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不用专门的翻译,我想到时候应该听的懂的。”张小磊似乎还想起了什么,继续叮嘱道:“如果遇到不明的船只,先不要火力全开打草惊蛇,尽量避开,不要在一开始就暴露我们的底牌。”
明初第一豪强 第87章 谨慎待敌
张小磊所率领的船队小心翼翼的选择了一个接近凌晨的时候从高丽王朝庆尚道南端出发,从一开始就借助着风势和人力螺旋桨向着目标全速航行,很显然的道理是速度越快就越不容易迷失方向。就这样,刚刚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就有人看到了那远处的海岸线上暴露出来的重重山脉,当然不仅仅是如此。还有下午的时候逼近对马岛港区附近的时候至少二百多条小船组成的阵势。这些小船的规格不是很大,从风帆的结构判断大概也就是道。
“让对方逼近到半里左右的距离之后用实心弹开火吧!而且注意:不要用太快的射速,力求打稳,浪高的时候再开火,也不要全装药。四分之一左右标准装药的最低规格就可以。。。”张小磊却这样叮嘱道。
“什么?实心弹?还四分之一标准规格”很多炮手都有些不解。很显然,对于这种规格很小的小船用重霰弹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并不适合各船上做装备的那些九斤弹实心弹丸火炮。实心弹的最大优势之一还是弹道平稳,可是如果把装药的标准调整到四分之一,那就算面对半里左右距离上的目标都不能完全保证准头了。尤其是在这样多少有些风浪的大海上打小船的情况下。
“这是命令,照做就可以了!”负责指挥开炮的张忠手下一名炮长说道。
伴随着从船尾喷吐出来的团团白烟,炮声也很快响了起来。整个船只也在按照节奏的要求缓缓移动,似乎只同对手保持一里到百步左右的距离。
同想象的很不一样,小船上并没有在这个距离上就射出很沉重的一些和弓大箭,更没有射出强弩,也没有装备火箭。似乎如同专门为炮手们准备的人员操作的靶子一样。
“这些倭寇究竟想干什么?难道要如同蚁附一般的近身登船么?”
“大概就是这种战术吧!不要掉以轻心,对方的船只并不算少!”
高地起伏的海浪之间,火炮在船上的精度大打折扣,即便是在半里上下的距离上,用四分之一标准装药,初速大概只比顶级的床弩略快一个层次的炮弹在海浪间飞溅起一道道水柱。命中率相比当初镇江水战的时候几乎弹无虚发的情况大打折扣,几乎平均每打出五六发炮弹才有一发命中逼近过来的小船,这还是冒险把距离接近到弓箭抛射的边缘距离上,如果要是相聚再远一些那命中率恐怕更为惨不忍睹。
“这么个打法,我们的战斗力能发挥出原来十分之一就不错了。”不少炮手抱怨道。
可是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人们才发现:即便是这么个打发,也给从四面八方围拢逼近过来的敌船以很大压力了。利用机动力上的便捷性和连绵不断展开的炮火,大概大半个时辰一个小时多一点儿的时间,时刻保持着与自己最近的船只一定距离的五艘船接连不断的以轮流在船尾开炮的火炮打出了四百发左右的实心炮弹,至少有八十多发炮弹民众近则百步左右,远则半里左右的敌船。
处于严重下风的那些倭寇在海上虽然也有人射来一些带着火光的箭支,在这海浪之间却几乎没有一支箭插在海船的外壳上,更别说杀伤什么人了。
即便是九斤弹火炮按照四分之一左右的标准进行装药后威力大打折扣,也不是只有几十料的小船可以承受,不少炮弹在命中船体的时候直接把整个小船打的开裂开来,杀伤效率不算很大汪汪也能把三四个人连同不少船板一起带入海中。
半个时辰的海上炮战中就损失了几十艘船乃至几百人的对马岛船队最终狼狈的逃窜到了港口附近。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五艘船却丝毫没有客气的继续展开火力,除了少数船只拼死利用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船队船只不足缺陷外逃外,绝大部分都被猛烈的炮火击沉在岸边或者距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当然,在张小磊的刻意控制之下,还是有不少的船上的对手最终逃亡上了岸边。
这一场最大限度压制自身实力的水战,最终还是以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很多张小磊手下的亲信乃至炮手们都开始跃跃欲试起来。似乎在几个月到一年以前最初面临战场时的那种恐惧已经烟消云散了。
