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白先生,您的诗我可是最喜欢的。”王宝臣笑嘻嘻地看着白乐天:“您可真是天上的文曲星啊。”
白乐天嘴角挂着一丝尴尬的微笑,这位王节帅热情是真的热情,但是夸起人来真的让人不舒服。
就好比刚才他说他喜欢白乐天的诗歌,白乐天傻乎乎得还问他最喜欢哪一句。
这位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然后被旁边的掌书记给捏了一把。
但是王节帅仍然不甘心,又补了一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一句出来,王节帅旁边的那个掌书记一脸死了亲娘的样子。
白乐天干脆就不问了,显然这位王节帅是把皇帝身边大臣们的诗都背了一遍,仓促之间拿来搪塞。白乐天心说这要是继续聊下去,还能把李德裕与牛僧孺的诗歌都聊出来。
于是乎白学士就只能在那里听着王宝臣将什么“文曲星”什么“诗坛领袖”翻来覆去的念叨。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皇帝御驾亲政,王宝臣将自己的节度使衙署让出来给皇帝当行宫,陛下刚刚进去晋州那边就传来了急报,一时之间也顾不上搭理王宝臣。但又不好凉了人家一心为国的赤诚,就只有让白乐天出来顶一下。
白乐天也没有熬多久,另一边的元稹穿着官服一步三晃的走出来。
“乐天,陛下召你咧。王节帅有段时间没见过了。旬月不见,易安兄,你这风采更胜往昔啊。”
之前元稹奉皇帝之命去东南的时候,曾经从河中府这边过黄河,当时王宝臣便将他照顾的不错,现在故人重逢,彼此之间自然有一份热络。
“元学士说的客气话。”王宝臣嘿嘿笑道。“咱们兄弟谁跟谁啊。”
“大帅说错了,元公深得陛下信重,现在已经高就比部郎中,司掌朝廷财政大权。虽然不复翰林学士之清流雍容,但也已经入职中枢,假以时日,少不得要叫一声元令公啊。”
王宝臣和张易安一逗一捧,将元稹哄得舒舒服服。
“易安兄,节帅加令公那是早晚的事,我这个小小郎中怎么能比啊。”
元稹就这他们的花头就在外面这么胡侃起来。
河东节度使的节堂之内,皇帝正坐在椅子上看着从白玉京中发过来的文书。
此次皇帝亲征,名义上留在京中监国的是光王李忱,其实中枢说话的还是韩岗,京中的具体实权还是握在京兆尹李德裕还有提点刑狱使李绅的手里。
所有用印的诏书以及各类情报,无论巨细都要向皇帝驻跸之地发来一份。
李旭此刻正在看一份李绅发来的情报,白乐天站在他身前不远的地方,而新任的右监门卫大将军,那位曾经在太平道中工作的宗教界人士普祥正站在门口提供警卫。
皇帝这次也把普祥拉了出来,一是考虑到朝廷现在的确乏人可用的现状,二来也是为了降低白玉京人民群众遭遇“奇遇”的风险。
情报并不算长,主要写的是几个人的动向。
田弘正已经过了洛阳,期间和裴度这个老对手彼此大醉一场,已经接到了皇帝让他北上的消息,已经从洛阳转而向北,去河中府同皇帝会和。
李吉甫过了汉中府,即将到达白玉京,但是据在连云寨的内线说,他之前和连云寨的茅冰城等人见过一面,据说是相谈甚欢。
陆贽已经从江东动身,大约还要两月的光景才能回到白玉京来。自从陆贽走后,江东民间似乎有些不稳的迹象,江南武林的耄老“落花流水”四奇出面,再加上几个帮会,准备摆下擂台,选出什么江南武林盟主,闹得声势很大,提点刑狱使司这边怀疑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李旭将手中的情报放到了一边,他转过头看着白乐天。
“和王节帅聊得怎么样?”
