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明初第一豪强 第95章 直白的浮财
连成一片的喊杀声还有从山丘的两侧闪现出来的敌影似乎就如同某种信号一般,让早就填装好了针对步兵重霰弹弹药的十二门火炮立即就展开了猛烈的轰击。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轰击的精度减少误伤的可能。使用的霰弹主要以二三十克的轻霰弹为主。就算是有个别霰弹误中己方人员,按照曾经有过的铠甲测试也不会给身背不少火器、并拥有精钢铠甲的人以太过严重的杀伤。可是对于那些只有水平并不是很高的鳞甲大铠的大多数可能的对手,却有几乎造成立竿见影的杀伤。
几乎短短不到一分钟内的三轮速射的轰击之下,上万枚发射出去的轻霰弹至少打倒了上百名从两侧冲过来的对手。不过这似乎并没有让那些疯狂的对手们丧失决胜的勇气。
就在近距离上,四十多个无后座力霰弹炮组乃至二百名运用便携无后座力霰弹炮的士兵开始展开了让这个时代的几乎所有潜在的大军都会展开畏惧的火力。
伴随着连绵不断的白烟,猛烈的弹雨一团团的喷射了出来。无后座力抬炮和火器手们每一轮袭击都能够将近万枚破有威力霰弹瞄准逼近过来的敌群喷射出去。出了少数头目比较精良的盾甲,大多数普通武士身上的护具在三四十步内都无法应对这种有效的轰击,接连不断逼近到近前叫喊着的平户岛倭寇们在这猛烈的火力之下被打倒在地。
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上千具尸体密密麻麻的留在了连绵半里左右的海岸阵线的边缘上,终于让后面的平户岛倭寇感觉到了巨大的危险,没有人敢于再逼近向前了。
很显然:在更有利于发挥火力的海滩,这平户岛上的倭寇精锐们虽然兵力更多,可是心理优势却大打折扣起来,没有多少人再敢用自己的姓名去赌对手的火力会不会耗尽了。
就在此时,船上的二十门火炮再一次打出了猛烈的轻霰弹火力,接连不断成片的让数以百计徘徊不前的人被扫倒在地。
按照正常的逻辑,在这个时候应该果断的发起步兵反击,彻底的扫荡和全歼对手才符合一股能够以少胜多令人畏惧的强军应有的作风。
然而张小磊却明白,自己手下的这些队伍同历史上那些可以数百胜几千甚至几万的“古代精锐”根本就不是一种性质。最为短板的就是近战肉搏了。哪怕对方在火力之下似乎有崩溃的状态,张小磊也不愿意用自己乃至自己手下这最为关键的数百人去冒险。
反扑的冲动也仅仅是偶然一瞬,随后还是继续让火炮上岸,在自己的亲自指挥之下以重霰弹曲射的方式从分开的两个方向上包夹轰击山堡的后山,同时继续展开猛烈的火力袭击像那本就已经残破不堪的山堡继续轰击。
当张小磊从船上的留守队伍中选择了二百名质量不是太高的寻常船工和新兵在武装之下向山堡的方向上攀登而去的时候,几乎没有遭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了。因为整个堡垒在残破不堪的情况下很多地方都暴露出来,已经很难在安全的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展开防守作战。如雨一般的炮火弹幕随时有可能从各个方向上钻进堡垒之中。
在从各个方向上分散爬上山坡的人逼近到距离山城城堡十丈左右距离的时候,终究还是遭受到了一些零星的抵抗。依靠十分有利的地利,偶尔露出头来在很近的距离上抛出石块和铅弹的守军也给那并不算多么精锐的登山部队带来了很大威慑。
然而在这个时候,早就有所准备的爆破队根了上来,多个人为一组一起合作。接连不断的用长达百尺的竹竿退到距离山城城堡很近的距离上直接当做爆破筒利用火绳杠杆扳机连线来引爆。
百尺竿头顶端不过两三斤重的黑火药炸雷威力同真正意义上的爆破筒明显不能相提并论,杀伤范围不过方圆一两丈而已,甚至对于那并不算有多粗的竹竿顶端都只能一次攻击毁不过几尺的竿头。可即便是如此,也宣告了依托掩蔽物的守军已经根本不在是安全的了,地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大打折扣。正因为黑火药炸雷的威力不是很大,这些百尺爆破杆还可以重复利用,连绵不断的用蚕丝线把的后续的炸雷拉上去引爆。
十几支专门的爆破攻击队上百枚炸雷直接在城堡的缺口处展开的爆破攻击杀伤数以百计的守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逼近到了城堡的脚下。
张小磊当然没有打算让自己这些“技术型”的队伍直接进城堡冒险,而是直接用准备好的毒烟燃烧物利用海面上吹来的风向展开毒烟攻击,最大限度的迫使里面的人放弃抵抗。
虽然应对这种手段只要想的到的话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可是很长时间没有被人攻破山堡的平户家根本没有想到过竟然有人能轰开那坚固的外壁,很多对烟雾的防护手段都是在已知的窗口附近乃至堡顶的位置上的,根本没有想到竟然有对手能够直接在整个山堡的下盘直接打开缺口进行攻击。