张小磊看了看有些偏西的太阳,又想起了在崇明岛小树林附近爆发出让人感觉到一丝畏惧战斗力的倭寇们,并没有在太阳临近落下的时候上岛过夜的意思,反而下令让几艘船尽可能的远离海岸,准备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在对这对马岛展开试探性的侦查活动。
整个岛屿上丘陵与山林弥补的复杂而险恶的地形让张小磊并没有信心充分发挥自己手下这支曾经创造过战争奇迹队伍战斗力的信心。因此张小磊的打算时,在仔细的确定好对方据点的位置所在之后,先给岛上的人一个“下马威”,再做其他打算,尽量避免给对方可趁之机的机会。力争在一次行动中给对手以决定性的打击。
明初第一豪强 第88章 突袭
海面上传来的隆隆炮声还有逃亡回来的那些水手们恐怖的描述,让早田右卫门及其手下大多有些沉默不语。比高丽更为富饶同时基层武力也因为中央集权更为衰弱的大陆是平户藩乃至早田右卫门等人的重要目标,相关消息和情报的收集同样也很重视。基层的大户们武力更差而且也更为富饶的东南一带当然也是这里的人们曾经关注的目标之一。很多人当然也听说过一年以来有关太湖岸边崛起的那个奇人的一些事情。在许多人的猜测中,也认为那些人是真正多少有点儿水平的武士,同时装备也很精良,否则就算东南政权再废,也不可能战胜几万经制之军。
因此,众人一开始的策略也是打算利用质量优势在水面上不易发挥的特点“御敌于岛外”,可是却没有想到那些人拥有如此犀利的炮火,还有那在海上似乎如同视风浪如无物一般的船只,水上的优势实际上更大。
当然,也有人对此并不以为意:“打吧!我看,那些前来的人也是一群胆小鬼,没有真正的武士精神。他们在海上战胜了我们的船队,却迟迟不敢登陆,在海面上徘徊三日不敢上岸,偶尔也只是派遣一些探子来岛上。原因是什么?只能是因为兵力过少而畏惧我们三岛的凶名而已。这样的对手,在面对面的交战中也会首先考虑自身的损失而畏惧恶战。只要我们安排得当,一定能够给那些中土之人以重创。。。”
身为海盗头目早田右卫门当然也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最一开始的时候虽然还为那些船队诡异的航速还有犀利的火炮所震慑,可是见到这些海面上过来的人犹犹豫豫的态度之后心也就安了下来。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叮嘱道:“我看他们也不会在海面上徘徊太久,一定会上岛的。诸位准备迎战吧,天黑下来的时候,让六成的精锐包括平户家增援过来的人与我们一同在山后的秘营集结,如果对手进攻我们在明处的据点,那么我们相机而动!来袭之敌这五艘船我看充其量只能运载千人左右远洋罢了。我倒要看看,这些中土之人能不能匹敌一千名如同我们平户武士的精锐!”
此时张小磊也做好了最后进攻前的准备,逼近对马岛的这几天以来,张小磊当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海面的徘徊之上。在白天的时候派遣零星侦查小组去侦察岛上的一些地形和岛上据点所在,夜色降临之后则出动几十人到百人左右的队伍在白天侦查人员的准备之下开始进行土工爆破攻击作业。
在这个时代,火药虽然已经出现并在很多地方大规模运用了。可是在这东瀛之地似乎依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太过高大坚固的城堡和大规模的军阵,早期火铳的用武之地也大打折扣了。一切都安排就绪之后,张小磊终究下定决心对岛上的小镇展开一次凌晨突袭。整个侦查和进行土工爆破作业的准备的时候,并没有如张小磊预想的那样遭到那些擅长夜战与埋伏的倭寇们怎样的阻挠,更没有太多的人伤亡,这也让船队在夜间进行大规模登陆的时候安心了不少。
岛上的人烟聚集之地只有一处,因为整个对马岛适合大规模定居的地方本就不多,还有很多住处似乎在那山丘之上,几万人似乎比很多地方的县城还要大不少的聚集地也需要展开足够的队伍进行包围以避免里面的人大规模的逃向山林。
地动山摇一般的一连串爆炸声响起来的时候,定居点附近的山林里也被点燃了大火,春季里滚滚的山林中的火势辉映着黎明前的曙光,让的目标小城四面八方都在光亮之下不那么阴暗起来。巨大的爆炸声中,定向投弹坑抛射出的数万枚铅弹还有万计的碎石让很多并不算坚固的木制房屋被砸的千疮百孔。
依靠爆破打开那并不算坚固的突破口后,激烈的战斗也在如同大营一般的定居点内打响了。如同张小磊所料的那样,整个对马岛上的定居点除了一些供人们消遣的女人还有俘虏之外,似乎一个老人也没有,一个儿童也没有。根本就是一片如同军营一般的武力集团所盘踞的地方。
