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王媒婆最擅长察言观色了,来之前已经把老赵家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知道赵老爷子的那点儿心思。她忙把和温家结亲的好处历数了一遍,着重讲了对赵大郎仕途的助益。接着又说温家二少奶奶,已经没几天好活了,温二少爷答应等她一死。就立刻把赵成青扶正。还让他们家抓住机会,赶紧把赵成青嫁过去抢占先机。正室之位一空,温家说不准就要另挑名门淑女了,二少奶奶的位置可就不一定还能给赵成青留着了。
听到这儿,赵四娘便拉着赵三娘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原因无他,用脚想也知道在这么优渥的条件之下,赵老爷子一定会兴高采烈地答应下来。
到了东厢房,赵永忠他们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利落,正等着她们回来。倒不是他们的动作有多么神速,随便一装就成了。
不一会儿,见去给宋氏还钱的姜氏也提着空竹篓回来了,赵四娘忙催着一家人赶紧上路。
原本赵永忠打算给赵老爷子他们辞个行再走的,可姜氏和孩子们都说这会儿去肯定不招待见,而且铺子里还有好多活儿等着他们回去干,实在没空在这儿耽搁。于是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拉着赵永忠不辞而别了。
其实大家发觉今儿赵老爷子的态度有所转变,都生怕赵永忠经不住赵老爷子一劝,会答应留在这个鬼地方,这才不约而同地劝赵永忠赶紧走。
一路上好多乡亲们见到他们一家人带着半车微薄的家当赶路,纷纷走过来关切地问候他们。乡亲们看到勤勤恳恳的一家人就这么离开了赵家村,心中都有些怅然。(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 品味独特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之前让你做掌柜你做不好,如今让你打杂你还是干不好,你倒是说说看,你到底能干个啥?”
赵四娘一走进百味堂,就看见程昱在自家二姐叉腰瞪眼的威猛造型之下风中凌乱。那场面真是让人不忍直视,看得她一阵眼睛疼。
这孩子,前世该是做了多大的孽啊,才会被赵三娘这个煞星一而再再而三地摧残个不停。
唉,怪可怜见的。
赵四娘忙和稀泥道:“二姐,百味堂里能有多大点事儿呀?人家程昱就是再没做到点子上,也不值得你发这么大的火啊!”你就消停些吧!
就赵四娘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哪里能劝住盛怒中的赵三娘?她哪里是来劝架的,分明就是来火上浇油的。
果然,赵三娘闻言后怒火更炽,高声道:“百味堂怎么啦?它里面怎么就没有要紧的事啦?你以为呢,只有能赚钱的铺子才是要紧的,这种不值钱的铺子就不值得放在心上了吗?”
赵三娘还真没说错,势利的赵四娘还就是这么想的。在她看来,这种类似于善堂的机构有必要办,但无须太过投入。当务之急,还是搞好自家那些能赚钱的铺子,这才是立业的根本。那些本末倒置的事儿,还是少做为妙。
可她不能照实说呀,真要说了,赵三娘还不得把她给生撕了呀?
赵四娘忙辩解道:“二姐,我想你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不是说百味堂不要紧,而是说它每天也就做些主食热热菜,不像其他食铺里又要做这个又要做那个,需要费心的事情相对少很多。再加上客流基本上也是固定的,还都是些老人孩子,好招呼得很。这么看来,百味堂一天下来,也不大可能遇到什么难事儿不是?”
赵三娘闻言,重重地哼了一声。但心气总算是平和了一些,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实际运作起来,里头的烦心事可不比其他铺子少。”
“那是。那是。可不就是太难管了,我才把这么艰巨的任务转交给了二姐你?”赵四娘边说,边装模作样地环视四周,然后继续溜须拍马道:“一圈看下来,百味堂确实比我管的时候齐整多了。还是二姐你行啊!”
赵三娘到底还是个小姑娘,道行远不及“厚颜无耻”的赵四娘来得深,被两句好话一奉承就羞红了脸,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忙谦虚道:“我也没做啥。”
说罢,她轻咳两声后,便转入正题道:“其实我也不想发火的,可实在看不惯他接二连三的阳奉阴违。我都说了多少遍了,这个社饭,要等它温下来之后拌上咱家酱料。然后才能给客人送过去。可他倒好,上一回是不等饭凉下来,就在滚烫的饭里浇上了酱料。当时念他是初犯,我也没说什么。可没成想,他在城南转了一圈回来后,胆子越发大了,这一回就更了不得了,索性都不拌酱料了,就直接把饭端了出去。你说说看,居然把东家的话当做是耳旁风。谁家的伙计是这么办事儿的?我能不生气吗?”
