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类似当年的两宋军队,大周军队中真正意义上的精锐仍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弓箭兵为主要兵种的机动力量。几乎人人都能熟练运用一石二斗强弓的情况下还有相当水平的射术,骑术或许比北方少数民族差一点儿,可是训练水平完全弥补了骑术和马匹不足这个优点。
因此见大万余左右的北明骑兵追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多么慌张下马列阵,在一百二十步左右距离上就展开猛烈的箭雨,当场射倒了不少游骑。一石二斗弓射出来的一百六七十焦耳如同神臂弩一般威力的箭矢就算是不小的马中箭也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丧失战斗力。几乎与此同时,几千人规模的大周精锐弓手豪不慌张的展开连绵几里的队形团团包围过来,打算给追兵一次迎头痛击。射术行骑术不行的情况下这也是摆脱追兵最有效的办法了。
然而这一次,上千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抬炮手接连不断的发射早就已经填装好的短炮火力在第一时间就给那些自信心很强的精锐弓手们以巨大的威慑。
总的来说,一万名精锐弓手的射速和精度都不是一万名填装短炮的短炮手可以相提并论的。可是那些如强弩飞过来的一斤重弹往往几乎所有的盾牌乃至精良的铠甲都无法有效抵御,甚至会出现只要被命中就会有接连至少两三个人被一起打倒打伤的事情。马上机动过来的火器手竟然具备了与大周精锐弓手对射的能力,是之前的李伯升等人不论如何也无法想到的。
明初第一豪强 第108章 提前的摊牌
逃亡的大周军队精锐原本觉得能够轻而易举的击败追过来的万余骑兵,对自己的战斗力也很有信心,却没有想到这些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火器手竟然具备了同精锐弓手对射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李伯升的决断也很果断:“现在形势危急,陛下赶紧带领三千精骑突围转移,再晚就来不及了!”
同样身为开国帝王的大周皇帝并不是养尊处优的太平天子,也明白了此时的局面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恶劣的多,因此也就没有太多的优柔寡断,果断的选择了土围。
见到对峙中的大周军队军队有转进的迹象,朱文忠及刚刚跟过来的冯胜所率领的先头人马同样意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立即分兵追击。
可这个时候一些弊端也终于体现出来,张士诚等人身边的精锐所骑的马匹虽然比冯胜乃至朱文忠等人的先头部队所起的马仍然有差距,可差距却没有之前那样大了。
同样的,跟随在张士诚身边的人至少有上千名精锐弓手同样能够在马上有效的骑射。冯胜等人所带领的马队中虽然也有擅长骑射的不少草原人。但在弓术训练水平上终究没有那些大周开国天子近卫身边的人不惜成本选训更强。在追击中不少马匹中箭,而威力强劲的短炮手却根本无法有效在马上运用,这也是火器手的天然局限之一。
这样一来,骑战中的追兵明显就居于下风了。虽说弓骑在骑战中往往要比近战骑兵逊色一些,这是因为上万人规模的作战中“放风筝”的优势因为指挥上的不灵便往往难以有效发挥。可是千人或几千人的精锐骑战就是完全不同的性质了。追击的骑队根本无法靠近张士诚等人所亲自率领的精锐近卫百步以内的范围内。
当然,拥有兵力优势的北明也有办法,一人双马的情况下,马的长途耐力拥有很大优势,通过不断的包抄威胁逃亡的张士诚等人,终于有越来越多的大周近卫开始掉队并被不断的消灭。张士诚及其身边大概不过二百人左右的核心精锐最终依靠集中起整个骑队大部分的马匹并在绝大部分精锐近卫的拼死抵抗和殿后之下才终究逃脱了出来。
几乎与此同时,应天府西南方向上,追击而来的数万北明马队针对十二万突围的应天府主力的作战也激烈的展开了。此时的傍晚的夜幕已经渐渐降临下来,但数以万计的骑兵却无形中在十几万人的四周组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当遇到强有力的突围威胁守不住的时候,负责围拢过来的骑兵也仅仅是后撤牵制,可李伯升所率领的大队人马却越来越陷入危险的境地。
北明军队的主力终究不算远,在大概还不到午夜的时候,近二十万北明军队主力就增援上来,让突围的大周军队彻底丧失了希望。
这其实远远超出了李伯升等人的预料,谁也没有想到,并不擅长弓弩仅擅长火器的北明军队战斗力突然之间似乎相比之前提升了一个台阶一般。在大多数人填装火器集结于少数人发射的时候,明显比之前准确了很多。以往的的时候大周军队弓弩手往往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的单兵火器手,而对方那些威胁比较大的炮手火力密度却并不大。可这一次,自以为对老对手的战斗力很熟悉应天府主力集团却突然间发现自己大大低估了北明军队的战斗力。在北明上层还算靠谱的情况下,同样训练出了不少精锐,而并不是只有南方军队才懂得高标准严要求。
天色开始蒙蒙亮的时候,完成了追歼任务的朱文忠与冯胜等人也与大军汇合并完成了部队的修整。对于张士诚等人的逃脱,朱元璋早有预料,也并不觉得怎样晦气。反而新成立的火器骑军竟然能够在靠马匹机动的情况下体现出了能够同对手精锐弓手正面抗衡的战力则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
只是此时刘基却并没有沉浸在应天府决战这场决定性胜利的喜悦中,脸色多少有些凝重。朱元璋军议的时候见状知道自己应该有一些表示了,这是手下们有意见但是却害怕承担责任,等着自己主动去问的征兆。
“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我。。。哦不。。。朕。。什么时候因为别人失误的主意而把应该负的责任推掉?”