定居点里超过五千规模的倭寇本来也算是规模不小的一股战斗力,多少还有可能带来一些麻烦,不过在猛烈的爆破攻击之下之下还有战斗力已经所剩不到三成,并且慌乱之中组织也濒临瓦解。损失了大部分人手的情况下,这些人相比展开进攻的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大概六百人左右五个连战斗群的武装依旧拥有人数上的优势,可战斗还是陷于一边倒的交锋之中。
火光的回应之下,五十以内的距离一览无余,近战优势无从发挥。猛烈的野战炮火开火与早就准备好的火铳连环射击之下,残敌很快就被消灭了大般,余下的也不得不在天亮的搜剿当中不得不投降了。
张小磊一开始听到大胜消息的时候也感觉到欣慰,可是在天亮战斗结束后清点伤亡的时候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只有二十多人负伤,不到五个人战死?”张小磊总觉得有些蹊跷,就算在爆破攻击和突袭中有着很大优势,自身的队伍在装备上也比对方精良的多,更别说火力。可是回想起崇明岛上的战斗中那些倭寇们表现出来的水平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人仅仅是杂鱼了。
惨绝人寰的哀嚎声远远的传来,各连专门负责行刑与审讯的人接连对几十名被俘的倭寇除以极刑,至残十人、至死七人。有的人被烧红的烙铁大面积烫伤,有的人被全身涂蜜之后扔进专门准备的大蚂蚁云集的地方,更有人被专门的石碾从脚部开始碾的全身骨折。通过这种“拷饷”震慑,终于在多少还算有不少“愚忠”的倭寇下层中打开缺口,查探到了一些埋藏抢来财物的所在地。可是区区三万贯铜钱,价值四五万左右白银的金银硬通货还是让张小磊觉得同自己的预期目标相比显得差距有点儿大。
此时代不论东瀛还是内地,硬通货都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丰富张小磊是了解的,可是按照自己在东南不少地方的经验。一个小镇内仅仅有几万两银子的“地浮财”那还算可以,甚至可以说的上富裕。可是在一群赫赫有名的倭寇巢穴之中,这个数字就显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张诚张勇等人并不觉得白来,因为哪怕是几万两银子加上几万贯铜钱对于此时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队伍里说虽然不像过去那样值得多么稀罕了,但也是不小的一笔外财。只是人们不知道张小磊的期望远不止如此。
“这些死去的倭寇身上似乎都没有什么像样的铠甲。而在崇明岛上,那些三岛倭寇什么装具水平你们也都是见过的,还有这刀?张小磊捡起死去的一名倭寇尸体附近的长刀向一根短矛砍去,而木制的短矛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被砍断。
“看起来倭寇的精锐们大致都逃亡了,我估摸着,这里被解决的五千多人中顶多应该有五六百名倭寇精锐吧。。。”张诚凭借当初在张世功那里的一些经验判断道。
张小磊也同意这个判断,按照自己的印象,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精锐至少要配上十名寻常炮灰才符合这种封建组织的一般规律。
明初第一豪强 第89章 底牌兵器
在整个作战的过程中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队伍都是小心翼翼的,似乎演练对抗中常见的埋伏必然会出现一般,即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对那还没有被消灭的残敌精锐多少有些顾忌。可是在岛上群山的另一边,集中埋伏起来的早田右卫门所率领的上千名精锐武士头目门感觉到的却是心惊胆颤。
原本众人的计划是:将那些并不太强的普通喽喽们集中在如同大营一般的营地防御。以五千人左右的兵力就是守卫方圆两里的大营也应该足够了。而且还叮嘱留下的人夜间的时候在距离大营百步以内布下比较精锐暗哨。然后等到那些人白天攻城的时候,武士们在黄昏的时候将展开猛烈的侧后袭击。
可是却没有想到那些人的攻击手段完全超过自己的预料,在距离大营百步以内的暗哨完全没有反应的时候,随着猛烈的爆炸声那如同冰雹一般的铅弹和石块就从各个方向上袭击来,彻底的破坏了整个岛上据点的防御体系。还没有战国时代不少征伐作战的对马岛上也根本没有后来那种比较像样和坚固一点儿的据点,就在这种一边倒的爆破攻击中就被打的崩溃。
