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他赶着回乡,原本打算便宜些让给我,看在我是他老朋友的份上,就只要价三百两。”汪掌柜笑道。
“既然如此,我直接去的话,三百两他未必肯卖给我。还麻烦汪掌柜您陪我走一趟,如何?”赵四娘迫不及待地接口道。
三百两?那实在是太便宜了。不提铺子本身如何,光看那地点,平常六百两都未必拿得下来。若是别人这么跟她说,她肯定不会相信,会怀疑这里头有猫腻。可这是汪掌柜介绍的,她完全信得过。这么低廉的价格,她恨不得立马飞过去把铺子给买下来。
汪掌柜当然欣然应允,反正两家铺子离得也不远,一行三人就直接走了过去。
赵四娘边走边叹道,汪掌柜真是厚道呀!都说同行是冤家,虽说我家和他家走的是不同路线。可他愿意把距离这么近的铺子介绍给我做吃食生意,这份胸襟实在是了不起!
且说恒源布行的冯掌柜来长乐镇做了十几年生意,也在这个遥远的异乡挣出了一份儿不大不小的家业。不过留在家乡侍奉双亲的长子更胜于他,愣是在那块并不富饶的土地上。拼出一份儿更大的家业。
近两年,孝顺的长子数次来信让他们老夫妻俩关掉这儿的铺子,回乡安享晚年。只是这儿的家业虽小,却是他奋斗了十几年的成果,他舍不得轻易放弃。
直到今天长子捎信给他说,长媳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子,让他尽快回乡给孙子办满月酒。这回不仅是总是念叨着叶落归根的老妻,就连他也萌生归意。左思右想之下,他终于下决心结束这儿的生意,尽快回乡。
既然不打算再回来。就要把这儿的产业全数处理掉。恒源布行里的大批布料很好解决,长子不单在老家所在的小镇上,就连他们那儿的县城里,都开了好几家布行。经过和长子的通信交流,他知道这些布料在家乡也很受欢迎。甚至有几款供不应求,正好可以运回去给长子做货源。当前要解决的就是手上的铺面。其实也不难解决,尽管他是急卖,可他家铺子位置极好,相信只要他放出风声去,一两天内就会有人上门来买。
不过想到要卖铺子,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店面还在老东街的庆丰楼。要说他和庆丰楼的汪掌柜已经认识十几年了。当年他从外乡来长乐镇开的第一家铺子,就在东街庆丰楼的隔壁。汪掌柜仁厚仗义,给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帮了许多大忙,使他得以在长乐镇立足下去。
前几年听说南北二街要翻新,商人的敏锐嗅觉告诉他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于是他力劝汪掌柜同他一起把铺子搬去他看好的南大街。只是汪掌柜有子万事足。其他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只愿一切照旧,守在东街的老铺里混日子。最后他只得独自把铺子搬去了南大街的街口,生意果然远胜从前。
如今他就要走了,一是打算和老友道个别。二是想把铺子半卖半送给老友,就去了趟庆丰楼。雅间里,两人先是述起十几年深厚的友谊,为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深深的不舍,接着他开始苦劝老友把铺子搬去南大街,历数种种好处。谁知不求上进的老友还是不打算接手,无奈的他只得铩羽而归,准备找人去把出售铺子的风声放出去。