“不堪其苦。”白乐天摇了摇头。“王帅这么精明一个人,在那里装粗蛮的武将,他演得辛苦,微臣陪他演也很辛苦。”
“哦?”李旭嘴角牵起一丝微笑,“那朕回头要赏你些东西才行。”
“那倒是不必了,陛下上次送臣的东西,臣真是消受不起。”
“送你一对并蒂双姝,你还不满意了。”
白乐天对皇帝所谓的礼物,持敬谢不敏的态度。
据说前一段时间皇帝喜欢微服私访,也就是出宫瞎比溜达。在李德裕和李绅的陪同下去白玉京的西市转了一圈,回头就派人过来说要给白乐天送两个婢女过来。
还说是一对并蒂双姝,两个人长得是一模一样,就连皮肤的白净劲都一样。
所谓文人,大概就是人间骚气一石,这些穷酸平分八斗的存在。
白乐天从不避讳自己喜欢女人这个特点,听说皇帝要赐下来宫里的美人过来服侍,白乐天自然是极高兴的,还写了首诗来感谢皇恩。
没事还对李德裕、李绅、元稹这些人吹嘘,你们看看,你们虽然权力大,但是陛下心里面你们就是个干活的人,而咱白乐天那才是陛下的知心好友。
吹是吹了,只是李德裕他们看过来的阴测测的眼神和嘴角狠毒的笑意,让白乐天隐隐约约觉得这似乎并不是嫉妒这么简单。
果然没过多久,那两位侍女就在宫里公公的带领下上了门,可没把白乐天给恶心坏了。
两个身高七尺,腰围四尺,肩膀上的腱子肉铁铸的一般,最妙的便是这二位的皮肤模样的确是一模一样,都是乌黑一片,口中的贝齿倒是白得渗人。
张开了嘴,一顿饭能吃他个三四斤粮食,做起活来风驰电掣比男人也不差。
到了这时白乐天才知道皇帝说的并蒂双姝是怎么回事。
“陛下您那个不叫并蒂双姝,一个炉子里烧出来的两把铁锤还差不多。”
白乐天想起家里的大锤二锤,心里就十分的不痛快。
李旭闻言哈哈一笑。
“好了,快去把那位王节帅请进来吧。”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四节 捷报
“臣河中节度使王宝臣参见陛下。”
王宝臣与张易安一前一后跪在地上,一副恭顺的样子。
今天是李旭第一次见到自己手下的这位封疆大吏,王宝臣的资料皇帝很清楚,朔方军将出身,有不少边功,外似粗鄙而内里十分精细。当年走得是文党的路子才被擢升为一方节度,本来是周国公文敏行留下的后手之一。
他的这个身份在过去一向有些尴尬。
不过现在却不好说了。
文党在过去需要除之而后快的邪恶势力,现在则未必了。
过去的文党实力强大,有一个稳定的核心,今天的文党除了一个标签之外什么也剩不下了。
所以王宝臣知道,如果自己抓住机会,未尝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本来就不是姓文的,投靠文党是为了有机会出任节度使,现在再改换门庭,紧跟陛下才是光明大道。
李旭又翻看了几个文书,等了一会才示意跪在地上的王宝臣站起来。
“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现在就不说了。”皇帝将文书放到一边,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王宝臣身前。
这位河中节度使呼吸均匀,周身真气运转协调得法,虽称不上一流,但的确是个精通外功的高手。
“微臣当年误入邪党,实在是利益熏心之过,今日回想起来,悔不当初,微臣有负圣恩……”
李旭认为白乐天的话并能算对,因为王宝臣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
皇帝看着河中节度使眼眶中自然流下的泪水,赞美了一下这位的演技。
“这没什么的,就说朝中大臣,又有谁没有结党呢?”皇帝笑着:“你们这些外臣就不用说了,就说朝堂里面,就有韩党和帝党之分。”
“帝党之中,又能分成裴党、李党、陆党。以前有韩党、文党,现在也有李党。”
“都是我们这些臣子私心作祟……”
“世人皆有私心。”李旭摇了摇头。“近贤臣而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朕无德,身边没有多少贤臣,也就只有用一些不那么贤的臣子。”
李旭知道,在中国的传统理论和价值道德观里,大公无私才是追求,公而忘私才是理想。无论是儒家的田园牧歌,还是赤色的未来理想,都需要一大批无私奉献的人来实现。
然而可惜的是人都是有私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李旭见识过不知道多少私心作祟之下的罪恶。
国家专项银行的贷款因为一部分的利益熏心的官僚,被大笔拨付给了具有黑恶势力性质的地方集团。且不说这笔钱没有用到正途,等到地方集团拒绝还款,国家银行毫无办法,法院也没有能力进行清查。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那黑恶势力是通着天的。
等到了终于将隐藏在光辉之下的大老虎打倒,那个国家银行忽然想起了自己还有这么一笔贷款一直没有收回,法院也看到了法徽上代表的人民寄托。
然而这一切却要等到老虎的虎皮被拔下,一切尘埃落定,才终于有所反应。
