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赵四娘撇撇嘴,暗道,也不嫌累的慌!
其实人家非亲自守在这儿是有缘故的好不好!
原来赵四娘家为了发年货,一共订了五头二百斤左右的生猪。为了省事一些,就直接把猪运到了百味堂后面。请来屠夫就地宰杀,现杀现分。
然而,办事不牢的赵四娘只说分发猪骨,却没说分发哪部分的猪骨,这肋排和大骨之间的差别海了去了。对于他们这些一年到头甚至连买猪骨的闲钱都没有的人来说,当然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争取油水更多的部分了。
于是,大伙儿都聚在百味堂旁的槐树附近,紧盯着树下的屠夫杀猪拆骨,尽可能领走自己相中的骨头。
话说杀猪可不是件轻省的活计。不但累人还费时,杀一头猪少说也得半天功夫。虽说那屠夫来的也早,天一亮开始磨刀霍霍向肥猪了,但估计得到巳时才能把一头猪杀完。
虽然赵四娘觉得这些老人和孩子纯属自讨苦吃,但看到面黄肌瘦的他们顶着烈烈寒风苦苦等待,心里怪不落忍的。于是,她就在百味堂前面支了个简易灶台,往上面按了口大锅,接着从铺子里取了些食材,做了个简单速成的酸辣豆腐汤。分给众人人手一碗热汤。及至第一头猪杀好了,她又让人把猪下水、猪头、猪尾和猪蹄等下脚料拾掇干净,稍稍腌渍过后就丢进洗净的大锅中熬煮起来。
别看赵四娘这种烹饪方法简单而又粗暴,熬制出来的全猪汤却出乎意料的美味。锅中散发出的香气不但让围在四周的老人和孩子直咽口水。还引来了不少住在几里外棚户区里的棚民,其中不乏瘦骨伶仃的老幼。
按照赵四娘当初的划分,棚户区也在她家救济的四个辖区之一,那么这些老幼多半也能拿到餐卡才是,他们完全可以凭卡来领年货,而不是畏畏缩缩地站在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却不敢往前凑。
事实上,棚户区那一块前来领取餐卡的人数并不多,这并不是说棚民们不需要帮助,恰恰相反,整个幽都最需要帮助的应该就是他们了。
之所以棚民来领卡的人很少,是因为赵四娘提出的苛刻规定,她要求申领人提交由所属地域的里正开据的贫困证明。然而要获得这种证明开据,就得满足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申领人得有里正管才行。
所谓棚民,十之**都是流民。这些背井离乡的流民虽比那些死在半路上的同伴们幸运太多,总算是冲破重重阻碍,活着进了府城。然而,府城并非乐土,堂堂一州之首府并不会给这些贱民提供遮风挡雨的港湾,在当今朝廷看来没把这些混进城来的流民驱逐出去就算仁至义尽,还妥善安置?纯属没事找事,想都别想。于是得不到朝廷援手的他们除去极少部分闯出一条生路外,绝大多数都住进了四面透风的棚子里,沦为了棚民。然后如同朝廷期待的那样,棚民们渐渐悄无声息地死去,将所有麻烦统统带走。
既然当今朝廷采取这种消极态度来对待流民,可想而知,它绝不会无偿为流民办理新的户籍。除去少数心思活络的人花钱找关系弄到户籍外,绝大多数流民都成了黑户。可以这样说,如今住在棚户区里的棚民八成以上没有户籍,对于这些没有户籍的黑户朝廷自然懒得安排里正来管他们。棚户区的里正最多只会管管剩下的两成人,这些人基本都是本地赤贫人家。
也就是说,棚户区里只有少数本地人才能符合赵四娘家的要求,得到一些援助,大多数缺衣少食的流民依旧孤立无援,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二百零二章 沿街叫卖
其实百味堂运作了一个月后,赵四娘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她不是没有想过降低申领条件。然而她粗粗统计了一下,棚户区里需要救助的老幼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就算只给每户两个名额,估计也有四五百号人,这远远超过了百味堂的承受能力。
诚然,依照赵四娘家的家底,扩大百味堂,每天多给四五百人供饭,她家并非是承担不起。可以说,只要她愿意就完全可以做到。
可当赵四娘想到每天要聚集近千号人两次,其中大部分还是不知根底的黑户,就会从心底生出恐惧来——这乌压压的,阵仗实在太大!一天两天还行,若是天天如此,不要说她家能力有限hold不住,就连不管事儿的朝廷多半也会担心发生动乱而出手阻拦呀!