还有冒死逃亡出来的手下说道:那些人还有一种非常厉害的火器,完全不同于在大陆上见到过的那些明军手炮。似乎是一种二人抬或单人抬的“大筒”发射的时候如同风暴一般的数步以内都根本无法躲避。就是这样,整个留守的五千岛上的力量才这样轻而易举的在一夜之内就一边倒的覆灭了。
直到这个时候,早田右卫门才终于明白这么区区一股传说中不过一两千人的队伍究竟是靠什么手段才能战胜中土大陆上数万规模的经制之师。
“除了大筒和爆破攻击之外,他们的近战本事怎么样?”早田右卫门终究还是不死心,仍然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原因也很简单:遭遇了这么大的失败,如果没有像样的缴获和贡献,平户藩是一定不会饶恕自己的。
“近战本事。。。近战本事似乎不怎么样,那些人似乎完全是靠着铳炮的犀利。我在土围的时候就遇到了十几名手持大筒还有短矛的人,他们见到黑夜里冲杀出来的我似乎十分畏惧夜战,在打完了手中的弹药而没有命中的情况下纷纷逃散开来,也就是这样才能让我这个幸存下来而且还有盾甲护身的的人能够最终突围出来。。。”
听到这样的话,包括早田右卫门在内的不少人感觉到的绝望才减少了不少。尤其想到自己在中土大陆沿海一带活动的时候,很少碰到过武艺和勇气俱佳的人,更是确信:这股中土上的强手就是依靠的奇巧器具上的优势,而勇气并不怎么样。如果是这样,那倒还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当然,这些年来在中国之地的斗智斗勇还有丰富的实战还是让早田右卫门养成了凡事谨慎的习惯,遇到这种传说中的强手的时候就更不是不敢掉以轻心,就对众人说道:“诸君外出查探的时候小心一些,不要轻举妄动暴露了我们的位置。我想,这些人的实力,至少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在白天,那是我们不能轻易招惹的。但是他们的人手似乎有些少。如果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捞一票而是打算搜山的话,我想我们还是会有机会的。。。如果他们就这样打算撤退,我们修就主动点燃火堆,这种强手如果实在不犯错误,那我们也只能另寻机会了。。。”
张小磊当然没有打算捞一票就走,尤其是这点儿收入似乎远远不及自己的期望的情况下。可是让早田右卫门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的张小磊竟然做出了一个十分猖狂的决定:在本就只有六百左右兵力的情况下,竟然伴随着五艘船分成五路展开行动,从各个方向上一边放火烧山一边翻山越岭沿着上风扫荡而来。
对马岛说小不小,可是说大也算不上很大,排除很多险峻而根本不能集中兵力的地方,可以埋伏数百上千人的地方是经不起这样分兵搜查扫荡的。
对于这种托大的行为,相比之下最为老成一些的张诚也仅仅是稍稍犹豫了一下。当然,这个前提是这个冬天很多张小磊设计制造出来的新式火器已经在很多人面前进行过演练测试。当初同大周军队交锋的时候,仅仅依靠杠杆强弩,终究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空子和钻,而队伍相比真正意义上的精兵精锐那脆弱的近战能力始终是张小磊的一块心病。在拥有了远非过去可以并论的资源之后,经过对比分析和以前作战时的不少经验,生产出了二百多具战斗全重和苏联郭留诺夫重机枪差不多规格的“无后坐力霰弹炮”。通常四个人一个炮组,两名炮手及两名弹药手,还配备有盾牌,最大限度的可以做到相互监督依靠减少战场心理压力。排除轮架之外的发射炮筒大概二十五千克左右的规格,却还是按照钢膛青铜的原则精心打造,几乎花费了这一个冬天以来所获得的绝大多数铁匠和铜匠方面的资源了。在不计较持续寿命开炮的时候,几乎可以把十三两半左右大概五百克重左右的整装霰弹发射出去。这样几乎是一号规格的霰弹直接就可以打出接近黑火药极限速度的一百枚左右一钱重,大概三点七八克左右的铅弹。每一发一钱弹丸在一定距离之外仍然可以保持有两三百焦耳的能量。
