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李君阁将东西接过,对游客们打招呼:“哥儿几个,走了啊!这次去考察盘鳌溪,争取让你们下次来,又多个去处!”
游客们都挥手:“那赶紧,把阿音照顾好啊……”
两人骑着红魔鬼来到盘鳌乡,梁慧丽将他们接进会议室,好几个李家老辈儿已经在里边了。
老族叔就开口:“皮娃,这二十多天里头,我们可都按你说的弄了,可不光码头,乡里头各条道我们都整了一遍!”
李君阁笑道:“耳听为虚,我跟阿音可是将行李都带上了,除了考察乡里,还准备沿着盘鳌溪往上走一走,看看整条溪的资源情况。老族叔,要不我们先搞个船,在船上边看边聊?”
几个老人家面面相觑,这娃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有一出是一出,春耕在即,家里好多事情呢!
老族叔想了一下:“也行!那老三你回去给我家里带个话,秧棚帮我照看着,我就带着皮娃和阿音走一趟。”
梁慧丽说道:“那你们也等我一下,我换身衣服,我也跟着你们去!”
趁梁慧丽换衣服的时间,李君阁坐下来跟几位聊天:“我记得盘鳌溪上头有个粉条厂,小时候去玩过,现在还在不?”
一个老人说道:“你说的是乡办那个厂吧?早没了,乡里各家各户谁家没红薯,谁不会自己做粉丝?那玩意儿在乡里就卖不出去,以前又没人来,土制的红薯粉丝黑乎乎的,没人家做的好看,外头也就一样没有销路,搞了两年就搞不下去了……”
另一个老人说道:“可不是咋的,乡里当时好些企业呢,纸厂,酒厂,罐头厂,就是没一个活下来的,我看都是瞎折腾……”
又有个老人说道:“都是改道惹的,以前盘鳌乡多风光,每天进黔州的马帮那是十几队,我下河李家日进斗金。后来马帮改走娄山关那条路子,这边就废了……”
李君阁说道:“那这些厂子还在?”
老人们说道:“在倒是在,不过就剩一片地基几面墙了。”
这时梁慧丽出来了,打扮和阿音差不多,说道:“那我们走吧。”
几人出了乡政府,朝广场码头走去。
码头边上几个大娘在洗衣服,老族叔对其中一个喊道:“他五孃,二娃回来跟他说一声,我把他船开走了,梁丫头跟皮娃阿音要看看我们盘鳌溪。”
那个五孃说道:“去吧,跟我说了就行,这娃这向都没落屋,说上河那边忙不过来了。”
李君阁就笑道:“五孃,等二娃学会起屋了,盘鳌乡这边的活路也会多起来,可得叫他好好学,这边还有六百户呢!以后就是上千户木楼的维护保养,这就成行当了!”
五孃就笑了:“上河李家的皮娃是吧?正月舞龙没少见着你,身上大泡好了没?”
李君阁也笑了:“你看看,见我耍龙灯的人不少,惦记我身上大泡的楞没几个,当真是一家人才想得到。那俩泡没事儿了!”
五孃又笑了:“那就好,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这船就是我家二娃的,他一天到晚没正型,你们尽管拿去用,回来还栓这里就行。俩闺女你看好了,才开春掉水里不是闹着玩的!”
帮着老族叔解缆,一行人上船,李君阁最后利索地跳上船尾,从船畔取出一根长竹篙:“那五孃我们走了啊。”
五孃说道:“一看就是老把式,那就放心了,去吧!”
小船顺着五溪河向前七八百米,就是盘鳌溪入水口,老族叔也抽出一根船篙,两人配合这将小船拐进了盘鳌溪中。
从溪上看盘鳌乡,又是一番景致。
这边是盘鳌乡居民区,古建群在另一个方向,因此看不到。
不过也不是没有特色,溪边有不少砖石柱子,柱子上方涨水淹不到的地方改木柱,木柱上边是楼板,临溪而建成为一栋一栋的吊脚楼。
就是吊脚楼下面没法看,去年涨水后到现在,已经丢弃了不少垃圾在那里,挺脏。
老族叔满脸通红:“皮娃,我们现在还没清理到这里来……这些天就弄乡场上和甘棠故径左右了……”
李君阁点头:“还是等着涨水吧,不过记住这是最后一次,本来这沿溪吊脚楼也是一景,上面那些人家,就算经营点茶楼,搞点住宿接待,都可以挣钱。可现在这样,我都不敢带艺术家们来写生啊……”
老族叔说道:“老时间里这一带也是好招牌,配上法王寺周边的茶叶,有个名头叫‘鼋龙水,凤凰茶’,是马帮商贩谈生意最爱的来处,不过后来马帮没了,也就没落成这样了。”
李君阁对梁慧丽说道:“梁丫头,听见没?光这个名号,都能引来游客体验,不过现在这溪里的水还能喝?就算是金子打的招牌也用不上啊……”
梁慧丽说道:“那乡里今年咬咬牙,也得把管网改造了,不能再将污水往盘鳌溪里排放了。”
李君阁坏笑道:“钱从哪里来?”
