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城南的蒋侯庙被官府的人围了起来,手持长刀身穿锦袍的提点刑狱使司的官差里三层外三层的将那里盯了起来。
街面上巡逻的官差一个个面目凝重,比往日多了许多肃杀的味道。
大家明面上不说,心里都知道多半是城中又惹出了事端,才有这样的场景。
江湖人的世界要复杂得多。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流言在传,道圣昨夜于城南蒋侯庙大战承天剑宗。
最终结果,道圣退,岳顾寒死。
因为这一档子事,金面枭的日子很不好过。
金面枭,京城地面上的人习惯称呼他为枭爷。
他原本是白玉京内一跺脚地也要颤上三颤的奢遮人物。
前段日子失风打了眼,被提点刑狱使司抓走教训了一番,后来虽说给放了出来,但毕竟还是伤了元气,丢了面子。
自从程奇力覆灭之后,金面枭就蜗居家中,将门下的生意交给徒弟们去处理,一个人静静的品茗,外出也少了很多。
最近在江湖上不怎么动活,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麻烦不会自己找上门。
今天早上,提点刑狱使司衙门的人就过来递上帖子,李绅李公垂请金面枭今天去衙门里走一趟,要和金老大话话家常。
上一次去提点刑狱使司衙门,金面枭这大佬的面子丢了个一干二净,他是真的不想再去送脸上门了。
金面枭坐在家里发愁。
自己是白玉京中头一号的会首,出了什么事,各方人物都会将他金面枭作为施力的要点。
蒋侯庙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金面枭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就只想老老实实的把钱给挣了。
只是大家都不会让他超然于世外,一定要他下来搅浑水不可。
正在那里发愁,门外七弟子西门岙就捧着一张帖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金面枭座下七位弟子,前六个弟子都在为他打理帮会,只有这个老七最聪明伶俐,会察言观色,金面枭留他在自己身边。
“师傅,终南山来人了,手里拿着的是英雄帖。”
金面枭眉头一皱。
终南山,英雄帖,连云寨。
只有连云寨的人才会手持英雄帖,这是他们行走江湖随身携带的名刺。
三山五岳的朋友们看了英雄帖都要敬上三分,因为连云寨实在是绿林届的魁首,强梁行里的状元。
即便是金面枭这样一位大亨,在对上连云寨的时候,都要比往日更加谨慎一些。
“来了多少人,领头的人是谁?”
金面枭面露紧张。
“只有两个人,领头的是个光头。”
金面枭从太师椅上站起,倒背着手在花厅内走了两圈。
然后抬起头,眼睛里流露出一股锐利的意味。
“快快有请。”
连云寨的人和金面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连云寨的当家之中,金面枭唯一熟悉的光头,那便是二当太公冲。
若来的光头就是这一位,那金面枭就必须正视起这件事来。
金面枭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提点刑狱使司上上下下的眼睛都在盯着他,金面枭知道李绅的想法,让自己臣服下来给朝廷做个看家护院的狗。
要想让狼变成狗,这位李使君还要多下些功夫才行。
没过多久,西门岙就毕恭毕敬的在前面领着两人走了进来。
第一位自不必说,牛山濯濯的一个光头,配上笑眯眯的面容,正是连云寨的二当家太公冲。
另一位生得一副鹰隼豺狼之相,眉宇间满是凶戾之色,穿着一件黑色锦袍,虽然样子依旧是中年人的模样,头上的发色倒是白的比黑得多。
发髻上插着一支木簪,就这样倒背着手走了进来,看样子比太公冲的气派还要大上一些。
金面枭皱起眉头,他怎么来了。
“枭爷,好久不见了。”太公冲抱拳施礼:“咱们这次算是叨扰了。”
太公冲的身家地位哪里还需要和金面枭客气。
金面枭赶紧抱拳回道:“太大哥折煞小弟了,大哥和柴前辈还请上座。”
“紫刹”柴朗,巴蜀一带势力最大的黑道巨擘,已经退隐十几年,一直有谣言说他已经死了,想不到今日竟然跟着太公冲再次出山,实在是出人预料。
太公冲嘿嘿一笑,找了上手的一个座位大马金刀的坐下。
柴朗神色阴冷的瞥了金面枭一眼,也找了个座位坐下。
只有金面枭和他的好徒弟西门岙还站在花厅之内。
这二位恶客来了,倒挤得金面枭没有了地方。
“岳顾寒死了。”
太公冲的第一句话就震得金面枭面色发紧。
承天剑宗,天下第一神剑,江湖公认七宗之中武功最高的一位。
死了?
