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李旭坐在一个尸堆上,那是七八具吐蕃军士的尸体堆在一起摆成的小丘。皇帝手里的大斧和铁锏在刚才的战斗中有不少崩落的地方,现在上面沾满了鲜血,粘稠的血迹也沾满了皇帝的衣甲,让自己感觉到些不爽。
李旭坐在吐蕃人的尸首之上,自离开白玉京之后的这么些搏杀,真正开始让自己多了些思考。
自己不是没有杀过人,李旭一向信奉“众生平等”的佛家妙旨,人并不比旁的什么生灵高贵多少。譬如自己所杀的第一人,摩尼教的智障高手奴难脱,杀了也就杀了,并未有什么所谓内疚和困惑。
最近几日死在自己手上的吐蕃军将兵士,里外里加在一起也有千人,这上千条性命,与自己而言却是死了就是死了,并没有什么旁的感受。
真正让李旭有所感悟的,乃是一个“争”字。
死在这块土地上的吐蕃人,在高原之上也都是普通的百姓,大部分贵族头人都是骑兵,早就乘马跑了,只能像猪羊一样死在这里。
其实这些人在高原之上也是猪羊一样的人物。妻女要供头人们玩弄,为了生存还要辛苦为头人放羊。
然而这些人也是在争,他们来到关中烧杀抢掠,不过是为了要让高原上艰辛的生活舒服一些。
多抢掠一些粮食,幼子熬过寒冬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多抢些丝帛,就能开春之后给他自己的家庭多添一些牛羊。
一个“争”让这些吐蕃人走下高原如愿以偿地死在了渭水之北的沃土上,而跟随者自己离开白玉京,向着吐蕃军队进发的神策军骑士们,也是在“争”。
他们都有武功在身,是神策军中也多为中低级军官,在白玉京中也有分安逸的生活。这些人肯跟着自己九死一生的搏杀,也不是觉悟有多高,家国情怀有多重。
归根结底不过一句话,不过富贵险中求罢了。为了虚无缥缈的一个富贵,这些人甘冒奇险的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去争得一丝机会。
吐蕃的底层在争,神策军的军官在争,这是从细微的个人角度而言,以更大的视角去观察,万事万物皆在“争”之中。
猛虎扑羊,猛虎争食,羔羊争命,这是“争”。
树木生长,争夺更多的阳光,这也是“争”。
儒道佛三家各显神通,一个个号称超然自在,其实争得也不过是世道人心,终究落在一个“争”里。
先进和落后在争,中原和吐蕃在争,万事万物最后都落在一个争上。
念头至此,李旭心中隐隐约约捕捉到了一点点灵感和脉络,有点创出一套新的招法武功的想法。
皇帝的思考被神策军的军官打断了。
“找到了尚东赞的将旗,”刘无当说道,“他跑得可真匆忙,连将旗都不要了。”
旗帜这东西可是精致的手工品,特别是尚东赞这样道。
“我准备继续向西进攻。”皇帝挥动着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尚东赞是跑了,不过西边还有朗达玛和尚恐热、尚婢婢,他们剩下的兵马在两万人以上。”
皇帝的计划让神策军的军官们有些退缩,虽然自离开百喻经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一想到还要继续向西,神策军的骑手们便略微有些黯然。
李旭对于这个情况了然于胸,自己本来便无意提升神策军的士气,因为皇帝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在新的计划里,神策军并不在扮演什么重要的角色。
“其实你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李旭说道:“因为你们的努力,吐蕃军队再也不能劫掠武功以东的任何地区。”
尚东赞的退却必然会引起吐蕃军队战略上的调整,有了如此惨痛的教训,他们必然不会在贸然进入武功移动的地区。
如果吐蕃人继续向东,他们一定是全师而来,在将李旭的这支小部队吃下之后,再放手劫掠。
“诸君,”李旭还是安抚了一下这些一路跟过来的神策军。“你们在朕的身边拼死搏杀,朕都记在心底。”
皇帝表示记住了大家的袍泽之情,更记住了大家的功勋,这让神策军的士气又涨了一些,有些乐观的人想起皇帝当先破阵的神威,觉得接着跟吐蕃人周旋下去也不一定是死路一条。
