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小三一看,糟糕,依卡车的速度,他和铁师傅还在半坡上鬼子就到下面了:铁师傅,你赶紧爬上去,我先挡挡。
他先喝令牛牛往坡上奔去,然后自己转身跪姿据枪瞄准第一辆鬼子卡车,那一截公路恰好旁边是水田,修得笔直,他从300米距离开始射击,连开五枪,第二枪就把坐在中间的便衣队长打死了,这时架在驾驶室顶上的鬼子歪把子机枪也冲着他开火了,不过在乱摇乱晃的卡车上,那射击jīng度用大脚拇指也能猜到结果,小三压根不管跪姿纹丝不动,继续瞄准驾驶室右边的风挡开火(鬼子卡车的驾驶位在右边),终于在第四枪把第一辆车的司机也打死了,不过当时他看见汽车还在笔直往前开,所以又打了第五枪,这时候卡车已经开始转向了,直接冲下了路基扎进水田里,虽然没有翻车,但也摔得车上的鬼子人仰马翻鼻青脸肿,第二辆车上司机眼见第一辆车遇袭冲出公路,马上一脚刹死,车上的鬼子也是东倒西歪滚做一堆,第一辆车带队的鬼子少尉好不容易才打开车门从水田里上到公路,他立即命令下车展开战斗队形,实际上在他下令之前,从车厢里爬起来的鬼子有些已经开始往车下跳了。不过他拔出明晃晃的九五军刀冲着小三和铁师傅方向挥舞的时候,蹲在坡上一棵树旁边的铁师傅人眼望远镜就盯上他了,不过两百多米,他稳稳瞄住他,为了保险还瞄准的左xiōng心口位置,一枪就把他放倒。
不过失去带队军官指挥的鬼子没有慌乱,其中一个分队长马上成了临时指挥官,指挥掷弹筒手先攻击小三,因为小三冲着刚跳下车挤做一堆的鬼子接连快速开火,已经打倒了三个刚跳下车还没来得及趴下的鬼子。
由于情况紧急,也不容鬼子掷弹筒手慢慢挑选隐蔽的发射位置,何况此时鬼子装备的还是大正10年式掷弹筒,就是使用专用射程也不过300米左右,如果是使用制式九一式,此时还要加装盂,并且用作为使用时闭气性不好,射程更是急剧下降到175米。
鬼子掷弹筒手拿着重才5斤二两多的掷弹筒冲到了最前面,然后直接蹲跪在地上,他先拉动击发杆,让旁边的弹药手将一颗专用从筒口装入,完成了弹药的安装。
然后掷弹筒手用左手握住发射筒,根据目测的与小三之间距离开始转动手柄直至调节杆达到对应长度(1),掷弹筒手再通过掷弹筒身的一根竖直白线进行概略瞄准后(2),正准备拉动击发机上的皮带,击发底部发射将射出,却一头栽倒在地。
原来小三眼尖已经看见了鬼子的掷弹筒手冲到了最前面,跪姿开始调整掷弹筒,马上瞄准他连开两枪把他打伤。
但是这时候他弹匣里面的10颗子弹已经打完,正摸出一个新弹匣准备chā到枪上时,鬼子掷弹手的弹药手已经拿过倒在地上的掷弹筒,这也是一个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鬼子老兵,他不需要重新调整距离,只概略调整了掷弹筒倾斜角度和方向后,就拉下了击发机皮带,飞上半空,然后直冲小三砸下来。
小三没有看见发射,但是他看见了掷弹筒发射时那一丝烟雾,他毫不迟疑的转身就往地下扑去他做出了正确的反应,就在他身前不到三米的距离爆炸,而掷弹筒专用的杀伤半径是5米,他背对爆心扑倒的结果就是飞速爆裂的弹片打在他的大腿和小腿上,他还没有落地又被气浪推得飞出去更远。
在半空中,小三居然想的是:刚才在镇上,牛牛咬死那个伪军,到底吃了人肉没有?
