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如今偌大的韩府外面停了好些马车。门前站着不少面露焦急之人,他们中多数都衣着考究,一看就颇有身份。据赵四娘猜测,这些人应当是前来求医问药的,只不过都吃了闭门羹。一想到这儿,她对此行就更加不看好了。
然而,事实证明赵四娘多虑了。还没等她们一行硬着头皮去向立在侧门那儿的门房自报家门,韩府的正门就开了。紧接着就有一个打扮得极为体面的中年人一路小跑了过来,极为客气地请她们入府。
咦?咱都还没下车呢,甚至连脸都不曾来得及露一下。咋就把咱请进门啦?话说,韩家人真的知道咱是哪根葱哪根蒜吗?莫非,这个还真是随缘的?
此刻赵四娘真的是又惊又喜,觉得一直背晦不已的自个儿终于盼来了时来运转的一天。
这是不是就是人家所说的“否极泰来”呢?
满心喜悦的她忙望向姜荷莲子,笑嘻嘻地打趣道:“看不出来嘛,你还有看相的本事!改明儿都可以在庙门口支个摊子算卦了,生意肯定差不了!”
转过头来,她才发现姜氏和赵三娘正小声地说着话儿,讨论着待会儿看诊的事儿。姜荷莲子并没有加入她们,而是微微掀起车帘。看着外面轻轻“咦”了一声。
“阿荷,怎么啦?”赵四娘见姜荷莲子面带诧异,便凑过去低声问道。
“方才我好像看到了裴小姐。”姜荷莲子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这个“不确定”不是指没看清楚,事实上姜荷莲子看得很分明——正是裴萱。只不过。她觉得按照常理裴萱就不应该出现在此处。
唉,还以为外头有啥珍禽之类的稀奇玩意儿呢,原来是那个姓裴的丫头呀!
听了姜荷莲子的回答,没稀奇可看的赵四娘好生失望,便不再关心了。
倒是姜荷莲子陷入了沉思,开始琢磨起裴萱为何会在此处。
前世里。当她再度回到燕京之后,曾经显赫一时的裴家早已灰飞烟灭。据说裴家是最早一批被他所灭掉的豪族之一,显然不属于他的阵营。而归素明面上在太医院任职,暗地里却是燕云卫,正是他的心腹手下之一。
这里可是韩府的内宅,那个走在前面给裴萱引路的婆子穿着不俗,神色极为恭敬。很显然韩家将裴萱视为贵客,才会派她来迎送。
“怪可怜见的。估计也是活不下去了,要不然谁家能让自己的孩子三更半夜来弄那些三瓜两枣的回去?反正加起来也没多少,就放了他们吧!”刚送走了程氏兄弟,姜氏就劝赵四娘放了孩子们。
赵四娘给赵永忠使了个眼色,意思很明显:麻溜的,赶紧把这滥好人给我弄走!
尽管赵永忠也很赞同姜氏的提议,奈何小闺女有命不得不从,就只得拉上姜氏去了前面。
不等赵四娘开口,赵三娘就连珠炮似的抢先问道:“说说吧,姓啥叫啥家住哪儿,为啥要做偷儿,还有你们那同伙现在何处。”
说起来,之前褚小楼来她家偷小白的饭食,当时赵三娘强烈要求赵四娘放过。然而,这几个孩子不同,他们的行为比褚小楼恶劣太多,居然敢撬锁头了,这要发展下去,长大了不得成了江洋大盗。送官还不至于,但必须得把他们的父母找来,对他们进行一番深刻的教育。
哼,就算是被父母用鞋底抽,那也是活该!