赵四娘闻言,转而面向程昱,问道:“程昱,你不过看了两眼。就把我写给你的那十个数字认全了,可见天资聪颖,记性极佳。这样的你,自然是不可能忘记我二姐的反复叮嘱的。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不按我二姐说的办呢?”
程昱充满感激地看向赵四娘,立刻抓住机会解释道:“上一回。我是觉得好好的饭放凉了就不好吃了,所以就提前浇上酱料端了出去。这一回,则是、则是……”
赵四娘见程昱不好意思说,便接上去道:“则是听客人抱怨说咱家酱料的味道实在太难吃,不加反而更好。所以你就顺应客人的意思,没往里加酱料是不是?”
要是赵三娘不在,程昱说不定还敢说实话,雌老虎在前,他哪敢直陈东家做的东西难吃,只得道:“东家烹制的东西素来都很好吃,唯有这个,这个的味道实在是怪异得很。”
“怪异?哪儿怪了,哪儿怪了?我尝着味道好的很,就你那舌头娇贵,尝出怪味儿来了!”程昱已经说得很委婉了,可赵三娘还是觉得不中听,再一次炸了毛。
按理来说,这会儿赵四娘就该顺着赵三娘的话说,顺着她的毛摸。可饶是赵四娘厚颜至此,她都没脸说那那酱味道好的很呀!
前世加上今生,赵四娘也算是尝遍世界各国的美食了,偶尔也曾不小心中过招,碰到些黑暗料理,对各种奇葩味道还是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的。即便如此,“身经百战”的她还是有些hold不住那酱的味道。在她尝来,黄花蒿酱岂止是怪异呀,就是实实在在的难吃好不好!
黄花蒿,又名臭蒿。之所以这么命名,那是因为折断它的茎叶后会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而这种气味,嗅觉和味觉中只要一个是正常的人都会觉得是臭味。
很显然,赵四娘、程昱以及吐槽社饭不好吃的各位客人都是正常人,不正常的就只有赵三娘一个。
赵四娘翻了翻记忆,发现赵三娘的品味还真是不一般。
当初在赵家村,他们三房的孩子有了个伤风感冒,自然是享受不到请大夫的待遇的。无奈之下,姜氏就只能按照从杨氏那儿学来的偏方,挖些鱼腥草回来煮水给生病的孩子喝。
这种散发着腥臭味儿的汤水,打死赵四娘都是不肯喝的。不仅是她,赵三郎和赵四郎也一样,宁愿病着都不愿喝上一口。
唯有赵三娘捧起碗就喝,还喝得有滋有味的。这还不够,有时候挖野菜偶尔发现鱼腥草,她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避而不挖,而会很高兴地挖回去拌着吃。无须什么香油、陈醋和酱油,只要放几粒盐粒进去,她就能吃上一大碗。如果说以前是穷才不得不吃,那现在家境好了就完全不用再吃了。可就在不久前,赵三娘偶尔风寒,还是自动自觉地喝起鱼腥草汤来。这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了——鱼腥草是赵三娘的大爱啊!(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六章 黑暗料理
“之前让你做掌柜你做不好,如今让你打杂你还是干不好,你倒是说说看,你到底能干个啥?”
赵四娘一走进百味堂,就看见程昱在自家二姐叉腰瞪眼的威猛造型之下风中凌乱。那场面真是让人不忍直视,看得她一阵眼睛疼。
这孩子,前世该是做了多大的孽啊,才会被赵三娘这个煞星一而再再而三地摧残个不停。
唉,怪可怜见的。
赵四娘忙和稀泥道:“二姐,百味堂里能有多大点事儿呀?人家程昱就是再没做到点子上,也不值得你发这么大的火啊!”你就消停些吧!
就赵四娘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哪里能劝住盛怒中的赵三娘?她哪里是来劝架的,分明就是来火上浇油的。
果然,赵三娘闻言后怒火更炽,高声道:“百味堂怎么啦?它里面怎么就没有要紧的事啦?你以为呢,只有能赚钱的铺子才是要紧的,这种不值钱的铺子就不值得放在心上了吗?”
赵三娘还真没说错,势利的赵四娘还就是这么想的。在她看来,这种类似于善堂的机构有必要办,但无须太过投入。当务之急,还是搞好自家那些能赚钱的铺子,这才是立业的根本。那些本末倒置的事儿,还是少做为妙。
可她不能照实说呀,真要说了,赵三娘还不得把她给生撕了呀?
