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崇明岛上的一处会客厅内,张小磊第一次没有在有如同屏风一般墙壁的遮挡下见客。这也让听到过不少传闻的北明来使觉得有门。同时,前来的人也明白张小磊的脾气秉性,提出求情的时候也十分开门见山。
张小磊也并没有拿架子,因为仔细想来没有必要。自己如今的实力就算无所畏惧,可在拥有大半壁江山北明眼中未必是如此。摆谱很可能无助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金银,其实我这儿已经并不算是太缺了。尤其松江的不少富户们交了不少保护费的情况下。”张小磊很坦然的说道。
“那阁下想要什么?实不相瞒,不仅仅是金银财宝。女人我也准备了不少。她们都是来自西域的胡姬,资色可绝不是中土之地的绝大多数人可以相提并论的哦?去了西域才知道,那里美女的比例同内地的山沟里的那些人相比。。。”经验丰富的那名中年北明使者也听闻过张小磊过往的一些事迹,加上少年必然好色的本性,就笑着说道。
张小磊听到这里似乎也多少有了些兴趣,本来打算抖个圈子,不过最后还是直言道:“胡姬么?我看算了。别的不说,语言沟通就是个大问题。而且我觉得女人一旦上了岁数,心思就变得复杂、不好管了。这样吧:燕赵一带口音能够跟我家接近的女童、垂髫左右年纪的先来万余人吧,最好在性格上也是稍好一点儿的。男童往往教导比较困难,但是要是能够听话动事,在同龄人面前也都比较安静内向没有相互欺扰的,再来个四五千人也可以。如果这个条件能够满足,人也都没问题,那我当然就可以考虑帮忙。毕竟:同应天府相比,我觉得你们还是能够打交道能够讲信义的人。当然了:这些孩子牵绊越少越好。我可不想以后出了问题惹出什么麻烦事儿来。。。”





明初第一豪强 第100章 两边吃
朱元璋所派遣而来的使者听到张小磊的这种要求,心中不由的摇头,因为担心自己在这种变态面前的人身安全问题也不敢发作,但对自己主公比较了解的这位使者并不看好朱元璋会答应这种要求。因为此时的北明俨然以天下正统自居,并不视自身为不择手段的地方军头,也就根本不会做出这样有损政权威望的事情。
不过就在这位使者刚刚离开大门的时候,却看见远处有另外一行人赶来。虽然身着便装,但一看张小磊等人前去负责的人的规格待遇,就知道这位肯定也是一位使者。这就让刚刚前来的人有些不解了:难道说除了自己这一行意外主公还安排了其他的人?
对此,张小磊完全并不忌讳的差人笑着告诫道:“这是大周那边儿的来使,不久前来信请求我们出兵抗明。不过你放心,我我们不过是安慰和欺瞒一下那些人罢了。不论他们姿态多低,或者不论打赢我们的什么条件。我们都会假装收礼,但实战中还是会帮助大明的。哪怕双方都送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也一样。当然了,如果这一次你们让我们失望了,双方的条件实在差距太大。就算我家主公愿意站在大明那边儿,也得顾虑下面人的意见不是。。。”
“哼!”这个时候来使终究不再掩饰对张小磊等人的厌恶之情,心中也不由的奇怪:这么个变态怎么就能有今天的地位?
朱元璋等人得到消息后眉头不展。小时的自己就见过不少卖儿卖女之类的事情,因此听到张小磊的这种要求,下意识的就要拒绝。自己可以拿的出哪怕几十万斤火药甚至几百万两银子,但是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去做,一定会对整个政权的合法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只是当朱元璋听道张小磊明目张胆的威胁的时候,多少还算是有一点儿顾虑。
朱元璋没有去问自己的一些亲信还有武将,而是找到了刘基郑重的询问。因为他知道刘伯温在权衡利害与分析事理方面很大程度上还要在很多统兵的人物之上:“那个贼人索要一万童女,五千童男,他究竟是想要干什么?你觉得,这伙人能当几万兵?哦,就以大周寻常堪战主力来说。我们应该不应该让他清醒点儿?”