然而愤愤的赵三娘问了半天,可这几个紧闭了嘴巴不吭气儿。(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娘发威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且说老赵家为了银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也不管那苗佑仁是个什么货色,就把赵元娘往火坑里头推。甚至担心苗家会中途变卦,老赵家早早地就伸手向苗家要了一百两银子,把赵元娘给卖了出去。
只是经过前两天的那场大闹,老赵家再也无法攥住赵元娘母女不放,登时陷入了无人可卖的窘境。
要说老赵家的那起子人,其实都是些窝里横,只能欺负欺负老实人,遇上横的,他们就怂了,更遑论颇有背景的苗家。因而老赵家心里再不甘愿,也只得把银子给吐出来。
昨儿跑去县城搭救赵成蓝的时候,老赵家就慌慌张张地把银子退给了王媒婆,甚至还倒贴了不少茶钱,只求王媒婆在苗家人面前多多美言几句,千万别让人家记恨上自家。
这桩买卖虽没做成,收获却不算小,王媒婆当时就笑得合不拢嘴,拍着胸脯保证会把事情办妥。
王媒婆为啥这么有自信?原来苗家想要遮遮掩掩的那些破事儿早就被传的沸沸扬扬,本地人家谁还不知道呀?本地人当然不肯把自家闺女送去给人往死里作践,苗家也就只能骗骗不知内情的外乡人。可只要是稍微精细些的人家,论媒婆说得天花乱坠,都会在定亲前去访一访。这一打听,就都拒了。也有些昏聩的家长,听信了媒婆那张嘴,就稀里糊涂把女儿许给了苗家。好在纸包不住火,也是那些闺女有命,总算是在婚前得知了真相,死活闹着要求退亲。于是乎苗家的这门亲事订了又退,退了再订,已经来来回回好多次,光媒婆就换了好几个了。因而,王媒婆也不怕砸招牌,退起亲来毫无压力。
可谁知,十拿九稳的事情居然出了岔子。今儿苗佑仁居然领着好些爪牙杀到了老赵家。先是狠狠打砸了一番,然后撩出狠话来“不要钱,只要人!否则……哼哼!”,这才恨恨地走了。
赵家村的村民们早就看老赵家人不顺眼了。乐得见这些罔顾人伦的东西被人收拾,都不曾出手阻拦,就围在一边看热闹。赵永芳一家也都心中称愿道:“该!”
不过赵永芳的媳妇儿刘氏是个精细人,她眼见这事儿闹得不像,加上太过了解老赵家的行事作风。担心闹到最后还是要牺牲掉赵元娘,于是赶忙让丈夫跑来知会一声。
苗佑仁居然跑去老赵家大闹?这是前世没有的事儿呀!
一时间,不要说是宋氏和赵永忠,就连赵四娘姐妹都有些手足无措。
赵四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细细思量道:前世里赵元娘也被卖给了苗家,和今生一样,这门亲事也没有成。不过不是中途退婚,而是在即将成亲的前夕,苗佑仁得罪权贵,落得横死街头的下场。苗家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门亲事自然作罢。是了,前世老赵家没有退亲,苗佑仁自然不会跑来吵着不肯退亲……事情有些不一样了。
只是,据赵四娘所知,苗家虽惯出了苗佑仁这个败类,行事作风却并非十分蛮横,这点从前几户人家能够顺利退亲就可略知一二。其实,他家之所以会有仗势欺人的恶名,全是拜苗佑仁的姐姐所赐。这个女人仗着自己是温家大少奶奶。经常在外面用强硬手段替苗佑仁收拾烂摊子,结果她越收拾她弟弟的名声越差,甚至带累了苗家的家声。←→所以说,只要没有苗氏的参与。苗佑仁最多窝里横,不大可能做出上门强抢的勾当来。
再加上,听说这个苗佑仁只顾吃喝玩乐,巴不得一辈子不成亲,省得多出一个人来管他,因而素来对自己的亲事不闻不问。可这回姓苗的到底抽了什么风。愣是揪住赵元娘不放呢?
