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李君阁说道:“那是,葫芦溪匏瓜湖那里藻类丰富,水就偏绿,汇入五溪河后,五溪河下游就不再这么清澈。这里几乎都是碎石底,上游应该也是洞穴出来汇集的泉水,有机成分要少得多。”
将两艘小船停在一道石崖下,石崖道:“也是,你们李家沟人日子好起来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这里好是好,就是太清静了,一个人来的话还真有点吓人。”
李君阁拾起溪边的石块垒灶,男人们四处找寻柴火,女人们躺下一会,又忍不住跑去溪边找野花。
李君阁将水烧上,说道:“今天中午的主题就是烧烤,现在五溪河是禁渔期,但是山上的小水沟里有不少好东西的,赞书!小露!星宇!走,跟二皮叔去玩!”
三个跟班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李君阁给一人翻出一个折叠桶,自己手里拿上一把锄头,带着核桃,四人一猴沿着附近一条细小的溪流就走了上去。
一路上,刘赞书给钟露和李星宇介绍特产,还遗憾地说道:“可惜你们来早了一点,野地瓜还没全熟,要不然我们可以吃到好多的野地瓜。”
说完又指着一丛三月萢说道:“那个也能吃。”
钟露跟李星宇就想动手,李君阁制止到:“这个不慌,我们先把鱼汤搞定!”
李星宇看着脚下一步就能跨过的浅水小溪,怀疑地问道:“这里能有鱼?”
刘赞书说道:“有啊!还不小,还很好吃呢!”
又往上走了一段,来到一处水沟的开阔处,这里水浅得只能没过脚面。
刘赞书说道:“二皮叔,这里是好地方也!”
李君阁将小锄头丢给刘赞书说道:“交给你们了,赞书你来指挥,小露星宇,爸爸妈妈平时那么辛苦,你们今天给他们做一道好菜慰劳一下,好不好?”
两人都说好,刘赞书就让俩城里孩子脱掉鞋,挽起裤脚,自己在一边挖泥,然后让钟露和李星宇将这个开阔处的出水口给扎了起来。
拿稀泥扎出一个堤坝,将水都关了起来,下游的水沟眼看就干了。
刘赞书拎着小桶,对李星宇和钟露说道:“走,捡鱼去喽!”
钟露睁大了眼睛:“哪里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刘赞书走了两步,说道:“看,这里就有一条。”
钟露和李星宇眼睛都快鼓出来了:“赞书鱼在哪里?我们怎么还是没有看到。”
李君阁伸出一根草棍,在三人脚面前捅了一下,泥涂中一条无鳞的鱼猛地甩了一下尾巴,一下把自己暴露在三个孩子面前。
“哎呀!”钟露和李星宇吓了一跳,随即开心地跳了起来:“呀!真的有鱼!这鱼跟我们见过的不一样!赞书怎么抓怎么抓?”
刘赞书伸手将鱼按住,抓起来丢到桶里边:“好抓得很,就这样!”
李君阁说道:“这个叫石扁头,好抓不好找,因为它和水沟底部的泥地是一个颜色。这叫保护色,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小露星宇,你们要注意寻找溪流两侧的凹沟处,还有石头的缝隙里,这鱼一般喜欢躲在这样的地方。”
接下来就好玩了,三个孩子大呼小叫,沿着小水沟一路找了下去。
李君阁捡起锄头,等孩子们找过一段之后,又挖了些泥扎起一道堤坝,光靠刘赞书那条,怕是管不了多少时候。
水沟虽然小,但是石扁头很多,大的有脚掌那么长,半个脚掌那么宽,小的只有中指长。没过多久,三人的小桶里边就各装了二三十条。
李君阁见状说道:“差不多了,将桶放岸上,赞书你们扎营盘吧,二皮叔数一百个数,可就要上去放水了哟!”
就见刘赞书将水桶往沟边一放,说道:“快快快,这个才好玩!”
两个城里娃也赶紧将桶放好,就见刘赞书到处搬石头:“快快快,大石头摆下面,小石头摆上边,哎呀二皮叔你数太快了!不准赖皮!星宇赶紧和我一起搬这块!”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七十三章 教小孩做饭
第六百七十三章教小孩做饭
李君阁控制着数数节奏向上游走去,先将第一道水坝挖开,然后又跑下去挖开第二道。
就听见刘赞书拉着俩娃子,让他们一起站上来,三人抱得紧紧的站到了自己垒出的营盘上。
然后大水就到了,瞬间冲击在营盘上,没过三个娃子的小脚丫,还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就听见钟露开心的尖叫和李星宇的高声大喊。
大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小水沟里又恢复了平静的水流。
钟露跳下来检查自己的劳动成果,说道:“哼!没冲垮!二皮叔我们厉害不?”
