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那当年唐宗宋祖。。。”
“唐宗宋祖那种出身的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那种穷人底层就是不一样的了。比如说我就是出身在富贵之家,而且在算学上比较突出,首先我就不会把底层百姓的力量看的太高、能力看的太大。如果我是皇帝,就不会像那位明太祖那样思考问题了。我首先会想:我要打压权贵阶层、遏制剥削压迫,维持数百上千年的朗朗乾坤,有没有可能做的到?凭老百姓的觉悟和见识,切,没门。那些大多数连历史小说都不爱看,军事都不爱好、就对修仙修道封建迷信感兴趣的劳苦大众何德何能可以避免最终被压迫和盘剥实现大同世界?同时我还会想:是一大群腐朽蛀虫二世祖威力大、能力强、镇压农民高;还是一群像倭寇或者东瀛武士那样生活作风优良、团结自律、在约束下非常有操守的人迷惑能力和剥削能力强、战斗力强、危害能量大?当然超过那些二世祖们不可以里计。是以倭寇们能把农民剥削成矮子,我华夏那些二世祖们却办不到。有宋一朝,皇帝如太监,一个像样点儿的有阳刚之气的都没有,还是篡位出身得国不正打压武人,开国之前就有不少的地方都存在土地兼并,气候还不是太好。然而那些二世祖们如果做的太过分必将引起农民们的反弹,是以中小民变并不算少见,但却依旧持续了三百多年、直到遇到那征服了中亚不知多少国又拥有整个北方的蒙古人才最终沦亡。。。”
张世功听到这些话虽然感觉到有些理歪,可多少也有些动容:“如果是这样,那道理明讲出来不就得了。。。”
“没用的,一个人的见识是很大程度上受自己的阅历还有思考问题的方式所局限的。是以自大而又自卑的某些真正底层出身的天子,不会有容人之量和真正的自信,必不相容像你我这样韩信的资格都未必赶的上的人物。。。”
张小磊当然知道仅仅是这些根本不足以打动父亲,就接着说道:“当然了,父亲可千万不能小瞧俺这二世祖,呵呵。你应该也听说过,现在也见过。我能带领着这么点儿人手、甚至还是远远算不上勇悍的队伍创造出多次大胜几万人,乃至战胜十万人经制之军的奇迹。自然有独特的办法在以后谋求并不比北边儿朱某人小多少的权势。。。”
张小磊之前对于唐宗宋祖之类的议论,张世功感觉像是书生之言,并没有往心里去,可是后面那些话还是给了张世功很多信心,在思索片刻后也决断道:“这样吧,如果北明真的在今年冬天就送来你开口所要的那些东西,至少其中一样,还不打太大折扣,我就选择留下来。陪着的石儿你一起干了。。。”
“既然如此,那就谢谢父亲大人了,刚才我那番话也不会白说。”张小磊笑道。
“你就这么有信心?”张世功多少也有些惊讶。
“当然,我相信北边儿那位一定有清醒头脑的,如果没有,我也有办法让那人清醒清醒。。。”
就在张小磊对父亲的吹嘘没过几天的时候,崇明岛的江北岸就有了动静,先是前来联络的小船,随后装运着硝石与硫磺的不少货船很快运到了岸边,还有不少的优良铁甲等军辎。张小磊也差人仔细的进行查验,似乎一点儿信任之感都没有似的。弄的前来押送货物的明将很不愉快,张小磊对此却并不以为意。
在见到北明没有食言之后,张小磊的决心也多少有些大了起来:春天来临之后,自己一定要在东瀛之地好好的大干一番了,如果那里不行就去别的地方。。。
有了这种打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小磊就没有亏待那些大战中被俘投诚的倭寇们,平时里多如客人一般的对待。让手下中多少语言天赋好一些也比较聪明的人尽可能的学到更多的当地话,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到当地的一些情况。哪怕并不确认真伪也比两眼一摸黑要强不少。





明初第一豪强 第84章 出海
崇明岛上修建起来并不算太久的一间外面看起来还算简朴的屋子内,里面还算是像模像样,如同东瀛很多豪门那种屋子内的陈设与格局一样。在不同于中原的军事竞争压力之下还算有些仪态自律性,更没有战国乃至近代大正年代世俗化影响的百余名劫后余生的武士们齐聚一堂,端坐着低声阵阵耳语,似是讨论着什么。声色放纵之后刚刚不久,就恢复了那种武士们特有的威仪。
“你们说,这岛主对待我们这样一群俘虏如此的厚待,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身为三家共主的竹若丸并没有隐晦目的,在负责放风的人确认这四周没有什么人在监视之后就在临时的会上郑重的问道。