不知怎的,赵四娘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赵姑娘不必担忧。咱们苏记同苗家有不少生意上的往来,他们苗家多少会给苏记几分薄面。不如就由苏记出面居中调停,把这事儿给了了,如何?”周掌事见不得赵四娘蹙眉深思,忙开口应承道。
此言一出,宋氏和赵永忠登时松了一口气,满口子道谢。而赵四娘却依然立在一旁低头思索。
其实,赵四娘丝毫不怀疑苏记的能耐,她深信只要苏记一出手,肯定就没苗佑仁什么事儿了。
不过,难不成只许别人来坑姐,就不兴姐坑回别人?其他杂碎暂且不提,先给老赵家添点儿堵再说!
“周掌事,小女子有一事相求,还请借一步说话。”赵四娘先是让赵永忠送赵永芳一程,接着又随口支开宋氏,拉住周掌事低声密议起来。
对于赵四娘拜托的事情,周掌事颇感诧异。倒不是说这事儿有多难办,毕竟以苏记在静海县城的人脉,不必费多大工夫就能办妥此事。只是这个法子应当是小姑娘顺着方才自己所说的话临时想出来的,虽然仓促,却可谓是斩断老赵家荣华路的绝佳妙法。这个年纪就能有这份心机,着实是让人不敢小觑。怪不得,怪不得……
周掌事匆匆压下思绪,一口答应了下来,直说让赵四娘静候佳音。
没过几日,便传来了苗佑仁答应解除婚约的消息。虽然早在意料之内,可直到消息确实,众人心里悬着的石头这才真正落了地。
此外,赵成蓝平安出狱了。因为乔福生翻供称自己乃是诬陷,赵成蓝并非情愿与其通奸,从头到尾都是为他所迫,方才不得不从。
这是台面上的说法,可真相如何,知情人心里有数,就连知县心里也明白得很。
不过这位知县素来是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认为通奸虽然伤风败俗必须严惩,可它毕竟不等同于杀人放火,也就不再揪住不放。更何况,这件案子后头……
于是赵成蓝由原先的犯案者瞬时间洗白成了受害者。不过想来,如若不是赵成蓝不禁吓,初次上堂就利索地承认了她和乔福生有私,只怕如今她就要说自己同乔福生没有任何瓜葛了。
赵成蓝固然不是什么好货,而她那奸夫其实同她半斤八两,前世就自私凉薄得让人齿冷,没道理这一世忽然之间就变得有情有义起来——前几日在公堂上他就没少咬赵成蓝。这中间是老赵家使了钱呢,还是“姻亲”温家出了面呢,外人无从得知。唯一清楚的是,赵成蓝只是在最初时领了几板子,出狱的时候可谓是“全须全尾”。然而,选择了主动伏罪的乔福生就惨了,虽念在他认罪态度良好,就打了他一百板子,却还是逃不了流放的命运,怕是在有生之年都回不了故土了。
针对此事,周掌事曾亲自上门来征询过赵四娘的意见,问她是否要这么轻轻放过赵成蓝。
在赵四娘看来,一个坏了名声的女人即使逃过了牢狱之灾,以后的日子想必也好过不到哪儿去。与其让她躲在里面坐牢,倒不如放她出来受千夫所指。况且,这个毒妇为夫家所弃丢了爪牙,再也影响不了自家往后的生活,不如就此放过。于是,有些小心眼的赵四娘这回宽厚地表示“随她去吧”。
对于赵成蓝的消息,赵四娘无喜无悲,可另一个“喜信”却让她很不高兴——赵成青“嫁”了。
尽管如此,迎亲的路上没有敲锣打鼓,更没有大红花轿——这和约定好的不一样。(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三章 视察生意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赵四娘觉得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狗血三角恋”,自恃劳苦功高。只是忙完了别人的姻缘,恨嫁的赵四娘开始忧心起自己的姻缘了。
近来忧心忡忡的赵四娘几乎每天都得去城西散散心,可散心回来之后,心情也不见得大好,于无人处总是皱着一张小脸。
这天,外出归来的赵四娘照旧端着一张苦瓜脸,刚走进后院,就听见专门用来办公的那间屋子里传出赵三娘的咆哮声:“程昱,咱家看你是个可造之材,才把你放到百味堂当一个月的临时掌柜。希望借此来培养你管理铺子的本事,以后好把城南的那家新铺子放心地交给你。可你是咋回报咱家对你的信任的?你看看你交上来的这本账簿,上面十月份的成本居然比九月份多出了三成!一成两成还罢了,是三成,三成啊!你倒是说说看,你是怎么管铺子的,能多花出去那么多钱?”