李旭一直悲观地认为私心是不可能战胜的,因为你固然能够找到一两个具有闪光点的人,但是在整个大环境内,公而忘私数量的人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
皇帝很清楚,自己永远不可能带领着一群真正的贤臣去实现天下的复兴,只有依赖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小人去作这件事。
所以李旭对牛僧孺和王宝臣甚至韩岗、裴度都能展现出包容,因为李旭知道他们不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而且就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人民的慈父也会干一些他口中“麦淇淋式共产主义者”都不会犯得错误。
比如如果一代代割牛耳朵就会造出来没有耳朵的牛,只是无法证明为啥女性到现在还有***的李森科遗传学。
有这样的理论支撑的联盟农业,要能搞好就有鬼了。
还有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推广的农业改革,试点模范村改了以后一样要吃国家的救济,以及那些失修的毛渠都不了了之。
找到一群公而忘私的人来搞建设实在是太难了,李旭只有退而求其次。
皇帝的开门见山让王宝臣有些慌乱,他和张易安设想过皇帝可能的各种反应,唯独没有想到皇帝似乎相当不在乎他之前的表现。
“朕要谢谢你,你上次帮着元稹运了不少江南的丝绢入京,若是没有这批丝绢,朕要对吐蕃用兵也就没有底细。你这次又在晋州挡住了鱼辅国,并且为大军准备了相当多的粮秣军需,若是此战功成,能够荡平阉贼,你是元功。”
“都是晋州刺史崔佑的功劳,陛下,这个崔刺史一直不听我这节度的招呼,微臣不敢居功。”
李旭摆了摆手,随军的内侍们在桌子上铺开一张图,正是河东及周边的山势地理情况。
“你不也没杀他吗?节度使开衙建节,所辖各州府之人事财权军权都握在手上,你若是没有顾忌,为了你自己的权势将他杀了,也就没有了这一层。”李旭的话说的并不好听,但是也是实情。“崔佑要谢你不杀,不过你要是动了他,也就没机会在这里跟朕说话了。”
王宝臣额头上渗出不知道多少冷汗,他原本心中隐隐对皇帝还有些轻视之心,以为不过是个仗着蛮力横行的年轻莽夫。
今日一见才知道,当今皇帝若不是傻子,那就一定是个疯子。
即便再懦弱的皇帝也不会将下面大臣结党默认为一种正常。
这就好比一个妻子就算是知道丈夫要出去给寡妇挑水,就算明知道拦不住,也要尽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折腾,而不是默认“既然给寡妇挑水是拦不住的,那么还是彼此理解好好生活吧。”这种样子。
“河中这边的兵额,似乎并不是很足啊。”
皇帝看着地图:“你手底下也只有一万多人马。”
“晋州那边就有两千多近三千,晋州兵马使李胤是宗室,一向是听调不听宣。微臣手里能用的大概也就只有五千多人。”
河中虽然地势险要,是沟通三地的要津,可也正因为如此,兵力在设置上并不多。再加上王宝臣那个文党的尴尬身份,他也不能更不敢养出一支虎狼之师。
“你明日出发去晋州,李旭看着地图,四日前鱼辅国的先头骑兵就到了晋州,被崔佑挡在了晋州城下,昨日韩瑞的人马过你们河中,算到现在怎么也到了晋州城下了,晋州多半就算是稳住了。”
“今晚就会有晋州那边的信传过来,若是晋州依然在朝廷之手。”
皇帝抬起头看着王宝臣:“那你领着你那五千人再过去,加强一下晋州。”
正说话间,元稹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晋州捷报。”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五节 斩使
晋州刺史崔佑对鱼辅国从来就没有好感,对鱼辅国帐下的神策军更没有好感。
博陵崔氏是北朝时代崛起的望族,虽然在汉代崔氏便以儒学闻名,但是真正奠定了地位还是在北朝时代。
那个时代的崔氏土地阡陌相连,在坞堡之内聚族而居,凡同姓皆视为亲人,在黑暗而动荡的时代里默默积蓄力量,无论那些胡人的君主从何方而来,他们都不能小觑了博陵崔氏的力量。
然而那个时代终究还是远去了。
阡陌相连的土地因为族人渐渐入朝为官分散各地而渐渐缩小,倒是在白玉京、洛阳、扬州这样通都大邑中的崔家人越来越多。
原本和赵郡李氏世代婚姻的习俗也渐渐消失,唯一盛夏不变的大概只有博陵崔氏这个名号依旧显赫,即使朝廷改以科举考试选取官员,崔家的子弟依旧是朝堂之上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崔佑觉得朝廷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正如那位杜才子在《战论》中所说,根源在于藩镇,而藩镇之乱在于兵骄难制。
代北的神策军乱兵,打回京城一点心理上的负担都没有,甚至讲这种事情引为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这样下去朝廷又如何能不乱呢?