对此刘伯温却没有讳言:“鄙人曾经听说过不少荒淫无道之辈,有爱好女色的,也有爱好南风的。甚至有恋童的。可是同时要这么多的童男童女,几乎没有成人甚至大一点儿孩子的要求。这是蓄奴之道。我想那人应该不至于在还没有天下的时候就如此荒淫。他提出这种要求应该是急于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亲信。说不定还有一些好高骛远的想法,想搞个人间桃花源什么的意思。如果是这样,我想办法还是有的,无非就是讨价还价。比如:五千童女,三千童男。。。”
“不行,影响是一样的。。。”朱元璋听道这话就摇头道。
刘基当然是个思想比较活的人,就说道:“不是让我们自己去做这种事情,我们可以让一些人牙子来做这些事情,我们暗中出钱,可以有更多的商量和补偿,手段也更温和一些。当然,这些人需要那伙人自己来取。我们还要装模作样的捕盗捉贼,顺便试探试探那些人真正的实力。。。”
“这。。。这还是不行。。。我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就这样。。。”朱元璋能有如今的地位自然不是什么大善人,但还是觉得这件事如果泄漏,哪怕是只存留于野史,都会是自己的一大污点。
此时的刘基才郑重的说道:“我观此人的行事,大多是凭借器利,并不是一个多么成熟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同我们翻脸而战在大周那边儿,对我们是很不利的。我专门搜集过有关太湖湖边之战的一些情况。真的是十分令人震惊。他们的正面作战能力或许仅仅不过勉强抵御几万到十万的主力集团罢了。可是主公当知这样强大的力量如果仅仅集中于千把人的手中,机动灵活行踪诡秘是有多么的可怕。那人的嚣张,也绝对不是虚张声势。”
朱元璋权衡再三,终究还是觉得上万名童男童女之类的事太过巨大,因此就吩咐再次去谈判的人能砍多少就砍多少,不超过原来半数是底线。
大周方面前来的使者当然既不是有人冒充也不是张小磊故弄玄虚。而是在应天府方面打退明军一次进攻之后冒死突围出来的一部分人前来向张小磊等人求援。在朱元璋刘基等人的眼中,对张小磊等人的实力就算有不算低的评估,也是雾里看花。可是经过几次教训的大周军届,对这活如同神仙一般的人物有多大能耐可是认的很清。因此,前来联络的人态度也更为恭敬。
见到大周方面的来使是这种态度,张小磊也就不好意思的再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狮子大开口了:“呵呵,我是个坦诚的人,什么弯弯绕也不会。因此一些事情和目的就对你们交浅言深的直说了吧:我要在这方圆几十里的岛上建立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之地,需要一些自幼没有受过太多世俗思想污染的童男童女,前者五千,后者一万。口音最好不要太杂。就算不会说我们家乡话,起码也应该是懂得应天官话,你看如何啊?哦,我要给这些人充足的教育,就算自己做主,人手也着实有些不太够。你看能不能这样?再找五百名起码能够识字,也还算知书达理识时务的女性过来做为帮忙教书的帮手?其他的嘛,我一时也想不起来,都在这上面了。有什么意见?你们看着办吧。。。”说着,张小磊笑着命人将一份清单送到了来使的手上:大多是造纸刊印与文具方面的工匠,看着架势似乎是要将整个苏州府乃至应天府内的相关人才洗劫个七七八八的样子?不过有关铁器与火药乃至弩匠木工等方面的人才倒是没有多要。这多少还让前来的大周来使心中稍稍安定下来不少。




明初第一豪强 第101章 “姚雪垠”的启示
从其他地区增援过来的大周精锐越来越多,但北明军队有相当水平的新训部队也投入到了应天一带的战场上。以仿制的杠杆强弩配合火炮,并且学习传闻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爆破夜袭”,重新赢得了对大周军队的优势,重新完成了对应天府的合围。这个时候,大量的粮食和兵力重新增援到应天府内。整个城池的守军兵力重新达到了二十万以上。因为火炮和弹药占用了不少后勤资源的缘故,进攻的北明军队不计往返后勤人员也仅仅维持在四十万左右的兵力上下。
在居民点和耕地很大程度上已经分散化的此时,维持这么庞大的主战野战兵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大运河维持的水运之变才得意展开。
虽然被围城,但通过之前的几次较量,城内的守军已经多了不少底气。这并不是什么孤城小城身限敌后。双方的野战力量差距并不是很悬殊。防守的一方拥有的主动权太多了。
应天府几十里城头似乎形成一道不论什么时候都很坚固的防线,让北明上层仍然觉得一筹莫展。朱元璋最终还是决定在城外先休整一段时间,囤积了足够的火炮和弹药乃至攻城器具之后展开一次决定性的进攻。