原来今天是初二,也就是赵四娘家所有铺子交账的日子。前些日子,赵四娘以忙于筹备多家新铺子的开张事宜分身乏术为由,把包括百味堂在内的好几家老铺子正式移交给了赵三娘打理。
别看赵三娘是个急性子,动不动就和赵四娘开火,但她对待下属却比对待赵四娘有耐心多了,极少会听到她如此大声地训斥下属。
赵四娘十分好奇到底是哪个倒霉蛋那么有能耐,成功点燃了赵三娘很久没有发作的爆炭性子,便忙走进去围观。只见一向爽朗的程昱低着头,羞愧得无言以对。
赵四娘心里啧了一声,忙劝解道:“二姐,程昱他也是第一回当掌柜,控制不住成本那是正常的。再说了,百味堂不同于其他铺子,它那成本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赵家铺运去剩饭剩饭的数量。运的多,百味堂可以少做些饭菜;运的少。那百味堂就得多用些食材了。浮动太大,就算多出三成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外貌协会的赵四娘对待长得好的小正太素来优容。在她看来,程昱不过是个初中生罢了,小小年纪的他做到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必太过苛责。更何况,如今她财大气粗,不要说百味堂的支出只是多出了三成,就是多出一倍来,她也不会放在心上。为这点儿小钱较真儿。何苦来哉!
赵三娘看到赵四娘那副完全不当回事儿的懒散样儿,心头火就烧得越发旺了起来,忍不住高声道:“你懂个啥?啥都不懂还好意思在这儿乱说!你倒是说说看,自打百味堂开张以后,除了借那儿的场地招工时去了几趟,其他时候你统共去了几回?就算是去了酒坊,你都懒得顺道去一趟近在咫尺的百味堂!如今百味堂是交到我手上了,你可以好坏不论随它去,可之前呢?你有没有正儿八经地照看过那儿的生意?你到底知不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
如她料想的那般,赵四娘闻言后果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她便冷哼一声道:“我告诉你吧,赵家铺每天拉过去的剩菜剩饭是有多有少,可那又有啥关系?咱家从来不会拿那些的东西去卖钱!就算剩下的是卖相很好的白面肉包,咱家也不会拿它去充百味堂的主食,从来都是白送给客人。也就是说,百味堂每天要做早午各三百份主食,绝不会多,也绝不会少。可现在呢,不说油盐酱醋那些调料,光说米面这一项。就比上上个月多用了靠一百斤,这也太离谱了!”
虽然私底下没少被自家二姐喷过,可当着外人这还是第一回,特别是在可爱的小正太面前。赵四娘觉得自个儿的老脸有些挂不住了。于是她辩驳道:“要是我没记错的话,百味堂的主食每天都在变吧?这一会儿包子,一会儿饼,一会儿又是粥的,每天用的米面怎么可能一样?一个月下来,米面差个百来斤也是可以有的!”
