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这么好的料子。还是在城里买的,得费不少钱吧?哎呀,这可怎么好呢?”杨老爷子的大孙媳妇何氏小心地摸了摸给她那块衣料,满脸喜悦道。
杨氏面有得色,笑眯眯地劝道:“这有啥?这是四娘家的心意。你就安心拿着。”
说罢,杨氏又将一只木匣打开,朝杨二喜姐妹俩招了招手,笑道:“这盒子绢花是你姨特地捎给你们姐妹的,可是城里头卖得最好的样子,快过来瞧瞧。”
不得不说,赵四娘家想得挺周全。这回回乡,她家不仅给姜老爷子夫妇准备了丰厚的节礼,就连杨老爷子等杨家的亲戚也顾到了,给他们每个人都备了份合适的礼物。
说话间。手脚麻利的姜月娥就把饭摆好了,招呼大家赶紧入座。
为了招待难得回来一趟的赵永忠父女,勤俭持家的杨氏破例让姜月娥加了好几道油水十足的肉菜,还把平日里舍不得喝的烧刀子也拿了出来。
好酒好菜加上好话题,堂屋里的氛围格外火热,说笑声几乎没有断过。
就在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时,姜华带着赵永孝叔侄回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张和泉。
赵四娘知道轻松的氛围到此为止,下面不得不开始沉重的话题了。
那厢好客的姜老爷子正招待赵永孝叔侄和张和泉入席,这厢赵四娘用不低地声音很突兀地问道:“爹。你还记得袁家的小姑娘说过,她以前的主人家有多么狠毒吗?”
赵永忠一愣,过了片刻,方才答道:“嗯。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肖家吧!又是在老家杀人放火,又是在边城仗势欺人,就连来了咱姜家滩也不肯安生,无缘无故地就打了袁家那孩子一顿,差点儿打出了个好歹来。那都是些啥人啊?”
赵四娘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旁的杨老太爷忽然接口道:“肖家?还在边城待过?难不成……他家是不是有个叫肖守安的浪荡子啊?”
赵四娘眨眨眼,忙问道:“正是他家!太爷爷,您认得他们?”
杨老太爷登时激动起来,拔高声调道:“认得!怎么不认得?他们就算化成灰我都认得!哼,这个肖家仗着家里有钱,可没少祸害乡亲们。”
杨老太爷的大孙子杨久平也愤愤道:“咱家附近有户姓毛的人家,他家的顶梁柱就是死在肖守安手里的!”
赵四娘心道,这真是刚瞌睡了就有人送上枕头。她正愁光凭自己嘴说恐怕没法子让她爹感受到肖家人有多恶毒,不想杨家人居然站了出来指证,这下就更有说服力了。
于是她忙让杨家人详细说说肖家是如何为祸乡里的。
话说杨家定居边城多年,虽没能够积下什么家财,却靠着勤劳肯干开出了十几亩荒地。忽然有一天肖家发话说,自家要买下包括杨家田地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土地乃农民之本,杨家当然不肯随便卖掉。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卖,也得要他肖家出个合理的价钱才能卖。杨家手上的土地多年前虽是荒地,但经过多年的精心耕种已经算得上中田,可肖家只肯按下田的价格来算,这让杨家如何能答应?
谁知这时杨久平的父亲得了重病,急需要一大笔诊疗费。爱子心切的杨老太爷为了给长子筹钱治病,不顾家中其他人的阻拦,硬是把田地卖给了肖家。尽管后来杨久平的父亲还是撒手人寰,可杨家也算是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劫。
原来由于肖家给价太低,附近还有好多人家也不肯答应。饶是肖家软硬兼施,最后还是有五六户人家咬牙不应。就在这时,那几户人家中态度最坚决的毛家,他家的顶梁柱毛大柱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到了一伙匪徒,被人救回来的时候就剩下了一口气。毛家人见状忙去县衙报案,可衙门却迟迟不肯派人来调查案情,一直拖到三天后毛大柱咽了气后,捕快才上门看了一眼。
其实毛大柱硬是撑了三天才过世,这期间也偶有意识清醒的时候,他对身边人说过打他的人当中就有肖守安。听到这话的可不止他的家人,就连前去探病的杨久平也亲耳听到过。然而,这人一死就成了死无对证,再看那官府的反应,大伙儿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这官司注定不会有结果,所以说毛大柱只能是含冤而死了。(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七十五章 从没怨过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话说回来,姜氏口中那位心慈的小姐应该就是先太子妃吧?
十年前的春天,那时候先太子妃还没有嫁给先太子,所以四娘多半不是先太子的骨肉。可四娘的生父要真不是先太子,那会是谁呢?