赵四娘忙辩解道:“二姐,我想你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不是说百味堂不要紧,而是说它每天也就做些主食热热菜,不像其他食铺里又要做这个又要做那个,需要费心的事情相对少很多。再加上客流基本上也是固定的,还都是些老人孩子,好招呼得很。这么看来,百味堂一天下来,也不大可能遇到什么难事儿不是?”
赵三娘闻言,重重地哼了一声。但心气总算是平和了一些,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实际运作起来,里头的烦心事可不比其他铺子少。”
“那是。那是。可不就是太难管了,我才把这么艰巨的任务转交给了二姐你?”赵四娘边说,边装模作样地环视四周,然后继续溜须拍马道:“一圈看下来,百味堂确实比我管的时候齐整多了。还是二姐你行啊!”
赵三娘到底还是个小姑娘,道行远不及“厚颜无耻”的赵四娘来得深,被两句好话一奉承就羞红了脸,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忙谦虚道:“我也没做啥。”
说罢,她轻咳两声后,便转入正题道:“其实我也不想发火的,可实在看不惯他接二连三的阳奉阴违。我都说了多少遍了,这个社饭,要等它温下来之后拌上咱家酱料。然后才能给客人送过去。可他倒好,上一回是不等饭凉下来,就在滚烫的饭里浇上了酱料。当时念他是初犯,我也没说什么。可没成想,他在城南转了一圈回来后,胆子越发大了,这一回就更了不得了,索性都不拌酱料了,就直接把饭端了出去。你说说看,居然把东家的话当做是耳旁风。谁家的伙计是这么办事儿的?我能不生气吗?”
赵四娘闻言,转而面向程昱,问道:“程昱,你不过看了两眼。就把我写给你的那十个数字认全了,可见天资聪颖,记性极佳。这样的你,自然是不可能忘记我二姐的反复叮嘱的。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不按我二姐说的办呢?”
程昱充满感激地看向赵四娘,立刻抓住机会解释道:“上一回。我是觉得好好的饭放凉了就不好吃了,所以就提前浇上酱料端了出去。这一回,则是、则是……”
赵四娘见程昱不好意思说,便接上去道:“则是听客人抱怨说咱家酱料的味道实在太难吃,不加反而更好。所以你就顺应客人的意思,没往里加酱料是不是?”
要是赵三娘不在,程昱说不定还敢说实话,雌老虎在前,他哪敢直陈东家做的东西难吃,只得道:“东家烹制的东西素来都很好吃,唯有这个,这个的味道实在是怪异得很。”
“怪异?哪儿怪了,哪儿怪了?我尝着味道好的很,就你那舌头娇贵,尝出怪味儿来了!”程昱已经说得很委婉了,可赵三娘还是觉得不中听,再一次炸了毛。
按理来说,这会儿赵四娘就该顺着赵三娘的话说,顺着她的毛摸。可饶是赵四娘厚颜至此,她都没脸说那那酱味道好的很呀!
前世加上今生,赵四娘也算是尝遍世界各国的美食了,偶尔也曾不小心中过招,碰到些黑暗料理,对各种奇葩味道还是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的。即便如此,“身经百战”的她还是有些hold不住那酱的味道。在她尝来,黄花蒿酱岂止是怪异呀,就是实实在在的难吃好不好!
黄花蒿,又名臭蒿。之所以这么命名,那是因为折断它的茎叶后会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而这种气味,嗅觉和味觉中只要一个是正常的人都会觉得是臭味。
很显然,程昱、赵四娘以及吐槽她家社饭不好吃的各位客人都是正常人,不正常的就只有赵三娘一个。
赵四娘翻了翻记忆,发现赵三娘的品味还真是不一般。
当初在赵家村,他们三房的孩子有了个伤风感冒,自然是享受不到请大夫的待遇的。无奈之下,姜氏就只能按照从杨氏那儿学来的偏方,挖些鱼腥草回来煮水给生病的孩子喝。
这种散发着腥臭味儿的汤水,打死赵四娘都是不肯喝的。不仅是她,赵三郎和赵四郎也一样,宁愿病着都不愿喝上一口。
唯有赵三娘捧起碗就喝,还喝得有滋有味的。这还不够,有时候挖野菜偶尔发现鱼腥草,她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避而不挖,而会很高兴地挖回去拌着吃。无须什么香油、陈醋和酱油,只要放几粒盐粒进去,她就能吃上一大碗。那现在家境好了就完全不用再吃了,还是自动自觉地喝起鱼腥草汤来。(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
这么难吃的饭食,供应一次就够砸招牌的了,赵三娘居然一个月里让做上三回,自家铺子的名声还要不要啦?