“所以足够了。”李旭指了指一旁,刘无当已经带着人将缴获的吐蕃军旗和战鼓等战利品堆在了那里:“这都是诸位的武勋,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诸君,白玉京不必再担忧吐蕃人兵临城下。”
“所以我允许你们体面地回归。”李旭说道:“带着这些旗帜去告诉白玉京的人,朕在前方取胜了。”
这句话一出口,神策军的骑士们的神情有些复杂,他们都是沉浮了这么多年的人精,皇帝的言下之意自然十分清楚。
“允许你们体面地回归”这是说大家可以回家了,可言下之意却是皇帝不会回去。
好嘛,回去了皇帝居然不在,这不是陷陛下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可谓不忠。皇帝接下来要是赢了还好,若是输了,大家或许还要跟田丰一样被杀了泄愤。
好在李旭接下来的话开解了他们一些。
“朕准备去凤翔,会同凤翔节度使韩瑞从后面抄袭吐蕃人,这一路要倍道兼行,带着你们是肯定不行的。”
李旭准备一个人也不带,让所有的神策军骑手都回白玉京去,因为任何神策军的骑手在速度上都不能和自己媲美,带着骑手同性反而会使累赘。
“刘无当。”李旭指着他的掌旗官:“你带着大伙,向韩相和裴相报捷。”
“告诉他们,武功以东已经没有一个吐蕃人了。而我,将会同凤翔节度使从侧后出击。”
“好了,你们可以上路了。”皇帝摆了摆手:“希望三十年后,你们能跟自己孙子说说我带着你们击败吐蕃人的威风。”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节 维谷
神策军中其实有不少人表示愿意和皇帝共进退,不过皇帝得计划里着实没有他们的地方,无奈之下也就只好跟着刘无当返回白玉京。
李旭还写了三封信封信交代刘无当带回白玉京里去,一封给韩岗,一封给李绅,还有一封给李从贤。
皇帝给韩岗的信上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是大概记述了一下皇帝西征一路过来的情况。
李旭在信上说,这段时间应该会有些部队赶到白玉京那边勤王,李旭的想法还是希望保守一些,用这些兵力保障白玉京的安全。
现在尚东赞退却之后,从武功到咸阳这个形似喇叭口的狭长地带吐蕃人的攻势已经受到了遏制,李旭估计吐蕃人至少要修整四五天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给李从贤的信上,李旭表达了这几次战斗之后的思考。
李旭原本倾向于削减现有的神策军规模,减轻朝廷的负担,建立一支规模不大,但是比较精锐的部队。
在几次战斗中,武功基础不错的三百多名神策军骑士对于主力右部民组成的吐蕃军队均形成了一面倒的压制。
这是战场上的形势,但是吐蕃军队庞大的数目也使得李旭无法对他的要害进行致命一击。
虽然这一路行来打得红火热闹,皇帝所向披靡,但是吐蕃军队的根本,以朗达玛为首的贵族武士们却没有伤害到,付出伤亡的是吐蕃军队庞大的底层力量,那些高原上的部民。
而神策军在稍微付出一些伤亡代价之后便让李旭感觉到肉疼。
虽说神策军是后娘养的,但是李从贤挑选出来的这些种子,依然是国家宝贵的元气所在。李旭设想中的新军是一只以精锐为主的部队,整支军队的规模不必很大,注重机动性和野战能力。
这支部队要能够快速在战役方向上完成集结并在野战中取得胜利。
可以说这支新军的主干应当和李旭率领的这支神策军属于一个性质的部队,但是在战场的实际应用上,李旭发现面对吐蕃庞大的人数,这样一支精简基干的力量还是有些不足使用。
特别是无法承受伤亡的代价,而且也需要一支炮灰辅助部队配合作战才行。
皇帝倒是有点羡慕吐蕃赞普朗达玛,这厮随随便便就能拉出一支大军,凑足了精锐和炮灰,动员能力比依靠常备雇佣兵力的虞朝要强很多。
李旭希望李从贤可以简拔出更多的有武功弟子的勇士,不拘泥于原来的禁军系统和金吾卫系统,还可以从江湖中张榜招贤,在白玉京城北另立一个营地,将这些新招募的人演练起来。
再给李绅的信里,李旭希望李绅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白玉京中的坊郭户,那些市民们组织起来,利用坊正的体系,根据每个坊的人数按比例抽出一些人来,名义上是作为卫城的民壮,借此建立起一个效率更高一点的组织体系来。
