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眼前这个老人自己的功夫不过也就平常,然而口诵咒语,然后背起这个大鼎,真气竟然可以和自己相媲美。
类似的场景,自己在面对摩尼教的降魔尊奴难脱时见过一次,那时奴难脱已经油尽灯枯,念诵几句咒语之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功力大进。
现在这老人除了念诵咒语之外,还背着一个大鼎,战力上的进步都是外物作用的结果,这不由得让自己着实好奇,这朱红大鼎到底是什么来路。
若是真的和万化枢机有着深刻的联系,它又是怎么落到太平道的手里的?太平道的那个老人显然也有驱使这大鼎的手法。
只是将自己变成个耐打的乌龟,这又算是怎么回事?
两边都有近乎无穷无尽的真气作本钱,使得对决似乎看不到头一样。
李旭双手贴在大鼎上,借着两边真气交错的威力,朱红大鼎那冰冷的金属鼎身在两边真气交锋之下渐渐扭曲变形。
终于伴随着李旭的努力,那妖异的大鼎鼎身终于破裂,被赤地真气攻陷,化为一团废铜。
而伴随着朱红大鼎的破坏,太平道的老者也失去了凭依,重重倒在地上。
他的身躯虽然被这大鼎异化为青年人的模样,然而伴随着朱红大鼎的破坏,贼去楼空的尸身立刻朽坏。
干瘪的好像一个破了的气球。
李旭皱起眉头,虽然大鼎被两种不同的真气交锋所破坏,然而那股吞噬一切的虚无之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明显。
在自己的感应之中,朱红大鼎破坏之后剩下的残渣里,似乎有什么物品仍然将虚无之意散发出来。
就好像那朱红的大鼎并非是那虚无之意的载体,而是一种封印一样。
李旭走到残渣之中,右手挥动,真气席卷将那些铜渣扫净,终于露出了虚无之意的来源。
一个人头大小的圆球,材质好像是类似朱砂一样的东西,并非金属,似乎是什么砂石之类的矿物质聚合而成。
虽然只是接近,并未真的捡起,李旭便一句“我原谅你。”脱口而出。
一股莫名的酸意涌上心头,好像是自己被全世界伤害但是又豁达的原谅了这个世界一样。
这个玩意,莫不是武大郎的内丹?
李旭将赤地真气灌注于双臂,将那圆球轻轻捧起,发现这个玩意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球,也有许多坑坑洼洼以及曲线不谐的地方。
这不得不让李旭怀疑,或许这个圆球也是什么类似朱红大鼎一样限制这玩意“原谅全世界”的封印。
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李旭只感觉到人间无数的悲苦忽然一下子涌上心头,好像是一滴辣子醋。
这个东西这么邪性又该怎么处理?
李旭一下子犯了愁,自己的确是有心研究这东西的来源,可是现在来看这东西留在身边就是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晚要惹出祸端来。
正在犹豫的时候就听见耳边传来一声低唤。
“陛下在这里做些什么?”
忽然给人叫破了身份,李旭转过头就看见“承天剑宗”岳顾寒穿着一件破麻布衣服,提着一口长剑,刚刚翻过蒋侯庙的院墙,正向着皇帝走来。
“原来是岳先生。”李旭见是熟人,索性也就将面具摘了下来,一手拿着那颗“武大郎的内丹”,一手抓着傩面。
“我刚刚心生感应,觉察到城南好像有一丝秘窟的感觉,还以为是白玉京中也有类似渤海国地宫一样的入口,便过来一探究竟。”
岳顾寒说着走到皇帝身边,看他风尘仆仆的衣袍和凌乱的头发,李旭想来这位承天剑宗也并未说谎。
只是承天剑宗的居所在城东,距离这将侯庙也有一段距离,他自称是感应到了与地宫有关的东西,难道就是这件让人莫名赶到悲伤地球形物品?
“这东西出自那和道圣有关的秘窟?”李旭皱起眉头:“这东西就摆在蒋侯庙中,难道是太平道从地宫里挖出来的?”
岳顾寒听到皇帝的话不住地摇头。
“蒋侯庙中断没有此物,我前几日也曾来过一次将侯庙,那时庙中制定没有此物。”
“岳先生来蒋侯庙拜神么?”李旭好奇问道。
岳顾寒摇了摇头。
“当然不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约我在这里一叙,说是他手上有关于道圣现身的线索。”
“岳先生可能断定此物与道圣有关?”
