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嘴笨不会说话的姚氏拿这客人没办法,想让她家小姑子过来说服她,却发现姜月娥这会儿正忙得不可开交,根本不可能抽空过来。
姚氏说不过她,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应了。叹道:“半价就半价吧!只是找不出半文钱来,我再送您两块腐乳吧!”
见那妇人摇了摇头,姚氏开始怀疑她是不是故意来找茬儿的,正要开口,却听那妇人说道:“就拿十二块腐乳。这烧饼今儿不是卖一文钱两只吗?你再给我一只烧饼呗!”
见姚氏无可奈何地点头答应了,那妇人忙弯下腰去。向和她同行的小男孩慈爱地问道:“栓子,这会儿想好了没?到底是吃咸烧饼呢,还是吃甜烧饼?”
原来那两个竹匾里分别装着不同口味的两种烧饼:圆形的是咸香口味的,椭圆形的是香甜口味的。这些烧饼是用白面和着加了猪油的油酥揉制而成的。不管是咸味的还是甜味的,都在烧饼的正面刷上了一层薄薄的糖稀后蘸上芝麻。贴在烧旺的烧饼炉里,用里面的明火一烤,除了散发出烤面香和芝麻香外,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焦糖香,甚是诱人。
当然了这又是白面又是猪油,还加了白糖,成本应当不低吧?就算正常卖一文钱一只也会亏本吧?赵四娘真会做这种赔本生意?看了那烧饼的个头你就会知道绝对亏不了本,因为它的个头实在是太寒碜了,都没有三岁小孩姜梨花的小嫩手大。
不过尽管烧饼很迷你,它勾人的本事却很大。这不那妇人的小孙子已经眼巴巴地望着那两个竹匾好久了,一直歪着小脑袋沉思着,心里不停做着艰难的抉择。怎么办?二者选其一,他该选哪个?其实两种烧饼都好香,他都好想吃!不过乖巧懂事的他没有提出让他奶奶为难的要求,答道:“栓子想吃甜烧饼!”
得!原来那妇人绕了半天,就是想要为他孙子看中的一块烧饼免单。姚氏觉得还是回去洗碗比较好,做生意什么的实在太费脑筋了,根本就不适合她。
后面的好几位客人见那妇人只给了姚氏四文钱,不仅得了一小罐子腐乳,还给了她小孙子弄了块烧饼,都觉得那妇人实在是太会砍价了。在那妇人带头之下,有些脸嫩不好意思说价的客人纷纷要求按照那妇人买的也来上一份儿,没办法站在竹匾旁边多时,被那香味勾的大家都有些馋烧饼了,甚至有人都准备掏钱买了,这会儿有免费的吃,不要白不要。只不过按照个人喜好,有些人把罐子里的红方腐乳换成了白方腐乳或是其他酱菜。
一文钱两块的烧饼真正卖出去的并不多,基本上都是在当添头送。姚氏暗暗自责道,自个儿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简直是来帮倒忙的。





赵四娘家 第七十三章 自助餐台
内心忧虑不已的姚氏在送走一位客人后又迎来一位新客人,这时她发现眼前的这位新客人穿着甚是体面,明显和之前的那些客人不在一个层次上。她暗暗称奇,这样的客人居然会来她家小店排队买东西。
不过上门都是客,姚氏按耐住好奇心,一视同仁地热情接待起来。
只见在一旁等候多时的汪掌柜先不看别的,一上来就拿了根小竹签钉了一小块红方腐乳试吃,也不怕咸,接着又把白方腐乳、糟方腐乳、五香腐乳、甜辣腐乳、鲜辣腐乳、虾子腐乳等一众腐乳一一试了过去。
汪掌柜和各种形形色色的调料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敏锐地发现这些腐乳不单入口鲜美,更重要的是若是运用得当,应当是一味极好的调味料,能为菜肴增色不少。于是他心里开始合计起要和赵四娘再次合作,为他家酒楼供应这种腐乳。
姜月娥和第一天来铺子里帮忙的姚氏不同,之前曾在铺子里见过汪掌柜一回。因此招呼完一位客人的姜月娥侧头看到窗外站着的汪掌柜,立时把他给认了出来,惊讶地问道:“汪掌柜,您怎么在这儿排队?”看见汪掌柜手上拿着根竹签,姜月娥忙道:“还请您赶紧进屋坐,我马上把这些东西全都备上一份儿给您端过去。哪能让大老远赶来的您站在这儿呢?”