金面枭看着太公冲,不管别人信不信,枭爷不信这种疯话。
岳顾寒要是会被人杀了,除非太阳从西面爬起来。
“宫里面传出来的消息,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太公冲伸出右手小指挠了挠头皮:“昨晚道圣和承天剑宗在白玉京城南蒋侯庙交手,道圣伤退,剑宗败死。”
说到这里太公冲长叹一口气。
他也是道圣布下的种子,对无铭的情感也相当复杂。
听闻了岳顾寒身死的消息,也让太公冲心中平生出许多波澜。
“宫里面?”金面枭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平静:“他们怎么知道?”
“高手之间有气机感应,剑宗和道圣交手就好似暗夜之中的一大团篝火,真正的高手自然会被吸引。”
说话的是紫刹柴朗,他的声音冰冷沙哑。
“而这白玉京中,剑宗之下的第一高手又是谁来?”
金面枭低下头,京中谁的武功次于剑宗,那自然是皇帝。
“皇帝带人给剑宗收的尸。”太公冲看着金面枭:“宫里面传来的消息,等皇帝带人赶到蒋侯庙的时候,道圣已经不知去向,只有剑宗的尸身还留在那里。”
“传说是皇帝给剑宗入殓的。”柴朗看着金面枭:“但是我们不信。”
你们?金面枭看着太公冲和柴朗,看来这紫刹也跟连云寨混到一起了。
“所以请你枭爷动动手面上的兄弟,帮咱们问一问看一看寻一寻。”
太公冲看着金面枭,貌似粗豪的面孔下,一双眼睛闪烁着属于狡狐的黠光。
凡有过往,必留痕迹。
岳顾寒死了,道圣伤了,这样的大事实在是勾动了许多人的心思。
剑宗牵连的是无敌的剑术,他秘而不宣的种种秘笈,随便一个傻子拿到手,都能混成高手。
不过这都是次要的,真正要紧的是道圣。
毕竟,若是能将受伤的道圣握在手里那就等同于长生抓在手心了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节 昏迷
冬日的天还未亮,宫里面就开始了忙碌。
皇帝穿着一件裘袍,坐在龙椅之上,低头听着一旁的御医做着汇报。
道圣离去之后,皇帝就发现道圣的状态不太妙。
在挥出了那惊人的一剑后,岳顾寒似乎也耗去了他全部的能量,直接昏死了过去。
这位承天剑宗现在就是李旭最大的大腿,皇帝自然不敢轻忽。
经过初步的查探,李旭发现岳顾寒的问题并不严重,最多就是有些穴道的外伤,体内的真气真元还在不自觉的修补着身体,远不至于到昏迷的程度。
李旭也顾不上管横倒在一边的贺拔崧、李拐子、司空弄月这些人,直接带着岳顾寒回返了宫中。
一回到宫中,李旭一面命人将蒋侯庙封锁,李拐子、司空弄月外加贺拔崧通通抓到宫中看管起来,并在宫中放出风声,说岳顾寒已然身死。
另一方面又让人传来御医,让医生们对岳顾寒的伤势提出一个治疗的办法。
李旭能够依靠武学修为判断出剑宗的伤势,但是如何调养却非自己所长,还是要靠宫中的大夫们来帮帮忙。
宫中的太医,一般都由太医署管理,人员更替主要是父死子继,这也导致太医们的业务能力往往参差不齐。
按照惯例,太医们分为两班,轮流当值,今日当值的太医孙引之正好是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一位。
孙引之今年已经六十三岁,因为保养得法,更兼生活无忧,现在精力也还算旺盛,算是现在太医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听说皇帝传唤御医,他赶紧收拾好了药箱,在太监的引导下直奔皇帝的寝宫。
谁都知道当今陛下不喜欢明堂宫之类的正殿,偏偏爱在清凉殿这样的夏殿居住,还在夏殿附近大兴土木,改造宫室。
什么炼丹的丹房,供养国师那罗延的斋堂都安排在清凉殿左右。
孙引之便只好跟着太监直奔清凉殿而去。
到了清凉殿附近,领路的太监直接带着他去了丹房。
丹房附近现在已经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黑云铁卫的官兵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这座矮小的殿阁围了起来。
最里面站着一名年轻的军官,他穿着一件黝黑的铁甲,脸上带着铁护面,让人看不出面具下面的表情。
这军官一副战时的打扮,右手捏着一柄长弓,腰间的箭壶内插满了狼牙箭。
除了箭壶,他腰间还有一柄小锤,一把直刀。
孙引之看这个架势,又想起了当时皇帝中毒,然后火并程奇力的那段日子。