赵四娘兴办这家百味堂的初衷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想为自家挣名声。如今倒好,怕是名声也能赚到一些,只不过是“臭名”而已。
有个这么会扯后腿的二姐,真的是够了!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实,赵四娘这么想就有些冤枉赵三娘了。赵三娘是性急不错,但她并不鲁莽,她这样做之前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
像赵四娘这种无利不起早的人,自然很少会“贵脚踏贱地”。百味堂她都很少去,棚户区就更不用提了。来这儿也快半年了,她就只去过一回棚户区,且只是在外围望了望,根本就没有走进去瞧。故而,她是不会知道每年夏秋两季那儿都有不少人死于疟疾。这会儿天气虽然凉了下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赵三娘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会这么频繁地安排大伙儿吃社饭。
理解不了赵三娘苦心的赵四娘立刻就想撂挑子回家,再不想插手管这桩“吃力不讨好”的烦心事。
不过,这会儿她见赵三娘傲娇地撇过脸去,始终不肯搭理程昱,让人家好生尴尬。出于对程昱的“关心”,她便代为回答道:“我师父是这么说的,至于灵不灵,我就不知道了。”
百味堂每天就做早午两市,此时才结束完早市不久,按理来说,铺子里应该没什么人了。但百味堂情况特殊,作为一家爱心食堂,很多客人抱着“先到先得”的信念,早早就来到铺子门口排队候着午市了。因此,这会儿铺子门口已经聚了好些人。
赵四娘见状忽然灵机一动,忙提起精神,继续上面的话题讲了下去:“想当年。我师父的家乡先是三年大旱,大旱过后又是大涝。等大涝过去的时候,他们村就只剩下了一半的人口。剩下的人虽然失去了好多亲人,但想着大灾总算是过去了。心里还是很庆幸的。谁知道这还不算完,村子里又有很多人害了打摆子的症候。虽不是每个人都有事儿,但每家每户总有一两个人犯这毛病,渐渐地死的人也多了起来。
“当时我师父他爷也得了这个症候,就在他觉得自个儿快不行的时候。迷迷糊糊间做了个梦。梦里头,他祖爷爷怪他爷好几年没祭拜土地爷,让土地爷以为他家不把他当神仙,心中一气恼就不肯保佑他家了,他家这才会连年来三灾八难的。
“那年头又是大旱又是大涝的,人都没口吃食,谁家还顾得上祭拜土地爷呀?我师父他家自然也顾不上。不过他祖爷爷都托梦来了,他爷不敢耽搁,忙让他奶去左邻右舍借东西回来做社饭。原来他们那儿的规矩,祭拜土地爷得用社饭。虽说按他们那儿祖传的方子做出来的社饭不太好吃。可土地爷就好那一口,也无法可想。
“他奶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做出碗社饭来祭了神,他爷也到了弥留之际。为了不让他爷做个饿死鬼,他奶就把那碗饭喂给了他爷吃。喂完了饭,他奶就把家里所有人都叫了过来,打算一家人围在一起送他爷最后一程。可等啊等,等到第二天早上他爷都没闭眼,到了中午人甚至清醒过来了。又过了一天,他爷就好全了。他们村的人听说后就有样学样,纷纷祭起土地神来。然后把社饭给病人吃。还真别说,就这法子,差不多把所有病人的命都救了回来。
“往后我师父他们那儿的人就懂了,害了打摆子的症候要吃社饭来治。几乎百试百灵。这法子是有用的,可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后来有个很有名望的大夫听说后,特地来看了他们村的社饭。仔细琢磨一番后,大夫总结说这里面加了黄花蒿,正是有了它,才能治好了打摆子。原来呀。黄花蒿是一味医治打摆子的奇药。”
赵四娘一口气编完了这么大段的故事,只觉得口干舌燥,接过阿弦递过来的水润了润喉咙后,又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从我师父那儿听来的传闻,灵不灵的,我还真不敢打包票。毕竟我还不曾见过打摆子的病人,没法子让他吃了看效果。不过我这一身做菜的手艺都是我师父教的,他老人家说的话咱家人都是很相信的。所以,我二姐才会让乡亲们每个月吃上三次社饭,想借此使大伙儿免受打摆子之苦。”