当崔佑得知神策军的那一队精锐骑兵南下的时候,崔佑心中只有愤怒。
崔家的根基在河北,那里已经成了藩镇的乐园,大量的军人家庭和为了供养士兵而不断家中的赋税,正在将博陵崔氏这样的大族一点一点摧毁。
虽然现在博陵崔氏因为世代入朝为高官,现在白玉京等大城市中的子弟要远比在河北老家的多,昔日的根基早已经化为乌有。、
但是博陵毕竟是家乡桑梓,哪一个姓崔的都无法忘怀的故乡。
现在这些盘桓于代北的神策军终于南下了,他们这一次起鼓鲜明的直指当今大虞天子。
即便晋州刺史崔佑对李旭观感一般,当他听到神策军使者口中的造反理由后都有些愤怒了。
“崔府君,咱们这次跟着鱼公公要回京,是要清君侧的。”
“清君之侧”,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口号。
作为一个政治口号,它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能够减少自己人心里的忐忑。虽然大家都知道要干掉皇帝,但是明着说出来还是会有些阻力,更会把自己陷入到同皇帝势不两立的对立面去,彼此之间没有了任何的转圜空间。
换成“清君侧”就好多了,在这个逻辑的解释下,那就是我们不是真的造反,而是为了消灭陛下周围那一部分蒙蔽了圣听的小人。
若是战斗力不够打输了,没有真正的清君侧成功,那也可以解释说己方的领导人才是真正应该被清君侧的对象。正是己方的领袖蒙蔽了大家,所以大家才会对抗圣明的皇帝。
事实上当汉初叛乱的七国打出这个旗号的时候,很是麻痹了相当一部分汉朝的官员以及汉景帝。
但是现在距离七国之乱已经有近一千年了,而且当初举起这面旗帜的七国都是皇帝的叔伯长辈,而且也是作为宗室屏障的宗藩。
他们喊出来要给刘氏天下清君侧还算是有说服力。
今天你鱼辅国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居然敢大言不惭的给皇帝充长辈。就算你不要脸的说出来,咱们这些要脸的读书人可听不进去。
“原来鱼公公要入京清君侧啊。”崔佑看了一眼对面的晋州兵马使李胤:“只是鱼公公奉皇命统领大军镇守代北,要盯着回鹘人南下,一旦离开了太原,三受降城那边又该怎么办?”
