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更何况,鱼辅国与程奇力看不惯陆贽,他们就看得惯太后他们插手军权?
“不要慌,这些都是小事。”李旭将他写满名字的纸张揉成一团,运上内力一拧,然后将纸屑落在桌上。
“大将军可曾探清了回鹘人那边的底细?”李旭问道,朝局虽然动荡,但是只要韩岗与鱼辅国还在,白玉京内最强的武力天威军还掌握在程奇力手里,那要担心的就不是李旭而是太后。
找几个面首磨一磨是很爽,但是也要看程奇力这些还感念神皇帝大恩的公公们肯不肯原谅你。
白玉京的事翻不过天去,可北边的天,那可是要塌了。
陈朝恩点点头,然后将鱼辅国所得的消息转达给了皇帝。
原来回鹘本来是漠北的大国,国力雄厚,虞朝也要倚重他们,然而最近却真是出了大事。
回鹘可汗驽骍年迈将终,膝下只有两位王子,一个唤作笃力,一个叫光明胜,依照驽骍的愿意要传位给幼子光明胜。
然而却有一处不妥,他的长子笃力与回鹘宰相药失罗都虔信佛教,而幼子光明胜和他的大妃敬妙香都崇信摩尼教。
回鹘部落之中,摩尼教本来就日渐占据上风,回鹘宰相药失罗生恐再立一位笃信摩尼教的可汗,让佛教更加式微,于是意图趁着可汗年迈发动政变,让笃力登基上位。
谁料行事不秘让净妙香察觉,密谋变成了明争,可怜驽骍尚未归天,儿子们就为了争夺可汗大位而大打出手。
回鹘可汗帐下的两支甲骑具装,“净世明炎”与“摩利支天”本来就有宗教的区分。摩尼教崇拜光明,认为世人都是黑暗所生,唯有崇拜光明才能洗去黑暗得到解脱。而摩利支天是天竺神话里的战神,被佛教引作护法。
所以“净世明炎”多半都由信奉摩尼教的勇士组成,而“摩利支天”得兵员多来自信奉佛教的部落。这两支人马本来就一直有比较高下的意思,彼此不服,现在又涉及到国教之争,自然是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
两边又各自招引信奉摩尼教和佛教的小部落参战,草原之上为了虚无缥缈的信仰杀了个血流漂杵。
回鹘内战自然让被他们压制多年的西突厥等外敌抓到了机会,面对西突厥的威胁,回鹘化为两支,一支信奉摩尼教的由光明胜可汗统领向虞朝进发,便是现在在丰州叩关的这一支。另一支在笃力可汗与药失罗的统领下退往西域。
光明胜已经安排了使臣准备前往白玉京,但是现在已经被鱼辅国扣在太原,他们的目的倒是简单,希望虞朝让出丰州、天德军的领地,也就是河套之地供他们驻牧。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一节 变化(2)
黄河蜿蜒万里,自青海向东而流经过兰州转而向北,过贺兰山与朔方军所在到达再转向东然后到达丰州。
丰州,秦汉之际成为九原,伴随着游牧民族的壮大,到了虞朝建立之前,那里已经不能自守,沦为胡虏的牧场。
后来虞朝几代经营终于从东突厥手中重新夺回了这块秦汉故地,设立了丰州城,这里开始人烟稀少,虞朝刚刚设立丰州时全州只有一千余户人家。
后来为了应对北方胡虏的威胁,又在这里筑城,分为西受降城、中受降城、东受降城。西受降城的位置最靠西北,接近狼山,而中受降城居中,东受降城位于最东方。
虞朝在此地设有天德军、振武军两镇,其中天德军负责西受降城与中受降城的防御,另设有丰州都防御使统管天德军与丰州的军民政务。
因为吐蕃强盛,不仅与西突厥争夺西域,还夺取了陇右之地。所以同大食、波斯、条支、大秦等国贸易的商路要走与虞朝友好的回鹘领地。
其中最主要的两条商路一条就是从白玉京出发一路向北经过麟州穿过沙漠到达中受降城,然后进入草原。另一路是从东都洛阳出发进入河东再转向中受降城进入草原。
外国客商将白玉京出发的那条商路叫做“参天可汗路”,将通往东都洛阳的商路称为“单于路”。
虞朝也在这里广开沟渠,兴建水利设施,丰州的驻军不仅能够在粮食上自给自足,而且还能提供粮食给白玉京。
光明胜统帅的回鹘残部自然觊觎这样的丝路节点,水草丰茂、沟渠纵横的好地方。只要将丰州与天德军所辖的三受降城拿在手里,不仅可以在这里驻牧恢复元气,而且还能继续获取丝路所带来的巨大利润。
有钱有粮,那就不愁没有翻身的本钱。
回鹘人步步紧逼,李旭却知道朝廷现在前怕狼后怕虎的局面。
吐蕃和虞朝的对峙线自cd一直蔓延到灵州,那里的人马绝不能轻易调动,所能动用的兵力只能是来自中央的神策军和河东的兵力,就这些人马还要担心一旦河东空虚,河北的那些藩镇会不会产生些不必要的念头。
实在是捉襟见肘。
所以鱼辅国的方略就是以天德军和振武军这些人马作为第一线,他统领主力经略太原作为第二线,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军粮运输的损耗,二来可以威慑河北的藩镇。
如果回鹘发兵侵略,那么他依托黄河进军支援天德军与振武军也十分便利。
李旭自己没有什么军事经验,他从地图上看觉着鱼辅国的应对还是很得宜的。
“老陈,你觉得如果回鹘使团到了白玉京,大臣们会怎么看?”
