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亲家公,不碍的!这事儿说给你们听也没啥!”杨氏知道朱氏虽然有点儿不着四六,可她并不是那种喜欢四处钻空子、到处占便宜的人。于是便把赵四娘的那套说辞复述给他们听了一遍。
“阿弥陀佛!这都是你那外孙女儿种了善因,得了善果呀!”朱氏叹道。
老姚头也点头称是。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姜月娥和姚氏已经把饭菜都准备好了。
“叔叔、婶婶,除了这道蒜苗炒鱼丸是我炒的,其他菜都是我那小侄女的手艺,你们快来尝尝看!”姜月娥一边把热气腾腾的菜肴往桌上摆,一边笑着招呼二老道。
桌上一共摆了三菜一汤,分别是:蒜苗炒鱼丸,白水猪头肉,黄豆炖猪蹄和一大碗肚肺汤。
这些可不是昨天晚上吃剩下来的,而是今天早上赵四娘特地留下来的。赵四娘打定主意要做码头上的午饭生意,估摸着今天中午之前是回不来了。她担心姜华的伤腿,生怕他营养够不上会导致断腿不容易复原,于是不顾杨氏反对,硬是留下了这些菜,给杨氏和姜华父女俩中午吃。
杨氏见姚氏从灶间里端了一小盆窝窝头放在桌上后,自己却没有坐下,而是侍立在一旁。她忙开口劝道:“你这孩子,嫁进我姜家门都整整八年了,怎么还跟个外人似的这么生分?赶紧地!拿双筷子坐下来,陪你爹娘一块儿吃!”
姚氏小心翼翼地观察杨氏,看她并不是在她爹娘面前说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自个儿,不由得鼻子一酸。她生怕眼框里的泪水会忍不住掉下来,忙应了一声,坐下去埋头吃起饭来。
老姚头边吃边称赞,笑道:“你家小外孙女儿的手艺确实了得呀!开的铺子不愁没有生意哇!”看到姜月娥站在一旁,又夸道:“月娥这孩子的手艺也不赖,这道蒜苗炒鱼丸也很好吃!”
姜月娥听了,笑着解释道:“这道菜味道好,全是靠鱼丸提鲜呢!其实这鱼丸也是我那小侄女儿做的!”
朱氏听说姜家的外孙女儿这么了得,乐得合不拢嘴。其实朱氏和杨氏一样本性善良,她之所以嫌贫爱富,撺掇姚氏改嫁,也是出自慈母对儿女的一份儿拳拳爱护之心,一心希望姚氏能够过上好日子。只不过,她没有用对方式。现在她见姜家有了生财之道,日后女儿再也不用过三餐不继的苦日子了,心里自然乐开了花。
这时,一个小身影飞快地扑入了姚氏的怀里,定睛一看,原来是姜梨花。只见姜梨花紧紧拽住姚氏的衣角,委屈地撅着小嘴,奶声奶气地埋怨她娘亲道:“娘,你去哪里啦?梨花都找不到你!”
姚氏猛然见到日夜思念的幼女,忙把她紧紧搂进怀里,哽咽道:“是娘不好,一去就去了外公家这么多天!梨花放心,娘以后再也不把梨花一个人留在家里了,去哪儿都把会梨花带着!”
姜梨花忽然觉得脸蛋儿像是被雨点打湿了,抬头一看,这才发现她娘亲早已泪流满面。她忙伸出自己的小手给她娘抹眼泪,劝道:“娘不哭,哭了就不是好孩子啦!”
忽然,姜梨花想起了什么,忙从自个儿的兜里掏出一块有些变形的点心,举起来放到姚氏嘴边,诱哄道:“娘要是不哭,乖乖地,梨花就喂你吃点心,很好吃的!”
众人都被姜梨花的童言稚语给逗乐了,一时间堂屋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杨氏和朱氏不约而同地想到:把姚氏留在姜家,让他们一家团聚是对的。
这时杨氏发现姜月娥还站在堂屋里,忙催促道:“时辰也不早了,铺子里只怕也忙起来了。月娥啊,你赶紧去铺子里帮忙吧!”