“自然不会有错,这东西古怪邪门,除了我当年在地宫之中,觉无第二处见过。”岳顾寒从李旭手里接过了那个圆球,眼眶之间悄然泛红,看来也受到了影响。
“如此,此物就拜托岳先生照管了。”李旭心里明白,既然岳顾寒盯上了这个邪门玩意,自己要是强留少不得要得罪他一下。
至于道圣那些破事,又关自己什么事,以后若要琢磨这里面的门道,直接去找岳顾寒便好。
更何况这个东西就跟武大郎冤魂成了精一样的邪门,留在身边莫不是嫌自己的泪不够流吗?
“那便谢过陛下了。”岳顾寒将自己的麻服扯下来一角将这个玩意包了起来。
从李旭手里拿了好处,岳顾寒便接着问道:“陛下为何要乔装打扮来寻太平道的晦气?”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八十一节 入寇
我为什么要乔装打扮来寻太平道的晦气,我闲得行不行?
岳顾寒的问题让李旭感觉到十分奇怪。太平道是出了名的邪教,天天琢磨着造反闹事,自己身为皇帝,出手铲他们个据点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在宫中翻太祖皇帝的手记,他对太平道的《黄天大法》十分赞赏,我便挺好奇这门功夫的。后来接了提点刑狱使司的秘报,说这里是太平道的一个据点,就过来探上一探,希望能够一窥《黄天大法的》奥妙之处。”
岳顾寒听到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
“我记得书上说什么白龙鱼服,见困豫且。”岳顾寒开始卖弄胸中本来便不多的文墨:“陛下这样溜出宫来,还是很危险的。”
这白玉京中,除了你要杀我,我还能遇到什么危险。
岳顾寒接着道:“其实陛下想探寻黄天大法的奥妙,不必这样,直接找我便可。我这里便有两卷《黄天大法》。陛下要看,我明日入宫送给陛下就好了。”
根据承天剑宗的解释,他这里是有两卷黄天大法的。这门功夫据说是出自上古的“太平清领书”,据传是汉末大贤良师在深山之中得自南华仙人之手,共有上中下三册,名为《太平要术》。因为得自南华仙人庄周,所以又叫《南华经》。
原来的“太平清领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演进,一步步变成现在太平道的镇教无上宝典《黄天大法》。
岳顾寒当年闯荡江湖,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太平道、天师道这些邪教,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撕扯纠缠,两边也渐渐达成了妥协。
被狠削一顿的太平道偃旗息鼓,打落门牙和血吞,不再找承天剑宗报仇。
同样的,承天剑宗也要对太平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被太平道挑上门,那就别再到处平人家的场子。
处于弱势一方的太平道愿意奉上《黄天大法》的前两卷和其他一些秘笈丹方,只求承天剑宗将他们放过。
其实这也是太平道的无奈之举。
他们毕竟家大业大,到处都是人马,岳顾寒要是铁了心当连环杀人魔去杀人放火,他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岳顾寒呢?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个。仅有的几个便宜徒弟,出身还非富即贵。要威胁岳顾寒,也就只有放火烧他老宅了。
无奈之下,还是大贤良师出面讲数,同岳顾寒几番见面,陈说利害,终于算是将这位安稳下来。
其实太平道这也是无妄之灾,岳顾寒之所以奔着他们一通爆锤,其实还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所致。
承天剑宗以为一笔写不出两个道字,道圣也好,太平道也罢,两者之间必然有什么渊源。
甚至太平道很有可能就是道圣留下的一手暗棋。