“反正只有战与和两种意见,从不能装不知道。”陈朝恩看了一眼皇帝,心想这位爷倒是心大,那边厢陆相爷都让人切吧切吧扔出白玉京了,您这还操心北面回鹘的事情,就不能多操心操心自己吗?
“和就是割地,战很有可能这虞朝的气数就尽了。”李旭摩挲一下手指:“如果让你决策,是该战还是和?”
我怎么决策也不顶用啊,陈朝恩腹诽道,您和我都是干着急,咱们的决定顶个屁事。
腹诽归腹诽,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滴水不漏。
“奴婢以为,主战的不一定是好人,主和的不一定是坏人。”
这公公们还真是滑不溜手啊,李旭一琢磨,也就明白了陈朝恩话里的意思。
如果不愿意割地,那多半只有一战。战端一开,胜负都在五五之数。那些回鹘残部都是困兽犹斗,就算是虞朝得胜,鱼辅国和他统领的神策军也要五痨七伤,太后正好借此机会削弱鱼辅国。
一旦鱼公公不幸战败,回鹘残部接着老虎大张嘴还在其次,吐蕃和各地藩镇跟着借机生事,虞朝没准就要断送在李旭手里了。
若是肯割地,至少还能维持个不胜不败的局面,鱼辅国领兵回朝,朝局依旧是太后、韩岗与鱼公公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旭接着在宫中一点点的等待时机,等着接过大权。至于丰州的土地,只要等到自己上位之后励精图治,整军讲武再拿回来也不吃啊。
毕竟若是鱼公公大显神威,杀得回鹘废柴屁滚尿流,鱼公公挟战胜之威归朝,那个时候可就是鱼公公一家独大,那样一个局面不要说太后和韩岗不想看到,就是李旭自己也不想出现那样的局面。
李旭也不管这么多,他皱着眉头问道:“老陈,我是问你,你觉着打好还是不打好。”
您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陈朝恩一拱手道:“乾纲独断,简在帝心。”
李旭摇了摇头。
“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李旭嘴里的话刚才的话只是让陈朝恩觉得荒谬,现在则是让大太监头皮发麻了。
“我不过是因为天命所钟,所以替天下人经营而已。”幸好李旭后面一句把话题又拉了回来,不过已经是吓着陈朝恩出了一身白毛汗了。
“有位哲人说过,最大的错,就是用动机来衡量结果,人们从来不理那后果的严重性。最错的事,就是不计后果,只用背后的动机来衡量对与错。”李旭忽然想起他以前在电影里看过的一段台词。
“我不在乎谁是好心,谁包藏歹意,丰州一旦沦入胡虏之手,丰州的百姓都要背井离乡,艰难求生。离开了祖宗的陵墓,放弃了先人遗留下的田产,他们的祖宗当年捍卫封疆,后人却要背井离乡,遭受贫贱甚至可能沦为奴隶。”李旭看着陈朝恩,他相信他的话一定会转到人在北都太原的鱼辅国耳中。
“而回鹘在丰州站稳脚跟,有商路的财富和九原田土滋养,、胡虏一向是有如封豨长蛇欲壑难填,关中和河东的百姓接下来都要受苦。”
“告诉鱼公公,他是为汉天子守土,我不管那么许多,我只要他胜,我也只许他胜。朝堂上的那些蝇营狗苟不必去管,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能够击退回鹘那就是千秋功业。”
李旭看着陈朝恩:“这里面的道理,你可省得?”