赵四娘几经思考后,还是决定维持原状。哪怕家里那几个老好人轮番相劝,这事儿她都始终没有松口。
不过百味堂虽然没向广大棚民开放,赵四娘家却用另一种方式来周济棚民。生意不断壮大的她家不断地在建新铺子、新作坊,这就需要大量人手。每当这时,她家都会优先考虑棚民,先后多次从棚户区找人打下手。活儿不见得有多重多难,却给了他们幽都卖死力气的最高工钱,还包三顿油水很足的饭菜。若是饭菜有多,还允许他们打包带回家。
然而相比起庞大的棚民队伍,赵四娘家所招人员的数量极为有限,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当她看到好些棚民们被香气吸引过来,眼巴巴地望着大锅,不知怎的,竟然生出几丝歉疚之情来。
于是她计较一番后,又在百味堂后面另支起一口大锅,等杀好第二头猪后,又炖了一锅全猪汤。然后宣布不管男女老幼见者有份,只需自备容器。就给领取热汤。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那两口巨大的铸铁锅里依然不断发出咕噜咕噜地声响,附近飘满了浓郁的香气。仔细辨别一下,就会发现两口锅里冒出的香气颇有不同。
百味堂前的那口锅里炖着的汤里没有加酱料。里面是奶白色汤汁,口味醇香;百味堂后的那口锅里炖着的汤里则加了赵四娘家特制的大酱以及小红辣椒若干,酱香浓郁,鲜辣爽口。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择排不同的队伍。如此一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就一分为二。再加上有了前两天的经验,百味堂附近人很多却不混乱。
只见人们手里拿着从家里来带的大碗,有序地排着队伍。队伍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虽然今儿才腊月二十六,还没到过年的正日子,可大伙儿却比往年过大年还要高兴,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
尽管外头在发放年货和免费派汤,一派熙熙攘攘,但百味堂里面依然井然有序地正常营业着。就在刚才,晌午的三百份主食销售一空。今天百味堂的营业算是结束了。
百味堂的九个员工在把铺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后,除了三个妇人急着回去照看孩子先走一步,剩下的六个人都主动留下来帮忙,其中就有褚小楼的娘亲周氏。
如今褚小楼他爹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尽管还不能出去揽活儿,但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因而周氏也就不忙着回家。这会儿她见年货发放处虽然有些繁忙,但那儿原本就有赵四娘和从各处调来的伙计在操持,加上新加入的几个百味堂的伙计,人手已是绰绰有余。于是有着一手不错的灶上工夫的她想了想。转而去百食坊里帮着做起酥糖来。
这个百食坊就是赵三郎盖来安置那些孩子的,青砖草顶十分独特,就在百味堂的不远处。
百食坊虽带了个“食”字却不是百味堂那样的食铺,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个食品加工作坊。尽管宅子的大门上似模似样地挂着个“百食坊”的招牌。因为作为作坊的它不必对外营业,大门两边的倒座房没有改成门脸儿,而是直接做了仓库。后面的三间正房是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的宿舍。两间耳房则一个充当厨房,一个充当茅房。院子里的四间厢房里就是作坊所在。
想当初,赵四娘拿出七钱银子帮忙修完屋顶后,在赵三郎的苦苦“哀求”下。又忍痛掏出一两银子来给他们做本钱。
若在静海,一两银子拿去做小生意或许可能,可在幽州,呵呵,几乎是天方夜谭。可眼见赵四娘这条路是走不通了,赵三郎又不好意思再向家里其他人伸手要钱。无奈之下,只得利用家里的资源,以成本价内部购买了一批饴糖,还从姜氏手上白拿了好些卤水料包,打算做些低投资的吃食。
于是,稍稍添置了些简易的家当后,名为百食坊的小作坊就开工了。作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制作切糖,是在东厢房;另一部分则制作卤味,是在西厢房。
最初的时候,那些孩子们天不亮就开始在作坊里忙碌起来,等到精心制作的成品新鲜出炉后,他们也不顾朝露会打湿衣服,就踏着第一缕晨光出发了。到了城南之后,孩子们中间小一些的或两个或三个结伴而行,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大一些的则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百食坊出品的切糖都以饴糖为原料,有芝麻糖、花生糖和核桃糖等多个品种。别看其中大部分切糖都很大众化,基本上别的糖铺都有销售。但只要吃过的人就会发现他家口味清甜,比起别家用红糖或是白糖制成的切糖,另有一番滋味。当然了,有人喜欢清甜口味,就有人独爱重甜口味,这个全凭个人喜好。饴糖制成的切糖从口味上来说,并不能够胜过传统切糖。但是百食坊的切糖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价格低廉,售价只有别家切糖的三分之二,这就吸引了许多精打细算的城南小市民,没过多久百食坊价廉物美的名声就渐渐在城南的街头巷尾传开了。
