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李君阁将金蟾放到嘴巴边,就像跟癞蛤蟆接吻一样,吹了一口。
一道清越嘹亮的啸声在小房间里响起来。
“我靠!”李君阁大惊:“你们弄成了?”
小石头说道:“我跟我爹整天琢磨那石号,已经差不多了,我爹整天拿着你送来的树脂练手,我一琢磨,我可以弄一套袖珍的工具先弄小件啊,结果就弄出这么个东西!没石号那么复杂,不过也能响。”
李君阁大喜,拉着小石头又叫又跳:“小石头!真有你的!这项非遗,成了!”
就听一个声音在门口说道:“成什么成,这石号还没开工呢!”
一转头,却是老石头含笑望着房间里的两人。
三人出屋在堂屋里坐下摆谈,石头婶给李君阁端上茶水。
李君阁对石头叔说道:“石头叔,这真是成了啊,路子已经趟出来了,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老石头招呼小石头把最近雕好的砚台给李君阁拿出来,又是五六十方。
指着其中的十方雕工最精美砚台说道:“最近拿你的砚台练了练手眼,我觉得是差不多了,抽个黄道吉日,这就准备着手打石号了,就是这材料?”
李君阁大喜:“石头叔,你真有把握了?”
石头叔说道:“走,带你瞧瞧去。”
两人来到屋后一个大棚子里,里面用红布盖着一个东西。
石头叔将红布一扯,露出里边大块的树脂,只见树脂里面孔道弯绕盘旋,俨然跟大师兄制作出来的石号内部结构图一模一样。
李君阁把鼻尖都贴在了树脂上,双眼仔细着着里边繁复的孔道:“神了啊!真特么神了啊!”
说完又拉着老石头的手狂跳:“成了啊!真成了啊!哈哈哈哈!走走走,我们去选石材去!”
拉着老小二石头就往自己的车飞奔。
都点火了才突然想起,还给这一家子带了东西呢。
又下得车来,从后尾箱拖下来两大袋子米扛肩膀上,进堂屋放下,对石头婶说道:“石头婶,这米是山上下来的,说是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您常给那爷俩弄些吃啊,吃完了我再给你们送来,哈哈哈哈,我们选石材去了!”
说完转身跑了,留石头婶在堂屋里一边带笑,一边又红着眼眶,嘴里喃喃自语:“一个老憨包,两个小憨包……”
来到久长居下的河滩上,李君阁对两人说道:“小的堆在久长居库房,大的都在这里了,你们随便选!”
老石头都看得惊着了:“二皮你都弄了这么多了?听说你这些石头是按斤买的,这是花了多少钱啊?”
正好老妈过来看大雁,闻言抱怨道:“谁说不是呢,现在李家沟都说我家出了个憨包娃子!这小半年下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前几天一合计,吓死个先人,出去二三十万了!”
李君阁笑眯眯地道:“我就跟家先祖德茂公那憨包祖奶奶一样,憨人有憨福,你看现在不还是不愁吃不愁喝嘛。”
老石头对老妈说道:“姐姐啊,皮娃是个能耐人,他要做的事情我们这辈儿有些是看不懂的,说起来惭愧,我那一家子,现在都还是皮娃养活着呢!”
老妈连忙安慰说道:“哎哟您这话就言重了,听阿音说,他们山上一个藤镯子,城里能卖上百块!所以我琢磨着你们那砚台,怎么也得卖小三百不是,你又不是没出力,哪里有什么养活不养活的话!”
老石头摇着脑袋道:“你们老李家人性好,要是没有皮娃,我现在还在天天打碓窝,哪里有闲心琢磨祖宗留下那些东西,我老石头不能不记着这份情哪!”
李君阁说道:“石头叔你可别这么说,你才是盘鳌乡真正的宝贝。对了,我李家沟的环境比盘鳌乡好得多,取石材也方便,要不等木楼修起来,你们也搬过来?跟篾匠叔做邻居,你们都是手艺人,又是好朋友,大家住得近也有话聊,你说怎么样?”
老妈在旁边都要晕厥了,心里哀叹我家怎么出了这么个败家的祖宗!自家还住着破房子呢,新房子还没见着样子就先送出去了两栋!
