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为了体验“五溪蛮”的抗力,李君阁直接用了一支十八尺的,挂的玉米豆。
工藤作和山本一郎也使用的十五尺的“五溪蛮”,张立新用的李君阁给他的“入魂”,这让他兴奋异常,说道:“我也可以体验一把顶级中国竿了,福气啊,来,良子,给我们拍几张照片!”
良子拿着山本一郎的相机,在那里咔嚓咔嚓拍照,司星准也驾着机器直拍。
粉饵招鱼比麦子快,很快几位日本人那里就上鱼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一百一十章 五溪蛮
“五溪蛮”的表现太霸道,四两以下的小鱼根本体会不到手感。
直到工藤作上了一尾两斤多的鲤鱼,才在那里咋咋忽忽:“好!手感一级棒!现在感觉才出来!太棒了!‘五溪蛮’真是对付大鱼用的!”
接着池田正夫也上了一尾三斤多的武昌,这位更爽,直接闭上了眼睛,全凭手感操作,直到鱼没劲了才抄起来,说道:“黄桑!这信号的传递实在是太过瘾了!很久没有这样的体验了!”
说完又叹息道:“我曾经有一根十一尺‘绝水’,勉强能达到这个效果,可惜作为国礼送给德国总理了,明珠暗投,身不由己啊!”
篾匠叔也称赞池田正夫的‘孤秀峰’,说道:“你这竿子,对付两斤以下的,手感也非常地道。您这是大行家的手艺啊。”
接着又说道:“你这么大老远的来一趟就为了看看我的手艺,我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你手上那根‘五溪蛮’,就当做见面礼吧。”
池田正夫高兴得见眉不见眼,说道:“黄桑您真是太慷慨了,这样,我拿那支‘孤秀峰’跟您交换,我觉得所有制竿的匠人里,只有您配得上这个名字。”
两人聊得开心,李君阁却在旁边咂舌,池田正夫的竿子那是七万一尺有价无市啊,看来篾匠叔的竿子也能达到这个水准。
这次过来就是试竿的,所以大家也没有留鱼,都随钓随放,每人都钓了不老少。
张志新觉得钓鲫鱼不过瘾,也跟李君阁一样换上了玉米豆。
钓玉米豆得有耐心,李君阁拿着打窝勺,一边跟张志新聊天,一边往两人窝子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抛麦粒。
几乎同时,两人的浮漂轻轻点动了两下,接着都来了一个大黑漂。
两人同时抬竿,都喊了一声“中!”
赶紧往两侧引开避免缠线,然后吃着劲后退几步,留出和鱼博斗的空间。
所有人都停止了作钓围了上来,欣赏“入魂”和“五溪蛮”的表现。
“入魂”比“五溪蛮”短上三尺,强度也不如“五溪蛮”,同样大小的鱼,溜鱼难度更高。
李君阁见张立新有点吃不住大鱼的劲,赶紧跟他互换,让他来操控“五溪蛮”,自己去操控“入魂”。
张立新松了口气,接过“五溪蛮”,也顾不上体会手感了,直接将竿柄道:“哎哟真是大师啊!糟糕来得太急,都还没来得及看背景资料,不行我得好好准备一下,梳理一个采访大纲出来。”
李君阁说道:“那倒不用,篾匠叔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几人的身份呢,我就跟他说是日本的篾匠来着,你到时候采访也不要吓着他啊,最好分开采访。”
然后又说道:“对了,日本人的大师是指佛门高僧,手艺人中的大师称为‘巨匠’,这个你待会采访的时候要注意一下,他女儿池田良子懂中文。”
说着将汪雪拉到一旁,给她讲了篾匠叔的身世和开发中国钓竿的经历,以及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才说道:“事情大致就是这样,其实并不复杂,怎么写你自己把握得了,不过不会让丫头你白跑一趟,待会一起吃个饭,回去时带点我们李家沟的特产。”
丫头去采访去了,李君阁去厨房安排午饭。
吃完饭,池田正夫又拜托李君阁去篾匠叔家将刮制竿稍的刀片和一些竹材取来,准备跟篾匠叔好好地交流交流竿稍制作方法。
弄完这些,将一群人丢农家乐里,去交代李东升艾玉莲刘三娃三人好好搞好接待,自家那面还一大堆的事情呢。