汪掌柜笑着摇了摇头,让姜月娥她们接着忙,不用管他。他自己则拿着竹签又开始试吃起那一排用豆制品做的小菜来。
尽管汪掌柜这么说了,姜月娥可丝毫不敢怠慢,还是马上通知姜老爷子前来招呼他。
见姜老爷子亲自迎出门来,汪掌柜只得意犹未尽地放下手中的竹签,随着姜老爷子进了大堂。
汪掌柜甫一进门,就被大堂正中的那两排长桌给吸引住了眼球。只见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冷热菜肴。冷菜是装在木盆里的,这倒没有什么稀奇。可热菜却被盛在特制的大陶罐里。陶罐被放置在中间开孔的长桌里,下面放着一个小炉子不停加热。炉火虽然不旺,仅仅只是微火,却不但起了保温的作用。还使热菜的香气四散出去,不仅在整个大堂里,甚至人站在外面的官道上都能远远闻到。
这会儿铺子里的桌子几乎全满,姜老爷子好不容易才给汪掌柜寻了个餐位。不过汪掌柜却婉拒了姜老爷子的好意,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好奇地踱到那两排桌子中间,认真地观察起来。
桌上摆着的菜品倒没什么稀奇,多半是上次他来铺子时吃过的,另加了一些以各种豆制品为原料的菜肴以及几道大荤,也是些很家常的菜式。由于桌子够长。每道菜品之间的距离够大,相互之间都放着数碟已经打好的菜肴,方便客人取用。
再靠近些看可以发现每张桌子上都有三个木槽,正对着盛放菜品的容器,木槽里都插着块木牌。上面清楚地写着菜品的名称和价钱。应当是考虑到来这儿消费的客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每块木牌上还画了与价钱相对应的铜板数枚,让每一个客人都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价钱。
两排桌子的西侧各摆着一个小方桌,上面各放了两排堆得颇高的方盘。客人从西侧入口拿着方盘选取菜品,到东侧出口把相应的菜钱支付给站在那儿的赵永忠。
这种巧妙的构思,让做了一辈子餐饮生意的汪掌柜都觉得大开眼界。尽管他家做的是高档酒楼生意,不能照搬这种模式。还是让他觉得受益匪浅。
汪掌柜把新颖的餐台从头到尾认真考察过一遍,又从上面挑选了几道他中意的菜肴拿到座位上细细品尝。每道菜都让他连声赞叹,特别是吃到红烧肉时,鲜美醇厚的滋味萦绕舌尖,更是让他陶醉得眯起了眼睛。
没过多久,早上的用餐高峰期结束了。汪掌柜忙让随他同来的伙计把准备好的贺礼拿进来。亲手交给总算闲下来的姜老爷子,正式祝贺他家铺子开张大吉。接着就迫不及待地把赵四娘请出来,开始洽谈新的合作事宜。
如今赵四娘不再像当初那样迫切需要原始资金,并不打算再做涸泽而渔的事儿。因此就算汪掌柜承诺出高价,她也不肯出售腐乳等豆制品的制法。也不太愿意卖掉相关菜谱。只是考虑到自家那栋极有可能烂尾的房子,好面子的她决定还是卖那么两三道菜谱给汪掌柜,换点儿钱回来盖房子。于是和汪掌柜约好,收了铺子后就去他家铺子细谈菜谱买卖。
这厢刚送走了喜不自胜的汪掌柜,那厢官道上就来了辆装满鸭子的骡车。赵四娘见了忙迎了上去,招呼那赶车人把车赶进后院。
这会儿姜氏正蹲在后院里帮赵三娘洗着堆积如山的碗碟,看到赵四娘继昨儿那二十几只大鸭子后,今儿又让人送了几十只大鸭子和上百只小鸭子,以及好几大筐鸭蛋上门,登时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刚上前去想开口数落赵四娘两句,就被和那赶车人同行的年轻媳妇儿拉住了手。只听那媳妇儿千恩万谢道:“大姐,要不是你家这么仁义,不仅出手买下了咱家所有的鸭子,还一点儿都不压价,咱出价多少你家就给多少,咱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把钱筹齐!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个难关!你家实在是帮了咱家大忙了,是咱家的大恩人呐!”