李君阁却不这样想,李家沟要打造非遗文化村,没几个传承人当坐塘鱼还成?现在已经敲定的就有篾匠叔,刘三高,加上自家奶奶,再把石头叔划拉过来,一个村四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走到哪里都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非遗文化村。
要是猎户叔,药师叔也能申报成功,再把一些老风俗老节庆活动发掘出来的话,啧啧啧,那就更加不得了了。
现在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可等到游客多了,这个就是金字招牌,远不是区区几栋木楼的价值能比拟的。
老石头却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怎么行!这个不合适!”
李君阁说道:“这有什么不合适,以后这边游客多,石雕店肯定是要开的。这青珉石的石性,雕刻的题材,你们才是大行家。内行说一句,胜过我外行说一天!要是你们不来,我还得招人看店,东西还不一定卖得出去!你们过来,到时候上家下店,你们也方便,我也省了招人的钱,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就这么说定了!”
老石头还在犹豫。
李君阁握着老石头的双手,继续劝道:“现在石号已经见到曙光了,我这就进县城去找薛县长,早日将你们两位的非遗传承人身份定下来,到时候就比照篾匠叔的模式,我出场地出原材料,你们出手艺,所得五五分,我们一起把李家沟非遗文化村的牌子打造出来,石头叔,这个工作,你得支持我!”
老石头叹气道:“这哪里是要我支持你,分明是你匀我好处!得,皮娃你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情我不受着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那行,你说啥时候搬,我们一家就啥时候搬!”
李君阁大喜,说道:“哈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来来来,赶紧选石头,也不用搬来搬去的了,待会将石材弄到久长居去,给你开个单间,你每天坐船来雕刻,中午就在久长居吃饭!”
老石头说道:“这敢情好了!呆家里鸡一阵鸭一阵的,都没法静下心来搞这个,这下子好了,不受家里那婆娘的打扰,可以安心干活了!”
老妈偷偷在心里翻白眼:“农活那才是正经活!这老东西把活路都扔给媳妇,自家干这些不着四五的事情,还好意思说嘴!”
大石料涡环孔洞挺多的,老小石头选了半天才选出两块大小合适的,每块都上千斤重。
这些大石料都是李君阁趁半夜没人的时候偷偷从空间里腾出来的,跟村里人卖来的石头混在一起,倒是没有露出痕迹,现在要在众目睽睽下搬上久长居,李君阁就麻爪了。
老石头笑道:“皮娃怕是没干过这个吧?这得六个大汉合抬!”
没办法偷懒了,李君阁只好叫来村里几个壮汉,万大力,何苗,李东升,王宏光,加上自己。老石头说还得他来领号子,这就凑出了六个。
将大石头用粗麻绳捆扎好,穿上三根粗竹杠,给猛禽搭上跳板,石头叔占了左首的位置,然后剩下五人依次排好,就见石头叔喊一声:“嘿作……起!”众人合力将石头抬了起来。
就见石头叔低吼道:“抬石头嘛!”
众人脚下踩着节奏,小步前进,也跟着低吼应和:“嘿作嘿呀!”
“上高坡呀!”
“嘿作且呀!”
“手巴稳嘛”
“嘿作嘿呀!”
“脚跟紧呀”
“嘿作且呀!”
“攒把劲嘛”
“嘿作嘿呀!”
“挺起腰呀”
“嘿作且呀!”
“步子稳嘛”
“嘿作嘿呀!”
“头放低呀”
“嘿作且呀!”
“矬命人嘛!”
“嘿作嘿呀!”
“下苦力呀!”
“嘿作且呀!”
……
好不容易将石头抬上车,李君阁揉着肿痛的肩膀,说道:“石头叔,这套号子,我觉得也可以上非遗哟!”
老石头说道:“这是抬工号子,还比不得船工号子。”
李君阁默默点头,当年大船上三峡,那些拉纤的船工,活路才是最苦的,老话说“挖煤的埋了没有死,拉纤的死了没得埋”,船工号子里,声声都是血汗跟眼泪。
将石头拉到久长居,李君阁交代李东升艾玉莲要好好照顾好老石头,这才登上五溪一号去县城。
给王从军打电话,告知他有事情想见见薛县长,王从军答应下来,叫他下船就到县政府来,薛县长也想见他。
这还真是赶巧了,李君阁下了船就赶忙着到了县政府。
王从军领着他来到薛县长的门前,轻轻敲了敲门,里面应道:“请进。”
见到来的是李君阁,薛县长就笑了:“皮娃来了,坐坐,好久没有跟你摆摆龙门阵了,听农业局的局长跟我说,你们那边发现好东西了?”