程昱曾在梧桐街上的铺子里工作过好几个月,自然曾听东家老爷吹嘘过,说他闺女的一身本事都是由一位来自宁国的师父所授,而他家能买得起那么多铺面也是靠了那位师父。因而,程昱也很相信赵四娘那位师父的能耐,既然他说黄花蒿能治疟疾,那就必然是能够治的。这会儿他想到先前自作主张,不往社饭里加黄花蒿,无异于是浪费了一大盆良药,顿感羞愧不已。
相比于因羞愧而默默无言的程昱,其他听到赵四娘故事的乡亲们则沸腾了起来。
要知道,打摆子这种症候有轻有重,轻一些的甚至可以不药而愈,而严重的就是要人性命的绝症了。这会儿他们听说打摆子居然有药可医,还就是百味堂的社饭,自然欣喜不已。不少人甚至后悔早上没选社饭,而是选了其他做主食。
“三小姐,今儿晌午还有社饭吗?我想带回去给我孙孙尝尝,这孩子身子弱,多吃点儿药防着总没错!”一位老人家率先问道。
有了带头的,大伙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了起来,一时间百味堂里炸开了锅。
得!瞧这阵势,大伙儿还真把社饭当成药了。
正宗的社饭有没有防疫的效果,赵四娘不太清楚,但自家出品的这款应该或多或少有一些,拿回去防疫还真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过,赵四娘上面说了那么一长段话,可不是为了宣扬这种口味诡异的社饭的。如果可以,她恨不得立刻就把这种“砸牌子”的玩意儿丢出去,永不录用。那她是图什么呢?原来她说了那么多,是想向大伙儿解释自家整出这么难吃的社饭是事出有因,并非做饭的水平不行。再有就是,社饭的精华在于黄花蒿,而不在于饭本身。要想防疫,光吃黄花蒿就成,社饭不吃也罢。
“社饭一个月吃三次,今早才吃过一次,晌午就不安排了。不过我二姐特地从家乡运来一些新鲜的黄花蒿,待会儿拌好了就给大伙儿端上来。我师父说过,相比起几经烹调的社饭,新鲜的黄花蒿效果更好,想预防的乡亲可以尝尝。”铺排了这么多,赵四娘开始说出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仔细想想,咱这儿又没有用社饭祭拜土地爷的习俗,吃社饭不过是为了防疫罢了。而社饭为啥能防疫?人名医说了,那是因为里头有黄花蒿。既然如此,还不如把黄花蒿直接发给有需要的乡亲们呢!毕竟,社饭放两天就坏,不能留着以备不时之需;而黄花蒿磨成的粉存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拿着它更加便宜不是?
“所以啊,信得过我师父、想用黄花蒿防疫的乡亲们,明儿就来百味堂一趟,届时咱家会给每人发一两黄花蒿做成的药粉。不过咱家毕竟是食铺不是药铺,家里头存着的药粉很有限,也就三十来斤,只能让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发给先来的乡亲。所以说,有需要的乡亲,还请明日务必赶早啊!”
真要防疫,直接发药不就得了?也就只有赵三娘这个傻缺才会想出做社饭这种既费银钱又讨不到好的蠢法子。
自诩聪明的赵四娘深深担忧起自家二姐的智商,暗自叹息道,自家智商欠费的原本就不少,如今再加上一个赵三娘,真是令人担忧啊!
不过转念想到,黑暗料理的原料被自己派掉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她也会牢牢地扣在手中,赵三娘就算想折腾也折腾不起来了,总算是了了件烦心事,顿时心情大好。
第二天天不亮,百味堂门前就排起了一条长队,就为那一两重的药粉。虽说大伙儿都不知道这药是否真的有效,可拿着总没有坏处的。像他们这样的穷人住在那样的破屋子里是最容易害上打摆子的症候的,说不定到时候就能靠这药救上一命呢?抱着这样的信念,好多人都冒着寒风苦苦等待。一时间,百味堂里里外外喧嚣非常。
场面如此之热闹,远远超过了赵四娘这个发起人最初的设想。不过,不要说赵四娘事先没有料到,就算她预料到了,也不会过去照看一二。这倒不完全是因为懒,主要还是外头太冷,出去一趟就能冻得她麻爪。
这个时候,窝在房里的赵四娘无比忧伤地回望了一眼自己的箱笼,为那块“见不得人”的虎皮默默哀悼。(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八章 防寒保暖
1...6768697071...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