后记:
(1)类似于装定距离。现代火炮的距离装定由药包和身管射角(仰角)决定。(2)类似于方向瞄准,这个全凭射手的经验和技巧。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31章 .养伤
“哎”惠儿嫂脆生生的应了一声,急匆匆的就出门去了。
披衣从正屋出来的安大叔手里提着煤油灯:快,背到西屋里去。
班长就把小三背到西屋里,西屋里用几块铺板和两条板凳搭了个简陋的床铺,上面只有一张篾席,旁边还放着一张春凳,安大叔与杨同宝搭手把小三扶到春凳上,又给他调整姿势俯卧着。
安大叔说:我去烧锅热水,你把他身上的枪啊刀啊什么的取下来,等惠儿回来就给他铺床。
小三的zh29被牛牛叼上来后周班长背着呢,班长就取下小三的35钢盔,把他的机枪弹袋和腰带和背上的暗蓝妖刀都取下来,连同挂在上面的柯尔特手枪都放在一边。
这时候外面已经传来匆匆地脚步声,惠儿嫂和跌打大夫进了院门,然后就是栓门的声音。
然后掀门帘进来一个穿着长衫jīng神矍铄的六十多岁老头,腰不驼背不弯的还留着一把胡子,背着一个药箱。
杨同宝忙介绍:何芝园何先生,是我们这十里八乡的名医,早些年还在吴大帅军中当过医官呢,枪伤刀伤跌打损伤不在话下。
何先生摇手到:过誉过誉,能帮你们这些抗日义士做些许小事,也算老朽为抗战略尽绵薄之力。
就拿过煤油灯先仔细查看小三脸色:哪里受伤了?怎样伤的?
班长就答:鬼子弹片,就伤在右腿。
何先生就道:来,同宝,先把他裤子脱掉。
小三右边裤脚本来就被班长包扎的时候划开了,杨同宝和班长就把他军裤脱下,里面只剩一条裤头。
小三知道有个二十出头的年青女子在屋里,他低着头不敢看大家。要知道从十来岁从军开始,从少儿到青年他就一直待着军队这个男性集体世界里,从来没有跟女人私下打过交道。
何先生又道:小惠,你手轻,帮我把绷带解了。
小三脸红得像块大红布,幸好煤油灯下大家都在看他的伤处,他又是趴着的,没人看到他的大红脸和突然冒出来的津津细汗。
叫惠儿的年轻女子轻手轻脚的帮他解去绑带和止血带,她的手指冰凉,小三却感觉她手指触碰的地方像被火烧一般炙热。
何先生用手指轻按着伤口四周,边询问小三感觉,最后他长舒一口气道:
还好,没有伤筋动骨也没弄断血管,只要把小腿里的那块小弹片弄出来,敷药静卧休养一段时间后,照样生龙活虎。
杨同宝和班长小三听闻此言,都松了一口气。
何先生又道:他小腿这里还有块弹片chā在肌肉里面的,要先拔出来才能敷药,我这里没有麻药,你就忍一下。来,把这毛巾咬住。
小三就咬住递给他的毛巾,班长拿出手电筒照着,何先生拿出两样器械,蹲下凑近,用一个器械掰开伤口,伸出镊子把弹片夹了出来,他动作又准又快,绕是这样,小三也是痛得用手死死抓住春凳的边沿,拼命咬住毛巾,汗如雨下。
小三从军七年多,以前训练中各种小伤不断,但这还是第一次挂彩呢。
这时,一只纤细的手拧了一张热毛巾轻轻给小三抹着额头的汗,小三似乎马上就感觉不那么疼了。
何先生就重新给三处伤口处理,上药,边对班长和杨同宝说:鬼子急救包里的绷带纱布都比我的好,如果还有就有就放两个以后换药时用。
班长马上招呼杨同宝:杨队长,你赶紧去找蛮牛要,就说我说的,拿5个急救包过来。我们缴鬼子的,每个人都带着的。
杨同宝就匆匆出门。
何先生就说:他的伤口不算太严重,要不了这么多。换两次药就能长好结疤。幸好膝弯处那块弹片扎得不深,不然筋断了就留下残疾了。
班长说:剩下的给其他伤员用也好。
杨同宝很快就回来了,交给何先生五个急救包,他拿出一个里面的纱布和绷带重新给小三包扎好。
那个叫惠儿嫂的年轻女人就收拾地下的药棉、绷带这些出去了,不一会就把棉絮、床单、被子枕头抱过来,几下就把床铺好,杨同宝、班长和安大叔一起把小三抬上床。
何先生就嘱咐他:你睡觉的时候左边侧着身子睡或者趴着睡都可以,才开始尽量不要平着睡,你脚都是后面挨的弹片,免得压着伤口。
小三忙答应。
何先生又说:你们赶快先走,免得被人看见,伤员就不用你们管了,小惠每天帮忙照顾那几个伤员,已经很熟悉了。
班长就把自己身上的712连子弹袋都取下来,:你的大眼撸子子弹太少了,就带这个吧,还有10个满弹匣呢,你那些东西我都带回山上去。
小三接过就塞到枕头下面。
班长又把手电筒递给何先生:何先生,小三就拜托您费心了,这个手电筒你有时用得上,下次我们来的时候再来感谢安大叔和何先生。