“奴婢知道,奴婢会转给鱼公公的。”陈朝恩如是说,他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敢问陛下,刚才您提到的那位哲人,到底是哪位圣贤?”
这个问题令李旭沉吟许久,他实在是想不起电影里那个芝加哥学派的洋人叫什么了,不过说这话的演员他倒是印象很深。
“是一位叫做陈浩南的大贤。”李旭停了一下接着说:“在江湖上有个诨号叫做‘华英雄’。”
陈朝恩点了点头,想不到江湖之中还潜伏着这样的龙蛇,然后他又转念一想,江湖人的言语是怎么传进宫一直传到皇帝耳朵里的,看来要好好查一查了。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二节 变化(3)
说完了朝廷里面的事,李旭也不再着急,他很久以前就知道完事都不能着急,越急可能越适得其反。
昨夜之前,陆贽风头无两,都觉得眼下鱼辅国北去,韩岗年迈,太后治国不得要领的这个档口,朝廷上下都以为未来属于陆贽陆相爷。
谁料想今日风云突变,陆相爷大败亏输只能黯然离朝返回家乡?
只有学习后党那位布局人,深深根植于朝廷之中,隐身在江湖之下,才是真正立于不败的道理。
“陛下,要不要奴婢去叫醒文美人?”陈朝恩问道。
宫里的规矩,皇帝的寝宫是独属于李旭的私人空间,他如果需要人陪伴,他可以随便传唤一位可以消解他寂寞的姑娘来到寝宫,但一旦云雨过后,那位姑娘还是要回转她本来居所的。当然,如果李旭兴致起来,也可以去那位姑娘的宫中。
文奴儿现在身为美人,毓秀宫就是她平日所居的宫殿,不过李旭最近几日一直召她到清凉殿来安歇。
李旭摇了摇头,摆了摆手示意陈朝恩去准备早点,文奴儿由他去叫。
皇帝几步转入内殿之中,龙纹高脚香炉里昨夜点的龙涎香还未燃尽,空气中满是一股别样的味道。他几步走到卧榻之前,掀开蜀锦紫纱床帘,看见文奴儿那边还枕着枕头酣眠。
她虽然身材高挑有致,论年纪也不过十八九的样子,正是少女爱眠的光景,昨夜春风一度,将文奴儿折腾的不轻,本来就是贪睡的年岁再加上一夜的疲乏,现在正好补觉。
李旭的睡床不及太后那间晚晴的圆形巨榻那般放浪恣肆,却也有封建统治阶级的靡靡之风,四支铜脚立柱牢牢固在青石地面上,然后就是约有两米长宽的楠木床板。床板之上是数层锦垫,垫子上是蜀丝织绣的单子。
昨天夜里,陈朝恩指示宫人们将迷迭香、依兰、广霍、水仙花瓣这些有助兴怡情功效的香料缝在锦囊里,放在锦垫下面。
若是李旭独自安歇,香炉里的龙涎香就会换成檀香,而卧榻下的锦囊也会有宁神效果的香料。
李旭靠在锦垫上,伸手拂过文奴儿的发丝,她发丝黄褐不似中原女子,却也难得的柔亮,现在头发四散开来,抚起来别有意趣。
文奴儿如酣眠的猫咪一般咕哝几下,脑袋扭了一扭,似乎是无法战胜睡意,又恢复了原来的姿势。
李旭身子又往前挪了一点,左手滑进锦被里。文奴儿内里穿着一件蜀锦兜肚,清凉的蚕丝被她的体温烘得有些燥意,李旭的左手往下一滑深入到了那织锦覆盖下的一片软滑。
“唔……唔……陛下。”文奴儿哼过两声,下意识的抬起脖颈让李旭的右手穿过好将她整个人揽在怀里。
李旭偏过脑袋贴在她发丝上,闻着发丝的香气。“不要动,你再睡一会。”
文奴儿一阵颤抖,身上愈发滚烫,李旭轻轻舔着她的耳垂,左手往下一走,扣住她温凉如玉的那块,现下那里已经是炽热如火。
文奴儿翻过身来,脑袋为国尽忠护卫皇上的事情。毕竟如果咱们兄弟们都给妖后干掉,以后陛下亲政了可就没有正人君子用了不是?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义士没有通知,为了躲避文家的耳目走狗,牛僧孺特别约他在大云光明寺见面。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三节 正气(1)
牛僧孺之所以选在大云光明寺面见那位义士,也是有原因的。
大云光明寺并非佛寺,而是摩尼教的寺庙。
虞朝开国之初,摩尼教渐渐从西方传来,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在创教的时候融合了基督教、拜火教与佛教三家的特色。经过了波斯和西域的沉淀,到达中原的时候就很有会道门色彩了。
为了在中原弘法利生,摩尼教伪装成佛教的一支,将其教主摩尼称作摩尼光佛,并且将摩尼教和佛教教义上的类似建立起了联系。摩尼教徒和佛教徒一样严格遵守不吃肉不杀生的戒律,朴实的老百姓就真把他们当成一种怪异的和尚了。
实际上因为摩尼在创教的时候参考了佛教,他们两家也着实比较相似,所以佛教对摩尼教的态度就非常恶劣了。佛教将摩尼教视为附佛外道,就是打着佛教旗号的邪教组织看待,历代高僧大德都本着消灭异端的精神要求朝廷禁绝摩尼教。
然而却并不能成功,反而随着摩尼教的发展,不少和尚尼姑跳槽到了摩尼教那一边。更为可恶的是,摩尼教与道教那群牛鼻子颇为暧昧,编出一本《老子续化胡经》,里面明确描述老子第一次化胡为佛后,还有第二次化佛,化身成为摩尼光佛。
一本《老子化胡经》就已经把大师们气的一佛升天,摩尼教这群带着羊膻味的王八蛋还要再来一次,大师们怎么能忍得下?