李君阁装糊涂,嘿嘿笑道:“我们的好东西太多了,薛县长你说的是哪样?”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一十二章 打听政策
第二百一十二章打听政策
薛县长哈哈大笑,那手指点着他道:“装!快跟我说说富硒米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也笑道:“还真不是装,除了富硒米,今天我还要给县长看一样好东西。”
薛县长讶异地哦了一声,说道:“还有好东西?怎么你一到李家沟,这好东西一股脑都冒出来了?听说你们村有个篾匠,一根竿子在日本卖了七十万?简直是匪夷所思了!”
李君阁说道:“是有这个事情,制竿大师黄正亮,那手艺把日本道:“这个东西我不是太懂,这也是你们李家沟的出产?”
李君阁说道:“这是盘鳌乡石匠,老石头王敏材,小石头王切的手艺。我们之前也申报过盘鳌乡石雕的非遗项目,不过一直没有代表性作品,这是他们的工艺展示,不过不是最重要的。”
说完将金蟾重新接过来,对着嘴巴一吹,金蟾发出了清扬激越的啸声。
薛县长大吃一惊,赶紧将金蟾接过,上下翻看,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说道:“薛县长,李家沟门楼前石号石鼓可以发声您应该是知道的。”
薛县长说道:“知道,几个月前你导师孙老还来考察过,临走还要求我们县政府加强保护,说那门楼十分罕见,楼前的石号石鼓更是全国唯一一例发现,怎么?这两人跟这门楼有关系?”
李君阁激动地说道:“这门楼就是王家父子祖上主持修建的,楼前号鼓更是王家祖上亲手制作的,现在在孙老的帮助下,王家父子已经将全套工艺复原出来了!这个金蟾只是小石头的牛刀小试,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号鼓复原的大工程!”
薛县长一击掌:“好!这个非遗,我们拿定了!不但拿定了,我们还要和黄正亮同志的制竿手艺一样,送去争取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李君阁继续说道:“不过仅凭一个号鼓,我们肯定是欠缺说服力的,因此还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这中间遇到了一个问题。”
薛县长说道:“什么问题?你尽管说,我们政府就是解决问题的!”
李君阁说道:“我听说,石头这类东西,国家是按照无主之物拾得即归国有的法律通则执行的,我们捡这些石头做成工艺品,是不是违法的啊?”
一句话把薛县长问住了。
李君阁继续说道:“这种石材,我可是跟村民收了好几百吨了,当时是一斤一元钱收的,这就是几十万了,要是这种行为又问题的话,我可就不敢继续了。”
薛县长敲击这桌面,似乎有些犯难,想了想又问道:“这种石材特殊吗?”
李君阁说道:“有一些特殊,不过算不上矿物,听老石头的说法,这种石料的石性适合制作成砚台,如果号鼓用这种石材制作,肯定比也李家沟门楼的还好。”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材,都是通过捡拾得到吗?是否需要开采?”
李君阁说道:“目前老乡们都是捡拾,没听说有大规模石脉的发现。”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头最大的有多大?”
李君阁说道:“呃……最大的,有十来方,几十吨,不过那些都在江底,我们目前没法捞上来。”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头,我是指大的,几十吨的,多吗?”
李君阁说道:“不多,主要还是一两公斤的居多,大的我们只发现了四五处。”
薛县长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道:“长川,你来一下我办公室。”
说过挂了电话,对李君阁说道:“我问一下文化局的古长川,前段时间县里出了一个关于长江观赏石的指导性意见,不知道适不适用于你李家沟这种情况。”
在等待古长川的时候,李君阁又将这几个月来在李家沟的工作跟薛县长简单汇报了一下。
总体工作是好的,最突出就是苗寨脱贫了,然后李家沟几项工程,也带动盘鳌乡了几个gdp。
这是从经济上说,从文化上说那就厉害了,日本顶级工艺大师,国内顶级古建筑专家,中央电视台,川菜顶级大师先后来考察访问拍节目,几乎一个月一次,如此高密度的来访,别说夹川了,放眼全蜀州也是少有的。
这还是在众多非遗项目没有爆出来的情况下发生的,薛县长暗暗思忖,以后去蛮州开会,拍着胸脯说自己是文化强县,是不是也该有底气了。
听说这娃还跟省里老梁家,老司家都有瓜葛,要是老子有这样的资源,怎么着也还得往上挪一挪,搁他身上真他么浪费啊!