眼下这个时候,其实正是武侯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吐蕃军的压力还很大,自己必须要在信中展现出应有的态度,现在可不是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时候。
李旭还向李从贤透露,自己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投射兵器,威力极大,准备配备给新的部队使用。这支部队的编练方法和李从贤现在鼓捣的另外一支以江湖人物、禁军老兵为主要来源的不同,不过皇帝也没有接着展开。
皇帝计议已决,神策军的骑士们不管有什么意见也只有保留,他们调转队形向白玉京的方向进发。
他们的命运已经因为这次军事行动改变。
李从贤会按照皇帝的指示接手这支部队的指挥权,这支从神策军各部中拣选出来的骑士们不会回到他们原来的战斗序列之中,而是直接加入李旭在城北另立新营的“背嵬军”。
他们会得到官阶上的提升,所有人的官阶都会提升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这个武散官的品级正好是高级军官和中级军官的分野,在现在这个武职泛滥的时代多少还值点钱。
还有一笔收入等着这些骑士,李绅会将一批从胡商那里查抄出来的绢帛赏赐给他们。
接着在军营内他们会得到一些皇帝改良过的武功给他们学习。李旭一向不认为将知识藏于深山,束之高阁是正确的做法。李旭已经从宫廷的武功秘藏中挑出了一些交给李从贤让他传授给这些背嵬军的新军。
李旭给这些人规划好了他们的路,现在皇帝也走上了自己的路。
为了能够迅速机动,李旭有意撇下这些神策军的骑手,准备孤身从武功北面的奉天、岐阳一代直插岐州。
经过了这么几次战斗,李旭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战场上的作用大概就相当于冷兵器战场上忽然多了一辆坦克,没有任何一条阵线可以挡住自己的撕扯。
赤地真气搭配十三太保横练的护身硬功,就算不用次声波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然是最绝妙的战阵武学。
李旭开始向奉天一带移动的时候,朗达玛正站在营帐之中看着地图。在他身边站立着一个身穿白色法袍浑身肌肉虬结的大汉,他头上一层薄薄的头发,手里捏着一串人骨念珠絮絮叨叨的念着什么。
尚东赞和尚恐热都站在朗达玛的跟前,看着这幅描绘了关中山川地形的地图,两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担忧。
尚东赞不仅带来了兵败的消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虞国的皇帝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且还跟野猪一样生猛。
“八千人被他三百人莽穿了?”尚恐热依旧不敢相信尚东赞带来的消息,再一次询问。
“他几乎一个人就击败了我五千人的步队。”尚东赞还是很厚道的将情报和这两位共享,因为也瞒不住。“我就是把剩下的三千人都堆过去,也赢不了。”
“人数对那个匹夫没意义。”尚东赞接着补充道:“善无畏大师也拦不住他,这厮只要还带着那些骑兵在武功县以东溜达,分兵劫掠就很危险。”
善无畏这个名字显然刺激到了朗达玛和那个白袍大汉,他们自然都知道这位是个怎样的人物。
不过毕竟还是有统治对象和统战对象的区别在,无论尚东赞和善无畏都是值得特殊对待的奢遮人物,所以他们也就下意识的忘掉了善无畏是金刚乘僧侣的这个事实。
其实善无畏如果愿意火线突击加入苯教,白色法袍的大汉不介意直接给他一个上师的身份。
大相的话让朗达玛皱起了眉毛,其实劫掠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就是你为了劫掠投入的成本和劫掠的收入是否能成正比。
首先是劫掠队伍的人数比例,不能太多,人数太多的话,会把劫掠所得祸害个干净,那就不叫抢劫而是自助了。
其次就是速度一定要快,皇军一定要赶在老乡转移前进村。
如果虞国的军队都跟凤翔军一样龟缩在凤翔城那样的据点内,劫掠的风险和损失就会很低,收益就很大。