道士们和大和尚们是相爱相杀几百年的好基友,有什么矛盾那都是用批判的武器解决,召开一次辨法大会,彼此哔哔一番。放到摩尼教这里,大和尚们顿时有一种异端比异教更可恨的感觉。
和尚们不止一次上书朝廷,要求皇帝禁绝一切摩尼教,结果往往石沉大海。
原因无他,摩尼教有一个大靠山,那就是回鹘人。朝廷尚且要注意回鹘人的心情,大师们还是再练一练忍辱波罗蜜吧。
然而毕竟佛教信徒众多,在朝堂之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经过大和尚们几番鼓捣,朝廷最终下了令旨,严格控制摩尼教的传播,不允许他们勾引汉人信教,只允许摩尼教在胡人中传播。
所以白玉京的大云光明寺就是一个密会的好地方,这座寺院是回鹘胡商出了大钱修建,平日里散居在白玉京中的胡商回来此地祈福,而鲜少有中原人至此。
在这里密会可以天然的躲过许多好奇的眼睛。
牛僧孺穿着胡袍,头戴圆形毡帽,在大云光明寺的一处隐蔽角落里来回踱步。他本来约好了九位年轻文官一起上书,现在其中八人已经接到了他的通知暂停了上书请皇帝亲政的打算,只有最后一人还未通知。
那人迟迟不出现,不由得让牛僧孺有些着急,莫不是产生了什么变故。这最后一人和元稹是好友,后党当时攻讦陆贽就是元稹首先发难,莫不是此人暗地里投靠了后党。
牛僧孺自问若是易地而处,现在的局面他也会向后党输诚坑皇帝一波。
正着急的时候,忽然有个身着胡衫的少年冒冒失失走到他身边,低声喝道。
“牛思黯,你好大胆,做好大事,现在文国舅知道了,命我向你问好。”
果然给文敏行知道了,这人广有羽翼耳目众多,可恨老牛我出师未捷,牛僧孺心里一急转身就走,可还没走两步,那说话的少年身子一纵就赶到他身后,左右两手使出“小擒拿”的手段,一只手抓住他肩膀,一手捏住他右手往背上一贯。
牛僧孺使劲挣脱,却感觉那少年的手臂铜打铁铸一般,任他怎么用力都不能摆脱。
“这位少侠,牛某……”挣脱不成,牛僧孺准备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讲一番道理。
少年和牛僧孺肢体交缠间,另外一人走了过来,低声喝道。
“五哥,不得无礼。”
这人声音温润恬静,牛僧孺也知道是自己的友人来了,至于擒拿他的少年绝不是太后的党羽,乃是他朋友的亲弟。
“白五郎,你真是好胆。”牛僧孺也不反抗,鼻子哼了一声,肚子里却百转千回,时局变异,他现在也猜不到那位朋友的打算,带着有游侠之名的弟弟前来,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打算。
“牛兄,是乐天不对,行简还不放开牛大哥。”那青年走到牛僧孺身边冲他胞弟呵斥道。
那少年这才撒开手,嬉皮笑脸地冲牛僧孺作了个揖,唱个大喏。
“牛大哥见谅则个,是小弟无礼了。”
牛僧孺转眼瞧了那少年白五郎一眼,一挥袖子哼了一声,也不理他,转过头去对那青年道:“乐天,这么大的事,怎么带老五过来,出点事情……”
牛僧孺还未说完便被那少年打断。
“牛大哥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什么知不知道……”
“你们大理寺放走了贺拔崧,朝廷丢了脸面,韩相下了昆冈玉令,出三万贯买他的人头,谁要是活捉了贺拔崧还能进相府宝库里挑一件神兵利器。听说现在风头最劲的少侠燕歌行都跑出来要抓贺拔崧,就为了换韩岗手里的一把南鳞雪剑。”
“那关你什么事?”牛僧孺最恨别人提起韩岗的势力,眼前这小子刚刚扳了他不说,又在他面前提及奸相的势力,更让他不爽。
“牛大哥你是真傻假傻,你觉得大云光明寺可以避开别人耳目所以约我哥在这里见面,江湖上的人难道不知道?”白行简作出一个夸张的手势:“白玉京上下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这里咧。”
这样一说,牛僧孺未免有些忧心,他赶紧拉过来另外一个青年道:“乐天,我上次约你说的那件事,万万不能接着做了。”
“为何?”名叫白乐天的青年窘眉道:“牛兄,莫非是他们看见陆贽出外,绝得太后势力太大,一个个都畏惧了?”