就这样,原本应该能够抵御几万大军的围攻,甚至根本不可能被传统冷兵器时代的技术手段攻破的平户堡,就这样在独特的技战术下被攻破了。从头到位仅仅依靠巨大的地利优势给进攻的张小磊所率领的队伍造成五个人的战死,总共包括轻伤在内不过二十人左右死伤,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逼近山堡的近距离攻坚的过程中。
让张小磊多少有些郁闷的是:被俘的人大多是一些住在堡里的妇女和孩子,堡中的守军不是在之前的抵抗中战死就是选择了自杀。让人不由的钦佩这些强悍的对手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巨大的难题:怎么“拷饷”挖地财?
负责在堡内志愿查探的几名重赏之下的新兵少年终于在这已经有些残破的平户堡有了一些发现,原来:这日本大户根本就没有什么“地财”的概念。因为不认为有人能够攻破这么先要的山堡,大量的财富竟然是在并不算有多隐蔽的仓库内大摇大摆的存放着。。。
明初第一豪强 第96章 志向
“乖乖,不算器具仅仅金银就有这么多?”就连张小磊身边的张勇都有些震惊了。
“是啊,瞧瞧人家这信心、这坦然,真是比我见过的土财强太多了。。。”张诚笑道。
张小磊见状有些担心自己的这些手下在这么大规模的财富面前出了状况,思索片刻就郑重的对身边的人说道:“金银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就好比当年的军队曾经试过斩首一级赏钱三百贯,但是远远不如赏赐三十亩良田的吸引力大。因为良田能够年年收取财富。可是如果大量的银钱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消费,那物价就会如同灾年一样噌噌上涨,金银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想一个稳妥的办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白银的效力才行。其实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即便是折合几百万贯的财富也算不得什么。听说一座像样的皇宫,每年的花费都在几百万贯的规模,我们得让这些金银变成可靠的土地和人力,而且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这样才可以让钱边人、人生钱。。。”
张诚在张小磊身边不少时间,自然知道最近这一年多时间以来,这位少主还算是个好说话并且脾气不大的人,因此也没有忌讳讲讲自己的心理话,因此就笑道:“少主还是有些太过温良谨慎了。以如今咱们的实力,我看争夺天下已经完全可以了。就算不行,我们裹挟一些国内的百姓去东瀛、朝鲜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现在是不是要趁机东渡。。。”
在张小磊冷冷的目光中,张诚很合适的停止了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小磊也不讳言自己的部分顾虑,问道:“从对马岛到平户岛,东瀛人对待习武和作战的态度你们也已经看到过了。而且他们内部的这些卫生、陈设、文化你们也看到过了。你们觉得,东瀛人同我们中原人有什么不同?”
张诚张勇等人其实以前是听到过张小磊闲谈的时候的一些说法的,当然这个时候也很自觉的不敢当成自己之功:“少主说过:东瀛人善于学习,而且做事认真。当然这是以阶层固化和安于本分为代价。。。”
张小磊没有拐太大弯子,而是直言道:“我曾经对你们也说过:我鄙视过国内那些官营军工单位,说他们是近亲繁殖、混事活着、在各种等级乃至不把工匠当人的旧机制下,在千百年来世俗风气的影响下,根本就不会热爱军事和爱好军事。或者说:全世界绝大部分军人或相关工匠根本不可能是干一行爱一行,都没有我这个军迷更真正的爱好军事。这种情况下,也根本生产不出同我们一样水准的火器或火药。或者说:即便花费巨大的代价改变很多东西,那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改变的。”
“对啊,这正是我们张家足以自豪之处。。。”张勇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张诚这时候也明白张小磊要说的话了。
“可是你看看这些东瀛武士们的精神面貌和对待很多事情上的态度。还有他们的工匠关系,我们俘虏的那些需要严刑才与偶尔几人向我们妥协的事实?就算是没有任何缴获,我也觉得不应该对他们有太多影响才是。我们现在的家底还很薄,不应该在太早的时候惊醒不该惊醒的人。而且刚才的攻坚战你们也看到了,如果他们也学会了黑火药,仅仅这一项,就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风险?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何防备我们的攻坚,有能有少种方法?”
