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爹,早上都发过一回呆了,怎么这会儿又发起呆来啦?还不赶紧把银子收起来,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有银子呢?也不怕被人抢!”赵四娘笑道。
赵永忠一惊,忙把银子塞进了衣兜里。
经过赵四娘这么一打趣,赵永忠总算回过神来,问道:“咱们就这样把这银子收了,会不会不大妥当?”
“有什么不妥当的?这可是咱们凭本事赚回来的!虽说是借了他家庆丰楼的光,可你也听到了,靠着咱家的丸子帮他家拉来了一个大主顾,那位掌柜还要来谢谢咱们呢!所以啊,爹你就安安心心地把银子收好了。”赵四娘笑着劝道。
银钱谁不喜欢呀?只是刚刚觉得不踏实,经过赵四娘这么一劝,赵永忠才觉得安心了,这会儿开始乐滋滋地盘算起这十两银子的用途来。
“四娘,早上还说那五两银子盖间青砖大瓦房做铺子恐怕不够呢!现在有了这十两银子,那就绰绰有余啦!”赵永忠喜道。
赵四娘点点头刚要答话,就见刚刚送他们进来坐的伙计端进来一壶茶水和四碟点心。
“听说二位是吃过晌午饭过来的,咱家酒楼没啥好招待的,只能给二位上些茶水点心。还请二位慢用,咱家掌柜一会儿就到。”那伙计笑容可掬地说道。
赵永忠父女俩忙谢过了。
等到那伙计退了下去,赵永忠又开始不安了,说道:“四娘,咱不过帮了个小忙,那位掌柜他也太客气了吧?”
“咱们觉着是个小忙,兴许人家觉得是个大忙呢?嗯,我估摸着待会儿那位掌柜会过来和咱们谈丸子的生意,现在看他态度这么真诚,这笔买卖说不定还真能成。”赵四娘揣测道。
赵永忠心中一喜,忙问道:“真要做丸子生意,那咱们怎么卖呀?这不带汤,是卖一文钱六个吗?”
赵四娘扶额,无奈道:“当然不行!那么卖的是普通丸子。今天咱们带来的丸子可是用鲜鱼鲜虾现做的,里面还加了蛋清,成本高多了。而且鱼腐可是用油炸过的,卖一文钱六个会亏本的。”
“那应当卖多少钱呢?”赵永忠问道。
“嗯,鱼丸和虾丸就卖一文钱三个;带馅儿的丸子做起来稍微麻烦一点儿,就卖一文钱两个;至于鱼腐嘛,就卖一文钱一个吧!”赵四娘把路上就想好的价钱说了出来。
“做丸子的活儿也不轻省,其他丸子定的价格也算合适,惟有这鱼腐会不会太贵了?就算用了油,也不用卖一文钱一个吧?”赵永忠疑惑道。
“对于这么大的酒楼来说,一文钱一个不算什么。而且咱家的鱼腐得到了贵客的认同,这个价钱他家应当愿意出的!”说到这儿,赵四娘眼珠一转,长长叹了一口气,可怜兮兮地说道:“爹你也知道,这些东西做起来费力气,可仿起来并不太难。你就让我趁着他家还没有仿出来,多卖几个钱。到了月底分红的时候,好多分我几个零花钱吧!”
“这倒也是,也不敢指望他家能够让咱们长期供货了!”赵永忠见小闺女有点伤心,忙哄她道:“估计统共也做不了几天,这鱼腐就算卖一文钱一个,你也攒不到多少零花钱。待会儿爹去把这十两银子换成散钱,让你抽个大头怎么样?”