正在暗暗感叹人同命不同,敲门声想起,古长川进来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一十三章 采石
第二百一十三章采石
进门一看桌子上的砚台跟金蟾,古长川就笑了,今年李家沟出了个皮娃,自己的年终总结报告可太特么好写了,随口问道:“哟?皮娃你来跟县长汇报工作?这是盘鳌乡王敏材父子的作品吧?可算是见到东西了,这光说不练,我们的非遗项目不好批啊!”
说完拿起一方砚台翻来覆去地欣赏,说道:“没问题,县长,这个项目批不下来,我把这砚台啃了吃了!”
李君阁暗暗翻白眼,心里嘀咕:“眼光还挺毒,上来就拿老子的鸽眼金丝砚,你敢啃我还舍不得呢!”
薛县长笑道:“走眼了不是,皮娃,把金蟾给古局长演示一下。”
李君阁将金蟾给薛县长吹了一遍,说道:“这是小石头比着祖上传下图纸,做了套小型化工具弄出来的。”
古长川大喜,说道:“哈哈哈快给我,再给我几方砚台,市里的张胖娃还敢把我的报告打回来,我这回去把他脸打肿!”
李君阁苦笑,这古长川在县长面前都嬉笑怒骂,还真有点魏晋风骨的味道。
薛县长明显知道古长川的脾性,压根不跟他计较,说道:“找你来不是为这个事,是关于这个石雕的石材问题,皮娃说这个石材有点特殊,是李家沟五溪河里捞的,想问问会不会犯错误。我想着前段时间县里不是出过一个长江石的指导性意见嘛,琢磨着是不是也适合李家沟的情况。”
古长川说道:“我们夹川有些特殊情况,捡石头的人多,我们眼前不就有一个吗?哈哈哈,现在我们的政策是这样的,为了提振文化产业,允许大家在江滩上捡石头,并对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予以保护。相当于国家主动放弃这部分利益,用来带动地方经济文化。这个政策是我们从省里要了几年要来的,也是落实到了纸面上了的,五溪河流域也是长江水系,我觉得这个政策能够适用于李家沟。”
李君阁说道:“有些石头可大,有几十吨呢。”
古长川说道:“几十吨也就几个立方吧,能有多大?太湖石几十吨的多了,和田玉都有好几吨的,不是一样有采石人采玉人的存在?好不容易把政策给你们要下来了,你们就要用上啊。”
李君阁心里嘀咕,这特么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你是文化局长当然这么说,要换你到资源管理口上去,那口风多半就是从严从紧了。
古长川又说道:“不过无序开发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仿照了兰协的惯例,加入兰协,默认拥有兰花采集许可证,但是必须服从兰协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兰协的培训,讲座活动,当然每年还要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也就是会费。”
“相应的我们夹川也有石协,跟兰协一样,加入石协,同样默认拥有江石采集许可证,但是必须服从石协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活动,接受培训,并且缴纳会费。”
“当然仅限于打捞,捡拾,你要开山放炮的话,那就不归我这个口子管了。”
李君阁连连摆手:“不不不,李家沟不走矿产资源开发的路子。”
薛县长哈哈笑道:“怎么样?放心了吧?你那几十万保住了。”
李君阁赧然道:“真心怕啊,网上动不动就传得好吓人,上次挖兰花的老农被抓的新闻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呢!看来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啊。”
古长川说道:“各地有各地的制度规定,别说县跟县不一样,省跟省还有差别呢!最近才看了一个新闻,滇蜀两地打了个官司。石爬子这鱼你知道吧?这鱼在滇州随便抓,在蜀州是保护动物,结果滇州的商人给蜀州客户空运石爬子在机场被扣了,导致了滇州商人的损失,你说这事情闹得。”
薛县长对这种政策条款的冲突非常感兴趣,问道:“老古,这个事情最后事怎么解决的?”