阴谋论入脑的起来,岳先生准备何时动身前往吐蕃?”李旭说道:“西土不宁,则寝食难安。”
虞朝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模样,归根结底是因为边患。
当年关东之乱的肇因便是东北的渤海、契丹、库莫奚三部不停地侵扰,使得朝廷在河北地区布置重兵,设立节度使总揽人事权、军权、财权、司法权,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格局。
而节度使同江湖势力勾结,一旦发难,则朝廷难以制驭,几乎天下鼎变。
伴随着关东乱起,朝廷仅剩的力量用来平叛,最终结果就是来自吐蕃、南诏的压力骤增,最终导致陇右之地沦落胡尘。
白玉京位于关中,受到吐蕃的严重威胁,为了保证朝廷根本所在,对河北诸藩镇不得不采取姑息政策。
关东乱事平定,朝廷又在中原腹心之地设置藩镇,编练重兵防备河北藩镇。这样一来富饶的河北与中原的赋税都不能输入朝廷,全部用来养兵。
自从府兵制崩溃之后,虞朝的兵士基本上都是雇佣兵,养兵成本一年在二十四贯左右。这还不算神策军这样待遇更加优厚的禁军。
朝廷一年的岁入只有六百万贯左右,这些钱就算是全部用来养兵,也不过二十五万人。现在仅仅在册的神策军便有十余万人之多。
这还不算凤翔、剑南西川这样地方的边兵。朝廷一年的收入,九成都用来养兵,这都是外敌威胁所致。
而为了养兵,朝廷又必须加速剥削小农,自然而然的加剧土地兼并。
岳顾寒去刺杀朗达玛一旦成功,不仅收复维州变得更加可行。如果最终导致吐蕃内乱,整个大局都会得以改观。
一柄剑有的时候胜过千军万马,李旭实在是对岳顾寒寄托了厚望。
“哦,我听说杜停杯已经应下了此事。等他到了京中,我们商议过之后,动手才好。”岳顾寒看着李旭。
其实岳顾寒并不觉得李旭请了自己再去找杜停杯有什么问题。江湖上虽然有一事不烦二主的规矩,但是刺杀赞普显然不是江湖事,能有个人帮忙搭把手自然是好的。
杜停杯已经应允此事?李旭不禁喜上眉梢,大虞的江湖人士还是觉悟蛮高的嘛。
两人又聊了一会,商定了岳顾寒明日派人将《黄天大法》送进宫中的事情,这才告别而去。
岳顾寒还暗示皇帝,他愿意为皇帝认下这次挑了太平道据点的事情,但是被皇帝拒绝了。
在留下来一行“先灭太平,再灭天师,唯我摩尼,武林称皇。”的反动标语之后,李旭便动身回宫去了。
白玉京中的皇帝和大臣并不知道,此刻凤翔方向的烽火台上已经燃起了狼烟,如水铁骑越过了边界,直奔白玉京的方向而来。
山头之上,吐蕃赞普朗达玛骑着一匹白马,雪白的月光照在他黑色的铁甲上,让他身上火红的战袍更加耀眼夺目。
“党项部酋拓跋宏业、李思忠各率本部千骑前来助阵。”吐蕃大相尚东赞骑着一匹黑马跟在朗达玛的后边。“赞普神算,虞国精锐现在尽在河东,正是趁势侵攻的良机。”
“韩瑞。”朗达玛的头盔上贴满了金箔,像是一头发怒的公牛。
“此人未经历多少战阵,初次用兵必然保守。狼烟一起,必然全军固守凤翔城。”吐蕃赞普看着他的大相,“我要越过凤翔直逼白玉京。”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八十二节 谋算
尚东赞沉默不语,吐蕃此番动员的军力大概三万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尚东赞家族统治范围内的贵族。
半月之前,赞普的使者找到了正在秦州的尚东赞,言说赞普有意趁着虞朝内乱,再次侵袭关中。
其实今年虞朝京畿道附近丰收,尚东赞便有意趁机入侵,不过这次赞普居然临时起意参加入侵,却是让尚东赞狐疑了许久。
赞普的亲领其实只在接近雪岭的卫藏地带,而且最近一直在忙着铲除那些顽固不化的密宗信徒。
尚东赞并不喜欢这样,很多时候他更喜欢忘了自己头上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赞普。
“越过凤翔?”另一位大贵族尚恐热皱紧眉头。