现在这种局面,五千人的队伍都会被这一小股人马击败,这就意味着继续劫掠已经变得不可行了。
吐蕃赞普的眼睛盯着白玉京,眉头紧锁,从武功到白玉京之间是八百里秦川的菁华所在,三百多个骑兵仍在这里就跟大海捞针一样,如果李旭不主动求战,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些敌人会藏在哪里。
“储备不够了。”尚恐热道:“不如早点启程回去。”
吐蕃军队一向不带补给,他们的军资主要依靠劫掠所得,几万人每日的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尚恐热的意思便是既然武功县以东的关中平原去不成了,那还是早点收拾收拾打道回府比较好。
越早回去,这次劫掠的所得也就越多。
朗达玛摇了摇头,赞普知道,这便是自己和下面这些大贵族的根本分歧。
自己的目的,乃是通过一次次入侵削弱虞国,最终将其拖垮或者征服。而这些大贵族们则是抱着偷鸡的心态来的,现在鸡因为虞国皇帝看家飞了一半,到手了一小半,偷不到的鸡了,这些人就动了启程回家的心思。
人心散了。
“虞国天子的武功真的到了这样的境地?”穿着白色法袍的大汉问道。
尚东赞转过头,此人名叫巴彦·古力翁仲。乃是雍仲苯教的十三位上师之首,法号“雪山自在王如来”。其实自从佛教传入吐蕃之后,吐蕃贵族们便看着残忍嗜血的苯教不顺眼。
随便一场法会就要耗费大量的牲畜不说,仪式上还要许多珍禽和人牲,将活人剥皮拆骨更是不在话下。这些上师们口称这是信仰与福报,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愚昧。
现在之所以联起手来压制佛教,其根本在于遏制僧侣们的权力滋长,而不是因为这些苯教有多神圣高明。
不过话说回来,原本已经衰落的苯教也不知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最近十年高手层出不穷,每一个武功都突飞猛进就,这也让朗达玛灭佛有了依仗。
“巴彦上师,虞国天子脉轮所生的能量刚猛霸烈,他硬功又极强,近乎刀枪不入。便是善无畏全力出手也不能伤他。”
巴彦点了点头,转过身对朗达玛道。
“赞普若是因为这等小事便退兵,实在是得不尝失,本佛愿将诸位转世大成就者招来,将其诛灭。”
这位雪山自在王如来冷笑道:“几日后,我们十三位苯教大成就者便齐聚军中,那时只要我大军向前横扫关中直逼白玉京,虞国皇帝必有所动作,他只要现身,我们便将其擒杀。”
苯教大师的话语引得尚东赞和尚恐热一阵摇头。
军旅之事不是江湖斗狠,江湖上输了回去还能练功重来,战事一败那可是国运倾颓,社稷覆灭,绝对不能如此儿戏。
营帐之中一片沉默,这时赞普帐前的一位军官闯了进来。
“启禀赞普,探子说渭河南岸有虞军的动向,有步骑不下两三千人。”
“打得什么旗号?”尚东赞眉头一皱,难不成虞国皇帝忽然度过渭水去了南岸?可那里并没有吐蕃军队啊。
“旗号繁复杂乱,不成章法。”
莫非是疑兵之计?尚恐热望向朗达玛,突然身后多了这么一支部队,就是想退也麻烦了。
“再探。”朗达玛心头暗喜,这个虞朝天子,若是生俘了他可要好好招待,正焦灼的时候帮了自己一把。
“等确定了是谁,打垮他们再说撤也不迟。”朗达玛开口道:“有这么一支兵盯着,带着辎重奴隶,也走不快。”
尚恐热和尚东赞均点了点头。
而此时的渭水南岸,两个大光头正等着更多的光头赶来。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七节 法信
渭水南岸便是巍峨的终南山,终南山西起郿县,东至蓝田,连绵八百余里,一向都是隐士们推崇的洞天福地。隐士们爱这里,是因为这里离白玉京近,名声很容易就能传到朝廷中去,这便是所谓的“终南捷径”。
这样一处仙山前头,两个光头席地而坐,一人的打扮不僧不俗,不过脖子上的念珠还是能看出他的个和尚。
另外一人后背上还背了一口造型奇异的长刀,他面相凶恶,浓眉大鼻,一双圆眼滚来滚去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
在他们二人身后,便是江湖上的好汉们,来自三山五岳的好汉们聚在一起,嘴上切着贯口,讲着家常。