切糖的生意好,卤味的生意也不差。因为刚开始时本钱不够,食材自然用不起鸡鸭鱼肉,就只能选用毛豆、土豆和豆干之类不值钱的素菜,再有就是赵三郎从自家铺子里搜罗而来的鸡下水和鸡爪。尽管都是些“贱物”。且孩子们还把不准火候,奈何赵四娘家的卤料太过出众,哪怕味道稍有欠缺,回味悠长的独特口味还是吸引了大批回头客。当孩子们唱着叫卖小调时。随时会有闻讯而来的食客过来要上一份儿,这已经成为城南街头的一景。
客似云来的生意很快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赚到第一桶金的孩子们没多久就结束了四处叫卖的生涯。百食坊先是在城南夜市租了两个固定的摊位,一个卖切糖,一个卖卤味。前不久又在城南的石桥街和嘉善街各租下一个小小的档口。用以销售各式糖果和卤味。
“小陆子,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周氏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驾着驴车回来,便问道。
这少年名叫陆小田,他还另有两个小伙伴,同伴三人负责在石桥街的档口里卖糖。按理说,铺子要开到傍晚时分才会关张,这会儿才过晌午陆小田就匆匆忙忙跑了回来,周氏见状好生纳闷。
“褚家婶婶,我是回来拿货的。刚刚有个路过的客商起底了咱家所有的龙须糖,铺子里一下子就断货了。可还是有好些人想买,大哥就派我回来取货。”陆小田笑着答道。
“哎呀,早上的时候茗香楼的掌柜捎信儿来说,他家要订花生酥糖和芝麻核桃切糖各二十斤,让咱尽快赶出来。咱这一上午都在赶他家的单子呢,龙须糖就没来得及做,估计家里就剩下十来斤了。”这群孩子里唯一的女孩子陆锦皱眉道。
“这可怎么好?原以为二十三之后就不会多少人会卖糖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有好些灶糖存着呢!谁知道府城人这么喜欢吃糖,都这个时候了还买个不停。”说着说着,陆小田灵机一动。提议道:“要不,我让西厢那边别做卤味了,都过来帮忙做糖吧?”
“虽说晚上冷得个要死,可还是有好些人出来逛夜市。卤鸡粉的生意还是旺的不得了。对了,听西厢那边吹牛说,最近有好多人特意跑去整只整只地订卤鸡。”陆锦说到这儿,心里头微酸,撇撇嘴道:“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西厢那边正卯足着劲儿在做卤鸡呢!你去喊了也白喊。”
赵三郎可不是抠门儿的赵四娘。他绝对称得上“燕国好东家”。他不但给孩子们按时分发月钱,还把绝大部分利润都以奖金的形式分给了孩子们,就连剩下的一小部分也用来给百食坊添置家当等,依然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不过赵三郎给孩子们发的奖金数额各不相同。原来他学着赵四娘的法子,按照每个孩子的绩效来分发奖金。
刚开始的时候,卖出去的货物数量不多,绩效奖金也就看不出多大差别。可随着百食坊的日益壮大,区别也就渐渐呈现出来了。特别是,生意做大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明确划分了制糖和制卤两个部门,各自分管一部分孩子并给他们安排固定的岗位各司其责,就连绩效奖金也跟着各自部门的盈利走。
直到这个时候,许多孩子们才猛然发现制糖部门也就是东厢那边的盈利要远高于制卤部门也就是西厢那边,分到东厢那边的孩子都暗自窃喜。不过很快,他们就窃喜不起来了。
原来西厢那边的掌事赵思源很有想法,手里一有现钱,就开始琢磨着如何用这些钱把生意做大做强。他在心里计较了一番,他家卤水素菜的生意虽不错,却远不如卤水鸡肝、卤水鸡胗和卤水鸡爪等赚钱,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从这方面着手。这几样吃食的原料全部由赵四娘家免费提供,而她家之所以会有这么些鸡下水和鸡脚,绝大部分是依靠红火的坛子鸡生意。但不知为何,她家似乎无意扩大这门生意,即便每天供不应求,都不增加坛子鸡的数量。因而,他家能够拿到的鸡下水和鸡脚的数量就颇为有限,这就限制了他家生意的发展。
无法从赵四娘家得到更多原料,那从别家获取怎么样呢?别家自然不会免费给,那他家花钱买呢?应该会答应吧。于是,他就辗转于城南各家酒楼之间,靠着之前走街串巷时混了个熟脸儿,成功从多家酒楼那儿低价收购来好些鸡下水。这样一来就有了充足的原料保障,西厢那边的盈利也随之蹭蹭蹭往上升。
过了不久,现钱多起来的他就大胆提议西厢那边去买整鸡回来卤。高投资给西厢那边带来了高回报,没过多久西厢那边就在嘉善街上盘下了一个档口来。
即便东厢那边也很努力,也想出了做酥糖的主意,后又在石桥街盘下一个档口。无奈差距太大,拍马也赶不上西厢的步伐。自然,东厢那边的收入也远不及西厢那边,这就不能不让陆锦等人泛酸了。
尽管东厢的小家伙们有些眼红对面西厢,更因为没有足够的库存而烦恼着,可是能够看得出他们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不过这种幸福感却没能感染到在扒在门外窥视多时的黑脸大汉,愁眉不展的他正忧心着——过完这个年,他身边又会少很多乡亲吧?