听说先太子妃出身高贵,容色无双,她所钟情并为其生下一女的男子必定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吧?想来不会亚于惊才绝艳的先太子。
那他们又为何要分离,还不得不将四娘悄悄送人呢?而且,生过孩子的先太子妃又是怎么通过层层选拔嫁给先太子的呢?先太子又是否知道妻子早已不是云英之身了呢?另外,他又是从何得知自己在民间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的呢?是先太子妃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吗?
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即便重活一世,姜荷莲子还是无法猜出真相。
罢了,罢了,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今生赵四娘还活着,他在这个冷酷的世上还有亲人,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必再像前世那般寂寥。
那厢姜荷莲子的思绪越飘越远,这厢赵三娘还在咬牙切齿,因为姜氏又说道:“提起那位小姐,我就忍不住要多说上两句。她不止长得跟天仙似的,心肠也跟菩萨一样。看俩孩子都病怏怏的,临走之前还塞给我十两银子,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把孩子带好。唉,我能在路上遇上这样慈心的小姐,肯定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只可惜那十两银子原该用来给我那俩孩子补身子的,最后一钱都没能用在他俩身上。
“那年孩子他爹得了场大病,还没好齐全就被家里逼着去服苦役。修官道就修官道吧,谁想修到一条峡谷的时候,居然会从山上落下好些石头来。孩子他爹身子不利索就跑慢了一步,不巧给块石头砸中了后背。听说那石头倒不怎么大,奈何砸在顶要紧的地方。见多识广的老人见了都说,一个不好就可能在床上瘫上一辈子。”说到这儿,姜氏带出了些哭腔。继续道:“我那婆母心狠呀,拿着朝廷给的五两抚恤银子却不肯给孩子他爹请大夫,说是得紧着我那大侄子开蒙用。没柰何,我就只能用那十两银子请大夫抓药。后来。孩子他爹的伤是看好了,可我觉得亏心呐!特别是觉着对不起咱家小闺女。别看她生下来比她哥要壮,可哭起来像只小猫似的,我就担心养不活。那十两银子可是她的救命钱呐,就这样给我用光了。”
一看到姜氏哭。赵四娘就一个头两个大,她是真的想不明白这便宜娘哪来那么多泪水的,也不怕哭到脱水。不过鉴于赵三娘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盯着,她就是再头疼也得摆出个孝女姿态来,于是温言劝道:“娘,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就算没能用上那十两银子,我照样活蹦乱跳的不是?你瞧,前些天二哥和二姐接连得了伤风,我却连个喷嚏都没打,可见我底子好。根本不需要用那啥救命钱!”
姜氏还没来得及开口,归素就急急地说道:“姑娘,可否容我把一下脉?”
赵四娘嘴上说着身体倍儿棒不用担心,可心底还是很怕死的,就生怕这副从小就被老赵家磋磨的小身板上有什么不妥。一听说神医肯给她看诊,忙蹿了过去。
就怕有个三长两短的她在神医看诊时一直猛盯着人家瞧,发现人家皱起了眉头,登时心都凉了:不是吧?刚才你给姜氏看诊的时候一副淡定样儿,她那可是生不出孩子呀!难道我的病比生不出孩子来还要严重?那会是什么病?病到不能嫁人,要不。直接得了绝症?!
归素既然医术极高,自然察觉出赵四娘在自个儿吓自个儿,忙笑着劝慰道:“姑娘,请不必太过忧心。你应该是在年初的时候受过一次大寒。寒邪入体后没有立即医治,后来虽然痊愈了,身子却失于调养,到底是埋下了隐患。”
我滴个神嘞!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还真是个神医呐!居然把自个儿的病因说得一丝不差,赵四娘简直佩服死了。
其实通过给宋氏和姜氏看诊,早就说明归素的医术极佳了好不好!只不过那是在给人家看病。常常以个人为中心的赵四娘感触一般,直到发生在了自个儿身上,她才真正有了反应。
只见赵四娘如小鸡啄米一般点头道:“不错,不错!春天的时候我是掉进了河里,那个水冷的!”即便是后来才穿越过来的她一想起河里那经历,都觉得浑身发冷。
说到这儿,赵四娘忙就势拍了拍姜氏的马屁道:“当时我在炕上躺了两天,我爷我奶都不肯花钱给我请大夫。后来还是我爹娘偷偷给我请了郎中,人家郎中都说治不好了,我爹娘还是不肯放弃,又想方设法把我送去了镇上看诊,这才救回了我的小命。说到底,我能有今天,都亏了我有好爹好娘呢!”