搭着五溪一号去县城,先去公司里看了一会硌豆跟二狗,新买的别克已经开回来了,不过俩小子驾照还没到手,除了天天把车擦得里外里的干净,就只能眼馋。
取回自己的重潜装备,开着别克去船厂灌氧。
船厂经常用到乙炔切割,氧气设备是少不了的。
唐老头跟他也算是一来二去的老交情了,结果一问工业用氧和医用氧还不是一回事。
然后又去医院打听,充氧站夹川居然没有,得去蛮州。
一脚油踩到蛮州,人家还不给加,要看证照,好在证件都在空间里,最后还是水产养殖运输证件起了作用,人家知道这位是养鱼的,才给充了。
路上李君阁把东西都收到空间里,哎嘛这通折腾哟!不过想到玉龙溪里的东西,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终于鸟枪换炮了啊!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将小铁皮船开到了玉龙溪,还是行到无法行船的地方,李君阁将船系好,开始沿着石壁朝玉龙潭进发,玉龙潭水势平静,可以在那里好好熟悉装备。
另外玉龙潭里上次肯定漏网了大多数精品,李君阁对自己这次行动充满了期待。
总算是可以好好收刮一把了。
五里地说起来不远,可是还是足足花了李君阁一个上午,才抵达了玉龙潭的边上。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凉糕
穿上重潜服,戴上潜泳镜,咬住呼吸器,戴上头灯,穿上脚蹼,往胸口腿上挂了些负重铅块,李君阁迫不及待地下到了潭里。
这次轻松多了,虽然还有诸多不适应,好歹从容了许多,不用像上次那样着急忙慌了。
随着身体的渐渐下沉,视野逐渐变得昏暗,李君阁打开头上的射灯,身前三米的范围顿时变得绿油油的,好像置身在一块翡翠当中。
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
沉重的铅块到了水中也不显得沉了,将到水底的时候,李君阁开始放平身子贴着水底打腿,巡视起这一方碧潭来。
水底下是一片石林,细碎的石头底上到处都分布着各种嶙峋的青珉石。
青珉石在水底更加美丽,在灯光的映照下,身上宝光漾漾,如同一个个溪精水怪,打量着这个打扰它们清静的不速之客。
越是靠近溪流进水口的地方,青珉石在这里长期受到冲刷,其造型越加的奇特瑰丽。
一些巨石横躺,长达七八米,直径三五米,重量估计能达到三四十吨。
巨石身上挂满了青藻水苔,就像一个个蓬头散发的巨人,在那里张牙舞爪。
巨石上的洞穴大的可以容人出入,小的只有指头大小,相互纠结缠绕,蜂房水涡,各尽奇妙。
李君阁看得啧啧称奇,流连忘返,连正事都差点忘记了。
还是胸口的太极石传来的温度,提醒了李君阁,这才开始了疯狂的收取。
这次小的那是真的顾不上了,李君阁惬意地游动着,一边将那些巨型的青珉石收入空间内。
一直忙到了傍晚,李君阁才将超过一人高的石头都收到了空间里,剩下的部分李君阁准备留给村民,如果仅仅是自己一人发现这种石头,那估计会让大家觉得蹊跷。
“留给以后有眼光的人吧!”李君阁已经很满足了。
换了个氧气瓶,从出水口那里漂出来,一路在水底前行,将遇到的青珉石也收入空间中。
有水流相送,回来的速度很快。
回到停船的地方,换上衣服,李君阁将重潜装备扔到空间里,将空间中的枯枝杂石都移出来丢进玉龙溪,再将青珉石都移到空间的湖水里泡着。
现在大致知道一些青珉石的特性了,这玩意儿亲水,李君阁将它们泡到水里,也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竿的心理。
回到家中,娃子们都吃过饭了,在那里组织下司犬排队,正准备着去打谷场玩耍呢。
王美娴过来就提意见了:“小表叔你多久没有没有陪我们玩了?一天到晚的不见人!”
众娃子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问题很严重,李君阁做出了深刻的检讨:“我错了,明天就陪你们玩一天,新米下来了,我们弄点好吃的怎么样?”
娃子们立刻原谅了不靠谱的二皮叔:“好啊好啊!二皮叔明天我们做凉糕吧!”
李君阁说道:“好!那我们就做凉糕!”