“这……灶间里还没拾掇好,要不我先在家……”姜月娥犹豫道。
“小姑,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姚氏忙接口道,转头又请示杨氏道:“娘,待会儿收拾好了,我也去帮忙吧!”
“让月娥去就行了。你呀,今儿留在家里好好陪陪梨花!”杨氏笑道。
谁知打算往铺子里赶的姜月娥人还没走出院子,就看见她姐夫推着个小车又回来了。
“咦?姐夫,你咋回来啦?”姜月娥奇道。
赵永忠把小车放下,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干笑道:“刚刚忘了点儿东西没拿,现在回来取的。”
唉,其实他是被他家小闺女给喷回来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完全是他自找的。想想也是,自己做的这叫啥事儿?整个是魂没带在身上呀!
赵四娘家 第三十五章 朝令夕改
却说赵永忠、姜氏和赵三娘仨人赶到面铺的时候,肚肺汤早已卖完,现在铺子里出售的面汤是附赠三个鱼丸的大骨汤。
看到原先准备用做浇卤的大骨汤已经卖出去了将近一半儿,赵四娘无奈之下,只得将准备用来红烧的小鱼分出一半儿来倒进锅里熬汤,打算待会儿用这鱼汤来顶替大骨汤。
一会儿得站起来下厨,一会儿得蹲下去洗碗,赵四娘这副原本就很单薄的小身板开始有点儿撑不住了,只觉一阵头晕眼花。突然她惊喜地发现赵永忠他们终于赶到了,便不管不顾地放下手中的活计,欢天喜地地迎了上去。
“你们怎么才来呀?铺子里都忙死了!快点儿把东西都搬进去,就等着这些碗碟和肚肺汤救命呢!”赵四娘赶紧招呼道。
嘎?赵四娘话音刚落,四个人都愣住了。
“爹,怎么只有豆腐和豆腐脑?碗呢?碟子呢?还有肚肺汤呢?你不会……”赵四娘难以理解地望着赵永忠,她这回不只是额角突突地跳个不停,嘴角也开始不停地抽搐起来,面目绝对堪比罗刹。
“四娘,刚刚家里来了客人,我……”赵永忠看到小闺女这副要吃人的样子,忙弱弱地解释道。
“有这功夫废话,还不赶紧回家去取!”赵四娘两手叉腰,作狮子吼道。一向自诩为淑女的她,终于忍不住破了功。
“诶、诶,我这就去!”赵永忠将车上的东西飞快地卸了下来,把辆手推车推得像个风火轮似的,一溜烟跑了。
“娘、二姐,既然碗碟没有带过来,那就要辛苦你俩快点儿去洗碗了!”赵四娘拿脚底抹油跑得快的赵永忠没办法,于是她转而盯上姜氏和赵三娘。
“好,咱俩这就去洗!”姜氏想到自个儿原想帮忙,却好心坏事,觉得心中有愧,忙应了下来。她赶紧招呼赵三娘进铺子,抢着把东西搬进去,紧接着飞快地蹲下去动手洗碗。
赵三娘见赵四娘在那儿发泼,心里原本有些不高兴。可当她走进铺子里,看见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就连年仅八岁的姜小虎都在洗碗的同时,还在照看着灶膛,得时不时往里头添上两把柴火,她心里的那点儿不快立马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地是浓浓的羞愧。于是她把姜小虎换了下来,跟着姜氏一起,任劳任怨地洗起碗来。
一旁的赵四娘动手把两板豆腐都切好,望着一格格的豆腐,只觉一股深深的疲惫感席卷而来,不由得长长叹了一口气。
“四娘,再来两碗三和面!”