就在这时,汪掌柜居然上门了。原以为是汪掌柜反悔了,问了才知道,老友想让他把铺子让给同来的父女俩。他听汪掌柜不止一次地说道,有一个小姑娘帮了他大忙,使他宝贝儿子的生意大有起色,想来就是他们了。三百两的价钱若是卖给外人他是绝对不肯的,但是既然是汪掌柜带来的人,他愿意替老友送个人情给父女俩。
并且冯掌柜打算给汪掌柜做足面子,于是亲自带着父女俩把铺子里里外外参观介绍一遍。
一行人将铺子一楼仔细看过后,就来到了二楼。早就听说恒源布行的二楼是整个长乐镇上唯一一处出售成衣的地方,只是为他家高昂的价钱所吓,赵四娘还不曾有勇气来过这儿。如今有这个机会,赵四娘当然要一饱眼福。
果然,墙壁上展示着的成衣款式精美,制作精良,件件都是精品,让赵四娘啧啧称赞。再一问价钱,才知道布料钱另算,即使是最简单的式样,至少也要给上一贯钱的手工费。咋舌不已的赵四娘有些怀疑,虽说长乐镇是静海县第一大镇,可这些成衣的价钱如此之高,镇上的人能买得起吗?很快她的疑虑就被打消了,当看到那一叠堆得高高的定制衣服,她只得道一声,千万不要小看长乐镇,这儿的有钱人还真不少。
逛完铺子,接着冯掌柜又领着他们去参观后院。不用问,后院当然让父女俩相当满意。
参观途中,赵四娘借用了一回茅房,无意中在茅房不远处的库房那儿听到一段对话。
“老乔,你这么愁眉苦脸的干啥?虽说掌柜要结束生意,咱们这活计也算是干到头了。可掌柜仁义,不是给了咱们每人五两银子的遣散费了吗?有了这笔钱,咱们也不用去另寻啥差事了?可以自个儿当老板做些小买卖,照样能够养家糊口。”年轻的伙计说道。
“你说得不错。咱们掌柜为人大方,给的月钱很是丰厚,托他的福,这些年我也存了不少钱。再加上这五两银子,不管是留在镇上做买卖,还是回乡置地种田,都不用为以后的生计发愁。如今我苦着一张脸,却是因为想到乔福生那小子,心里觉得膈应得慌。”年长的伙计说道。
“说起那小子,我也替你觉得不值。你说你看在他爹的份上,豁出脸面给他求了个这么好的差事,他却一点儿都不懂得稀罕,三天两头惹得客人不快,害得你老是跟在他后面收拾烂摊子。前几日他越发张狂了,掌柜实在看不下去,不过稍微说了他几句,他居然当场就甩脸子,发狠说再也不来上工了。他倒好直接跑了一了百了,可怜你这个介绍人留在铺子里难做人。”年轻的伙计打抱不平道。
“你不知道,他哪里是受了气不愿意来了?他呀,分明是找到了更好的下家,怕咱家铺子不肯放他走,挡了他的大好前程,硬是找了个这样的由头!”年长的伙计愤怒地说道。
“更好的下家?这长乐镇还有比咱家工钱更高的铺子?”年轻的伙计奇道。
年长的伙计冷哼一声,愤愤道:“长乐镇当然没有,这小子攀上高枝了,说是要去静海县城里的许记豆腐坊。听他娘镇日在咱们乔家庄里四处吹嘘,说许记的待遇是多么多么地好,许记的掌柜是多么多么地看重她儿子,我这气就不打一处来。想走不能好好说吗?他乔福生有啥本事,值得让咱家布行挽留的?谁还拦着不让他走了?用得着使这么恶心的招数吗?一想到这样的人是我介绍过来的,我就觉得燥得慌。”
年轻的伙计忙劝慰道:“老乔你消消气,为了这种人不值当。许记豆腐坊?镇上不也有一家吗?听说他家的老板娘最是苛刻,工钱也没有多少。虽说乔福生去的是县城里的那一家,可同为许记,他能得个什么好……”
听得两人渐渐远去,赵四娘悄悄探出头来,只见两个伙计正抱着布匹往铺子里走去。她一面转身回去接着参观,一面在心里寻思着,他们口中所说的乔福生,应当就是上次看客下菜的那个年轻伙计吧?哼,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许记豆腐坊?还真是蛇鼠一窝呢!