“估计核实到了我们告诉他们的一些话了吧。蒙元之后,大陆上的武风大衰,在就连我们这样的势力都能震慑的那朱元璋只能派遣使者如受气的草包一样到处告状,却拿我们三岛根本没有什么办法。这岛主手下势力再强,看样子青壮也不会超过两千人,还多是不擅长近战只会凭借强弩火器之力的人。如果不善待我们,惹怒了诸位家主,那开春之后当然有他的好看。”其中一位首脑郑重其事的说道。在这种场合下,当然没有什么罗伯特议事规则,首先发言的人是一位身份不低的人。
“我们还是小心谨慎些为好。并且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尽快的逃离了。如果没有机会,也应该尽量让这些人随我们一起回港比较好。这些日子以来,岛上的人似乎少了一些,而且船只经常出海却没有运来什么东西。我猜测,这些人再做出海战备的准备。。。”
听到这样的话,即便是比较谨慎的竹若丸心中也多少有些安顿下来。对于三岛云集起来的武力,尤其是面对这些大陆上武风并不盛的人,自己多少还是有些信心的。
此时的张小磊也确实开始率领着船队试探着进行出海远航。其实早在出海之前,张小磊就请教过很多这崇明岛上沿海一带很多有经验的渔民,甚至船工了解大海上的一些情况。对于自古以来远洋行的困难也多少有些了解。
人类发明船只至今已经很久了,早在上千年前就已经能够制造不小的船,可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还是一二百年以后的事情。在张小磊了解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难题之所以是海上的定位,就在于大海上风向不定、洋流变幻莫测。很多朝气蓬勃具有探险精神的年轻人也有过贸然向着大海深处航行试探的例子,可是能够安全归来的人,无一不是飘移到了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外省,摸着海岸才勉强回来的人。风向和洋流的不同让船头指向不一定是船只航行的方向。少数非常有经验的渔民或船工这个时候已经掌握了如何借助风帆进行逆风航行的技术。但是这种走之字的办法只会让船只的航行方向乃至位置变得更为变换莫测。
了解到这些事情之后,究竟连原本支持出海远征的一些人也都多少有些谨慎起来。然而张小磊却并不相信这个邪,原因也很简单:在拥有了人力螺旋桨这个工业时代才曾经被发明出来的工具之后,船只的航行速度可以明显超越洋流的速度,并且在逆风或者风向不利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什么走之字,这样一来就把很多需要凭借丰富经验才能够做到的事情简单化了,在经验欠缺的情况下误差当然是会有的,可是在自己的印象里已经有一章比较明确的世界地图。还仔细的回忆并记录了一下中学所学的一些地理知识,因此终究打算首先在开春之后先向朝鲜出发,经对马海峡濒临东瀛寻找传说中那此时倭寇老巢的三岛,会一会这个据说敢把朱元璋时代明朝的北地边关附近当成打劫对象的真倭们究竟强悍到什么程度。
冬季的长江口以外的外海上海况并不是很好,虽然不会有什么台风飓风之类的情况。可是阴云密布、能见度低、超过一丈大小的海浪却是经常见到的。绝大多数没有出海过的人在一次风浪中险些彻底丧失踩桨的能力让船只飘移向南到很远的地方。
这样的海训仅仅进行了不到一个月,很多人就都有些受不了了。让人们应付这样的苦差,张小磊也不敢在一旁独善其身指手划脚一般的高高在上,只能亲自带领着船队在距离海岸不是太远的情况下出海训练。
“不行啊!我们的船根本不是海舟,根本不适合在这大海上远航。这些日子以来还算有运气,没有碰上太大的风浪。要是不走运碰上那两丈高上下的狂涛,我们这些小船一定会。。。”
在大海上心有余悸的张小磊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海训也终究下定了决心:很多事情看起来远远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以这江河近海当中的平底海船固然有着登陆方便适合内河航行的优点,但是跨越几百公里的海峡或者在一些内水航行就已经是极限了。万一搞不准方向误入大洋十有八九是死路一条。因此不惜代价的从福建一代连武力恐吓强卖强买带大出血的搞到了四艘五百料上下的大型海船,并雇佣了一些水手。又花费了不少时间为这些海船也都打造了专门的人力螺旋桨连杆,加上两个多月的时间岸上的工匠营也在自己的指导和要求下完工了不少用于夜间照明乃至近战自卫用途的火器与强弩,才终究多少有了些出海的底气。