经过实际测试,这种规格的弹丸就可以威胁这个时代除了少数铁甲之外绝大多数中型防护了。几乎就是按照崇明岛上那股倭寇们的大凯防护能力定制的。至于如果对方的防护水平超过这个程度怎么办?在发射的时候还可以将一钱左右的弹丸和小型霰弹混合起来,省掉专门定装弹药套筒的重量。直接打出十五发大一点儿的二十克上下标准轻霰弹和五十五发左右的一铅轻霰弹。这样,就算对手的防护水平因为种种特殊的准备和意外升级到十六世纪战国时代精锐的水平也能形成很大的威慑了。一个临时连队里十二个无后座力轻霰弹炮充分展开火力的时候,几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展开七次射击,打出数千到上万发比较有威力的霰弹形成密集的火力以震慑住冲击到中近距离上的敌群。
这种火器在结合配到连群一级的野战炮、还有几乎装备到每个人的那些可以喷火的短矛,再加上整个连群大大改善的防护装具。让张小磊拥有了仅仅靠百余人独立行动,就算在不是很有利的地形上遇到大股伏兵也不畏惧的勇气。
明初第一豪强 第90章 散兵来袭
早田右卫门也没有想到这些人如此的大胆,本就不多的数百人竟然也敢分散成多股展开行动。
“这是打算自寻绝路了,敌人这么给面子,我们也不用客气!”一名武士头目跃跃欲试的说道。
“是啊,也许他们是在以为欲擒故纵,那是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勇武。除非这些人每一个士兵全都有当年楠木正成或者早田君的武艺。。。”
“就是像早田君这样的人,也不会不在不携带大弓和野太刀的情况下出战的,用那些短矛和火器,战斗力也不能充分发挥”
早田右卫门虽然在多年的海盗生涯中养成了比较谨慎的习惯,但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果断的人,当然没有放弃出击的打算,而是询问道:“诸位打算先打哪一股呢?不妨说说看?”
这种询问也是一种习惯,目的当然是在过去养成的有责任共同分担的约定,尽量避免错误的决定给首脑带来的权威损害。
“前面负责查探的人刚刚回报,最近的一股就在距离我们正北偏东方向上大概三百步约町左右的距离上,这不仅是最近的一股,同时也位于五支队伍的中央。。。”
就在这时,似乎有炮声从早田右卫门等人的西北面响起,紧接着五支队伍也都各有炮声响起,亲自登上山丘的天然有着不少的问题。三百名武士弓手接连不断射出去的三千支大箭最终仅仅只有两支大箭命中了目标,直接就将中箭的两名张小磊手下的亲兵砸倒在地。虽然没有多少箭支成功命中目标,却让一百多人的队伍因为躲避箭雨而让那原本单薄的单排阵变得更加散乱了。
那带有异域口音的喊杀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如同恶鬼一般大凯的精锐武士们似乎完全不在乎体力消耗一般的冲下了丘陵从各个方向上围攻过来。
早田右卫门对这支队伍在火器上的犀利和近战上的短处早就有所耳闻。因此进攻的队形谈不上多么密集,几乎是以平时作战时想像不到的散阵来进行冲击的,人与人的间距足有一丈之远,而且纵深也仅仅是三五排左右的规模,还延绵十来丈远的距离。似乎让人感觉到这根本不是冷兵器时代的进攻队形,而是十九世纪晚期的某种散兵线战斗队形一般。甚至有可能放到二十世纪一些训练不足的队伍那里也不算落伍。
正是知道对手火器上的强大、自身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并考虑对方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近战白兵兵器,早田右卫门在选择了这样一种十分具有针对性的突击。
明初第一豪强 第91章 古代极限近战火力
在明初沿海的不少侵袭活动中,很多精锐武士们也都见识过一些早期的火器。因此也想好了如何应付这种威胁的办法,冲在前面两排的人不仅身着大凯,还专门准备了厚重的盾牌。也就是这个时候体质身高还不算太差的倭人才有能力在这么重装的情况下冲锋。在包括早田右卫门在内的很多对马岛倭寇头目来看,这样的阵势和准备、这种地形与局面,就算对面的火器再为犀利也根本无济于事了。几乎是个必亡的事情。
唯一让多少有些临阵经验的人感觉到不安的,是在己方占有这么大优势的埋伏和突袭之中,似乎那单薄而不堪一击的对手们却几乎没有什么慌乱,似乎对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付绝对优势兵力的突袭很有信心似的。
不少持有大弓大箭的武士们这个时候其实也跟着一同冲锋了。目的也很明确:在三分之一町也就是三四十米的距离上放箭绝对能够立竿见影的起到压制效果。尤其是三倍的投射力量加数倍的近战兵,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不胜之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