李君阁竖起大拇指:“不错,这营盘扎得牢牢的!不过接下来我们要把抓到的小鱼放回去,等以后它们长大了再来抓,留下大的回去给爸爸妈妈们炖一锅汤好不好?”
李星宇犹豫道:“那我们也想喝怎么办?”
李君阁哈哈大笑:“炖汤当然就是大家一起喝啊,不过是你们做出来的,爸爸妈妈喝着就会格外的香!”
李星宇松了一口气:“那就没问题了。”
三人将小桶里边的小鱼都放回了水沟里,只留下了比自己小巴掌长的,沿着溪流走了下来。
路上找到了几处野葱,李君阁也让钟露和李星宇挖了出来。
大人们已经开始烧烤了,叶小芹一见娃子们下来就说道:“哎哟,怎么弄得这么脏?哇你们抓了这么多……这是什么呀?”
倒是钟裕祥识货:“我的天这是石扁头吧?渝州城里边小三百一斤呢!这里的石扁头这么大?”
伸手就要去接,李君阁阻止到:“都别帮手啊,今天看小露和星宇的表现。”
李星宇得意洋洋地说道:“嗯,今天我跟小露给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炖鱼汤。呃……二皮叔,怎么弄?”
李君阁说道:“很简单的,看我的,先这样卡住鱼的两个胸鳍,大拇指抵住嘴巴,这就卡死了是不?然后掐断腮下边这个地方撕开,一甩,这就干净了,在抠掉腮,嗯,弄完一条。”
两个孩子还是有些不敢下手,不过等见到比他们小的刘赞书都开始熟练地干了起来,这才鼓起勇气开始操作。
等俩孩子开始操作了,李君阁就停手,由刘赞书带着他们来。自己去一边准备姜片,葱段,酸菜末。
等石扁头收拾出来,李君阁将锅支上,拿出猪油瓶子和勺子:“现在下油,你们谁来?”
钟露说道:“我来!”接过猪油舀了一大勺进去,然后又舀了一大勺。
李君阁连忙阻止:“小露猪油是凝固的,可不能往锅里甩,将锅里的油溅起来会烫出大泡,你将勺子贴在锅边上……反了,将底部贴在锅边上……诶,你看,底下的油一化掉,油自己就滑进锅里了,简单不简单?”
“好了,现在下姜片,这个星宇来吧,沿着锅边放下去,好,然后用锅铲将它们推到油里边……好了……现在洒几颗花椒进去,嗯,将酸菜放进去,对全下,我们要煮好大一锅的汤……”
“不用怕,这是酸菜在欢呼呢!翻炒几下,嗯,慢点来,贴着锅底进去,抬起来一点,轻轻翻过来……再来……记住手里的感觉……可以加快一点了……哇,真聪明啊!小露也来翻几下吧……”
“好了,闻到香味没?这就可以加水了……不用怕……一次加三分之一瓢,好成功!现在剩下的慢慢加进去,看,其实很安全的是不是?不过你们现在还不能直接油里边加水,分量和速度你们还掌握不好,往炒过的菜里加已经没问题了……”
“现在就盖上盖子等水开,趁这时间去吧我们刚刚菜的野葱摘了,你们看如果先摘葱再熬汤,是不是比边熬汤边摘葱浪费时间?这就是节约时间的小技巧……”
“行了,接下来你们两换着跟赞书学习烧火,空出来的那人去水边,把自己的手脚和脸洗干净,回来一会就该下鱼吃饭了……”
一边谢芳和叶小芹一边烧烤一边低语:“小芹,你在家敢让小露上灶不?”
“哎哟那可不敢!怕烫到孩子!”
“你看二皮教得真好……”
“是的,换我绝对想不到叫孩子注意这些细节……”
“我就奇怪了,星宇在家里哪有这么乖?叫他扫个地都别想……”
“我家孩子不一样?到现在袜子都还没洗过呢……”
等俩孩子收拾干净回来,烧火也学会了,李君阁又让刘赞书去洗手洗脸。
将锅盖子揭开,李星宇就吞口水:“哇!好香!”