唉,那里是他们畏惧,是你老哥我畏惧咯。
牛僧孺所约的年轻人叫做白乐天,他祖籍北都太原,后来迁居到了下邽,他父亲做过小官,曾任过几任县令。白乐天以诗文闻名于京中,虽然现在只是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这样的低级官员,但无论是韩岗还是文元恒都很看重他,把这年轻人视为朝廷的门面。
另外那个擒拿牛僧孺的少年是白乐天的亲弟弟叫做白行简,也有文才,不过更喜欢白刃交击,以武犯禁的游侠本色。
“乐天,我已经和其他几位谈过,这件事是万万做不成了。”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四节 正气(2)
“为何?越是这种时候越该挺身而出。”白乐天摇头道,他并不是认死理的读书人,也知道韬光养晦的道理,然而他终究不能按捺住自己胸中的正气。
“乐天,你的文采和正气,就算陛下困居在深宫之中也是知道的。”牛僧孺按住心里的不爽安抚道:“现在后党风头正劲,”
“陆贽在牛兄你看来虽然不能称作帝党,但他是直臣,可以作为皇帝的依靠。陆相为政行事都是公心在先,私心在后,任用正人君子,是朝廷的元气所在。”
狗屁的公心在先啊,他老陆要是公心在先,第一个干掉大理寺卿许由之那个反骨仔啊,怎么会想办法庇护?他要是任用正人君子,那王恭和许由之都是正人君子了。
牛僧孺对陆贽那是一肚子意见,就是这么个书生让局势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果老陆头多撑一段日子,他们就能推动皇帝元服,而元服之后的皇帝自然也就天然的拥有了亲政的权力。那个时候牛僧孺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眼看得白乐天忽然像个认死理的腐儒,牛僧孺心里是悔不当初,怎么就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小集团里,没有办法,只能放大招了。
“乐天贤弟,有一件事是为兄的不对,对你隐瞒了。”牛僧孺一脸便秘地说道:“为兄乃是受了圣上的托付。”
牛僧孺把他和李德裕在韩岗纳妾那天碰见皇帝的事添油加醋的对白乐天说了一遍。
“陆贽完了,现在妖后势大,陛下的意思是我们静待时机。”牛僧孺对白乐天道:“李从贤出外,陛下在宫中没有依仗了。”
“思黯兄,可曾想过天下人怎么看待朝廷?如果贤相被贬而无一人敢发声请命,到时候人心丧尽,又如何收拾往日山河?”
白乐天正说话间,牛僧孺忽然想起一件事。
“你说江湖人盯着大云光明寺是为啥来着,”牛僧孺拉过白行简问道:“他们以为贺拔崧藏在大云光明寺?”
“不错”白行简点点头道:“京中能容易避人耳目的地方如金面枭的山水茶馆,三水堂吴念梓的赌坊还有大云光明寺这些隐秘地方,都有人盯着,乖乖,那可是三万贯,多少江湖人眼睛都红了。”
牛僧孺伸出一根颤抖的手指向外面一指道:“那他们是不是那些江湖人?”
只见一伙大汉推开大云光明寺里的各色胡商,手里捏着长棍,铁尺,铁链直接冲着牛僧孺与白乐天的方向过来了。
1...89101112...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