却说冯掌柜领着父女俩参观完毕后,爽快地以三百两的低价签下转让协议,同时归心似箭的他还约定在三日后就搬离交房。这让赵四娘喜不自胜,觉得今儿实在是行了大运了。





赵四娘家 第八十章 物超所值
“得得得”只听赵家铺外的官道上传来一阵清脆的蹄声,这会儿铺子已经关张,因而铺子里的众人对外面往来的行人都不是很在意。由于今儿上午各类豆制品,特别是腐乳大获成功,众人决定大批量生产腐乳、腐竹、豆腐皮和豆腐丝等,如今正在铺子里忙得热火朝天。
不一会儿,只听那蹄声转到后门那儿,随即响起赵永忠的叫门声。
姜氏和赵三娘对视一眼,顿生不妙之感,心道,四娘天天给她们送惊喜,今儿不会是弄了辆她心心念念的骡车回来了吧?
果然后门一开,只见赵永忠赶了辆健骡拉的大车进了门。车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只硕大的牛头,而是一只被绑住四蹄正在咩咩叫唤的母羊。
赵四娘见众人呆立在那儿不动,忙从车上跳下来,说道:“娘,你赶紧去把牛棚打扫一下,好用来安置咱家的骡马和小羊。这两个家伙可不便宜,得好好照顾。”
“四娘,这得花多少钱呀?”姜氏爱惜地抚着骡马的脑袋,这种大牲口是每个乡里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是它的价格也是令人咋舌的。放眼整个姜家滩,也就只有里正家有一匹。
“这么一匹健骡加上这么一辆齐整的大车,统共只要十二两银子。”赵永忠笑呵呵地说道。
十二两银子?还是只要?姜氏觉得丈夫和小闺女混久了,也开始变得不靠谱起来。
“孩子他娘,你不用操心,这辆车真不算啥!”财大气粗的赵永忠安慰道。
“娘,有啥意见待会儿再说。来来来,大家伙儿先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今儿的活计可不轻省,光下水就有六副,不抓紧点儿说不好就得弄到半夜。”说到这儿,赵四娘猛然想起了些什么。紧张地补充道:“咱们可说好了,要是到了傍晚还弄不好,你们可得拖回外公家接着弄。这儿的灯油可不多,你们可不能赖在铺子里不走!”
“谁赖在铺子里不走了?”赵三娘赏了赵四娘一个毛栗子。接着就开始麻利地卸起货来。
虽说零零碎碎的活计很多,可好在这一个月来大伙儿已经干习惯了,有序分工之下,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把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其间,大家也从赵永忠口中得知今儿赵四娘居然把三张方子卖出了六百两的巨款,另外还把南大街恒源布行的铺面给买了下来,都是一阵不可思议。
“四娘啊,三百两买间铺子会不会太贵了?”吃晚饭时,姜氏忍不住问道。整整一个下午她都被丈夫带回来的消息弄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听说他们居然花了三百两银子买了间铺子。三百两?她这辈子甚至没买过超过三百文钱的东西。咋一听这个消息她有些接受不能。
赵四娘无奈地看了她娘一眼,只觉她们娘儿俩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一副不想解释的样子。
“娘说得没错,我也觉得太贵了。我记得那家布行虽然是两层楼,可加起来也只是和咱家新铺子差不多大小吧?咱家新铺子加上里面添置的各种家伙事儿。对了还有那间很齐整的茅房,总共花了不到六十两。同样大小的铺子,就算它在镇上,也不能翻了五倍吧?”赵三娘见了赵四娘那副气人的小样儿,忍不住出口质疑道。
一见赵三娘出马,赵四娘立马就怂了,忙耐心解释道:“的确。两间铺子大小差不多,可单层和双层的造价是不一样的,双层要贵得多。当初盖这间新铺子时,我原打算想盖双层,可那时银钱不凑手,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啊。其实二姐你只进店呆了一会儿就很快出来了,肯定没法了解他家铺子后院里面的情形。虽说他家后院也和咱家的大小接近,可他家不像咱家只有一面有房子,三面都是很齐整的房子。至于你所说的茅房,他家的茅房绝对比咱家的上档次得多。不信二姐下回你可以去试试看。”
众人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差点儿没有喷饭。
赵三娘小声啐了她一口,轻斥道:“好好地在吃着饭,你提上茅房干啥?”