赵三娘斜睨了赵四娘一眼。冷笑一声,又冷笑了一声道:“你果然是啥都不懂!咱家的主食确实是每天在变,可每个月做几次饼,做几次粥,那都是有定数的,每个月的总数都一样。所以说,正常情况下每月用的米面绝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浮动。”
这话一出,竟让善于狡辩的赵四娘一时间哑口无言,良久,她小声地嘀咕道:“荒郊野岭的,又没养只猫,谁知道那些米面是不是让老鼠拖走了……”
话没说完,脱线的赵四娘就被赵三娘那凉飕飕的目光盯得直发毛,留给程昱一个自求多福的目光,就没出息地撤了。
赵四娘好不容易才跑出来,可不敢再去触赵三娘的霉头,就打算出去避避风头。这时她忽然想起有件事儿得和姜荷莲子商量,就决定去春华堂遛个弯儿。谁想才走到院子里,就被赵永忠抓了壮丁。
赵永忠笑道:“四娘,你在家就最好了。方才醉仙楼来熟食铺订了好些菜,让咱傍晚的时候给送过去。你娘说别的倒还罢了,里头有道坛子鸡是新加的,她还没学到家,还得你亲自下厨才好。”
前世的时候,绝大多数餐馆里都会标有“外食勿入”的字样,从别家餐馆点外卖就更是罕见。到了幽都之后,赵四娘惊讶地发现这儿的小酒楼中不少都具有博大的胸怀,不但不反对客人自带酒水,甚至还主动帮客人代订别家的菜品。
赵四娘家的熟食铺里烧烤、卤熏和腊味等一应俱全,口味上佳,理所当然成为了附近多家小酒楼订购外卖的首选。上面提到的醉仙楼就在隔壁街上,早已成为赵家铺的常客,来这儿买菜一点儿都不稀奇。只是赵永忠紧张兮兮地非让赵四娘亲自下厨,这就有些不同寻常了。虽说坛子鸡这道焖菜用料繁多,耗时颇长,且是前不久才传授给姜氏的新菜,姜氏在把握分寸上难免稍欠一筹。可赵家铺的价位摆在那儿,要做得多地道干什么?差不多就行了。再说了,平日里醉仙楼也不怎么讲究,都是即买即走,还没提前预订的先例。
赵四娘奇道:“爹,今儿醉仙楼要招待什么大人物吗?”犯得着我亲自出马?
倒不是赵四娘看不起醉仙楼,只是就他家那档次……怎么说呢,醉仙楼只是酒楼林立的这一带中极为不起眼的一家小酒楼,虽然开业多年,却没什么名气。它唯一拿得出手的恐怕就只有里面的装修还算精致,当然这个精致是相比于赵家铺这种简装修的快餐店,和真正的大酒楼比直接被秒成渣。可想而知,这样的酒楼里不太可能会有真正的权贵上门。
赵永忠答道:“听说府衙破了一桩大案子,新上任的捕头得到了府台大人的称赞,打算请手下的弟兄们好好吃一顿,就在醉仙楼里摆了一桌庆功宴。”
赵四娘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所有捕快都会出席吗?”
“这个就不知道了,想来应该会吧?庆功宴,而且是捕头大人亲自操办的,当然得给面子,全部都去了。”估计是听到了不少小道消息,赵永忠开始巴拉巴拉起来:“说起来,上回咱看到捕快们拿了个稻草人在哪儿摆弄的时候,我就觉得原先那个捕头不靠谱。毕竟再灵验的诅咒也不可能让犯人自投罗网不是?这不没过多少日子就换人了,一换人,案子立刻就破了。对了,听说新来的捕头是从咱静海调来的……”(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八十四章 道听途说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脾气不太好的赵三娘看到老赵家这些人的嘴脸,心中很是不耐烦,暗道:谁还想赖在这儿不走了?你们就算跪下来求我留下,我还不答应呢!
赵三娘似笑非笑道:“爷,您的好意咱们心领了!只是奶和小姑都巴不得咱们早点儿走呢!咱们留下来也没啥意思,反而弄得大家都不痛快。”
赵四娘笑吟吟地接口道:“爷,搬家是咱们一家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结果,您就不用挽留了。对了,既然您家有贵客在,咱们也不好意思再留在这儿耽误您待客了。”说到这儿,赵四娘拉了拉赵永忠的衣袖,催促道:“爹,时辰不早了,咱们赶紧下去收拾屋子吧!”