“陛下,眼前这场仗,陛下觉得有多大胜算?”
“十有八九吧。。。全军的精锐集结于此,对这些二等人马当然有极大的胜算,何况这一夜的时间他们还根本来不及修筑像样的工事。一会儿我让人们把他们很多重要人物的首级丢过去,就至少能把八九成变成九成半。这一仗,虽然让那张士诚跑了,可是那伪周的主力却也在这一仗中被打垮了。其余的那些人马就算还有一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的残兵败将,也无关大局。。。”朱元璋这时也反应过来:“这么明显的事,先生应该不是看不出来吧?你就别卖关子了。”
听到这样的话,刘基终究不好推脱,郑重的说道:“不知陛下对那位张岛主有何看法?”
“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先生是想说:那位张岛主的本事太大,点子太多。手下的火器精锐军团深不可测,需要早做打算?这一点不用先生说。之前我大明是担心那人倒戈助周,这肯定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那些人在水上的实力的确非同小可,然而现在他们就驻扎在应天府紫金山以北不远处,距离河港有一定距离,打完这一仗,要看那人聪明不聪明,识不识相了。如果识相那还好说,如果还是那样一副天下第一的架势,我们不介意让其清醒一些,让他知道知道:我北明的十万大军可不是伪周二线力量那些孬货。。。”
“寻常十万左右的集团应该不够,此战,我军要么投入三十万主力全力围剿。要么,也应该集中兵甲于二十万人,而且应该叮嘱参战各将,战事不顺,那就应该采取围困战术,如此才能稳操胜券。。。”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0章 信心
“希望。。。希望岛主能够做出一些决定避免朝廷的猜忌。自汉以来就有异姓不王的说法,就算是同姓王,自古以来也免不了与朝廷的猜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这一点,不要拥有太过强大的力量。具体来说,联姻也好、交出部分工匠也好,又或者迁居京城附近也好,做要有所能够让陛下满意的表示才是。。。”
张小磊虽然人际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也并不是非常擅长听弦外之音,但是听到刘基的这种话就知道此时的北明开始如自己所料的那样要跟自己摊牌了。
对此,就喜欢恶意揣度别人的张小磊也是早有准备,大言不惭的笑道:“这么说来,你们的陛下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以为兵多就要打算逼我摊牌了?而且也想清楚了这么做的后果?而且想必也做好了向我进攻的准备了吧?如果是这样,那可就要先想清楚了:你们有权决定战争的开起,却无权决定战争会以什么样儿的方式结束。怎么样,是打算让我率军去进攻你们的大营,还是你们率军几十万过来接受下教育?嗯?”