赵四娘心里欢呼一声,暗道:就等你这么说呢!也不枉我摆出这副伤心欲绝的表情来。
之前那五两银子,铺子里九个人都出了力,当着众人的面,“深明大义”的她不好意思从中抽成。可这些丸子就不同了,就只让姜月娥帮她收拾了一下鱼虾,其他工序都是她独立完成的,这儿又只有疼爱她的赵永忠,所以她抽起大头来毫无压力。
赵四娘刚耍完心眼儿,就听见门外传来脚步声。原来是汪掌柜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实在不好意思,让二位久等了!敝姓汪,小兄弟你贵姓呢?”汪掌柜笑着问道。
赵永忠忙站起来把自个儿和赵四娘介绍了一遍。
“咦?原来你们是赵家村的人,不是住在姜家滩的呀?”汪掌柜满腹疑惑,他明明记得昨儿小姑娘说过她是来自姜家滩的呀?
赵四娘心道:哎哟喂,我的亲爹呀!你做自我介绍,也犯不着把家庭住址给一并说了吧?
“我娘的娘家在姜家滩,托咱外公的福,家里总有吃不完的鱼,我娘她最拿手的就是做鱼做虾了。最近咱家从赵家村搬去了姜家滩,在那儿的码头开了家铺子,这些个把鱼虾做成丸子的法子就是我娘在开铺子的时候想出来的。”赵四娘忙抢着回答。
之前在灶间的时候,听到汪掌柜夸姜氏手艺好,赵永忠就有点儿莫名其妙,还以为自个儿听差了。这会儿又听到赵四娘说这些丸子的做法是姜氏想出来的,不由得大讶,刚要说点儿什么,感觉赵四娘轻轻踩了踩他的脚,也就没有吱声。
赵四娘暗暗总结经验:就算是撒谎也得前后一致,不能一人面前一套说辞,否则穿帮的可能性很高啊!
“汪爷爷,昨儿我上门来就是想推销这些丸子的,现在您觉得这些丸子怎么样啊?”赵四娘知道她的谎话经不起推敲,忙说到正题上。
“当然很满意了!”这时点头认可的汪掌柜话锋一转,忽然问道:“你们家铺子都卖些什么?不会只卖丸子吧?”
“当然不是。咱家开的是面铺,主要卖面条。这些丸子只是放在面汤里做点缀的,所以觉得有点儿可惜,就想把这么好吃的丸子推销到大酒楼里。”赵四娘半真半假地答道。
“哦,那除了咱家酒楼,你们有没有去其他酒楼问过呀?”汪掌柜忙问道。
“那倒没有,您家可是第一家。原本昨儿想多跑几家的,可收到您给的点心,我就高高兴兴地直接回家啦!”赵四娘笑道。
汪掌柜这才放下心来,问道:“你们家的丸子我很满意,你们打算怎么卖呢?”
赵四娘家 第四十四章 大赚一笔
赵四娘悄悄扯了扯她爹的衣角,赵永忠忙把赵四娘刚才提供给他的报价复述了一遍。
汪掌柜低头沉吟了一会儿,抬起头来道:“这个价钱很公道。只不过……”
赵永忠见汪掌柜有些犹豫,忙道:“您要是觉得贵,咱们可以再把价钱让一让。”
赵四娘扶额,心道:人家还没正式开始还价呢,你怎么就降价了呢?
不过既然她爹答应从十两银子里抽个大头给她,这会儿少赚几个钱也就不计较了。于是赵四娘也帮腔道:“是呀,汪爷爷,价钱咱们可以再商量。”
汪掌柜笑道:“倒不是价钱的缘故,这个价钱我完全能够接受。只是比起买丸子,我更想把做丸子的方子买下来。”
“买方子?这方子有啥好买的?多做几回不就会了?”实诚过头的赵永忠脱口而出道。
这回赵四娘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坐在一旁保持沉默。没办法,被赵永忠气成内伤的她,实在是无力吐槽。
听赵永忠这么一说,汪掌柜不禁一愣,心道:到底是庄稼人,实在啊!