陆锦曾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外讨生活,作为一个女孩子,即便身边有同族照应着,她也得特别小心,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有别于常人的警觉性。最近她总是感觉有人躲在暗处窥视她。
就在方才,之前订的四十斤糖终于全部做完,大伙儿就打算让陆小田回城南时一起带过去。这会儿陆锦正在院子里帮忙装货。(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二百零三章 抓个现行
要说周氏真是个热心人,她不光帮着做糖,生怕孩子们力气不够,还主动出来帮忙搬货。
“褚家婶婶,我听人说你做衣裳很有一手,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昨儿我买了一张羊羔皮,想拿它做件皮袄。你能帮我把那皮子裁个样子出来吗?我缝衣服还行,裁衣服实在是不成。”陆锦搬着搬着,忽然想起街坊们对周氏手艺的赞许,便笑着拜托道。
周氏听小姑娘这么夸她,笑得合不拢嘴,谦虚道:“我哪有那么厉害?不过是缝补的衣裳多了,记下了几个时兴的样子罢了。你要是不怕婶婶把那皮子裁坏了,就拿过来吧!”说罢,她心念一动,诧异道:“小锦,你不是有件羽绒服吗?那衣服穿着多暖和呀!干啥还要做皮袄呢?”
陆锦闻言,眼神暗了暗,低声道:“做来不是留着给自个儿穿的,是打算给我弟弟的。”
周氏奇道:“你还有个弟弟?”
据她所知,陆锦无父无母,身边就只有一个族兄照应着,从没听说她还有其他的亲人。
“嗯,在家乡呢。”陆锦抬起头来,两眼放空,缓缓说道:“自打去年入冬起,弟弟就吵着要皮袄。可娘亲到最后也没筹到钱给他置办上……”
“大妞,你这回把皮袄给钧儿带回去,他肯定得乐坏了!我估摸着,那小子穿上新袄子,九成九要四处嘚瑟呢!”陆小田笑着打断族妹的愁绪。
陆锦当然明白族兄的良苦用心,她也不想在大过年的时候弄得大伙儿跟着她一起难受,便不打算再提她家的糟心事儿。
于是陆锦展颜一笑,说道:“我……”
就在此时,陆锦心头不自觉地一紧,惊觉四周有异,差点儿忍不住就要回头查看。不过她还是死死忍住了,只是微微偏过头去,开始不着痕迹地打量起四周来。在不动声色地换了好几个角度之后,终于被眼尖的她发现百食坊大门后面露出了一块土黄色的衣角。
于是陆锦忙给对面的陆小田使了个眼色。配合默契的他立刻会意。
只见他打了个招呼说是要去解手,然后就面色如常地往耳房方向走去。一绕到从大门那边绝对看不到的角度,他就疾步走向围墙,一个纵身向外翻去。虽然百食坊的围墙颇高。但对于陆小田这种以前没少偷鸡摸狗的小混混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很轻易地就翻了出去。
出来之后,他放轻步伐绕到大门口,却惊讶地发现窥视者居然是风评极好的流民之首——刘柱。
话说既然朝廷不肯管流民。流民在无奈之下,就只得想方设法去自救。他们自救的方法就是抱成团,而刘柱就是由流民们推举出来的首领,领导着他们这个团体。
对于刘柱这个人,陆小田之前在外面混的时候,也和他打过几次交道。在他印象里,刘柱豪爽仗义,确实是条汉子。甚至于他还暗自感叹过,流民的眼光不错选对了人。
只是这会儿这个好汉居然干起偷窥的勾当来了,还偷到了他家。他就不得不对刘柱改观了,对刘柱的好感度霎时间降为负数。
当陆小田听见里面传来一阵急速的脚步声,知道陆锦已经带人过来了,料想今天刘柱就算插翅也难飞,便跨上一大步,挑明道:“刘大叔,你在这儿做啥呢?”