梁慧丽不由得抓头:“是啊,钱从哪里来?”
阿音笑道:“梁姐姐,二皮承包协议上写的是五溪河范围,虽然两年没碰盘鳌溪,可你也别被他骗了,这盘鳌溪本就是他的承包范围所在!”
梁慧丽这才反应过来,对呀!当时协议上说好的,五条溪都在他承包协议范围内,这娃一直一碗水没端平,把李家沟伺弄得跟花儿似的,将盘鳌溪丢这里不闻不问,现在还想从穷官府身上薅羊毛!
一拍大腿:“阿音说得对!这本来就是你的承包范围!你不搞好,休怪我追责,你这算不算承包后不作为?”
李君阁不由得翻白眼:“喂!当官的还讲不讲良心了?两年整出五个亿的盘子还叫不作为?”
梁慧丽咯咯笑:“不管,当官的在盘鳌乡坐着呢,你不在当官的眼皮子底下搞点政绩工程出来给当官的长脸,就是不会做人不大懂事。”
李君阁说道:“老族叔看见没?啥叫衙门八字朝南开?”
老族叔说道:“啊?皮娃你们在说什么?老族叔耳朵背没听见!”
一船人都哈哈大笑。
笑过一阵,李君阁说道:“集团不是不弄盘鳌乡,一是以前能力有限,二是以前大家意识不到位,集团搞这事儿只能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再等等吧,等到李家沟四百户民宿搞定,悬天寨四百户民宿搞定,就到了我们上河李家反哺下河李家的时候了。”
“再此之前,我们先将盘鳌溪的名头逐渐经营出来,配合分期分批投放使用的民宿,和日渐增长的游客数量相匹配,保证开张一家就有一家的生意,这才是经营之道。”
二月末的盘鳌溪,水位还低,水流也轻缓,过了盘鳌乡乡治范围,房屋就逐渐减少,耕地逐渐增多。
最高水位线的上方,都是油菜地,油菜花已经开始打花骨朵。
再往上,都是积水的水田,这是老乡们已经追了泥粪,修了田坎,准备开秧了。
最高水位线下方,都是细腻的红色沙土,丹崖地貌被侵蚀风化后滚落下来的石头,在大自然亿万年的搬运磋磨下,变成了红岸绿水的奇异景观。
过了盘鳌乡乡治所在,水质明显改观,红砂土的吸附净化能力很强,加上上游没有了污水排放,重新变回了一流水质。
水面和两岸景观虽与李家沟相似,不过明显少了很多东西。
李家沟各条溪流,现在正是早上鱼类鸟类活动的高峰期,满河鱼星点点,树上鸟儿飞舞觅食,那叫一个热闹。
而这里,一片死寂,河里一个鱼星见不着,岸边红砂地上一点野兽活动的踪迹都看不到,远处竹林里间或一声鸟鸣,反而更增加了清冷的气氛。
一条死溪!