归素闻言,霎时间脸上阴沉得可以滴出水来。不过她变脸实在太快,一瞬间又恢复了那副温柔可亲的模样,除了姜荷莲子之外,其他人没看清她那充满杀机意的面孔。
归素如同邻家大姐姐一般,笑着问道:“姑娘,你的祖父和祖母待你不好吗?”
其实赵四娘的防备心还是挺重的,至今还是对这儿的许多人持有怀疑态度。然而,这位神医实在是太亲切了,方才就让她不小心说漏了嘴,这会儿再这么柔声一问,几乎使她瞬间就放下了心防,恨不得立刻就把老赵家的种种丑恶都讲给归素听,一件不落。
就在话要出口的那一瞬间,赵四娘抿住了唇,思索片刻后,开口道:“十个手指头都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偏心也是难免的。而且我那祖父和祖母都上了年纪,肯定更加偏爱自个儿喜爱的儿孙。虽然咱们一房不招他们喜欢,可他们待我也不算太坏,至少没让咱缺衣少食,这在乡下算是很难得的了。所以啊,咱从来没怨过他们。”(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七十六章 借刀杀人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根据谎话精赵四娘多年实战经验所得,说谎的最高境界当属于九分真里夹杂着一分假,让人完全察觉不出你在说谎。像那种十成十都为假的谎话,她是很不屑于说的。可是今天为了维护自家的颜面,她不得已说了假得不能再假的谎话。
不怨恨赵老爷子夫妇?才怪!
若是可以,她恨不得把这俩老货拉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把他们绑起来抽,狠狠地抽!
哼,老赵家之所以会出那么多牛鬼蛇神,追根究底还不是因为这俩老货没起好的带头作用,让一个家从根子里烂了?所以,在老赵家众多恶人之中,他俩当属首恶,必须严惩。
只是这些话是不能当着外人的面说的,即便是在观之可亲的归素面前,也不能把自家的老底掀开。
话说,她费那么大力气、摆那么大排场经营百味堂是为了啥?说实话,救济贫困的意图是有,但极为有限。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营造出好的家声?既然如此,又怎好自己抹黑自家的门楣,破坏自家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美好形象呢?
故而,在赵四娘看来,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如非必要,还是能少让一个人知道就少让一个人知道的好。
姜荷莲子和赵四娘相处了好长时间,可以说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赵四娘的性子,当然知道这个小姑娘是个死要面子的主儿,心里很明白她为啥会临时改口。但这当口可不是替老赵家遮掩的时候,就应该把那些恶人所做的坏事都扒拉出,让归素知道个一清二楚才是。因为她有理由相信,在告知归素老赵家对四娘做出的种种恶行后,很快就会让那些恶人付出应有的代价,绝对会让他们想死都找不到地方埋。
可赵四娘读不懂姜荷莲子的心声呀,不单是她,就连姜氏也替老赵家遮掩起来。说实话,姜氏如今是敢于自曝家丑。但那也是在熟人面前,在初次见面的人面前她是绝不会说这些的。方才也不知是怎么了,她自然而然就说了出来,如今经赵四娘一提醒。她才发现自个儿说了不该说的。毕竟婆母再有不是那也是长辈,做儿媳的哪能在外人面前随便说她的不是呢?即便婆母真就是个恶婆婆。
见姜氏替老赵家说话,赵三娘先是愤怒,但很快她也反应了过来,帮着她娘说起话来。
看到她们母女仨这副样子。姜荷莲子忍不住扶额,暗中叫苦道:人家问老赵家对你们好不好,你们不方便径直陈说他们的不是,那就保持沉默,来个默认好了。细细想来,素来算无遗策的他在发现四娘乃是他亲妹后,肯定让燕云卫将四娘身边的人和事查了个底朝天。即便四娘不开口,他也应该早就知道老赵家的所作所为了。故而,今天与其是要从四娘问出那些所谓的亲人待她好不好,倒不如说是想要知道她有多恨那些人。他才好给那些人量刑,决定是一刀砍了呢,还是来个千刀万剐。
以上这可不是她在胡思乱想,全都有凭有据。今生应该是因为四娘没有早早夭折,还凭借着一手出色的厨艺扬名于长乐镇一带,才让他提早寻回了妹妹。不像前世,直到多年之后他才找到了妹妹,而那时四娘的墓草已青。饶是如此,他也没放过欺压过她的老赵家,将那些恶人一个不落全都流放到了苦寒之地。让他们受尽折磨而死。可以想来,今生他也不会让那些人有好下场。
然而,方才四娘她们言不由衷的那番话会不会弄巧成拙,让他真的以为四娘心中不怨呢?他可是很疼妹妹的。要是真的尊重四娘的意愿,轻轻放过老赵家那可咋办呢?