战场相对平静的这段时间里,一本刘基推荐的小说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致,这小说似乎是杭州大周官方刊印的。历史上,用谣言抹黑对手的行为并不少见,但是专门出一本小说或演义来攻击对手可是古来未有的事。
小说的名字居然就叫《明史》,还有一本叫做《李自成》,作者的笔名也很独特,没有用这个居士那个生,直接用“姚雪垠”三个字,给人感觉是真名实姓发表一样。
“主公感觉这两本书如何?”一天,刘基见爱好学习、本不识字通过自学可以亲自批阅奏章的朱元璋看的津津有味,但还不得要领,就打算主动提点一下。
“还真像那么会事儿啊?只不过有的地方黑的过头了。藩王造反,古来没有成功的事儿啊。二十万经制之军在长城以内被三万游牧部落打败?前宋的时候好像也没这么丢人的仗。那些东北山林之人不过区区几万人马、真能入寇关内如无人之境?不过这倒不太离谱。。。”朱元璋听刘基这样问就笑道。
“主公看过署名姚雪垠的那本叫做《李自成》的小说没有?”刘基又别有深意的询问道。
朱元璋笑道:“看那本《明史》我还不能确定是不是他。但是这本《李自成》当中的写实风格,一看就是那位岛主的风格。其实说实话,古来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宋三朝。我北明如果也有接近三百年的寿命,那也应该还算知足了。生于起义、死于起义,那也算死得其所。”
“主公这样说,应该是没有读到这套书的末卷?那位岛主好像认为我朝还是如那两宋一般最终亡于外患。。。”
“嗯?”听到这里,朱元璋也饶有兴趣的让人拿来小说《李自成》据说是最吸引人的章节,李慧梅之死与三打开封。当朱元璋看到有关开封城之战很多惨烈的攻防战的时候,突然间意识到什么:“对啊!我们怎么没有想到?火药既然可以用来炸山采矿,那应该也可以用于攻城?队伍里还有多少火药,应该还有五十多万斤?”
“已经囤积了七十多万斤了。火器乃是我军立军之本。”
“那好,让负责堆土攻城与擅长地道开凿的头目们过来,看看这书中的法子具体怎么学,有没有用吧。。。”此时的朱元璋也多少有些兴奋的说道。
“那人的过分要求还用理么?”这时候胡大海有些不满的说道。
“战事结束之前,终归是有些不吉。如果攻城顺利,这件事可以先压一压。。。”
平静了多日的应天府城头下的战场上,隆隆的战鼓声又响了起来。数以万计招募而来的死士轮番背着沉重的铁盾、身披内套着防水皮衣的铁甲在成下火炮和强弩的掩护下组成了多道长龙,应天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同时展开几十道长龙作业。
比起当年刚刚出山商洛山不久就开始打开封的李自成,拥有大半壁江山的北明不论是死士这种宝贵的人才还是各种护具防具,都远非围点打援时期的李自成可以相提并论。城头上丢下的从简单的滚木擂石或是复杂的热油热粪,又或是以前根本没见过,学那本《李自成》中的守军做法才制造来的“万人敌”,给重装防护下的挖土者带来接连不断的死伤。还砸塌了不少掩护作业的“铁屋”。可是集半壁江山之力进攻而来的对手却完全可以承受看起来相当严重的死伤。
毕竟:谁都明白精锐才是一支军队的根本,只要不伤及根本,就是数万乃至十万人规模的死伤也根本算不了什么。同时在越来越有经验,打的也越来越准的炮手们的掩护下。守城作业的守军们也根本不可能如同守卫开封的那些豪强们一样仅仅用桌子上架床板就能形成有效防护。不断有人被重型臼炮发射的轻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的铅弹连同掩蔽用的木排一起砸死砸伤。南宋时候《守城录》当中的很多经验似乎也开始有些越来越不适用了。
爆破攻城是沃邦攻城法之前很多军队都曾经采用的方法,不知不觉间,在火器刚刚出现于战场不久的时候,攻守双方的水平也开始超越了历史上明末才有的层次。
巨大的爆炸声终于在应天府南城头的一处地方响了起来。付出了数千人的死伤代价之后。进攻的北明军队终于展开了第一次爆破试探。足够炸塌很多县城城墙的“棺材炮”似乎并没有在高达四五丈左右用砖石筑成的高大城头面前起到什么作用。但对守军心理上的威慑和震撼却是巨大的。
“怎么办!这样下去,恐怕城头终究要出麻烦啊。。。唉,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放弃应天府。。。”这时候的大周皇帝终于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底气十足了。甚至还有些后悔起来。
李伯升虽然打了败仗,但在此时依旧有些地位,因为在张小磊面前遭受到严重教训的他也最为重视钻研火器,过去几个月守城战中很多火器上的进步也都是李伯升亲自负责的。这时候的李自成也觉得自己重新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似乎胸有成竹的说道:“我或许有个法子,不过可能终究是要破费一些。。。”