李君阁摇了摇头:“老族叔,按理说每年涨水,总会带来不少红水河里的鱼苗,怎么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走了这么久,怎么就一个鱼星都看不到!几个鱼苗能值多少钱?一个游客能让乡里挣多少钱?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老族叔臊得满脸通红:“皮娃,这番道理我们以前不懂,上河李家的学问一向比我们高明,见识比我们通透。”
“现在我们懂了,你放心,今年涨水,一条鱼我们都不祸祸。”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二十章 考察
第六百二十章考察
李君阁一边撑着船继续前进,一边说道:“也不是说一条不祸祸,靠水吃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索取要有一个度。这靠水吃水,也得讲究个吃法。电鱼毒鱼绝对要禁绝了,为了电到一条鱼,方圆几十立方米内连浮游生物都活不成,这就太不靠谱了。”
不过除了没有什么生命迹象,盘鳌溪的风景其实是相当不错的,等到红水河水位抬高,这里水位抬高到最高水位线,溪水变宽,又是一番美景。
两岸竹丛,茅草,现在离水面太远,等涨到位了,船在竹下行,那感觉便是另一种体验。
再往前行,前边出现了一座石桥。
石桥是红色丹崖石打造,桥柱截面成船型,高高立起,下边可以通小船。
上面铺着厚重的石板,能够供四人双向行走,不过却没有桥栏,非常简洁。
唯一的装饰,就是每根桥柱和桥面接触的地方,一边有一个探出来的鼋龙脑袋。
鼋龙脑袋还不小,光脖子直径就在一米左右,龙头上的龙角贴着脑袋两侧做成浅浮雕,估计也是既要美观又要对抗水流。
李君阁说道:“龙首桥也是好久没有来玩过了,以前就一直好奇,为啥这桥上没有石栏。”
老族叔笑道:“你多看看桥柱,应该能猜出个大概。”
李君阁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怕发大水!”
老族叔笑道:“桥柱呈梭子型,就是为了切水用的,盘鳌溪和你们李家沟上边四条溪不一样,发水的时候还是吓人的,水大了整座石桥都在水下。要是修上护栏,水一冲桥还保得住?”
“还有一个原因是乡亲们经常挑箩筐担粪过桥,没有护栏打调头换肩膀都不碍事儿。”
李君阁恍然大悟:“哈!这点打死我也想不到,乡下桥梁,可不就得这样!这还真成处处留心皆学问了。”
梁慧丽说道:“这桥上的鼋龙头雕饰也挺精美的,这是清同治的东西了,也是省级保护文物,到时候也能算一个景点吧?”
李君阁点了点头:“必须的,山溪石桥的造型,与外面的又不一样,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整得出这年年大水冲不跨的石桥来!”
一路前行,看到溪边几处平缓的红砂滩,李君阁又问老族叔:“这些都是团鱼极好的孵化场啊,盘鳌溪里现在还有多少团鱼?”
老族叔摇头道:“没啥了,有也就斤把大。”
说完又叹气:“以前传说溪里有盘鳌大仙,虽然被家和尚借了法王寺大钟镇着,可乡里人还是敬畏,连带着这溪里大小团鱼都活得滋润。”
“皮娃你见过团鱼像饺子下锅那样往水里钻的景象没?老族叔我小时候就见过。”
“像刚刚那样一边红砂滩,起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团鱼在那里堆起晒太阳:有人一过,就听见唰唰唰一片划沙的声音,然后就是噗通噗通的落水声。走近一看,满沙滩上划满了的路子,那阵仗,啧啧啧……”
“就算三年时期生活困难的时候,也没人打这些团鱼的主意,还是后来,突然这东西在城里可以卖上大钱了,然后就一年比一年少,到现在见都见不着了……”
阿音和梁慧丽听得目瞪口呆,简直无法想象那场景会是什么摸样。
李君阁亲眼见到过独水溪上游团鱼集中产卵的生命奇景,倒是大致推想得出那个场面,对梁慧丽说道:“梁丫头,盘鳌乡的地理劣势同时也是地理优势,只要我们控制住出口,这些东西就没法往外带;然后教育好乡亲们和游客们,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
“把这两方面做好,用十年时间,将当年的盛况恢复出来,不是没有可能!”
老族叔说道:“今年情况好多了,自打出了我这个例子,乡亲们又开始相信盘鳌大仙的老典故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都叮嘱家里弟子莫要在溪里抓团鱼了……”
这下子船上剩下的三个人又哭笑不得了,这朴素的实用主义真给乡亲们领悟得透彻!
三个大学生两个乡村干部,按理说破除迷信是他们的职责,可信迷信还有这等好处,都不知道该咋说了。
算了,因势利导吧……
间或出现的一些农房引起了李君阁的注意。
现在正是桃树,梨树,李树,樱桃打花蕾的季节,家家房前屋后,都少不了几棵老树,老屋周围红白掩映,虽然未到盛期,但已经开始有些可观了。
阿音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老族叔说道:“桃三杏四梨五年,樱桃十年才满盘。这些都是家里老人栽种下的,多少是个念想。好些梨树,山樱那都上百年了。桃树是以前弄罐头厂时种的,也有二十多年了。还有不少的橘子树,不过现在谁还吃橘子罐头,于是基本上都砍了。这些树要不是花开得还算好看,也逃不过当柴烧的命……”
梁慧丽李君阁阿音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能看到对方眼里的喜色。
梁慧丽看着李君阁灼灼的目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乡里统计过果树存量,是为了给荔枝树挪地方,我还真没注意过这些树的寿命问题……”
李君阁对老族叔说道:“老族叔,乡里的这些老果树,大致还有多少?”