有人想到过张小磊的猖狂和自大,可还是没有人想到此时的张小磊竟然能够说出这么狂妄自大的话来。就连刘基都感觉到多少有一些诧异,难道这位岛主真的有信心在这陆上用不到千人来战不远处的几十万大军?这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这些日子以来的攻城战,此人应该对北明的强大物力与战力有所认识出才对啊?不过仔细一想也就并不觉得奇怪了。毕竟这里同江边也不算太远,并不是没有逃到船只附近依靠着机动力逃生的可能。不过在出发之前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的刘基对此并并没有太大的担心了。包括几万精锐部队在内的二十万大军还有近十万左右的辅兵在自己刚刚出行的时候就已经动身。过不了午夜应该就能部署到位,至少能够将这股人团团围困起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概在两里之外的距离上,似乎有三道烟花升到了天边的夜空中闪烁出点点光芒,大概片刻传来了点点声响。
刘基虽然不知道天边那些烟花的含义,却也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心中多少有些紧张,却终究不行于色,郑重而无畏的对张小磊说道:“朝廷的大军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将方圆几里之内的区域团团围困起来,南京城下的主力也基本云集于此。就算阁下能够凭借强悍的战力趁夜突出重围,想必也会蒙受不菲的代价。须知拥有大半个天下的我大明拥有四海,可不是仅仅能够组织起一次这样的行动。不论你们躲到哪里,都终究将要面对整个天下人力物力的敌对。圣上不介意为一统天下做出贡献的人拥有一些荣华富贵的生活,阁下又何必执意如此呢。。。”
这些话是刘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可是到了此事,刘基也发现周围人的反应似乎同自己所想的多少有些不一样:怎么这位生性谨慎,号称胆小如鼠的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如此气定神闲?而且这人身边的人也似乎完全没有什么反应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能说:你要战那就战吧!送客!”张小磊底气十足的说道。
刘基还有身边的数人就这样忐忑不安的离开了张小磊所在的营垒,不过在离开的时候也再一次感觉到一丝诡异的氛围:没有帐篷,没有栅栏与军营,整个地面除了几张孤零零的桌子,一个人影也没有,似乎仅仅只有张小磊还有身边的那些近卫们一样。只不过之前多少了解到一些情况才知道张小磊等人凭借着独特的火器有“藏兵于地下”的习惯。
“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空城计也得有智识时物才行。”朱文忠出了张小磊等人的营垒后也终于憋不住。而刘基则隐隐的感觉到了一些不安:“可这似乎并不是什么空城计。我们还是要告诉大军进攻的时候可以尽快,但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贸然发起总攻。。。”
就在刘基等人刚刚消失在夜幕之中不久,张小磊身边的光芒也渐渐暗了下来,跟随者身边的近卫们一起进了这几个月以来早就准备好的坑道与地道。在那坑道与地道之中虽然谈不上灯火辉煌,却还是有着一些光亮。
“怎么样,这一仗我们要给敌人一次正面的教训。大家有没有信心?”张小磊向坑道里的不少人笑着询问道。其实此时的张小磊也对战场多少有一些了解。明白没有人能预料到战场上的一些,也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把握的事,百分之九十把握的大仗恶战胜算都是罕见的。但通过这些日子以来的“领导经验”,也明白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态度可能直接影响下面人的信心。
见到张小磊信心十足的样子,加上整个队伍在起家的时候就拥有过的“光辉战史”一些并没有在之前参加过大战的人多少有些紧张的情绪也轻松下来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四面八方似乎都传来了隆隆的炮声,似乎如同那久久也不能停歇的闷雷一般。回到大营之后,朱文忠、朱文正两人亲自率领的新旧两个火炮军两千多门大小火炮、万余门短炮展开了连绵不断的怒吼。整整持续一顿饭的炮击把数万枚重则一斤,少则几两的各种弹丸从四面八方打了过来。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明军的火炮运用水平明显在张小磊等人的影响下有着很的提高,可终究超越不小十六世纪那些轻型火炮的范畴。根本没有几门轻炮能把炮弹打到三里远的距离上,就算是最佳角度抛射都不行。不过一两里左右的最大射程却是可以达到的。这也是从四面八方开炮的明军并不担心误伤的原因。二三十万人在方圆四五里,连绵十数里的范围上也可以形成密不透风的包围圈。在炮击展开的同时,十万上下的辅兵还迅速展开土工作业,工具齐全精良的情况下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就挖掘出连绵十几里的壕沟,还有那足以掩护胸部以下部位的低矮胸墙。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1章 再露峥嵘
炮击似乎没有停歇下来的迹象,两千门大小火炮至少展开了接近半个时辰的轰击,以至少十万枚炮弹覆盖了围困之地中心方圆至少两里左右的范围内。也就是凭借着极大的兵力物力优势才能在这个时代施展这么浪费的炮击战术。在火炮弹丸根本没有准头,而且寿命不怎么样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接近一种极限了。
明军中终究还是有一些懂得算法与实战经验的炮术人才,按照朱文忠朱文正等人身边谋士们的估计,虽然这种夜间袭击很没有准头。但是十万发炮弹就算打在方圆两里左右的范围内也一定会给这些强敌极大的震慑。这些能够把半斤到一斤左右的弹丸打到一两里之外的重弹可不是随便什么土木被覆能够有效抵御的。就算那些人挖坑钻到坑道之中,只要不是太深的地道依然会在这种打击之下遭受严重的损失。
炮击结束之后,至少上万名精锐骑兵从四面八方展开了试探性的冲击,虽然只有少数人举着火把,却同样能够维持小队规模的骑兵在这比较平坦的地方不至于因为黑夜而出现问题了。
“怎么没有人也没有营垒?”