明初第一豪强 第102章 决定干涉
北明军队对应天的围攻从冬季持续到了天佑六年早春,微微春雨的来临丝毫没有给攻城一方的士气带来多大损害。这时候北明军队里也不再搞什么“愚兵”,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次攻城战的意义非同小可。打赢了这一张,天下基本上就会鼎定,不会有什么大仗了。
新制出来的防护车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良,重达五六千斤上下,其中铁甲的重量就达到了四千斤上下。这样专门的防护车竟然一造就是近百辆,竟然能够在二十多处攻城地点上连成十丈左右的“铁长廊”。就算是一些城内大型配重投石机扔出来的重达几百斤铅弹甚至铁弹命中几次也砸不坏一辆。中李自成最终失利的办法,在应天府城下再次遇到了失利。归根结底,攻城的一方远非后来的李自成可以相提并论,但拥有长期积累和大量家底,兵力雄厚的应天府也不是明末那些土豪劣绅。
应天城头下的挫折让朱元璋等人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四十万野战力量和全国大部分精锐被牵制在城下,其实是很冒险的一个举动。如果到了多雨季节来临、弓弩不利、爆破不利的时候,战事毫无疑问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尤其是守军的兵力不俗,随时有可能趁围困应天的大军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展开决定性的反击。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才不得不考虑认真答复张小磊提出的要求,不过底线也基本守住:事情不能由北明方面完全负责。需要张小磊等人亲自派遣船只去接人。
张小磊对于这些事情也早就有所思考了,甚至差人来应天府前线查探过一二。只是最终在做决定的时候,还是稍微有些犹豫。不过很快还是下定了决心,决心的原因就在于自信。同时也认为一个大一统的政权,不可能比多政权竞争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更多的战斗力。这就好比临高启明中的元老们头疼大明不头疼满清一样。几百万平庸军队在防守中能给一万先进军队很大麻烦。而满人的几万精锐在一万先进军队面前就是一役打跨的结果。




明初第一豪强 第103章 光明之地
徐州城外运河岸边一处荒芜的村庄内,原本仅仅一百五十户人家七八百居民所住的地方拥挤进了数以千计的幼童。哭声和打骂声依旧时不时的传来,虽然这一路上大人们的打骂和管教乃至淘汰,已经让绝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没有人再敢怎样的任性。可是想到离别亲人和家乡乃至那未卜的前途,还是有很多孩子因为感觉到紧张和恐惧而哭了起来。人群拥挤的村庄里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厕所。一些堆放在墙边还算像样的马桶都已经是在特别的关照之下才配给的措施了。
或许是负责的人并不觉得有必要需要投入太多的人手来看押这些或许入蒙学年龄还不到的孩子们,管理一开始也是非常粗放的。除了必要的食水有人提着木桶前来之外,没有什么人在身边负责看押这些孩子们。毕竟相对那些不到七八岁年纪的孩子,就算是一人高的寻常土墙也几乎形同天堑了。
一开始的时候,在饥饿和利益的驱使下,出过不少次争饭抢饭,争水抢水的时候。可是粗放却不等于不严厉,当哪个房子里发生大规模的打架事情的时候,等待这些孩子们的就是被发现挑头的人直接被拉出来教训之后不知道拉到什么地方去了。如果没有被发现,那迎接孩子们的就是所有人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都没有饭吃。
在这样恐怖的管教和威慑之下,这些年纪并不算太大的孩子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公平的分饭以避免纠纷,当然毫无疑问。还是有些心思活、力气大、擅长争夺的孩子能有很大利益。
可后来前来巡视的人带走了不少那起色看起来完全不像挨过饿的孩子们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于做那出头鸟了。聪明人、调皮的人被淘汰了七七八八之后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比之前成色更为纯而又纯的老实孩子了。