张小磊身边的诸人当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日本虽然拥有不少硫磺产地,但硝石匮乏也不懂得如何生物制硝的办法,火药武器甚至比大周军队中还更为寒假。因此听到张小磊这话也不由得深思起来。
张小磊趁热打铁的说道:“现在虽然是春季,台风或海上的风暴危险最小,风向不定对我们影响不大,但多年前元军征讨日本的教训还是要记住。。。”
这样的话明显起了更大的效果,在张小磊决定尽快回师的事情上也就没有人有太大的意见了。尤其是清点缴获物资的人也大致估算出了这一次的收获。
“多少要花费一些功夫出手的器物不算,这一次连同对马岛上的那点儿财货,一共是银七十二万两,黄金三万五千两。。。仅仅这些就价值百万两银子。差不多折合内地四百万贯的价值了。。。”在张小磊不远处亲自负责这件事的赵管家也有些兴奋的说道。
张小磊并没有多么兴奋,因为在自己的心里似乎觉得这点儿财富似乎还是有些不够,至少要精打细算不能再大手大脚才能物尽其用。比如百万两银子大概可以购买到四百万石左右的粮食、按照做为劳役用途的厢军的成本大概是十三万劳动年,十分勉强的能够开垦与建设出几十万人口的田地还有所需要的堤坝等相关建设成本。劳动工具还有稻种方面恐怕还是要亏钱不少财富,不过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解决,以自己现在的武力,随便敲打敲打松江一带的大户们或许就能解决?
这么一细算下来,张小磊也终于感觉到“精兵”的盈利能力和好处。自己手下这千把人的队伍虽说投入巨资武装到了牙齿,很多装具弹药还都是精益求精的要求,林林总总花费没有折合十万贯也差不多少了。可是总的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至少:自己不需要考虑养活多少脱产的炮灰大军了。哪怕是大周军队或两宋正规军那种质量,五万人再怎么省一年也要吃掉一两百万贯,完全会给自己的殖民屯垦盈利空间大打折扣。
“勉勉强强还是接近我们彻底开发全岛的需要吧!不过,我们如何用这些银钱招募人手可是一门学问,大家可要多想想看。。。”
其实按照张小磊的远大志向,可不仅仅是要做一个拥有几十万寻常佃农岛主豪强。而是要建设一番“未有之伟业”,用于开荒的佃农和自己真正需要的可塑造之才,似乎之间还有不小的差异。
明初第一豪强 第97章 防微杜渐
从对马岛到平户岛的攻略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仅仅持续了不过数天队伍就返航了。所有的这一切庆尚道的高丽官员们并没有亲见,没有多少人相信仅仅这么几天的时间这么点儿的人就能拿下哪怕对马岛上的强寇这一股力量。更多的人不过是估计恐怕见到那岛上的倭寇太过势大就交了什么保护费,才有可能这样完好无损的出来。
当然,还是有个别多少有些脑子和经验的高丽官员看出了门道:很显然,同去的时候相比,这五艘船几乎每一艘似乎吃水都变的深了一些,像是满载而归一样。
“难道这些人是去对马岛上做卖买去了?”