若是赵永忠跑到别家谈生意的时候这么说,肯定会被痛宰一番。可万幸他遇上的是汪掌柜,这汪掌柜也是个实在人,不兴欺负老实人。
只听汪掌柜坦率地说道:“说实话,刚刚我和刘厨子一起研究了一下这些丸子的做法,也看出一点儿门道来。可咱们怎么也没办法把剁碎的鱼茸搓成丸子,后来往里面加了点儿面粉,也算勉强做了出来,可口感不好,味道也没有你们家的鲜美。看来这小小的丸子里头大有门道呀!”
赵四娘正色道:“汪爷爷,您人这么好,做生意又这么实在,这个方子咱们愿意卖给您!而且咱们保证不再卖给第二家,除了家里可能偶尔做上一回自个儿吃,就连咱家铺子里也不再卖丸子了!”
赵永忠也忙道:“汪掌柜,您只管放心,我小闺女刚说的话全都算数!咱们愿意把方子便宜点儿卖给您!”
赵四娘又开始默默吐槽道:我的亲爹呀!你前半段话说的挺好,可后半段里的那个“便宜点儿”不说不成嘛?
汪掌柜听赵永忠说愿意把方子便宜卖给自己,就知道这个实诚的庄稼汉没有做过生意,只怕自个儿随便出个低价,他都会二话不说把方子卖给自己。可越是这样,实在人汪掌柜越是想要出一个公道的价钱。
汪掌柜来之前已经寻思过了:梁记的少东家梁公子虽说会时不时途径长乐镇,迎接一些客人去静海县城,可梁记在北街有一家分号,多半选择在北街的福来酒家里接待客人。这回只是贵客喜欢吃鱼,想起了他家的招牌菜“糖醋鲤鱼”,才过来光顾他们庆丰楼。没想到贵客吃得满意,梁公子高兴之下,决定把以后梁记在长乐镇的酒宴都摆在庆丰楼,实在是意外之喜。
其实自从南北二街翻新后,位于老东街的庆丰楼生意就大不如前。只是他老了,不愿意跑去和别家一争长短,守着老店靠着老主顾赏脸,每月微有盈利也就知足了。可他儿子在静海县城开了家分号,生意总是不上不下,打不开局面,让他很是替儿子担忧。
没想到今儿个会得到这么好的契机,虽然不知道梁公子接待的贵客是什么来头,可梁家本身就是静海县城有头有脸的人家,这道四喜丸子得到梁公子一行的夸赞,他们庆丰楼算是露了脸了,连带静海县城里的分号也会沾到光。
如今他把方子买下来给他儿子送过去,借着梁家的势头,让他儿子把这道四喜丸子当做招牌菜在静海县城推广,这样他儿子就再也不用为生意发愁了。
而且依照小姑娘答应的条件,这些丸子就成了他家酒楼独家的生意。虽说看到他家酒楼生意好,肯定会有人跟风。可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丸子在短时间内推广出去,他家的四喜丸子就是正宗,别家的丸子哪怕仿得再像那也只是冒牌货。
于是经过一番考量的汪掌柜给出了一个很优越的价格——一百两。
一百两?这回不仅是赵永忠,就连赵四娘也愣住了,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远远超出了她的估算。
不过赵四娘迅速回过了神来,她生怕节外生枝,忙道:“成!汪爷爷,您给的这个价钱实在是太照顾咱们了,为了感谢您,待会儿我再送您几道做丸子的菜谱。现在咱们就立个字据吧!”