赵四娘心里不服气道,明明是你先说的。不过脸上却不敢显露出来,接着说道:“二姐,刚刚你说没办法理解镇上的房价怎么会比村里高出那么多倍,我只能说你实在是不了解镇上的行情呀!今儿能花三百两拿下这间铺子,全是靠了汪掌柜的面子。否则的话,那么好的地段,就算咱们肯出六百两,说不定都有人会和咱们抢。”
赵三郎点头同意道:“妹妹说的没错。远的不说,就拿外公家正在盖着的房子来说。我听曹师傅讲,这栋房子在姜家滩它就只值二十两,可要是放在乔家庄它至少能值二十五两。为啥?因为乔家庄的地段要比姜家滩好呀!”
姜氏点了点头,表示受教了,不过她话锋一转,说道:“既然说到盖房子,依我看咱家的新房子就不要盖了吧?那家铺子后面不是有房子吗?咱们可以直接住进去嘛!原本咱们可能会担心路途太远,耽误来铺子里上工。可咱们今儿不是买了骡车吗?有了车,那可就方便多了。”
赵四娘怎么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确实那套房子宽敞舒适,可镇上商业街的房子它再大也不可能大得过农家小院。自己花了那么大的代价赚来这来之不易的几百两,就是想要一展抱负,盖出一套超越老赵家的院子。现在让她就这么放弃,她有些不情愿。
“四娘啊,你买下那间铺子是打算用来做的啥?还打算开面铺吗?”赵三郎忽然开口问道。
“呃……”这个问题赵四娘还没有认真想过,她只是觉得便宜就下手了。按照常理,就算当时没想,买回来后她肯定要细细思量一番。可问题是,如今她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面,整个下午都在想着晚上做点什么好吃的给那少年,这些事情早就被她抛到了九霄云后。
“那就开面铺。”赵四娘说话不经大脑,就随口顺着赵三郎的话说道。
“四娘啊,南大街可不比这码头呀!虽说你的手艺很好,可抵不住那儿有一家林家面馆,人家可是百年老字号,镇上的人就认准他家了。我虽然不怎么去镇上,可也听人家提起过,在南大街新开的面铺极少能撑得下去。如今你想去和林家面馆抢生意?难!难!难!”姜老爷子担忧地说道。
经姜老爷子这么一提醒,赵四娘这才想起,镇上最繁华的南大街上开着的面铺屈指可数,还不如一些小街小巷。她天天在镇上跑,早就注意到,那么长的一条街,除了林家面馆,仅剩的几家面铺生意叫个惨淡呀!而且那几家面铺能够勉强生存下去,完全是靠着低价策略。虽说她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信心,自认为不输于林家面馆,大可与其一争长短。可日积月累的口碑是极为重要的无形力量,要和林家铺子竞争,难度很大,风险极高。如果想要吸引客人就只能继续走低价路线,可一想到把高价买来的黄金铺面投入到收益微薄的面铺里,她有些不乐意。
“那让我再想想,好好想想……”赵四娘揉了揉脑袋,心道,原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呢,结果是买了个大麻烦回来!既然不适合开她拿手的面铺,那开什么好呀?
“哎呀,今儿也不早了,还有好些菜没做好呢!反正铺面放在那儿也不会跑,这事儿以后再说。今儿我留下来,大家先回去休息吧!”天色越晚,赵四娘就越发魂不守舍,哪里有心思琢磨这些呀?只想赶紧把家里人都打发走。




赵四娘家 第八十一章 不辞而别
大部分人都是能被赵四娘顺利打发走的,可赵永忠和姜氏不放心留下小闺女一个人看守铺子,说什么也不肯走。
“爹,娘,别担心,我一个人能行!”赵四娘见苦劝无功,只得指了指今儿刚领回来的看门犬,黔驴技穷道:“你看还有小白陪着我呢!”