“他们究竟在哪里?”
“是不是人已经跑了?”
“不可能啊?外面已经被层层包围了。。。”
不过也有级别高一些的将领反应过来传令道:“仔细搜!他们应该就在地下,有人见过那些贼人们在这里曾经进行过一些挖土作业。”
“是啊,这里的确有坑道被炮弹砸开的痕迹,而且似乎没有多深。。。”
就在不少骑兵下马并打算集中人手挖掘坑道灌烟的时候,猛烈爆炸声伴随着辉映出方圆至少十几丈人马的光亮一连串的响了起来。五十多个早就准备好的抛射坑一下打出了五万多枚六两重弹,让方圆一里不止的范围内成为弹丸横飞的修罗场。至少数以千计的马匹被打倒在地,负责侦查的骑兵们也有不少人负伤。
在爆炸崩出的弹雨刚刚结束的时候,张小磊等人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构筑的外围防线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足够的人手还有充裕的时间,让人员不是很专业的情况下也能轻易的完成一个相当于后世步兵连级别防御阵地性质的工事,并足足容纳下八九百人手,还有不少的车辆与辎重。在这个阵地的外围坑道,大概是方圆一里左右蜿蜒曲折的环形坑道。之前的炮击中,绝大部分人都按照张小磊的要求躲避在坑道内的崖孔中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仅仅只有七个人因为崖孔挖的不够深,还有一些运气实在不太好的原因在被落入崖孔又从坑道内反弹过去的铅弹砸死砸伤而绝大多数人几乎都没有什么问题。
从坑道内冒出头来的官兵们纷纷用早就填装好的发射筒针对一百米爆炸炸出的燃烧物所形成的火光辉映之下展开了猛烈的开火。八百多支十余斤重的发射筒在一瞬间就以几万枚一两钱重的霰弹打倒了上千濒临阵地内圈边缘的骑兵和人马。巨大的震慑之下,这些精锐骑兵们的马匹在恐慌之中也再难以保持纪律,纷纷向中央方向聚集起来。张小磊就下令分出一部分兵力通过交通壕和早就准备好的“照明埋伏坑”来消灭那些闯入阵中的明军精骑。
在这个时候,感觉到一丝难缠的朱文忠和朱文正等人在朱元璋的命令之下开始让更多的人压上前投入攻击之中。张小磊所拥有的技战术还有战备水平,还是给不少第一次同这样的强敌交锋的明军以巨大的震慑的。
至少五万左右的明军推着和掩护着准备好的三千辆盾车之内从四面八方如同泰山压顶一般的态势逼近过来,似乎如同一道盾墙一般。
张小磊并没有想到明军的准备是这样的充分,也多少感觉到一定的压力。不过还是庆幸自己认真的推演之下还是想到了这样的局面。在那些盾车从四面八方逼近到距离外围壕沟大概不过二百米左右范围内的时候,张小磊决定先用十来斤重的套筒炮看看打这种盾车有没有效果,如果不行,再试试爆破战术。毕竟整个队伍虽然配备了很多人力车,可准备的比较珍贵的爆破器材张小磊还是准备用于一些关键之处和可能遇到的关键障碍的。
那如同盾墙一般的车阵逼近到距离外围壕沟不过三四十步左右距离,轮廓在高高的大号孔明灯的回应之下,部署在前沿的几百名火器手用六七两重量的实心弹猛烈的开火了,类似音速速度的六七两重弹的在几十米左右的近距离轰击之下,那看似坚固而厚重的盾车被打的碎屑横飞,有不少一万焦耳上下威力的弹丸都透过了几寸厚的木板把后面的重甲兵打的骨断筋折。
很显然,哪怕是重量不过十斤左右、威力充分发挥的火器穿透力也明显超过了哪怕明末时代乃至此时代绝大多数轻炮强弩,进攻的明军为低估对方火力效能而付出了巨大代价。接连不断的几千枚早就填装好的实心重弹猛轰之下,明军云集起来的车盾攻势终于丧失了能量。
此时的朱元璋乃至刘基、朱文忠等人也终于开始明白为什么张小磊等人面临大兵压境还能气定神闲。
这个时候的明军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所挑衅对手的可怕,不再期望靠一次夜间决定性的进攻而取得胜利,而是动用过半的人手开始继续构筑前后两道土垒和壕沟,只要能够最终围困住这股令人望而生畏的强敌,似乎最终的胜算并不是很小。
“这一次前来的明军兵力可真不小,要不要开始用真正的炮火试一试重围过来的敌军的深浅?”