汪掌柜觉得有些奇怪,父女俩来谈生意,可怎么看做主的都是这个小姑娘,而且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谈吐不凡。不过他想到梁记的当家夫人巾帼不让须眉,同样是小小年纪就出来谈生意,也就没有大惊小怪。
其实这个字据立不立对赵四娘家来说都无所谓,待会儿钱货两清,他们交出方子拿着钱就可以走了,有没有字据都一样。倒是对于汪掌柜来说,字据上可以记载重要的保密条款。现阶段而言,这些条款对他家酒楼的生意至关重要。这立字据由小姑娘主动提出,更是让汪掌柜高看了她一眼。
汪掌柜也想尽快拿到方子,见小姑娘的父亲赵永忠也点头答应了,就忙取出纸笔来,将刚刚口头约定的事项记录了下来,交给赵四娘父女俩验看。
这儿使用的文字类似于繁体字,因此这张字据上写的内容赵四娘基本上能够看得懂,见汪掌柜写下的内容和刚刚约定的一致,就让他爹画押。
让赵四娘大感惊讶的是,她原本只是想让他爹按个手印的,可没想到赵永忠居然提起笔来写下了他的名字。虽然写得不太工整,可的的确确是“赵永忠”三个大字没错。不过现在没这功夫询问,赵四娘打算待会儿出去了好好问问她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份“购买合同”一式两份,汪掌柜在两份合同上签好名后,自个儿留存了一份,把另一份合同连同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交给了赵永忠。
赵四娘家 第四十五章 倾囊相授
赵四娘见汪掌柜如此上道,忙把做丸子的方子和好几道相关的菜谱口述给了汪掌柜,汪掌柜忙把它们记录在了纸上。
汪掌柜仔细看了看写成的这几张纸,只觉做丸子的方子固然很精妙,就连附赠的那几道菜谱也用料讲究,搭配合理,道道都是精品。登时觉得这一百两银子花得实在是太值了。
“四娘啊,你家的方子和菜谱里好几次提到了要用番薯粉,虽然刚刚你也给我讲了这个番薯粉怎么做,可就算这会儿现做,也要费些时日才能拿到成品。你们家可有现成的?能不能卖给我一些?”汪掌柜问道。
“当然可以。刚刚我也提过,往丸子里头加的番薯粉的分量并没有个定数,可以根据情况做些调整,但好的丸子里肯定不宜加入过多。估计有个十几二十斤番薯粉,就够您家用上好些天了,那我就先给您称上二十斤应个急。这个价钱嘛,嗯,就算三文钱一斤吧!至于往后,您可以向咱家买,也可以自个儿另寻供货商。”赵四娘笑着答应。
原本赵四娘想说明天再把番薯粉送过来的,可她知道汪掌柜愿意出高价买下方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把这些手艺尽快学到手,抢占市场先机。
感念于汪掌柜的厚道,赵四娘接着又道:“其实这些丸子不加番薯粉也能做,只不过口感不是这么爽脆,而是更加鲜嫩。这样吧,现在我先去灶间示范一遍不加番薯粉的丸子怎么做。趁着这空挡,我让我爹回家去取番薯粉。等取过来了,我再示范一遍加了番薯粉的丸子怎么做。到那时候,若是时辰还早,不至于占用您家酒楼准备晚市的时间,我再把那些菜谱一一演示一遍。您看如何?”