什么“红通通一炉香,敢问金铃,拜得那座高峰,烧得何等香。”“义气忠心一炉香,挂紫金铃铛,拜上少室嵩阳,请桃园三炷香。”这样一段顺口溜之后,也就算问过了来路。
所谓铃铛,就是指马上的铃铛。自古来响马道上的规矩,就是要在马脖子或者胸口挂个铃铛。切口中带着铃铛的,便是江湖上人物。
如今胡虏入侵,内忧外患,正是大丈夫救国救民的时候。少林寺的方丈法信大师和连云寨的杜大当家广洒英雄帖,邀请三山五岳的朋友们一起来关中地面杀胡救民,替天行道。
大家行走江湖虽然以武为尊,不过也要看名头和势力,杜大当家与法信神僧虽然并未添名于七宗之内,但一个是绿林道上的魁首,一个是武林门派里的泰山,他们二位邀请大家赴会,自然惊动了不少江湖上的朋友。
坐在最前面引领群雄的两位秃头自然身份显赫,能够压住桀骜不驯的江湖人。
一位是连云寨的二当家“紫雷刀尊”太公冲,另一位就是当朝国师,名震漠北的盖世妖僧那罗延。
“阿弥陀佛,有情皆苦。”那罗延长叹一声,面目悲苦。
那罗延本以为自己的忍辱波罗蜜已经算是修到了境界,然而领着这些江湖人着实又磨了一番他的性子。
就这么些江湖人聚在一起,营地中每天都要要抬出去几十具死于斗殴下毒的尸首,要不了多久,根本不用吐蕃人来打,这些人自己也要因为私斗散了。
坐在他对面的连云寨二当家太公冲也跟着阿弥陀佛念个不休。
“师傅说得是。”太公冲侧过身子看了一眼那边的江湖好汉们,那边又闹出一阵喧哗,纷乱的叫好声之后,人群之中又起了纷争,两个武林少侠拉开架势,准备先干上一场。
太公冲耳力不错,依稀听出来这是之前就结下了仇怨,一人夺了另一人未婚妻子的元红。所谓杀子之仇,夺妻之恨,现在正好碰上了,那就要决出个生死高低。
连云寨的二当家转过头接着跟身前的大和尚道:“师父佛法修为深厚,也该知道看破放下的道理,不必萦怀于心。江湖儿女,快意恩仇嘛。”
那罗延默默诵了一会往生咒,然后对太公冲道:“太公施主,你武功通神,所谓师生之说,贫僧实在是担当不起。”
漠北妖僧暗道一声冤孽,自从回鹘作乱的当日看见了太公冲,发觉此人身上觉无波动之后,那罗延“万物皆波”的里路你就被实例推翻了。为了验证假说,那罗延亲自去往终南山连云寨去找太公冲的踪迹。
结果真叫他给找着了。更奇的是,太公冲对那罗延的疑问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态度十分之好。
太公冲说他本是辽东人士,少年时以采参捕貂为生,有一日他进入老林之中,离奇的发现了一处宫阙的遗址,那宫阙的样式与凡间飞檐斗拱的建筑格局不同,别有一番异样的特色。
最妙的是,宫门乃是两块硕大的鎏金青铜大门。
太公冲那时是少年心性,看着鎏金的青铜大门暗自欣喜,且不说大门上面交错的黄金,就是铸门的青铜也是可以敲下来几块直接当钱用的。
年少的采参人二话不说便直接动手,掏出小锄一阵乱敲,金子和青铜没有敲下来,门却开了。
太公冲推门一看,这宫殿外面看着极大,推开门后却不过是巴掌大的一间小屋,里面放着一口奇型长刀,两本本秘籍,还有一包金银首饰和一个小盒子。
小盒内装得是太平道吃了就能将凡夫变成先天高手的“九转龙虎大丹”,秘籍是用小篆写就的《紫度真功》《雷狱刀经》。太公冲穷小子得宝,吃了金丹拿起神刀,凭借着两门神功,直接在江湖上闯出了明堂,立下了诺大的家业。
太公冲言尽于此,至于说什么波动不波动的,他也不是很清楚。
那罗延解下了疑惑,一方面确定自己的推衍必然是除了问题,另一方面又猜测或许是上古奇功所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麻烦的结束,那罗延问明了究竟,正准备告辞离去的时候,太公冲直接抱住了他的大腿,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说什么也不让大和尚离开。
那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绕是那罗延一颗千锤百炼的禅心,也染上了些许哀伤。
待那罗延问明所以却是立刻头大如斗。
据这位太公先生所说,他对自己是一见如故,好像看见长辈一样的温暖。靠近了自己心里就说不出来的熨帖舒坦。
1...5354555657...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