当天晚上李君阁就去铲了五斤大米三斤糯米泡上,好家伙,这祠堂里十几个娃子,还有猪儿虫二准这些吃货,还有日本客人,都不知道家里的碗够用不。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翻出上次还没用完的石灰,全部敲碎后泡起了石灰水。
生石灰得密封放置,否则会受潮氧化成碳酸钙,失去碱性。
将泡米桶搬到打浆机旁边,打了两大桶米浆。
是的,老爸已经在鱼塘边上搭了一个棚子,里面的小农机都归置好了,现在乡亲们打米脱玉米也不用再跑盘鳌乡了。
挑着米浆回到厨房,李君阁将家里所有的碗和盆子都翻了出来找地方摆好。
然后开始烧了大半锅开水。
农村炒菜锅超级大,半锅水烧开之后,将两桶米浆倒进去,就这样锅子都还没有装满呢。
然后开始不停地搅拌,让米浆均匀受热变熟。
不一会锅子里的米浆就变成了浆糊状,扑哧扑哧地冒着大泡。
将半盆澄清后的石灰水倒入其中,继续搅拌到米浆再次冒大泡,李君阁撤去柴火,余温继续热着锅防止米浆凝结,然后开始用大勺子将米浆盛入碗盆里面。
一个锅子的米浆,足足装了七八十碗盆。
来到屋后,将几根木材用抓钉钉了一个大木框摆在水泥台子上,然后拿一大块干净塑料布铺上去压实,放入山泉水,水泥台子就变成了一个大水槽。
从厨房里将碗盆端出来,全都摆放到水槽里,让已经半凝固的凉糕都淹没在水下。
山泉源源不断地地流进又溢出,带走凉糕中多余的碱分。
娃子们起来看到都很高兴:“哦!哦!中午有凉糕吃了!”
老爸却很恼火:“我就说一大早敲得乒乒乓乓地在干啥!幺娃你又在瞎搞!碗盆都给你支使完了!这下早饭怎么吃!”
李君阁抠着脑门芯子:“哎呀!忘记这茬了!”
没办法,一家人只好用盘子吃早饭。
吃过早饭送走娃子们,李君阁又开始用红糖和麻糖熬制糖水。
没敢弄得太甜,于是李君阁用了点豆粉勾芡,将比较稀的糖水勾成比较浓稠的糖汁。
快到中午时,李君阁取出一把竹刀,四个桶,每个桶装上大半桶山泉,开始将镇好的凉糕漾进四个桶里。
大碗的用竹刀横竖两刀剖成四块,小碗直接漾,动作要轻,不然凉糕会破掉。
凉糕从碗里漾了出来,飘飘荡荡地沉到桶里,沉到桶底后还颤巍巍地抖动几下。
盛好四桶凉糕,李君阁给家里留了一桶,盛了两罐糖汁,拿了十几个碗和勺子,将凉糕和糖汁装到大车上。
先往村尾推,将一桶凉糕和糖汁交给刘三娃,让他招待日本客人,然后将推着剩下的去祠堂。
刚好娃子们下课了,一群娃子乌泱泱地围了过来,都在喊:“二皮叔赖皮!说好陪我们玩,这都多久没见人了!”
李君阁打开桶子,让娃子们看见里面的东西,然后将盖子一盖,说道:“亏我还给大家做凉糕,这忙活了一上午就是来挨批的,得,我这就推走!”
说完作势就要走。
娃子们都不干了,闹哄哄地嚷嚷那我们原谅你好了!赶快赶快我们要吃凉糕!
李君阁这才得瑟地敲敲桶沿:“那赶紧从小到大排好队,我们这就开吃!”
取出一个大碗,捞出一块凉糕倒扣着装到里面,用竹刀横竖走几刀拉成小方块,一勺糖汁浇上去,下一位!
不多会所有人都端着碗吃上了。
李君阁给四爷爷司星准朱朝安也各盛了一碗,几个人也没管娃子们了,一人一勺地边吃边聊。
朱朝安吃得一碗接一碗,很开心:“新米红糖凉糕,还是原汁原味的合胃口啊。”
李君阁忍不住打击他:“这玩意可甜,你还是少吃一些为妙。”
朱朝安翻着白眼:“你就不知道关心我,这一个多月我都瘦了十七八斤了好不?上周去医院检查,这三高什么的都没了!”
这应该又是灵泉水的功效了,李君阁见前段时间装修农家乐实在辛苦,偷偷给朱朝安用过一些。
司星准哈哈大笑说道:“哟,猪儿虫那恭喜你了啊!这拍婚纱有戏啊!到时候我给你做指导!”