天佑五年的春节没有如同张小磊曾经许诺或者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从此开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是在紧张的备战中偶尔的休闲与释放罢了。让张小磊稍感欣慰的是,经过天佑四年以来的不少事情还有几次大战,自己的威信终究还算是用实际行动多少树立起来不少。队伍的自信也远非当初可比了。至少没有多少人相信能够在那镇江抗衡大周数万经制水师的船坚炮利的队伍,会对付不了传闻中不过是海盗老巢一般的三岛倭寇。




明初第一豪强 第85章 比武场陷阱
春节过后春天渐渐临近的时候,崇明岛上似乎要举行一场比武比赛,相互切磋技艺。按照张小磊所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说法,为了避免误伤主要也采用竹棍竹棒比武的方法,按照东瀛人的习惯在这种切磋技艺的时候以竹木铠甲护身,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比武的场地是地形本就平坦的岛上一处十分宽敞之处,方圆二三十步的演武场临近至少半里之内都没有任何可以藏人的地方,仅仅是在演武场的边缘之处有一些供人休息的木椅还有摆放兵器的地方。
不过让这一次照例来参加比武的东瀛人多少感觉到有些蹊跷的是张小磊还有身边的很多亲信都没有来。虽然多少了解到这位“岛主”性格的竹若丸等人并不怎样的奇怪。在很多东瀛人看来,张小磊也是一个多少有些不够大气也不够勇敢的胆小鬼,似乎什么时候都在担心有人要对其不利一样,即便偶尔来一次的时候也是在五十步到百步以外的距离上在亲兵的保护下远远看着。只不过这一次似乎连人影也没有出现,这就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了。
“我听一个手下说,往日里曾经见到过的几个似乎是这岛上头目一般的人都没有在,又多了一些生面孔,大家可要小心啊!”一名三岛武士凭借自己曾经做过忍者的独特本能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危险的气息,只是说不上是哪里究竟出了问题。
负责与这些东洋人切磋技艺的周彩霞这一次回到岛上,带来了两名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亲信,也都是牟尼教里挑选出来的粗通武艺的貌美少女。手里持着圆头木棒似的短矛,还有很多似乎是杂役模样的武装在演武场的两旁观看着。
“呵呵,这几天来的比武,小女可真是服了你们这些东瀛来的武士们了,一个个都身手不凡。如果不是木剑对短矛实在吃亏,恐怕小女连少有的几场都赢不下来。。。”周彩霞笑道,身边跟着的两个女孩也面带春风般的笑容。
“这是我两个刚刚入门的徒弟,武艺不是太好,两人用木矛同竹若丸阁下比武应该不算什么吧?”
一个粗通应天官话的东瀛翻译在随后解释了那些话之后比武也就井然有序的展开了。这些东瀛人当然不是大正时代以后那些受到资本主义思想腐朽见了“花姑娘“就心生想法的日军大叔们,不过也觉得同女人交手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毕竟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修身”和遵守这时代还很保守的一些“真武士道”,大多数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勇武之气携带还是保持着严于律己的要求,可越是这样,在诱惑面前就越觉得有些压抑。
不出所料,周彩霞带来的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虽然看起来不是外行,至少也有超过一年矛术的功夫,可终究还是无法同那些按照实战要求自幼勤加练武,在枯燥沉闷的环境下很少携带的保守年代东瀛武士们相提并论的。几乎是一个照面就被当场打倒一人,同时伴随着女孩们的惨叫。
就算是在互联网时代早期,日本女网友在日本男网友都没有什么特殊地位,在这个比昭和男儿或者战国男儿还要保守的多、商业和世俗化也欠发达的多的日本时代,这些东瀛人眼中就更加没有传统中国人也会有的“怜香惜玉”的意识,这一点周彩霞也早就在同这些人的初步接触中了解到一二了。可是周彩霞却没有忘记这一次比武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
见到竹若丸在比武之后施礼后退了回去,时机也应该恰到好处,就多少有些灰心丧气的向比武场的另一边走去。
同时对自己那边儿的一百多似是卫兵和杂役的人群喊道:“我们实在不是对手,还有没有会武艺的能够同远来的客人较量一二的!”