听到赵三郎的喊声,赵四娘忙应了一声,刚要转过身去,忽然闻到不远处的灶台那边飘来鱼汤的香味,心里计较了一番,拿盆子装了五块豆腐向灶台跑去。
两碗面条对赵四娘来说一点儿都不费事儿,很快就做好了。招呼赵三郎过来取时,吩咐他送好面条后把赵四郎一并叫过来。她则趁着这个空档把五块豆腐切成小块,倒进了炖着鱼汤的锅里。
没一会儿工夫,兄弟俩到齐了,赵四娘叮嘱他俩道:“豆腐脑和豆腐已经运过来了,可以向客人重点推荐一下小碗的豆腐脑。另外一桶肚肺汤还没有运过来,咱家的面汤还是要用其它汤代替。现在除了附送三个鱼丸的大骨汤外,还有鱼炖豆腐汤可以供客人选择。不过你们给客人做推荐时,要尽量让他们选鱼炖豆腐汤。如果可以的话要和客人提一下,这个汤里的豆腐是咱家自己做的,两文钱一块可以单卖。记住了吗?”
赵三郎点点头,赵四郎却狐疑地问道:“呃,我刚才就想问了,早上妹妹不是说那个大骨汤是用来做浇卤的吗?那每碗怎么只给客人三个鱼丸?不是说好一份儿带浇卤的鱼丸是六个……”在赵四娘凌厉的目光中,赵四郎不得不闭上了嘴巴。
“记住:不管是肚肺汤还是大骨汤,哪怕是后面的鱼炖豆腐汤,只要里面没有汤底,都是配三个鱼丸!六个?那是单卖不送汤!”赵四娘斩钉截铁地说道。
“可是……”
“没有可是!就按我说的卖!有问题回家再问,现在赶紧给我去招呼客人!”赵四娘命令道。
老实孩子赵四郎依然是满脸困惑,还是赵三郎识趣,一把将问题宝宝拖走了。
赵四娘伸出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心里埋怨道:我都快累死了,你们一个个的就不能省心点儿吗?在这么整下去,真想撂挑子不干了啊!
不过抱怨归抱怨,赵四娘一抬头,看见围在姜老爷子身边的客人散去了,忙跑了过去,把刚刚交代给赵三郎兄弟俩的事儿,又和姜老爷子提了一遍,老爷子笑着应了。
一大清早,铺子里的客人多半是要去码头上做工的人,忙过这一阵,熬到了上工的时辰,铺子里的客人基本上都散了,就只剩下零零星星几个人。
直到这时,大家伙儿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而紧赶慢赶的赵永忠也在此时把碗碟和肚肺汤给运了过来,他后面还跟着捧了好多只碗的姜月娥。
“四娘啊,实在对不住!是爹不好,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东西都给弄忘了!”赵永忠一进铺子,就一脸羞愧地向赵四娘道歉。
“爹,没事儿的!下次别给弄忘了就行啦!”赵四娘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到了这会儿她心里的气差不多都消了,就连仅剩的一点儿气恼,在赵永忠态度这么诚恳的道歉之下,也全部消散掉了。
“可是……都是爹糊涂,爹犯浑!”赵永忠见小闺女这么大肚,不再责怪自己,反而更加自责,懊悔不已地抓了抓脑袋。
“不就是把东西忘在家里了吗?拿过来就行了,真没什么事儿!”赵四娘见她爹满脸歉疚,忙安慰起他来。
“唉,带着这么多碗碟,委实不敢走快。拖到这会儿才到,怕是耽误了铺子里的生意了吧?”赵永忠还是不放心,急切地问道。
“爹,你真不用担心!碗碟啥的,咱们几个勤快点儿也就洗出来了。至于这肚肺汤,妹妹聪明得很,懂得用鱼汤和大骨汤来代替。所以呀,铺子里的生意一点儿都没有受影响!”赵三郎也忙跑来劝慰他爹。
“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啊!”一直忐忑不安的赵永忠,听到这儿总算能稍稍安下心来了。
赵四娘家 第三十六章 齐心协力
众人把新运来的东西归置好后,姜氏姐妹把姚氏回来的好消息告诉了姜老爷子。姜老爷子听后连声说好,这几天压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是落了地。
赵四娘见姜老爷子这么高兴,研究了一下铺子里的人员配置,然后笑着劝道:“外公,既然您的亲家过来了,您现在就回去招待他们吧?就算晌午的时候会有点儿忙,可铺子里还有八个人,人手肯定够了!”