古长川说道:“最后法院判下来,这种情况应该遵照发货地的法律条款,也就是说既然滇州商人的做法没毛病,那蜀州的机场就得赔偿,最后赔了滇州商人五万多块钱了事。”
薛县长拍手叹道:“相当经典的案例,你把整个事情给我弄一份资料看看。”
见两人开始聊起政策法律来,李君阁就不便继续呆下去了,起身说道:“那薛县长,古局长,我就告辞了,了解了政策之后我就放心了,你们放心,我回去也一定把这项文化产业搞起来。”
薛县长说道:“好好干,李家沟今年的发展势头很好,成绩也很突出,就照这个思路,挽起袖子加油干!”
李君阁都出了门了,又探头进来说道:“薛县长,古局长,我大堂哥这个周六新饭店开业,这请帖我这就给你们,也就不在单独跑二次了。对了还有就是我们李家沟这青珉石真的很不错的,你们其实也可以弄几块漂亮的收藏起来,以后说不定会升值的哟!”
自己真不敢卖给他们,搞不好以后会被栽一个变相行贿的罪名,只能自己提一嘴,让他们自己去弄去。
薛县长哈哈大笑:“请帖留下,人快走!这做生意做到我们头上来了!”
古长川也挥手道:“去去去!要石头我去李家沟自己找,买来的有啥意思!别都给我捡光了啊!”
给古长川留下几块老石头雕琢过的砚台,以及小石头的金蟾送去申报非遗,李君阁离开了县政府。
太让人兴奋了,李君阁在心里大吼:“老子要发财了!”
不过转念一想,青珉石现在完全不为人所知,这些年炒作失败的石头不是一种两种。又不禁有些丧气。
再一转念又高兴起来,太极石给自己的指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错的,找到的都是好东西,自己发现不了好处,不等于别人发现不了,于是信心又起来了。
就这样一路患得患失,最后决定不想了,虽然到目前自己只发现它做砚台比较好,不过总有一天会有人挖掘出青珉石的价值的,自己的任务,就是不要把宝贝卖成白菜价。
赶紧去大茶楼找刘爷,上次说的采石船的事情,咋就没音儿了呢?
来到大茶楼,刘爷跟杜姐都在。
刘爷精神很健旺,杜姐脸色也好,看来药师叔的药相当有效果。
见到李君阁过来,刘爷便招手:“过来坐,上次说的采石船的事情,咋就没音儿了呢?”
李君阁说道:“啊?不盘切口了?”
刘爷哈哈大笑:“咋地?来两句?”
李君阁连连摆手:“算了算了,上次杜姐说了一句采石头公门要抓,吓得我不要不要的,这不就去打听政策去了嘛!”
杜姐问道:“怎么样?那能不能干呢?”
李君阁说道:“今天才打听清楚,干是可以干,就是需要加入石协才能干。”
刘爷说道:“那就是没事了,兰协石协两帮老头经常凑一起玩,你跟兰协的人关系那么好,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李君阁说道:“这夹川到底有多少协会啊?”
刘爷说道:“那多了去了,基本上只要是玩的,都有一个协会。说起玩,我们蜀州人从来都是认真的。”
难得刘爷幽上一默,逗得李君阁哈哈大笑。
刘爷道:“还真不是乱说啊,玩鸽子的,玩画眉的,玩金鱼的,玩乌龟的,玩兰花的,玩石头的,上山挖树根的,下河钓鱼的,多了去了。”
杜姐也忍俊不禁,说道:“你们俩龙门阵一摆就半天说不到正事上头,快让大头把船老大叫来吧。”
说完又道:“这船老板都给你找好了,结果你这头没音了,我总不能叫人家直接把船开到你李家沟等着吧,就在等你的话呢。”
李君阁说道:“太谢谢了,你看我这做事情有一出没一出的,总是让你们费心。”
两人又聊了一阵李家沟的家常,就见大头领着一个中年人过来了,说道:“刘爷,人带来了。”
然后跟李君阁打招呼。
大头这娃跟李君阁读水浒时想象的武松形象有点类似,属于猛人级别。李君阁每次看到大头都有点发怵。
1...8182838485...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