老族叔指着上游说道:“乡场出来,过了龙首桥,沿着盘鳌溪往上二十里,人家主要都分布在临溪右边,约莫百多户吧。每家现在应该还有六七棵老树。”
“不过前年去年荔枝卖得喜庆,加上现在技术好了荔枝树三年就能出果,大家正商量着改种荔枝树呢……”
三个人同时伸手:“可别!”
然后就见阿音举起相机狂拍,李君阁喜得抓耳挠腮,梁慧丽摸出手机就给自己的副乡长打电话。
老族叔见到突然发狂的三人,吓得篙竿都差点脱手:“咋……咋的了?”
李君阁说道:“老族叔,用不了再等三年,盘鳌溪,明年就活了!”
就听梁慧丽说道:“王乡长吗?我慧丽啊……我们乡的果树普查,少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树龄……不是要淘汰老树……你先将这个数据补上,尤其是沿盘鳌溪一带!嗯,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立刻去做,其他等我回来再说……对了等等……”
说完对李君阁说道:“二皮,还有啥要交代的?”
李君阁说道:“最好还有树高,树冠覆盖范围直径,每年大概的着花情况……还有告诉乡亲们,不能砍掉……告诉他这是命令,后续工作等我们回去再慢慢做,总之这些树是宝贝,绝对砍不得!我想想让副乡长怎么说……就让副乡长告诉他们,每处林子,就能抵一栋木楼,没跑!”
说完自己也摸出电话:“我给李老丁老打电话,这些树娘不亲舅不爱的,健康情况怕是堪忧,还得找农大来支援……”
等到几人手忙脚乱地忙完,李君阁才对老族叔笑道:“哈哈哈,老族叔不知道我们要干啥吧?大城市里的人要是知道我们这里有上千的老果树,那真得发疯的!”
梁慧丽说道:“蜀都市郊有个梨花沟,每年看花的车队能挤个水泄不通,就是从百棵百年老梨树起家的。二皮,这工作我又没做好,我检讨。”
李君阁说道:“这个怎么能怪你头上,你本身就是城里丫头,目光又都在荔枝上,盘鳌乡交通没改善之前,人都来不了,就算你花开满山满谷,那也只有给鸟看。”
梁慧丽点头道:“现在既然能将人吸引过来,那我们的思路就要转变了,眼球经济,可不一定非要高科技大门户网站才玩得转,我们乡亲们也能玩!”
老族叔说道:“啥意思?意思是让人来看花看树?”
李君阁笑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间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这鲜花经济,可是从古到今都能打响的一张牌。”
老族叔说道:“是吗?不过这只能撑一个月啊……”
李君阁说道:“谁说的?我们可以春赏花,夏赏竹,秋赏叶,冬赏梅。这就是一个季节性观赏植物搭配的问题,我的本行!”
“不过这些也要有侧重,要有能打响的招牌,要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这千来棵老树,就是盘鳌溪的独有资源,其它地方想找都找不到,这就是宝贝啊!”
这下老族叔也高兴了:“是吗?那今天下午去我侄子家,他家有棵据说七八百年的老山樱,还有六棵过百年的梨树,估摸着花马上就该大开了,到时候你给看看!”
小船继续上行,果然如老族叔所言,行不上一段就是一片花林。
即使竹林掩映后见不到房子,也能知道那里有一户人家。
李君阁对大家说道:“还是稍显零散,需要改造,将其连接起来,然后青石板路肯定得扩,路旁绿化景观也要加上,阿音,还有啥点子没?”