姜氏最受不了人家对她说这种感恩戴德的软话了,连说不用谢,还道乡里乡亲的相互帮忙是应当的。
趁着这功夫,赵四娘忙哄着她爹把钱付了。
送走了那对夫妇,收了一大箩筐好话的姜氏怎么也拉不下一张脸来,可又想板着脸对赵四娘进行一番说教,一时间脸色甚是古怪。
“娘,我有些困了,想进去眯一会儿。”赵四娘可怜兮兮地请示姜氏道。
姜氏听了,忙一叠声地催促赵四娘进去休息,教训人的话早忘到了九霄云后。
赵四娘暗道,她娘就是个面儿人,谁都能来捏两下。自家人捏捏就算了,要是让老赵家的人拿捏住了可怎生是好哟?
赵四娘一面假惺惺地担忧着,一面毫无压力地打着哈欠去睡回笼觉。




赵四娘家 第七十四章 以退为进
若不是晌午这个时段的生意实在太好了,姜氏是绝对不会把小闺女给叫醒的。只是这会儿,不仅常来捧场的码头工人们照常来了,就连码头上那些管事们也进店来吃晌午饭了,一时间后厨里实在忙不过来,只得把赵四娘从被窝里挖起来帮忙。
要说赵四娘家的铺子已经在码头上开了近一个月了,前前后后也进来过不少穿着体面的客人,可码头上的管事们却一个都没有过来消费过。
其实那些管事们也只是最底层的管理者,晌午在码头上也吃不到什么热饭热菜。最多像苏记那种条件好一点儿的商行会常备着小炉子,烧点儿热水给他们喝喝。早就听手底下的苦力们说附近的铺子好吃又实惠了,只是他们总是以领导自居,哪怕只是个芝麻大的小领导,都自恃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上人,自然不愿意自降身份和苦力们凑在一起吃饭。
只不过当众掌事们听说苏记商行的陈掌事不单在那家铺子里吃了早饭,就连晌午饭也会去那儿解决,而且还发话说以后顿顿如此,这下子他们就什么顾虑都没有了。虽说各人分属不同商行,可是就像苏记商行领跑整个幽州的商行一样,他们也隐隐之中以陈掌事为风向标。既然人家陈掌事都不怕丢份儿,他们这些人就更不怕了。于是一时间码头上所有的掌事都浩浩荡荡地涌向赵家铺。
在习惯了坐在位置上点餐的众掌事看来,自个儿亲自拿着只盘子挑选菜品并不体面。不过尽管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手上还是照做了。原因无它,人家陈掌事身边跟着长随,可他还不是自个儿站在那儿挑菜?难道他们比人家陈掌事还金贵?