太医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治好了病有时不一定有功,治坏了则往往要出事。
为孙引之领路的那个公公向那青年军官见礼,那身穿戎装的军官也点头还礼。
“燕校尉,这位孙先生是奉诏过来的,这是他的腰牌。”
说着那个公公将一块玉牌交到了年轻军官手里。
燕叁接过腰牌,看了看太监,又瞅了瞅太监身后的那个老头,看上去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应该是个不赖的郎中,于是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进去了。
验过了身份,孙引之小心翼翼的进了丹房。
这里平日里都是宫中守备最严的地方,等闲人不得随意进入。
今日一进来,倒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分隔出来几间房间,孙引之看到其中一个房间内摆着一个大炉子,旁边的多宝格上还有一些看不懂的金属构件。
太监领着孙引之又绕了绕,终于来到了皇帝所在的房间之内。
房间正中摆着一把椅子,大虞天子李旭正坐在上面,面色苍白,一看就是元气大伤的样子。
国师那罗延面色沉重地站在皇帝边上。
除了这二位之外,皇帝对面摆着的桌子上还躺着一个中年男子,看样子跟中了风邪一样躺在那里。
孙引之一时之间也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任务到底是给皇帝瞧病还是去看躺在桌子上的那位。
因为本着一个医生的眼光,孙引之觉得这二位都病的不轻。
“孙先生不必行礼了,先看看这人到底是什么病症。”李旭坐在龙椅上,体内的真气还不时有些躁动。
道圣那一击毕竟是损伤了自己的根基,虽然后来借着怀海那个死和尚的势稍微挽回了一些局面,但是内伤还是坐下了。
李旭一直到现在都觉得并不是很舒服,体内的真气造成的伤害几乎已成无法挽回之状。
失控的赤色真气横扫全身,几乎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敌人一样在蹂躏,脏腑移位,筋肉破裂这样的重创让生机渐渐从自己体内消退。
那罗延也在劝自己,以后还是少与人交手为好,因为那罗延担心自己一但出手,业已破碎的身体经受不起真气的冲击。
现在最好的策略就是假以时日慢慢以真元调养伤势,再服用一些天才地宝,一切等到痊愈以后再说。
孙引之谢过了圣恩,走到岳顾寒身边又是把脉又是翻眼皮扣嘴巴的一同忙活。
半响之后,这位老御医才向皇帝说明了一下岳顾寒的症状。
“启禀陛下,微臣看这位先生的伤势,其实还是很重的。”
李旭点了点头,这郎中的话近乎于废话,被道圣一顿暴打,这要是伤势不重,简直可以去做神仙了。
“这位先生的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伤,共有十几处,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只要缓缓将养,不出一个月,应当就可以痊愈。”
“唯一麻烦的是这里。”孙引之冲自己的脑袋比划了一下:“这位先生有些惊魂失神的状况,看脉象也有些脑卒中、邪风入脑的征兆,微臣恐怕他要这么昏迷上一段日子里。”
李旭皱紧眉头,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剑宗的昏迷应当不是那些外伤所致,而是运出伤及道圣根本的那一剑的结果。
皇帝猜想这一剑应当大大折损了剑宗的精力,所以才导致剑宗昏迷不醒。
“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他早点醒过来吗?”李旭问道。
岳顾寒实在是太过重要,李旭知道自己身边绝对不能少了这位剑宗。
“微臣先用针灸之法对他加以刺激,然后以龙眼肉、灵芝配以酸枣仁煎药,配以参汤,这么几味宁神安魂的药一下,应该可以加快他的恢复速度,只是能不能醒来,还是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李旭点了点头,事已至此,也就只有如此操作了。
“你暂时就在丹房居住,不要回家了。有什么用度就向人提,一定要把他治好。”
皇帝吩咐道。
孙引之立即表示了然。
“该去上朝了,陛下。”那罗延面色紧张地对李旭说道:“剑宗这里有我照应。”