姜老爷子见外孙女儿这么体贴,甚感欣慰。不过他还是摇了摇头,笑道:“哪有做事儿才做到一半儿就回去的道理?更何况老姚我是知道的,他是个恨活计的主儿,铁定舍不得家里的那几亩地,现在肯定已经赶回去侍弄了!”
赵四娘听说,只得罢了。这时她瞄到盆子里所剩无几的鱼丸,央告道:“外公不回家,那就趁现在有功夫,去帮我买几斤鱼呗?”
“现在?要不再等一会儿吧!这鱼呀,越晚买越是便宜,现在买不划算呢!”姜老爷子劝道。
“这会儿大概卖多少钱一斤?”赵四娘问道。
“呃,还没到晌午,这会儿的价钱当是一天中最贵的。具体价钱嘛,还要看是哪种鱼……就拿昨儿傍晚那些最常见的鱼来说吧,大一点儿的傍晚只要一文钱一斤,现在最少要卖三文钱一斤;小一点儿的傍晚一文钱能买三斤,现在去最多只能买一斤。而且昨儿去的时候,已经到要收摊儿的点儿了,张大贵感激我帮他解决了这么多鱼,还送额外送了不少鱼。”姜老爷子细细说来。
赵四娘听了,思忖半晌,说道:“虽是贵了点儿,不过还是现在就去买吧!趁着这会儿有功夫,我再做些鱼丸。倒不是为了放在铺子里头卖,而是想等到晌午铺子打烊了,就直接带着它去镇上,好早一点儿把猪下水、猪头和猪蹄给买回来。那些东西收拾起来太费工夫,不早点儿拿回来不成啊!”
站在一旁赵三娘听到这儿,忙道:“要是为了猪下水啥的,就早早地把买鱼回来不值当!那些东西你就不用操心了,全交给二姐吧!晚点儿拿回来就晚点儿,二姐肯定把它们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姜月娥也连忙点头,自信满满地说道:“虽说费工夫,可加上你舅母,咱们有四个人,就那点儿东西,小姨我还不曾放在眼里!”
姜氏也道:“前后磨了两回番薯浆,家里的水缸、芦苇席子都占满了,这会儿就是想去再磨点儿回来,也没地方放了。下晌咱们几个都没啥事儿,专门拾掇那些东西,肯定是来得及的。”
赵四娘见大伙儿积极性那么高,笑道:“大家都不嫌弃那些东西又脏又臭又麻烦,实在是太好啦!”
“有啥好嫌弃的?那些都是钱嘞!咱们的好日子就指望着它们呢!”赵三娘一口道出了大家伙儿的心声,包括坐在灶膛后面的姜小虎都懂事地点了点头。
这时赵四娘看见刚刚收拾完桌子回来,只听了一星半点儿不知所谓的赵四郎居然也在一旁猛点头,不由得好笑道:“二哥,你点个什么头?那不成你愿意去收拾那些猪头?”
“猪头?”赵四郎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妹妹怎么就说到了猪头。要他收拾猪头吗?那些猪头真如妹妹所说的那样,真的好丑的!嗯,不过他是男子汉,这活计妹妹都能干,他为啥干不了?于是赵四郎拍了拍他的小胸脯,大声道:“好!从今儿起那些猪头就都归我了!”
总是欺负老实孩子,你不地道呀!赵四娘暗自检讨了一下,轻咳一声,说道:“那些猪头的归属问题下晌再说。其实我想早点儿把猪下水之类的东西弄回来,是想尽早把它们给煮了,然后把锅空出来做番薯面条!”