何先生忙推辞:我替你们治病不是冲着钱物来的,委员长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yòu,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老朽年迈不能上战场杀敌,能在后方为将士们出点小力也是应该的。
班长还是把手电筒强塞在他手中,他也就收下了,别说,有个手电筒还是很方便的。
班长就与小三告别:别担心,我们过两天就来看你。
小三就叮嘱班长:班长,把牛牛看好哦,别让它到村里惹事。
3
班长和杨同宝就出门在村外找到大伙,连夜往尖山村赶。
路上,班长问安大叔和惠儿嫂的情况。
杨同宝就说:小惠是安大叔最小的闺女,大前年嫁给山下凉水井的大顺子,大顺子去年刚加入军分区独立团,打鬼子运输队的时候就牺牲了,他爹又走得早,这一牺牲家里就只剩老娘和守寡的小惠相依为命。
鬼子占领许家镇后,有次跑到凉水井村去sāo扰乡亲,大顺子的老娘就让小惠躲起来,等自己想躲的时候鬼子已经冲进来,鬼子为了吓唬她,冲她开了一枪,她当时就吓晕过去了,本来子弹也没打到她,但老人家本来就新近有丧子之痛,这次连吓带怕的,躺床上两天后就走了。给老人办了丧事后,小惠就回娘家了。
小惠家与鬼子有血海深仇,这次我们打伪军时牺牲的一个队员就是安大叔的亲侄子。平日里,我们有伤员都是放青岗村养伤的,安大叔家里都住过两拨了。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32章 .惠儿姐
1
早上,小三醒了,听见门响,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扭头去看,惠儿嫂打了洗脸水进来。昨天夜里忙活半天,也没顾上他洗脸,小三还是昨天那付被炸得灰头土脸的样子。
他趴着睡的,见惠儿嫂拧了毛巾准备给他擦脸,忙撑起身子准备翻身坐起来:我手又没事,我自己来吧。
惠儿嫂说:你别动,何先生交代了的,别压着了伤口。
就来给他擦脸:哎哟,昨天都忘了给你擦脸呢。
擦了两遍再细细打量小三:哟,你这么年轻呀,我刚才去那边,听县大队的根子说,你还是背什么队的队长,杀过很多鬼子汉jiān的。看你白白净净哪像是个队长哦。
本来也是,小三虽然在军队里七八年,但一直白白净净清秀得很,确实很难把他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形象联系起来。
不过,就跟一个从小被要求杀猪杀jī卖的猪贩jī贩一样,他们从小就没觉得杀猪杀jī有什么,简简单单一门手艺而已,小三也没觉得杀人有什么,这就是他学的手艺,杀人就是他的工作,他的手艺,他的职责。
他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的时候,班长整天教他的就是如何杀人,他也没觉得杀人有什么不对,所以,真杀了人也没有任何感觉。
小三被惠儿嫂说得脸都红了,他想翻身正面坐起来,惠儿嫂忙放下毛巾搀扶他:慢点,别压着右边伤口。
又问他:你多大了?
小三道: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十八就是十九吧。
惠儿嫂奇怪地问:你怎么不知道呢?你父母呢?你叫什么名?
他老老实实回答:我父母在我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记得我妈妈说我是四月生人,也不知道具体是哪天,后来班长收留我就进来部队。我大名叫文小山,就是上山下山的山,小就是大小的小。
惠儿嫂像所有中国女人那样心地善良,不由大感怜惜: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你没有兄弟姐妹和亲戚?
小三摇摇头:我家原来住在上海的,父母都是在洛阳被炮弹炸死的,我也没有兄弟姐妹,就我一个人。
惠儿嫂听他说“就我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的眼圈都有些红了。
小三又说:我本来就姓文,小山是班长给我取的。
幸好惠儿嫂读过几天私塾,居然文小山这三个字都认识,她笑道:我自己的安字认识,惠字就认得写不出。你十八岁的话,我可比你大三岁,十九岁就只大两岁。
虽然小三第一次跟年轻女人这么近交谈,脸还是有些红,但他也敢打量惠儿嫂了,惠儿嫂个头不算高,身材丰满圆润,面容姣好,二十一岁的女子再是一副已婚妇人打扮那也是洋溢着青春气息。
小三不敢再看了:安大叔呢?