张小磊思索了片刻之后又看了看沙漏:“也好,让一个炮排半暴露出来试试深浅就可以了。毕竟这包围圈还是有些过小了点儿,不能让敌人距离这么近了。”
坑道阵地中央的六个炮组几十名炮手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打开了用坑道工事内的一些被覆窗口。按照测定好的距离及平时演练中的要求开始利用坑道内的炮阵展开了接连不断的开火。
明初第一豪强 第112章 近卫营战斗群的阵容
从午夜过后到凌晨前的曙光来临的时候,张小磊让各个炮组轮流开火,尽量避免暴露太多的火力。可即便如此,也在整个后半夜打出一千八百发份的炮弹,一两半到三两左右的重霰弹大概六成,实心弹四成左右。张小磊确信:从之前对手炮火规模的声势,还有之前听翁中的有经验的人介绍的声势来看,这一次前来的明军少说也得有二十万人以上。这么多的兵力最小包围范围不过两里左右,那纵深一定不小。而且还不可能在这么庞大的队伍中全部普及车盾的掩护。这种炮击必然迫使对手调整兵力部署。要么退到已经完成的某些临时修筑的工事筑垒地区掩蔽起来。
在最初的急速射开始的时候也的确如张小磊所预料的那样,在黑夜的情况下重霰弹落下的弹丸轨迹无从躲避,比较近的距离又能明确对手的位置,仅仅几分钟内的十轮六十发份左右的急速射打出的近万枚重霰弹就给四周的明军带来了数百规模的伤亡,即便在规模不小的大军中也带来了阵阵骚动。当火炮以实心弹重弹直瞄近距离一些目标并且接连不断开火的时候。虽然伤亡对于规模庞大的大军来说还算不上有多严重,却也没有几支队伍愿意在黑夜中承受这样的伤亡。
经过之前进攻的失利,此时的朱元璋还有朱文忠朱文正等人也基本上放弃了趁夜一股而下的幻想。不得不让整个大军向后分批的撤退,只有一些车阵和车盾还留在最前方做为迷惑对手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前来围攻的明军规模和纵深都不小,终究没有在后半夜猛烈的炮火下遭受太大规模的损失。累计也仅仅只有三四千人伤亡于那连绵不绝的炮火之下。
“看来之前还是太小瞧此人,传令下去,除了负责警备的精锐。让全军二等以下的大部分队伍赶紧构筑原来在外围的工事,一定不能够让这强贼有破围的可能!”诡秘而前所未见的对手让朱元璋忽然间也有了一种不安的预感。
这种有些不安的预感其他一些将领也感觉到了:如果换成自己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很显然应该趁夜立即突围,哪有不跑的道理?己方显露出足够的兵力和声势,对方似乎依旧打算坚守天亮是什么打算?那恐怕只有一种可能:对自己的实力依旧非常之自信,认为白天光明正大交战反而有利于自身,夜间交战反而是不利的。
从传闻到现实都不得不让此时云集起来的明军主力慎重对待,二十万人的主力撤退到了更靠后的方向上巩固方圆四五里、连绵十几里规模的包围圈。在这个时代,这个范围实际上也是个能够有效指挥联络的极限了。
天色刚刚开始萌萌亮,勉强能看清百步以内的粗略景象的时候,晨光中的哨声在坑道内吹响了。枕戈待旦轮休的人也在这个时候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带好携行具背好行囊、套好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从宽阔的地道之内鱼贯而出并分散开来组成了完整的战斗队形。花费小半年时间的积累还有不少的人力和财力才打造出来的古代条件下几乎武装到极限的战斗群也开始露出的全部的阵容。共有营部、两个炮兵连、一个爆破辎兵连、三个步兵连。
猜你喜欢