“大将军已经在三受降城大败回鹘可汗光明胜,北地已经没有威胁了。”年轻的神策军骑将是个口舌便利的人,扯起谎那是一套一套的。
“崔使君,鱼公公可是很看重你的。”那个骑将还瞥了一眼晋州兵马使李胤:“二位一个是关东名族,一个是宗室,可千万不要自误。”
“鱼公公这么看重我,我怎么能愧对他呢?”崔佑一副十分意动的样子:“想我博陵崔氏,自先汉便以儒学闻名,世代不忘孔孟教诲,谨守家业。”
“如今你们要让我背叛皇帝,我这心里实在是转不过弯啊。”
“崔府君,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当年神皇帝在位,四镇称王。到了后来,除了大虞天子,一国之内有二帝七王并立。”那个骑将缓了缓道:“李旭昏庸,鱼公公身为国之辅弼,有神皇帝遗下的秘旨,崔府君若是真为了大虞江山计,更应该追随大将军。”
大虞朝廷到了今天,依旧把皇帝当回事的真没有几个了。
崔佑大概就是硕果仅存的几人之一。
“你还是听懂的。”
说着崔府君挥了挥手,左右侍立的甲士左右围了过来。
那充当说客的骑将原本以为崔佑这便服软了,却没有想到这位崔使君竟然摆出了一副翻脸的样子。
“既然鱼辅国那个阉宦知道我恪守孔孟之道,那你也应当知道我身为虞臣,断没有放纵你们这些逆党的道理。”
崔佑冷笑着,周围的甲士们一拥而上,那个神策军的骑将连拔刀都未来得及便给甲士们拿住了。
能被选为使者,这个神策军的骑将自然也是个有胆量的。
“崔佑、李胤,你们二人螳臂当车,老子在黄泉等着你们。”
他就这样一路叫骂着被拖了出去。
“他娘,这小子倒是个有胆的。”晋州兵马使李胤顶盔掼甲站在一边,这位宗室军将身穿厚厚的扎甲,整个人好似铁塔一般,脸上有着稠密的胡须,美髯一直垂到胸口。
李胤同崔佑关系极好,两人彼此扶持,维护着晋州在河中节度使帐下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崔佑为李胤帐下提供物资和粮饷,而李胤则为崔佑提供和王宝臣扳手腕的底气。
“能作使者,自然要是个有胆器的人才行。割了人头,丢出城去。”崔佑整理了一下衣袍,早有一旁侍立的家人将他的佩剑和弓矢拿过来。
崔佑早年间曾在岳麓山柳子岳门下求学,这剑术与射艺也算是他的本色。
“怕是有一场恶战,府君就居中调度,我这便去北门那边。”李胤望向北方,虽然拒绝鱼辅国招降是二人一致的意见,但是想到两人接下来要遇到的凶险,李胤心中也有些忐忑。
对面可毕竟是鱼辅国统领的大军,别的不说,若是鱼辅国亲自登城,就他那一手炎阳奇功,这晋州城内所有人都只剩下引颈就戮而已。
崔佑似乎看穿了李胤心中的隐忧。
“不必担心,晋州地处要冲,联系三地,陛下绝对不会允许河中有失,王宝臣也不会坐视鱼辅国拿下晋州,我估计不出三日,援军必到。”
“但愿如此吧。”李胤笑了笑,他和崔佑早就有了在此地殉国的准备,只是两人谁也没有公开说出来而已。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节 马强
最先抵达晋州城的是鱼辅国帐下的一千五百多名精锐骑兵,他们从太原出发,一人双马,昼夜兼程,就是要兵贵神速,在河中和白玉京有所反应之前尽快拿下这座南下之路上的钉子。
担任这一支骑兵统领的是鱼辅国的心腹,右神策军大将军马强。
此人刚过四十,头发已经谢顶,他干脆剃成秃头,倒也是牛山濯濯看着爽利。
他没有穿着铠甲,只是穿着戎服,骑在马上看着刚刚从晋州城里递出来的人头。
那个骑士的面容他很熟悉,似乎是姓石,原本是西域的商民,后来国家被灭,他们这些昭武九姓就搬到白玉京中,之前神策军扩编,不少商人借着机会混了一个神策军的出身。
这个姓石的大概可以算是这一批中有胆色的。
马强心中升起一丝愧疚,他觉着若不是自己命此人入城,或许他还不用死。
“马帅,这个晋州城看来是要和鱼公公作对了。”
鱼辅国的谋主卢平穿着一件白色的狐裘,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上,他这一次是向鱼辅国请缨,要跟着第一批南下的人马下来。
卢平身后不远处,是一个穿着杏黄道袍的道士,据说是太平道中人。
马强知道这一次鱼公公为了南下,不仅同回鹘人媾和,还和太平道以及河北藩镇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增添了不少助力。
“李胤早就做好准备了。”马平看着前方,眼前这个局面他心中基本已经预料到了。
晋州虽然地处要冲,但是其城墙却是一道普通的土墙,连包砖都没有一层,南边向阳的地方甚至还有几颗树顽强的从墙体内长了出来,前几日才被崔佑派人砍断。
自从皇帝诛杀程奇力,白玉京正式和太原翻脸以来,晋州的局势就一日比一日紧张。崔佑和李胤自然抓紧时间作出调整,先将城墙外面那些接近墙体的民居尽数拆除,并且在城门之外设立军寨,作为城门的屏护。
1...8586878889...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