阿音说道:“要不改造成绿道吧,花香农居加绿道,只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梁慧丽也说道:“对,不愿意锻炼的,那就坐电瓶船走水路,然后上岸找地方欣赏。”
李君阁说道:“然后和乡亲们协商,集团出资替他们修木楼,修民宿!不过从开始营业后,收益分成从第一年集团七成,他们三成,算是抵减木楼成本。”
“然后在接下来四年内,他们每年增加百分之十,公司递减百分之十。”
“五年后,他们就和乡里的所有自己掏钱建木楼的乡亲们一样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二十一章 李君玄
第六百二十一章李君玄
老族叔说道:“这部分乡亲离盘鳌乡远,家里条件也是最具体的,就我那侄子家,要他拿三十万出来盖木楼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皮娃你这法子好!他们指定都乐意!”
梁慧丽说道:“要是这路子能走通,以后乡里的新农村建设就好做了,一头一尾都解决了,中间的就两种选择,可以咬咬牙自建,也可以有困难找集团,我正愁今年的工作找不到突破口呢!这下子可就全活了……”
李君阁说道:“这只是计划,回家还得翻翻家底,不管怎么说思路是有了,即使现在不凑手,我们先把景观绿道先做起来,就算上半年紧张一些,最多也就拖到秋后,到明年春暖花开之际,怎么都能搞定这事情!”
中午三人就在船上对付了一些面包糍粑,直到下午三点,才优哉游哉地来到一处所在。
一条小小的山溪从上方荡珠跳玉般流下来,溪边溪底是一些丹崖石块,边上是细润的红砂坡,一些大大扁圆的石头堆在坡上,做成大致的台阶,一直铺到坡道:“这两位还没给你介绍呢,这位是梁乡长,这位是上河李家沟的阿音村长。”
李君玄看来是个只知道干家里活路不问外边事情的主,一听这才反应过来,这俩娇滴滴的小妞还都是正管,言语间就带上了冷冰冰的客气:“你看我这穷乡僻壤,都不知道原来是官府的人到了……”
李君阁一看李君玄神色不对,赶紧打岔:“她们呀,阿音是我才将欢喜,还没过门的堂客,慧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就是乡里说的‘哒哒儿朋友’,没那么多客套,听说哥哥你家花开得好,过来照相的,你也知道女娃子就这德性,见着漂亮景致就走不动道……”
李君玄一听这才重新高兴起来,拍着李君玄的肩膀说道:“上河李家一贯就是走的朝堂路子,现在官府的人给你做堂客,还是老路子嘛,硬是要得哟!”
李君阁赶紧摆手:“阿音她就一个村委会主任,不是公务员,算不上政府的人。”
李君玄拉着他手说道:“不管咋说都是弟弟你的能耐,走走走,家里叙话。”
川南民居都是一个套路,敞坝两边是两厢,两厢外边是果树,果树下边是鸡棚鸭圈。
李君阁来到敞坝上一看:“这样的人家户,我上河李家都少见这份雅致。”
不是说房子修得有多好,其实正面堂屋就是青砖房,两边木楼,上面青瓦顶。
不过瓦顶上现在全是梨花的花瓣,庭院中间也有花瓣在飘落。
这户人家估计是爱花之人,敞坝对着青石来路的那面,还用竹子扎了矮篱笆,现在上面爬满了蔷薇藤,花骨朵也是密密匝匝,再过上两月开起来,那也了不得。
蔷薇藤后面,是几株黄桷兰,桂花树。
李君玄就将家里人叫出来:“堂客!堂客家里来客人了,上河李家的,去摸个鸡来炖起!再烧个憨包鸭子!兰香,去把你爸和道正叫回来,对了,把扁鼓抱出来给亲戚见见。”
阿音还以为又是啥新奇乐器呢,结果兰香转身,抱出来一个可爱的小娃子,估摸着也就三四个月大。
李君阁一看稀奇得不得了:“哎哟老哥你们家可以的!这是我李氏一门头一个第三代德字辈儿吧?”
李君玄那叫一个得意:“朝廷闻方正,田泽录清忠,贤良思君雨,道德慎宗风。从德茂公来盘鳌乡算起,恰恰四十一辈儿,这字派,到扁儿鼓就算走了两个整圈!”
李君阁一竖大拇指:“了不起!”
说完开始翻包包,掏了半天摸出一支钢笔来,是依达送给阿音的德国货,价值也上千元,交给李君玄说道:“你看这上门唐突,都不知道这好事儿,这是一个朋友从德国带过来的,送给娃子算个小礼物,以后给娃子读书用。写是真好写,就是加墨水麻烦,用的是墨囊,还要要用取墨器往墨囊里灌,墨水要求也高,那些等下次再给你带来。”
1...234235236237238...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