“啥?可以做番薯面条啦?”众人立马七嘴八舌地问道。
为了做这番薯面条,姜氏她们又是磨浆,又是晒粉,都忙活了好几天了,听说终于可以开始做面条了,大伙儿都很兴奋。
“嗯,早上我去取番薯粉的时候,发现番薯粉差不多都干了。今天再晒上一天,到了傍晚的时候,用它来做面条,应该不成问题。”赵四娘笑着确认这个大好消息。
“做面条的时候就要用到锅吗?难道要把面条给煮熟?这还能存得住吗?”赵三郎疑惑地问道。
“做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把面条放进沸水锅里的,不过不需要煮到全熟。至于这面条能不能存得住嘛,做出来你就懂了!”赵四娘卖个关子道。
“既然是为了做番薯面条,那傍晚之前确实该把其它活计都做完,好腾出手来专心做面条!行,这鱼我现在就去买!”姜老爷子笑着应道。
“这鱼现在卖得这么贵,那就不要多买,就买三斤大一些的鱼回来吧!呃,最好再买点儿虾回来……外公,大一点儿的虾贵吗?”赵四娘问道。
“还行,现在买应当和大鱼一个价,三文钱左右一斤。”姜老爷子答道。
“那就再买两斤虾吧!我打算再做点儿虾丸一起送过去。”赵四娘说到这儿,顿了一下,遗憾道:“可惜家里没有养鸡,要是有鸡蛋就好了,做出来的虾丸更好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姜氏听到小闺女又提起了鸡,心里又开始不自在了,寻思道:等到月底两家分了红,赶紧让孩子他爹买只鸡回来,把小闺女的嘴给堵上才行!
“四娘,你要用鸡蛋吗?咱家有啊!刚刚你舅母的娘家人来的时候,给咱家送了一篮子鸡蛋。”姜月娥猛然想起道。
“哎,亲家实在太客气了!每次来都要给咱捎点儿东西,怪不好意思的!”姜老爷子叹道。
“外公,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等咱家生意做顺手了,得了空,咱也买些东西送过去当回礼!”赵四娘笑着劝慰道。
“好嘞,就这么办!”姜老爷子笑道,接着说:“既是急着做这个虾丸,那最好现在就回去把鸡蛋拿过来……”
“岳父,我脚程快,这就回去取,一会儿就能拿过来!”赵永忠还在为早上的事儿自责,听到这儿,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忙自告奋勇,要回去取鸡蛋。
虽说这儿离姜家并不太远,可赵三郎心疼他爹,忙劝道:“爹,你都跑了两趟了,还是在铺子里好好歇息,这趟就由我去吧!”
“还是我去,你留在铺子里帮忙!”赵永忠生怕大儿子要和他抢这个机会,边说边往外跑去。
赵四娘没成想赵永忠就这么跑了,忙追出去喊道:“爹,不必把一篮子都拎过来,拿那么两个来就行了!”
唉,赵永忠跑得飞快,追出去的赵四娘只看到了他的背影,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没听见。
赵四娘见这会儿官道上也没几个人,转身再看铺子里也就只剩下三位客人,分别是一对看上去像是去走亲访友的少年夫妇和一个背着货郎架而来的青年货郎。
那对夫妇点了两碗三和面和一碟黄豆炖猪蹄,看样子已经吃到尾声。而那个货郎只点了一碗面汤,就着他自备的烙饼,也快吃完了。
赵四娘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之间,不会再有客人上门点面条了,便打算把锅里用来下面条的水倒掉,空出锅来把剩下的半盆小鱼红烧掉。毕竟待会儿就要忙着做鱼丸了,紧接着午市生意也要开始了。可铺子里就两口锅,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一定能空出来,还是趁早煮掉安心。
赵三娘见了,忙抢着把锅里的水舀掉,又拿起丝瓜络细细刷起锅来,说道:“以后铺子里的这些粗活儿,二姐都包了!你只要负责下厨就行了。忙了一早上,你肯定累了,先坐着歇会儿吧!等我把锅刷好,把锅烧热,你再过来!”