“我!”一名似乎早就有所准备的男子走了出来,从一个特定的地方踩到了比武之地的一块砖上,但似乎是摔倒在地一样,惹了对面不少东瀛武士们多少有些暗暗的笑了起来,只是自身修养才克制出没有太大的表情和动作。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之前那名曾经做过忍者,又多少似乎感觉到哪里有问题的头目终于发现了哪里有些不对:平平整整的比武场上,为什么就在对方人群的边儿上有一块看起来很突兀的砖头呢?这种怀疑无厘头,但只是在潜意识里引起了这个曾经做过忍者,也擅长教导别人怎样挖陷阱打埋伏的高手的警惕。可是当他看到那个摔倒在地的人似乎用身体掩盖着什么,而且似乎冒出在几十步的距离上要仔细观察才能观察的出来的那种白烟的时候,猛然间感觉到了一种危险,即便不知道这种危险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出来也依旧就大声喊道:“不好!快跑!”
然而就在上百名东瀛武士刚刚由所反应打算要散开的时候,猛烈的一连串爆炸突然间首先在比武场上靠近周彩霞所在的那些岛上杂役及士兵的附近爆炸开看,让很多东瀛武士都感觉到莫名其妙。
可还是有人在暴风骤雨来临前察觉到:喷吐出来的白烟似乎是向着自己的方向。紧接着,至少几千枚六七两重、如同投石索弹丸一般的铅弹在比爆炸的威力之下以比强弩还快的速度暴风骤雨般的扫荡过来。这比武场的地面之下似乎早就做了不收啊准备。
几乎在这种爆炸发生不久,似乎震动引起的其他两个方向上的机关也开动了。从那些东瀛武士们所在的比武场北侧的东西两端,一连串的白烟也向着人群的方向喷吐出来,以黑火药直接炸出了数以千计如同投石索弹丸重量一般的铅弹。
万余铅弹从多个方向的轰击之下,上百名反应还算很灵敏甚至还穿着胸腿之间内甲护身的东瀛武士们当场就被暴风骤雨一般的弹丸扫倒了八九成以上,最终只有十三个人还算勉强在周围人的人掩蔽之下勉强没有伤亡于这种弹雨暗算,就算是很多人腿部也在横飞的弹丸中负伤,依然拔出腰间的真剑叫喊着直冲过来。
在就有所准备的人群纷纷以似乎如同比武用的木棒一般的短矛直向了这些冲过来的武士们,似乎在主动作死一般。这也让这些穷途末路一般的东瀛武士看到了希望乃至大开杀戒报仇后依旧有可能逃亡的生路。
然而就在向着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兵器的人群的十三名武士距离人群还有一二十步远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人手中那些勇于比试的“木棍木矛”根本就是早就填装好了弹药的火器,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不需要明火就能突然打出弹丸来。
在数十支早就填装好弹药并配置好了内部的火绳准备发射的伪装成木棍的“单眼铳”的轰击之下,这十几名残兵也终究在连绵不断的铳声中倒下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86章 对马岛
清理俘虏过来的那些东瀛人当然是张小磊允许周彩霞这样做的,从牟尼教中可以带来几个人也同样在张小磊允许的范围内。可是事后的周彩霞却并不对此感觉到如何的欣慰。
身边的两名女徒其实并不算愚笨,看的出这一年以来师傅因何而烦恼。其中一名女徒也多少有些抱打不平的说道:“都说这张家少主望之不似人君,真是一点儿错没有。我们为少主帮了这么多的忙,少主却对师傅始终以外人的身份待之,而且似乎并没有真正的信重,更别说其他了。。。”
“好了,你们无需再说了。少主对我们牟尼教确实有一些偏见,我会想办法弥补的。。。”周彩霞仔细的回想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也不由的多少感觉到有些沮丧。一开始的时候,张小磊对自己和父亲还是视为亲信的。可是这种信任的关系却随着自身势力的发展越来越疏远了。如果结合近一年以前张小磊在自己的养父面前的那番话,原因当然也并不难猜测:张小磊不信任自己这种身有一定武艺的民间教门出身之人,哪怕自己学过一些人心之术,姿色也并不算差,同样还是无法让张小磊放下这种内心中的重重顾忌与防备。同时周彩霞还感觉到,或许不仅仅是如此,很多男人都对身有一定武艺的女子有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如果不冒大的风险,自己就根本不可能真正赢得张小磊等人的信任。。。