虽说一众掌事和其他客人一样站在那儿挑选,动作并无二致。可他们的购买力明显要比普通客人高上好几个档次。经他们走过一圈后,铺子里售价最高的菜肴基本上就售罄了。
赵家铺的自选菜品价格普遍在一文钱到三文钱之间。除此之外,长桌的最东侧摆有几道大荤菜肴,如酱鸭、香肠、腊肉、卤肉以及红烧肉等。售价在十五文钱到二十五文钱之间不等。
这些大荤的原材料有的是昨天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更多的则是之前赵四娘逮到机会就弄回来的便宜好肉。对于赵四娘这种隔三差五就捎块猪肉回来的行为,姜氏等人不是没有批评过。可去集市采购的人就他们父女二人,赵永忠根本就起不到监管的作用。使得赵四娘总是有一千个理由把肉往家里带,渐渐地大家也都麻木了。于是家里不单时常有鲜肉吃,还能吃到各种腌制肉品。
不过以前谁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些大荤拿到铺子里出售,包括赵四娘在内大家都认为码头上不适合销售这类价位颇高的商品。这次赵四娘力排众议,说服大家在开张第一天加上这些大荤,说得好听是为了铺子着想,用以丰富菜品种类,其实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大口吃肉的口腹之欲。
原来那些肉虽然是赵四娘买回来的,可处置权却在杨氏的手上。杨氏最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不管什么肉。每次最多只肯割二两下来。一大家子总共有十几口人,光半大孩子就有四五个,他一筷子你一筷子,虽说大家都宠着她让着她,尽量多挑些肉给她。可她还是不曾吃尽兴过。
于是明知这些大荤十有*会卖不出去,不靠谱的赵四娘还是各烧了一大盆,就准备待会儿收了铺子狠狠地吃上一顿。
只听“叮叮当当”一阵乱响后,没能如愿吃成大餐的赵四娘笑吟吟地宣布道:“有好几位管事给的是碎银子,家里没有戥子,没法儿准确地称出银子的份量。不过据初步估计,咱家今儿净赚了小二两银子!”
大伙儿都看到了钱匣里那堆得高高的铜板。还有里面零星分布着的碎银子,早就猜到今儿赚的肯定不少。可当听到净赚近二两银子时,大家还是震惊了——一天赚二两,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呀!
咳咳,赵四娘轻咳两声,说道:“今儿咱家铺子来了个开门红。为了明儿的生意能够赶上今儿的,甚至做得更好,我这就得赶去镇上采购了。”说罢,就招呼她爹赶紧闪人。
“四娘,你等一等!”姚氏开口叫住赵四娘道。
“舅母。你有什么事儿尽管说!”赵四娘忙道。
姚氏自打从铺子里回到姜家后,就一直坐立不安。自家舅母这种异常状态,说实话赵四娘不是没有发现。可她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赶去镇上办,因此就选择了视而不见。不过这会儿舅母开口了,她就不能再装傻充愣下去了。
“四娘,你看还让我回去洗碗成不?我这人笨嘴笨舌的,人家来和我讨价还价,我总是说不过人家,今儿都不知道白送出去多少烧饼了。唉,站柜台的活儿我实在是干不来。”姚氏一脸难色道。
不要觉得奇怪,姚氏想要调动工作岗位干嘛不和姜老爷子提,反而要找自个儿的外甥女说?要知道,赵四娘虽然会间歇性抽风,整出点不靠谱的事儿来,可在办起正事儿来还是比较让人信得过的。特别是作为最大功臣,她在铺子里的地位无人能比,各项事宜基本上都是她说得算。其实早上姜月娥忙不过来跑过来叫人帮忙时,姚氏起先是推赵三娘出去的。只不过赵四娘见了,硬是把赵三娘换了下来,安排姚氏顶上。这会儿姚氏想要重新调回去洗碗,当然还得征得赵四娘的同意才行。
“舅母,我知道以你的性格,硬是让你去站柜台是为难你了。不过这口才,这胆量,甚至于脸皮,都是靠练出来的。你今天不过才第一天上岗,当然会不习惯。没事儿的,多站两天就习惯了。”赵四娘苦口婆心地劝道。
坐在一旁的赵三娘瞥了她一眼,心里嘀咕道:你那口才,那胆量,特别那脸皮,我也没见你怎么练,仿佛一夜之间就蹭蹭蹭直往上涨呢!在我看来,这些玩意儿不光是靠练,更是要靠天赋的。
赵四娘可不知道自家二姐正在腹诽她天生是个厚脸皮,见自家舅母依然是很为难的样子,隐隐还带着点儿自责,忙道:“舅母,我知道你心疼那些烧饼,觉得自个儿给铺子造成了损失是不?”见姚氏一脸黯然地点了点头,赵四娘笑道:“这就是我的不是了,事先没跟你说清楚。其实那些烧饼做出来摆在那儿,我心里就存着拿它们当添头的意思,并没指望能卖几个钱。”
姚氏听赵四娘这么说,心里方才好受了些,不过她生怕外甥女是故意这么说来安慰自个儿的,急切地问道:“当真?”