李君阁笑道:“还没下鱼呢!看,下鱼要这样下,盆子口紧挨着水面,从上面开始往下拨,这样才不会一下全跌进汤里溅得到处都是……谁来帮帮我?好,就是这样,好了!盖上锅盖,来,小露把手机拿着看时间,四分钟后揭开盖子,将葱段丢进去,第五分钟的时候,鱼汤就熬好了,简单不简单?”
李星宇和小露拍手欢呼:“太简单了!”
李君阁等他们欢呼完了才说道:“等等,你们没有发现,似乎少了一个步骤?”
李星宇和钟露面面相觑。
李君阁说道:“好好回忆一下,我们刚才都做了什么?我总觉得少了一个步骤……”
三个人一起想了一会,李星宇突然叫道:“啊!我知道了!我们还没有放盐!”
李君阁也装着恍然大悟:“哎呀!真的也!这不是还没有放盐吗!”
李星宇兴致勃勃地将盐罐找出来,等着揭开盖子放盐。
等到盖子揭开,钟露将葱段丢了进去,认真地看着手机还倒数:“……十,九,八……三,二,一!好了!”
李星宇舀起一勺盐想往里边加,李君阁又阻止到:“别慌,要不……我们先尝尝?反正尝尝再加盐,也不耽误多少时间。”
李星宇和钟露觉得二皮叔说得有道理,舀了一勺鱼汤尝了尝:“呀,真好喝,二皮叔这汤本来就是咸的!”
李君阁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光记得做菜要加盐了,却忘了酸菜本身就是咸的!”
钟露笑道:“二皮叔你真笨!”
李君阁笑道:“嘿嘿嘿,二皮叔虽然笨,可也没犯错误不是?虽然不知道这汤本来就是咸的,但是加盐之前我先尝一尝,这就避免了犯错误的可能,这也是一门学问不是?好了,汤好了,让大家把碗端过来,好好品尝品尝我们小厨师们的手艺!”
鲜汤喝下去一口,李书平就忍不住抹眼角:“太好喝了,这就是河水鲜鱼啊……”
谢芳笑眯眯地说道:“被孩子的诚意感动了就感动了呗,还遮遮掩掩的。我们家老李就是感性,看阿音和二皮在《无人岛》上制作出瓷器,哭得那叫一个不能看……”
叶小芹也很感动,双手端着鱼汤喝了一小口说道:“露露,谢谢你。”
钟露抬起头问:“妈妈,好喝吗?”
叶小芹说道:“好喝,很好喝,我女儿给妈妈亲自熬的鱼汤,是天底下最好喝的鱼汤!”
所有人坐在一起,撸着烤串,就着啤酒,喝着鱼汤,欣赏着风景,说着笑着,都是心情大好。
钟露手里边啃着鸡翅,还记挂着核桃,问道:“二皮叔,核桃吃什么啊?它还没吃饭吧?”
李君阁笑道:“小露真乖,这么为人着想,不过核桃你不用担心,现在正是山里各种植物生长的好季节,核桃自己就能够找到很多吃的,我们不用喂它。”
钟露问道:“它在山里都吃什么?”
李君阁说道:“那就太多了,树芽,野果,鸟蛋,小昆虫,它都能吃。”
吃过饭,大人们并排在躺椅上躺了一排,看着河面上星星点点的鱼星,偶尔一只飞掠而过的翠鸟,叶小芹就说道:“啊,一点都不想动了,这里真是太舒服了。”
李君阁说道:“这种时候,就适合打上几支海竿,就这么躺着清空脑子等铃铛响。”
钟裕祥说道:“要不我们下次长假再来?”
李君阁说道:“苗寨你们还没有去过吧?下次来可以去那里玩玩。现在栈道已经修好了,有一段是透明的,听说挺刺激。”
钟裕祥就有些迟疑:“呃,还有别的办法上去不?”
李君阁说道:“别的那就是坐溜索上去,还可以攀岩上去,嗯,更刺激。”
钟裕祥:“……”
三个小朋友在溪边捡小石子,没一会钟露捡到一颗红色石子跑了过来:“二皮叔二皮叔,看我捡到的这颗石子好漂亮!”
李君阁将石子拿手里看了看,石子只有一毛钱硬币大小,晶莹剔透,说道:“这是玛瑙,你看里边有一圈一圈的花纹,就是熔岩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
钟露说道:“那它珍贵吗?”