汪掌柜当然是欣然同意,心里感动得不得了:小姑娘实在是太贴心了!处处为他家酒楼的生意着想。
于是汪掌柜忙安排伙计驾车送赵永忠回姜家,紧接着领着赵四娘往灶间走去。
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儿,灶间里没有几个人。汪掌柜忙差伙计把刘厨子叫了过来,又把闲杂人等支开了,这才让赵四娘示范给他们看。
别的工序倒还罢了,亲眼见到从赵四娘手中捏出的丸子只只滚圆、大小如一,汪掌柜和刘厨子不由得啧啧称奇:虽然之前见过赵四娘下厨烧菜,可那些都是家常菜,显不出多少工夫来。而这个捏丸子显然是个技术活儿,原以为是她家的大人捏的呢,没想到是小姑娘自个儿做的。
赵四娘示范了几遍后,让刘厨子按照她教的手法试着做。没想到在灶间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的刘厨子捏出来的丸子尽是些奇形怪状的,怎么也捏不出个圆来,急得他满头大汗。
赵四娘忙宽慰刘厨子道:“这盆鱼茸里头没有加番薯粉,所以做起来难度相当大。刘师傅您作为初学者,能捏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刘厨子得到赵四娘的劝慰,稍稍放松下来,重新试了几次,虽说还是捏不出圆球来,但比起刚才捏的那些要好看多了。
这时赵永忠已经带着番薯粉赶回来了,赵四娘见状,心中暗道:有辆车就是方便呀!平日要走老半天的路,这才多一会儿?就已经跑了一个来回啦!咱家要是也有辆车就好了。
不过这会儿可不是琢磨这些的时候,赵四娘立即摒除杂念,赶制了一盆添加了番薯粉的鱼茸,让刘厨子按照之前的手法继续试做。
不知是因为里面添加了番薯粉,还是因为多试了几次熟能生巧,这回刘厨子终于成功捏出了丸子,虽说不太圆,而且大小不一,但也算勉强过关了。
于是赵四娘抓紧时间,又把虾丸、包馅儿丸子、鱼腐以及相关菜肴逐个演示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赵四娘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指出、详加解释,不仅是学艺的刘厨子,就连站在一边旁听的汪掌柜,他也觉得受益匪浅,所获良多。
赵四娘讲讲停停,一轮下来,竟花了好些时间。眼见时候不早了,便和他爹一起同汪掌柜告辞。
汪掌柜知道他们从姜家滩赶过来,晌午饭肯定吃得早。原想留他们一起吃顿饭的,可苦留不住。要派辆车送父女俩回家,也被婉拒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知道他们不肯收贵重的谢礼,硬是往他们车上塞了四封点心、两只母鸡、两袋大米和两坛好酒,才肯放他们走。
父女俩实在推辞不了,再三谢过客气的汪掌柜,推着一车好东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庆丰楼。
刚走到路中,满腹好奇的赵四娘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爹,原来你识字的呀?竟然会写自个儿的名字!”
赵永忠不好意思地说道:“小时候有段日子跟着你爷奶住在静海县城里,那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宽裕,送我去学堂读过一年书。唉,你爹没有啥读书的天分,读了两年的书认识的字加起来也没有几个,就只会写自个儿的名字而已。”
“那也很不错了呀!爹,你不厚道呀!以前居然在咱们面前装作不识字!”赵四娘气哼哼地埋怨道。
有书读的那两年,无忧无虑的,是他这辈子过得最幸福的时光。只是幸福过后就是不幸,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让他心酸难忍。所以赵永忠宁愿别人误以为他是个文盲,也不愿意提起他曾读过书。
赵永忠干笑了两声,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忙打岔道:“不是说今儿要做番薯面条的吗?这会儿都快到申时了,咱们先去肉铺把货提了,再去粮铺买点儿白面和黄豆,赶紧往回赶吧!”
赵四娘一听,也有点儿着急了。她知道再不抓紧点儿,今儿这番薯面条怕是来不及做了。于是赶紧加快脚步,随着她爹向肉铺奔去。
到了孙记肉铺,除了把约定好的货物买走外,赵四娘见肉案上有一大块看上去还不错的肉,便让孙老板便宜点儿卖给她。
都到了这个点儿了,孙老板正愁这么大一块肉会卖不出去,听说赵四娘愿意买,忙出了个相当优惠的价钱,见赵四娘二话不说点头答应了,只觉喜从天降。他立马乐颠颠地跑去把肉给称了,不但主动抹了零,还把铺子里剩下的棒子骨全送给了赵四娘。
这一下皆大欢喜。
待看到赵永忠数钱给孙老板,站在一旁的赵四娘眼睛闪了闪。
赵四娘家 第四十六章 集市偶遇
在肉铺里买完东西,赵永忠推着小车,打算顺路去前面不远处的粮铺买粮,却被赵四娘拉住了。
“爹,咱们还是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吧!”赵四娘提议道。
赵永忠奇道:“咱去粮铺不就是买白面和黄豆吗?虽说这家粮铺小了点儿,可这两样东西肯定不缺的呀?又何必绕远路去南大街呢?”