不行,即便四娘以后澄清真相,到时再对老赵家施以报复,她还是会觉得很遗憾。那样的恶人,让他们多逍遥一天都是作孽。必须越快处理越好。
“四娘的祖父祖母待她如何?唉,有些话咱们做小辈的实在是不方便说。可她那两个姑姑就实在是不应该了,一点儿都不知道敬重嫂嫂,不但对我娘和四娘她娘呼来喝去的,还动辄打骂她那些侄女。特别是四娘,那俩人看她纯善,就往死里欺负她,好几回差点儿没把人给打坏!”
前面赵四娘母女三人给赵老爷子夫妇遮掩了太多,姜荷莲子实在是不方便立刻推倒那些说辞,只得另拿赵成蓝和赵成青俩人来说事儿。
今日虽说没法子把那些祸害给一锅端了,但好歹能除一个是一个,要能一下子除去一双,倒也罢了。
既然姜荷莲子说得这么明白了,赵四娘也就不再给赵成蓝姐妹遮掩,便实话实说起来。说着说着,赵四娘就有些刹不住嘴了,把那俩贱人骂了个狗血喷头,恨不得当场就去咬死她们。
果然归素一听,微微眯起了眼睛,流露出一丝常人察觉不出的杀气来。
尽管归素很快就收敛起来,转而给姜氏和赵四娘开起药方了,敏锐的姜荷莲子还是捕捉到了那一瞬间。她顿时心怀大慰,暗道:成了!
归素所开的药方中,有不少名贵的滋补药材,价格甚是不菲,一般人家绝对负担不起。好在近来赵四娘家生意有成,还不至于为这些药钱发愁,便欣然接受了药方。
请人看诊,自然要付诊金。不过,归素昨日给宋氏看诊时就说过,她给人看病只讲缘分,若是合缘,分文不取。果然,她当时愣是没收宋氏一分钱的诊金。
可话虽如此,这非亲非故的,怎么也不能让人家白给自己看病不是?除了姜荷莲子,众人都觉得受之有愧。
归素看了看一脸不好意思的赵四娘,又扫了一眼一行人带来的点心匣子,继而笑道:“我素来爱吃甜食,大江南北的点心也不知吃过多少,可最合我口味的还要数姑娘家卖的蛋黄酥。这药姑娘先吃着,若是觉得好,往后不妨送我几盒蛋黄酥好了。于我来说,这可比其他什么都好。”
众人闻言,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均想: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药效哪里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得出来的?这等下去,得要等到什么时候呀?还是一会儿回去后就让伙计送几盒新出炉的蛋黄酥来,方是正理。
还真别说,归素的药见效可不是一般的快。病根有没有去掉这不好说,但赵四娘吃了不到十天,原本就皓白如玉的脸蛋越发显得晶莹剔透,原先微凉的手脚也暖和了起来。至于宋氏和姜氏,见效没有虽赵四娘那么明显,气色却也好了很多。
于是心存感激的赵四娘隔三差五就给归素送去亲手烘制的点心。点心的种类自然不限于蛋黄酥了,基本上只要是赵四娘觉得好吃的,就都做了送去。而归素也很懂得投桃送李,收了赵四娘的点心后,也会回赠一些韩府自制的糕点,还几次邀请赵四娘去做客,进行了热情的款待。
只可惜,归素只在幽都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赶回了燕京。赵四娘原以为会就此和归素断了联系,却不想归素始终没有忘了她这个“朋友”。回到燕京后,她还是会时不时托人稍些东西过来,有吃食,有衣裳,也有药丸,甚至还带来了有关赵二娘的消息。当然,那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
总之,赵四娘觉得能有这么一个时刻惦念着自己的好朋友,实在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么着
,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归素走后,幽都的天气越发冷了,却还没到穿厚棉袄的时节。
这一天,连日杜门不出的赵四娘不顾众人异样的眼神,毅然决然地穿着大棉袄就出门去找姜荷莲子了。
当赵四娘到达春华堂的时候,姜荷莲子正握着手中的书信发呆。
“阿荷,阿荷!”赵四娘喊了好几声,姜荷莲子都没听见,无奈之下,只得上前摇了摇她的手臂。
“怎么?四娘,你找我有事儿吗?”好不容易醒过神来的姜荷莲子问道。
“我终于想好要酿什么酒了,昨儿个还连夜把酿这种酒要用到了器皿和材料都捋了一遍,技术上应该没啥大问题。”满脸喜悦的赵四娘边说边拿出几张写得满满的纸来。
“啤酒?这是什么酒?”别看姜荷莲子几乎滴酒不沾,但前世她出入燕元两国宫廷,对各种酒还是颇有了解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四娘才会把酒方子拿来给她参详一二。不过,啤酒这种酒,她还真是闻所未闻。
啤酒是外来酒种,要到二十世纪初才会传来东方,你又没有穿越,当然不可能听说过啦!嘿嘿,不光是你,这儿谁不可能听说过。只要做好保密工作,啤酒绝对会成为自家的独家酒种,谁都别想模仿!