李君阁笑道:“如果你说的珍贵是指稀有,那其实挺珍贵的,如果你指的是价格的话,玛瑙里边,只有蜀州的南红玛瑙比较值钱。”
“不过自然界每一颗玛瑙的花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是大自然送给你的独一无二的礼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还是非常珍贵。”
钟露说道:“那我把它送给妈妈。”
李君阁说道:“等回到李家沟,你可以去找洒洒姐姐,让她给你将石子打个对孔,然后你自己学习编一根腕绳,将它穿起来,妈妈可以戴在手上,这就是一件精美的礼物了。”
说完将自己脖子上的太极石摸出来:“或者这样也行。”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七十四章 田土的故事
第六百七十四章田土的故事
钟露问道:“那些黑珠珠是啥?”
李君阁说道:“那是一种树上的果实,叫无患子,赞书肯定有不少,你可以让他给你一些,和这颗玛瑙一起,做成手串也很好看。”
钟露说道:“嗯,我再去找找看。”
李君阁说道:“那你可要收好了,这东西太小,很容易掉。”
钟露蹦蹦跳跳地去了,朱朝安就在旁边感慨:“二皮,我现在都还记得你带着我们在河边找石子的事情。”
李君阁也感慨:“是啊,找了六年,那时候,一个下午总能找到三五颗。对了你那些玛瑙还存着没?”
朱朝安笑道:“猴子搬包谷,早不知道哪儿去了。现在想起来挺可惜的,再想找也没小时候那心情了。”
李君阁说道:“现在想找也没机会了,这样的小卵石,以前在夹川码头边堆得像山一样,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我记得高二之后就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碎石料。”
朱朝安点头道:“还真是,细想起来,连这河滩上的卵石,都存在一个资源枯竭的问题。”
李君阁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如青珉石,能够像现在这样控制在人工捡拾的范围,从一开始就杜绝了破坏性开采,就已经算保护得力开发有序了。”
朱朝安笑道:“现在的玉龙溪滩头上,还能见到青珉石不?”
李君阁说道:“玉龙溪水那么急,每年还能冲出来一些吧?不过靠那玩意儿发财就不是正道。和田玉产地在哪里?你看现在那地方,从古到今给中原供了多少白玉,可那些财富都积累下来了吗?反过来看玉雕四大派所在城市,粤海苏京,一个比一个牛。所以啊,靠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唐建凯鼓掌笑道:“这话说得经典!捡来的横财,可不一定是好事,搞不好还是祸端。你看中东打成那个样子,不就是因为地下那些财富吗?”
几个女人在一边说着悄悄话,谢芳总结性发言:“你看男人全都是这德性,一闲下来,立马化身政治家,一颗小石子都能扯到国家大事世界争端上去。真是笑死个人!”
……
五一小长假过后,李君阁总算是清静了下来。
当然这清静是指的迎来送往方面,该做的事情那是一点不见少。
旅游渐渐走上了正轨,重点就转到了农业基地建设上来。
除了开着忘年号去夹川接了一次池田老头和老太太,李君阁就一头扎进了基地的规划建设当中。
首先是生物防治区的建立,将李家沟耕地和碧峰山隔离开来。
这就需要以忘忧谷为,沿着碧峰山的山脚,新修一条道路,沿途经过李家沟村,再经过几个作为小景点的山谷,一路达到匏瓜湖游客中心。
道路两边就是生物防治植物的种植带,薰衣草,曼陀罗和夹竹桃是首选,然后间种薄荷,除虫菊,柴胡之类。
李君阁笑惨了,这哪里是生物防治带,这一条防治带搞下来,又是一处好地方啊。
这些植物本身还有病虫害,李老丁老准备引入赤眼蜂,瓢虫,草蛉等昆虫,进行综合性防治。
然后农田用药也全部更换了,主要都是药用植物提取的药剂,诸如鱼藤酮,苦参碱,小蘖碱之类。
总之这是一套李家沟人完全陌生的农业种植技术,以李君阁为首,集团农开公司下属一帮子人被李老丁老练得叫苦连天。王宏光王庆华连呼上了贼船,早知道种地还这么麻烦,这个农业基地负责人打死都不当。
然后王焕邦和王东方两个老辈就出来压阵了,懂不懂的先不说,随便抓本书就在授课资料室里打起了瞌睡。
这比一直盯着还有威慑力,因为俩老头会不定时的睁眼,万一睁眼的时候王宏光王庆华正好在走神,那先前的认真就都白瞎了。
只有老老实实在自家老爷子眼皮底下乖乖听讲。
何苗是水产部的,于是就在一边幸灾乐祸,我们在水产研究所披星戴月的苦日子,你们算是体会到了,且熬着吧!