对于这些事情,负责的看守村子的百来个大人虽然多少有些不耐烦,但也并没有太大的怨言。还有人多少有些兴奋的说道:“这一趟做的够本啊!真是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出这么多钱?仅仅是分到我们这些人手里的就有几十两真金白银!是啊,看这样子。这位主顾真的是大手笔,也该着我们走大运。。。”
就再看守这个人口密集的小村庄的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不远处报信的人也终于赶了过来。
“前来接手的人来了,赶快走吧!听说那些人可都是朝廷都有些头疼的凶神恶煞之辈。。。”
天色开始蒙蒙亮起来的时候,二百多名手持火铳、弓箭、长矛的人包围了村庄。对各个屋子里的孩子们进行了大致的清点之后就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或许是之前的种种经历淘汰了很多不算太老实的孩子,也因为种种的教训。尽管还是有人再恐惧之下发出了担惊受怕的喊声,可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在这些强人们的围拢之下离去。
“不要怕!你们是幸运的孩子,所吃的苦我想应该已经到头了。以后应该有吃穿不愁的新的生活在等着呢。更重要的是:以后应该也不必担心受到太多的打骂或者看人脸色吃饭了,那是一处真正意义上的光明之地。。。”一名队伍中的少年正安慰着几个实在承受不住压力哭起来的孩子的时候,就有长官来到了那少年的身边制止了这种行为,用十分纯正的‘崇明官话’说道:“行了,充好人不是我们的事。还是让这些孩子们保持一点儿敬畏和恐惧比较好,到了崇明岛上再说吧。。。”
顺着运河乃至水量在春季里开始充沛起来的淮河航行的五十多艘五十到百料左右的船只绕了一个圈子渐渐沿着淮河驶向大海。春季里的海面并非如夏季一般时候那样平静。船只还没有抵达岛屿上的时候数千名没有航海经历的孩子们在沿海的航行中也几乎精疲力竭了,对未来更加不抱什么期望。
几乎与此同时,周彩霞、邓敏、春杏、以及张勇等人在岛上也陷入了新的忙碌。就在北明打折通过暗中的渠道送来的数千个孩子还在路上的时候,大周那边儿的万名上下的幼儿却提早送到了。虽然总的来说东南大周境内的经济状况要比北明那边儿好上不少。但实际上因为大户众多,基层管理松散、地区贫富差距也明显,人口买卖之风远比北地更甚。加上距离上也更近,因此这种事早在两个月以前就已经完成了。
老营绝大部分精力都被教育那万余名口音各不相同的南方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并听的懂岛上特有的“新官话”忙碌了,花费了不小的力气才多少有点儿眉目。而且也花费了不少时间才通过专门分组才尽可能的不让口音接近、或者家乡接近的人安排在一个由专人负责的班内。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多亏了一起上岛的有很多请来的负责帮忙的人。
这几个月以来,张小磊还有张诚等人率领队伍进行着爆破试验和测试,丰富自身对一些技战术的经验。还没有太大的经历投入到那看似对整个未来很重要的教育工作上。
其实按照张诚的想法,现在的队伍早就不是“吴下阿蒙”,就算那坚固的应天府城头,也不过是多打坏三五门炮,花个大半年时间打个几千发炮弹应该就能轰开一个直接可以攻上去的缺口斜坡了。如果集中二三十门野战长炮,完全可以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内就打开决定性的突破口。
然而,听闻过双方在应天城下一些较量之后的张小磊也对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能力刮目相看,同时心中也提高了不少的警惕,并不愿意直接率领着队伍的主力到几十万大军云集的应天府城下同北明军队和平作战了。最难防备的就是友军。况且张小磊从来习惯从最坏的可能性上揣测各种风险:要是两个政权都因为不久前的事情看自己不顺眼打算里应外合先解决掉自己,那恐怕还是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危险。别的不说,在预定的突击地点上,来一顿爆破埋伏加上烟雾攻势,谁受的了。
因此想到的助阵办法也是仅仅派兵在远离对方大军的地方保持自主的做为“威慑”,至少显示自己不能算是缩头乌龟。同时自己提供一些刚刚准备的靠谱火药、让对手准备一些巨型弹药,在自己派出的一些人的亲自指导之下进行攻坚爆破作业就可以了。
1...2627282930...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