就在此时,出海已经不少时间的张小磊等人率领着五艘五百料海船为核心的队伍向北航行,并跨越黄海逼近到了高丽王朝的全罗道一带。
这一个冬天张小磊对于高丽王朝的不少事多少也有些了解。做为一个人口长期只有几百万,同战国时期的大国差不多的国家。从高句丽再到高丽与朝鲜王朝,整个社会的组织力和控制力同唐宋以来的中国大为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如果没有类似普通话之类的官话,不要说福建浙江之类多山而且长期相对闭塞的地方。就是在华北一带,相隔百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地方的民众也不一定都能够相互交流沟通。在高丽王朝长达四五百年的严密统治之下,整个朝鲜虽然也多少有一些各道之间的差异,却远远不像中国不少地方那样沟通都变得十分困难的地步。在高丽诸道当中,历史上曾经属于百济一带全罗道,算的上高丽王朝统治力稍微逊色那么一点儿的地方了。全罗岛东面濒临的庆尚道,也就是历史上曾经的“釜山防御圈”所在的地方,实际上则是高丽王朝乃至后来朝鲜民族政权的真正发源地之一,诸多军政人才也多出此庆尚道。
张小磊还是庆幸这一次自己携带了不少的粮食给养,因此就不需要在高丽王朝的南部花费不少的精力就地筹措什么了。此时的高丽王朝刚刚重新接受明政权册封不久,恭愍王乃至负责处理政务的辛旽也算的上一个能够打交道的人物。因此这一趟出行并没有在高丽一带如想象中的那样遇到什么变故。
濒临庆尚道的时候,当地高丽官员听闻明朝差人出征曾经屡次侵袭沿海一带的对马岛,也亲自派遣人员前来联络。自从十多年前以来,平户岛上的平户藩松浦家乃至对马岛的海盗头目早田氏对于朝鲜等地的侵袭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甚至曾经逼迫的后来的“世宗大王”在国内局面稍稍稳定下来之后就多次出兵对马岛来企图解决倭患问题,结果也当然是不了了之。
对于岛上倭寇势力,这一带不少的高丽当地官员也大多了解一二。当得知这区区五艘海船并不是仅仅前来联络和打探消息的队伍,而是准备出征对马岛的时候,就不由的有些失望起来。
前来联络的精通汉地官话的朝鲜官员的忧虑张小磊并没有觉得怎样奇怪。毕竟,如果不是自己在东南之地的几次大仗,看轻自身势力和能力的人不会在少数。
“据你们的估计,岛上的人口大概有多少?倭寇的人数大概有多少?人口聚集之地主要在哪里?”张小磊虽然没有抱有太大期望,但也如此询问道。
对于这些事情,庆尚道当地的官员似乎十分热情并且知无不言的名人取来地图:“对马岛乃倭寇巢穴之地,常年侵袭大陆,我们对此当然也多有准备。对马群岛折算方圆五十里大小,不及一县之地。多山岳林地而少有农田,人口有不少集中在这一带,大约能有上万户几万人口左右的样子。。。距离沿海也不是太过遥远。。。岛上的倭寇,估计应该千把人左右吧。”
张小磊没有多少察言观色的能力,没有看出负责前来接洽的使者翻译这样说的时候,周围几名高丽官员的神色都有些异样,可是自己也多少觉察出了一些问题。
如果仅仅是区区一千倭寇而已,怎么可能在朝鲜乃至中国沿海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而且在不适合出动的季节里仅仅对自己岛上的一次偷鸡摸狗般的行动就能出动二百人?听说岛上的田地不过万亩大小的样子,那究竟是怎样供养几万人口的?
虽然不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但是仅仅凭借推断,张小磊在心中也多少有了一些数。
船队重新出发后,一名高丽官员似乎有些怜悯的说道:“这一趟这看起来顶多不过一两千人的船队恐怕是凶多吉少啊,不知最终能有多少人逃回来。”
不过曾经负责接待张小磊等人的高丽官员却解释道:“这样其实也好,上面的用意你难道还不清楚么?东边来的人既然如此的自高自大,那么让他们吃一次大亏也无妨。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刺激东边的人出动真正的大军来教训一下东边的倭患吧。。。”
几乎在同一时间,向着东南方向起航的张小磊却下令对各船说道:“岛上的人不论男女,三尺以上,只要不按我们说的去做。就按照战场规则处理。”
“可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啊?”
1...2223242526...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