然而没等他高兴多久,王婆婆就找了过来,嗯,狮子队要开始上难度了,你打小跟着你爸练武跑山,走走走,我研究出了一个新套路,跟他们示范去!
朱定全处于半退休状态,朱朝安和小美这两年算是历练了出来,现在跟着唐建凯在夹川大兴土木,爷俩换了个个,他来常驻李家沟,接手李家沟的工程建设顺带减肥养生。
该平的平该挖的挖,根据李丁二老的规划埋管造路,搭棚建站,挖塘蓄水,弄得热火朝天。
看得乡亲们不住腹诽皮娃又在乱来,好家伙,这一通造,早春种下的庄稼菜蔬,近四分之一当做猪场的青储料,这就没了。
阿音也没闲着,现在老村子所在的地方空了出来,以祠堂前打谷场为中心的建设规划可以上马了,国庆长假来临之前,这里会建起一个巨大的广场,环广场周围会是几栋村里的公共设施,以祠堂为中心,分别为村民图书馆,村民会议大厅,村民大学,敬老院,游乐中心。
四月过半,准备工作已经到位,李家沟村内部改造正式启动。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进村的慎清坊外边一侧的道路边,竖起了一幅巨大的李家沟村的高清地图,上面将李家沟村每一家的农田,柴山,鱼塘都标示了出来。
每一块田土都标上了自己的名字。连着好些天,乡亲们都自觉聚集到这里来,指着牌子上的各处地名,聊着自己家的田土来历,历年来发生过的故事。
有血,有汗,有泪。
“……大沟子,二毛你龟儿可要看仔细了,当年你家老辈子被土匪绑票,半夜里从这里被牵着上山,就是窜进我家这块田里边躲过了一劫!”
“棒老二打了两枪没打实,回到家里就剩你祖祖偷偷丢在被窝里的一把银元。老两口子将就那把银元,开了个过路豆花店,这才重新把家业立起来。”
“改天去烧点黄纸,谢下土地公,那两枪要是打实了设,可就没得你这个后勤部长了哟……”
“……三道湾!背了时的三道湾哟!每年打谷子那就是遭罪!看起来多近,三道湾子一趟来回就是四里地,几趟挑下来,晚上躺在床上脚都在打抖!”
“三道湾可以的,每年愣是比别的田土多打一两百斤谷子,多走两趟怕啥子,家里人每年多几百斤谷子压仓,那就比啥都强!你家老祖上看得灵醒!”
“……要说好地那得是二里坪,横竖两里愣是一个坡都没得,中间有有一道细水沟!旱涝保收!诶,听说那原来是慎清公的籍田,后来归了祠堂算公产,说是就像一本书。解放后才分了,思齐你晓得这龙门阵不?是不是真的哟?”
“这个我都晓得,哪里需要思齐来说!那必须是真的!这块地以前一直是李家公产,上等的风水,李家八百顶纱帽,都是这本书供出来的!”
“解放后就遭求了!你想想看把书都撕了,那还读个铲铲哟……”
“说起来还真是不得不信哈,你看解放后就四祖宗一个人出息了,这么几十年过去,又才又出了个皮娃……”
“这回好了,我话先说在这里放着,你们等倒看嘛,这本书重新拼归一,李家就又要开始出人了……”
乡亲们的故事,或淳朴,或诙谐,或辛酸,或离奇,但总之都离不开这片田土,一个个故事翻出来,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王良厚在人群中串进串出,拿着笔和本子,将这些故事都记录下来,归纳整理后,晚上便丰富到李家沟村民版首页上的高清地图上。
于是这地图就活了,变得有根有脉,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梁慧丽跟阿音两人又在村委翻着地图感慨,死二皮的套路真的太深了,信手拈来就是凝聚人心的法门,处处出人意料,又处处入情入理。
根本不用引导,村民们这几天自家就喜欢在祠堂电脑室里讨论,有些故事因为各家的版本号不一致,还争得面红耳赤。
这样的法子,打死梁慧丽都不可能想得出来。
除开这些,李君阁还要考虑自家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