现在秦州、岷州都在吐蕃手中,秦州就是天水,从这里到白玉京不到七百里,吐蕃大军只要沿着渭水向东,越过了凤翔再过三百里便是白玉京。
越过凤翔,就意味着吐蕃大军的身后被插下了一根钉子危险不言而喻。这次出征的三万余人,绝大多数都是尚东赞与尚恐热的部属。
尚恐热看了尚东赞一眼,看上去这位大相没有跳出来反对赞普的意思。
的确,借着灭佛所建立的声势,朗达玛多了许多地市他的民众,然而他的权威也已经树立了起来,更何况还有许多雍仲本教的上师们为赞普摇旗呐喊。
更何况这位赞普可不像之前几位那么好说话,性情暴烈有如发情的牦牛,可没人敢随便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唱反调。
“韩瑞虽然未经战阵,不过留一座坚城在身后必然会有麻烦。”鄯州节度使尚婢婢说道,他在吐蕃贵族中一向以知兵闻名,他的建议也让朗达玛皱起了眉头。
吐蕃大军行动一般不携带军粮,一切后勤完全依赖“现地调达”,除了赞普和大贵族的亲领,军队都是全族皆兵征发而来。
所以一般意义上的入侵其实就是一场抢劫,等到回程的时候,满载着战利品吐蕃军队就会为战利品所累,同时归心似箭。
当然,这个时候如果有不开眼虞朝军队进行追击,那就有大麻烦了。
因为每个人都想着自己早点回家,就会不管友军的死活。
回程的中途正好有一个虞军坚守的据点,那就会让这次回程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些人不会懂的。朗达玛看着尚婢婢、尚恐热与尚东赞,这些大贵族,他们或者武功高强,或者擅长用兵,但是他们的眼光太过短浅,只能看到自己身子前一两尺的地方。
依着朗达玛的个性,他不会向这些庸人解释自己的想法。
但是这支军中的绝大多数兵士都是他们的属下,朗达玛没有读过兵书,没听过“上下同欲者胜”的教条,但是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看看着巍巍群山。”朗达玛轻轻鞭打一下胯下的骏马,这匹健硕的河湟马缓缓向前,贵族们跟在后面,他们南边就是壮美的秦岭,虽然只是一条余脉,但雄健奇绝,令人望而生畏。
“我们有多少人?”朗达玛转过头,月色洒在他的战兜上,金色的牛角摇晃着。
“三万多?”一个贵族应道。
朗达玛摇了摇头,三万多是这次出兵的数量,并不是他真正的意思。
“算上党项、汉儿,也不过三百多万。”朗达玛看着这些贵族,吐蕃全境也不过三百万人,其中绝大多数还是这些人管辖下的奴婢和部落。
“他们有多少?”朗达玛踩在马鞍上站起身来,右手捏着的马鞭在空中划了一个圈。
月光照在他身上,将他影子拉得很长。
回答赞普的是一片沉默。
虞朝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连虞朝的皇帝都不知道,更何况是各位头人。
“庶黎亿兆。”朗达玛用汉话说出这个词,他黝黑的瞳孔露出一丝绝望,不过贵族们看不到。
“你们感觉不到怕吗?”赞普询问着他的臣子们:“这么多的敌人,这么多。我每每看到地图就一阵阵心悸。”
“赞普不必忧心,不过是些羔羊罢了。”尚婢婢应着。
他不想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了,冬日的寒风很冷,吹得他身上的铁甲带着透骨的寒气,他想回到营帐中,来上一块烤的有些发焦的羊肉,然后饮上几杯热酒。
“他们上次赢我们是什么时候?”尚东赞问着尚恐热:“一百年前还是两百年?”
“九十七年前。”尚恐热冷笑着说:“李晟在大渡河击败我军,我们损失一千多人。”
“此后百年,汉儿早已胆寒。”尚东赞点了点头:“整天想着和我们立碑盟约,哪有敢于我们言兵的?”
大相的回答引来贵族们一阵附和的笑声,从来都是虞朝在西北集结重兵防秋,关中兵不够还要调河南兵和河东兵来帮忙。这种胆气丧尽的懦夫行径让吐蕃头人们纷纷哂笑不已。
“他们总会振作。”朗达玛看着他手下这些桀骜的头人:“总有几个带种的领着他们振作,整军修武,那个时候我们怎么办,三百万怎么能敌亿兆?”