惠儿嫂说:我爹到田里去了,我娘在熬粥,应该已经好了,我去端来你喝。
2
惠儿嫂打心眼喜欢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弟弟,她也随时去另外两家住着县大队伤员的家里帮手,但是一有空闲时间就待在小三房里跟他聊天,小三也喜欢她过来,他什么都说,讲他从小在山路上跑,每天要被班长摔很多跤,每天趴在地上练瞄准,讲他在炊事班天天吃好的,讲金书记官给他一个人教书,不听话就用班长专门送来的竹板打手心,讲他的牛牛很厉害,咬死村里的狗赔腊肉赔粮食,讲他用暗蓝妖刀斩鬼子脑袋的时候的感觉,还给惠儿嫂解释背嵬队的意思
惠儿嫂总是抿着嘴笑眯眯的听小三讲,手中边纳着鞋底。
不过小三问起她丈夫被鬼子打死的时候,她就充满了仇恨:天杀的小鬼子,小山,你以后帮着姐多杀几个鬼子报仇。
她早就不许小三叫她“惠儿嫂”,改口叫“惠儿姐”。
小三说:惠儿姐,我一定砍他们十颗脑袋替大顺子哥报仇!
春天已经要走完,惠儿姐的衣衫也越来越薄,小三整天就盼望着惠儿姐过来给他换药,陪他聊天。
尖山村那边也lún不上他们主动出击吸引鬼子注意力了,因为鬼子在吴瓷县那边与军分区独立团和国军67师的一个团打成了一锅粥,梅游县鬼子驻军岩崎大队都抽调了一个满编中队去增援,近期在梅游县就没有兵力去扫荡县大队和背嵬队了,暂时双方相安无事。
班长和蛮牛铁师傅过几天下山来过青岗村一趟,给安大叔家里提了些腊肉、罐头,还强塞给安大叔5个大洋感谢,又去何先生家里送去了腊肉、罐头,也给何先生塞了5个大洋。
蛮牛看见了班长的举动,心里暗暗纳闷:班长哪里藏这么多大洋呢?到底是当过土匪三当家的,家底厚着呐。
又庆幸跟着班长好,当时要是去收容队,不知道去哪里打送死仗了。现在吃得好,自己二班还有7个人使唤,也没长官管着,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再回到安大叔家,晚上就在这里吃饭。
小三就问班长:神仙洞怎么样了?搬过去没有?牛牛呢,没惹事吧。
班长说:神仙洞打理得好着哩,你去了就知道,平日里就放四个人在那边,大部分还是在村里住,方便些。
蛮牛chā话:牛牛现在还是自己上山找猎物,昨个还叼了一只野羊下来呢。
看见小三眼珠子就围着惠儿姐打转,就碰碰班长,班长是笑而不语。
晚上回尖山村的路上,蛮牛说:我看小三是不想回来了,你看他那眼神,就没有离开过惠儿嫂。
三个都是娶过亲,生过子的过来人,班长就说:小三还是童子娃儿,第一次身边有个女人围着转,那还不死盯着?那惠儿嫂看上去也大不了小三多少,模样也生得蛮好的。唉,要不是抗战,原本在南京的时候我还想过让他离开部队,在外面娶门亲做个生意或者去当警察的,依他的本事,当差混个一官半职还是不难的。
蛮牛就说:现下小三也不错呀,当了队长,以后忠义救国军来整编,又当官又拿饷的,妥妥的少尉中尉到手。暗地里军分区那边肯定也要给小三一个官职,至少排长跑不脱吧。
班长就交代:新兵们不知道这些事,只要是打鬼子,他们也不懂什么名号,这些事情莫声张。
蛮牛忙答应:这我可不会说,要是忠义救国军知道我们暗地里是听共产党的,以后肯定停饷。
班长又敲他脑袋:瞧你这点出息,就盯着那点饷。也不想想,得了饷,能不卖命?好歹军分区这边一切我们自己说了算。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33章 .小三的战术思想养成
1
实际上班长蛮牛他们冤枉了小三,小三是喜欢看惠儿姐,但那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常反应,要是他不喜欢看,那还糟糕了。不过他倒没有往其他地方想,住在别人家里,每天给他换药熬药,忙进忙出的,他还想歪了,就不对了,好歹他也算是个文化人,初中、师范的课程都学了,还会两门外语呢。
但是惠儿姐似乎对他太好了,也愈加亲近了,以前她是坐在春凳上纳鞋底,现在直接就坐在铺上,身子经常有意无意的挨到小三,让小三一时难受一时煎熬。
所以,惠儿姐去忙其他事,不是帮她娘做饭洗衣就是去那几个受枪伤的县大队队员那里帮手,惠儿姐自从恨上鬼子,自己不能去打鬼子,就想方设法去帮打鬼子的人,让他们多杀鬼子。
小三就bī迫自己不去想惠儿姐,想她胀鼓鼓的xiōng脯和圆滚滚的pì股。
想什么呢?对!想打仗。这次卧床疗伤,不用练刀练枪训牛牛,就想怎么打鬼子!