“不对啊?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海南边儿那股强寇会同中土来的船干这种买卖。。。”
张小磊所率领的船队为了绝对的稳妥起见还是没有在归来的时候停靠请庆尚道或全罗道任何港口,仅仅是借助海岸以保证不迷失方向罢了。
直到十多天之后,陆续有一些对马岛及平户岛上的残兵败将逃窜高丽南部,不少人出现了被俘之后才有人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岛上发生的实情。这也让在高丽南部诸道那里留下来了不少震惊。
然而此时的张小磊所率领的船队早已在崇明岛早就有所准备的港口上岸了。一箱箱的金银财物也让留守的很多人都有些兴奋起来。毕竟之前获得的很多人力和物资算起来也折合百万贯左右的价值,可是仍然是同这足足折合百万两价值的直接可以做为硬通货的财物没有可比性。
早就明白张小磊打算用这些钱财去什么的赵管家带着不少人刚刚发布出招工的消息之后不久,出乎张小磊意料的是就算是临近春节的时候,从松江乃至周边各地都有不少的人蜂拥而至。
因为在这个时候,张小磊有一个方面的癖好早就已经伴随着自身名声的扩大在很多地方传开了,那就是“大手大脚”,即便是请人干一天的粗活短工都能挣几百文钱,不知几倍于寻常差事或劳役,而且似乎在过程中赏罚公平,从来没有给垃圾饭食或者把人往死里用的情况。
如果仅仅是多少有一些风声这样传开,在这民智发达的江东一带肯定有不少人会认为是什么骗局或者保有怀疑态度,可是之前的一个冬天的时间里来岛上做工的人不少,这种事情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
面对这种情况,就是张小磊也有些发愁。如果按照每天几百钱的标准大手大脚,恐怕十万人一个季度就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财富全都吃空,无奈之下也只好降低标准到每天工钱70文钱,这样算下来一个工作年大概在过去两宋时期厢军标准的三十贯左右。
在得到张小磊重新调整日工工钱之后虽然也有部分本就不打算好好劳动,而是按照投机的很多人多少有些扫兴的离开,还有一些人多少有点儿怀疑在这种日工工钱大幅度降低之后随后的日子里工钱还会不会按时发放。数以万计的人转眼间就减少了不少。毕竟:即便是大争之世,比较富裕的江东一带也不是贫困的北方,并不是有饭吃就一定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
赵管家见到不少自己好不容易动员请来的人离开了很多就出注意道:“我们不妨暂时先出售一些岛上的土地,并以地权为引诱。这其实不是太大问题,怎样合理赖账其实有很多办法的。。。”在这样说的时候赵管家看张小磊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对,就知道自己有些多嘴了,没有再说下去。
张小磊也知道自己的一些亲信打的是什么主意:“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以为我们现在的武力已经足够了。我对这些人的需求仅仅是奶牛而已,可是我可不这样看。既然要在这一带长久的经营,而不是捞一票就走,那么非但不能有这样或那样失信的行为,反而要在很多方面做出表率和楷模才行,怎么能打这样的主意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不把下层当人的习惯,我很难相信的以后有人会真的认真对待为我们服务的工匠,甚至连我们吃饭的家伙也要捞一笔。所以,这种想法和苗头一开始就不能有。”
在张小磊说前面的那些话的时候,赵管家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后面的那些话,明显就是张小磊在进行一些原则性的摊牌了。
当然,每天七十钱的工钱就算是在此时的松江一带也至少折算五六斤的米价,如果按照日结还多少算是有一定吸引力了。因此留下来打算帮忙垦荒的人也有不少。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这种待遇并没有多少人觉得太好。可是发现这每天七十文钱左右的工钱竟然不包括饭费,住的地方也还算可以。平均每天干活的时间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四个半时辰左右,还没有太多的任务苛求,而是多劳多得并且认真评价每个人工分的情况下。很多人原本的失望也就消失了不少。
仅仅是这饭费一项,实际上就等于至少多了二十文左右的工钱。每个月九十文左右的工钱,几乎是在这东南一带城镇里有一些手艺的工匠们才能挣到的钱了。