“当然是真的啦!真正的烧饼哪有那么小的?就是为了白送给客人我才故意做得那么小。话说回来,人家陈掌事说好以后都来咱家铺子吃早饭,咱得正正经经备点儿面点才行。我看除了这种小烧饼,还得做些正常大小的烧饼才行。”赵四娘笑着说,接着鼓励道:“舅母,再试试吧!”
姚氏偷偷瞄了一眼坐在炕上的丈夫,见他正用满是鼓励的眼神看着她,一直不太自信的她登时生出一股勇气,说道:“那我就再试试!”
其实赵四娘心里很清楚,站柜台这个活儿赵三娘确实要比姚氏合适得多。她之所以坚持要让姚氏顶上,是想要让姚氏能够熟悉这一块的生意,甚至借此培养出姚氏独当一面的本事。
对于向往大城市生活的赵四娘来说,这儿虽然是个不错的宜居之地,她却注定不会久留。等到姜家的生活走上正轨,她赚到足够的本钱,她就会说服一家人搬去县城甚至更大的都市,在那儿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而这家铺子到时肯定是要交给姜家独自经营,届时姜家可以选择雇人来站柜台,但姚氏作为未来的老板娘至少要熟悉这一岗位,才能帮助姜华把铺子管理好。
“舅母,就像咱们去人家铺子里买东西,人家多多少少会送点儿添头。同理咱家铺子送客人添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一点儿都不送那才叫奇怪呢!其实不光是烧饼可以当添头。比方说,客人买十块腐乳,可以送他一块;买一斤茶干,可以送他一两……当然了这只是打比方,其实这些东西的成本咱们心里都清楚,具体送多少、怎么送,你们可以自个儿看着办。”
“甚至说,碰上难缠的客人,也尽可以多送些给他。有些时候花个一文半文就能打发的事儿,真心没必要多做纠缠。毕竟咱们打开门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和气生财。别看咱们当时好像吃亏了,可只要人家记得咱家的好,下回还来咱家铺子,咱就能把钱从他身上连本带利给赚回来。”赵四娘细细提点道。
一旁的姚氏和姜月娥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赵四娘家 第七十五章 动机何在
赵三娘听了这番话,却忍不住又瞥了她一眼,心道:好好的话,怎么经你一说,就让人觉得变了味儿了呢?我愣是听出了奸商的意思来。
敏感的赵四娘觉察出自家二姐接二连三地瞄她,暗自嘀咕道,今儿自个儿哪儿惹到这位小姑奶奶啦?
赵四娘忙讨好地笑道:“二姐,今儿生意这么好,洗碗受累了吧?辛苦你啦!”
赵三娘重重地冷哼一声,淡淡道:“比不上你,都累得趴到炕上去了。”
赵四娘呵呵干笑了两声,眨了眨眼睛,朝姜老爷子提议道:“外公,如今咱家铺子里人少活多,特别是洗碗这一项,就靠咱家这点儿人手根本忙不过来。要不咱家请两个人来洗碗吧?”