宣营长以前教过,要打仗就得抓“火力、机动、和情报”!
火力,不光包括装备,也包含了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也就是战斗力水平,因此敌情我情要心里有数,怎样想招数发扬我方的火力,抑制敌方的火力。
火力,鬼子强在什么地方?
他们训练有素,步炮协同好,士兵战术动作规范,远距离射击jīng准,心理素质好。
我们要跟鬼子拼火力,首先不能让鬼子发挥炮火威力,阵地战是万万搞不得的。必须贴上去打,在山区打,让鬼子的重炮没办法上山支援。
其次就不能远距离对射,小鬼子普遍枪法好,三百米外用三八大盖能准备命中半身靶,我们这边除了自己、铁师傅、班长和蛮牛外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周班长短枪还好,步枪也够呛,也就铁师傅能超过鬼子。
那我们就尽量把作战距离放到一百米之内甚至五十米,这样就便于我们发挥近战火力。我们驳壳枪多,还有自己的半自动步枪,在近距离对战中,鬼子三八大盖是手动步枪,每击发一次就必须拉拴退壳推弹上膛,再重新建立瞄准线,每打5发子弹就得重新用桥夹装填子弹。
鬼子开枪两发之间的间隔时间够驳壳枪和半自动步枪打两发甚至三发了,只有距离够近,鬼子开一枪之后就让他们再没机会开第二枪,压着他们打。
至于鬼子的机枪手,蛮牛用捷克式一向都能占上风,加上让铁师傅专门盯着鬼子指挥官和机枪手打。
我们有两支20响驳壳枪(班长、周班长),三支普通驳壳枪(蛮牛、羊倌、二瓜,二瓜本来是支汉阳造,老三牺牲后,他就换上了老三那支驳壳枪充当蛮牛的副射手)再加上自己的zh29,近距离上压制鬼子一个分队没问题。
但是如果只是压制,鬼子躲在遮蔽物或者工事后面就不好解决了,怎么办呢?
对了,这次由镇西门时,蛮牛就是用全部火力压制住伪军,然后派羊倌和姜天宝摸到可以扔的地方把伪军消灭的。就这样办,进攻时贴近敌人,速射武器先压制,掩护身后的投弹手bī近后连续投弹消灭敌人。(1)
两把快枪掩护一个投弹手,三个人组成一个突击小组,6支快枪可以组成两个小组。
自己和周班长带羊倌一个小组,班长加二瓜加姜天宝一个小组,蛮牛把驳壳枪交出来给姜天宝。
自己和班长周班长三个老兵压制没有问题,羊倌和姜天宝投弹上还要苦练,但他们三个新兵使短枪还差得远,得让班长专门练练,蛮牛机枪好,手枪就马马虎虎了。
两个投弹手不能再提篮子了,这样也太不方便了,背两副袋也不好,在背后荡来荡去的。嗯,第一次在尖山还缴获了鬼子的几顶帆布帐篷,可以裁下来,让村里的妇女帮忙用纳鞋底的粗线缝成专门装的背心,前面四个装的袋子,一边两个,后面左右一边三个,一共就背10颗。
巩式一个就一斤六两,十颗就重十六斤,再重就行动不方便了,何况还要挎支驳壳枪。背心前面中间还要缝上四个小袋子,用来放他们的10发手枪子弹桥夹。加上枪里10发,两个投弹手每人50发子弹也够了,毕竟压制主要不是靠他们(2)。羊倌和姜天宝投都远,羊倌还投得很准,只要把握好爆炸时间,争取尽量凌空爆炸,20颗的威力够鬼子喝一壶了。
2
机动就是要扬长避短,鬼子从县城到乌由镇就可以开车通过公路机动,那些丘陵地带两条腿肯定是跑不过汽车的。
所以尽量想办法在山上打,我们熟悉地形,有些悬崖陡坡事先都学班长教的那样藏好绳索,打起来把鬼子引到这些地方,攀绳而去然后毁绳,让鬼子赶到后干瞪眼,等他们另外找路,我们早不见踪影了。
但是我们必须去通公路的地方时,就得先想好对策,鬼子有三lún摩托、有卡车、装甲车,堆沙袋的方法不中用,那就要么用大石头堵路、或者砍倒大树堵路迟滞鬼子,或者人手够的话干脆把路挖断,要么挖大坑。总之不让鬼子顺顺利利通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