李旭点了点头,岳顾寒若是一直不醒,着实是一件麻烦事。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一节 弘正(加更谢月票)
大虞的早朝其实并不算早,大臣们不用早早的从被窝里爬起来到宫中去。
前些日子,当今天子还将早朝的时间往后错了三刻,错出来的时间用来给大臣们在宫中享用一顿早餐。
这样虞朝的官员们就不用为了赶早朝而买道边的胡麻饼了,还写诗赞美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说起来实在是有些丢人。
皇帝收拾完毕,便到了明堂宫,准备今日的早朝。
大臣们已经用过了皇帝准备的早餐,在监察御史的安排下进入了明堂宫中。
他们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了昨天夜里发声的事情。
江湖与朝堂从来都不是割裂的两面,双方彼此交织叠加,让人看不分明。
大臣们按照文武分左右两班站好,内侍为韩岗取过来椅子摆好,今日的朝会也就这么开始了。
依着惯例,朝会的开头不是由皇帝起头,就是由韩岗起头。
现在皇帝要把大的调子定下来。
“列位臣工,有件大事要告于你们知晓。”
李旭的气息有些微弱,道圣那破冗捣虚的一掌实在是太过厉害,彻底伤了自己的元气。
底下的大臣们噤若寒蝉,他们当中有不少已经知道皇帝要说的大事到底是什么,也由得在吃早点的时候听说了。
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睛扫过下面一个又一个的臣子,他们的每一个念头清晰的倒映在李旭心里。
在借着释圣的手将意识沟通了那七枚道种之后,李旭的烛照之能进步了不少。
“承天剑宗岳顾寒,昨夜在城南蒋侯庙遇难了。”
虽然皇帝所说的事实大家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但是亲耳听皇帝确认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毕竟,死得那位是承天剑宗,而动手的人是道圣无铭。
“剑宗于我朝立有殊勋。”皇帝盖棺定论道,这算是给岳顾寒的身后名定下了基调。
岳顾寒作为江湖中第一流的人物,倒向皇帝,倒向朝廷,这就已经值得朝廷对他的身后事加以肯定。
更何况岳顾寒前有斩杀俾路托萨平定摩尼教之功,后来追随皇帝出征吐蕃,在杀死朗达玛安抚边疆上也立下了功劳。
这么一来,对岳顾寒的评价就绝对不能低。
然而杀了岳顾寒的毕竟是道圣无铭,那可是大地游仙一流的人物。所以兴师问罪,将无铭抓过来明正典刑为岳顾寒报仇,却是连提也没有人提。
说句难听的,这就跟下雨天被雷劈死一样,这就算是死于天数,也没听说有人去找天报仇去。
被无铭杀了也差不多是这么个道理。
“朕决定派白乐天为营建使,在乾县为岳顾寒营造园陵,以亲王之礼葬之。”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觑,知道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皇帝也知道派人将道圣缉拿归案纯属扯淡,所以将岳顾寒厚葬,这也算是应有之义。
毕竟这位岳先生前前后后为国操劳,也算是为皇帝、为大虞办了些事情,以亲王之礼埋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然后礼部尚书站出来先提了一下礼部会大力配合白乐天先生,只是具体的丧葬费用,礼部想知道这笔钱从哪里出。
皇帝立刻表示这笔钱会由宫中出,不会为外朝增加负担,于是户部尚书长出了一口气,而礼部尚书乐呵呵的表示了支持。
官僚们是一贯如此的生物,眼前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旭看着下面的臣子们,这些人会不会想到伴随着道圣的现世和岳顾寒的离去,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皇帝猜不出岳顾寒的第三剑会对道圣造成怎样的影响,或许道圣会和剑宗一样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养,或许道圣只要睡一觉就能恢复。
不过江湖毕竟是乱了,江湖一乱,天下就不会宁静。
一年的时间,七宗中少了两个,一个是排在最后的萧戴胜,一个是排在第一的岳顾寒。
这天下,这江湖,何其多事?