“我看请人就算了吧!反正家里也没多少活计,我也去铺子里帮忙洗碗吧!”不等姜老爷子说话,杨氏就抢着说道。
“请人得多费银钱呀?太不值当。我可以边看火,边帮着洗。实在来不及,咱就多买些碗备着,保证客人随时有干净碗用就行。那些收回来的脏碗等收了铺子,咱再慢慢洗也不迟。”姜氏也劝道。
“外婆,娘,我知道你们是勤俭人,觉着能省下一个子儿是一个子儿。可那样该有多累呀?新铺子没开,咱们就差不多从早忙到晚了。新铺子开了,咱们更是忙得像个陀螺似的团团转。整日这么忙活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多赚几个钱。如今咱也算是赚到钱了,那么该花钱的地方就得舍得花,图省钱把人累出个好歹来,那才是真的不值当呢!”
“四娘说得有理。以前咱们是没条件,只能让几个孩子累死累活的干。如今赚得多了,有能力了,干嘛还让孩子们吃这种苦呀?就请两个人回来洗碗吧!”姜老爷子只寻思了一会儿,就爽快地答应了。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一堆小山似的脏碗脏碟拼命洗着,老半天都直不起腰来。他也心疼呀!
反对者杨氏和姜氏听了,对视了一眼,也就答应了。
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每天给洗碗工二十文钱工钱,包早午两顿饭。只是赵四娘顺便提出。让请来的两个人每天下工后轮流去清扫一遍茅房。
这让赵三娘开始怀疑起自家小妹要求请人的动机不纯。因为当初盖茅房时,小妹口说大话让家里人不要管,以后茅房的全部事宜都由她来负责,这里面当然包括茅房每日的清洁卫生。可今儿收了铺子她像是完全忘了有这么一档子事儿,还是娘跑去打扫的。其实小妹原本是想请人打扫茅房,只是不好意思直说,才饶了这么大一个弯儿,以请人洗碗为掩饰,达到她找人替她打扫茅房的真正目的吧?
只能说一句,你真相了!
爱耍小聪明的赵四娘见自个儿的目的达成。拉着她爹志得意满地准备上路,却又遇上了赵四郎这只拦路虎。
“二哥,你拉着我干什么?”赵四娘见赵四郎忽然拉住她的衣袖不放,不禁奇道。
“小妹,我……”赵四郎有些欲言又止。
赵永忠笑道:“咱们四郎是不是也想去镇上?成!和爹一块儿去。爹给你买好吃的!”
赵四娘也点点头,说道:“待会儿咱们要去庆丰楼,汪掌柜最是客气了,肯定会给咱们准备一堆吃食。二哥跟咱们一起去喝喝茶、嗑嗑瓜子呗!”
赵四郎忙摇头否认道:“不是的,我不是想去镇上……”见家里人都关切地望着他,他鼓起勇气道:“咱家铺子不是要请人洗碗吗?那二姐就空下来了,能不能让她顶替我跑堂。让我去做别的活计?”
幽州民风开放,虽说做不到男女平等,但与其他地方相比,对女子的限制相对要少很多。总的来说,幽州百姓对女子抛头露面出来养家糊口,普遍能够接受。镇上铺子里的女伙计虽然极少。但也有,比如说林家面馆里就有一个。
可赵四郎怎么会忽然提出调岗呢?传菜、跑菜虽然辛苦,可他并不是一个怕吃苦的孩子,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其它原因。
“换你去做别的不是不行,可你得告诉我为什么。”赵四娘道。
赵四郎涨红了脸。小声说道:“新铺子里的人太多,我从后厨拿到做好的吃食后,老是找不到点它的客人。”
赵四娘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家二哥,说道:“如今新铺子里客人想要吃什么菜基本上都是自取自付。就算有几个矫情的客人,非让人把菜端到他们的位置上,那也是极个别,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你如今只要负责给点面汤、汤面和豆腐脑之类的客人传菜就行了,就这点儿东西,你都搞不清楚是谁点的?”
说罢,赵四娘摸了摸下巴,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赵四郎,寻思道:他们家五个孩子,赵二娘她没什么印象,这个不提。赵三娘和赵三郎都挺精明的,她的原身也有些小聪明,怎么就这个赵四郎老是让人觉得傻乎乎的呢?
1...2425262728...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