赵四娘警惕地环顾四周,见这条东街虽然远不如南北二街繁华,可也是人来人往的。于是她转了转眼珠,随便找了个借口道:“昨天不是没买成糖吗?咱们现在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粮,顺便在那儿的杂货铺买点儿糖呗!”
赵永忠指了指近在咫尺的小杂货铺,问道:“就去这家不行吗?”
昨天赵永忠是因为不想让小闺女发现赵永年,才支持她绕远路去南大街买糖。其实杂货铺东街也有,就在肉铺的斜对面。虽说里面的东西肯定不如南大街的大杂货铺齐备,可像糖这种东西的话,应该是有卖的。
赵四娘眨眨眼睛,胡扯道:“嗯……昨天不是说了嘛,除了糖之外,我还要去买调料的。那些调料可不一般,这种小杂货铺里肯定没有的。咱们还是去大铺子买吧!”
老实的赵永忠听了信以为真,便顺从小闺女的意思,调转车头向南大街行去。
路过铁匠铺的时候,赵四娘让她爹停下来,父女俩简单商议后,又去订做了几个模子。
其实用来做番薯面条的模子就是一个带着筛眼的漏勺,做出来的面条是粗是细,完全取决于筛眼的大小。
前两天银钱不凑手,就只订做了一个筛眼较小的漏勺,只能用来做细粉丝。如今发了一笔大财,赵四娘决定再订制做粗粉丝和粉条的模子,用以增加番薯面条的种类。
想到如今资金不成问题,财大气粗的赵四娘临时起意,又一口气订做了两个粉皮模子,这才出了铁匠铺。
不多会儿,走到了集市那边。今天不是集日,而且天色又有些晚了,诺大的集市上空空荡荡的,只摆着零零星星几个小摊儿。
一眼望过去,发现前天那个卖碗碟给她的摊主已经开始收摊儿了,忙跑了过去。
“叔叔,你慢点儿收,让我仔细看看!”赵四娘忙道。
那摊主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抬头一看,认出赵四娘就是那个一下子买了八十文钱碗碟的大主顾,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问道:“小姑娘,又来买碗啦?”
赵四娘点点头,说道:“是要买碗碟。不过不是买上次那种大的,这回我想买些小碗和小碟。”
那青年听了,忙把已经装车了的小碗小碟取了几只给赵四娘看。
细看之下,和那些大碗大碟一样,做工比较粗糙,微微有些变形。不过赵四娘也不介意,在码头上做生意,要多少好的碗碟做什么?只要能用就行,最重要的是要便宜。
“上回你说这些小碗小碟要卖一文钱三只,我买得多,能不能算便宜点儿?”赵四娘问道。
那青年一听眼睛就亮了,问道:“小姑娘,你打算买多少呢?”
“和上回一样,各买八十只。不过这回除了买碗碟外,我还打算买些坛子和瓦缸。上回你送我的那个坛子就不错,我打算买上十个。咦?上次明明看见有瓦缸卖的,如今不卖了吗?”赵四娘皱了皱眉,原本想在这儿把坛坛罐罐一次性搞定的呢,如今这儿没货,难不成还要再去找一家?赚了大钱,如今腰杆儿很硬的赵四娘觉得有点儿不耐烦。
“卖的!卖的!只是那玩意儿太占地方,今儿就带了两个过来,不巧早上被人买走了。小姑娘我看你常来这集市,想必家就在这附近吧?要不明儿我把瓦缸直接给你送过去,省得你麻烦?”那青年殷切地说道。
“这……我不是住在镇上的,我家离这儿可不近呐!而且我就打算买两个瓦缸,哪好意思让你给我送过去呀!”虽然很心动,赵四娘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