只见竹篮里的那只白色小奶狗已经被和它同住的小奶猫挤到了篮子的边缘,这会儿敏感的它似乎察觉到有人注视着它,抬起它那双湿漉漉的大眼睛无助地看向赵四娘一家人,似乎是有些胆怯,奶声奶气地叫了两声,不小心暴露了它那口还没长齐的小奶牙。
夫妇俩对视一眼,更加坚定了他们留下来的决心。
好吧,要留就留下来吧!于是赵四娘老实不客气地把她爹娘支使得团团转,整得两人满头大汗。
不过赵四娘还算有良心,打发他们进屋睡之前,煮了两碗羊奶给他们喝。
“爹,娘,这可是特地煮给你们喝的。你们赶紧趁热喝啊!”
听了赵四娘这样贴心的暖语,夫妇俩高兴之余,仰头把盛在粗瓷大碗里的羊奶一饮而尽。
明月当空,春寂空廊。
“哥哥,这可是特地煮给你喝的。这羊奶呀,要是直接煮着喝会有腥味,一般人喝不惯,所以我在里面加了杏仁。生怕你不喜欢吃甜食,就没敢往里面加多少糖。哥哥,要不你趁热喝一口试试看?要是觉得不甜,这儿有白糖,我再给你加。”
听了赵四娘这样絮叨的软语,那少年面无表情,双手捧起赵四娘推至他眼前的青瓷小碗,低下头去浅浅抿了一口。
不过这回那少年还算给面子,一小口一小口总算把一碗羊奶给喝掉了小半碗。相比起料理台上那些精致的饮食,这应当算是动得最多的了。
赵四娘见那少年没有再吃下去的意思。心情不禁有些失落,毕竟那些是自个儿忙活了半个晚上的成果。其中酱牛肉当然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此外还有那碗夫妻肺片,尽管知道那少年不喜欢食用动物内脏。可她费尽心思,将新拌的肺片盛放在青瓷盘中,使之青红碧绿,光彩夺目。原本也没打算让他吃,只是想要吸引住他的目光,好让她把事先准备的一大堆说辞借机说出来。可谁知人家的目光都没有在上面停留一下,让她根本无从下口。
不过能够看到自己中意的少年,赵四娘就觉得很幸福了。于是她很快调整好心情,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呀?方便告诉我吗?”
和预想中一样。那少年没有回答。
不过赵四娘脸皮够厚,人家不搭理她,她就径自开始做起自我介绍来:“我姓赵,在姐妹中排行第四,所以大家都叫我赵四娘。不过这只是我的小名儿。我的大名叫赵红袖。对了,我家二姐叫赵红锦,你可千万不要误会我的‘袖’是‘锦绣’的‘绣’。我的那个‘袖’呀,嗯,是‘红袖添香’的‘袖’。这可是我爹他翻了好多典故,才好不容易替我取了这个寓意极佳的名字。”
其实赵氏一族这一辈的女子取名都从“红”字,老赵家女孩儿的名字都是和布料、衣裳相关的。比如说。赵元娘大名赵红绫,赵二娘大名赵红裳……这些名字都是读过些书的赵老爷子随口取的,“红袖添香”的寓意——那是绝对没有的。
说到这儿,赵四娘顿了一下,忽闪着双眼凝视着那少年,笑吟吟道:“哥哥。一看你就是读过大书的人,肯定知道‘红袖添香’吧?”