朱朝安说道:“哈哈啊哈,那必须的,我准备叫上小美,从现在拍到春暖花开,哥哥现在这形象来得可不容易啊,鬼知道会不会反弹回去,得赶紧留照,以后好给娃子们看。”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娃子,还们!看来你这是被李家沟的娃子们折腾上瘾了啊!”
朱朝安抠着脑门芯子说道:“娃子们闹腾归闹腾,这几天不见却还怪想得慌的,二皮,你说我这是不是贱啊?”
几个人都哈哈大笑。
司星准对李君阁说道:“二皮啊,这考察取景拍素材的事情,你准备拖到啥时候啊?”
李君阁说道:“这几天不是事赶事嘛?我说,你最近怎么老揪着篾匠叔猛拍啊?”
司星准贼笑道:“这个暂时保密,对了,篾匠叔那边素材拍得差不多了,啥时候再拍点你们上山取竹的镜头就完事儿了。”
李君阁说道:“那可有点难了,我们都是大雪封山的日子去碧峰山上选竹,一趟下来可不少遭罪!”
司星准说道:“那必须的!越遭罪得到的素材才越有价值!这个我能接受。”
四爷爷说道:“娃子啊,就你这身板,那可得好好练练啊,冬日里跑山,皮娃这样的一趟出来都瘦好几斤呢!”
司星准说道:“最近联系了蜀都体院武术系的老师,正在练拳练剑呢,等到了冬天,身体肯定没问题!”
李君阁拍了拍司星准的后背说道:“这是要真干啊!那行,等送走日本客人,我们就去找猎户叔跟药师叔,入秋前先跑一趟山,让你先体会一下,不然你还不知道斤两呢。话说这下司犬再不拉去练练腿,这真要成废狗了!”
吃完凉糕,李君阁又跟朱朝安带着娃子们去游泳,司星准还要跟四爷爷讨教,剧本还有不少地方需要丰富。
推着还没吃完的凉糕到了码头,娃子们照旧迫不及待地扑通扑通就下水了,一个个朝水上滑梯那里扑腾。
李君阁一看惊讶道:“哟!这才不长点时间,娃子们好像都会水了啊!”
朱朝安说道:“玩心重,水性就长得快,这娃子们每天下午都在水里泡着,大的带小的,可不是学得快嘛!”
说完自己也往水里扑通一跳,又是一个大水花。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一百一十二章 孙老
看着在水里扑腾的娃子们,李君阁觉得又该给他们上难度了。
跑去楠竹林里砍了一根大楠竹和一支长竹竿,取了三米长一根楠竹筒,刮削干净让它不扎人之后,往水里一丢,然后就试着往上踩。
“扑通!”直接翻进了水里。
爬上去,又摔倒,爬上去,又摔倒。
“哟!小表叔在那边干啥?”王美娴坐在浮台上,小脚丫扑打着水花。
“他这是想把竹筒当船划?这个好玩呢!”王晓松一转头,觉得很有趣。
“好像不成,你看他一直摔!”王晓柏说道。
“咦?要不我们也试试?”李雨多说道。
一群娃子又扑腾过来:“二皮叔我们也要玩我们也要玩。”
李君阁正没好气呢:“好好好,给你们玩!肚子灌饱了,凉糕也不用吃了!”
将竹竿竹筒留给娃子们,自己又去竹林里砍了两根,今天就跟它杠上了!
回来好像见了鬼了,只见敬子伦站上了竹筒,用竹竿一点小码头,竹筒就向外漂去,敬子伦横端着竹竿保持平衡,愣是漂出了两三米才摔倒。
娃子们都在哗哗的鼓掌,说道:“能成能成!我们继续!一个个来!”
李君阁目瞪口呆,我练了这么久都没戏,怎么娃子们一上手就有点架势了?
不行自己也得赶紧练。
毫不容易自己这边也能跟敬子伦差不多能漂出两三米了,就听见娃子那边一阵欢呼。
转头看去,之间王晓松站在竹筒上,双手端着竹竿,左一点,右一点,居然在水面上划了起来。
中间调头时摇晃了几下,引得娃子们齐声尖叫,不过还是稳住了没有摔倒,然后又划了回来。
“晓松哥哥好厉害!不愧是开过刀的!”王美娴跟马翠如巴掌都拍红了。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这跟开过刀有什么关系!