“他们现在打不赢我们,以后也……”
“他们现在不团结,他们现在很弱。”朗达玛握紧拳头看着他手下的臣子们:“所以我们不能大意,要趁着现在狠狠地抽他们。抽得他们驯服得像马,抽得他们听见我们一句话就怕的割地,每年都向我们进献岁币。”
“把他们圈起来像牛马一样,让他们当我们的牛羊果树。”朗达玛说道:“等他们再也不敢提刀捉剑的面对我们,我才能安心。等到他们将我们视为天然的牧主,知道自己是羔羊,我才会安心。等到他们将被我们奴役视为天神的安排和宿命,我才能安心。”
朗达玛看着尚东赞、尚婢婢等人都是一副深思的样子,明白这些人多半是将自己的话听到心里去了。
只不过朗达玛想的并不止于此,他想的更远更多。
“攻心为上。”吐蕃赞普如是说着:“我们一定要快,不给他们坚壁清野的时间,劫掠渭河两岸所有能看到的村庄,乡镇,我要一眨眼的功夫就出现在白玉京城下。”
“虞朝现在上下离心。”朗达玛看着眼前的山河,他知道自己早晚要统治这里,这是天神为自己安排的命运,也是吐蕃走出命运诅咒的唯一之路。
“韩瑞初任凤翔军节度使,凤翔军未必信得过他。那个小儿皇帝,刚刚斩杀了程奇力,神策军也不稳当。”
眼下这个时机实在是太妙了,凤翔军刚刚更易主将,正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当口。而神策军更是基本与垮台无益。
朗达玛自问若是易地而处,那位还未成人的小儿一定会躲在白玉京城里。
那样等自己将这八百里秦川掠夺一空,也不会遭遇任何虞朝的军队,他们都会瑟缩在据点内,瑟缩地看着暴行上演。
虞人胆气已夺。
朗达玛冷笑着,虽然人在深夜,他看见了光明的未来。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八十三节 阴影
政事堂里,李旭皱着眉头看着最新汇报的边情,这是七日前发过来的,兵部埋在秦州那边的探子发过来的秘报,吐蕃赞普朗达玛在秦州点齐人马,全军大概在五万左右。顺着渭水一带向东而来。
熏香的香气在政事堂里弥漫着,虽然加了宁神的丁香和冰片,但是焦躁的意味不是这点药力就能驱散的。
“八百里秦川,秦并六国赖其地利。”裴度的头靠在手掌上,接连而来的这位尚书左仆射的疲态毕露无遗。“又是大熟,吐蕃人来的这么快,现在让各县坚壁清野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关中的农业条件并不算好,绝大多数地块都是黄土高原,真正的精华便是自渭水向东,南为秦岭,被为黄土高坡的关中盆地,起于宝鸡、凤翔一直向东到潼关,呈一个喇叭状。
既然定都白玉京,关中盆地就是虞朝的核心所在,虽然这里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
吐蕃人的行军路线很好判断,大军行进必依水源,他们一定会沿着渭水前进,直逼白玉京。今年百姓好容易熬到一个好收成,可惜最终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裴度更忧愁的还在后面,吐蕃人走了以后,除了被掳走为奴的,剩下被战火祸害的灾民又该怎么安抚?安抚的物资粮食从哪里调集,明年还要组织春耕恢复生产。
“过去四五年,朗达玛忙着灭佛,没有功夫过来。”韩岗看着空荡荡的政事堂,知道要不了多久,就会又有两个老朋友坐进这里来。
“各地都有些懈怠。”韩岗皱着眉头:“往年都会调遣关东兵力入关防秋,今年程奇力死了,枢密院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防务布置也是一团糟。”
自从开始任用太监执掌军权以来,由太监出任的枢密使就成了事实上的最高军事统帅。往年的防秋工作都是由鱼辅国负责,他北上之后这个担子落到了程奇力身上。
现在鱼辅国盘踞太原,与白玉京这边俨然敌国。而程奇力又刚刚授首,整个枢密院现在都在清洗程奇力的余毒,工作效率自然有意无意的下降了许多。
“其实按照往年的经验,吐蕃入寇都是沿着西线席卷而来,兵分多路,而且绝不深入内地,只是抢几个州县就退了。”裴度作为有着丰富平定藩镇经验的老臣,军略还是比较靠谱的。“朗达玛坐守逻些多年,依他的性格,不动则已,一动必然惊人。”
裴度看着李旭,手指在桌子上的山河地形图上比划。
“秦州、岷州、渭州,这三州鼎足而立,渭州便是古时的陇西郡。这是是渭水上游形胜之地,我若集结大军,必然在此地集结,因为物产丰富,不必因为转运而浪费人力物力。”裴度在地图上比划一下:“假若我手上有不下五万大军,我必然沿渭水一路向东,直逼白玉京。若是能五日之内杀到咸阳桥,那便是大功告成了。”
李旭看着地图,吐蕃军队的集结地秦州也就是天水到凤翔也就不过四百里。托了文元恒让自己多读史书的福,李旭对军队的行军速度是有个大概认识的。
那些跑得慢的乌龟就不说了,若是精骑急速突进,李旭就记得北魏末年,高欢击败尔朱家族残部,他的连襟窦泰有着率领骑兵一日奔行三百里的记录,就算是有夸张的因素在内打个对折,四百里其实也就是两三天的路而已。
1...4849505152...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