“红袖……添香?”赵四娘说得口干舌燥,那少年总算肯搭理她一句。
赵四娘重重地嗯了一声,把原本就摆得很淑女的姿势又调了调正。今儿晚上把各种菜品准备好后,她仔细梳妆打扮了一番。特地换上了那件玫红色小袄。因此这会儿倒真是“红袖”,至于“添香”嘛,添饭香也算是添香吧?
“所以哥哥,你以后可以喊我……”红袖?这个名字赵四娘自个儿都觉得很不适应,犹豫半晌,随即临时改口道:“赵四!”
尽管表面上赵四娘已经很好地融入了新生活,可在内心深处身边的至亲对于来自异世的她来说,依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都是“至亲至疏”。因而她藏在心中的那些秘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在这些亲人面前吐露的。唯有对着素不相识的这个少年,能够半真半假地倾吐出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心事重重的她得到些许解脱。
就说这个“赵四”吧,她前世的名字叫“赵思”,不过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觉得叫“赵四”更顺口,于是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赵四”、“赵四”地叫她。来到这儿之后,“赵四”换成了“四娘”,虽然只是个称呼,她还是希望有人能叫她一声“赵四”。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这个人是她最在意的人。所以,就在刚刚,她放弃了那个更文雅的名字,选择了“赵四”。
不过赵四娘注定要失望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直到那少年离开这儿,他都没有喊过她一声“赵四”,甚至连一声“喂”都奉欠。
“四娘,你咋这么早就起来了?”这天清晨姜氏醒来后,惊讶地发现小闺女已经不在炕上了,忙一把拉起赵永忠,随手拿上衣裳一披,就匆匆赶到后厨来寻。
苦等一晚却没有等到想等的那个人,这会儿的赵四娘失去了往日的生气,白净的小脸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她用略显沙哑的声音说道:“爹,娘,我有点儿累,想回去躺一会儿。”
说罢,赵四娘也不等她爹娘答话,就抱紧了怀里的事物,迈着虚浮的脚步,高一脚,低一脚,踉踉跄跄地进了小屋里。
小屋的炕上,赵四娘以被蒙头,躲在被窝里一遍又一遍数着那一袋金叶子。
原来前一天晚上,那少年没有像往日一样出现。久候不至的赵四娘再也沉不住气,就打算去院子里守候。谁知刚迈出后厨的门槛就在地上发现了这袋金叶子。
赵四娘当时就明白了,那少年走了,不辞而别了,无论她如何等待,他都不会出现了。可是执拗的她还是彻夜未眠,一直坐等到了天明,结果当然是意料之中的失望。
十九片,加上初次见面时他给的那一片,一共是二十片。这又是一段类似“两块钱”的短暂缘分吗?想到这儿,赵四娘再也承受不住打击,躺在炕上就没起得来。




赵四娘家 第八十二章 恶客上门
赵四娘这一躺就是两天,家里人都担忧不已,可问她那儿不舒服,她只是摇头不语。再仔细观察赵四娘,确实也没发现她身上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一家人就猜测是不是最近铺子里太忙,把她给累坏了。于是变着花样儿地给她补身子,也不敢打搅她,就让她待在屋子里静养。
赵四娘作为铺子的主力,她的缺席多多少少给铺子的生意带来些影响。不过还好,他们已经开门做了一个月的生意,虽然没有把赵四娘的本事学全,可大致的做法还是会的,加上姜氏的手艺本就不错,由她掌勺,尽管味道有些偏差,倒也没出什么太大的纰漏。
当然了,做菜做汤都不成问题,可烧饼就没有人会做了,于是姜氏灵机一动就改蒸起了白面馒头。由于之前得到过赵四娘的指点,姜氏在面团中揉入一小块原本用来制作烧饼油酥的猪油。果然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洁白喧软,卖相极好。虽说白面馒头要卖两文钱一只,大部分客人觉得有些贵,可众掌事和行商的客人倒也爱吃,甚至有些行商的客人还会打包好些带走,每天也能卖出七八笼。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1...2627282930...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