继续咬着牙苦练,这是朱朝安扑腾过来了,对李君阁说道:“二皮你咋这么死心眼呢?娃子们轻,重心又低,玩这个肯定比你快,实在不行你就再加一根竹筒呗!”
李君阁说道:“那不行,我发明的游戏,含着泪也得把它学会!三天,最多三天,我非得练会不可!”
这个可比游泳还锻炼身体,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担,朱朝安也给李君阁抓住练了起来,摔得比李君阁还惨。
只一天下午的时间,娃子们都练得有模有样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没做之前觉得不可思议,学会了也觉得不是太难。
眼见玩得差不多了,凉糕桶也见了底,李君阁才招呼娃子们回家。
一路上娃子们缠着李君阁,要求明天每人都要有一根竹筒玩。
答应了娃子们,打发他们回家,李君阁跟朱朝安又拐到了久长居。
艾玉莲过来招呼二位:“哎哟二皮你可来了,这日本人都魔怔了!见天的在那里刨竹子,吃饭时都拿着筷子在比划呢!”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不疯魔不成活啊,不过良子丫头不会也这么疯吧?”
艾玉莲说道:“这姑娘可真贤惠!把几个大老爷们照顾得真好,每人身边随时有杯茶,还都是温的,都没我插手的余地了。”
李君阁说道:“这么厉害啊!那你可得跟人家多学学。”
池田良子过来跟两人鞠躬:“我是京都大学家政系毕业的,这些都是学过的内容。”
朱朝安yy地说道:“这个专业可真好啊!要是国内大学也能有这个系,砸锅卖铁都要把小美丢去学学。”
李君阁过去招呼池田正夫几人,池田正在拉刨花呢,见他过来也笑着打招呼。
李君阁捡起他身边的竹条,说道:“哟,池田先生,您这可就是学会了啊!这几根竹条刨得不错啊!”
池田正夫苦笑不已,摇着头说道:“哪里哪里,还差得远了。”
说完拿起几根竹条一拼,说道:“但看起来都差不多,不过合起来就不能看啊,不是这里差一点,就是那里多一点,竿稍锥度也没出来。不亲自上手,都不知道黄桑有多厉害!”
篾匠叔在那边一边编框子一边说道:“池田先生客气了,您这才两天,能能成这样就不错了,我都刨了几十年竹子了,刚开始那会儿还不如您呢,可没少挨养父的黄荆棍儿抽!这手艺都是一天天时间堆出来的!”
池田正夫点点头说道:“是啊,这个手艺确实是几十年水磨工夫磨出来的,唉,这次中国之行,实在是受益匪浅啊,纪州和竿几百年的传承,多年来一直没有寸进,我们都认为它的工艺已经登峰造极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进步空间啊!”
说完又摇摇头说道:“可惜时间太仓促,我是恨不能住下来,跟黄桑好好学学这手艺啊,无奈身边事务太多,我们明天就得离开了。”
李君阁大为惊讶:“啊?这么急?”
池田正夫说道:“我身上还担着个和竿协会理事长的头衔,工场那边的订单一直都是满的,这次带着大小弟子过来,已经耽误了很多的进度了。”
说完有叹了一口气:“你们李家沟这么美,又有田桑可以切磋技艺,我真是有点舍不得走了。”
李君阁说道:“那没事,您随时来,我们李家沟随时欢迎,今晚我们就好好安排一桌,算是给你们践行!”
池田正夫说道:“嗯,李家沟,相信我肯定会再来的。”
第二天一早送走池田正夫一行人,李君阁又被二准拉上,顺便还叫上了李涵秋跟阿音育,四个人在五溪河沿岸采景。
折腾了两天,大师兄来电话了,说明天跟着导师的古建考察组要到夹川,让李君阁安排接人。
这个是大事,李君阁第二天一早又拉着梁慧丽阿音育就早早到码头那里等着。
没多久开来一个中巴,下来了一群人,其中一人看到李君阁就奔了过来,抱着他呼呼地甩圈,边甩边喊:“哈哈哈!死二皮!你怎么又躲回老家了!”
正是大师兄卫竞翔。
李君阁赶紧拍着大师兄的后背:“大师兄快放我下来,我还得跟导师打招呼呢!”
大师兄拉着李君阁来到中巴旁边,对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说道:“孙老,我可把这皮猴子给你抓来了!”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对孙文琦鞠躬:“导师好!”
孙文琦拍了拍李君阁的肩膀,说道:“小子不错,我都听文化局古局长介绍了,你在乡里搞得很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