刘柱透过门缝看到一大群孩子忽然冲了过来,不由得心里一突。正要转身逃走,就听到背后有人发话,大惊之下的他汗毛都竖了起来。下意识地就想夺路而逃。
奈何他发现不过一眨眼的功夫他的前后就被死死堵住了,最要命的是堵他的人显然已经认出了他,就算他仗着一把蛮力突出这群小屁孩的重重包围,也没多大的意义了。
于是刘柱深吸一口气后。扯出个笑脸道:“听说赵三小姐来了,我有事儿找她。”
方圆十里的人怕是都知道赵四娘现今人在百味堂,正常人绝不会跑到百食坊来找她,还是以这种姿势。拜托,编谎话也编个像样些的!拿这么拙劣的谎话哄孩子,孩子们都不好意思上当。
众孩子均想:找人是假。偷方子是真吧!
孩子里面有些脾气暴躁的就想要跳出来和刘柱干上一架,不过,都被赵思源拦了下来。
如今,东厢那边的掌事不在,孩子们就自觉将西厢的掌事赵思源认作头头。既然赵思源发话说,他要带刘柱去见赵四娘,大家伙儿也就没有意见,任由赵思源将全须全尾的刘柱带离。
这会儿的赵四娘正在百味堂里休息,见赵思源带着刘柱来找她,忙站起来道:“刘大叔,好久不见了。”
刘柱干笑了一声,他见赵思源没有当面说出他先前的勾当,便心下一松,笑道:“我是来道谢的,多谢小姐家送了咱们那么多背心。正是有了它,今年棚民才会少冻死了许多。”
原来随着赵四娘家的熟食被愈来愈多的顾客认可,熟食铺生意就越来越旺。鸭子作为制作熟食的主要食材之一,用量也越来越大。尽管上次赵四娘为了制作羽绒服,将所有的鸭毛全部用光。但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赵四娘家就又收集了大堆大堆的鸭毛。
赵四娘家的老好人曾听人说过,每年冬天城北都会有许多人被冻死,就生出了恻隐之心。于是她家就把新收集回来的鸭毛全部做成了背心,先是给所有持有百味堂餐牌的人都发了一件。发过一轮之后发现还多,她家就找来刘柱,把剩下的羽绒背心都交给他,让他转交给需要的流民。
这会儿赵四娘听说刘柱是为了羽绒背心的事情来道谢,心里不由得大奇:虽然那批背心不是由她经手,但她隐约记得,背心早在半个月前就转交给他了吧?当时他就千恩万谢过了,怎么这会儿又为了道谢特地跑过来呢?
她再一看旁边的赵思源虽然抿着嘴一言不发却虎着个脸,就跟刘柱欠了他二五八万没还似的,狠狠地盯着他,不由得心念一动。(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二百零四章 觊觎之心
前两天赵四娘就听赵三郎嘀咕说,近来他总感觉有人在百食坊附近转悠,怕是有人见年底百食坊生意大好,就打起了他家方子的主意。为了安全起见,他正考虑要不要养两条狗来看家护院。
赵四娘听了完全没当回事儿,觉得他纯属多想了,还狠狠地嗤笑了他一顿。当时她是这么说的:“当初小白就是你抱回来的吧?就你那挑狗的眼神还是乘早儿拉倒吧!家里供着个大爷就够烦心的了,可别再弄回来两个祖宗。”
不过现在看来,赵三郎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确实是有人觊觎自家的方子。
若是换了别的方子,赵四娘说不定会急着跳起来,但百食坊的方子嘛……她还真没放在眼里。
在她看来,百食坊说到底它就一加工作坊,里面就生产两种东西:糖果和卤味。这两种东西的制作工艺都不复杂,可以说是一看就会,不看回去琢磨一下也会,所以完全不必也犯不着担心有人过来偷窥。
那么问题来了,制作工艺如此简单的东西,会不会被人家拷贝出来呢?
其实,随着百食坊的热卖,很多头脑精明的商家就开始跟风进行仿制,其中不乏一些仿得似模似样的,幸而百食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仿制品或是从口味,或是从卖相,亦或是从价格,终归是输了正品一筹。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因为百食坊里制作的糖果和卤味,它们的原料用的是由赵四娘家独家提供的饴糖和卤料。想要勘破这两种东西中的玄机难度可就大了,以后会不会被聪明人破解赵四娘不知道,但现在依然是她家的独门配方。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独门配方赵四娘出于谨慎,始终没有在那些她所看来的“问题少年”面前透露过一丝一毫,每次都是把饴糖和卤料的成品从别处运过来给他们进行再加工。
1...7273747576...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