说罢,赵四娘就朝赵三郎使了个眼色,兄妹俩合力拉着赵永忠下去了。
姜氏和赵四郎见了,也跟着出去了。
只有赵三娘留在原地没动,问道:“爷,说好给咱们置办一套农具和锅碗瓢盆的,咱都出去三四天了,都备好了吗?”
赵老爷子一阵尴尬,他也就是当着里正他们的面嘴上说说而已,早就忘了还有这么一回事儿了。可当着王媒婆的面儿又不好说没有置办,刚要先应承下来说办好了,谁想赵三娘下一句话就堵住了他的嘴。
“备好了的话,我这就去看看。嗯,咱爷亲自给咱家办的,肯定合用!”赵三娘满脸信任地说道。
赵乔氏母女见赵三娘一点儿都不识相,就为了几个破碗烂碟杵在这儿不肯走,耽误她们接待贵客,心里是又气又急。
“好了,好了!待会儿你们直接去咱家杂货铺领好了!”赵乔氏挥了挥手,像打发乞丐般一脸不耐烦地说道。
赵三娘可不是这么好打发的,继续问道:“奶,空口无凭,到时候咱二伯不肯给怎么办?”
倒不是赵三娘故意在这儿磨叽,实在是赵永年把铺子里的东西都捏得紧紧的。全都视作自个儿的私有财产,连一块糖都不愿意给自家侄女。就凭着赵乔氏这句口信,他肯乖乖交出东西来才怪呢!
“你、你到底想怎么样?”赵成青气急败坏地问道。
“要么麻烦咱爷写张字条,要么直接给咱们现钱!”赵三娘淡定地答道。
赵乔氏母女俩哪里有空去等研磨写字条。都巴不得她立刻滚蛋。于是赵乔氏忙跑回房去取了五串钱,打发她走路。
五串钱虽然不多,但勉强也能够置办齐一套下等的家伙事儿。赵三娘知道这回完全是借了那妇人的东风,刻薄成性的赵乔氏才不得不这么大方。想到这会儿赵乔氏心里八成在滴血,赵三娘就觉得解气。
于是得了钱的赵三娘温良地笑了笑。很有讲礼数地同众人一一打完招呼,这才施施然退下。
出了堂屋,赵三娘刚要往东厢房走,就被赵四娘悄悄拦了下来,招呼她一块儿躲到屋外的窗子那儿偷听。←→
只听堂屋里赵乔氏先是数落了赵永忠一家人一番,王媒婆不以为意地说穷人都是这个德行。然后王媒婆从刚才被打断的地方接着说,继续狠狠地赞扬赵成青。
称赞赵成青的容貌倒还罢了,虽然她的容貌没有王媒婆嘴上说的那样天上有地上无的,但也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可当赵四娘听到王媒婆夸赞赵成青“温良敦厚”,差点儿没有笑出声来。心道:这媒婆一张嘴,真能把死人也说活呀!
不过赵四娘站在窗外听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把这桩亲事听出了个子丑寅卯。原来在静海县城有头有脸的温家二公子看上了赵成青,特地派这个王媒婆上门来提亲,想要尽快把赵成青给“娶”回家。
其实说“娶”有些勉强,人家温二公子可是有正妻的。虽说这正妻不会生养,而且还病入膏肓了,但人家毕竟还没断气,还占着正室的名分。尽管温二公子答应派花轿来迎娶赵成青,可细细讲究起来。只能算是纳妾。
赵乔氏母女俩才不管是不是去做妾,都一千个一万个愿意。至于赵老爷子他虽然也希望攀上温家这门亲事,可心里还是有点儿疙瘩。毕竟他是一心希望赵大郎走上仕途的,要是让人家知道赵大郎有个给人做妾的小姑。怕是会影响赵大郎的名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