赵四娘不好拂了她二姐的好意,便乖乖地坐下来。心里寻思着:待会儿还要再去和点三和面才行,早上和的已经用掉一大半儿了。
就在这时,赵四娘忽然听到背后的面案那儿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声,回头一看,她娘已经开始往盛着三和面的面盆里倒水,准备开始和面了。
而洗好碗的姜月娥也没有闲着,看到最后三个客人走了,她把两个侄子按在凳子上强行让他俩歇息,自己则开始把所有的桌椅板凳重新擦上一遍。毕竟跑堂时收拾的有限,再擦一次客人看了会觉得清爽得多。
看到一家人相互照应、齐心协力,赵四娘只觉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之前的疲惫感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听到赵三娘唤她过去,她中气十足地应了一声,充满干劲儿地奔向灶台。
赵四娘家 第三十七章 缺斤短两
赵四娘刚把小鱼烧好正打算往盆里盛,就听见铺子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又传来清晰的人语声:“咦?这儿啥时候开了间铺子?去年经过这儿的时候还不曾有呢?”
马蹄声?能骑马的应当算是有钱人了,那可是潜在的大主户!赵四娘刚反应过来,想要扔掉手里的铲刀,冲出门去招揽客人时,就听见赵三郎人已经在门外道:“客官要不要进来喝口热汤,歇息一下?”
大哥,干得好!不管这笔生意能不能成,赵四娘都在心里为她大哥点了个赞。
“有热汤啊……”刚刚开口的那个青年男子仿佛有些意动。
“嗯,是有鱼汤的气味,还有煎鱼的味道。码头边开的铺子里头也就只能卖这些鱼啊、虾啊的了!这些东西也没啥吃头,我看咱们还是赶紧上船,到静海县城里头吃顿好的吧!”一行中的另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客官,您骑着马,立在离铺子还有好几丈远的地方,就这样还能把味道辨得一清二楚,野猫的鼻子都没您灵!赵四娘腹诽道。
要是别的客人,赵四娘这时候肯定上前热情接待了。可当赵四娘看清这批客人时,她有些犹豫了——这应当是一支商队,共有二三十人,个个人高马大,长得五大三粗,怎么看怎么让赵四娘觉得没有安全感的那种。
呃,客官您走好,客官您静海县城里吃好喝好!向来欺软怕硬的赵四娘决定:这笔生意不做也罢!
“客官,咱家铺子里不仅有鱼汤和煎鱼,还有其它吃食。有热汤,有汤面,就连小菜也有!您要不要进来尝一尝!”赵三郎笑着劝道。
哎呦喂,我的亲大哥呀!你怎么什么客人都敢往里面搂,你不觉得怕怕的吗?小妹我可是小心肝儿乱颤着呢!赵四娘喃喃念道:别进来,别进来……可惜天不遂她愿。
“大哥,咱们昨晚错过了宿头,挤在间破庙里囫囵了一宿。从昨晚到今早吃的都是干粮,连口热水都没喝得上。这铺子再不济,在里头喝口热汤、吃碗汤面也成呀!”另一个青年男子朝那中年男子道。
“是啊,静海县城里虽然有不少好吃好喝的,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
“那成!就在这儿歇会儿吧!”那中年男子应当是一行中的首领,他发话后,那行人都从马背上下来了。
赵四娘看到一群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杀”进铺子,心里一阵哀嚎。倒不是赵四娘太过大惊小怪,其实用“杀”这个字真不夸张。因为打头的六七个壮汉或提着枪,或持着鞭,更有甚者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自幼在法治社会里长大的赵四娘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赵四娘忙退回灶台边,打算背着他们继续盛鱼,来个眼不见为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