只是张小磊最终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巡查的时候,发现的负责这些工地人们饭碗中似乎米虫出现的频率多了一些?做工的人对此自然毫不在意。其在二三线地方长大,也有过一些幼年记忆的张小磊自然也知道:米里有一些米虫不要说是在旧时,就算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寻常百姓家中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反而被看做粮食没有真正变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离自己的要求毫无疑问是有了一些出入了。对此,张小磊也毫不客气的展开了调查。虽然这在此时的人们看来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离自己的严格要求有一定出入,这就是一种十分不好的苗头。而自己也不能够等到这种苗头发展的影响太大的时候才去处理。
明初第一豪强 第99章 独特要求
“床弩对付那些无用。开炮!快开炮!”城头上的几名军官在观望到远处逼近过来的耧车
接连不断的炮弹从应天府高耸的城头上喷吐出来。经过多个月的较量,对火器开始有了一定积累的应天府守军终于开始试制出了青铜重炮出来。因为一些败退会来的大周精兵曾经在近距离上见过张小磊等人野战炮的大致形状。因此虽然之前没有什么技术积累。造出来的火炮精良程度却还要超过北明不少。可以用千斤重左右的身管把九斤弹重的炮弹发射到一千五六百米之远的距离。这个效率虽然距离此时张小磊等人的火炮水平单位重量的能量效率没有十倍也有七八倍,却也已经是接近十六世纪末明朝晚期时候的英国人才会有的水准了。要知道明末所谓的“射程十几里红夷大炮”英国原版15磅野战长炮的水准也就是用一千七百多公斤的身管重量达到三十几万焦耳的能量。大概每公斤二百焦耳左右的水平。
当然,晚明时候的东西方已经学会了颗粒化的黑火药,比配也有点儿门道了。此时的大周只见过张小磊等人所用的火炮形制还有发射出来的炮弹,可没有见过火药的配方是什么样儿的。火药水平比明初并没有质的进步。依靠发达的手工工匠赶制出的上百门千斤火炮布置城头的各个方向,当敌军逼近过来的时候就集中过来开火,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这种千斤火炮发射出来的九斤弹虽然只有三四里远的射程,堪比规格最高级别床弩差不多的初速,动能动量可要比规格最高级别的床弩还要大不小了。至少左右二十门轮流填装弹药的火炮接连不断的开火轰击之下。逼近城头的攻城车往往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就在猛烈的轰击之下遭到损毁。就算是偶尔有精锐携带着沉重的盾牌,往往也抵御不住这些千斤火炮发射的那些模拟张小磊等人所用野战炮规格的重霰弹。
北明军队当中在城头之外当然也部署有不少的火炮。这几个月以来也学会了大周军队对付张小磊所率领的独特对手时所用的滚石盾阵,并依托这些滚石盾阵接连不断的把炮弹接二连三的发射出去,甚至也学会了使用重霰弹。
可是尽管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之下此时的双方火器已经进步了很多,在很近的距离上攻击楼车攻城车的效率是一会事。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外想要有效杀伤城头上的敌兵完全是另一回事。不要说什么自由落体工事和基本气动常识,弹药合口概念乃至弹丸标准化概念都没有的情况下,在二百步外的群体覆盖效果都很差。发射的霰弹大部分都能被守军用各种手段防护,而真正有威胁力的重弹对人员的杀伤效率却并不怎么高。
好在城头上守军刚刚制出来的那些千斤火炮貌似寿命似乎很有问题。连续摧毁了二十几部楼车付出了几千人的死伤之后,终于还是在短时间内耗尽了身管寿命。接连几次发生的惊天动地的爆炸让守军不敢再继续开火了。
终于有逼近城头的攻城车源源不断的在沉重的防护之下攻击到了城头之上。射来的已经不在是那几乎没有办法抵挡的重弹,而是一些威力还在能够想办法对付的床弩。
攻上城头的士兵们把多张铁盾堆在前排,如同扛扁担一般的顶着上百斤重的金属防具,终于能够抵御住对面的床弩车发射的那些如同短矛一般的重箭不断逼近向前,并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城头之上至少连绵几十丈左右的范围,几百名精锐似乎已经巩固的立在了城头之上,开始压制城墙内侧的守军。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这就已经意味着攻城的一方已经在城头站稳了脚跟。
然而就在此时,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的从城内大概百步以外的距离上响了起来。如同雨幕一般的弹丸覆盖了北明军队刚刚占领的城头。城头两侧早已准备好的守军也在杠杆强弩的掩护之下发起了反击。又是一次几乎一边倒的屠杀。
类似这样攻上城头却最终失败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没有哪一次像这一次失败一样令人绝望。因为过去的失败就算站不住脚,大部分精锐往往也能够在城下攻城部队的掩护下撤退出至少一小半来,从来没有如此在对方爆破攻击下损失殆尽的事情。何况这是消耗了不少重炮寿命乃至损失了不少攻城车才取得的突破。
朱元璋乃至身边的不少人都不想在战场上求助于人,可是之前的这次爆破攻击则让很多北明将领们感觉到恐惧,也不得不去找张小磊寻求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