下面的臣子们还在议论,议论葬礼的规格,葬仪的形制,要给岳顾寒一个怎样的谥号。
李旭已经没有心思在想这些了。
失去了岳顾寒这个臂助,面对随时有可能归来的道圣,皇帝要十分小心才行。
今天朝廷上要议的大事并不只剑宗辞世一件。
韩岗在大臣们的议论告一段落之后开口了。
他没有提岳顾寒的事情,似乎剑宗的死就仅仅停留在死这样一个层面上,不必过多延伸。
“陛下,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上书,他准备于三日后出发,由魏博走河南道,奔洛阳,由风陵渡过潼关,赶赴帝京。他此行共有侍从八百人……”
田弘正赴京,这是继岳顾寒去世之后的第二个重磅消息,更引起了下面臣子一阵阵议论。
魏博节度使终于在磨蹭了很久之后动身了。
只是随扈的队伍八百多人,会不会有些夸张?
联想到魏博镇一贯的跋扈记录,朝臣们都有些忐忑。
平心而论,李旭很想把朝会给取消掉,或者改一个形式。
这么多的官员,这么多人,就注定了有些重要的事情并不能在朝会上讨论。
比如朝廷对田弘正,对魏博的真正态度。
这里适合在事前吹风,而不是议论大事的地方。
“诏令沿路各军州,都要对田令公恭谨,不得怠慢。”李旭回应道。
田弘正身上也有一个中书令的职衔,也可以跟韩岗一样尊称一声令公。
礼数虽然不能短,但是这田弘正竟然要带八百人入京,李旭皱紧眉头,这个田弘正到底是怕死还是另有所图?
也不是李旭疑神疑鬼,若是放在平时,不要说八百人,就是田弘正带着八千人一路武装游行到白玉京,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只是现在东山会隐藏在水下,岳顾寒伤了昏迷不醒,自己又受了内伤,这个时候田弘正的八百多名护卫就有些碍眼了。
“微臣以为不可。”
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这声音李旭听着有些熟悉,抬头一看,原来是老熟人韩退之。
这个一贯的反对派又一次冒了出来,让李旭感觉到这些反对派还是有点用的。
厚待魏博,让田弘正放胆入京,为解决河北藩镇营造一个契机。
这是皇帝和韩岗以及整个朝廷上层的共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朝廷就要给予田弘正优渥的待遇。
但是这不意味着一昧的妥协和退让。
譬如带着八百多扈从武装履行,这就有些过分了。
但无论是李旭还是韩岗,现在都不适合有什么表示,以免吓到田弘正这个惊弓之鸟。
然而还是需要有人把老田头敲打敲打。
这个韩退之现在看起来就很不错了。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二节 错莫
魏博节度使、中书令田弘正穿着一件赤色的圆领衫,外面套着一件白色狐裘斗篷,骑在一匹黑马上望着眼前的河水。
卫州附近的黄河已经全部封冻,大河好似一条玉带蜿蜒向东,说不出的气势雄浑,让人望之胸胆开张。
树木凋零,万物肃杀,这样冬日常见的景色里,只有一条长长的队伍好似一条长蛇一般从田弘正身后蜿蜒而来。
田弘正原本是措大出身,看见眼前的景象,心中难免有些触动,有点诗意在胸口憋着。
只是多年戎马倥偬,这点诗意左憋右堵,就是放不出来,环顾一翻左右,进士些粗笨的军汉,这一点诗意也就这么悄没声的散了。
魏博节度使、清河郡王田弘正今年刚过五十,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不少痕迹,他左眼眼眶处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魏博混乱年月里跋扈的牙兵给他留下的纪念。
1...7374757677...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