些砍伐上游地区的木材,力争在山火可能会曼延到这里时,把有用的木材砍伐光。
对所有人来说,这个时期是一个大力向着大自然索取一切的时期。
因为所有人要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一些,只能暂时这样做了。
砍伐队砍下来的竹子和木材,用藤条编成竹排、木排,放到河里,让八道河河水充当运输动力。
原先静静流淌的八道河,如今河面上开始漂浮着长长的竹排,一个大宋杂役厢兵,站在上面用一支长篙不时调整着漂流的方向。
目前来说,他们对竹子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那些厢首们对建造竹楼太清楚了,甚至还提出把竹楼与竹楼之间用竹桥连接起来的办法,一是好互相走动,二是对单个竹楼来说也有加固的作用。
当时时空走私者们都笑了,让你们建竹楼是给自己住,你们非要整出一个度假村的样子来了。
随便了,在雨季到来前住上就行,要不然帐篷太潮湿了,最多两年后,这里都会是大瓦房。
王德发最后只能让半大小子们自己去打猎了,他要负责把大功率的风车建起来。
他们带了四架水车的构件,组装起来后,发现非常好用,就是功率太低了。
别说给手工加工业提供动力了,连专用来提水泡大田的用途都满足不了。
这四架水车架在了八道河河岸上,慢慢随着八道河河水的流动而“吱扭扭”地旋转,把一竹筒、一竹筒的河水车上岸来,在水道里汇成一股不小的溪流。
这是八道河边新的风景线。
它们给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够了,但是用来泡大田,以及对以后的农业发展来说,仍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是修建小水利,但是眼下不行的,只能暂实用荷兰式的风车。
荷兰式的风车在他们排海造地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那么借用这个来引上河水灌溉也是适用的。
一个如果成功的话,还可以建几个用来压榨或磨米。
宋子强主抓的炭窑和烘干窑都出产了第一批产品。
打开炭窑后,那个负责生产的厢首大吃一惊,他口中叫道:“宋纲首,奈何出炭这样多?”
这还多?宋子强看那个厢首不像是伪装的样子,便说:“才三成,怎么算多?弄好的要四成的!”
是的,他是从网上资料上找到的炭窑结构和一些技术要领,按理说达到四成没有问题的。
从炭窑里取出的木炭上看,有的木炭在中间裂开小孩子嘴一样的口子了,明白了。
他对那个厢首说:“下一窑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窑体的潮湿,二个是造炭材要晒制干燥以后再入窑。
凡是出现木炭裂口的现象,都是过于潮湿了。”
一番话让那个厢首心服口服,他想,将来回到自己的家乡,也办上几个这样的炭窑,挣些钱钞。
他们现在还在不停地建造炭窑,什么时候宋子强喊停才能停。
好在他们距离居住区远了些,日益增长的烟灰没有影响到这里。
如果能从上空看,在这一块越来越大的区域上,西南方的炭窑区和木材烘干区,与东北方向,不断向着山区慢慢推进的火头,“交相生烟”。
那些采割下来的芦苇,早都晒得干透了,一小部分用来盖竹楼的:“还记得我在小流求岛上说过可能有水井的地方了吗?”
那个船长说:“某记得,万纲首,你放心,找水脉,打水井,都是寻常的事情------”
万士达说:“打出水井,我重重有奖,可能的话,在适合种植的地方,多打一些。”
剩下的海船和小船就继续打鱼了,虽然已经晾晒了许多的鱼干,但是还让他们打。
手中有鱼,心中也不慌。
旗舰001船长蔡二郎说:“万纲首,如若不行,某再回去拉一批米粮来,不用这样过于稳妥吧?”
万士达笑笑说:“我们殷地安国有一个习惯,不太相信别人会在你饥荒时给你提供粮食,所以,能自力更生把粮食问题解决了,才算放心的。”
船长蔡二郎瞪大了眼睛说:“怎么可能如此黑心商人?在你饥荒时,他人竟不肯卖粮与你?某未曾见过------”
万士达想了想说:“如果自己能解决了,毕竟是好事情吧?”
船长蔡二郞一时无语,这话放到哪里都是正确的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