一想到这儿,赵四娘就一脸嘚瑟,迫不及待地就把酿制啤酒的方法以及饮用啤酒的种种好处都吹嘘了一通。
姜荷莲子闻言,点头赞道:“我是有听说过,在酿制某些贡酒的时候会往酒曲里加些草药来增香,里面就有加蛇麻的。不过,这种酿啤酒的法子还真是闻所未闻。嗯,我记得蛇麻北岸就有,咱都不用通过药店,就可以直接入手。这样一来,外人哪怕盯咱盯得再紧,也太不可能知道酿啤酒的秘诀了。”
如果赵四娘有尾巴估计已经翘上天了。只是出于负责的精神,在给完“糖”后,姜荷莲子就得说些不中听的了,只听她继续道:“酒固然是好酒。酿造的法子也很妥当。只是你这方子上写着‘冰镇尤佳,切忌热饮’,这会儿就快入冬了,酿这种酒会不会不合适呀?”
“谁规定冬天就一定要喝热酒啦?冬天一杯啤酒下肚,那滋味并不比夏天差。”
赵四娘这个人很奇特。明明畏寒畏得要死,可她居然能不分寒暑一年四季都坚持喝啤酒,从没因气温而退缩过,这也称得上是“孜孜不倦”了。
“想来这方子是你那宁国的师父传给你的吧?宁国在燕国的南边,那儿要比燕国暖和得多,冬天喝两杯冷酒也没什么大碍。可燕国不同,尤其是幽州,冬天那叫个冷呀!大伙儿都习惯了要把烧刀子烫了喝,鲜少有见人家直接喝的。”姜荷莲子提醒道。
赵四娘心底**一声:不是吧?天冷就喝热饮,这也太没劲儿了吧?想当年她参加过北方的一个冬令营。彼时恰逢数九寒天,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咬冰棍儿吃。记得当时宿舍里条件有限,不曾配冰箱,没法子冷藏冰棍儿。但这有什么要紧?要是头一天吃不完,可以把冰棍儿放在外头窗沿上,第二天接着吃。那滋味叫个爽快呀!甚至比三伏天吃冰棍还叫人舒坦,至今还让她回味不已。
只是……姜荷莲子似乎说的很有道理呀!自个儿喜欢冬吃冷饮夏吃火锅,并不代表其他人就能接受。冬天喝温酒是幽州的传统,自个儿愣是要打破传统在大冬天卖啤酒,只怕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额偶。计划再次夭折。
为啥酿个破酒就这么难呢?赵四娘仰天长叹。
姜荷莲子还真没见过女孩子家家叹气叹得这么夸张的,很担心过会儿赵四娘会把春华堂的屋顶给叹翻,只得无奈地笑道:“啤酒就啤酒吧,反正幽州好酒的人多得是。卖便宜些,相信哪怕是冬天也会有人会买的。”
就是说嘛!我酿的酒怎么可能没人要?尤其是酿啤酒,再合适不过了!
事实上,这些日子以来赵四娘已经被酒坊的各种破事儿搞得头都大了,一听姜荷莲子赞同自个儿的主意,哪怕她也知道人家这话说得言不由衷。她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决定要正式开始她的啤酒大业。雄心勃勃的她也没空在这儿磨叽了,转身就打算往酒坊赶,临出门时却被姜荷莲子给叫住了。
“四娘,酒坊那么大,也别全部用来酿啤酒。不如在酿啤酒的同时,也带着酿些你之前提过的白酒吧!”姜荷莲子提议道。
赵四娘犹疑道:“白酒?就算是度数最低的白酒估计也要有三十度吧?喜欢喝低度酒的幽州人会不会喝不习惯啊?而且,酿白酒可比酿低度酒复杂多了,得打上一整套蒸馏装置。先不说置下这套装置得花多少钱,我很怀疑,就咱燕国这技术水平,即便我画下图纸来,都没人能做得出来。”
1...6465666768...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